首页->所有文章 -> 信愿法师所有开示-> 信愿法师开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肆、会诸译不同 |
|
肆、会诸译不同 《无量寿经》之翻译,始自后汉桓灵二帝,终至赵宋太宗皇帝,历经八代,计有十二译本,宋元之后,仅存五本,所谓「五存七缺」。五存七缺十二译之说,乃智升法师在《开元释教录》第十四卷言:「此经前后有十一译,四本在藏,七本缺如。」再加上赵宋法贤译本,共是十二译本,而成为五存七缺之说。五存之经,列表于下: 经 名 卷数 时代 世称 译 者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四卷 后汉 汉译 支娄迦谶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二卷吴 吴译 支谦 《佛说无量寿经》 二卷 曹魏 魏译 康 僧 铠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二卷 唐 唐译 菩提流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三卷 赵宋 宋译 法 贤 此五译本差异显著,经文互有详略。造成诸译不同之因,学者咸认此经乃如来出世本怀,故世尊多次宣说,梵本不一,译经师所据各有不同,致使传译相异。其中,汉、吴二译同说二十四愿,愿前说弥陀果相,而后说二十四愿,说愿亦为释迦传说,于因愿文兼说成就文,故较有条理难通之处。于中,汉译愿相略而义正备,吴译虽愿数同汉译,然义较不备。宋译愿数三十六,多于汉、吴二译,然文义缺略。惟有魏、唐二译文义详备矣。于中,魏译最为详赡精妙,其法藏发愿、说偈、因果、条理、愿相,悉数具足;经文脉络连贯,组织架构严谨,上下两卷对照,义理分明,井然有序,故凝然大师《净土法门源流章》谓:「虽有五本,中国、日本,世多依行、读诵、讲敷、造疏、述义、举世竞翫者,只康僧铠译《无量寿经》而已。」且《观经》、《悲华经》、《大智度论》及余之经论、中夏日域诸师著述,皆云「四十八愿」,故魏译乃为善本,遂实行之。 虽五本之中,以康僧铠之译本最为详瞻精妙,世多依行,但因互有详略,故若仅依一译,恐难全窥佛意,深明经义。如能对照其余四译,互补互显,彼此相烛,更能畅佛本怀,明佛正意,故理宜参考,以臻完善。 由于五译互有出入,故自宋迄今,共有四种会校本:《大阿弥陀经》宋代国学进士龙舒王日休校辑。《无量寿经》清朝菩萨戒弟子彭际清节校。《摩诃阿弥陀经》清朝菩萨戒弟子承贯邵阳魏源会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民国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 中国龙藏与日本大正藏均收入王本,但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言:「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但其不繇梵本,唯酌华文,未顺译法……。」王氏自序中也说:「其文碎杂而失统,错乱而不伦者,则用其意而修其辞。」显然地,王氏本有不取原典、任意取舍之弊,故彭际清斥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黄念祖窃计王氏之失有三:「一者,王氏会集,仅据四种,未及唐译……。二者,去取未当,取繁遗要,改深为浅……。三者,率意增文,俨若自着……。」 彭际清憾于王本之失,专就魏译去其繁复,并按云栖本,校辑成彭本《无量寿经》,但此本仅为魏译之节校,并非诸译之会集,并不能补王氏之失,实非善本。故魏源为免王氏之失,备取五译,会成一经,清代同治中王荫福极为推崇魏本。 王荫福虽盛赞魏氏本为诸本中之善本,然黄念祖以为:「魏本文字简洁精当,远过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尽免,故魏本亦未尽善也。」且印祖在《文钞》卷一言:「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于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近世夏莲居乃继前贤,掩关三载,重行会集,稿经十易,方庆经成。然教界褒贬不一,刊行者有之,驳斥者亦有之。 由上可知,会校之四本,其立意虽美,用心可嘉,但后之行人,多有不茍同者也,且莲池、印光古今大德,同谆告诫,不可为之,恐有割裂佛经之嫌故,未顺译法故,破佛多次宣说密意故。为免后人质疑教法,人为虚造,见而不学,轻弃宝典,故不采之。印祖复王子立居士书中结言:「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又言:「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又言:「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信愿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