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果平法师所有开示-> 果平法师开示普贤行愿 |
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0 |
|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四讲 ② 当我们有时在接触到一些大修行者时,就会发现,他在承担自己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的时候,会把这一切痛苦观想为一切众生代受果报。我有一位师公定静法师,她眼睛不好,因为年青时画工笔,画得太多,用眼过度,后来眼睛患上青光眼,看不见了,她也是隆莲法师的同窗道友。 那时,我作为侍者经常在两位老人身边,我经常听定静师公说一句话:“我眼睛看不见,是在代一切众生受苦。”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您自己眼睛看不见了,怎么能说在代一切众生受苦呢? 后来通过菩提心的修学,我知道了这其实就是一种菩萨的发心。说我自己在承担我的果报,但是我并不为承担果报而痛苦,反而把这样的承担,当成是一种修菩提心的方便。当然这是教我们的一种修菩提心的善巧。 其实凭心而论,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遇到一些违缘,遇到一些障碍,让自己去承受,让自己去担当。但作为一般的人,在担当违缘时是很不堪接受的,是不愿意忍受的。甚至于我们很多时候,更希望把这个应该自己承担的恶业,推卸给别人。但作为菩萨,从心量上来讲,不应该这样。菩萨不但要承担自己的果报,还要希望这种果报,是代所有众生承担。如果发起这种心,那就不一样了。虽然现在是在承担自己的果报,但这却成为菩萨修学菩提心的一种方便。这就是菩萨和凡夫的不一样。 所以发了菩提心的人,当自己在承担自己的痛苦时,可以这样想想:我在承担我的痛苦,也希望我现在的痛苦,是代替所有众生承担他们的痛苦,希望他是健康安乐的,所有众生的痛苦由我一个人来承担。 如果修行者能够再再地发这样的心,那么真正哪一天,当有事情需要我们站出来,替众生抵挡的时候,我们才会有这个勇气。因为在我们的内心已经再再的薰习过了,我们已经非常熟练勇于替众生受苦。 其实承担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不愿意承担才是一种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凡夫总会觉得“我不希望这样,我不希望那样”,要想逃避,但在这种逃避的过程中,反而让自己的内心极其不安,烦恼重重。但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自己能够安住于当下,不但安住于当下,还愿意替一切众生遮风挡雨的话,这既是在承担自己的果报,也是在修学自己的菩提心,这种善巧一定要掌握。我们在欢喜承担的同时,恶业不但不会增长,反而让自己增长善业。 因此在作回向时,普贤菩萨就作了这样的回向,由众生因造恶业,所感招的恶业果报,当这种恶报成熟时,希望我来承担。而“令彼众生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让我来承担众生的苦,而让众生都能成佛。不要说我们能这样做到,就是听到这样的话,能够照这样发心,可以说,也是值得让人称颂的。就像世间能被世人所歌颂,能够名垂千古的伟人,他们肯定也有这样的心态,自己愿意为别人承担痛苦,他们也有这样的心量,愿意把安乐施予众生。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这也是普贤菩萨的一个誓言。我修这个回向,是无有穷尽的,“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不是一时一刻的回向,而是永远的回向,不但是永远的回向,而且在我的内心永远都没有疲厌。 这是关于回向。我们昨天讲到,七支供养在平时修法里,它占的份量很重,每一部修法仪轨,如果仔细分析的话,里面都包括了这七支供养。所以古来印度修行人,就把七支供养单独提出来,叫做修“七支供”。 我们回顾一下昨天,除了讲完七支供以外,还讲到正修菩提愿,《普贤行愿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修学次第,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从凡夫趋入到菩萨,可以依次第拾级而登。对每一步台阶只要我们认真去走,最后一定可以从凡夫成为一个真正的发心菩萨。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果平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
其它法师讲《普贤行愿》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