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九‧两舌戒--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慧僧法师所有开示-> 慧僧法师开示梵网经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十九‧两舌戒


 下载DOC文档  



第十九‧两舌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行菩萨行。而鬪遘两头。谤欺贤人。无不恶造者。犯轻垢罪。

两舌,就是挑拨是非。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就搧动是非,说这个人是如何装相,如何无恶不造。若这样,犯轻垢罪。

「恶心」者:瞋彼前人,欲令斗诤;心里头瞋恨这个修行人,欲令他起斗争心。或嫉彼贤善,欲为妨恼;或者嫉妒这个人,名誉比自己高,嫉妒人家贤善,就要妨害他,恼害他。「手捉香炉」:聊举善行之一事。手捉香炉,表示行菩萨行的一种行。「鬪遘两头」﹕鬪就是斗争,遘就是煽动。谓交扇令造诤端,即是挑拨离间,煽动是非,令双方不和,起争端,而自心幸灾乐祸。诸戒律制,不说他人过。说实犹犯,况谤欺贤人?凡嫉妒他人才能,而作恶多端,以为障恼,是等行为,甚卑鄙恶劣,非佛子所行。

具缘:此具性遮二业。六缘成罪。(一)众生:对方是个众生。(二)众生想:也知道他是个众生,有这众生想。(三)两舌心。(四)说过:无论实与不实。(五)所向人:所向的是人。(六)前人领解,则语语得罪:他这一说,那人就明白了,说一句就结一个轻垢罪,语语都结轻垢罪。

诸禁戒中,每条除正制外,还有诸多兼制,甚为繁琐。菩萨戒尚如是。二百五十条比丘戒,三百四十八条比丘尼戒,其并制等犹为繁复。就拿照镜,在正戒中,没有此戒。但兼制中,就有此不准照镜之制。照镜,结轻罪。开缘:脸上生疮,为敷药,可以照镜。

今讲一个照镜的公案:

清朝康熙年间,每年正月十五,俗称「灯节」。届时北京城里热闹非常,城里放烟花。远近男女老幼,在家出家,都在凑热闹,看烟花。某年逢灯节,康熙皇帝微服出巡,身旁亦不随带侍从。皇帝步至城北之西月寺,只听到寺内传出阵阵诵经声。细听下去,原来是诵梵网经菩萨戒。帝心想:「这位出家人真用功,人人皆赶进京城看热闹,他尚在此处埋头苦干!这个人道行真了不起!」等待这位圆通法师把菩萨戒诵完了,皇帝乃上前嘉许他。心里起了一个念头,想请这位法师到宫内供养,但要先经过一番考验。当下便出一句上联,且看这位法师如何酬对?康熙皇帝乃说:「风声雨声诵经声,声声入耳。」

圆通法师不假思索,而对答如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于是皇帝心中赞叹不已。又问:「法师曾经研究过那门学问?」师答:「贫道智浅愚昧,未曾研究过任何学问呢!」皇帝再三谘问:「请再回想一下,曾经研究过什么学问吗?」师答:「曾经读过相书。」帝曰:「那么,凭你的常识,我的相貌如何?」师面对康熙皇帝端详片刻,曰:「依相书理,夫子是帝王之相。」帝匆忙否认:「那里那里!」遂问:「法师自己相貌如何?」师曰:「我很久没有照镜子了。」于是去找一面镜子看看,自己也不禁微愕:「咦!贫道之相貌已今非昔比。现在是当被请进宫中供养之相了。」原来,圆通法师多年一心用功,不打其他妄想,心境已与往日截然不同。所谓:「相由心生!」

此时夜已深,帝欲返回宫廷,乃向师道别。临别时,又送来一个考验。帝一脚踏在寺门外,一脚留在门内,问师曰:「现在我是离去还是要回来?」师亦不假思索对曰:「贫道是送客还是迎客呢?」果然未被帝之转语所难倒。帝欣然,赞允。后来,果然下旨诏圆通法师到宫内供养。这是有关诵梵网经菩萨戒,用功修持的一个故事。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慧僧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其它法师讲《梵网经》

定弘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了法法师讲梵网经    

圣一法师讲梵网经    

悟显法师讲梵网经    

印光大师讲梵网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