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师:“无住”与“生心”--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妙心法师所有开示



 妙心法师:“无住”与“生心”


 下载DOC文档  



“无住”与“生心”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到底是什么心?  

(妙心法师)答: 菩萨道的要求是什么,生的就是什么心。因为《金刚经》是教菩萨法,起初问的就是“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所以这里生的心就是菩萨道的心,四摄啊、六度啊什么的。生这些心,还要无住。终日六度,不被六度所染。终日度生,没有众生可度。这就是“无住生心”,既要生心行菩萨道,又要无住清净行道。
   你提到的“狂心若歇”,不是最高境界。“歇而不止,生心不已”才是最高境界。《坛经》里面卧轮禅师提出的“能断百思想”,如同“歇狂心”的功夫。被六祖呵止,六祖说“不断百思想”,而且用“对境心数起”来对他的“对境心不起”。道理在哪儿?
   从体生用,功在用中。只见不动体,心也不动念的话,那就变成“凝然真如”了,体不能生用。成了“偏真境界”。
   所以,在自性妙用中修行,才能上体佛心,下济众生,这是“真修行”。断用体真,不动真常,就是断了自性的妙用,只能自了,上断佛慈,下断生缘。这种修行是“假修行”,是“时时勤拂拭”的见性工夫。只与自己有关,与众生无关的。六祖见性时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若不动念,一味地歇狂心的话,自性就难生万法了。
   狂心固不可取,无心亦不可为。心猿虽恶,大闹天宫。但若无心,永远把它压在五行山中的话,唐僧西行也就失去了保护,取不得真经了。只能戴个紧箍,时时警策,但是必须要时时用它才行。你不见《西游记》里,只要唐僧一赶走心猿,就马上身陷险境,一定得心猿回来搭救吗?可见,此心不可暂无,而要时时用之。
   “自性”非因非果,“生心”成因成果。凡夫生凡夫心,成凡夫因凡夫果。二乘生二乘心,生二乘因二乘果。菩萨生菩萨心,成菩萨因,菩萨果。修行在“生心”处修,迷悟也在“生心”处论,不在自性上修。
   “无住生心”,生凡夫心无住,就是凡夫佛;生二乘无住,就是二乘佛;生菩萨心无住就是菩萨佛。“无住”即是佛。
   生心成就依正因果。但有动念,必在因果之内。打妄语时,就应明了妄语因果,有时妄语也能产生妙用。《法华经》中佛用三车诱子出离火宅,也是妄语。因为只有一车相赠,并无三车。说三车,就是方便妄语。这里成就的是大权方便功德。佛法还有“空拳诳小儿”,还有“黄叶止啼”,这些都是方便妄语之功。
   三乘有别,自性是同。生心是别,无住是同。无住生心,虽同实别。生心无住,虽别实同。“四句”成就无量佛法。悟透四句,就是四门;迷于四句,反成戏论。

问:师父罪福本空,为何还要积累福报,这个福报有什么用呢?

(妙心法师)答:罪福本空,说的是“体”空,而不是“相空”,也不是“用空”。岂不闻“幻化之中有罪福”?如来度凡夫时生凡夫心,讲凡夫因果;度二乘时生二乘心,讲二乘因果;生心虽然不同,无住无染相同。所以安住第一义而不动。
   化他因果中,有凡夫二乘的区别。从自受用边,唯一乘法无住实相,讲凡夫时非凡夫,讲二乘时亦非二乘。这不就是虽别实同吗?于“无住”边要精,从“生心”处要进。这才是“真精进”。对自己是一精一味一乘,对众生处是凡夫二乘菩萨,万象森罗,当以何法得度,就以何法度之。进凡夫境,不随凡夫行;进二乘境,不随二乘行;这就是“法随法行”。立于“无住”,面向“生心”,就是根本立场。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妙心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妙心法师讲观经     

妙心法师讲楞严经     

妙心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妙心法师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