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2--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常福法师所有开示-> 常福法师开示金刚经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2


 下载DOC文档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闻般若之法本身就是大丈夫之事。金刚经里面说一句话,为大乘者说。金刚经本身就是跟智慧相应的,没有大丈夫之智,没有勇猛之心,对般若不感兴趣的人,很难趣入。跟菩提心一定要相应,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并非是为下乘者说。有人评论金刚经可能是小乘,其实金刚经是大乘教,圆成佛道,跟实相相应,跟空有相相应,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相应。舍此经典,一切善法,因为金刚讲是我们的佛性,是我们的法性,是我们的根本。所以为什么说有金刚经的地方就有宝塔,佛的宝塔在那个地方,显示出我们的实相,为象舍利弗、象须菩提,这些根机非常好的人,才能够闻信。所以呢,这个金刚经需要很大的信心,不是随便的听一听,应该内心中,你想一想,六波罗蜜以般若为首,华严十波罗蜜还是以般若为首。没有般若就像人没有头一样。一个修行人,离开了金刚经就等于离开了般若。而没有般若的话,就等于万物无头一样,像一个国家没有主席一样,那你修什么呢?所以很多人不了解金刚经的本意。

为什么诵金刚经那么大的功德啊?过去有一个公案。有一个村庄,村庄有一个房子,那里常常出鬼,后来有一个法师常念金刚经的,到那个地方去住,老百姓叫他到那个房间去住,其实那个房子常常出鬼王,很多人进去住都被那个鬼王给搞死了。后来请了一个密宗里面持咒的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结果进去还是死了,这个是一个沙弥,他常诵金刚经,他到里面去住就专念金刚经,因为金刚经观诸法实相啊,那个魔王一听,晚上半夜鬼王出来了,他一直在诵金刚经,是诸法实相啊,不着于相啊,一切相皆是虚妄啊,这样念念啊念,后来那个魔王在那里很大的身体又丑陋又难看,但是他还是念诸法空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有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直诵一直诵,他诵经跟他的心本身是相应啊,所以一切相就已经破掉了,那个大魔王在他面前现种种恐怖之相,诵的过程之中自然会感应到对方,对方的身体慢慢的就变小了,变成一点不可怕了。因为魔王本身就有瞋恨心、有焦虑斗争的心在那个地方,但是念金刚经念念念,念得魔王的瞋恨心没有了,烦恼就没有了,斗争的心就没有了,坚固的心没有了,慢慢的魔王就给感化了,变成很小,就给度化了。后来那个沙弥就问他,你为什么把前面那些人给搞死了?魔王说我没有啊,是他们自己吓死的,就是魔王现恐怖相的时候啊,那些人要跟他斗,我要持咒子来度你,结果一持咒,想把魔王给灭掉,降伏住,结果没降伏他把自己给降伏了。所以呢人就是这样的,其实不要想降伏别人,如果你的心没有降伏住,怎么去降伏别人。那怎么样降伏其心呢?金刚经就是降伏其心。那金刚经讲的什么东西呢?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呢?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见诸法空相就能见如来,是故一切法皆是佛法。不管是任何一部经典,我们通达于般若的时候,一切法皆顺。如果不通达于般若的时候,什么经典对你来说都是障碍。

般若系一切圣贤之根,是无为之核

我们这么多年讲阿弥陀经,讲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我哪一天不讲般若呢?你仔细想一想,以前我所讲的阿弥陀佛,哪一天不在讲般若智慧呢?没有般若,一切经典都开显不出。因为众生离开般若皆是五蕴,五蕴魔。如果你没有般若智慧,你一切邪法都从五蕴里出来,就是魔王里显现出来,不是真实的。唯有般若能破五蕴。所以呢,如果对般若不感兴趣,东跑西波,都是在做一些五蕴魔的事情。也就是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是什么?就是金刚经,实相,空性。圣贤,是圣人,是贤人,完全是以无为而有差别。有二种,一种是无为体,是实相,佛性,法性,是诸法空相。众生不通达这个道理,就在魔中做事。对无为的信心的力量越强,圣贤的境界越高。无为有三种,阿罗汉是一种无为,菩萨又是一种无为,佛又是一种无为。每个人境界不一样,都是圣贤。不通达无为者,哪有圣贤可得呢?第二种,以无为见种种圣贤之相。无为是一,圣贤是诸法,一切境界以无为为根本。如果没有无为这个根本,一切圣贤皆不可出,就没有圣贤。所以呢,没有无为就没有圣贤,所以要知道这部经典的重要性,这部经典是根本,是根,学佛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没有了,一切法皆不可得。

昨天晚上我们讲到,称法行。四行法,这个称法行,法我众生,一切诸法没有众生存在,没有众生可度。一切诸法里面没有我,就离我。前面从一到四,都讲称法行,从相上来讲,就是禅定。什么叫禅呢?禅是外不动妄。什么叫定呢?内不动心,心不动了,称为定。什么叫不动心呢?就是一行,观诸实相。就是你的心,觉性,了解了宇宙的空相,这个性,这个是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了解实相,自然不动,这叫定。外面禅,一切外面的相,你已经了解了一相三昧嘛,一相三昧叫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是诸法空相。心中生起一念觉性,实相与觉性,实相诸法空相,万象现一相,叫一相三昧。生出这一念觉性,叫一行。一相与一行,称法行起什么作用呢?一相三昧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心中常安,心乐自在,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显示出无牵无挂的体,因为一切法本无挂碍,一切法生灭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法上是没有差别,这一切法了解了无障碍故,是故你心和这个法无障碍体相应,叫一相三昧。所以呢,你吃饭穿衣睡觉,你都进入甚深境界,于一相三昧相应故。就像我们出家,寺庙非常安静,相上自然通达无我,非常自然而然。内心中与法相应,内心很自在。从一相三昧上讲,常常行走世间,内心无所牵挂,内心常常安住,常常安泰,毫无执着。为什么呢?了解一相三昧故。安住在这个三昧之中,周游世界,内心中非常清净,没有任何牵挂,非常泰然,像泰山一样非常稳,在一相三昧里面。

一行三昧是什么呢?心如铁壁,如如不动,心观察这个世间就像一面墙壁一样,定在那个地方,叫一行。你有一行三昧就是无事不办,在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不办了,心看这个世界就像看到一面墙一样,心如墙壁。心看到这个世界就像看到墙壁一样。一相三昧叫做禅,一行三昧是定,叫禅定。为什么呢?禅是住于相,定是住于性。什么叫禅呢?在相上面,一切都是在禅,吃饭穿衣睡觉都是禅。什么叫定呢?安住诸法之本性,就是空性,如如不动,那个叫做定。定于禅中,禅于定中,有禅必有定,有定必有禅,这个禅其实就是法界,禅就是真正的佛陀不二之佛性,定有很多的次第。定由心来进入到一种境界。你心如墙壁,定在那个本性里面,但是你的心会出现种种境界。比如天人、人道、佛、菩萨、声闻,都属于境界范围,十法界由定境而生。比如达摩大师,他常安住在定境,九年坐在那个地方,心如墙壁,常在定中,等待着一个人来传法。对他来说已经无事了,他传什么法呢?无法可传!无法可传的这个法,才是真正的法。所以呢,他就是等一个人来传这个法,等而无等,无等而等。所谓等者,就是不等,不等是一念,十法界是一心,而这一心呢,等而无等,无等而等,所以他在定中等人,所以呢常行三昧,一行三昧。相上来讲,这个就叫禅,所以叫禅定。

称法行有什么好处呢?从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这中间都叫称法行。报冤行起什么作用?冤亲平等。如果你真正的生起了报冤行的话,因为此世界为苦啊,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境界都为苦,了解苦,知道苦者,了解这一切法界本体就是一个苦的体,是过去的业报而来,是法平等,你看到一切冤亲平等了,你了解这是报的时候呢,就没有我了。为什么呢?全体是报,哪有我呢?所以你就解脱了。

如果不是报冤行,就有我在,不能破我执。不破法执,怎么能破我执呢?所以呢,有众生在,有我在,众生亦垢我也垢。如果你是报冤行呢,在那一刹那,那个就是妙德。因为经典上常常讲,所谓业者,如水中之月,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它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产生过。但是我们总认为水里有月亮,一旦你觉悟了,水里的月亮就没有了。所以呢,一念觉即解脱,一旦觉了就已经解脱了,只要你真正生起报冤行的时候,你立即解脱。为什么?了知平等故,平等故就没有我了,我跟你都是一个业报而已,这个业力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但是我们总认为:我们就这样的就可以成佛了嘛?我们就这样诸法空相就可以成佛了吗?那为什么诸佛还有种种相呢?那我怎么没有呢?那师父你为什么没有呢?没有诸佛的境界呢?是诸法空相,我们都是空的、虚妄的,我们都是不真实的。等我们不真实的东西消失了,真实的东西就显现出来了。我们真正的东西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现在我们不真实,你怎么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东西?你连我都没有了,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想什么东西呢?没有我,谁想呢?你想一想。那诸佛菩萨知道,那诸佛菩萨在哪里呢?诸佛菩萨就是我啊,什么是我呢?我就是水里的月亮显现出来,它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它现在过去未来都在那里。所以,在法性里面就知道,但是在那个虚妄的体里面,是靠意识。这个意识,就是不真实的。这个意识就像(双掌合击—啪)这个声音,啪,真实吗?就像在空中叫一声,然后声音就传得很远,以为这个声音是真实的,你不断的叫不断的叫,这个声音不断的流转不断的流转,实际上这个声音是虚妄的。所以呢,我们把这个声音当作是真实了,以为这个声音里面当作一个真实的,声音里面能看到我的心吗?那个声音里有没有变化呢?有没有境界啊?这个声音是一种空气的摩擦,根本不存在的体,它是虚妄的东西。

所以我们现在的众生都是虚妄不真实的,我不会知道你的心,你也不会知道我的心。即使我知道你的心,还是假的。如果我知道你的心,你也知道了我的心,那就真实了。就是我知道你的心,还是我的妄想,你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知道你的心,你也马上就知道我的心,那就见法身了,就不可思议。就是说,有一天我知道你的时候,佛就知道我们是虚妄的,我们就是要把这个虚妄的灭掉,我们就是人道,我们这个地球、虚空都是不真实的,消失掉了。等你心开意解,等你进入到法身里面,等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根本就没有。就像那个云雾散了以后,极乐世界猛然的显现出来,你找众生找不到,没有众生。所以我们现在完全是一个识,因为你不了解这个东西呢,我们就是在这个识里面,就是要转识,现在我们大家就是要开智慧,对未觉的众生讲智慧,对已觉的人不讲智慧体了,所谓智慧即非智慧,是名智慧,因为智慧是一种方便的名词而已。如果把智慧当作真实,那就麻烦了,没有天上掉下来的东西,智慧本身就是方便立名。事实上,没有智慧之名,没有所谓智慧的体,无非是你的识,无非是你的心而已,无非是你的觉而已。所以呢,觉者无觉,没有觉体,你以为真的,我觉了,我将来要成佛了,认为有你觉的体吗?没有觉体,是名为觉。所以呢,你彻底的不存在,就是没有我也没有你。所以在此世界,我知不知道你的心,你知不知道我的心,已经无关紧要了。我知道你的心也毫无意义,因为我们现在用识啊,用识来做事,不是用真正的心来做事的,用识在做事的。所以我们要从里面觉悟过来。在报冤行里面,你了解了这个世界所有,包括你自己,这个世界就是两个体:我与法,还有两个体:一个是情,一个是物,就是器世间与情世间。所谓的情,就是我现在的情。无情叫做物,就是器世间。器世间为法,情世间为我。

一旦你认识到这个世界都是我的报,是我的业在那个地方,你内心中,你的觉性里面感觉到我、法界是业,这里面你发现你自己平等了,冤亲平等了,转苦为解脱。苦后面就是解脱。为什么有极乐世界呢?极者,是最究竟之意;乐者,解脱之意,最究竟的解脱。所以苦是对于乐来讲的,苦后面就是乐。贪心苦就是对于法身来讲的,瞋心是对报身,痴心是对化身。这是一样的,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你转贪心,就变成清净法身。如果你转瞋心,你就变成圆满报身。如果你转痴心,你就变成用,妙用,就变成解脱,无明变成光明相,化身。所以,贪瞋痴就是法身、报身、化身。我们转我们的苦,这个苦转过来就是乐。一旦你了解了这个世界是报冤行,法平等故,那我跟你是一个不是两个,又是一念,又是诸法之平等,就是中道思想。从事上讲,灭什么呢?灭诸法不平等体。在这个世界我们内心中不平等。如果你如是报冤行,观察到这个体的那一刹那,这个世界就平等了,真实了,叫称法行,或者叫空有不二之法。什么叫空有不二?能在这一念观察到不可思议的妙用,就是中道思想。从相上面建立觉悟的体,了知是业故,知道是业平等故。在这个苦里面,你就知道选择,你是选择生死呢,还是选择解脱呢?所以对于这个法上决定的时候,菩提心生起来的时候,他自然会选择解脱。一念菩提心,你选择解脱体就是菩提心,你不选择解脱体,你只能说我发了菩提心,不能证悟菩提心,你只能说是相似菩提心,你不能获得真实菩提心。比如我在佛面前,我要发菩提心啊,那是假菩提心,相似的菩提心。但是你这一念生起的时候,那是真实的菩提心,和你证的菩提心,比如实相你知道了,真实菩提心。

第二个,你去观行了,证悟菩提心,观行实相,实相就是诸法空相。你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叫应无所住?一切诸法无所住故。“而生其心”就是众生。一个讲法,一个讲众生。一个讲无情,一个讲有情。“应无所住”是为无情,它是无情体;“而生其心”是为有情。如果你一切应无所住,这叫显体;而生其心,就是众生的念头,心与法相应合一,暗合妙道,这是不可思议的妙用,大情所在。你这一念相应的那一刹那,是不可思议的妙用。众生往往没有一个中道。现在人迷,迷在哪里呢?他不能中道。他认为“应无所住”就是我不要分别吧,我应该生起不分别的心,只要我一心,没有诸法,不能中道,心里面想坐着不动,他不了解诸法,与法不能相应故。就是说,他能够一心,但是不能达到一相,这个一心是什么呢?是叫情见,不能进入大情。进入大情的状态,像菩萨大觉有情,了知诸法空相,是为“应无所住”。你的心与诸法空相,就是“应无所住”与“而生其心”,就是相体与你心里面觉性的体,刹那时间相应的那一刹那,中道思想就显现出来。而这种中道思想,是体相一如,这个一刹那时间,才是真实心。如果将我们的心性舍于诸法,在房间里坐着,然后自己搞那个心,所谓心者即是诸法,诸法就是你的心。

什么叫业呢?业已经转为识了。我们哪有心存在呢?本来诸法空相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业还是我们的心。我们的识是什么?识就是三界。什么叫三界?就是我们的识。三界外面还有识吗?比如大家听这个声音,啪,这个声音是哪边的?不是这边的,不是这边的,声音是幻觉,你感觉有声音,其实我们微细的观察,拍掌的时候,其实拍下去这两个掌还在拍不?所以有声音。如果这个声音我拍下去没有了,声音不会相续,就是我拍的那一刹那,这个声音相续过程中,是一直在拍,所以这个掌还在,这个手上的相是没有了,其实这个声音在,证明那个掌还继续在拍。这个掌是看不到的,其实它的形体里面有一个空气的摩擦,但是不拍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我一掌拍下去的声音相续的时候还在相续,所以这个掌永远是两个掌。这两个掌是什么呢?业,也就是识。这个声音就是识,这个声音就是两个掌,而这两个掌就是识,就是法界。所以我们的识在哪里?识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心里面。识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识。识是什么呢?识就是业,业就是识,识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识,那业是什么?业并不是有个独立存在,业它也是不二的。所以呢,我们的分别越强,你的业力越转越重,这个世界战争啊,斗争啊,如果你的分别心越小,那外面业力,斗争啊就越来越松。如果不改体,就是不改你这个东西,你想一想,你怎么改变?这个东西你不改变了,这个世界永远改变不了。如果你斗争坚固,你的妄想纷飞,那你这个世界就永远会吵架,永远会斗争。一旦你了解这个解脱的,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业报,没有两个体,你现在看到全是业,你看到我看到都是业,所以每个人的业都不一样,心中的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一旦你觉悟了,了解诸法空相,报冤行显现出来,事上的一个法,它能够使我们,巧妙的让我们的业转为了我们的觉性。

了解我们这个世界是我们一个识,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我,识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根本不存在我跟社会上的对立,是一不是二。业就是一体,叫一相三昧现前。在这里面求解脱故,安住在这个体里面,然后你这个心跟这个体相应的那一刹那,那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呢,叫做平等,冤亲平等,能够转你冤亲不平等的体。转掉了你就是解脱,转苦为乐,乐就是你的报身,就是你的庄严体。没有庄严怎么会有乐呢?乐是解脱体。极乐,极是法身,是究竟处,本来处,有极才乐,乐是报身,叫极乐,究竟的体上面才有究竟的解脱。就像电,就是极;光是乐。它一个是体,一个是相,体相二用。如果你认为极乐世界是你想像的那种极乐,肯定会烦恼。转苦就是乐。如果你是究竟,跟法身相应的,和无我心相应,跟究竟诸法空相相应,那所谓你的报身庄严的体就显现出来。所以大家要知道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的差别,一相三昧就是禅,一行三昧就是定。

第二个叫随缘行。诸法无我就是要破我见啊。如果你真正一切事情都是随缘,没有我了,就变成随缘行,破我执故,就是缘起性空没有我,破我执。一个是破法执,一个是破法执。诸法平等,冤亲平等,破法执,破我见。随缘,我们的心不动,缘起性空,安住在这个地方。佛教经典上面讲,诸法无我,一切法里面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既然没有我,那一切随缘,这也叫做称法行。

社会上人讲放下,不会放下的,他不了解法性,怎么会放下呢?他就不会随缘。所以社会上的人往往是不随缘的,世俗的人,乃至于我们的习气当中,都不会随缘的。没有利用这个法来救度我们,没有利用这个法来开显我们。我们往往在这个世间不用佛法来开示我们,用我见来开。佛法本身是解脱我们内心的执着的,法执。而释迦牟尼佛讲法,不像基督教,基督教是在相上下功夫,而佛教里面直接讲实相。你认准了这个实相,你了解了这个实相,直接的解脱你这个根本的问题。你不了解实相,你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比如报冤行,你不知道这一切是我们的业,你就对社会上有不满。为什么基督教说,你们这些人不信上帝都要堕到地狱永远不会出来?二世因缘,下辈子你不信我就要堕到地狱永远不能出来,它有上帝来控制着。在佛教里面呢,它没有你信和不信的问题,把实相告诉你,它说你这个业报不是上帝造的,是你心中的业,如果你把握了这种心,了解了它的实相,你把握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信任何一个人,信自己就可以了。信自己并不是一个我见,信法性,了解真实的我。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的。

所以随缘行、报冤行、无所求行。在这个世界如果你无所求的话,如果你没有所求,可以断除你的有所求的心。我们在这个此世界,无所求的体,就是有所求的心。我们求无所求的体,过去一个祖师说,他说什么叫清净?什么叫修行?修,修无所修,从无修到无无修,修行修无无修。什么叫无修呢?他说我没有修,他连无修都没有了。无修后面那个境界,就是清净的境界。就是说,我做这件善事,但是我不作做善事想。比如我现在很清净,但是我没感觉到这个清净很执着啊,我没有执着于这个清净啊。就像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很清净,但是我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这个清净是无常的,是不真实的,我不会执着于这个清净。不执着于清净更清净,还不执着,意思是说清净后面还有清净,清净后面还有清净,就是从始到终都不要执着。在法性里面,先是无所求,我们无所求无所不求,到后面呢,无所无所不求,很深的境界。

所以呢,无所求的状态,并不是我们世俗的随便,比如我无所求了,我不做事了,我不干活了,我就不劳动了不念佛了不打坐了。这个无所求是执着于心,与相不能相应。紧紧记住,只要和相不能相应者,都是与第一义谛不能相应。比如离开此杯子,而说体相实相者,无有是处。为什么呢?业也好还是这个相,无我也好还是这个相。这个相的体,我们有一个意识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们还是有相,在有相里面建立无相,离开这个有相建立无相,就像你离开这个金子找金子一样,那不是头上安头吗?虽然你离开了当下的事,再去找理的话,你找不到。比如,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在无量寿里面,无量寿就在无量光里面,离开无量光哪来无量寿呢?离开无量寿哪来无量光呢?无量寿为理,无量光为事,它是理事圆融的法。而大乘的教法都是理事圆融,离开事找不到理,离开理找不到事,它理事不可以偏离。

所以呢,很多菩萨悟到以后呢,常在事中寻找理见,理是信,为什么呢?我们识为事,等你证理而无事的时候,事而无理,理而无事,理上无事者是阿罗汉而已,小乘教法;事上无理,你做那个事情没有理的话,你还是个众生,事上无理的话你就是六道众生,理上无事的话你就是一个阿罗汉。要理上有事,事上有理,才是菩萨。你想一想,为什么开悟的大师都要发广度众生的这个心?因为他理事无碍。离开此事就没有理可得,所以呢他要利益众生,行大悲之行,行六度万行。离开六度,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离开了这个事相要找理的话,想一想,有理可得吗?没有理可得。所以要紧紧记住,千万不要离开事而找理,离开了事而找理,这个人一辈子是虚幻的,虚妄之识。现在很多人呢,以为知道了很多道理,在事上面不能思理,在理上面不能思事,废理执事,废事执理,叫遮眼法,像是修行,其实没有修行。什么叫遮眼法呢?说理说空性,事上面不能跟理相应。为什么六祖大师顿悟之后,和神秀不一样呢?神秀是渐教,他事上面不能融通,他理上就不敢当下承担,他理上他也不知道,但是事上不能跟理上当下承担,人就是这么一刹那时间,悟道不悟道就是那一刹那时间。

而六祖大师他珍贵在什么地方呢?当下承担,一切事就是圆融理,理就是圆满的事,事就是圆满的理,他一切事圆满在理,一切理圆满在事。所以一切事皆是理,一切理皆是事。他是理事圆融的教法。但是神秀大师就不一样了,他理上他也知道,但是事上不能圆融,所以事上有渐修,不能念念之间事与理应,就像一个人一样,你把事理不能圆融,他理离开般若,事离开理离开般若,而在事上寻求都是五蕴之法。般若与实相相应故。跟实相不相应,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他执着于次第,追求个什么东西。他不知道念念之间与法相应,每一念每一念与法是不二的。他的念有横竖之念,横就是周遍十方,竖就是一念相续。就是说,现在过去未来一念相续,竖能与佛相应,横能周遍十方,没有选择我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选择所有所有的一切法。所以呢,他安住在平常的??上面(51:18),建立无上的庄严,无上的信心,金刚信心。而众生差别,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什么呢?事上面,竖不能现在过去未来,他常常说今天明天后天,今天不能做明天做,明天不能做后天做,他老是用那种相续的体,就是说我已经证到了我已经觉悟了,这个体在哪里,然后呢,我要去证它,然后在事上证,证证证,在事上面搞来搞去,还是证不到。为什么呢?你做这件事情本身的心跟法就不能相应,就越走越远。但是我们一般人凡夫呢,总认为快到了快到了,就有这种感觉,感到自己要到了,感觉要到了永远到不了,为什么?他这种思维是一个虚幻的思维,是一个不真实的思维,完全是一个五蕴里面的东西,离佛越来越远。你抓住水里月亮说我快到月亮了,那是不真实的。只有你一念相应才行,这一念不相应永远都到不了,这叫做业障障碍了。我们只有把这一念断掉,才能相应。

很多人修行无量劫,还不如六祖大师那一念超越,一念承担。我们往往用相续,用渐法去修那个顿法。而理是顿的,过去祖师说:渐中无顿,顿中无渐。顿里面无渐法,渐里面无顿法。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安住渐里面,无有了期啊,就像一个圆圈,你转啊转啊,你永远没有了期。既然顿中有渐,顿中所有的渐法都在这里面,祖师修行念念之间圆满故,从小到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都是在顿里面,他该渐即渐,该顿即顿。就是说,在渐里面,今天趣入善法,他要修禅定就修禅定,我要做人就做人,我要做菩萨就做菩萨,虽然渐,但是他念念之间与菩提心相应故。但是渐中有顿,顿里面有渐,只能先顿后渐,不能先渐后顿。要先渐里面再去求顿悟的话,那就麻烦了。所以呢,不明心见性修法无益。你不知道这个道理,修一切法都没有利益。所以差别这么大。这个叫做称法行。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了顿悟。就像我们讲阿弥陀佛,无量寿就是无量光,先有无量寿,南无阿弥陀佛,通达无量光,无量光即无量寿,无量寿即无量光,无量光是渐法,是事,无量寿是顿法,是实相,就是毗卢遮那佛,所以顿渐一如,理事双融。众生的因就是此世界的果,这个世界的果就是众生的因,无量光无量寿,人人无量光个个无量寿,了解无量寿即是无量光。《阿弥陀经》讲:什么叫西方极乐世界呢?何名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直接把寿命和光明告诉大家。他没有说彼佛就是阿弥陀佛,他没有这样说啊,但是我们众生呢,总认为是阿弥陀佛,不知道他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先要了解无量光无量寿,你一念即生,一念阿弥陀佛即得往生,这一念是觉悟的一念,是明了的一念,在禅宗是悟的一念,在净土法门是信的一念。什么叫信呢?就是如是我闻,闻的一念。如果你没有闻到,哪来的信呢?在你闻到的时候,即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为事,无量寿为体,无量寿为心,无量光为相,一相三昧遍法界故,一行三昧就是阿弥陀佛故。此法界遍一心,即阿弥陀佛,此心遍于法界,叫无量光遍法界故。所以呢,法界叫一相三昧,阿弥陀佛就是一行三昧。

禅宗的一行三昧跟一相三昧有什么区别呢?跟顿教有什么区别呢?没有无量寿,哪来无量光?没有你心里的一念觉,那外面诸法皆是空寂。没有悟到众生都是无量寿的话,你不能建立一心,不能建立一心,无量寿就没有了。无量寿没有了,那你那个光明相无量光也不存在。无量光没有了,因为没有一念觉性,没有无量寿就没有无量光,一念顿悟。无量寿闻无量光,就是一相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为无量寿,一相三昧是无量光。净土法门一行三昧就是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相三昧就是清净的法界,光明无量,一行三昧就是寿命无量。寿命无量一念觉,觉诸法实相,什么叫诸法实相呢?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断不常,这叫无量寿。无量二字叫不可思议,什么叫不可思议呢?就是大小之分别体,有大有小之差别,不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无量,无量二字不是我们说的多的意思,无量叫不可思议,无有分别之意。无分别就是没有长短高低,没有好坏善恶,没有大小差别。所以呢,寿者一切寿,有长寿有短寿,差别之意,怎么叫不可思议呢?什么叫诸佛之见呢?什么是佛佛相念呢?什么是不会佛意呢?会于菩萨会于众生之意嘛。以长短高低这个心来思量,认为这个叫做无量,那你就是大错特错。无量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超越十法界,超越众生心。九法界众生都是超越的,都是分别,所以无量是超越之意,超越分别就无分别,不分别就没有长短高低,所以呢,无差别之体。所以极乐世界是没有差别之体,光明里面没有差别体,只是我们信心里面有差别之体。

何为佛?觉者即佛。何为凡?迷者即凡夫。你觉悟了,全部法显。你迷惑了,你就是凡夫,觉悟了当体即佛,不可思议境界。你要悟到这个道理,所以叫称法行。随缘行、无所求行,没有求的行为。称法行,我们了解了法的真实相。如果你称法行,在此世界随意行善,随意的断恶修善,你心中都是充满欢喜的。在这个世界,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对你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为什么呢?你布施,你舍一切业,这个法界平等了,不平等就舍掉了,分别已经舍掉了,大布施。如果你要是这个世界随缘的话,舍去我执,缘起性空,我执没有了,一切无所求的法,你的贪瞋痴慢疑都布施了,布施掉了就是持戒。持戒对于心法来讲,是持比丘戒;对于法来讲,持菩萨戒,见一切诸法空相。就是说,“应无所住”比丘戒,“而生其心”菩萨戒,都已经具足了。如果你念念相应,你得体就得戒体,得此戒体,是真实受戒。如果你不得此戒体,你即使受戒,戒体也不真实。你了解了这个道理,戒体就圆满。

布施本来对于身体来讲的,我们的身口意,六度里面,佛布施不厌众生,他布施于众生从来没有厌倦过,我们布施会厌倦。如果你安住于一个地方,如如不动,就是布施。你可以舍命来救度于众生,这也是布施。修诸善法,不起分别,这也叫做布施。布施不是我要拿钱给你,你了解了如法修行的体里面,对于心来讲,心相一如,哪个地方的善法又与心不相应呢?如果不布施,能得法吗?你不布施,与相不能相应故,你怎么能得法呢?你不可能得法。你就有分别相。离开法,无有体相,离开这个法没有心啊。你讲那个东西是虚妄的东西,不真实的,离开相就没有心可得,离开此法没有诸法可得。一本书叫《十不舍》,就是十种不舍法,身不舍,法界不舍,虚空不舍,妻子儿女不舍,一切善不舍,一切恶也不舍,都不舍,舍此法故,没有心,舍心没建立法,法能建立心,因法能悟道啊,以法而建立心,以心来改变法。如果没有法就没有心啊,只有世间法才能集中我们的心,所以世间法没有了,不能离开妻子儿女,不能离开家庭,不能离开寺庙,不能离开做善事,不能离开恶事,不能离开地狱、饿鬼、六道,你离开了这个法界,你就没有心立了,心就立在这个事上面。

所以呢,我们这个一念的觉性,就立在这个事上面。离开了这个事,就没有心立。所以心是从这个事里出来。但是我们觉悟的那一刹那,对一切法界平等故。但是平等法是在这个相上面。所以我们心在相上面的时候,离开此相哪有心立呢?我们一定要对此相生起信心。所以我们在此世界,不管怎么样做法,跟布施、持戒,与法相应的体。我们要大忍辱,如果跟法相应的一念刹那时间,可以忍辱。忍辱是在一切法里面显现出来。忍辱对于明了的人很简单的事情,有大忍辱有小忍辱,大忍忍于法性,小忍忍于事相。事相上的忍导致于跟法性相应。相上不忍何为大忍呢?在小上面不持戒哪来的大持戒呢?小上不布施,哪来大布施呢?你小小的布施,小布施里面建立大的信心,不可思议的。小上不持戒,大上怎么持根本戒呢?你小上不忍辱,小上不建立忍辱体,怎么在大忍上面建立信心呢?就是一毛端的忍能建立大忍啊。如果这个忍不建立,不可能建立另外的忍。虚妄的忍,不真实的。如果你住在深山老林里面,你一点忍都没有,你骂我我也骂你,如果不愿意布施,一分钱都不愿意施舍给别人。真正的布施是没有情见的布施,有情的布施不是真的布施,跟法相应的那个叫布施,跟法不相应的不叫布施。真正的布施是给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跟你有关系的还叫布施吗?你是我的朋友我才布施,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给你布施,布施叫做无缘而布施,没有缘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所以在这个世间很多的地方讲法啊,都要讲缘分,那个不是布施。持戒,没有条件的持戒,不是有好处我就持戒,没有好处我就不持戒了,持戒是顺法顺着佛陀之意,佛陀怎么制,我就怎么持。持戒与法相应故。

佛陀不在世了,释迦牟尼佛讲法,先是讲小乘法,后来大乘佛教跟净土相应。大乘佛法其实都是精神不灭,菩萨是精神状态,而舍利弗、须菩提这些阿罗汉,那是人的境界。讲大乘佛法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这个导致于我们一个什么好处呢?佛法能长久住世,大乘的佛教才能长住于世,小乘的佛教根本没有办法,为什么印度的佛教不能够长兴于世呢?因为没有大乘的佛教,不能够常住啊,把它灭掉就灭掉了。但是大乘的佛教它精神在,观音菩萨在空中,所以我们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这都是精神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讲,你不要以为我真的去世了,我在你心想里面,释迦牟尼佛把自己变成是到法界里面去。所以法界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法界。所以金刚经里面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大乘的思想。如果以色见我,那释迦牟尼佛入灭就没有了,所以小乘的佛教很容易灭掉。大乘的佛教不灭的原因,比如观音菩萨有求必应啊,《观音菩萨普门品》一部经典传承下来,所以传到今天来。如果我们要执着于那个观音菩萨,那就完了。因为观音菩萨走了就走了,就没有了。但是呢,那本书传下来,传到今天,它的精神在,所以菩萨属于是精神法门。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讲大乘教法就是要流传后世尽未来际,所以大乘佛法是不灭的,小乘佛法一定会灭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代教法里面,会灭的法是小乘,不会灭的法是大乘,大乘的法是精神,是常住于世的。释迦牟尼佛常住,它永远不会灭的。所以佛法不会灭的,所有的大乘。到中国的大乘佛教,在一本书上面讲,它说末法像法跟正法的差别是对印度讲的,对大乘法里面是没有这样说法。只有印度的小乘教法才有佛法灭亡的现象,有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这是在释迦牟尼佛原始佛教里说的。但是在大乘佛教里面是永远不会灭的。你想一想,佛和菩萨常住于世,它怎么会灭呢?释迦牟尼佛横遍于十方,怎么会灭呢?所以佛法在大乘佛教里面就不灭了。要灭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原始佛教,在末法时代可能会灭尽的,可能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个大乘佛教,永远是正法。如果真正体会了大乘的教法,其实永远是正法。所以在经典上是这样讲的:五百年一正法,五百年一像法,五百年一末法。我们现在是五百年之间,趋于正法。为什么呢?两千五百年,我们是第几个五百年?我们不要把自己认为是在末法时代,其实我们还是安住在正法的体里面。你悟到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正法,不要把自己认为是末法。所以呢,大乘的佛教,紧紧记住是不灭的,永远不会灭的。

阿弥陀佛常在空中说法狮子吼,而令此法久住。《无量寿经》里讲,我以此神力,令此法久住。就是阿弥陀佛久住,阿弥陀佛久住就是金刚经久住,金刚经久住就是华严经久住,就是妙法莲华经久住,因为这些经典是非常通的,是通达的。所以呢,你了解了《无量寿经》,自然会对金刚经有信心,自然跟你的智慧就是一念心是相应的,智慧相应了自然会让金刚经流传于后世。

忍辱,以小忍而成就大忍。紧紧记住,大忍是法性,小忍是我们的忍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精进是对于法上来讲的,精进、禅定、智慧是对法上来讲的,就是对心地来讲的,布施、持戒、忍辱是对身体来讲的。一个人不精进,精进有小精进与大精进,什么叫精进呢?从称法行来讲,精就是般若实相,就是诸法实相,叫一相三昧;什么叫进呢,进就是心,只有心才进,我们心相续叫进,心不相续就不叫进。心能够进入在禅定的体里面,有禅必有定啊,你有禅就遍法界,一相三昧,然后建立一行三昧,就是进。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相应故,叫做精进,不住相上,不住心上,叫精进,在根本处。一般人在此世界求于善知识,也叫精进;忏悔业障也叫精进;求出离心也叫精进。内心充满了信心,这也叫做精进。你内心中觉得无所谓,叫不精进。你内心中对菩提心没有信心,叫不精进。你内心中很淡然,觉得好淡,过一天算一天,哪还有什么精进可言呢?所以精进与实相相应故。

所以我们要忏悔业障,要消除我们种种业障。我们有烦恼障、业障、报障。业障就是过去造的业,比如做生意啊、赚钱啊、开车啊,叫业障,这个业障碍了你求菩提心。把这些业全部转过来,我们转不过来,又不能求无上菩提心,又不能对上供诸佛有无上的信心,又不求诸佛给你送来一个善知识,所以我们要求善知识很重要,开显我们的般若智慧。所以你内心中有想求的心,我想开般若智慧这个心,如果你这个心一点都没有,或者以侥幸,就像我出家是父母打我烦恼来出家的,就像一个乞丐无意之中找到一块金子,那个时候我在庙里打坐念佛修行啊,但是没有精进啊,不知道忏悔业障啊,也不知道求善知识啊,也不知道什么叫般若智慧啊,刚刚出家的时候没有这种意识啊。后来一些善知识告诉我,我们要开悟啊,我才想,开悟是什么东西啊?不断在找啊。修行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东西只能进不能退的。当然每个人出家都不一样,吵架啊,考不上大学啊,病了啊,或者夫妻关系,或者家庭关系,或者是怎么样出家了,可以说大家出家的那个当时都是烦恼之时,不知道怎么出家的。那出家以后呢,隔一段时间觉得很清净,找到这种感觉了,找到一种清净的感觉了,后来知道找善知识了。到后面庙里居室吵架啊,出家人争名夺利啊,赚钱啊,就这样过日子吧,过一天算一天吧,在庙里过起日子起来了。然后求法的念头就没有了,不但不学佛,慢慢就停在那个地方,不肯进步了,那就完了。就像在庙里看庙的,看了一辈子庙,到最后面到哪里去也搞不清楚,对法上面没有进取之心,没有焦急的心,对法上面的思维。所以我们要求善知识。内心中放下自己的我见,跟善知识相应。

第二个,要忏悔业障。我们有很多的业障,障碍了我们。一个是烦恼障,贪瞋痴慢疑。为什么会有贪心呢,是因为你下过地狱。为什么有瞋心呢,因为你做过饿鬼。你为什么有痴心呢,因为你做过畜生。因为你做过地狱饿鬼畜生啊,所以你一定有贪瞋痴。你不知道你自己有贪瞋痴,在无明之中,你在贪心的时候你还不知道自己在贪,你在恨别人还不知道自己在恨别人,你在痴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在愚痴。所以在贪瞋痴里面迷惑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就是你无始以来烦恼障。烦恼令我们不能对法生起信心。世间这么多人不学佛的原因,就因为我的贪瞋痴很重,我不去学佛。第二个就是业障,所做的一切事业都属于是你的业障。如果你不能转的话,在此世界我做寺庙也叫业障。业有两种,一个是叫愿业,一个叫流转之业。什么叫大愿之业呢?菩萨见到法身以后,可以转业成为愿业。我们现在是分段生死,是流转之业,你造业障碍你的菩提心,障碍你对法的思维,障碍你求无上道的心。在世间的人,想求菩提心是很难的。可以观察一下,世间的人能随意的发菩提心吗?

世间的人说忏悔业障,他能够随意的能够忏悔得掉吗?一个常常造业的人,怎么去消这个业呢?说实话只有出家,在社会就要赚钱,要赚钱就没有办法,只能增加你的业障。所以出家为第一道,出家即无事啊,只要你在世间,就有业,你一点办法都没有。讲法,善知识的诱导,法的珍贵处,像金刚经或者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面有巧妙的方法和手段,令我们圆满,令我们可以忏除业障。你有这个忏除业障的心,你有这个观照,你有这个一行三昧,你就可以解脱。如果你没有一行三昧,没有一行三昧就没有一相三昧,没有一相三昧你就是彻底的凡夫。包括我们信阿弥陀佛,有人讲,我嘴巴上讲信阿弥陀佛,其实我心里面没办法信,山河大地既然是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是我心里面没感受到啊,因为你平时不念阿弥陀佛啊,你心不清净啊,你当然感受不到啊。你天天坐在这个地方拼命打妄想,怎么会感受到当下的清净呢?你当下的清净就得不到啊。一相三昧忘记了,你的一行三昧怎么会现前呢?你想一想,你平时不念阿弥陀佛。如果你平时听了这个法以后,平时多念阿弥陀佛,安住在当下。

念阿弥陀佛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消除你的妄想,你心清净了,自然法就显现出来。如果你本身心就是狂躁的,你说观察于阿弥陀佛,那怎么可能的事情呢?就像一个人像个机器不停在转,你叫他停下来去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他哪里有时间呢?他心非常狂躁,像车轮一样,转得不亦乐乎,你叫他去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那是骗人的。所以世间人要闻般若智慧,到西方极乐世界,一般中品和下品比较多,上品往生的人非常非常的少,你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往生到上品,基本上是中品和下品,不能到阿弥陀佛真实处,不了解无量寿无量光,跟阿弥陀佛的法不能相应。就这样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听经不听经无所谓了,金刚经听不听也无所谓了,般若智慧相不相应无所谓了,我就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那只是一个善根而已。但是你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中品往生,可以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有宫殿随身,但是见不到佛,只有上品才能见佛,上品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品才是金刚心,上品才是华严经,上品才是妙法莲华经,上品才跟一切实相相应。如果你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就无所谓了。所以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当求上品往生。所以慧律法师讲,他不讲九品往生,我们都是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他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上品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家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要称法修行。称法修行一定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相应的,与般若相应的,如法修行。明天我们开讲金刚经,希望大家用心,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有不可思议的威德,不可思议的力量,不可思议的信心。般若智慧是我们的智慧与法界相应的一个真实法,所以大家不要随便的动念头,用心听,南摩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常福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观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海涛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