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22--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常福法师所有开示-> 常福法师开示金刚经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22


 下载DOC文档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尔时,世尊食时,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的出场与别的经典都不同,表何法意?出家人为何一般对行住座卧能不执著?钵有几种?如何来历?衣有几种,何来历?表何法?如何走路?走路有何修持办法?

尔者:法;时者,自然;法尔自然。这里不是释迦牟尼佛放种种光,也不是释迦牟尼佛头,眼,脸,身放种种光明,而是“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完全是非常朴素平实的一个简单过程,是法尔自然的一种状态,我们的行住坐卧不自然,绞尽脑汁,想种种好坏善恶是非分别,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睡觉是自然而然、与法相应、与众生心相应、理事圆融、行住坐卧四大威仪表里如一的一种状态;释迦牟尼佛化现人间,本来如来是不需要吃饭的,法性身者禅悦为食故,在极乐世界他吃什么呢?他眼观色,生起无住空性,就知足了,禅悦为食;,身上就会发种种光明,出无量功德,引度无量众生,他就以这个为食,以大悲心为食。为了接引众生,故现食时,着衣持钵,乞食种种。过去在印度,全部是托钵乞食吃,(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钵又叫应量器,用铁或者瓦做成,有三种钵。我们受戒时会问是铁钵瓦钵,时四大天王用七宝做成钵供养佛陀,不受,后用瓦做钵供养,佛陀受后用神力将四个钵合为一个钵,同时接受四大天王的供养。当时僧团里有比丘接受金银诸钵乞食,形成分别争执,由此佛陀定制,只能用此二种钵,不可以蓄钵互相比钵。包括出家人的衣服也是不可以互相比好差分别,不象在家人对衣物有种种分别妄想;如果出家人比好好差分别衣服,一定是耻辱可笑;出家人穿衣一般是灰色的,土色的,染色的,不可以穿华丽的衣服;除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为利益众生故。出家人对衣服不起贪著,如果执著于坏衣服也是不对的,有人特别喜欢穿百纳衣,死后转生一只牛,因贪着故。出家人一般澡都难得洗,象我晚上脸从来不洗,没有这个时间为身体操心,怎么会对衣服有贪著呢,我只是早晨起来洗一下脸,晚上从来不洗;出家人可能在修法上面有所争执,但一般不会对吃喝拉杂或是对衣服有所执著的。我看到有出家人在寺庙里,开始挑剔饭菜都不好吃,离开此寺庙到别的地方去了;只因菜饭故而换寺庙,真是太吃亏了;这样到那个地方都会有烦恼,因为你连吃和穿住这些基本问题你都不能解决,如何能够安住于法呢?所以我们对吃穿住坐方面,应该是很淡泊的;我们可以在修法上面有所争执,但对于吃穿住坐方面的争执,那是非常非常无聊的事;如果你能放得下来这些事情,显示你还比较安心。刚刚出家的可能会有这些问题,但出家四五年后就不会有此类问题了。如果出家几十年了还对这种吃喝拉杂这种事情执著的话,这个人就完蛋了;根本就毫无意义的。

我们穿衣有三衣、五衣、七衣、祖衣;…….五条衣叫劳作衣,到中国有所变化,衣服太大了,有点不便利了;衣代表佛,一般象钵一样,放在房间里边,象征性的,代表佛法的常住;要尊重于佛,恭敬于佛;按规定,衣服不会过膝盖的,佛陀走路威仪具足,衣服都不动的。我们现在人走路,象飞的一样,为何,心狂动、狂乱故。当时佛在世就有比丘看到有水沟而蹦跳过去,佛陀因此而定制,遇此情形不可以跳跃,有失威仪,要缓缓的绕过去,佛弟子走路不能大步而行,要小步平稳而行,象大象走路一样,比丘走路象日本人走路那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四平八稳;不可大步流星,是斗争坚固的人才这样子走的。走路要知道起,知道落,你就如法了;能知道自己吃,能知道自己喝,能知道自己座,能知道自己卧,清清楚楚的摆在自己心里面;世人一般人都在打妄想,根本是不知道的,也不清晰,只是妄想清晰;不知道自己在行住座卧中打妄想,忘记了现行;这就告诉我们出家人、学佛的人,心要落在当下;四大威仪具足。

四大威仪各表何法?各修何要?共同的念力有何重要?为什么恭敬心才能与法相应?为什么说一切善根皆是过去无量大菩萨的护念?

过去印度,一般赤脚,代表大悲心,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偏袒右肩赤膊,代表心地坦荡清白自然大方,没有藏藏遮遮的,不要衣服穿得很多,让自己有种很收紧的感觉,遮遮掩掩的,代表他心中有小小秘密;有人大大方方的,代表他直心坦荡;一般穿灰的,淡泊一点,心坦然一点,肯定会显示出你的直心,没有歪曲之心;所以从威仪上面,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到中国后,五衣没有穿了,变成青衣。象我们现在这种灰色的衣服就是。佛教讲一切唯心所造,现在我们的一身衣服你穿着出去以后,人家都认为你是一个出家人,这种共同的念力是不可思议的,大众所念功德自然会增长出来。由此念力的作用使这件衣服具足了衣的功德,具备了五戒的功德;也就叫五衣,这件衣服穿在别人身上照样有功德;佛陀加持万法,一切善法佛陀都会加持的;念佛什么都可以加持,你发菩提心炒肉,那个肉都可以通过念的力量加持得无罪;何况我们大众所念呢?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可以舍离这件衣服;舍离即离开佛衣,即是犯过失;有的出家人要回家看看,家有好多人有点不好意思,就穿俗家衣服回家,地藏经讲,出家人穿俗衣会堕地狱,由火红铁袈裟包身,将此人烫成粉碎;然后聚烟成形再到铁袈裟内,如此循环无有出期,所以出家人喜欢穿俗家人的衣服,过失是非常大的;我们念佛上殿过常法事都是穿七衣,出席特别重大法会,要穿祖衣,代表带着一个佛的心过来的。在印度三件衣服足矣,我们只能有三衣,多一件衣服就是藏衣,一件佛衣代表一个出家人,你就是藏了一个出家人衣,过失是非常大的;一个寺庙,全部破落了,哪怕剩下一块砖头,都有护法神祗的护持;对一块砖头都要生出这种无上的恭敬心才好。总的来说有一份恭敬心就有一份功德,有一份恭敬心就培养一份直心;越是直心,越是容易与法相应;有人到庙里见师父就欢喜,有人不欢喜,死也不肯皈依;有人见佛像欢喜流泪,有人就是没感觉,这都与善根多少有很大关系。昨天讲到,一切善根都与过去无量大菩萨的护念有关;所以今天你到此来听法的善根,都是过去无量大菩萨给你培养过来的;你的恭敬心都是因为过去的善根所发起,都是多少菩萨在护念而生起的;所以我们听法,修行一定要生无上的恭敬心,生欢喜心;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诀窍。

缘起和合能生实相吗?应该舍妄求真吗?世尊着衣持钵与实相及缘起有何关系?如何能发挥自性本来的妙用?

我刚才看了一句话:“诸法缘起,生诸实相”缘起和合,生诸实相;实相就在和合的体里面,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体是圆的,整体是和合一体,因为和合故而生实相;因妄见不和合是分别体,不生实相;实相不离和合,不离缘起,缘起不离实相,只有缘起的和合才能生实相,为什么呢?众生讲相呢,讲缘起,缘起就是我们差别之相呢?我们现在看到的男女老少,长短高低都是缘起,只要你是缘起都是来自于实相,缘起性空,实相无相,我们现在在缘起中,只要没有见到实相之前,唯有知见和合才能悟道;只有和合的体才能与实相相应;也就是说我们全部的假其实就是真,全妄即真,离开假相无有真得,假无体,真亦无住,离开假就没有真的体,假即是真,我们假相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假相,全假即妄,全妄即真,妄不是实之意,不是不要的意思;我们现在吃饭、穿衣、睡觉全部是妄,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叫做妄相体,不可以这样想:“既然都是妄的,我不要了”,全妄即觉,一觉生灭即无生即解脱;你知道这是妄的,心就无住实相显现;不是在妄之外另外有个求真;你现在全妄的生灭就是无住的真我,全觉就无执,假我顿消,真我就立即显现出来。不执著就是缘起和合无住心,觉缘起和合生诸法实相。实相无相,不在生妄有实相心。不舍妄境而生实相,全水即波觉者即佛,妄是无住不可舍也,如果有妄可舍,那就是把妄的东西当成真的东西来舍了;有舍就有得,心就有住妄真之相对,有住就妄生,你去舍妄,难道真的有个妄的体存在?有妄体,那么妄体不就是真的吗?无妄可舍,妄的体不可舍,妄无住体就是真,舍妄求真那是头上按头,生灭无生的体无执,真心显露,所以我们过堂、上殿,经行,全部是妄相,妄相本无执,空性实相不离当下;所以做一切事情无有执相,没有任何的执著,不执著就显真;是故实相念佛,一切相皆是实相,一切法皆是佛法!

尔时,即法尔自然,什么叫法尔自然呢?全假即真啊,全部的假即真啊;不执著于假,不住假,不是舍假,不是身体不住,是心不住,你的心不住了,全假即真,也就是说“世尊着衣持钵”就这个意思。我们着衣持钵,违不违背呢?如果违背,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做呢?我问你,释迦牟尼佛做是真是假的呢?大家会说释迦牟尼佛着衣持钵是方便的,是假的,那我告诉你,那是我们的知见,如果佛陀有假可立,我问你,释迦牟尼佛还有妄心吗?如果他有妄心的话,那还叫佛吗?!所以说,着衣持钵对佛知见来说都是无住实相,他这个体是不二的,所以他全部的妄就是真,是众生的分别认为“着衣持钵”是假的,还有另外一个真可得,这是头上按头,不真实;所以我们要通达于智慧,安住于当下,悟到这个道理。所以说:“全波即水”,全部的波就是水,是不是离开波找得到水呢?所以释迦牟尼佛来,是着衣持钵,无非是“水起波”而已,而这个波全部是水,没有说离开波还能找到水;你把波去掉后,还有水可得吗?所以对佛来讲波是妙用,什么是妙用呢?无执即妙用,你没有执著了,就是你自性本来的妙用;如果你舍波,那就不叫妙用了,变成凡夫。你如果把波藏掉后,找水,找到的永远是无明。为什么呢?因波起觉故,有了这个波才能起觉,这个觉是因为波而起,我们这一念觉依水而立,因波而觉,没有这个波,那来的觉呢?没有波的水叫无明金矿,就象我们第一次讲的,金矿有金,没有矿哪里去找金呢?你矿都没有找到,怎么找得到金呢?金子就在矿里面,离开矿就没有金,矿喻烦恼波,觉者即是金;烦恼断掉了,金子就显现出来了;矿好比是波,离开矿,你就找不到金子了,离开妄相就不能显真了,所以你在矿里面找金子应该不离开矿寻找,离开烦恼就没有菩提,离开波找水也找不到了,离开当下的妄体找你的佛性也是虚妄之谈,不真实的;所以从这里面,我们细细的观察,悟了这个道理之后,你慢慢的会生起佛性之觉,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佛家,其实佛教最基础最根本的法就是“和谐”二字,和谐其实就是见性的一句话;过去叫做“安居乐业”,道家儒家里也讲“安住乐业”,什么叫安住乐业?大家和平共住,什么是和平共住?就是无有执著;一切皆是佛故;没有执著故,就是佛心,佛心是什么呢?和谐之事;这个都是相应的,这个法一定是相应的,与这个最基础的理不能相应,还谈什么佛法呢?不管怎么修,最后面达到就是这个“和谐”的境界。也就是有法师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恶不要作,善去奉行,此是和谐之象,而自净其意,即是无执,没有执著;这个就是佛法。和谐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清净的意思,清净跟实相相应,这就是佛法。

如何状态是与佛法相应?华严次第与金刚经有何关系?看金刚经要破哪三关?用心会于金刚经的话是何状态?

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吃饭睡觉,吃饭睡觉,弟子跟在后面干什么呢?到后来弟子问了,师父啊,我跟在你后边天天吃饭穿衣打坐睡觉,到底干什么啊?平时老讲,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成佛等等。

这个时候,佛陀平淡朴实的一件事情,上无佛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中间无所得无所失故,当下当体即是,小乘的众生,或者小根基的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没有悟道的人,身心惊恐啊,就生重重疑惑了;在这个地方,这样子平平碌碌的一辈子,我不愿意。我要争个名,求个利啊,为什么呢,他不能觉啊。你不要看这部金刚经,是为大乘为最上乘人说;你能够把金刚经搞懂了,那真是不可思议。华严52位法身大士都在金刚经这一念之中,金刚经真是不可思议的教法。我昨天晚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遮止之法,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都是菩萨道中的名言,设立种种方便于众生而已,里面有大方便,很多的方便在里面;众生的贪嗔痴非常的深重,用华严菩萨境界建立种种次第,唯金刚经毫无次第,直接当下承担,也就是讲毗卢遮那佛,直接讲毗卢遮那佛的体,但是华严境界里面毗卢遮那佛的体里面有52位法身大士,都是次第,都是名言;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这一切体,就是一念无生无住无念之佛性,所以金刚经搞懂了,是通达华严经的;五祖六祖专弘金刚经的道理也在于此,过去祖师看金刚经破三重关,初觉中觉后觉,初觉叫初关闻法妙觉,中觉叫重关,重关就是安住观照般若的体悟,有关可闭,有关可住,有关可立;到无上乘的时候,叫毗卢顶上法,跟佛齐等,破三关,就成佛了,就是种种疑惑难破,所以在重关的时候,破疑证信,到了最后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当下承担,彻底的当体即佛,彻底的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现前,破三关基本上是这么个过程。我们要慢慢的体会其中的奥妙。我们要用心来会这个道理。说来容易,其实会到心处非常之难;一念刹那间会到心处,那个内心的平静,内心的和谐,内心的力量,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能够会心多少就会多少吧。即是能种植一点善根也是不错的。听不懂也没有关系。

何谓“无相衣”?为何说一切法皆为衣?如何超越对立当下与诸佛菩萨同体?这种同体有何妙用?你真的能否信受?如何才能与诸佛菩萨的心相应?如何能与十方众生的心相应?为何特称衣为无相衣?无我的状态应作何解?水表何德?

着衣,在菩萨戒里面这个衣叫做“无相衣”,到中国这个衣服变成一个表法的象征;不上殿的时候,我们的衣服就放在房间清净的地方;一个表法了,只表法不显法是一种错误的,象灯表智慧,花表因,水果表果,水代表大悲心,它平等、智慧、透明、包容、湿润、清凉、解渴,种种水德皆具足了,水表现的德非常的明显;并不是说佛面前要供一杯水,最重要的是水这个功德很大,水表法的功德也是最大的,人不吃饭不睡觉可以,但不喝水肯定不行;生命中没有佛法也就完了,所以水很重要。其表法的力量非常的明显、清晰,虽然表这么多的法,不能入到你的心里面去,也没有用;观音菩萨表大悲心,大势至菩萨表威神力,虚空地球宇宙的也是大悲力智慧力威神力,文殊菩萨代表佛的大智慧,大智慧来自于跟本毗卢遮那佛,我们这个分别智慧叫小智慧,还有妄想执着,如果你通达开悟了,那你小智慧也就是大智慧,因为心佛无二,一念遍十方故,悲心无二故,法界如是一念心故,如果你明了了,慈悲心就是无对光明,理事圆融,不明了的人,对立了,总是给佛菩萨相对立,互不相融,总认为佛陀与我们是有差距的,却不知道你现在的悲心智慧与佛陀的悲心智慧是一体的不二的,因为佛陀是无对之体,他跟我们绝对是圆融的,中道的,但是我们妄心中跟他是相对分别心,对立的妄心;对立相对的体都是我们众生妄见,烦恼之见,佛陀跟我们不是相对的,是绝对的,佛陀总是把全部的果德给与我们,但我们不肯当下承当,全盘接受;总认为我们是罪障凡夫有好大差距。建立障碍,却不知道大悲心是无异形无住体无相对,你只要无住相应,无念相应,就与佛陀相应了,不执著即是与大悲心相应。观音菩萨是没有相的,你做任何事情不要执著,你的悲心就与观音菩萨相应了;一体绝对是无二的,生灭无生在因是无生,在果无生,以无生对无生正好相应,因果同时,智悲同体那不就是观音菩萨吗?观音菩萨在哪里呢?在实相里面,并不是我们这个肉体,这个肉心;你不能说观音菩萨你给我如何如何,那是我见,邪见,妄见;观音菩萨在实相里面,实相即是本体;你做一切事之时,心了无执,与无住实相相应了,悟佛知见,但是没有亲证圆满佛智;一切菩萨与实相相应故,即是无相;实相无相即与一切心相通。是菩萨真实,你在此世界做无相之事,你跟所有的诸佛菩萨心都是相通相应的;无相即是智慧,无相即是大悲心,无相就是神力,无相就是大愿,无相就是建立平等的国土,无相就是建立平等的庄严,无相的体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跟十方诸佛的心都是相通的,跟十方菩萨的心是相通的,并且跟十方众生的心都是相通相应的;无相即是不离生灭离生灭无执本无住实相相应,无执即是无相,所以以无相为体,无念为宗,无念即是真如,无念的体就是念佛的心,就是觉的心,念佛就是无念心,念而无念,无念是超越自己的妄想;了知实相,名无念,无念之德;所以无念后面就是妙用;原来世界本都是佛菩萨的妙用,没有一个我相独立存在,我心大悲心与观音菩萨相应,妄我顿消融,这个世界没有我去我来?全是佛菩萨真心的圆满果德,因果同时,所以无怨无悔的做一些善事,无怨无悔的行一些菩萨道,无怨无悔的在社会上修行,无得无失,无有一个佛可成,没有一个众生可度;但是无佛可成而佛自成,无度众生而众生自度;度无量众生,不见众生可度;佛亦成众生亦度。众生妄执,以为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沉迷在这种妄见上面;很难超越,很难超越这个体;

如何才能披得上这个“无相之衣”呢?特别提出要“生恭敬心”有何意义?

菩萨讲无相衣,见这个衣你就要知道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我;无相即衣;衣叫福田,福田即是利益众生啊,只要我们生起无上的恭敬心,福田自生啊,福田从心生啊,心有恭敬即成福田;对一切世界升起佛之心,福田自生;心即衣,心在哪里呢,我们找不到心,恭敬即是;我们对一切法升起无上的信心,无上的恭敬心,福田自生;如果不生恭敬心,那能穿到福田衣呢?衣是表法,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衣;持戒即衣,做善即衣,六度即衣,四摄即衣,世界上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叫衣服;打坐念佛皆是衣,山河大地本体的功德也叫衣,有相与无相,不作分别想,无相的衣披在无念的身上,无念的人叫觉念;一个觉悟的人才能真正披到菩萨的衣服;一个没有觉,没有体的人,这个菩萨衣无相衣很难披啊,披不到身上啊,披到身上你也不知道啊;变成执著了,持五戒啊修十善啊,都变成人天之法,因为你不知道无相故;你不能披弘誓铠啊,你不知道这一切善法都是佛的衣服;而无相之人,人家打不到骂不到,没有相谁能看到你呢?有了这无相佛衣,你已经在无相之中,人家骂你的声音啊,你都看不到了;人在无相的体里面,比如如果你划船,对面有一只大船过来了,你就会叫人家让你一下,让我过去。而假如你见到一座山,你就会绕着山走,不会对山叫让你走,为什么我们不会对山叫,让山让我;而会对人叫呢?因为有相的人就会有对立的存在,我有相啊。如果你没有相了,就象山谁还会叫山让路呢,人家会围着你转;所以无相之人在外面任何地方都是非常的圆融,所以学佛法学到后边是非常圆融的,不会给别人带来很多的麻烦。注意圆融之人一定是个无我的体,有谁会对大山说我对山生烦恼呢?我骂山啊,恨山啊,有没有?我们只有对人生烦恼,为什么呢?因人有相故;你有个我相在哪里,人家都盯着你了,如果你没有相了,谁盯着你呢?可以在山上打坐啊,或者做什么事情啊,还觉得很舒服呢;如果你是我相具足,就见思惑烦恼,就不高兴;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心里不圆满;无相者,自然都会象山一样,所以我们要披无相衣,那样我们在外面会非常乐意的去做;无相无不相,在无相当中,所有的东西对你来讲都是无住,你紧紧记住,只要你不执著,这个世界非常清净;如果你执著,这个世界肯定是烦躁不安的;会有一种不能安定的状态出现。

持钵,钵有三种,一种是一个人吃的钵,二种是可以二个人吃的钵,一人看东西经行,一人去乞食化缘。三是三个人吃的钵:五台山有的,好大的;钵是应量器。吃多少装多少。

上殿是佛事,过堂是不是佛事呢?有人说宁肯不上殿也要来过堂,是对还是错呢?何谓直接消受,何谓间接消受?二者的差别有多大?何谓性功德?何谓愿功德?过堂当中有何性功德有何愿功德?过堂这场佛事应该如何来完成?存何心?相何应?发何愿?了何道?消何米?

释迦牟尼佛对吃饭很重视的。对于上殿还是次要的。过去的上殿就是三皈依就可以了。但是对吃饭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比上殿还要重视。吃饭的功德是直接跟众生来受用的。过堂的功德是直接消受。如果你有道可以消,如果你没有道就难了。早上是天人斋,中午是佛斋,你不吃没有关系,你身心恭敬,要有供养之心。但是中午一餐要认认真真去吃,要消,释迦牟尼佛也可以不吃饭,他为什么要来吃呢?为众生故,完全不是为自己。当时法照大师在钵里看到五台山胜景,不敢告诉别人,他怕人家说他执着于相,怕说他恭高我慢,怕说他炫耀自己见到佛菩萨。后来有一天文殊菩萨来找他,说你看到我这个境界,为什么不告诉大家呢?法照大师说我不敢告诉别人,怕别人说我显示于名显示于利。文殊菩萨告诉法照,他说难道我现五台山,在清凉山上面那么多人去朝拜,是为了显名吗?是为了显利吗?有名有利你自己知道啊,何必管别人家知不知道的问题呢?你执着不执着那是你的事情,跟众生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情,你行这件事情,你不执着就可以了,众生执着那是众生的事情,没有悟道的人当然会有这个体了。所以呢,在菩萨道上面就不讲这个了。如果你真正的菩萨道的精神,名也是无名。就像我们这次马上要搞佛教协会一样,我就直接说我还要当会长,其实我根本就不想当会长,但是我还要当会长。我为什么要当会长呢?我为了利益大众啊,我要帮助别人啊,免得那些邪门外道为势作倡啊。

所以如果你有菩萨道的精神,能做一切事。吃饭,这个大米是来自于众生,是直接消受。上殿这个功德,还是自消受。念了一下,是你自己清净,是你自己的感受,住在法性里面,但是只有自解脱。有两种功德,一种性功德,一种愿功德。比如,持戒,看到别人持戒,发愿持戒,另一个人不发愿持戒,但是见持戒的生欢喜,随喜功德。你看我修寺院,修寺院也叫功德,但是你随喜一下,也叫功德,我们的功德在性功德上面讲是平等无二的。随喜功德和我所做的功德,都是一念心。从心地上讲我们是平等的,一块钱和一百万块钱绝对平等。从性功德,从理上的功德,从法性上的功德,绝对是无二的。但是从愿功德里面,有差别。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一百万就是一百万,我修寺庙就是修寺庙的功德,你在家里扫地就是扫地的功德,所以愿功德是有差别的。性功德是一样,愿功德是有差别的。这个关系到菩萨利益众生的大悲体,就像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和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它性功德是一样的,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愿功德,而愿功德与性功德是绝对有差别。金刚经还是讲的性功德,性本来具足的功德。西方极乐世界愿功德不同,将来你可以到十方世界成等正觉,建种种世界啊,那不可思议的这个境界,可以建立国土啊,建立接引众生的这个体啊,不可思议的。所以呢,所做与不做,那是不一样,功不唐捐。从愿上讲,一切所修行的愿功德,是不会白做。不要以为自己修行,他随喜一下就可以了,那我就不修行就好了,是不是?我不做跟你都一样了,我干吗要去修行呢?但是功不唐捐。如果你以不修行的心来念佛,你只能落到下品往生,修行善法又能念佛可以中品往生,又能修行又能和第一义谛相应是上品往生。上品往生者是理事圆融。什么叫上品往生?第一是无我的佛心,法界唯是阿弥陀佛名号中;第二是平等心,法界唯阿弥陀佛平等功德显中;第三是感恩佛心,法界唯阿弥陀佛大悲回向中!在此世界都是大悲心的示现。大悲心和无我心是相应的,一片的悲心,阿弥佗佛的悲心,原来就是我们的佛心。阿弥佗佛的大悲回向建立我们平等心的无住功德。因为这个世界平等就无执故。因为是阿弥佗佛啊,不执着于我见,会于佛见,无执我相,世界平等了,你不自在就是会于妄识。无我真行,阿弥佗佛就是我的真心,彻底的超越我的妄心,、毗卢遮那顶上行。过去一个皇帝问法师,怎样才是真正的修行,法师说:(你)走的大地,就在毗卢顶上。讲毗卢顶上行,这就是究竟位。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毗卢顶上行。金刚经就讲自性,到后面专讲这个体相妙用,超越毗卢遮那佛不可思议行。

吃饭和贪等为宗有何关系?和六道轮回有何关系?法上的灭与心上的灭有何不同?身体断与心识断有何不同?

所以这个吃饭,到中国来以后过堂吃饭,其实我们心里还是要认为还是在持钵。贪等为宗,出家几十年以后一定要很深刻的认识到贪等为宗。因为食为贪,吃饭为贪,我们贪为本啊。我们这个身体怎么来?就因为贪而来。有贪就有生,有生就有死,所以我们现在一切生都为贪而来,没有饮食就会死掉。为什么持八关斋戒呢?其中一个过午不食,是对于生命来讲的。对于生命,就是六道轮回的生灭,就是性欲,就是不淫,男女不淫,不淫是断生死。生死和这个身体,一个是心法,一个是身法。生灭灭已,法上的灭,和心上的灭,是两回事。淫心是指心,吃饭为身,生命断了,我们这个身体断了,无所依。我们的心识断了,无所体,没有正报,没有依报。依,身为依。

你能证得“身体来自于贪”吗?你能证得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光为依”吗?为何说此世界,以生灭为命,以身体为依?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佗佛光为依。我们的生命以寿为依。

无量寿为正,无量光为依。在此世界,以生灭为命,以身体为依,有了这个身体,这就是我们的依报。但是我们念念的生灭,这是我们的命报。我们的命,就是生灭的体。所以,我们不淫欲,是意业,就是相续的生灭。我们不吃晚饭,是身业,就是不贪着。不贪着,就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一切身来自于贪。你不贪身怎么会有身体呢?贪就是强烈的执着啊。只要你有强烈的执着就变形(成形)。你强烈的嗔恨心,你恨别人,贪著了,我恨他,骂着他舒服,那你将来丑陋无比。吃东西像饿鬼一样,就贪于吃的,就变成饿鬼,相貌难看。如果你贪人道,贪着五戒,属于人道,贪着善法,属于天道。但是你到那个地方,你在贪的时候,都得到一个相,这个相就是这个身体。什么身体,有胎卵湿化,对于心与法来讲,有意身、有肉体的身,有想身、有欲身、有无想身,不管是无想身跟想身,无想身完全是意身,有想是欲相,有色相,还有欲。色界天,有想无想都叫意身,只有我们现在这个欲想才有肉身,还有贪嗔痴的意想,地狱也叫意身,饿鬼也有意身,饿鬼还有坚固的执着的这个意身,饿鬼也有胎生。地狱就没有胎生了,完全是意生,但是这个意生跟一般的天上的化生不一样,有着强烈的分别执着身。这个意身,这个身体,是很麻烦的。所以我们这个执着的贪心,和这个淫欲的生灭,身体的意念的这个体,都是跟它相应的。贪生嗔故,因为我们有贪,就有身体,但是呢因身体而起贪,不断的六道轮回生死,是故要平等为宗。

走路时如何存心最与佛菩萨相应?过堂时存乞食想有何利益?何谓不是烧香的真烧香,不是礼拜的真礼拜?合掌隐含何等法意?何谓执着的拜?何谓相应修行?如何做才是相应修行?

所以我们要把吃饭当作一个法事。所以过去释迦牟尼佛是依化饭为食。我们现在其实还是化饭。我们虽然坐在斋堂里吃饭,你要意识到还是在化饭。我为什么讲要如法修行呢?你一定要把这个法落到心里面去。世间人为什么执相而失体呢?为什么我们现在修行执着于相呢?对佛菩萨尊重啊,离开佛菩萨就没有尊重了。你要知道,你每一个脚步都踏在自性上面,每个脚步都踏在实相上面,每个脚步都踏在大悲心上面,大智慧体上面,大愿的体上面。你念念之间跟它相应。就是跟佛菩萨都是相应的。这个是跟法相应。因为你把这个相已经落于实相了。那你不烧香是真烧香,你不供佛是真供佛,你不礼拜是真礼拜,你跟实相相应了。这时外面的一切形状,你也不会否定,否定相只在破执的因缘才生起。比如,那个人太执着了,破他的执着。但是在表法的时候,看到相生起佛的信心的时候生起无上的恭敬心。一合掌,他就不一样了。一合掌就代表着你与法相应的这个体,刹那时间,所以一看到佛像,一合掌,立即跟法相应。开了这个灯,一按开关灯就亮了,立即智慧大开。如果对着拜啊拜啊,我要求开智慧啊,那就变成执着了。怎么求也没有用。如果与实相不能相应,不能了知于实相,你持戒忍辱精进,种种苦行,乃至于把肉一块块割下来,把眼睛挖掉,耳朵挖掉,来供养诸佛,乃至于舍身舍肉烧身烧臂,乃至于恒河沙劫,也不能成佛。但是如果你与法相应的话,念念与法相应,那是不可思议。你想一想,一旦相应,你就自消融化了,心与境相应,空空洞洞的,这个时候,是真正的真实的修行。

理通与事通的实证关系?有无修行是个理,身心状态是个事,反省自己的身心状态才能真正体悟自己的修行状态?吃饭时如何证得众生之心?如何与众生同体?吃饭时如何是真“消化”?

所以要讲理,理上不通,事上就不通。就像血管一样,理上没通,你这个结就打不开。一旦结打开来了,血管自通。所以很多人会得神经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结没打开。结打开了,他就身心非常安泰,血管的血液非常舒畅。所以我们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修行,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吃饭应该很郑重的想一想这个问题。一定要想到,你吃饭之时跟众生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吃饭跟众生是一体的,每一粒大米都是众生的心。在你吃的时候,就是吃众生的东西。你有道,就可以消化。怎么样叫有道呢?无分别,只要你没有分别,道就相应,就能消。如果你起分别心,就不能消。释迦牟尼佛的佛衣目健莲尊者就拿去河里洗,衣漂在水面不下去,目健莲用所有的神力搬来了大山也没有办法把佛衣压进水中好洗,怎么也不肯落下去,释迦牟尼佛就叫人从钵里面取了一粒米出来,说,你把这粒米投到衣上,结果衣就落下水里,信士布施三宝一粒米,当时目犍连用神通都按不下去,目犍连的神通多大啊,可以把地球搬动,把这块布往水里面压,压不下去,后来释迦牟尼佛用一粒米拿过来,众生的米,众生的供养,放到上面去的时候,布就沉下去了。三宝功德遍法界功德,供僧之米在三宝中具足了很大的功德,若你吃了不了道就危险了,由此才有一偈子出生:“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也就是说,假设你不了道的话,粒米难消了。所以我们一个修道的人,一个修行人,难道对这个事情,不生恐怖吗?不生惊畏吗?不害怕吗?还模模糊糊吗?所以我们对这个因果,一定要慎重。只有什么人不感兴趣呢?只有什么人对它不在乎呢?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或者是俗人。小孩子就不懂。

佛家一粒米为何能大如须弥山呢?一念供养如何遍满十方?一念恶如何遍满十方?我们该如何珍贵珍重当下现在之一念呢?

所以我们对吃饭应该慎重,这粒米直接来自于众生。这粒米为什么功德这么大呢?这位众生供养这粒米到寺里来,而寺是常住,常住属十方,十方与一切众生心相应,与一切诸佛心相应。只要他贡到寺院里来了,与十方就相应了。是故这粒米的功德大。所以他供养心就是供养十方。供养十方就代表跟所有法界众生心是相连的。只要跟众生相连的这一念的功德,你吃了不了道,就要披毛戴角还。还不是还他一个人,还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在密宗里面强调很清晰啊。汉传佛教没强调这个问题。我们平时不知道功德有多大,过失有多大。我们平时骂了一个人,我对你不高兴就说一下,内心中好像没什么,密宗经典讲得很清楚,你骂别人你这个一刹那,整个世界都变成黑暗。因为这一刹那心,一念恶念是遍无明心,堕地狱无期。在菩萨戒里面,动一恶念,堕地狱无期。动一善念,升天道有余。动一善念遍十方故。动一恶念下地狱故。这一恶念同地狱的恶念,同众生的恶念,是相通的。如果受了菩萨戒,是一个菩萨,就要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他自然不敢做恶。心里面动恶念的时候,内心就惊恐,不安的状态。为什么呢?他知道,他已经明达、,因为菩萨是无相的,知道这一念恶的时候,无相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我们迷惑的当体啊。我们不知道而已啊,不知道所以方便而立啊。我知道大水不能浇于幼枝啊,所以慢慢地摄护你啊。实际上菩萨的眼睛看得很清晰,你这一念的恶念的业力有多么的重啊。非常的极为恐怖。发大心来救度众生啊。但是幼子不懂事啊,刀口舔蜜而不知有割舌之灾。菩萨就知道。所以我现在讲经,就是要发起我们的觉悟的心,才知道这一恶念有何等之重。对这一念生起极大的惊恐之心,出离心自然会生起。道心自生。不会随意的去动恶念。除非为了方便于别人,虽然骂你,但是他心是善的,就像母亲骂孩子。母亲骂孩子该不该呢?她一定该。为什么呢?因为她心是善的。因为菩萨戒里面最强调的是心。如果你心不善,你做善事也是不善之事。如果你心是善,做恶事也是善。

何谓执着之善?何谓至善?你能对此一念善生起遍满十方的威猛信心吗?诽谤发愿的过失?诽谤圣人的过失?对圣人不满的过失?不断赞美圣人赞美佛菩萨究竟有多大的加持力?你要深山老林寂静处的无相?还是农贸市场熙熙攘攘嘈杂不堪处的无相?大众薰修和寺庙修行的功德与个人修行相比有多大差别?

什么叫善呢?有几种善,有善,还有至善。什么叫善呢?平时做点善事,执着之善,这个执着还是恶,善的体是对的,但是你有执着的相,有那个执着,这里还有恶业,是故善不圆满故。如果你了知现前一切善,能尽虚空遍法界与诸佛心心相应故,通的,圆融的,这个善叫至善。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个世界是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佗佛,阿弥佗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对此一念善生起遍十方之心。阿弥佗佛光明是一个方便故,要我们入此心故,就进入菩萨道。为什么一念阿弥佗佛就是八地菩萨呢?这一念是信的一念。了解阿弥佗佛光明遍十方的一念。所以对此一念善生起遍十方的信心,生起极大的威猛的信心。这就是菩萨道。它是导致于一种究竟的方便。不像文殊菩萨还要发回向,这个是果地的回向。阿弥佗佛果地的回向,要我们一念心就可以了,你不回向都没有关系。有一念心,一念觉悟的心,一念明了的心,明了了阿弥佗佛遍十方,明了了你这一念遍十方,就回向了。因为它的实相本身就遍十方。如果造恶业也有这么大,知道吧?从性罪上就有这种过失。还有愿罪上面,更有过失。如果诽谤于愿,诽谤于佛菩萨的愿,性罪上做坏事本身就有一种过失,若人对愿生起诽谤故,等于诽谤众生的依止。像地球,我们依止,你把地球毁掉了,一切众生就完了。不但你毁掉性罪,你连愿罪都毁了,这种过失有多大呢?那堕无间地狱、金刚地狱,没办法出来了,把愿给毁掉了你就麻烦了。所以诽谤愿的过失更大,愿是圣人所修所立,你就是诽谤圣人的过失,比如某个祖师如何不好,还有诽谤修行人,过失都是非常非常的大。这种过失现量上就有果报,释迦牟尼佛时代有比丘尼现身堕地狱,现身大地裂开掉到地狱里去。包括孔子、老子,都有愿在摄持着,诽谤孔子、老子的过失,现量上会损害你的福报,损害你的福德,损害你的资粮,现量上面你就会得不到灌顶,得不到暖顶,得不到加持,只要你诽谤。如果你的心不断的在诽谤圣人,对圣人有不满的状态,你这个人修行根本就得不到加持,你怎么修行求善知识加持的得不到力量。如果你不断的赞美于圣人,那你的加持力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对加持力生起信心,赞美圣人,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性罪与愿罪要搞清楚,直接体和间接体要搞清楚,直接体就是你直接跟众生相应的这个体,和你在大殿念佛的那个间接体,要分别开来。你就会选择,我宁可不上殿但是我不可以不过堂。你有这种意识存在。为什么要过堂呢?对众生有利益故。证明你悲心重故。选择利益众生的悲心,此人是大悲心重故。我说的不是你真的不上殿了,我意思告诉你,你要选择,对于一个修道人不知道选择,很有过失的,在七菩提分里面第一条就是相应择法,你要知道哪种功德圆满,哪种功德小,哪种过失大,哪种过失小。跟众生直接相应的这个体,就像我们跟人接触,或者我一个人坐在深山里弄佛法,我能在世间相里面建立无相的体,我坐在深山里面无相啊当无人啊,我问你哪个功德大?你坐在深山里面的无相,和你跟众生接触的无相,社会上不是讲嘛,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山,你坐在深山老林里你说达到无相的状态,那种无相面对于众生的时候你就做不到了。面对于众生跟实相相应故,因为要理事圆融,面对于大众达到无相,和你坐在深山达到无相,大家选择一下。我不是常常讲嘛,叫我到深山老林去打坐,我不如在马路边捡个石头,我在路边捡个石头直接跟众生心有关系啊!在诚灵寺我在那里打念佛七的时候,我问大家:清净否?大家说清净,念佛很清净,舒服。我说我不舒服,我不清净。为什么呢?我在打妄想,我想着外面那个娃娃,在外面搞沙子,我说他为什么不进来念佛呢?我就打这个妄想。我知道妄的体是什么,我很清晰。我问他们,我是想那个孩子来念佛的功德大呢,还是你们念佛的功德大呢?所以大家都很敬佩,因为是想那个孩子念佛的心是伟大的,所以呢,要带大家来念佛。一个人念佛不如大家念佛。在密宗里面强调,一个人念佛不如两个人念佛,两个人念佛不如三个人念佛,三个人念佛不如一百个人念佛,一百个人念佛不如一万个人念佛,几十万人在一块念佛……为什么呢?因为从相上来讲,理事是圆融的。理事上圆融,重重无尽,很多事在一块,显示出你的心量大,事上的圆融,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思维。所以呢,不要独守自己的清净。所以金刚经上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南无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常福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观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海涛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