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9--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常福法师所有开示-> 常福法师开示金刚经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9


 下载DOC文档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昨天讲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须菩提答世尊的。佛陀先问,这个问代表释迦牟尼佛在前面讲过,众生有大乘中乘小乘的,还有发大心的这些凡夫,也就是六道的众生,有见佛形象而生起菩提心的,有见佛大自在大清净而生起菩提法界心的,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都发了愿,要成佛,广利众生。但是在前面讲了那么多以后,众生了知三界毕竟空故,三心不可住故,见如来身相而生起一个执著,认为有个身相可得,所以佛就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答:“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是对阿罗汉讲的,因为须菩提本身就是阿罗汉。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他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偏执,因为阿罗汉偏于空,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我们离开身相见如来,还有一个知见问题,因为须菩提只悟到性,而没有悟到相,认识小乘之见解,落于偏空;不是第一义空;虽然他解空第一,但还是小乘阿罗汉之见。须菩提是代表阿罗汉回答这个问题,后面他继续答:“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句话意思是说:不可以离开这个身体另外找一个如来,但是也不可以说这个身体就是如来;也就是说心是如来心,相是身体;所以如来是对心来讲的,相是对身体来讲的,不可以离开这个身相见如来,离开这个身相见如来,你就建立了一个知见,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不可以用见来分别,如果离开此身相去见如来,那就是说偏空。说这个身是如来,又偏有;所以须菩提回答:“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也就是告诉我们,不是离开这个身体有另外一个如来可得,所以他讲无住呢,于身无住故,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身相是偏住,不是住空,也不是住有。住空,是阿罗汉,住有是凡夫;有住如来之见,有住之身见,都是为住,有住就有妄,有妄就有三界,有三界,你心中有三界的这种住,妄识显现出来,变成十法界了;我们必须要达到无住;无住是什么状态呢?才能建立到这个身相,建立身相,进入无住体,有住就有生死,无住就没有生死。

常见习性及其影响

比如我们众生刚强坚固,我作几个比喻,我们人习性中有些非常坚固的毛病:1.执著的习性,老师讲课发现一个孩子怎么老是不专心呢?课后问之,答:我的糖被他拿走了。他执著的是那块糖被人拿走了,所以这种固执,非常的坚固的这种执著、习气,把自己所有的精神全部牵跑了;不管讲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这个妄执对他来讲非常坚固;我们无始来形成的这种坚固的习气,你怎么讲也破不掉他心中执著的哪个妄;你讲有见也好无见也好,他离不开这个见;我见不断,因为他有住,他只要有住,就不见实相,你只要把这个糖给他,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们这个众生有很多不能相应的这些习气啊。人很固执,固执我见,以我见为根本;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主体,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叫生诸实相,不是以法为师;不以无住为实,视妄见为实,如来讲这个不是真的是妄见,要无住;众生呢就是不能相信,还是认为这是真的,不以佛为师,以我为师;以我为中心,所以我见老是不断,这就产生一个固执;你怎么给他讲,都没有用,他还是那样固执的要命。在这边听法,那边还固执;所以众生刚强坚固,就固执。

2、评理  你是对的我就跟你,你是不对的我就不跟你,他评这个理,不是评事;不是以事为根本,是以理为根本;什么东西都搞讲理,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子,喜欢并执著讲理;问题在于你心中的哪个理到底是对不对呢?你本身已经在执著于你心中的哪个理了,还去如何评理呢?理与事相融,比如持戒啊、慈悲啊,都是事;但理上是讲不通的;很多理跟事,我们用世俗的方法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说要包容一切众生,我们会说“他是一个坏人,我干么要包容他?”在你心中理上面讲不过去,所以心中就有障碍;老是喜欢说理的人,人被理所障碍。

3、胆小、懦弱,见到出家人,见到圣人,见到佛或者见到有威德的人啊非常的胆小怯懦;这种人因执著于弱故信根不具足故,难趋于法;很难趣入法意;就是说不敢承担,跟师父是三步曲:一是师徒关系,二是兄弟关系,三是不二----心心相印关系,你就是师父,师父就是你;我们的心就象释迦牟尼佛与迦叶尊者一样;

4、叛逆:现在人多是如毛泽东一样是叛逆的,就是说他不顺从圣意,我踫到许多这种人,你讲白的他就讲黑的,你讲黄的他讲绿的,老是给你对着干,不会融着你;他给您是一种叛逆的思想;叛逆的人也很难度;

5、游戏:文字是一套,行为上又是一套,现在很多人搞文字游戏,事实上他不是真的与文字相应,与般若实相相应;心呢自己的一套还在;但是文字呢又是一套,象佛学院的这种情况非常的多,不讲修行的人,往往都是搞文字游戏的人。

6、一根筯:他认准这个,就不认准哪个,他就是不能圆融;你无论给他怎么讲,他就走那一根筯;他到这个地方是这根筯,到另外一个地方是另一根筯。他不圆融;所以呢法跟法不能圆融,什么无住、无念、无相啊,他不是圆融的去修,不是内心很自在的去修,执著这个东西就这样子去修,谁破坏他也不行;他就是一根筯,不是无住身心的那个体;

7、随缘:听法听不懂,随缘做;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很老实。他这是没有主张的随缘,是随波逐流,不是不动随缘(根本是不动的);根本上不动,一切随缘,那个才是真实的随缘。如果你没有根本,一切来随缘。您那个随缘就麻烦了;你就是没有觉性,象猪狗畜生,他就是愚痴的状态;

8、治病:他学佛一天到晚想着这个地方,哪个地方,疼啊病啊苦啊如何如何的;病苦已经完全障碍了他的心;不知不觉中已经住于病苦了;不管你讲得天花乱坠的,只要他身体有一点毛痛,他马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愤起、执著,念经念咒忏悔经行磕大头,无非为一个身体而已;好多居士给人家念经,给人治病,这些都是有住执著之事不可取;开始时感觉自己这种做法非常不错,后来帮助别人如此做,代别人做,一天到晚沉迷于治病中去了;所以人们一直将学佛与治病等同起来。讲什么金刚经、华严经、法华经他来听听是可以的,但他还是守着哪个东西不放。

总之,“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既是破我们众生的知见,又是破阿罗汉的知见;前者偏有,后者偏空。

一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与十方菩萨能否相应?只要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与十方菩萨是相应的;只是众生还有点偏执而已。就像我拿了这个金子一样,我要利益众生,这个东西在利益众生;我要成无上佛道,这个东西究竟空。菩萨也在这个体里面,他已经究竟空。一证得菩萨,他已经究竟空了。要度众生,菩萨已在度众生了,是不是,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一刹那,我要利益众生的心与菩萨的心是相应的。我要成无上佛的心与菩萨要上成佛道的心也是相应的。所以呢你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时候,就已经与菩萨融为一体了,所以菩萨在哪里,菩萨在众生心中;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时候,菩萨就进入你的心了,所以这一念发心是不可思议的,有无量菩萨聚;这些菩萨已经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菩萨,有正在修的,正在证的,有的正在成等正觉,有的正在修,有的正在发,为什么不讲有菩萨来现呢?因为在你本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菩萨的体,但是对于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呢,对于凡夫和阿罗汉来讲的,其实菩萨也就是当下,所以这部经典不讲菩萨;但是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菩萨;后面讲: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是佛说的。前面讲: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是须菩提说的,一个是破众生的执著,一个是显阿罗汉的执著,不可以实相见如来,是破众生凡夫的执著,这二种执著须菩提这一问都显现出来了。

前面不是说了吗,可以以身相见如来否?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见与不见,有见与不见,不是有来有去吗?可以以身相见如来否?身相是有相,如来是无相,身体是有住,如来是无住,众生有身体的执著,众生看到身相的时候,首先就是著啊,在觉性里面讲从无住到有住,从无生到有生;先是本来无生的,因为生下来本体即无生;释迦牟尼佛走路,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四大威仪都是无住体;但是众生见到释迦牟尼佛吃饭的时候,立即就有住。感觉到佛在走路,佛在行住坐卧,有一个住见,如来无住,但众生有住;如来无住建立有住,众生有住显如来无住,众生有住从哪里来呢?从无住身来,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睡觉四大威仪俱足,是无住体;是代表众生的根本,众生的本性;所以释迦牟尼佛吃饭就是众生的自性,众生的无住体;但是众生见此相而生心,现有住体;因为有住故就有身见;所以释迦牟尼佛欲破之,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就是说我在吃饭的时候,佛在上面吃,你们大家都在用眼睛看着,我已经看到您们有执著了,有我执啊,世尊在问,可以身相见如来否?你们不知道啊,众生不知道,这个无住体,他是有住啊,世尊看到了,他就问须菩提啊,须菩提答“不可以身相见如来”,那些众生猛然的就破掉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直看着这个相啊,世尊在吃饭穿衣睡觉行住坐卧,“不可以身相见如来!”那个凡夫的众生猛然大惊,若人闻了这个话而不生惊异的话,“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此人有大善根啊,众生的知见就破了,如来身相即非身相,后面阿罗汉说:我就知道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啊,世尊说:这个也是住,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意思是说这个身相是假的,还有另一个无住体,一个不住相的体,所以说:以身相见如来是错,不可以以身相见如来也是错;为什么呢?须菩提说:佛说身相即是非相,就是把如来的话传给大众,也就是说以此为师,我们众生要以此话为师,身相就是非相,不离开身无住故,你要看到这个相了知他是无住体啊,有无住体才有身相呢,所以我们众生对于身相的执著,非常认真。

释迦牟尼佛这么多年的讲法啊,破身相也破很多了,我们众生,发大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话,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以身相见如来就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非菩萨;你想想看,发菩提心,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者,就不是菩萨;那就不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这里面都是发心的众生啊,在这个地方我们有一个辨别,辨别什么呢?一个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但是这个地方还有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也就是说想没有自利利他的体。这样的人一定是对于身体的执著,以身相见如来,众生对于身相不会放弃的,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说他对于身体的执著,嘴巴上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呢对身体还是非常坚固的执著,这是对于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来讲的,如来有种种方便故。

释迦牟尼佛刚刚出家的时候,在这三十年中,常常说身体是四大组成,我见,五蕴,我从哪里来呢?我是从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当中来的,身体,就是人相。人相从哪里来呢?人相由四大非有。众生相,众缘合和;寿者相,计量而成;计量的体,就是现在过去未来的计量的体是空的。众缘合和就是大家在一块,众缘合和叫众生相;众生相是众缘体,哪么说人相是什么?四大,就是地火风水;我相就是五蕴是空的,所以呢四相皆空,但是众生不知道啊,他不了解这四相俱空啊,所以呢执著于四相俱有。四相俱有就会有烦恼,四相不看破,在有四相里面,菩提心没有办法发出来;所以佛陀在后面才讲:应众生心啊,后面他都会详细的说。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非的意思:无住不执著的意思;着相就障碍,不着相就通达;你只要没有执著,你的身相,你的福德你的智慧就会改变。比如说你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情况与你心的是相应的,你的心没有一个无住的体,你的生意就不会搞大。你在色上面讲,色广大;声音广大,香广大,味广大,触广大,法广大;这一切广大都跟无住相应,有一份住的执著,你的身相就会小一部分;你只要有一份住,你就有一份烦恼。所以佛经里面讲,我们有粗相的烦恼,微细的烦恼,和无明的烦恼。你断一份粗惑的烦恼,我见贪嗔痴断,欲望断,你就可以断粗惑烦恼,进入色界;如果你能够断微细的烦恼,就是知见,你可以进入无色界;如果你把无明断掉,你可以见法身。

从这里我们微细的观察,所谓的身相,我们眼睛见色无住故,你就得色庄严,有人长得好看有人长得不好看,都给我们心有关系,因为我们心有一份住,就有一份烦恼,有一份烦恼,你福德就会少一部分,所以从报身上面来讲,从法身上面来讲,我们无住就是法身,法身不离开我们这个心呢?所以我们的心就是法身,只要你有一个无住的心,你的法身就相应一部分,你有一份相应,你的报身就圆满一部分,你的圆满一部分,那你的化身就会显现一部分;所以你化身就圆满一部分;就是你的智慧显现一部分。所以人在世界上,你有一份圆满,和你无住心有一定关系;有人有1000万,万万,亿万或者他名声远杨;都是跟他无住心是相应的。你看佛陀的智身,我们这个无住还有相啊,有相的这个无住就是说你很清静,用善心护持有相,你就获得有相的圆满。在阿罗汉讲,你不狂见,善心慢慢的达到圆满,你色界天就会圆满;你从色界天进入到无色界天就会圆满;这里圆满的体,都是跟无住心相应的。同时应该感受到,这个是有个因果的关系,你要知道外面的相跟我们无住有有关系,无住的是心,身相是相,这个相和我们的心有关系,证明是一体不二的,所以你看到所有的相,都是你的心,你的相是平等的,你的心就是平等的,你的相是圆满的,那你的心就是圆满的;如果你相是佛,那你外面就是无住体,你的相是有住,外面就是有住的体,所以你是什么心就现什么相;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你当场看到的相就是你无住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本来无住,因为你有住故就变现出这么多的差别;有人烦恼,有人快乐,有人清净,有人得福德圆满,有人得智慧圆满,有人得种种禅定圆满;都是跟你无住心相应而来;所以我们现前的无住心和外面的法是同一的;不二的。外面的色就是我们无住的眼,我们的眼睛是无住的,无住体就是佛心,眼睛的根就是佛;就是法,外面看到的色与我们眼睛的根是一个体,不是二个东西;所以我们那个根叫无住体什么呢?无住叫性,性体,外面叫相,相跟性是不二的,所以呢性相一如,如果你要是识性,你就识相;如果你要是不识性,你就执相,众生执相忘记了性,相把我们的本性给遮盖了,相不离性,性不离相,性相不二,也就是我们的性在哪里呢?正在相里面。木头在哪里呢?在凳子里面;木头叫做性,凳子叫做相,性相不二,全部的相就是我们的性,所有外面的法界就是我们的心,它是不二的。什么叫无住呢?我们的心本来和外面就是不二的,你心里面产生一份我执,就产生一份有住,你的心就不圆满,所以你执着于外面的相的时候,你就把您这个圆满的心给遮盖了,但是你在分别的时候他会产生反应,就是说你遮盖了不能代表它没有用。你现在见是用根见的,没有根你根本见不到的。比如讲这个光会见到那个光吗?这个手能够见到另外一只手吗?他是见不到的,是灯和光的关系,不是此光与彼光的关系。中间是有障碍的,只要离开了我们的本性,就是说离开了这个灯,就没有光明,但是我们看不见灯,不能代表光离开了这个灯;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善事,跟我们自性他是通的。所以呢,你做善事做恶事都和我们那个无住之心是相应的,它是一体的。什么叫善事,什么叫恶事,无非是一份执著而已;无住就是不执著,你是不执著的体,外面就没有善恶了。有一份执著就有一分得失,你了解了那个体后心自然无住。因为外面所有的体都是我的心,色声香味触法都从我们心中的光里面出来的,“万法是心光,诸缘惟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外面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无非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根而已。不是一个独立的根存在,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存在;根和这个相是不二的,你了此:外面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变化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心,你就定了,你就定下来了,所以我常常告诉别人,你打坐的时候,看外面一道光,一道圆光,你就想这是我心中的光,就可以了;只要是心中光就无住,外面所有的变化都是与我们心有关系啊,所以外面在动其实是我的心在动啊;外面的色光在动与我的心动有什么差别呢?所以看到外面人在走路,是我的心在走路;那个人好看,是我的心在好看,那个人庄严,是我心里面有个庄严的体;并不是外面真的有个人存在,是没有人的,如果你这样看东西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好和坏呢?既然是我心动,如果我心无住,则自然没有善恶存在了;所以呢,不住了,外面怎么着随它自己去,我自己就不住了;外面的东西都是我的心的话,以不住而住,住而不住。它是一体的,你不住的话,你无住就是现在的当下的体里面,明者即解脱,你明了这个体的时候,你当下就解脱了。众生习气很重,执相为本,你一定要知道,你现在得到的都是有住之体。要想无住的话,见如来法报化三身;见如来智身;知道这些无非是你心里的一个化身。所以如来无所谓度众生,你都是我心中的映现,哪有众生可度啊,所以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睡觉无非是无生之体,没有众生啊,都是我心中的光。其实佛陀在走路的时候,非常的安宁,非常的自在;为什么呢?无执啊,都是我心中的光;那有什么执著呢?所以他走路吃饭穿衣睡觉无非是无住之身呢?没有住的身体叫无身心。没有众生的也没有佛的,佛就是他的自性;没有一个独立的释迦牟尼佛,这个法界跟他是一体不二的,所以三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他有三十二相相呢,因为他无住。

大家这样子试试看,你走路的时候,观照一下,所有的众生都是你心中的光,那你吃饭穿衣睡觉这一切体都是无住之体了,因为你吃饭穿衣睡觉还是你色声香味触法的光啊,万法是心光,一切无非你的心光而已。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该这样子做;因无住之心而生其心;你现在所悟的这个道理是无相的无住的体,你看到无住的体,不执著了,不以身相见如来了,你就见到什么了,你就见到无所来无所去的体;就是你的心,而你这个无住体跟释迦牟尼佛的无住体,他都是无相的,你的心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心就是你现在的无住之体啊;释迦牟尼佛过去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就是你现在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所以你现在的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的众生心和当时的释迦牟尼佛的如是心是一不是二;证明佛跟众生是相同的,那么说你现在的无住心与释迦牟尼佛的无住心是一不是二,唯不一样的是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你没有三十二相;那没有关系的,因为以此无住之心而住,你后生转过来你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为什么呢?你转过来就是;因为你无住了,你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得和不得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这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度众生的方便而已啊;如来的化身涅应身是应众生心而显;众生因缘成熟了,你自然会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机缘不成熟,你也没必要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为什么呢?无住之心是无相的;你现在的众生是所有的众生相,你现在的相跟外面迷惑的众生的相有什么区别啊,如果你无住之心的时候,你将来成佛了,但是你无住之心的相还在这个地方,无住而有执的心还是这样子的,因为这个心是妄体,你灭不灭掉没有关系的,就象水里的月亮,你操什么心呢?你无住同释迦牟尼佛无住之心相应了,你释迦牟尼佛这个无住的相跟众生心,他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你也如是,难道有二吗?释迦牟尼佛化饭吃你也化饭吃难道有二吗?相不一样,但是体是一样的啊。只要你无住,此体此无住都是一个;我的相与你的相也不一样,没有必要去求这个相,着这个相,那是以后机缘成熟后利益众生的事情。你现在相应了,利不利益众生已经无关紧要了;释迦牟尼佛来也没有说我要利益众生啊,他就是来告诉我们这是个平常之事啊;还是这个东西,你在这里觉了,无住之心就可以了;你就是佛。也就如六祖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难道释迦牟尼佛有来吗?有去吗?如果他无来无去故名如来的话,那我们现在无住之心是不是有来呢?我们无住之心有来有去吗?我们现在的身相你说有没有来去呢?那你无住之心就是有住之相,为什么呢?无住之心与有住之相它是一个,不是二个啊;就是我们的心呢!心哪有来去呢?相也没有来去,说灭不灭无关紧要;哪来的灭呢?只是个变化而已;所以此相都是我的心相,我现在看到的相都是无住之相,并不是灭除众生另外有个无住之相,所以此相是无住之相,此心是无住之心;无住和无相是不二的。如来无所来无所去,是故我心无所来无所去,是故我心与释迦牟尼佛是合一的,如果你悟了这个道理,和释迦牟尼佛真正是没有任何差别;释迦牟尼佛其名,是名释迦牟尼佛;般若智慧是名为般若智慧已;一悟全悟,一旦你悟了这个道理的话,你全部悟开来了。大家用心来会一会这个道理。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的话,你就明了无住之心的本意;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其涵义大至如是。

后面说“如来说身相即非身相”,这句话太妙了,也就是告诉我们,如来说身相即非身相,即是无住;因无住故,所有身相现前,看到这个相,你还是无所来无所去,我们一般人是有所来有所去,你一定要会到无来无去,因为我这个相与众生的相是无二无别的,只要你会到如来无来无去,你就会会到释迦牟尼佛的相与我们的相是不二的;会到我这个心与众生心不二;所以呢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不可以住的,但是也不可以离开;这三十二相就是众生的相,众生的相就是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因众生的相而显现的,众生的相是什么?无住;众生只要无住,三十二相就现前;大家用智慧细细的思维一下,你就会悟到一个什么东西,不可思议之妙用都会现前;这里面庄严的国土都没有了,没有庄严的体存在;如果有庄严还是错误的,后面会讲到的。

大家听得懂吗?好难懂的,你悟得了这个道理,就是大解脱、大自在、大明悟;我已经真正的明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的意思了;真正感悟到释迦牟尼佛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的这个体是什么。在我们意识中我们一定要感受到释迦牟尼佛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和我们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是一个体,绝对是一;只要我们进入无住,我们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就是佛。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告须菩提。前面是何以故如来说身相即非身相,是破身相的;什么叫相?我现在看到你,叫相。这个相和众生的心是两回事。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相,但是没有讲没有女人心、女人身。你说极乐世界有没有女人身?相是对于心来讲的,心能见相,如果心见不到相,就没有相了,但是女人身有没有?极乐世界没有鸟,但是极乐世界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嘉陵频伽共命之鸟,极乐世界连恶道名字都闻不到怎么会看到鸟雀呢?所以应该知道,我们这个相是对于自己的分别心来讲的,我们的男的女的还是仍然在,但是有男女这个相和男女这个本体,男女的体在你那边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但是你有分别就有这个相出现。这个相就像光一样,你有种种分别就有种种光,有种种相。所以三界相、地狱相、饿鬼相、畜生相,都是从众生妄见里面出来的。如果你没有妄见,三界就不立。所以,天人看了是天人相,地狱看地狱相,人看人相,鬼看鬼相,畜生看畜生相,你到什么境界就看什么相。所以这个相是对于这个心来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的体是妄的显现。色相,黄色、白色都是我们分别心里面出来,这个相是虚妄的。你把白色拿出来可以吗?你把黄色拿出来可以吗?这叫相。就像放电影一样,电影里面很多人、很多相,你可有把相拿出来吗?这个相是拿不出来的。因为这是你的心看到电影在放,相是独立不出来的。所以呢,所有的相,眼睛看到的色叫色相,耳朵听到的声音叫音相,色声香味触法都叫相。而这些相是拿不出来的,是你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心断则相断。所以这一切相都是虚妄的,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所以呢,我相没有了、人相没有了、众生相没有了、寿者相没有了,无住心无生心现前,生灭无生,生跟灭的体是无生的体,而无生现前的时候呢,外面的生灭都是无相的。就像水里月亮一样,就像空中之迹一样,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啊。如果你见到这个相非相的时候,你就见到如来。

所以这个妄见是不是真的呢?其实是幻有,这个波下去以后根本没有实体。这个瓶子是圆形的,你看是有,那有没有一个独立的圆形存在呢?把瓶子打破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圆形的东西从哪里来呢?这个圆形从玻璃里面出来?那玻璃打破以后找圆形的东西找得到吗?难道是从外面出来,难道外面有圆形吗?外面也没有,里面也没有,那这个圆形在哪里呢?这个圆形是彻底的妄。这个玻璃打破以后才能识妄。你就了解原来这个杯子的形状是空的。我们看到它认为有个圆形存在,有男的女的有男女存在,好的不好的,有不好存在。但是这个人死了以后啊,看看他好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坏的东西又到哪里去了呢?这个东西消失以后又到哪里去了呢?也就是说,你看到这种形状的时候,这种形状彻底的是一个妄体,实在是看不到,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你现在看到这个佛像,你说这个佛像是真的是假的?佛像的体一定是真的,佛像的相一定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离开此像了解此相妄,这叫相,相不是代表体。这个体在这个相没有,体是无住之体,相是虚妄之相。离开此体没有相,离开此相找不到体,就离开波找不到水,离开这水也不能显波。就像你现在看到这个水,起来了消失了,起来了消失了,这个水消失了,这个波下去以后呢,再去找波就找不到了,证明那个波一定是假的。悟到这个道理吗?所以我们不断的变化,也没有一个东西过去了,也没有一个东西来。就是说我们死掉了,没有一个什么东西死掉了。我们来了,也不知道我从哪个地方来。我常福从哪里来呢?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吗?妈妈肚子里出来这个身体慢慢长大了,这个相从哪里来呢?从地里出来吗?从空里面出来吗?它是一个妄体,没有出来也没有出去,是你的眼睛有问题,他从来没有出来过,也没有消失过。他本来是没有的,是我们眼睛有病了,不识相故,执着于这个相,执着于虚妄的东西。因为执着于虚妄,你就变成妄见,有妄识,以妄套妄,所以找啊找啊,在水里捞月亮,什么都找不到。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真实,你不管怎么做都是假的。只要你执着相,就是假的。因为这个相在不断的变化,每个人我们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个相能够安立。现在过去未来有没有?十方有没有?长的短的高的低的有没有?今天我长大了,长大了有没有?我小了,小了有没有?生老病死都不存在。生相在哪里?老相在哪里?病相在哪里?死相在哪里?都是个相而已。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佛就现前了。一切法皆是佛法,没有相了,什么都是佛法了,什么都是佛。大家悟了没有?你现在看到常福,这个相从哪里来?你找一找,从空里面出来,还是在地里面出来,还是妈妈肚子里出来?妈妈肚子里出来,那为什么不再出来一个呢,那里面应该很多相啊,为什么我不知道里面有个我呢?找不到一个生相,也找不到一个灭相,找不到生和灭,就是找不到他的根,没有根。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就见如来。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蕴皆空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色相。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就是受相。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个都叫做空相。为什么?从头到尾的都是空相。如果一切相皆是虚妄你懂得了,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也空掉了。为什么呢?眼有眼相,耳有耳相,如果没有相,一空全空。所以呢,你言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一切眼界、一切耳界、鼻界、身界,色声香味触法,乃至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一切法相皆空。如果见一切相皆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在一念信的时候,如果你这一念相信了,你和佛已经不二了,真正的和佛已经相通了。如果你有二,你就没有悟到如来的同体,也就是说你是在妄见里面。一旦你悟到了这个金刚经,你和释迦牟尼佛真正无二,没有必要去谦虚。你悟到的和释迦牟尼佛所证的这个是一体。他证的这个体就是你现在悟的体。从始到终,就是始觉到本觉,本觉就是始觉,始觉就是本觉。一进房子,就全部到房子里面来了。一灯亮了,全部破暗。不可能说还慢慢的慢慢的破,但是我们有无始以来的习气,无始以来的习气在思维。就是我们过去无量劫来很多的执着,后面要讲到须陀洹、斯托含、阿那含、阿罗汉,都是以无住相而得的。中间有众生的习气,断了几品烦恼,还有断烦恼的体,因为我们有烦恼在那个地方。

众生通常是如何断烦恼的?如何依般若断之?如何现量获无住心?

以无住心来断烦恼,以究竟的心来断烦恼,不要以妄套妄,这样断烦恼是断不掉的。我们现在以妄制妄,这样你就麻烦了,你不以金刚心来断的话,你以这个社会上的这种方法,就是看了电视不行就看电脑,电脑看了不行就打架,打架了不行就在外面跑,……这些东西都是敷衍的。以这样的方法断烦恼肯定是有问题的,这都在妄见里面,不断寻找。你在妄见里面寻找,你找来找去的,都是在寻找妄见,因为你在妄里面就是见相。以相套相,不知道一切相皆是虚妄,你内心立即寂静,你无住心就会现前。因为一切相皆是虚妄,一切相自然不执,它不需要你不去执着,它的实相现前,自然无住。先讲不住相,后到无住相。不住相布施是释迦牟尼佛叫我们不要住相。无住相布施就跟实相相应。叫你不住相是要你无住相,无住相跟实相相应故。实相的本体和我们无住相相应了以后呢,你自然一切皆空,所以我们要进入无住相,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所以相不障性,性不障相,性相一如。就像波不障水,水不障波,波跟水是没有障碍的。灭波取水,那波就障碍水了,波一障水不就麻烦了。只要你破相,一切相皆平等。对相就是妄执。若见诸相非相,你就看到的全部是佛。

这前面是释迦牟尼佛答须菩提,破这个身相,外面的相。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大家从头去思维一下。释迦牟尼佛从头开始,首先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吃饭、敷座而坐,戒定慧具足,无住相具足。什么叫戒呢?吃饭无住之心啊,清静相啊,他吃饭穿衣睡觉无非是戒啊。所以吃饭就是四大威仪啊,持戒就是八万细行啊。所谓持戒当下不动啊,当下无念啊,当下不住啊。所以呢他行住坐卧和他的无住心是不二的,因为他无住故,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呢又是吃饭、穿衣、睡觉。释迦牟尼佛首先示现出来的,就是无身相,不离有不离空。不住有见,不住无见,不住有相,不住无相,建立中道,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有吃饭、穿衣、睡觉的有相体和无住生心的无住体。是故呢他如如不动,示现的就是真如实相,所以释迦牟尼佛吃饭的时候就现真如实相,真如实相叫无生体,无生是什么呢,是众生心。后来呢,须菩提问法,就是善护念、善咐嘱,就讲到无生,无生是什么呢,无生而有生,众生见到世尊而生有相,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者无生,胎卵湿化是什么呢,是叫有住,因为有住就有胎卵湿化,无住者,就没有胎卵湿化。没有胎卵湿化叫无生,无生即无住,有生就有住,有住就有胎卵湿化生,所以呢,释迦牟尼佛讲胎卵湿化无非是众生有住故,众生有住,所以佛就令住之。就是住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看到释迦牟尼佛八万细行,三千威仪。吃饭、穿衣、睡觉,都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给众生的有住之体。因为众生有住,先令其有住,住住体。然后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些都是有住之体,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就是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令众生从有住中回复到无住体,从有住进入无住。众生有三界的执着,就有住,所以讲这个住相。因为有住就有生死,降伏其心则自然无住,而不要去找什么无住,也不要找什么有住。须菩提问,应云何住,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众生还有一个想得到住的体,但释迦牟尼佛一直没讲住,而讲应降伏其心,但应如所教住。就是应该是这样的用这种教法来修行,来进入无住的状态。所以呢,“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对于住相来讲的,对于众生的粗惑烦恼来说的。

无住之体在哪里呢?先讲众生相,然后讲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布施跟六度相应。众生一听什么都没有了,就着急啊!如来不舍布施,而令布施,怕众生又偏于空啊,令众生以般若之智而行布施。不住色布施有什么好处呢?布施的时候三相具无,布施的善法的体也是空,就没有受者,那我福德给谁呢,谁来受呢,释迦牟尼佛平时讲福慧难道是假的吗?释迦牟尼佛又讲,无住之心能生大福德,就是究竟的福德,圆满的福德,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者这种种福德。怕众生进入断见,告诉众生无住相布施得福德大,令众生了知无住相布施的功德。众生又执着于身相,就告诉他离相而见如来,不可以身相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就见到佛。

过去有两个持戒比丘去见佛,经过一个沙漠,非常渴想喝水,但是没有带滤囊,不能过滤水中的虫子,按照戒律不能喝水。一个比丘为了去见佛闻法而破戒喝水,而另一个比丘宁可不见佛也不肯破戒,就没喝水而渴死了。破戒喝水的比丘很久之后走出来去到佛那里,却见到因持戒而渴死的比丘早已来到佛前正在佛的身边。可见持戒的这个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身体。为什么破戒的比丘比守戒的比丘后见佛呢。因为持戒的体跟佛是不二的。持戒的体和修福的体都是同佛不二的。证明说释迦牟尼佛的有相和持戒的无相是一体的。就像我们吃饭、穿衣、睡觉,四大威仪,八万细行,这个相同释迦牟尼佛的相是不二的。所以,持此相者,即是见佛。此法就是佛体。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吃饭、穿衣、睡觉和十方世界的持戒、修福是同体的。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了金刚经的这个体,了解无住生心,同释迦牟尼佛没有障碍,因为释迦牟尼佛没有现在过去未来。你现在同三千年能同一故,释迦牟尼佛身相周遍法界故,所以此相同释迦牟尼佛相能会一。释迦牟尼佛没有时间性,所以他的身体同我们相上面的行为没有障碍,没有空间性,他的光明在此世界同我们无住的心相应。不管你现不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要你如是信者,你就会同佛是同体的,你皆当作佛,皆当见佛,就是佛知佛见。这个是破相,破身相。这些相你破掉了,那是不可思议啊!

从第一会到第六会,已经是见到佛的了,其实大家就应该开悟了。为什么?从一开场,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睡觉,就现如来真实相,无住之心。此心是与众生不二之体。吃饭、穿衣、睡觉是众生之相,释迦牟尼佛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就是众生之相,释迦牟尼佛的戒定慧就是众生之相,他是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有什么差别呢?所以首先现的如相,众生见到了身相,就是在众生面前现众生相。我们应该悟到什么呢?胎卵湿化我已经具足了,就有我的身,就有我住,有住就能无住。就像离开波能找水吗?佛陀波就是水,水就是波,它是一体的。但是我们波是波,水是水,叫妄见。波是离不开水的,证明你离不开佛。因为你本来就是佛啊,在你当下无住的时候,就是制止妄见的时候,制止妄相的时候,你就跟佛就同等了,当下就见到了。在那个时候,就是见到佛的那一刹那,你就应该开悟了。但是为什么还不开悟呢?你有妄见在啊。没有这个波,你这个妄也不能显现出来啊,所以离开这个妄的波你也见不到佛啊。如来跟你是同体的,但是你跟如来是有障碍的。这个波,众生妄执了,以为有另外一个波存在。如来现的这个体,八万细行,我们是相对而立,有妄见;而如来是绝对而立,绝对的体和相对的体就是一刹那。比如我的声音好听啊不好听啊,我讲的法好不好啊,叫做相对。但是呢,绝对的体正好在这个相对里面。因为相对的体就是绝对的体。相对的相就有绝对的体。所以我们的相对就是如来的绝对。你了解这个绝对体就是如来体的时候,如来在哪来呢,就安住在绝对体里面,所以如来在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众生的心想就是如来住的地方,所以如来无所来无所去,住在绝对。所以他八万细行,吃饭、穿衣、睡觉,和我们吃饭、穿衣、睡觉、三千威仪是不二的。但是我们众生有我执,有妄见,有分别心,有住,不知道是无相的,跟释迦牟尼佛这个相没有差别。你吃饭就吃饭,穿衣就穿衣,睡觉就睡觉,你如如不动的安住一个当下的不动的体,心如铁壁,行住坐卧心就像一个墙壁一样不动,也就是无住体。

过去小乘法修四念处,阿罗汉道,当下不动,吃饭、穿衣、睡觉只是当下一念。就是说,吃饭时在吃饭,睡觉时在睡觉,走路时在走路,不着相,心里不想,威仪就具足了。你心中就这样的一直安住,四大威仪就具足了。你现在有妄相,但是四大威仪还是具足的,隐藏在你自己的妄想中。你是现在不具足,是因为你现在妄想纷纷。等你妄想断了以后,自然具足。所以吃饭、睡觉打妄想是不对的,明了当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就这样静下来。

为什么叫经行呢?过去出家人都常常经行,树下经行,极乐世界也有经行,“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至本国,饭食经行”。这个经行就是我们现在的经行,饭食后,上殿赞美佛的功德,然后如法修行。怎样如法修行呢?饭后经行。饭后怎么经行呢?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具足,每走一步路清楚自己在走路,不断的观察自己我在走路的这个体,我的听法,我在吃饭,我在穿衣,我在睡觉,在当下你的心不动,比丘如是经行,当下无事,心中光秃秃的,不留一物,四大威仪自然就具足了。

释迦牟尼佛四十余年弘法,但是呢没有说一句话,他行住坐卧都跟众生是同体的。就是很单纯的第一眼看过去,不再生第二个念头,所以我们没有事就把眼睛闭着,或者看着眼下,八万细行里面就是这样的。走路要非常轻,释迦牟尼佛走路为什么那么轻,并且非常平稳,没有跳动奔跑。我们要心细下来,开车是非常稳的。如是行者,与实相相应故,与释迦牟尼佛相应故。我们讲金刚经讲到最后面还是这个样子。如果你把这个搞懂了,你就知道怎么去修行了。所以我们歇下万缘,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让狂心停止下来,安住于你的当下。释迦牟尼佛的般若经是什么时候讲的?先讲华严经,然后讲阿含经,然后讲方广经,然后才讲般若经。般若经是释迦牟尼佛说法三十年以后才讲的。为什么呢?前面是熏陶我们般若之心、般若之见,然后呢入般若之智,令我们进入到般若的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余年,但是呢三十年之间,他是诱导我们走向般若之体、入般若之智,进入般若之心。可看出般若之体不是我们想能接受就能接受,如果你歇不下你的妄心,我们怎么去修行。但是呢我们一旦了解实相,知道这个体是实相,以此为实。众生是不以此为实,修行的人要以此为实,就是知道这样做就对了。经行能息无边烦恼,没有事在大殿周围经行。不管你有多大的烦恼,你念阿弥陀佛,把心息下来,就看着自己走路,什么都不要想。我们现在出家人都不经行,有几个出家人经行?我希望大家把日常事情做完之外,要学会经行,经行是出家第一道,是一个真正的修行的方法。因为经行是身,它能观察的非常迅速。你做什么事情都有盼望之心,有攀缘之心。释迦牟尼佛一辈子在经行之中。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二十一天都在经行之中,就是那条小道走来走去走来走去,整整走了二十一天。这二十一天在经行,经行什么呢?就是经行当下,当下是什么呢?无念、无住,跟众生同体。所以呢,吃饭、穿衣、睡觉,都在经行之中。吃饭也叫经行,四大威仪也叫经行,经行不光是在走路经行。你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心安住了,然后呢,做事你就知道我在做事,吃饭清楚我在吃饭,睡觉清楚我在睡觉,打妄想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不能打妄想,不断的把心收回来。比如做香灯,我在烧香,心里面很清晰,不要念别的东西,烦恼了念阿弥陀佛,这样的心跟佛心是相应的,不断的这样安住着,不动,你就会得到种种利益。你这样的住的话,你的心非常的纯洁,但是呢有一个信在那个地方,不去辨别别人的是非,因为辨别就是攀缘,你的意识又在打妄想。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活在当下。在家的俗人也是这样的,心静下来,我在开车,不打任何妄想,很单纯的这种思想,一直安住,不攀缘,不要想我回家去干什么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就做什么事,一直这样安住着。内心中非常宁静,没有杂七杂八的思想,其实在家出家都是一样的。维摩诘居士在家里面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外面也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跟乞丐在一块,住而无住,无住而住,虽然跟他们在一块,他心不动,他知道在干什么,但是过去以后不留迹。居士在家里面搞卫生、带孩子,安住当下,你就在当下这样做,不要在这里面打妄想。这叫如法修行。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解当下这一念,就与般若心相应。

释迦牟尼佛在一部般若经里讲,有大长者听说文殊菩萨正在东方说般若智慧,大长者说我想闻到般若智慧,就放下王位交给太子,自己就走出去。佛说你不可以这样的去,这样你找不到的。因为东方无边无际,东南西北是周圆的,你怎么走啊。佛讲的东方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其实东方是智慧的意思。那怎么样去呢?佛说,不观上,不观下,不要攀缘上,不要攀缘下,不要攀缘左,不要攀缘右,不要攀缘好,不要攀缘坏,安住当下,不断的走,不断的走。不断的往东方走,东方就是南方,南方就是北方,北方就是西方,西方就是众生的法界,重重无尽的法界,你走走就走到那里面去了。如果你不断的这样走这样走,走叫相,一切相不住于心,此心此相不断的相应。走的过程中有魔在干扰他,魔王把城隐蔽起来,看不到一个人,后来魔女示现来帮助他。他带了很多人要去见文殊菩萨,怎么走呢,不观现在,不观过去,不观未来,不攀缘,只管当下,一直往前走。结果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正在闭关,等了七天,出来以后没有怎么讲话就回来了,智慧就开了。怎么开的呢?是在走的过程之中开的。讲的是文殊菩萨在说大般若之法,其实是教你用什么方法得到智慧。等你到那个地方的时候,你般若已经开了。所以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好,想见如来也好,其实就是当下这一念。如果你当下这一念不起修,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不了,佛也成不了。所以我们这个当下的起修是非常的重要。如果你当下不起修的话,都是无用。希望我们这次讲金刚经大家得到大利益!南摩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常福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观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