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常福法师所有开示-> 常福法师开示金刚经 |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6 |
|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昨天讲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天讲“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此是比较哪种功德的殊胜。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比较,有人说建大雄宝殿功德大,有人说建佛像功德大,比如说我拿一块钱的功德和拿一百元钱的功德,互相在比较,是世间有相的思维有相的执著,此是众生才有,佛是不会有的。 其实弥勒菩萨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一佛出世千佛护持,一释迦现千释迦;你不要以为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佛。佛陀有时现的是庄严之相,有时现的是寿命的长久(如现84000岁),有时示现是恶世的相,我们的寿命就是七八十岁的时候,一四天下为一个佛的世界,你说佛的世界到底以那个为标准呢?释迦牟尼佛以无住生心,一切法界都在他一念之中,所谓的七宝,所谓讲天界无非是我们一念所成就,在须弥山做大梵天王的时候,整个的须弥山四天下就是你一个人的,如果你在南瞻部洲,好像你在南边的什么地方,你在东南西北无非也是你的分别心而已,如果你没有分别心,你就是须弥山的心,像阿罗汉住在须弥山,若有东南西北的分别心就落到四边去了,没有分别心他就住在须弥山顶上,所以都是一念所成就的。分别心是我们的妄想所成就,但是我们分别心和我们无分别心是不是有二相呢?其实是一个相,你不要认为我这个无分别心和这个分别心好像是二个体,其实不是二个体是一个体。所以我们闻般若有什么好处呢?闻般若经为什么能得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因为这部经典讲得很清楚,闻这部经典胜于此德;你闻到这部经典时就相当于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养佛啊;这种功德还不如持经中四句偈呢?证明你闻到这部经典它具备了七宝功德。那么为什么具备七宝功德呢?是不是这部经典与七宝有区别呢?还是说金刚经跟七宝过不去呢?还是说七宝功德与金刚经是合一呢?如果要是排斥心与无住心那哪个众生没有佛性呢?所以我们现在具足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是在无住心中显现出来的,无住心是每个众生具足的,只是我们有住障碍了它;从我们开始识生起之时,就生了三界出来了,无住的体随着你的有住而变成你的识,这个识是不是就会障碍呢?也就是说你变成有住的体之后你的佛性你本来的七宝,转为了识的境界就是三界,三界有住是你有住,相上是没有住的,相上他本体还是圆满的,等你成了佛之后,你发现三界根本就不存在,还是一个七宝庄严。总的来讲这个三界的显现,它是无住体,你有住不能代表法上无住,你有住好像法上有住,好像法上有住不能代表他就是有住,他还是无住。比如我们现在会要死,但是我们认为自己不死啊,我不死就不死吧,那还是会死;我们要死的那个体是永远不会死的,它是清净的,它生是清净的,老也是清净的,病是清净的,死也是清净的;生老病死的本体它都是清净的,人从小长大他都是清净的体,但是你执著了您就有烦恼了,难道烦恼从生老病死中出来?你痛苦从生老病死中出来?生老病死是没有痛苦的因执著故,你虽然感觉他大了小了是在变化,其实是一不是二,等你执著放弃的时候,他这个变化还是一不是二。所以不管世间多少变化,他都是无住体本来就是无住体。不是另外找一个无住体,也不是你说我要无住啊,你跟无住相应了那一刹那就是你见性的时候,这一刹那你彻底的没有我执了。 “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释迦牟尼佛前面讲了,若人布施或者持戒,此人闻到金刚经能生信心,证明我们布施的体在里面是应该具足的,因为你能生清净就是持戒,无住之体就是七宝现前了,七宝就是无住之体就是布施。前面不是讲过了吗,我们众生要求福要持戒,持戒就是无住之体,如果你前面不持戒,那你现在能够无住吗?一个人犯戒的行为是什么?犯戒的行为就是不知足。一个常常犯戒的人心中就不会知足,因为不知足故就不会满足,他怎么能够无住呢?持戒就是知足常乐,修福就是深信因果。如果是无住之因,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宝而自庄严,若不信因果,对佛陀的果德你也不会生起信心。我们为什么要信金刚经呢?过去的祖师为什么能够对金刚经执持不舍呢?闻到金刚经心开意解,马上欢喜信受,像六祖大师这种人,一闻金刚经即顿时破除自己内心的疑惑,惊动了他内心沉滞已久的佛性,就像大海底里的金子一样,出来大放光明。但是我们闻到金刚经一点动静也没有;没有一石能激千层浪的感受。我们为什么激不起浪花呢?就像铁块扔到水里面一沉就没有了;就因为我们不持戒不修福不信因果。信因果的人他了知这一念的金刚经,无住而七宝现前,还有不生珍重想吗?但是我们往往是有住之心,有住之心也是从因果方面修福,我们做善事将来有福报,在观经里面讲“功不唐捐”,微浅之功德,西方极乐世界讲我们所做一切善法之功德,阿弥陀佛的手掌像鹅掌一样,插在众生所有的共业(三界)之中,然后一切善者摄,一切恶者弃;乃至于毛端之善也不会放弃。微浅之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有广大之果,有不可思议的妙果。 如何理解一善之妙德?一念地藏菩萨为何具如此妙德? 为什么这一点善能够产生妙果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无住之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生无住心,因无住故此小善转为大善;此娑婆世界,我们没有现见之时,往往是怀疑的,这一念善有那么大的功德吗?一念地藏菩萨有那么大的功德吗?讲金刚经的目的就是要开显我们的自性,了解并相信因果的真实性;不要生出怀疑;因为破疑生信啊!通过前面我们不断的观察,后边就知道一切贤圣法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了解无为是一切圣贤所安住的。圣贤无为在一切众生本体里面,无住就能生清净心,就能生法界心,就能见你七宝庄严;后面还讲到“无住能如恒河沙般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功德”,越讲到后面他越广越深,进入到每个众生心中去。因为每个众生心中都有个三千大千世界,进入到不可思议。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生信。你仔细的想一下,原来三界就是一念有住的体而显现出来的。证明三界心跟我们一念住它是完全相应的,证明你现在有住所修的功德虽然是虚妄的,它也不可能离开我们这个真实的体。我们在此世界有相的执著,你这个福是有限的;什么叫有限的呢?比如你今天做人,明天可能做猪;也可能有一天到欲界色界无色界天去,享受巨大的福报,等福报享受完以后还照样会下来,为什么会下来,因为它的体是无住的,因为你有住就有生灭,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说你无住了,就是佛心了,佛心不生不灭,那你七宝庄严还有生灭吗?那你七宝永远不会退失。发菩提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我们不具备七宝的话,我问你诸佛菩萨来此世界利益众生,用什么来救度众生?用的就是无住之心。 无住之心建立了他的七宝是用之不竭,古印度时有大长者他能够用七宝布施,他家里有宝藏用之不竭;他常常拿家中的宝藏救济别人,回来后家里的宝藏又圆满了,然后又去救济别人,永远用之不竭。您就这七宝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七宝就是无住之体而来;只要你是无住你的宝就用之不竭;只要你有住,你这个宝立即就灭。过去在九华山的时候,地藏菩萨吃那个“白米”,好多人吃都取之不竭的;后来人起贪心把洞打大些,一大了之后,就完蛋了;什么都不出来了。过去很多这样的公案。因为本来这个东西是无相中生,你非要有心有相,你有相有执著他就不存在了。人在任何地方你要紧紧的记住,一定要有无住之心,那你的智慧、辩才和你的福德,资粮都是用之不竭的;你只要有住,你所有的包括讲话你都能讲得完;你讲话讲多了,有一天也会讲完的;那你的福报也会享完的,你的智慧也会用竭。所以我们应该用无住之心安住,有不可思议之妙德。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都是以无住之心来安立的,四大天王都是以无住之心来救济众生的,有无住之心就生无量的法布施,能救济于众生;有无住之心能够自度。为什么呢?他自己是清净的,有住之心他清净就有障碍,无住之心他就没有障碍。菩萨以无住之心安住世间无有障碍;清净故自在故,他无住之心能建立众生一切妙法;能生大威德,能生种种神通自在,能安住无尽的众生;菩萨没有无住不能救济众生。我们哪一天不在佛菩萨的救济当中呢?山河大地及虚空大米啊,这些东西都是从无相里面出来的,而这些无相的功德都是从菩萨心里面出来的,都是菩萨心中救济众生的七宝啊,但是我们知道吗?如果你无住了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样,你时时刻刻救济十方众生,你的功德是无穷无尽的;你就是救济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没有障碍。无住之心是什么?跟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的心都是相应的,这一念功德能供养无量诸佛,能布施无量众生。你观察一下须弥山,七重山七重海,皆是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而我们娑婆世界为什么就没有呢?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污垢把我们的七宝完全给遮盖了看不见了;有一天我们把心打开以后,到处还是七宝庄严,跟须弥山顶上的庄严是无二无别的。因为你心中有执著把你七宝障碍了,所以七宝就藏在地底下和虚空里面;我们这个虚空里面到处都是七宝,或显不显,或隐不隐,有的看到了有的看不到,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子都是比较很差的金子,什么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都是比较假的;真正的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跟我们的心是相应的,真正是非常优美的。所以得到一个珠宝你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些宝都是我们心中本来具有的。娑婆世界,都是菩萨心中流出来的宝,我们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比喻,是真正实实的宝,虚空藏菩萨,虚空也是个宝,地有地宝,空有空宝,男有男宝,女有女宝;你不会用就变成污垢体;你会用的话就是宝。因为我们的身体具足八千功德,它也是一个宝,男宝女宝、出家宝,这都是宝。但是你心中有执着了有住了,这个宝你用不到,你变成是你的障碍、烦恼、痛苦。因为你有住啊宝就不能现前,如果你无住了,读了金刚经你的宝就显现出来。如果你无住你想用这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还不如来闻这个般若经。般若经能现七宝故,般若经能成就你的布施故。你想布施于众生吗?你想救济于众生吗?你想成佛道吗?无住就可以了。可以成无上佛道,宝就会现前,自在就现前。一切佛法从此经中出。什么叫佛法?佛是一切诸佛,法是一切菩萨,法是代表救济于众生,佛是成无上道,就是上供下施,叫做佛法。一切佛法来自于此经啊。如果这部经典你没有得到,你怎么供养诸佛呢?怎么去救济众生?如果你对于供养诸佛、救济众生不感兴趣,自然对金刚经不感兴趣。对诸佛不感兴趣,此人犯戒严重故,因为他有住啊。对利益众生不感兴趣,此人不信因果自然不会得七宝现前,他不会修福故。我们在斋堂上为什么写“惜福”啊?就是要我们珍惜福报啊。 所以你像我们洗衣服啊,为什么不能到江河湖海里面去洗衣服,按照出家人得戒法是不可以的,因为江有江神、河有河神、海有海神、塘有塘神、水有水神,我们只能打一点水然后再洗,否则你就不珍惜福报,福报就会损害的。所以我们吃东西要珍惜福报,你有这一念出来,证明你深信因果啊。如果你做不到,最起码你心中有这个念头在也是不错啊。珍惜福报是代表你信因果故,不信因果就无所谓。我们时时刻刻要珍惜福报。那个菜吃剩了怎么办呢?我吃不下去,但是放着又坏掉了,怎么办呢?我可以倒给外面的众生吃啊,蚊子、虫子吃啊,你生出这种心也是珍惜你的福报。如果你说这个吃不了倒掉,这个念头生出来就是不珍惜福报。但是一转它就不一样了,照样还是倒掉,你不吃没有问题,你可以倒给虫子吃,这样的也是珍惜福报,福报无处不在修,都是我们的心而已。你的心知道怎么珍惜福报,就知道怎么修福报。 有修福之心是必不可少。前面讲无为无住很重要;后面讲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证明布施很重要;众生所得福,就是修福很重要。如果你对福不感兴趣,你对布施带着一个无明、愚痴、不信因果的心,觉得做个好人啊,我做点善事啊,好像是无相的你认为它是无相的,其实里面暗藏着一种愚痴。比如有的老百姓看着很善良,他为什么不能成佛呢?没有智慧啊。有智慧的人他是很明了的,做这件事情是对自己有利益,布施的时候是自己得大福。现在行布施信因果故;无住之布施,那我将来可以无尽地去布施。利益众生就是福报啊,无住之心能得大福,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你心中不应该有住,因为它本体就是无住。我们现在以欲望和烦恼的这个体来做一切事情,要不就是善道要不就是善道在恶道。 佛陀常常跟弟子讲要修福啊要受戒啊,现在讲什么都是空的,释迦牟尼佛知道众生执着于法啊,虽然知道这个法的珍贵,但是心不开解一直执着于名言,众生常常想,佛陀常常叫我们持戒、修福,现在讲什么都空,那持戒修福到底是假的呢还是真的呢?以为释迦牟尼佛过去讲法是不是有错误呢?是不是跟法不相应呢?释迦牟尼佛过去讲的法和般若是不会相违背的,释迦牟尼佛从始到终不会有任何违背之体,包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一切的法,包括大乘、中乘、小乘,四谛法、十二因缘法。这些法是不是无住呢?是不是有住呢?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法皆是真实之法。闻到般若之后,他就会解答这个问题。以前讲叫众生修福修戒,众生执着了,不知道戒的体、福德的体是什么。金刚经讲了,戒的体是无住之心,就是佛;福德之体就是无住之相就是七宝庄严啊,七宝为化是满于众生的愿望化现出来的。七宝的本体就是功德的庄严,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众生领受觉悟的心叫化身。如来在众生这个地方叫化身,没有众生就没有化身,他的报身尽庄严。这个化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它是不存在的东西,有众生就有化身;没有众生就没有化身,那化身都是诸佛了。十方诸佛皆是化身,化身就是报身,报身就是法身,三身是不二的。没有十方众生了可能吗?菩萨还是众生呢。没有众生的业力三界没有了,那菩萨也会没有了,因为菩萨在三界之中在众生心中。三界没有众生了,那也就没有菩萨了,那菩萨在哪里呢?在报身里面。报身里面还有十方诸佛安住着无尽的菩萨。比如在别的世界还有报身庄严国土,那个地方全是报身佛,报身的菩萨,根本没有化身的菩萨,众生也去不到的地方。因为众生是化的是妄的体,妄的体怎么能到报身里面去呢?所以那个国土比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庄严。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我们化土的众生,有九品在那里啊。化身是有生有灭,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有涅槃呢? 化身跟报身都会有涅槃,只有法身不会涅槃。报身为什么涅槃?因为菩萨都度完了,都成佛了,那就变成一个独立的法身了,那就没有报身也没有化身,唯有一真法界唯有佛心。那个世界是不可思议境界,只有佛跟佛知道。我是没有办法去讲的。我们现在是以报身、化身土的这种心量来思维佛陀究竟的果德,实在是难以思量,它是超越思维的。但是我们心中有感应。 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解惑,解众生心中的迷、怀疑心。他问须菩提就是解答众生的疑惑啊。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前面讲到,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供养来布施,我们不要误解,以为我们只要闻到这部经典就不要布施了,也不要持戒了。那就犯了很大的毛病。如果真正体会了金刚经,不但要持戒,戒会更加圆满。因为你无住了就是清静的,清静怎么会犯戒呢。如果你无住,你的福德就会越来越俱足,你心量越来越大,你就会深信因果,对因果越来越重视。所以为什么无住之心?因为无因果。没有因果就没有善和恶。你了解我们现在安住体,这个众生的生灭相从哪里来?就从因果里来的。为什么你会恨我我会恨你,这里面肯定是一个因果的关系。我以无住之心了,是因为了知有住,有住之心就是我们的分别,我们有这个差别的体就是因为过去的有住之心。如果你要说,我不重视福德,我不修福德,我不利益众生,你就肯定会不信因果。不信因果就有住,你就是自私自利啊。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怎么会有清静心呢。无住之心是不生分别啊,有这个分别体就证明你没有无住之心。 无住之心的功德及力量 无住之心福德跟资粮就会显现出来。所以只要你无住,威德、三种布施自然现前。第一个,财布施,你的财越来越多。第二个,法布施,你无住了你的法自然显现,智慧辩才都会显现出来。无畏布施,你的神力越来越大,对三宝的无住之心清静你就能生出力啊。五根就有五力,能摧毁自己的障碍啊。没有住了你怎么会有疲倦体、有不安体呢?你这些东西没有了,你自然不会疲倦。人为什么修行修到后面那么疲倦呢?因为有住啊。那些禅合子坐在那里一天,动都不动,他无住就有力啊。一个人老是在有住里面,你就会疲倦。还要靠饮食药物来维持,那个维持能多久呢?世间现在全靠那些东西来维持着,那我们学佛的人靠什么来维持?靠法不是靠养来维持。我们就是病了还是有力量的,就是你躺在床上你心都非常正,你的行为都是很纯的。像六祖大师,闻到般若立即生起无上的信心,从广东到江西步行而来。你说我们有这个心吗?因为他一闻到这部经典就把他的心给打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学佛真正把金刚经搞懂了,应该是很有力量的。 不能认为闻到般若就不用修福了。像日本净土真宗的观点,反正我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然后你自己一点力量都没有,靠那一念维持自己的心,没有任何力量,持戒持不了修福修不了,心中没有力量,对这个世界反而生出浊恶不满之心,没有对众生生出慈悲、护念护爱的心生不出来。为什么呢?就是认为呢,不要修福了,不要持戒了,你不修福不持戒怎么跟无住心相应呢? 我们信三宝心,我们就能得到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受持四句偈等”,“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说实话,三千大千世界是我们绞力思维出来的,我们没有无住之心,我们思维不到佛陀究竟的法意,就是诸法如意的体,既然思维不到所以我们立一个名词“三千大千世界”,是我们思想想出来的,但是到底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搞不清楚。有的人讲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代表无边的意思。经典上讲有恒河沙的三千大千世界。有个阿罗汉在佛陀讲法的时候睡觉,佛陀给他授记做螺丝八百年。他想佛陀给别人授记是成佛,怎么给我授记是做螺丝呢,他就勇猛精进修行,不能睡觉,把眼睛蹦在那个地方,结果一下把眼睛搞瞎了。释迦牟尼佛就慈悲过来跟他讲金光明经。为什么眼睛会瞎呢?因为有住啊。所以教他般若之法,把眼睛给他打开了,他可以看到一大千世界,他可以看到一千个世界。但他不能看到无尽的大千世界,因为他还有余习啊,还有自己的个人的这种执着放不下来,还有我住在体里面。 如何破福德之相?修寺庙能不是福德吗?福德如何才能广大圆满究竟? 世尊讲福德并非福德性。有多必有少,多跟少是对比的是对立的。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但是绝对没有说要多善根福德因缘,但是我们众生就以为说我们应该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其实多善根跟少善根,都属于是少善根,因为有分别故。因为有分别就有住,有住就有生死。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福德宁为多否?须菩提就思维,如来说多,必定有少,多少是如来衡量于众生的心。须菩提马上就会于佛意,就说并非福德多啊。有此相故,福德就有多少之差别,如来说福德多并非是福德多。福德多和少,我们现量上面执着于妄了,执着于相了。你们到庙里去布施啊、修寺庙啊、做功德啊,但住于相,那你就不叫福德了,叫妄执我执,它是有生有灭的。生灭是来自于妄执,不生不灭是来自于性,自性里面显现出来的功德是圆满的。你执着于那个功德是虚妄的。你想一想,我们所做的功德,你执着于相了,你妄里面自然有这个相的显现,是不是那个功德它就不圆满呢?功德的本体它是圆满的。为什么能生功德呢?就是告诉我们做一切功德不要执着。 受偈的福德?一念地藏菩萨的福德?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五百世的众生,乃至于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受持四句偈等,受持是信因果信无住。四句,就是上下两句是为四句,上两句是为自利;下两句是为利他;自利利他是为四句。四句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去四句一偈,先是自利,自己闻到了,然后令众生能闻,是一个圆满的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这个无住和你受持福德和戒律,它是圆融的。你不能说把这个文字上面当做是受持了。就是把那几个字在那里念念,但是行为上面跟戒不相应跟福德不相应,那你那四句肯定是有问题的。 就像我们念金刚经一样,念南无地藏王菩萨,生生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只要“一念”就可以了,大家说“一念”是什么意思呢?你不要以为是“一声”哦。“一声”跟“一念”是两回事。“一声”是耳朵听,“一念”是闻性,“一念”是悟的一念明了的一念,很清楚的现前的一念。这一念体,一念地藏菩萨,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的逆境都是法,都是大悲心。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法,就是藏就是佛性。而此法来自于此蔵,此藏来自于此法,这一念俱足叫地藏。这一念地藏与地跟法相应跟大悲心相应,与藏相应与如来无住心相应,因为无住能建立无尽的法藏,法藏能利益无量众生,一念生起有无量无边的福德,现在过去未来皆当做佛。过去之佛是这一念所成就,现在的菩萨是这一念所成就,而当来的所有众生的菩提心,由这一念所成就。所以这一念有无量的福德,上能与诸佛心相应,中间与一切法相应,下与一切众生无住之心相应。这一念地藏菩萨一念足也。所以看地藏经能不能成佛?如果这一念住了就成佛了。地藏经也照样可以成佛,因为地藏经是一切诸佛所依止的,所有诸佛都要皈依地藏菩萨,所有菩萨都要依止于地藏菩萨,因为一切众生之法都在地藏菩萨那里托着。所有法就叫做地大悲心故,善恶无非是大小,大小就是恶业,大小就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在哪里呢?在法里面啊。一切法安立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就在地里面,就是大悲心里面。所以大悲心托起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藏是什么呢?就是佛。地是什么呢?就是菩萨。众生在信的那一刹那呢,就是众生。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就是十方诸佛,法就是所有的法藏,僧就是一切众生的心。也就是说,尽现在过去未来所有众生的觉,所有众生的成佛,所有众生做菩萨,无非此一念故。那一念地藏菩萨俱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生起大信心的话,生生不堕地狱饿鬼畜生,这种果德就现显现出来,这一念就是真实的一念。如果你不能生信,不知道大悲之法藏,不知道法藏的根、茎,诸佛为花果,大悲心为根,要没有这个根佛能站得稳吗?你不要看是佛啊,佛只是那个花啊果啊之类的东西,但是大悲心为根,没有这个根这个树能长久吗?地藏菩萨这个根和十方诸佛相应,和菩萨所行菩萨道相应,和众生觉性就是我们这一念觉相应。所以这个根没有了,诸佛大千世界所有的诸佛国土都要坏掉。所以为什么地藏菩萨的功德那么大呢?我们这一念觉性从那个地方出来。见逆境当做是大悲心的示现,只要我们在此世界无住此法就变成是庄严,变成菩萨庄严;如果你有住,就变成烦恼。所以我们一声地藏菩萨,你无住之心就建立了。金刚经跟地藏经你说能不能相应?绝对是相应的。跟无量寿经、华严经、法华经统统的相应,没有一个不相应的。如果你把这种意思会到,你就知道。千万不要把受持会错。无住之相叫福德之相,无住之心是诸佛之心,诸佛之心、菩萨之心,就是叫四句偈等,就是自利利他,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在此世界得受持和这个德是一体的不二的。“为他人说”,把这种受持的心,先讲受持令入般若,就是先令众生受持福德和戒律,令众生信因果,然后再跟他讲般若,就是四句偈等,能得圆满故。有人从果到因,有人从因到果。有人从果上面直接讲金刚经马上相应了。 六祖大师一闻金刚经立即就生福德和无相之体,因果俱足,戒律俱足,佛心跟他的法藏全部显现出来,一闻即悟。但是我们众生不可能。如果我现在讲这个金刚经,你马上就悟到了,那自然就会对于这个福德和戒律自然会感兴趣。所以我们没有闻金刚般若之体,没有什么取舍之体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但是要用你心来会。四句偈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印度当时所有的经典四句为一偈,叫四句偈等。这个四句与真实般若相应,只要跟般若相应,自然会自利利他相应,也就是福德跟戒律都是相应的。 如何破除有住之心?能使大寂灭三昧现前?能使大幻化三昧现前?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寂灭?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中经出。”一切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从此经中出来,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先是没有佛可成,无住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成佛了,那是什么成佛了呢?以无住而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陀叫众生布施修功德,他说现在什么都空的了,功德是假的了,何必去修福德呢?意思是说不要修福德了。佛陀就说,福德从无住生,福德自有故,自己这里面有无量的福德,无住才是真福德啊。这部经典就是十方诸佛从这里面出来,十方诸佛一切法从这里面出来,佛从这个经典里面成佛,法从这里面现出来,我们的七宝都从这个经典里面出来。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来,我们有住之心是个妄识而已,但是我们现在得的这个宝,虚空与大地一切功德皆从此经中出。但是我执以后不相信,不信此宝是从般若自性中出来。所以你现在看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性出来的,就是无住体里面出来的,包括我的身体也是从自性里出来。因为有住,才有我的报身的丑陋之相、不满之相、生灭之相。因为有住之心,山河大地才有这个变化,天灾人祸这些都是因为有住心显现出来的体。我的身体是有住之正报,就变成出家、在家、男女。这个世界是一是我们有住之心显现的山河大地和虚空,是我们有住之体。那个我在哪里我们有住的心在哪里呢?我们没有有住之心,是妄执,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我。那没有我,我这个身体和这个法界是一个体,不是二个体,就是没有众生。没有我了哪有众生呢?法界所有的众生就灭掉了。没有我谁在度众生呢?没有我就没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世界就叫做寂灭之相,寂照之相。寂,无住没有我。没有我了自然无住,不要找另外无住,整个世界大寂灭现前。 这个相就像太阳光一样,不是我心中之照,是本来的体。你静下来,你不断的行走不断的观察,你会到寂灭三昧里面去,你会感觉到整个世界空荡荡的很清静,你走在外面没有我在走路,吃饭没有我在吃饭,睡觉没有我在睡觉。身体是正报,是过去我执。我妄就没有了,谁在吃饭啊?我在哪里?眼耳鼻舌身意哪个地方能找到我呢?忽然大空,这个世界虚空里面哪有我呢?没有我已经空了,就是寂;法空了,就是相。所以此相是寂灭的,此心是寂灭的。两种体都已经寂灭了。彻底寂灭的状态是怎么样子的?不住而住,住而不住,你说不住吧?这个世界又在。你说住吧?怎么没有一个我呢?念念怎么没有一个我呢?你看不到一个我存在,你这样慢慢的下去,一直这样的坚持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报身了。你有一天猛然看到整个房子就是我了。这个是大我现前,因为你本来跟宇宙是一体的。 为什么佛能知一切众生心呢?因为你这个身体是佛的身体七宝庄严,你的心是无住之心是十方诸佛。哪这个身体是七宝,是佛陀的报身庄严,报身跟法身是一体的,是不二的。所以佛能知道一切众生心。你现在也在这里面在修行了,已经了解了所有的法界就是我的身,你的心是寂灭的,法是寂灭的,一旦寂灭现前的时候,整个的法和你的心同一个的时候,你就寂灭下来了。这个时候,整个虚空大地就寂灭了,根尘脱落,这个世界就清虚的境界非常的清静非常虚,大幻化三昧就现前。人家六祖大师就是见到这样的境界。突然顿悟啊,虚空粉碎,没有一个对立的虚空,然后你自己变成虚空了。虚空粉碎了就没有障碍了,你自己从虚空里过去了,就寂灭了。三千大千世界都寂灭了,佛就住在这种寂灭的状态。他虽然跟我们在一块讲话,但是他跟大千世界没有障碍,他同时跟你讲话有可以同时跟他讲,他一句话讲出来众生随类解。我们感觉到佛跟我们对立,我们现在讲话好像是对立的,如果我讲的时候,你到了一种境界里面去了,虽然我们在这里讲话,其实我们都是寂灭的。你不寂灭,但是我是寂灭的。我是寂灭的时候我跟你讲话,但是我是在寂灭之中。你不断的在这个寂灭的体里面,有相而无相,无相而有相,此心无相,法界有相,有相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有相,是不二的。就像这个木头就是凳子,凳子就是木头,木头不可说,凳子可说,可说即不可说,不可说就是可说。所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中出。也就是说一切诸佛从里面出来,为什么呢?无住,没有我了,诸佛就出来了,寂灭。 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讲七宝庄严,所谓的布施、慈悲喜舍,三种布施。无畏布施,一切神通自在;诸法布施,一切法现前;财布施,就是你的财宝俱足。财宝你已经有了,智慧一切法现前,你的内在里面所有的这个神通啊、功用啊、力量全部出来了,那就是佛了,你就是大菩萨了。三种布施现前,佛陀就是这样的境界,那我们有没有呢?照样有。如果你勇猛精进故,你现生中依众生心可以建立这个体出来,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我们众生不需要的东西,你不需要去显现出来。但是你没有显现出来,不能代表你不俱足。佛陀的神通,就是你的神通,无住之体没有障碍啊,佛陀的自在就是你的自在,佛陀的戒就是你的戒,你的戒就是佛的戒,你布施就是佛的德,佛陀的德就是你的布施,你的忍辱就是佛陀的忍辱,佛陀的忍辱就是你的忍辱,它是不二的。所以六度就是佛陀的六度,慈悲喜舍就是佛陀的慈悲喜舍,只要你无住了,佛陀的神通就在你那儿。当下没有我了,你的神通都俱足了。只要没有我住,我现在跟你讲话也是佛陀的神通,这种俱足的这个体就在当下。如果你真正安住了,就怕你不是安住,是假安住。因为你假安住,这个地方是神通,过一下你又跑去我执去了,一我执,这种力量就没有了。如果你一直这样的维持着,生老病死没有障碍,一切烦恼不会现前。就算现前了你就放在一边,就像把痛苦放在这个地方,让它看着,但是对你来说无有障碍。但是你一住,烦恼就现前,就挨在你身上了。所以过去祖师修到一定的时候啊,把痛苦可以放到门上面,放到地里面,放到虚空里面那我们就不能了,我们把生老病死放到自己的心上面去住了(生老病死原我妄执故,岂不天大的冤枉?我心住故岂非世纪之玩笑?),所以呢你就有障碍。 你看六祖大师,他生前不坐,死后不卧。(无相之坐是谓真坐)人家生前从来不打坐的,死后他不卧。那我们练打坐到死时想坐还坐不下来,生前在坐,死后就卧下去了,一点病就卧下去了。六祖大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力呢?你看他生前不打坐,死时坐在那个地方死,变成全身舍利。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的状态?证明他是无住之心安住在这个世间。所以我们闻到金刚经,不能是一个侥幸的心态来信佛,不信因果的这种信佛,不信真正的有大力啊,真正的能够把你的病苦转移到某一个地方去,把你身上的生老病死转到别的地方去,你对生老病死无所牵挂,跟痛苦烦恼一点都不沾边。人家说你有生老病死,没有啊,生老病死只是我树上挂的一个东西而已,你感觉到只是树枝上挂的一件衣服而已。它的生老病死很正常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哪有什么生老病死?哪有死?无住是无生无灭的,哪有生老病死呢?觉此“哪有生老病死”将是如何受用呢?闻到金刚经你就要突破这种心态,要敢于突破啊!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跟前面是相应的,这个经里面出来的是无住之体是无极之体,就是诸佛之体。并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种种布施的功德,有相无相皆是诸法。有相之法跟无相之法,无住而有住有住而无住,也就是十方诸佛刹那这一念而已,是诸佛之母啊,是一切法之母,一切法皆从此经出。跟前面是相应的:“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受持就是一切诸法,四句偈等就是能生一切诸佛,就能受持戒和福。四句是什么呢?无住之相就是受持,无住之法就是受持。前面的受持是有相,后面的受持是无相,有相变无相,所以有相无相是没有障碍的。 过去也是从这里出来,只是不知道,现在闻到以后,过去有相现在无相。过去找诸佛不知道佛在哪里,不知道在哪里去成佛。佛陀有无量的大布施,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无畏布施,种种圆满体,啊我想得到佛陀最圆满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但是我得不到啊。没有关系,闻此经者自得!但是一定要有想得到的愿望。就像我这个宝库里面有无量的金子银子,那跟哪些人讲呢?你跟猪讲有什么用呢?那你跟那些毫不相干的、不皈依三宝、不信佛的人,你跟他讲我这里有很多很多经书,你跟他讲有什么用?他不会听的。如果有人跪在那里求,佛啊,师父啊,你给我经书啊,你给我皈依三宝,在求着痛哭流涕的,我想成佛,我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没有关系,我把这个仓库打开,你进去拿就可以了!般若之法能满于众生得愿望啊。所以这句话就告诉众生,你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吗?你想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吗?这个般若里面就有啊!除此经之外,就是除这个宝库之外,再能找得到吗?没有了!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找得到,离开此地就找不到了。这些跪在门口的人,马上就想得到了!除非对它不感兴趣的人。那我问你你感兴趣吗?你感兴趣自然想要。般若之法是什么呢?就是无住之心,无为之相。无为法,一切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体是不可思议的体。所以金刚经要会到此意。 总的来说,金刚经和我们发心很重要。不发心金刚经得不到,真正的得不到。一个不发心的人,真正的没办法得金刚经。就像一个人你不求我,我为什么给你讲呢?所以为什么经典上讲,要须菩提去求呢?在菩萨戒里讲,如果众生不求不可以给他讲法的。菩萨戒里法师高坐,弟子下坐,然后问求我才跟你说。没有求给他讲没有用啊,所以你们内心中发起有求的心,想成佛的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像过去一个祖师讲:不想做大和尚不是好和尚;大和尚是什么?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是谓大和尚,叫看沙门。你不想熄灭贪嗔痴吗?我们要把这个意思搞懂了,就是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做大和尚。不要说我做大和尚是不是有名利之求啊,你一定要讲名利之心那就没有办法了。你要做大和尚,要利益无量众生故,那你就做好了,其实不过是要你破名利之见,破名利之心,并不是名利本身有什么问题。现在社会上好多我好奇怪,不要名利就不要名利吧,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要告诉别人“我不要名利啊”,其实不要名利就是一种“名”啊。只要你真正利益众生,又何惧什么名呢?人家说你“名利”又有什么关系呢?人家说你有名利之心,你就有了吗?怕人家说你的这个心是个什么心呢?小人往往在名利的相上面做文章,自作轻高,认为自己如何了不起,“我不要名啊,我不要利啊”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还认为别人在争名夺利;大勇猛之人不是这样,敢作敢当内心有定,不惧名利,才是真正没有名利之心。 有些人四面都圆,非常圆滑;生怕别人说他有名利心,有佛法也不敢大胆说,他在照顾别人的名利心。照顾别人有什么好处呢?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单单强调“即非佛法”而不说“是名佛法”? 后面讲,“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一般经典讲所谓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这里面不这样,只说“即非佛法”,这句话的深意何在?非佛法本身即名佛法了,但是如果讲个名佛法就多余了;即非佛法就是佛法;他这个非佛法就是佛法的这个体,我们众生执著于佛法。三心俱足吗;有三心就有我人众生寿者,有三心:一个法一个心一个执;有心的体,有法的体,有心法可取的这个心,就是说心也不是,法也不是;那你心里边还有住,有是和不是的这个取,都是属于非法即非佛法。佛跟法他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不能够把佛当作佛,把法当做法,一个佛有无住之心可得,法有无相之无为可得,有单独的相可得,有单独的无住可得,就是我们把他分开来,就变成单独的有佛存在,有佛在说法,好像佛法不是一像是二,那个不是佛法了即非佛法。你看不是独立的佛存在,也不是独立的法存在。有独立的法有独立的佛,无住生二相,无住是法身就是十方诸佛,法就是七宝就是报身,法身跟报身二个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把佛跟法分开来说,他就属于是非佛法了。说是非佛法了,是跟众生讲的,因为众生在听的时候,以为还有个佛法可得,原来佛是这个样子的,无住就是法,无住就有无尽的宝藏现前……,就像我们现在在听的一样。他告诉你:你现在在听的那个东西不是佛法。如果要是佛法,那你不就大三昧现前了吗?你不就进入空的境界了吗?那个不是佛法;我现在给你讲,你好像懂了,我都懂了;这个不是佛法; 你要认为那个是佛法,还有我见在那个地方;还是用识在听;那什么是佛法呢?那个无住之体是你真正的我啊,就是十方诸佛所依止啊,你现在的三界,看到的那个法的七宝庄严,那个才是真正我的法啊,非佛法就是否定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有非和不非的这个取,有这个取的心舍掉以后,那个就是真正的我,就进入到法界里面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听法的时候,听懂了,然后这样的去行持,如果你不受持的话,那就不叫佛法了。你现在听的这个体,还是用意识在听。然后你听慢慢的进入到三昧里面去了。 受持才是佛法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后面他不是讲:“以清净心”,比如你念佛、打坐可以进入到里面去,你必须要行持。念阿弥陀佛,前面无住,后面无生,过去不得,中间不住,没有生和灭,当下即空,一直在哪里念啊念,刹那时间跟金刚经相应,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金刚经了。如果你要跟这个心不相应,你用意识来思维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下功夫的,要受持才行; 持门是什么呢?对我们众生来讲,叫般若之门。你现在闻到金刚经,只是已经找到这个门了,你可以进去了。阿罗汉从此而发心,他一念就可以趋入,菩萨以此门而出,进入般若,能于三千大千世界行走,跟众生打成一片,菩萨闻此经典,可以进入众生心里面去。你认为菩萨好做啊,菩萨以众生为自己的心啊,那我们现在般若之门还没有进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首先要进入般若之门,般若之门你定得到了,你慧现前了,你佛现前了,然后你福慧具足了,才能救济于众生啊!你以无住之心快速而已,你一旦得到了无住之心到众生面前的时候,你没有我的空荡荡的;你救度众生就像作画一样,你很自在的。你现在利益众生没有般若之体,到外面去就是我执,众生对你好就帮助,对你不好就不帮助甚至生嗔恨,一天到晚烦恼分别,那跟金刚经相应吗?你一点点基础都没有,如果你不是大菩萨再来,你必须要有一个从般若下手的渐修,叫顿悟渐修啊;就是渐修的体。六祖大师还经过十五年呢?马祖大师还三十年的薰习般若不是一天二天啊,还一个祖师闻了般若,二十年的薰习般若,然后利益众生。我们还没有闻到般若,你就想得到受用了吗?你现在在听法,所以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你现在能听的那个心是假的,是非佛法;你听到我所有的言词都是假的,那是在头上转,没有落于心呢!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用心去做。所以还是要老实的去念阿弥陀佛,然后把这个般若落到心里面去,然后你的智慧无住之心已经具足了;无住之心法界无住之体里你就没有我了,无住之相无为之相现前,这个世界如幻如化了,吃饭不知道吃饭,睡觉不知道睡觉。般若之体,不断的薰习变成惯性,随起即用,不可思议的,你的福德无量智慧无量,不可思议之妙体!所以这个般若要去如法受持。南摩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常福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