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0--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常福法师所有开示-> 常福法师开示金刚经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70


 下载DOC文档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修道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会生出退心。一个是环境的恶劣。比如天气太热或太冷,或很吵很闹,这种环境使我们的心比较狂乱,我们内心中不断的起妄念。这个妄念不断的随着外面的环境在跳动的时候,会有孤独烦恼焦虑不安的体显现,对法上面就不会生起信心。对般若也没有一个痕迹在心里,因为外面的环境把他染着了,染着了我们的真心,所以真心就变成妄心。以妄心来找真心,能不能找得到呢?是找不到的。妄的本来就是妄的,如果以妄心来寻找,就越妄。所以我们只有以清静心来会于慧命,只有清静心才能会于实相,只有把你心停止下来,可能会找到你的真心和你的慧命。如果你心不断的在妄里面找,以妄找妄,永远是虚妄。很多人以为说我发菩提心,以妄心去寻找一个什么东西,这样的心往往是找不到你的菩提心的,找不到真实的菩提心。即使你心中有一些觉相,想求解脱的心,但是就像社会上人一样,他难道不想求解脱吗?但是这些人为什么不能解脱呢?因为他以妄心去找了,以妄心找永远是妄心,怎么样才能找到真实菩提心呢?向清静心靠拢。也就是说我们的环境应该是很重要的。所以佛陀为什么制定出家人“树下一坐”呢,“常住静处”呢?就是要我们找到一个好的环境。

第二个障碍我们修行的就是坚固的执着。坚固的执着心,虽然是有些善法的显现,比如有人对拜佛特别的执着,有人对拜忏特别执着,有人对某一件事情产生一种执着,虽然是善法,但是这个执着的心,法是善的,但是你执着的那个坚固心没有放下来。这种执着的坚固心按照因果上判的话,是阿修罗道。坚固就是斗争,不管你是修行不修行,只要你坚固的执着我的妄识,都是阿修罗的心。乃至于善法,只要你坚固执着,一定在阿修罗道。在天道是柔软心,在人道是散心,是随意散乱。只要你有一个坚固的执着,修任何行,这个坚固的心,不是坚固的法,法没有坚固体,法的本体是空性,通达于我们的闻性,闻性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如,就是我们的自性。这个法上通达于真如,内通达于我们的觉性,就是我们的闻的体,是无住之体。所以法的本体是无住的,因为法本体是无住,但是坚固执着于法,这个坚固的执着是什么?跟法没有关系,完全是妄。很多人修行,以为自己的那个妄念的执着很重要,不知道法的重要性。明了般若的话,把我执舍掉。很多人修行障碍在哪里呢?要不就执着于法懈怠,要不就执着于心而坚固,要两边都非常融洽中道,此人一定是很殊胜的。但是我们一般人,要不就落在我们坚固的执着体上面去了。就像很多的女众修行坚固的执着自己的意识里面的坚固体。有人很懈怠,他说法本来就是自性是清静的,是无住的,我不执着就可以了嘛,他懈怠的心就生出来了。要不就懈怠要不就坚固,他就没有办法融入中道,这就是我们修行的障碍,非常微妙的体。所以讲般若就是一种中道的思想,不在有不在空,对法上面有坚固的信心,对识上面是彻底的放弃。不管他走到哪个地方,他都充满了欢喜和信心,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他总是不犯过失,但是你又看他好像又没有修行,这是般若的力量。如果没有般若的力量,要不就走在放逸的一面去了,要不就走在坚固执着的那一面去了。如果以中道思想,以般若之力,不是人来衡量他了,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跟般若相应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前面讲到:“闻是经者,信解受持,不足为难,”五百世后来的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第一稀有。”这是须菩提说。“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到这个地方已经讲了第三次了。他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这是须菩提闻到此经所得到的利益,而把这种利益来告诉众生。他讲末法时代的众生闻到这部经典,信解受持,是人第一稀有。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佛陀在世时,须菩提闻到此般若经,不足为难。因为见佛他已生起对佛的这种信心。第二他无生,戒生起。因为须菩提俱足戒啊,因为无生即戒,须菩提叫“空生”,空生就是戒。无住之心就是真戒,清静心就是真戒,清静法身究竟之戒。持戒对须菩提来讲非常的容易,因为见佛就福德俱足,无上的信心都会生出来的,对释迦牟尼佛有无上信心故。他自己又是空生第一,得慧眼,自然见到实相。但是在五百世后众生没有慧眼。因为众生五百世后有求福求戒者,能得闻是经,一念生净信者,净信就是无住之心。所以众生持戒修福以无住之心,此人就是不可思议,为第一稀有功德。

什么叫无我相呢?无我相的相对就是我相。我者,五蕴生起。五蕴为身,色受想行识叫五蕴。我们这个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就是色,色就是外面的缘,由四大组成的,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的根。我们有眼见到外面的色,眼跟色合在一块,叫识,这个识在没有进入智之前,叫做因。因就是从闻性见到色,用什么见到的呢?不是用眼睛见到的,是你无住之心见到的。因为无住之自性就是佛性,而佛性就是当初一念见到诸法之时。这法本来是真的,但是因为相对立产生中间这个意识的识,这个识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我们在看到色的那一刹那,色的影子就显现出来,我们抓住个影子就起妄念,就追随那个影子去了,不知道色是一切色,音是一切音。此眼就是外面的色,此色就是你的眼,叫根尘一体,也叫根尘脱落。

我们为什么会相对呢?这个相对叫做识,这个识叫因,妄的体。事实上我们是不是相对的呢?我们不是相对的,是绝对的。外面的色就是我的眼,我的眼就是外面的色,色是眼之相,眼是色的体,叫做体相一如。众生之根就是根的体。大家知道色的体是什么?就是根。根的相就是外面的色。所以耳朵也是一样。音根是什么?音的体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耳根。耳根的相就是外面的声音。因为根是无相的,色就是无相的。因为我们的眼根实在是没有相。因为没有相就没有住。因为没有住色就无住。我们的耳根无住、无体,就是这个根没有一个独立的根存在,它就空,所以外面的音也是空的。所以色声香味触法和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体。但是我们现在对立了。

为什么会对立呢?就是中间有妄识存在。这个妄识是什么呢?就是你本来是一体的,水里面起波,然后你抓住波产生一个影子,就是虚妄的境。水里面的波是不断的变化的,但是你执着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这个波,这个波实在是不可得啊,哪有这个波存在呢?没有波存在,波是不住的,但是我们执着它了。因为根和尘是一体故,是体相一如体,体就是法身,相就是报身。我们现在这个识执着了,叫妄见,是妄生,妄生执着了就变成果报;不执着了,叫做变化即化身,化身过去了就没有。波通达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体,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但是因为执着了就成形。所为形者还是你的妄,一破全部就破掉了,一明即悟,一空到底,一悟就尽现在过去未来。

所以般若之法并非是知,而是明,知就是知道了有一个般若可得,明就是现在过去未来无非般若,不问悟者不悟。不管你是悟的人还是没有悟的人,般若在你当下,它不是说悟到了有个般若,般若的体就是我们当下,尽现在过去未来,一悟三世,一空到底,一明即了。以为有个般若可得,那就麻烦了,所谓般若者即非般若,以为有个般若可得是为妄见。这个“我”从哪里出来呢?就是你看到墙壁对立的时候,认为两者是对立的这个“我”,叫作我见、我相,我相由我见而生起。我见是菩萨的,断菩萨的细惑烦恼了。相上面是众生的粗惑烦恼。

金刚经里面讲二相。一个是众生之粗相,二是菩萨的细相。讲到“见”的时候,一定是讲到细相,是破我见。那我们现在众生还谈不到见,在相上面就迷了,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相上面是对立的,所以为粗惑烦恼。这是粗烦恼,还不是菩萨的烦恼。如果你能够了知这个粗烦恼,还不断的要断这个“我”的烦恼,能悟之心、所悟之智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悟到了这个色相一体,是由我见而生,这是讲到菩萨的地方。那你现在知道这个粗的本身就是错误的。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要想成佛的众生,必须要悟般若之性。不管是净土法门也好,你还是学禅宗也好,学密宗也好,这个般若不通达,在净土法门落于边地疑城,在禅宗里面你还是脱不了六道轮回的生死,在密宗里面讲你还要生到十方法界里面去,进入不到真实的一真法界,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不相应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在是无法可得啊。了知现前的相对体就是我见的时候,那你现在动心的时候是什么心呢?因为这里面是“解”啊。前面讲“闻”是讲宇宙的实相;“解”是会于心,叫闻到,触发,要碰撞到我们的心灵。要是“知”者,你就学到一肚子本事,知道这个东西了。如果你要是“解”,就会于意,叫深解意趣、涕泪悲泣,前面讲“得闻是经,信解受持”,这个信解,要会意才为解,解一定要跟心碰撞,那一刹那了知实相,深得自在。

什么叫无住之相呢?什么叫无住之心呢?无住之相现无相之体,是无住之心,无住之心的相就是法界之相。所以法界这个相跟我们无住是一体的,这里面是本来没有我的,不是说你现在讲有我就有我,它本来是没有我的。很多人说:我要证到无我!不是证到无我,本来无我,我们除妄即是。不要证到无我境界,把妄除掉了,我就现前了。云散掉了,什么都会显现出来。云不散,你要在里面去证到一个无我,那不是妄上加妄吗?只要除妄即真。了知现在我的对立就是妄见,我现在能看到你就是妄见,知道这是妄,那大地即无寸尘了。因为此相是无住之相,此体是无相之体,身心不二故,这个时候在这个世界上面,哪有众生可得呢?大千世界是什么?空,遍法界;无住,清静之法身;大地平整,虚空广阔,心地无住,世界平整,无有高下,你就看不到世间的山河大地了,大地平整了。

第二个,山河大地即虚空,这一切相是什么呢?这些相是平等之相。此相即心,此心即相,心相是一个东西,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这时你走到外面去,到任何一个地方没有我相,也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因为此相此心没有对立了。你知妄即舍,不要信它了,不要管它了,直观自性,知体即相,体相一如,到任何地方你都安住在那个般若之心的体里面,不离相,不离体。为什么呢?离相找体是妄见,离体寻相也是妄见。为什么叫如来呢?无取无舍,无取众生之妄见,无舍究竟之法相。这外面的法相就是众生的真,无住之相,是不会舍;众生之妄不会去取。不取不舍,这个叫如来。如果你有不取不舍的这个心,会如来究竟之觉,就是无为体,你没有我了,哪有为呢?无为之体无缘之相,你没有我了,无为了,法界相当体是,就无缘了,就没有攀缘之体了。

没有攀缘之体即如来,能有无为之觉即佛,两个体是相对共生,叫真如。真就是无为之体,相如如不动,真跟究竟觉相应,叫离心缘相。离心叫无住,缘是法界没有攀缘之体,叫无缘之相。无缘就是无攀缘,法界没有一个攀缘之体,以此心安住在这个世间,就跟真实真如相应故,跟如来相应故,跟你自己究竟觉相应故,所以叫无我相。把前面经典搞懂了,闻是经典者,信解受持,落于心,此人无我相;如果你落入于心,变成所知,般若我得到了,我知道了,但不能一悟全悟,一悟到底,一悟三世,你这个般若不能落于心,就不能建立观照,实相就不能现前,真如就不能现前,是因为你没有跟如来相应,就是没有觉,就是凡夫,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立即就显现出来。所以你静下心来观照。

闻经有什么好处?闻法很重要,得闻是经,“得”,设我得佛,“得”是代表法的显现。如来成就就是众生之得,没有阿弥陀佛的成就哪有众生之得呢?没有佛的成就,哪有今天得如是般若之经呢?“得”是代表法的成就故,众生机的成就故。机不能与法相应,哪能成就得呢?“闻”,落于心故。“经”就是相应体,叫作契,契机契理,契理合于般若之意,契机于众生本心相应故。所以,此心此法合一就等于是经。否则,只有法没有机,那法就不会显现出来了,还叫经吗?我们也看不到了,这就不叫经了,就变成一张纸了,所以会我们的心才叫经,经者会心会于法与体相应。闻到此经入于心故,才能信解受持。有信有解,“信”,信心清静则生实相,什么叫信心清静呢?无住之心,无相之相,体相一如,是为觉性。这个“信”,叫信心清静。这个才能为“解”。如果你嘴巴上信,那叫迷信,你没有触发自己的内心,没感受到。

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信呢?业障障碍了我们,一个五浊恶世所障碍,这个五浊恶世对我们的心灵实在是伤害很重啊,如果在这个五浊恶世你不能够超越的话,很难解脱,此世界障碍非常非常的重啊,遇到任何一个环境都会障碍我们的心在跳动;第二个,内心坚固不放,末法时代众生斗争坚固,阿修罗的心很重啊。因为这两个心就会障碍你。作为闻般若之人,对法上有信心的人,我们闻到了明了了知道我们的障碍在哪里了,愿意闻到这个法就代表你一份善根,了知于实相就是你自己障碍的东西,一个是我坚固的执着,第二个是五浊恶世有种种障碍,我们内心有两种障碍,内有障碍,外有障碍,内外夹攻,所以心非常的怯懦,对般若就很难信受。你明了了,你就会战胜它,首先要明了它,如果不明了,就像瞎子乱摸了。

如果你知道了这个道理,闻到般若如佛出世。为什么呢?须菩提闻是般若,与般若能相应故,有佛陀在世的加持。如果我们在这个末法时代还有众生闻是经能受持者,此人为第一稀有。

何为人相呢?“我”现在看到这个墙壁,这个叫我相。本来我和墙壁是一体,我是闻性中出来,并不是肉体中看到它的,而闻性在哪里呢?闻性无生,是故色无生故,我的闻性和色是究竟于一体故,但是我们因为跟它对立了,是中间有识的妄体,那个叫做“我”。我后面生出二执,有我法二执,认为有个我在有个法在,其实没有我也没有法。认为有个我法,这两个东西成就了我的这个“识”。就是说,我看到墙壁,中间有个识,是二种成就,叫对立成人,就是两个东西像人字形撑在那个地方,缺少一边另一边就没有了。就像拍掌出声音,这个声音叫做我见,就生出有我有你,叫做人见。人是对立为人,这个是两边的,一个从头来讲,一个从尾巴来讲,一个是对上来讲就是我,对下面来讲就是人。有我必有人,你有妄见“我”生出来了,你必有对立。因为我们的识是妄的,识的本体是妄的,那什么对立呢?就是我跟你对立,我的眼根和你这个对立,眼根是闻性,是无住体。色是无住之相,所以无住跟无住中间那个识彻底的没有的,识没有,有没有对立呢?就没有对立了,识根本就不存在。那什么对立呢?就是我跟你这个相上对立。以相对相,就是相跟相对立了。其实相是不是对立的呢?相实在是一体的,此色与我身是什么关系呢?色声香味触法,你那个地方有色,这个地方没有色吗?这个地方有声音难道这个地方没有声音吗?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大同一体。

因为我们固执,有这个身体就执着于这个法,维护身体故,觉得我跟你不一样叫做人见。有人见就有众生见,什么叫众生见呢?就是种种差别,你是好是坏,你是善是恶。什么叫众生?众生是为分别,分别的体叫做众生,没有分别就不叫众生,平等性哪有众生之见呢?平等性是没有众生的,众生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有取和舍,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做善做恶,这都叫做众生之见。有众生之见就有计量,现在过去跟未来,就有寿者之见。人我众生寿者,根本就是在“我”那个地方。“我”不生,四相不生。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我相是非相,所以人、众生、寿者就是非相。只要我相不是相的时候,人众生寿者都不存在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我相要断啊,然后众生相又来断啊,然后寿者相再来断啊,人我众生寿者慢慢的断,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经典上讲:一结解则一切结解。就是说,我们六根能解一根,所有根都解开来了。你只要把我见解掉了,把我相解掉了,四相俱无。如果我相不除,四相即生。所以四相本来是一个妄的体。我相是什么呢?我相就是五蕴之身,就是有色受想行识。色就是你的这个闻性跟外面产生对立的这个识。世界只有二相,一个叫相,一个叫识。识能生诸法,相能生三界,一切诸法由识而生。三界是境,识叫诸法,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三界都是自己心造出来的,心就是三界,三界就是心。我们看到的这个色,也可以说是琉璃,可以看到是火坑,这是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个界与心是一不是二,叫心。

我们有识就生出法出来了,就有三界之虚妄。没有这个意识哪有诸法的显现呢?我们三界是从先有我相里面显现出来,我就是五蕴,当初一念迷,这个“识”就是诸法,生出境,这个境叫三界,三界的本体是究竟之心。三界也好,十法界也好,都是自己的心。因为我们用识,识造业才会出现三界之境。识怎么造,境就怎么显。如果识无住,则界就无住;如果识有住,你就住在识里面,就有三界心;如果你不住识,三界亡,你跟界同为一体,界就是你的心,那就进入一真法界了,大千世界大光明藏了。你心中之宝藏就显现出来。如果你住在这个意识里面去了,以识为本了,则三界显,境界就会现出来。这个境叫有住之境,三界是有住之体,有住之心显现出三界之相。所以三界是有住,是六道轮回的体。

只要住在识里面,有识就有色,色里面有识的显现,意识显色就产生受,受是接受、感受、触摸的意思。眼睛见色,你就会说这个是黄色的、白色的、好的、坏的,分别出来,叫受用,苦啊乐啊,这叫做受。鼻子闻味也叫做受,嘴巴吃的东西也叫做受,诸受是苦啊。什么叫苦知道吗?苦并不是说我拿棍子打你,那个苦是粗的苦,真正微细的苦,就是一刹那时间识生起之时,那个识就叫做苦。在识里面受的时候,三界生起的时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只要在我见法而住于识的时候,你苦就出来了,那个叫做苦。执着于识就执着于妄,就是执着于虚假的东西,你就会苦。你有苦,你必然要求乐,认为有苦的显现,虚妄啊,你抓住虚妄不真实的东西当然苦啊。就像一个人突然掉到一个虚空里面去了,两个手抓啊抓啊,那个叫做求解脱,抓一个算一个。抓到好的东西你就得好报,抓到一个不好的东西你就得到一个坏报,是你在一入“识”的那一刹那,一个求解脱的心。眼睛见色抓住色,耳朵听音就抓住音,就变成相对。在这个色里面起好念起坏念,对治于好的对治于不好的,只要抓住就可以了,想求解脱故,人本身就俱备了这个体,求解脱是本来每个众生俱足的。但是在这个假里面,“识”里面求解脱,眼睛看到色相,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然后起分别故,然后对好的产生一个执着,你以为那个解脱是真解脱吗?都不是真正的解脱。那个是感官的解脱,以感官的解脱那就错误了,我们不应该求感官了。所以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感官上的快乐都是苦的体现,千万不要求感官上的快乐。

在识里面,我们每个众生都在求感官的解脱。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一根闭则一切根闭,你把一个根闭起来以后,所有的根都自然闭起来了。一根精则一切精,有一个东西精华了,精到一定的时候,所有的根都会精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知道,修法的目的,我们要知道外面都是虚妄的,因为我们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攀缘。我们念阿弥陀佛无非是一根都摄六根故。有人念佛的时候都摄住了,好像自己清静了,他不知道眼耳鼻舌身意跟他是相应的,只求感官眼根耳根的快乐清静,却不知道眼耳鼻舌身意都在互用,因为你没有祈求这个互用,所以你出来以后还照样的耳鼻舌身意还照样在外面去攀求去了。就是说,你念佛是在念佛,把你当时安一下清静,出来以后又万缘生起,因为你没有发心。都摄一根的目的,就是要都摄我们六根,你不要在根根上下功夫,一根下功夫则六根自伏,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我降伏一根是为了降伏六根,不是降伏一根。

一根清静则一切根清静。但是众生的习气很重。比如觉得一个手表非常漂亮,眼睛看到色非常的喜欢,这个是不清静之心,在这边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清静了,六根已经摄住了,但是你在这边念阿弥陀佛念念不忘你那个表好看,一回房间又抓住表看。那你这样念,你没有这个心是想把六根互摄,你没有这个愿望,就不了知此相应故。我们首先要了知,在你看到这个时钟的时候呢,你应该知道这是妄见,但是我为什么还是那么喜欢呢?我不断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看看,咦,好像淡泊了一点,我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定的时候,一看,咦,我好像不是那么执着了,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发现对它一点都不执着了,这就对了。为了降伏此根,对治你这个执着故。如果你根本就没有对治的这个体,根本不想降伏六根,在这边念阿弥陀佛,在那边照样六根去互攀,证明你的修行不是为了都摄六根,你只是想得到一份内心的清净;事实上你的六根还在攀缘。

有人讲我躲起来修行,可不可以?没有用的;首先你要知实相,如果实相你不知道,你修行百万年,一出来照样迷;这个实相你一定要知道,不知道这个实相,你遇境即迷。比如五百世夫妻在一块的时候,如果不了知夫妻之间的空性,不能断除这个烦恼,不观察到这个空性,既是他修了二十年三十年,一出来后踫到自己五百世的夫妻,一踫到就缘上了;因为你平时根本就没有观察到;不了知此实相故,你这个修行不是对治于这个体,这样你一见到以后呢?这个业障现前,立即就合到一块去了,没办法断的。

所以我们自己要观察到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非常的奇妙,眼耳鼻舌身意就把一切诸法摄取,我们修行说易非常易,说难非常难,如果说难在大千世界找非常难,因为你向外求,外面的色多广啊,外面的声音多广啊,好吃的好事,什么都有,你能够把握这个,不能把握那个,你能够解决烦恼的东西,不能够解决清净的东西;你能够解决别人骂你的问题,解决不了别人讲你好话的问题;因为你向外求啊;外面的诸法无穷无尽,色声香味触法,能够对于逆境,不能对于顺境,能够应付好,不能应付坏;能对于无记不能对于有记;外面的法是重重无尽的,眼睛看色色无尽,耳朵听声音声音无尽,色声香味触法是重重无尽;如果你向内找:眼见色即妄故,色眼不二故,好坏善恶是非长短无记有记不二,对你来说都只是“眼对”而已;眼对,这个色与眼睛对的那个当下,你了知实相,此相是我体,此体是我相,相体一如,这个时候一切法就解决了,真正修行有功夫在边上,并不是跑得很远;把你功夫修到成片的时候,你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功夫你没有到,你向外面找,不是越找越苦吗?有般若智慧的力量他有什么好处呢?就像大块的石头,放在一个山尖上面,你推呀推呀推不动,但是用巧妙的方法,把石头一撬,锛的一下就下去了;为什么不用巧便之力呢?般若它有巧便之力啊,能够通达于智慧。

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修行这么难呢?就是不知道巧便啊,一个非常容易巧妙方便的方法;般若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通达于真实。只要实相现前,立即解决问题。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一切相我们都不要管它,如眼跟色的关系,耳朵跟声音的关系,鼻子跟香味的关系。我过去常常讲,第一天修眼,第二天修耳,第三天修鼻子,第四天修嘴巴,第五天修身体,第六天修意,第七天修法,他不会违背相和体的,此相我在清净柔软故;此体为心,此体此相一如,你在这里面,眼耳鼻舌身意重复的修重复的修,每天来修,你看看怎么样?首先我今天耳鼻舌身意全部不管,专程修眼睛;你修上一天下来,第二天我专程修耳,你修上一天下来。第三天,……如果你觉得一天不够,我修上二天,七天然后循环;七天中我专门修眼,一直观照着,你看看。其实一根都摄六根,一根通而六根皆通;因为你了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无二故,这个时候你色相在那个地方,你一根通则六根俱通啊,如果想七根俱足,你就每天专修一根,或者七天专修一根;你七七四十九天下来你看看什么感觉?是无得无失,当体即得,因为你这样的观察跟真如相应,跟如来相应,无所来无所去,无所来是无住,单独的心不存在;无所舍法不离,不离法,不舍妄,当体即真如。真如相应即究竟之觉,当体即是啊。还有什么烦恼呢?是不是,所以你这样的修下去,这样的修,一定会令你解脱。为什么呢?与真如相应故,与如来相应故,与究竟觉相应。不管你现在过去未来,它一空彻底,一悟三世啊,一明即了,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你不能了,有五蕴之身对立(就是魔),魔里面修行,跟魔打成一片,魔就喜欢你这个样子,你在五蕴里面,那魔还不高兴吗?我们为什么现在是人道呢?叫得。识是我们五蕴之报;想是我们五蕴之缘,行是五蕴之因;我们动这个念头的时候,识妄生的时候,身就生灭起来了,有生有灭就有住,有住就有缘起,有缘起即能造因,有因即有果。我们悟到了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此我空故即清净法身,此法平等得无上庄严,意能摄清净无住之心,能摄诸法庄严,无为就是清净平等叫觉,就是身相。身相即无为无不为。大千世界是无为,无为无不为,无为是无住之心,一切世界无为无不为。无为是无住,无不为是法界。色是对立,没有我相了,则意就断了,识就断了,识没有就获得清净之体,就是法身,就是佛的意思。佛就是清净解脱自解脱。抓住清净不入法故,那就是四果阿罗汉;如果此法里面建立无住之心,不离法是菩萨的境界。菩萨在法里面解脱,阿罗汉在清净里面解脱。菩萨清净无为和阿罗汉的清净无为,一样是清净无为,都叫无生法忍。但菩萨无生法忍和阿罗汉清净无生法忍是不同的。菩萨是法里面的无生法忍,法无生跟心无生是二回事,法里无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转色一切色不住,你了知看见色的对立不存在了,没有我了,色就是我,我就是色,那个就叫做空无住之体。所谓空不离相叫法,法遍一切处,此心就在法里面,哪个法不是心呢?没有分别之相,能现万相,全是一心。如来者无来亦无去,此相此心是一体的,无来亦无去,心无住故,法无住。什么叫无来呢?无来就是无住,法之体是无住之体,无住即无去,无去就是大千世界,东南西北全是一心,你看到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心,无来无去。所以此地即彼地,彼地即此地,它是不二的;所谓来者即是无来,无来即是来。

维摩诘居士讲:我今天来给你看病,我来就是不来,不来我就来,是故我来了。大家想一想,这里面有三相:第一是佛相,不来的是清净体,佛与佛会之;第二是众生相,我们现在看到有来有去,那是众生的心;第三是菩萨相,报身无来无去,此即是彼,彼即是此,它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他来的这个相和不来的这个相,是不二的。在我们唯物观点可以看得到,大千世界无非是光,我呼吸的空气和你呼吸的空气难道有二吗?我呼出来你吸进去,你呼出来我吸进去,难道这个呼吸是二个吗?我们认为我在呼吸和你呼吸好像是二个,四大是一体的,我的地大就是你的地大,水火风大亦如是。比如电风扇吹出来的风,这个风是有是无呢?风无非是空气的流动,这个风有没有存在呢?流动叫空气,不流动也叫空气;风在哪里呢?无非是动与不动。哪个空气哪个地方没有呢?像火,火烧出来,缘起有火苗。火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此火有与无是不二的,从哪个地方来到哪个地方去,所以晶体在一切处。用唯物观点来讲,这个世界无非是分子原子,分子原子有一道一道的光,如果用显微镜看这个世界,没有我人众生寿者;都是一道一道的光而已,这个光里面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呢?哪有什么我呢?众生以为有我,其实我跟你之间实在是没有分别的。

所以地火风水都是一样的。我身上的温度与你身上的温度是从那里来的呢?温度是从里面出来的,还是从外面出来的呢?磨擦出火,由缘起,有温度,温度随时磨擦随时产生,是不是磨擦那个地方有火存在呢?火是温度,温度没有哪个地方没有。证明我身上的温度与你身上的温度是一体的,证明我们地火风水的人相是一体的,这个大千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因为我们总认为有我人分别,所以我们转相,转无我故转清净法身,相庄严是一切法界相。菩萨看到一切相,我们就看不到;菩萨看到的相,就像我们显微镜看到的一样,无非一道一道光而已;菩萨看世界总是平等无二的,没有什么来回去的体。菩萨看报身,众生看生灭,佛陀看无住。佛究竟佛是理,理是无住,跟无住相应的;即无量寿,一切寿是一体的,叫无量诸佛;相叫无量菩萨,无量菩萨能亲近报身;众生只能见到化身。我们看到有来有去,是众生之见,如来来与不来是不二的。如果你真正无住,你把这个妄去掉的时候,你看到这个色相,他色即是你心,你心即是他色;原来这个色就是我色,原来这个无住心就是我本心,如来跟你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释迦牟尼佛,既然没有去,就无来无去,是故如来。法报化身是一体的,都是一相。我们现在看到的有相,和菩萨看到的庄严,遍法界之相,众生看到的三十二相,分别之相,佛陀看到的理,菩萨看到的事,众生看到的用,都是一体的。如果你悟了,无我相,就是五分法身。转色你没有对立了,你就没有分别的色,那就平等,无住之心就显现出来了叫清净法身;无尽庄严就出来了叫报身,就是法,报身解脱就是庄严解脱;第三个身就是清净的意思,清净无为解脱。无为体是什么?就是受,过去的受是苦受是乐受,现在的受是平等受。法上叫清净,清净的体里面就有平等,平等受就是受;过去是分别是意识对立里面的好坏善恶,及黄色、白色的种种分别,一切受是我心是平等受。平等受就是菩萨,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菩萨相。转身为清净无为的解脱,由平等生出二心,法平等、心平等;你意马上解脱就是化身解脱。第四个就是想解脱,我们想就是动念头,就是分别,那个时候你没有我了,就没有分别了,相是无住之相,心是无为之心,相是无缘之相,没有一个对立的缘相,因为你无住了,哪有缘相呢?一切相是我相,无处不在安心之中,哪有缘起呢?哪有攀缘之体呢?

一切相是无缘之相,无缘之相和无为之心,这里面就无有分别;而无有分别就是“想”,过去是分别想现在变成无分别想。想后面就是行为。你无我无对立了,我人众生寿者都没有了,没有我见,就无住了;无我住就不生二立,就不生人想,没有人想就没有对立了;没有对立就没有众生想,没有美丑好坏善恶是非之分别了。没有众生想,在眼耳鼻舌身意的修行过程中,想就断掉了。行上面就是无碍了;过去的行就是取和舍,现在无取无舍,无取当体即是;无取即无住,无舍即当下;无取无舍就叫行为。这个叫做解脱啊!

最后一个是“识”,转我们的意识。现在我们在实践中有“解脱知见”,闻般若的力量,会令我们有解脱知见。这个识转成智,过去的识就是看到听到的感官,现在没有了,完全是一体的观察,你的感官已经舍掉了,你从里面得到法的受用了;法上的解脱彻底地跟自己的慧眼相应了,跟法眼相应了,跟真正的善眼相应了,跟柔软心大悲心都相应了,所以就转识成智。智包括后得智和根本智。根本智是自解脱,于一切处无住无染,是自解脱;后得智是他解脱,度一切众生无众生执著,是他解脱。对自来讲没有什么众生,对他来讲,能令一切众生进入般若智慧。众生一讲法就了知他安住在某一个法上,但是在你自解脱心中没有任何障碍。你错,我心里很清楚,错是他解脱;没错,没错是自解脱。说他错,内心实在没有错,为什么呢?从自解脱上讲,没有错的体,但是为度众生故,了知你现在讲话的时候,这里面你会有很大的过失。比如你讲法与般若不相应,有了问题。

再如你拿刀砍父母时如砍虚空一样,虚空没有任何感觉,你的问题对佛陀来讲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利他,你入苦之时,就是诸佛菩萨生悲之时,在你讲错的时候,佛菩萨悲心即起。你如是问,我如是解答;我如是用般若心来解答你这个问题;用什么样的般若来解答呢?像释迦牟尼佛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全是般若。为什么,此相是众生相,此体是诸佛体,因为诸佛不舍相故,因为是般若之相,不舍体故,是般若之体,般若之体是佛法报化身;相,此相是众生之相,众生看到的是有来有去的众生相,我们看似是有相,佛陀是会于般若之体,所以佛陀走路之时与众生走路之时有没有一样呢?绝对不是一样的。他是般若之体,常在定中,跟众生是不二,是不舍不取,行如来之法,但是众生看到有取有舍。

所以你问的时候他会讲二法,哪二法呢?法有二处,一个是无住之心,一个是无住之法。如来给您讲无住之法,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给你讲五戒,你听了以后,哇,如来为什么叫我“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呢?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这些善法跟什么相应呢?跟布施是相应的,跟行是相应的,跟般若是相应的。因为般若能通达自私自利的心,杀盗淫妄酒与般若不相应,与无住心不相应,这些都是妄生起的,没有妄的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才与般若相应;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就是布施,布施即是舍我之意。但是众生就想,我不杀生能得多少多少福报啊,这个福报是你无住心里面生出来的,不是不杀生你就能得到福报;

那你福报来自于何方呢?来自于般若,来自于无住之心;什么叫无住之心呢,本来无生之体,就是我们的闻性,就是我们心中本来具有的体,跟这个相应故,才有福德可显。如果你心中没有自性,没有不生不灭的佛性,你再不杀生也没有用呢?就像石头,灯灭了就灭掉了,怎么还有再来的果报呢?生果报是因为跟我们无住之心相应的,所以做任何善法得有住之果报,无住得无住之果报;无住是遍法界体,有住是善恶之体,善恶是来自于何方呢?来自于无住体,像水波一样,所以呢你不杀盗淫妄酒,本来是无住与般若是相应的。但是众生有执,众生有执佛不管的,他只管般若,不杀盗淫妄酒即是般若之相,但是你还没有悟,是故讲般若无非是你舍去有住之心。他有没有说你不要去无住啊,另外有无住可得?讲般若的体无非是显我法生,显我无住之心啊!无住心生起的时候,自然对一切杀盗淫妄酒无住了。所以无住之心与无住之相是相应的。

如来说法没有虚谈,说相说理,不违背真如,不违背究竟之觉。但是我们众生以为说:佛陀讲不杀生,是有住呢还是无住呢?如来没有说有住或无住,如来说这个就是般若之法,你不知道般若的本,没有闻到般若经,不了知,因为众生的机缘未成就,所以如来就先说。比如我们大雄宝殿后面的那棵树,这个树长得很高,为什么那个树会长得歪歪的呢?这个树枒子生出来后,那个树会向那边歪;他为什么不往这边歪呢?随顺故,法尔自然故;随顺众生意。如来为什么先讲不杀盗淫妄酒呢,因为众生心开始还不能与般若相应;所以如来不说,二十年后才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众生与哪个相应如来就说哪个法。讲般若经是须菩提问出来的,“一切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阿罗汉代表人天,这里没讲菩萨,因菩萨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菩萨可得,当然不讲菩萨了。因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菩萨,是故阿罗汉与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怎么样做真菩萨呢?就应该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众生如是住了,就能得菩萨之体。菩萨也好众生也好,阿罗汉也好,转无我相这个体要现前,闻到是法者,末法时代众生闻到金刚经都能得到解脱,只要你愿意信解受持。我相后面就是识,识转成智,在后得智(利他)来讲,如果你闻到般若,即是诸佛。有因地上的诸佛,果地上的诸佛。果地上的诸佛就是毗卢遮那佛,大空性,像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之佛。还有因地上的佛,就是53位法身大士,从一念菩提心始,那就是佛了,一发菩提心,即成等正觉。那个正觉不是究竟的,还有次第。他安住无住就是佛,跟这个无住体相应的体,就是无量诸佛,就是53尊佛。53尊佛都是因地上的佛,因地上有无量的化身佛,这个佛是在众生心地里面。

如果大家跟般若相应,自然会心开意解了,我们要闻到心里面去,当然如果我们跟般若没缘,也可以做得别的,讲戒律、搞经忏、做佛事啊,为什么做这些?后得智啊。讲般若,那是根本智,根本智一定是会于根本;因为根本智里面它本身就有后得智的体,后得智他有现量上的证。你像我们根本智肯定能够得到;后得智要修无量劫,根本智一刹那啊。你闻到般若就是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了你就是成等正觉了。后得智要了知众生心啊,众生能否跟般若相应我们不知道。

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知道,比如你不需要讲般若,可以讲持戒,讲五戒。如果通达般若认为讲五戒跟般若不相应,那不是有问题吗?众生讲戒,菩萨讲六度,诸佛讲般若,如果不讲戒律,不讲六度,末法众生斗争坚固,刚强难化,你不持戒哪能成就布施呢?你不持戒哪来六度,六度都是利他的,持戒六度一定是跟布施相应的,布施跟舍相应,舍跟般若相应,一闻般若即能通达。释迦牟尼佛讲三个法:般若、持戒布施、忍辱(就是戒体)。你不能忍就不得戒,忍到无生法忍就得八地菩萨的戒体。如果你听懂了我这句的话,你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感应呢?第一个般若很重要,第二个般若并不在于空,完全是有里空。以后你到外面去,般若通达以后,你内心中做大菩萨时候,你跟众生讲戒,人家反对你,没有关系的;你放生啊做善事啊,人家说你执著不执著啊,没关紧要的;你通达般若之后一切事情同般若都是相应的,所以此法跟心是相应的,所以千万不要顾虑别人,修行是为自己修,千万不要为别人修。你就这样做好了,菩萨戒讲得很清楚吗:有相与无相莫作分别想,不要寻思我这个是有分别无分别,千万不要分别想;这个心很重要,了解这个体生大信心故。到这个体的时候,因为你内心起这种观照。般若心对上通于法,对下会于自性故,我们心跟法相应的一刹那,就是究竟觉,就是真如。你一听这个法不能开显,那你自性就不能开显,你的自性跟法不能相应,那你的究竟觉就不能相应;那你跟成佛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上会于如来之法,下会于我们的自性,中间就是个“闻”,闻法非常的重要,不断的闻,上通下达。上通下达是谓闻,叫思,思不是思想的意思,是观照的意思;观照与实相相应,闻者与实相相应,实相就是我的自性;闻是法,如来讲的法与我们实相相应叫思。没有一个实相可得,没有一个闻的法可得,无非是我们自性一心故。

所以闻到这个法,落于心,实相就现前。那有另外的实相可得呢?那有个闻的法可取呢?无法可说,实相非相,懂得这个意思吗?对上来讲没有法可得,因此法就是讲我自性,自性与法不二故,没有另个一个法可得;如来说法,无法可说。第二个心与实相相应故,所谓实相即非实相,上通下达,无非讲自性故。闻到这个般若法它应该是这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四禅八定都属于后得智;这一切相如如不动;在这个大千世界如如不动都叫后得智。令众生建立五戒,安立无为之法,建立泥洹之道。泥洹就是寂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无住体。修五善除五恶,此相是人道的相,他为什么不讲十善呢?十善是天道之相。我们人道,在无量寿经中讲:去五恶五痛五烧,以人相无住进入泥洹之道,故五戒就能够得到解脱。是故此相此心,以无住之心去修的话,就是进入泥洹了。

所以我们以人道解脱,就以人道解脱。我们要知道令众生持五戒,就是泥洹之道;为什么呢?般若不离法故,无住。什么叫五戒呢?杀盗淫妄酒,就是身口意,身口意摄住故,摄住了身,就是摄取了清净法身;摄住了口就是摄住了大千世界;摄住了意就是在一切处无碍了,意能摄无量化生,意给摄住了,这个分别妄执没有了,就进入真如境界。所以心能摄法,我们意里面一切法是我言词,一切心是我清净体,无非是一觉念吗?一觉念能含摄清净甚深处。大海之底,叫平等心啊;一切万法在海里海上走,平地之上所有的虚空,空有也好,都在善里面,而这个善呢代表一切法。法为口,心为地;这个地也是心摄;我这一觉念能摄清净心故,能摄无量诸法故,这一念是什么,彻底的超越了那个妄的体。如果你在外面这样的走路,大家用这样的心去做一做看一看,会有什么感受。所以我们讲般若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得到真实的受用。我们不要想去东拉西扯的,时时刻刻要想到修行的问题;不要想着别的东西,你想别的东西对你这个又有什么好处呢?你就是修任何一个法门,跟般若不相应,我告诉你都是妄见;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

我相一破,转色受想行识为法报化、解脱与解脱知见,这五种法身。大家想一想,只要你把我见破掉了,五分法身就会现前;但五分法身有次第,叫分证。你闻到此体,就是名字即佛。能生思维者,就是观照即佛。能现量上面不断的去相应,你得相似即佛。然后得到佛你的心清净了,一切色不住了,得分证,不断的法上相应,法上一相应,分证菩提与这个法相应,于一切处,你不断的不断的与幻化相应,一切处如幻如化,与幻化相应就是得报身庄严。再不断地清净,你内心中能含摄法报化之故,化身就会现前,就会出现种种神通。再不断的修下去,解脱现前,八种解脱,三生四智;慢慢相应,到最后面解脱知见,令一切众生无有障碍;随意讲法,亦得解脱。你到任何地方去度众生,可以令众生解脱;为什么呢?讲一切善法,你心中了知解脱之体啊,你可以非常快速的令众生解脱啊。

释迦牟尼佛讲般若之法,这里面有大根性的人,一念就超越了。像六祖大师一念即悟,当下承当,即心是佛,立即就承当下来了。既是不能承担也会于佛心;你就像金子一样,你掉到火里面也不会烧化啊,你就像那个清凉水一样,到了火坑里面也会变成莲花。即是你不能得清净的解脱,但是你想得到金子的这个心也是不可思议的;掉大火里也变成莲花把你托走哟;所以般若之法现前的时候,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我们要了知得到般若之门的重要性。要不断地思维,闻般若这个体,一定要上通下达;建立思维,建立观照。上不通与法不相应故,就变成知见;下不达不能与实相相应故,虚妄的心生出来了。妄心还在那个地方,那讲般若等于给这个钟讲话一样,毫无意义。南摩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常福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常福法师讲阿弥陀经     

常福法师讲观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海涛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