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利法师: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三)--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太虚大师所有开示



 能利法师: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三)


 下载DOC文档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三)

二、人生佛教与当代佛教的反思 

太虚大师提出佛教革新的原因,主要是有鉴于当时中国佛教发展上出现偏颇。大师在《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中分六个方面论述,即化成、政轭、戒弛、儒溷、义丧、流窳。特别在第六中,大师开文即是“佛教在今日,其衰落斯极矣!无他可述矣!但有末流之窳习矣!”[1]这也是大师对当时中国佛教所深痛者,大师分僧人为四流,清高流、坐香流、讲经流、忏焰流,大师认为四流发展已然窳败失去成色,且最后一流占僧众之十之九以上,“而除第一流外,余之三流,人虽高下,真伪犹有辨,其积财利、争家业,藉佛教为方便,而以资生为鹄的则一也。而第四之流,其弊恶腐败,尚有非余所忍言者。”[2]由于清初废除了僧人度蹀的考试制度,僧人素质逐渐低劣,甚至于发展成了另一种赖佛逃生之一流,“此四流之外,尚有一种守产业者,美衣丰食,一无所事,亦不受戒,亦不读经,凡佛教中事,一切不知,或能粗知文字书画,与俗士游,则光头秃顶,虽居塔庙,不与佛教徒数者也。”[3]所以大师对佛教提出革新的口号,提倡佛教育,以人生为切入点,要革除君相利用神道设教的迷信的佛教;要革改由遯隐于社会改精进修习而化导社会;要革改由度死奉事鬼神而改资生服务人群。

在大师的积极提倡及其佛教界的共同反省与努力实践下,佛教在中国大陆近百年来,可以说虽然经历过种种磨难,但逐渐有较好的起色与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注重僧教育与提倡佛教服务社会、利益人群,可以说还是按着太虚大师的思想理念在发展,其成绩应该很巨大。但是,佛教或者说人间佛教发展到今天,在其过程中存在人为或者其它影响力下的偏向,现在学术界、新闻媒体、社会议论都注意到这种现象——佛教世俗化的批评,实际上世俗化并不可怕,六祖大师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分析其批判的重点,并非世俗化,而是佛教界走向了某些商业化或庸俗化现象。过去提出的 “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就是这个现象的根本,虽然近几年来政府也在反省,不再提出这个口号,但其影响的余力仍是十分强大的。“寺庙搭台,经济唱戏”当然也使佛教自身中获得发展:如寺院的建设恢复、个别寺院经济越来越强、佛教信徒在逐渐增加、佛教公益事业的发展上可以开始做一些慈善事业等、佛教文化进入社会各阶层……

不可否认,佛教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但是正因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佛教的自身建设,中国佛教协会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当佛教发展到一定程度,面临着商品经济大潮严重冲击的时刻,1993年赵朴老在《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报告中尖锐地指出:“当今中国佛教从自身建设来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央关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泛起是难以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界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些人道风败坏,结党营私,追名逐利,奢侈享乐乃至腐化堕落;个别寺院的极少数僧人甚至有违法乱纪、刑事犯罪的行为。这种腐败邪恶的风气严重侵蚀着我们佛教的肌体,极大地损害了我们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任其蔓延,势必葬送我们的佛教事业。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4]基于此,中国佛教协会提出了五个建设,赵朴老在这份报告中指出“全国佛教界都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这五个方面,信仰建设”,赵朴老一语道出了关键所在,但十四年后的今天,纵观佛教界的大局,信众越来越多,且随着社会教育的大力提高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但是佛教本身丛林大流仍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旅游参观或经忏为主业(笔者并不反对旅游,旅游也本身可以宣传佛教慈悲善良轮回解脱思想;也不反对经忏,经忏本身也是忏悔业障的修行办法),小的寺院更不用说了,当然虽然提倡导的一些佛教夏令营待活动宣传了一些佛教的知识,起到了弘传作用,但这也只是佛教寺院应该作的主业而变成副业了。

太虚大师改革佛教就是因为觉悟的人生佛教变成经忏的鬼魂佛教,反观今日之佛教,笔者认为有回头之势:僧人多往经济发达的地方流动,寺院也以经济多寡论强弱;大型的开光与升座活动耗费糜甚,表现的就是财大气粗,水陆法会超亡度祖成了富人的专利与荣耀,寺院建筑也围绕雄伟、富丽堂皇而不注重佛教本身的实用功能;出家人比的不是修行的功夫与教理的学习,而是权力的大小、信徒的多少、职位的高低、富不富有。虽然这些可能只是少数现象,如果不能阻洪水猛流于蝼蚁之间,其后果是不堪设想。

寺院的功能与僧人的自身问题的解决虽然不仅仅留在理论上,但向前的路只走了一点点,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佛教的兴旺与正法久住在于人才,所以赵朴老说当前佛教的主要任务“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培养人才,三还是培养人才”,诚如是言,僧才的培养要从戒律为入手,以发菩提心为关键,菩提心者,一要普度众生,二要解脱生死轮回。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是为佛训。太虚大师对僧之所以为僧,戒律之为根也十分强调:“僧失律仪,僧即非僧,即不能受僧教育,亦不能以如来之功德法财自利利他。故云:僧教育是建筑在僧律仪之上也。”[5]大师在办武昌佛学院时,也是非常注重这一点的:“在我办佛学院的本意,是想第一届在二年中速成了一班师范人材后,优秀者留院深造研究,而第二届专招出家众以律仪为训练,俾佛学院成为新的僧寺”[6]

人生佛教从僧人和寺院的本职来说,首先是要搞好自身的修持,培养佛教深刻的信仰,寺院是修行人的道场,所以寺院要回归本身的修行(坐禅、念佛、学教)及弘法(讲经、解惑)的功能上,全国这方面做得好的寺院还是有不少,如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陕西西安卧龙寺、九江东林寺、福建莆田广化寺、厦门南普陀寺、福鼎太姥山平兴寺、广东乳源云门寺、五台山的普寿寺等等,都在提倡坐禅、念佛、学教其实佛教本身修行做好了,就是在弘扬佛教,就是在令正法久住,当然力所能及,做一些慈善等事业,但仍以菩提心为根本,这样行事方合佛意,否则好事也变成坏事了。回顾当前佛教,不能以人生佛教的本怀,对其曲解,不能“人间佛教”只有人间没有佛教,甚至有的连人生都没有,去做堕地狱变饿鬼的事业。

--------------------------------------------------------------------------------

[1] 《太虚大师全书》之《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

[2] 《太虚大师全书》之《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

[3] 《太虚大师全书》之《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

[4] 赵朴初 《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法音》1993年第12期,P12

[5] 《太虚大师全书》之《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

[6] 《太虚大师全书》之《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太虚大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太虚大师讲大乘起信论     

太虚大师讲药师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