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8)--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惟因法师所有开示-> 惟因法师开示坛经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8)


 下载DOC文档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般波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是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于彼岸,故号波罗蜜。”

世间的人愚迷昧不悟,所以不能见性彻证实相般若。往往嘴巴似有相当的智慧见解,实际上内心还是昏沉愚昧,并且经常自称是在修习智慧,口中虽然念念讲说空无所有的道理,事实上并不明白“真空妙有”的道理。破除执着的空义,要修行者洞察真空的玄义,般若的体相是无相形,智慧心就是这无形相而又不落断灭的般若实相。若能作如是的见解,称名为般若智。

什么是波罗蜜呢?这是印度话,以中国话来说是“到彼岸”。若解释它的意义就是解脱生死的意思。要知道对执着所缘的幻境,就会起生灭的妄忘之心。如同水因风就会逐起波浪,海水掀起波涛浪花,此起彼落相继不绝,所以有有波浪的生灭境就叫作此岸。心若离所缘的境生灭就无从现起,就像水一样时常汇汇畅流无阻,所以叫名为到彼岸波罗蜜。换而言之,心迷行邪就在此岸沉沦。心悟行正时就升华到彼岸,也是修入圆满大道。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迷心而不悟的人只知口中念。殊不知当用口中念的时候,就产生妄想杂念和错误的廖执。倘若能在一念其心上,念念提斯,如法实行,念行成片,灵灵明明,止观双运,任运自在无念而正念现前。无行而真行,才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法性。明悟此法性的即是般若妙法,于此能深修般若的行人,就是行般若之行。若与此法不修,就同凡庸无别。只要一念真心,修行甚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自身当体就与佛平等无异。

善知识,凡情一念真心的本体就是佛,烦是扰义,恼是乱义。能扰乱众生身心,令使心烦意乱的见思惑,称为烦恼。无上智慧是菩提,就是说有了觉性的观照,使心行寂然,转烦恼成菩提。前面的念头迷性就是凡夫有情,后面的念头能明悟见性就是诸佛应化。当前一念若对境执着,随波逐浪,就是烦恼。于后的一念未起时,当体即空,保任绵绵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远离风情执见的所执之境,就是无上智慧。

善知识!由上所述,大智慧到彼岸的无上甚深妙法,在三界牢狱之中是最尊贵是至高无上的第一义谛,也就是般若智慧妙觉明性的本体。是无住生死,无住涅槃,也无来去的微妙之法,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此般若智慧中出来,故此把般若称为智慧之母,诸佛之母,可见摩诃般若波罗蜜在佛教修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了。

如此殊胜的第一义谛微妙之法,打开这大智慧的宝藏,顿破无明烦恼,远离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尘垢。这样如法修行,就能果德圆满,必定能成就无上菩提的道果。戒能防非止恶,对治贪毒,定能息虑静缘,对治真毒,慧能破邪显真对治痴毒,名为变三毒为戒定慧。所谓三毒,对于一切顺情之境,生起贪的无压的贪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生起忿怒憎恨的瞋心,对一二切事理之法,生起邪迷痴暗的痴心,都成为毒,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尘劳,尘是所缘境,劳为能缘心,攀逐所缘的六尘境界,这样心劳尘境,名为尘劳。以上讲到,烦恼即菩提。生灭与不生灭,此岸与彼岸,凡夫与佛,都是一念真心形态的名词因此说:“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若真识得此性,就对一切生灭、此岸、烦恼等当下明悟见性,一切法不离见性,就是一真法界的第一义谛。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前,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般若既然是成就十方三世诸佛之母的无上妙法。佛所说的法,为众圣所由之门称为法门,于从这一实相般若的殊胜般若,能生八万四千法门的广大智慧。《法华经》说:“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听佛说法”,《摩诃止观》说:“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这尘劳就是无明心所造作出的烦恼情欲,无边无数的尘劳由八万四千的般若智慧来对治它。如果心行清净,没有尘劳,智慧自然显出,念念真心不离菩提自性。如能明悟这个真理的人就无有妄念,灵性湛然恬静,无有追忆过去,更无执着现在。如如不动而又灵明常存,不起任何狂乱和流言欺骗的妄想,随缘任用自家本有的真如妙性。以般若智慧返闻自性,破除迷惑,观照一切诸法事理,并于一切世出世间法无有获取或是弃舍,无一丝毫执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明心见性成佛道果的境界。禅以无念为宗。无念之念就是没有妄念的正念明在前的光景,也是真念,并非不念,而能于有无,善恶、生灭乃至若乐、怨亲憎爱等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念。正凭么无念时,当下即空无所得,不就现出自性的本来面目。顿悟禅的关键就在这里。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喻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与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如果希望能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和达到般若正定的人,须修般若行。法界是包罗万象的妙明真性,以甚深形容其微妙的不可思议无上智慧,也就是定慧等持,离诸邪乱,专思寂想,志一神清,方由智慧进入三昧境界。三昧梵语三摩地,或三摩提,译为正定、正受、等持的意思。即是一念真心正持思维证彻诸法事理。“须修般若行”是指般若的种类。一、实相般若是真如的本体。二、观照般若是真智的妙用。三、文字般若是真法的教相。由此,不但要修证般若的行持,还要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就能证得见性的本体。然要知道这一念灵知不昧的真心,是妙明圆寂,湛然常住的实相般若。平等周遍法界,寂光交彻融摄,而因本性是不生不灭,真常不变,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金刚般若经》开示莫不是悟入空寂清净,等同如来的大光明境界。我们学佛修慧的希望惟求成佛了生脱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去追求呢?金刚是至上,因该经启迪人生真谛至上。佛性犹如金刚,以金刚智慧宝剑斩断无明烦恼的习气,使本具净的金刚佛性显然晚净。所以我们必须修证般若正行持诵《金刚经》,精进不退,就能彰显佛性。

所以应当了知这种经所显示的般智能之灵光,照彻涅彼岸的义理,赐给凡情以无穷的启示,这部经的功德不可以限量,是无有边际的广大。如《金刚般若经》说:“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盘皆从此经出。”又说:“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腾七宝布施福德。”可见,经中赞叹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是不能以言语解说清楚的。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即不见垢法可厌,也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般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也不作不度众生心,是超越诸对待的至极教法,称为最上乘,即一佛乘。专为有大智慧的人说,为有上等根性的人说的顿教法门,能够顿悟顿彻顿证佛果。如果对那此善根薄、智慧浅的人听闻此法,心中生起疑惑而不相信,则更谈不上去实修般若行的菩萨万行了。为什么呢?比方说诸天龙神在须弥山南方大洲的瞻部洲,即我们现居的地球世界降雨(“天龙”诸天与龙为八部众的二众),但诸天是印度先后统治阶级的祖先,因配天而后世遂奉为天神。大梵天是婆罗门种所奉,帝释天是剎帝力种所奉,大自在天是印度土著民族所奉,龙是印度那伽族的图腾,犹如我中华古代的豢龙氏御龙氏,为当时统治阶级的部属。此那伽族祖先被奉为龙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佛经中所说的龙王,只是那伽族世代传下来的酋长,他们的居处都是在池或海的水域,故世俗人多想象其能与去致雨,此处所的“天龙下雨”“龙能与致”也是随俗而言。当气倏急变,飓台骤起,回旋暴拳,里水上腾,俗称“龙卷风”或者“龙取水”,实是大自然的气流激荡所致,与龙神龙王乃至鳞虫之龙都没干涉。一般认为:一、守天宫殿;二、专句与云降雨;三、开江河的地龙;四、守获轮王宝藏的是伏藏龙,称为天龙。由于降雨量大,城市和村落都使漂浮在水流之中,就像草木、树叶在海而上漂流一样。如果雨水降在大海洋中,海水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如果是大乘根性的人,或者是最上根机的人,慈悲心怀广大,听闻讲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破除心中迷惑豁然大开明悟心性的见解,因而知道本性自然具有般若的无上妙智,本自运用广大智慧,时常观察回光返照,真心的本体,而不是假借文字言句的灌输而后知道的(这是指明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真实义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无染,了无可忆,心性一如,湛然安住正行三昧,一念清净真心,犹如明月清风,照见诸法皆空。朗彻虚空大地,就好像那雨水降下,不是从本无而现有,原是只蒙天龙能够与云降致,能令使一切山河大地,草木森林无情、和众所缘的一切有情众生全部蒙受到雨水的润泽和滋长,使所有百川和众多的溪流,都自然而然地同时归纳入大海之中,能与海水融合成一体。如《涅槃经》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真理,也是进一步表明有情无情同愿种智特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是这样的道理。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判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变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善知识!小根机的人听闻到这顿悟的教理,如同草木等无情之物,不能全然接受,尤其那些小草小木根底浅的就不堪大受,如果逢一场大雨就被连根冲倒,不能再继续生长。那些根性的小的人,听闻妙法的情形也同小的草木一样。而这种跟性小的人原来就具有的般若智慧,和那些上根利智的大智慧的人并没有差异。为什么听闻佛法仍然不能自己开悟呢?其原因是心中存有执着邪见的所执除深重,烦恼习气根深蒂固,障碍了金刚佛性。好像浓密的雾去遮蔽日光。没有得到大风吹散雾云,太阳就能显现出来。换言之,般若的智慧本来就没有大和小的分别,而是人人具足,只因为一切众生自己的真心,有迷和悟的境界不相同所致。迷自本心而外生邪知邪见,向外修行寻求佛道,不能悟入自己的见性,就称为是小根性的人。经说:“不怀世间百超世间,不舍烦恼而入涅槃。”由此,如果真能大开圆解、明悟顿教之法,必须不会执着外在的修持形相。只有于自真心返闻自性,远离一切邪痴颠倒,正直观察的如实所见的正见,一切烦恼所缘的境和能缘的心,恒常清净,不被染着于一念真心,这就是见性的光景。沉空守寂,心行怎能明心见性,所以称为小根性。小根性又怎能堪接此顿教大法。如龙牙居遁禅师说:“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从前枉用功。”这是指心外觅佛求法,而有知悟见自性的修行者,指明“学佛贵在见性”的真理,犹如画龙要在点睛,不然都是枉用功夫,徒劳无益。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惟因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其它法师讲《坛经》

超然法师讲坛经    

德光法师讲坛经    

慧律法师讲坛经    

慧门禅师讲坛经    

慧普法师讲坛经    

净慧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妙华法师讲坛经    

清净法师讲坛经    

清远法师讲坛经    

圣严法师讲坛经    

星云法师讲坛经    

宣化上人讲坛经    

演培法师讲坛经    

怡僧法师讲坛经    

月悟法师讲坛经    

月溪法师讲坛经    

智能上师讲坛经    

忠明法师讲坛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