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的深义
在禅修期间,每天都会有早晚课礼佛,我们的早晚课跟一般传统的方式,稍有不一样的地方,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事实上本质是相同的。因为每位佛教徒都是希望能够学习佛陀,也能够向佛陀看齐,而早日成佛、解脱自在、普渡众生,所以今天就跟大家深度解析礼佛的深义。
一般的佛教徒或是一般百姓,大部份都把佛、佛陀,当做一般民间信仰的神在朝拜、崇拜、祈求。如果事业不顺利,就想透过拜拜、拜佛、礼佛,然后祈求事业能够顺利;如果比较欠缺钱,很多人就想透过礼佛、拜佛,能够多赚一些钱;如果太太生不出小孩子,也会向佛陀祈求帮助能够生个龙子龙女;媳妇生不出小孩,做婆婆的会婆婆妈妈的关心,也会暗中去祈求,祈求媳妇能够早日生个小孩,让她能够抱子抱孙…。
但是,如果我们把佛陀当做是一般神佛这样看待、在拜,就象是把钻石当玻璃珠在玩,不是说一般神只不好,一般我们诚心诚意向神只祈求,只要出发点是正确、是善良,龙天护法、很多的善神都会协助我们的,如果你的出发点不纯正,是不应该向诸佛菩萨、诸神祈求。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有什么欲贪不满足,你来求我就帮助你,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只能够一时的救济、济急,而且也只是一种治标。佛陀所希望的是让你从根本解决而能够治本,并且让你能够开智慧,不是在没有打开智慧情况之下,然后一直在盲目的祈求。因此,我们要了解礼佛的深义。
以前在我国中时期的乡下没有佛教,只有民间的信仰,当我看到一般民间很多人所在崇拜的妈祖,有这么多人在向她祈求,那时候我也发出一种愿力,希望将来能够像妈祖一样保佑苍生,能够协助众生解除痛苦。后来也接触到民间信仰的保生大帝,他是属于偏重在医治众生的病痛、疾苦方面,看到来自台湾北、中、南部全省不少人,到村里庙宇向保生大帝求医、求神、求治病的良方,当时看到这些情况,也发愿将来能够像保生大帝一样,泞够帮助众生解除病痛,愿默默的为这世间多付出。
以空海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这些诸神,一方面是感恩,当然那时候也会拿香来拜,但是在我内心里面,就是有一种见贤思齐的心,就是要向他们看齐、学习,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后来渐渐成长到大专时期,接触了佛法、佛教之后,慢慢了解佛教的深奥,以及佛陀的伟大,我同样发愿要向佛陀看齐、学习,希望将来能够跟佛陀一样,大慈大悲悯众生,能够宣说无上微妙法,协助众生出离苦海。
所以,在空海成长的过程里,遇到这些世界级的伟人,空海不是自卑也不是「我慢」,而是虚心学习、感恩他们,然后学习他们的智慧、效法他们的精神,向他们看齐、学习,希望将来也能够跟他们一样,今天跟大家分享礼佛的深义。当空海在拜佛的时候,一方面是感恩佛陀,我也希望以后各位在礼佛的时候,真的能够体会到礼佛的深义,而不是一般盲目的崇拜。也不要认为那只是一个雕像、塑像,为什么要拜那些,这是偶像崇拜、是迷信。这种观念是一半对、一半错,错的是:也许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的「我慢」,让我们的腰弯不下来,让我们的头低不下来。
一、培养感恩的心
跟各位同修互相勉励的就是,以后我们在礼佛的时候,第一、我们能够培养感恩的心。为什么要培养感恩的心呢?因为在这娑婆世界、在这地球上,释迦牟尼来人间,从一位平凡的凡夫,然后用生命去找法、去修行,当他大彻大悟之后,上到彼岸,他不辞众生、悲悯众生、倒驾慈航,告诉众生一条清清楚楚的解脱之路,让黑暗中的世界、苦海中的众生,能够因循着这一条清楚的解脱之路,而逐渐迈向解脱,登上彼岸、出离苦海。所以,当我体会到这些的时候,我真的由衷生起感恩之心,在空海拜佛的过程不是拜偶像,而是充满着感恩,感恩善知识,就像在黑暗中的灯塔指引我们一条解脱之路,所以感恩的心是礼佛的第一个意义。
二、见贤思齐的心
第二层意义就是,我们说要学佛、成佛,是真的要把那些变成动词、实际去做,而最具体的就是在礼佛、拜佛的时候,我们要有这一种见贤思齐的心,礼佛、拜佛就是为了成佛,就是为了向释迦牟尼佛看齐,向人间、人类伟大的智慧者看齐,让我们能够大彻大悟,让我们能够早日远离颠倒梦想的世界。所以,在四弘愿里面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是真的要去实践,不要以为此生此世要成佛是「我慢」,不是的!你不成佛,那才是在「我慢」的世界,或是在「卑慢」的世界打滚,真的成佛、真的解脱,是来到完全没有「我慢」的世界,我们要向佛陀看齐、学习,来到完全没有贪、没有瞋、没有痴、没有「我慢」的世界,内心的清静、祥和,对这世间就是只有慈悲,对一切众生就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学佛的第二层深义就是见贤思齐。
三、培养慈悲心
礼佛、拜佛是帮助我们培养慈悲心,当佛陀成佛之后,一样用生命去弘法,他放下王子、放下将来国王的继承权、放下世间的一切名利,然后到处弘法度众生,超越宗派、超越种族、超越国界,内心里面所想的是为普天下的众生,心怀天下众生,希望众生早日出离苦海,佛陀这一种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这一种慈悲精神,值得我们看齐、学习。问问我们自己跟佛陀差多少?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就看齐、学习,学习佛陀大慈大悲悯众生,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跟众生广结善缘,这就是礼佛的第三层意义:长养我们的慈悲心。
四、培养柔软心
礼佛可以培养我们的柔软心,心虽然是无形,一般众生的心是僵化、僵硬的,一般众生的心常常不是自卑、就是「我慢」,我们要学习佛陀心的清净,如果你在礼佛的当下,能够见贤思齐,向这些世界的智慧者、解脱者看齐、学习,承认我们自己的不足,承认我们自己的贪、瞋、痴,承认我们自己的脸黑,当你懂得把腰弯下来,把头低下来的时候,就是你迈向光明大道的转折点,也是迈向解脱的分水岭。一个人如果腰弯不下来,头低不下来,要仔细去分析背后是不是「我慢」在作祟,礼佛可以让我们培养柔软的心,培养感恩的心、培养慈悲心,礼佛能够让我们照见不足,让我们身心更柔软,这是礼佛的第四层意义:培养柔软心。
五、开发我们的明觉
礼佛当下可以开发我们的明觉,有的人制定一天要礼多少拜、礼拜多少次,这样才叫做礼佛,这样功课才做完,有的人发愿一天要礼拜一千拜,所以就拚命的朝着那个数目努力在拜,拜下去马上起来然后再拜,一二三…一直在那里拜,在还没有拜到九百九十次之前,他的心是紧的,因为觉得还没有到达目标,离目标还很远,所以他要赶快努力用功。因此,在礼佛的当下,很难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是为了达到那个数目的那个目标而在礼佛,你这样当下错失掉很多的体悟,错失掉很多的觉察,真正的礼佛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我们由衷的发出来一种礼敬、一种感恩。在礼佛的当下,动作不要快,不在于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姿势,要怎么样礼佛才叫做正确?是没有绝对标准,就算你姿势正确,但是如果身心不柔软、没有诚心,这样的礼佛功效也不大,我们要的是实质的意义、真正的意义。
礼佛有真正礼佛的功效,而不是拜个形式,所以我们在礼佛的时候,你慢慢的拜,而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过程,你都清清楚楚,要合掌、要弯腰、要屈膝,手、膝着地,双手按在地上、翻掌以及五体投地,在这整个过程,你都保持清醒明觉、不疾不徐,在整个动作里面,充满着安祥、充满着柔和。如果你能够这样去拜,就算这半个小时,只有礼佛十次,那也都是相当的值得。以前半小时,可能你要礼佛六十次,一分钟礼佛两次,但是现在就算在三十分钟内,礼佛只有十次,而你能够保持那一种清醒明觉,这个效果是比前者更大的。
而且在礼佛的当下,这是开发我们的「身念住」,你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包括要起身的时候,也不是马上囫囵吞枣的起来,这个反方向的动作过程,一样我们保持清醒明觉,所以当下,你不但能够见贤思齐、培养柔软心、长养慈悲心,而且当下也是开发我们的「身念住」,开发我们身体各种动作的明觉,这样你的礼佛会更有意义。如果你的身心更稳定、觉察力又够高,你当下又可以去看到动作之前的起心动念。
当你觉察力够的时候,包括我要合掌、要屈膝、要弯腰、要伏在地上,这整个过程都去看到动作之前的起心动念;要起身的时候、要翻掌,头颈部要起来、腰要挺直,膝要起来,这个过程一样都是有意识之流、有意念在引导,你能不能清楚看到?如果你能够看到,你也是当下「身念住」、「心念住」都在开发。所以,大家要能够深深的体会礼佛的意义,而且朝这方面去做,这样不但能够身心越来越柔软,而且明觉也会不断的开发,就算你在礼佛,也一样可以处处见法。
六、了悟究竟皈依处在哪里
礼佛的最后一个意义,就是让我们能够了悟究竟皈依处在哪里?涅槃彼岸在哪里?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跟我们生命的息息相关,佛陀所指引的究竟目标在哪里?如果你能够体会到,你的内心会对整个大自然充满着感恩的心。你在礼佛的当下,不但感恩佛陀,也会感恩整个大自然、感恩众生恩。因为这个小我的存在,真的需要整个大自然众多的因缘,以及世间非常多的因缘,我这个小我才能够存在。,如果你能够这样体会,你这个「小我」会溶入整个法界、「大我」里面,你会来到安祥、解脱自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