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空海法师所有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


 下载DOC文档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返璞 问答

五七五、解脱、成佛是金光闪闪、神通广大,长出三头六臂吗?

答:不是,解脱只是转念而已。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的闻思、不断的求证、不断的转念。由迷转悟,从梦中醒过来,别的变化没有。

五七六、怎样体证法界的无常法流?

答:用无为法。方便法如过河的船,帮助我们来到彼岸的岸边,接下来要放下船,即放下有为法,用无为法,让自我消失,才能体证到无常法流。

五七七、解脱者与凡夫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有何区别?

答:凡夫对于客观世界,不是乐观就是悲观。而乐观是只看正面,悲观是只看负面。

解脱者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如实正观。二面都看,二面都不取不舍。

五七八、世间人的乐与解脱者的乐有什么区别?

答:世间人的乐是吃、喝、玩、乐,追求名利。是有所得、有所依、有抓取,所寻求的乐是兴奋剂、麻醉剂,乐的背后是苦。世间人的乐是在未来——当设定的目标、理想达成之后。一些修行人虽然不求名、不求利,放弃了现世今生的乐,而是求未来的,或到他方世界的乐,这也不切实际。解脱者的乐,是现世乐,重视这一生的快乐、安心、自在。解脱者的乐是无得、无依、无抓取,离苦乐两边。解脱者的乐是在现在,是在永恒的现在。

五七九、如果没有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总是想过去想未来,念头飘来飘去,是什么情况?

答: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身活在当下,心死掉了。

五八O、如果没有回到眼前来见法,你的修行会是什么情况?

答:还在方便法、世间法里绕圈子。种种方便法都是让你回到当下,让你从过去与未来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唯有活在当下,才能看到真理实相,因为法在现在,要见法就要活在现在。

五八一、见法很重要吗?

答:遇到各种境界,内心生起贪瞋之心,当下清楚地看到,就叫见法。唯有见到法才能转换、才能消化贪瞋之心,以避免矛盾、冲突,所以见法很重要。

五八二、佛陀不是金光闪闪、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吗?

答:佛陀本来就是平凡、平实、平淡的人,成佛就是返璞归真。只是后来的人把佛陀推到又高、又玄的位置上,结果变成了高不可攀的大偶像。过分的推崇佛陀,造成了众生的自卑心,认为成佛遥不可及。其实人间佛陀很土气,但法界大自然比佛陀更土气。

五八三、佛陀的外表与凡夫有不同吗?

答:没有不同。所不同的是佛陀的内心:知足、感恩、快乐、宁静、安详。

五八四、道在哪里?

答:道在平凡、平实、平淡的大自然中,道在屎尿中,道无处不在!

五八五、修行人所追求的不生不死之境在哪里?

答:不生不死只有空。解脱者就是溶入空海,也就是《心经》所讲的境界。

五八六、对佛陀最高的供养是什么?

答:体证到无我、无为,体证到空,以身为法做见证,这是对佛陀最高的供养。

五八七、面对老病死,佛陀与凡夫有何区别?

答:佛陀的色身仍会有老病死,但佛陀随顺缘起,全然接受无常法则,安住在每一个当下,内心没有任何迎拒心。凡夫面对老病死,抱怨、瞋恨、抗拒、拉扯。

增补:

458、为什么说解脱与否,不是在那里练功夫?(271页)

答:是说今天我们经过法义的闻思,加上你去求证,当你体证到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事实就是这样,原来过去是在颠倒梦想,是在海中凿河,这样你就醒过来了,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你只是转个念而已。所以,解脱与否,不是在那里练功夫,不是说我打坐多久,禅定多深,我一定要双盘才神圣,那些只是方便法的配合,是有助于你迈向解脱。但是,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深入去闻思,去体悟,念头没有转过来,还是在苦海里沉浮。

459、修行人要有道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72页)

答:空海师父讲:修行人要有道骨,道骨与我慢不同,大无畏与霸气不同。真正的大无畏是没有我慢才可以,不然你的霸气里充满着我慢在作祟,而你表面的霸气与我慢,事实上深层内心里是自卑,卑慢在作祟。要静下来好好的体会与解剖。一个真正无我的人,会展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他是有道骨,但是没有傲慢气息,至于这个人到底是有我慢的霸气,还是无我,没有我慢的道骨呢?只要你心静下来,就可以感受得到。当你越真实面对自己,别人是真是假,有没有我慢,可以清楚的感受到。

460、什么是健康的、如实观的完整人格?(274页)

答:一个修行者,要如实看到人性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每个人都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我们能不能如实接纳自己的缺点,也能如实接纳别人的缺点,让每一个人的优点都能发挥出来,也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以及包容自己的缺点,这样才会是一个健康的,如实观的完整人格。故而一个解脱者是如实正观,不去扭曲,不去染污,让万事万物如实呈现。

461、人间真实佛陀是什么样的?(277页)

答:佛陀本来是一个很平凡、平实、平淡的人。事实上,他的遭遇,决不是后来人所想象的那么风光。人间真实佛陀有时会被人批判、呵责、甚至是谩骂,佛陀常常是独行侠,到老年虽然有阿难当侍者,但佛陀仍然是自己托钵乞食,过着平实、平淡、平凡的生活,人间佛陀的实相真的很真实,很纯朴,很实在的。

462、佛教徒敬仰的佛陀,基督教徒崇拜的耶稣,天主教徒信奉的上帝是在喻意什么呢?(277页)

答:是在喻意整个法界、宇宙、大自然。因为法界、宇宙、大自然具有平凡、平实、平淡的特点,那么佛陀、耶稣、上帝也都是平凡、平实、平淡的。

463、最深奥、玄妙的宇宙人生大道理在哪里?(277页)

答:最深奥、玄妙的宇宙人生大道理,竟然都在最平凡、最平实、最平淡的大自然之中,这里处处都蕴藏着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处处充满着玄机与奥妙,而不是就到他方世界去,才能够看得到,也不是在任何经典里。你只要心净下来,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眼前的一切众生,整个自然界,都在告诉你无上甚深微妙法。因此说:道在哪里?哪里都有道啊!以至于庄子才说:道在哪里?道在屎尿之间。

464、师父提示的闻思修三个阶段的打算是什么?(280页)

答:一是第一阶段是继续上一些课,讲解一些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析。

二是要进入实修实证方面,就是要对大家进行实际的操作与练习,让大家熟悉与掌握禅修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能很熟练的进入禅修,并学会止观双运。

三是让大家进行心得分享与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65、我们何时来到佛光普照呢?(280页)

答:要深入闻思,打好基础,再来就是进入实修,为法作见证,当你真正体悟到法,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就真的解脱自在。此时你必然能够佛光普照,就能够自利利他,利益众生。

466、佛陀在大涅槃前再三告诉弟子的是什么?(281页)

答:是“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不要去抓任何人,真正的善知识只是协助你独立,协助你自依止、法依止,不会强化弟子对他的依赖,活生生的佛法、真理、一定是在当下,现在如实展现在整个大自然,整个法界中,也如实展现在你的身口意中。

467、师父体会佛陀讲的法依止的深义是什么?(281页)

答:佛陀告诫弟子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因为我们佛教界目前一种很错误的导向,很重要!导向去依止一个法师,依止一个大师,这都不是佛陀的本意,常常认为一种偶像的崇拜,你看不到法,因此觉得这个问题要指明出来,希望佛教界及所有信众能够回到自依止,法依止上面,这样你的见法解脱才会快。佛陀所讲的法依止,也就是法界依止,要归依法界,不要向心外求法,要以大自然为师,逐渐回归自然,回归到法界来,那才是究竟正确的。

468、经典与法界如有不相符合的时候那个错?(282页)

答:法界是不会错的。不要认为说我的经典才是正确的,离经一字,等同魔说,这是众生本末倒置迷执经典文字,被经典文字卡住了。

469、怎样用“至人只是常、返璞归真”来解释苏轼“庐山烟雨”这个偈子?

答: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时到时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听大师们说成佛多么好,金光闪烁,神通广大,腾云驾雾,无所不能。于是就在成佛的道路寻寻觅觅,十八般武艺,许多种法门都要通达,也走过不少弯路,吃过不少苦头,但是未到达千般恨不消啊!这心中放不下成佛的目的,就是一直要求,一直要追呀!及至到时无一事,解脱成佛原来是回到成为平实、平凡、平淡的人,原来彼岸就在此岸,涅槃净土就在眼前,如同水中的鱼一直去找水是一样的呀!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真人。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空海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空海法师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