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佛教临终关怀的思想背景
生死乃世间之主题,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关怀为真情之透露,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佛法是殊胜之通道,中阴是救度之良机。
自我即生死之主人,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慈悲从爱心中爆发,智慧从实践中生起。
佛陀最初成道的时候,就在菩提树下惊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无师智,自得现前。”遂开始半个世纪的说法布道,直到最后涅槃会上,仍然殷切叮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故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可见,佛陀自始至终,所有说法,都是围绕“众生与佛性”这个主题。众生就是苦乐纷呈变化无常的生死现象,处处执著痛苦;佛性则没有苦乐纷呈变化无常之诸相,而又不曾离开我人身心世界一切行相,时时洒脱自在。
佛性就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门头放大光明,每一众生的身心世界无不遍照,一切行住坐卧、言语动作也都是佛性的妙用。若能远离妄想执著,当下一念灵光自照,则现前一切就是佛性的全体显露。无作无造,非修非证,远离取舍,亦无名字,即时圆满现成,何其微妙!六祖说:“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觉即是诸佛。”诚哉斯言!
佛法就是破迷开悟的方法。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需舟。开悟见性之后,更无一法可得,彻底自在。因其根尘相对之时,全无能所是非之相;触对逢缘之处,消尽知识计较。般若如大火聚,四边都不可著。如朗月升空,清虚万里;似烈日当头,光明无限。一切法、一切事、一切佛、一切心,众生国土,尘尘刹刹,不增不减,恰到好处,妙用无尽!无相无知,历历分明!《法华经》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陀一代时教之旨意,尽归于此。
我等众生竟日语默动静、运作施为,全体即是佛性之妙用!无论何等烦恼痛苦,无论何等忧愁懊恼,无论什么罪大恶极,无论什么YIN怒痴爱,只需当下顿断妄想执著,直见自心,心体寂然如如不动,不动而动即是佛性。过去、未来、现在,所有一切藤葛,释然解脱。亦无解脱之相,不留痕迹,不落断灭,一派生机,何其快哉!此即如来、智慧、德相。
然而,如此完美自在的生命真相,我等凡愚却未能直接明悟和受用,总是落在妄想与执著之中,不能自拔,受尽轮回生死的冤枉苦头。犹如盲人处于宝库,自叹贫穷孤苦,却被珍贵宝物所伤;亦如骑着驴子去找驴,千山万水逢人就问,却没有人能知能说。何等冤屈!何等可怜!于是,佛陀就苦口婆心,时时开示;祖师亦悲智双运,处处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