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五)--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宽运法师所有开示-> 宽运法师开示心经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五)


 下载DOC文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五)

「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期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所以名为「六入」(自第五七日形位后,渐具根相,至第六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初成。从名色、六入至出胎,中间总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这是有情生命一生的自体。

「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的接触。当小孩二、三岁的时候,天真纯朴,六根对境但起单纯之知觉,没有憎爱的分别。此为六根与一切外境接触的一种作用。

「受」即「领受」(领受所触之境)。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当四、五岁至十岁时,年纪稍长,渐渐有了知识,知道接受一切境界,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开始有所求,而且能分别好丑,只是暂时仍不会生起贪爱之心。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爱」即「贪爱」。于所对境,能起贪爱。当十一、二岁至十八、九岁时,逐渐长大成人,开始生起欲望,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着,但尚未懂得着意追求(经文中虽单举「爱」字,其实亦含有「憎」字在内,所谓遇顺境时则起贪恋之心,遇逆境时则起憎恶之心)。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取」即妄取、追取。二十岁后贪欲日渐转为强盛,于一切境,用力追取(经文中虽单举「取」字,实则亦含有「舍」字在内,所谓遇可爱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前面所说的「无明」是过去惑,今「爱」、「取」二支为现在惑,同时又为未来因。

「有」即「业」。有即有因有果的意思,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变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换句话说:由爱、取二者所驱使,而去造作种种有漏之业,以感未来生死之果报。果报的范围虽广,要之不出「依」、「正」二报。「依报」即是欲有(欲界)、色有(色界)、无色有(无色界)。「正报」即是本有(现在之身)、中有(中阴身,此身已死,后身未成,于此中间所受化身谓之中阴身)、后有(后世受生之身)。「欲」等三有为受生处之依报,「本」等三有为所受身之正报。前「行」指过去业,今「有」指现在业,虽属现在却为未来生死苦果之因。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生」即「受生」。以现在所造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在四生六道中受生(此「生」之一支通因通果,若对前之「爱」、「取」、「有」三支而言,则属未来受生之果,若对后之「老死」一支而言,则属未来感果之因)。此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既然有生就必然有死,由于无常转变,四大和合假有的身体自然从少至老,必至于死,犹如燃香般地渐渐消殒;要想青春常驻,永生不死,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老、死本来二事,为什么合为一支?因为「老」不一定会经过的,若夭折而死者就不须经历此阶段,故与死合为一支。)此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总而言之,「无明」是无始一念不觉障蔽真心的一种虚妄(过去惑);「行」是依无明妄惑所造的一切业因(过去业);「识」是依所造业而受现世投胎之第八阿赖耶识(业报主);「名色」是神识依父母精血,身心渐次发育的一种状态(约初受胎时言);「六入」是在母胎中六根初成的名称(约住胎言);「触」是六根与六境接触不起憎爱的一种作用(约出胎后言);「受」是对境分别苦、乐的一种感觉(五、六岁后的作用);「爱」是对境生起的一种欲望(十四、五岁后的作用);「取」是广求五欲的一种作业(二十岁后的作用);「有」是由贪爱而造作的一种业力(作业成就);「生」是依着所造的业力去受报投生的一种事实(依业受报);「老死」是由无常转变根败身亡的一种现相(生命结果)。也可说:「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总指挥;「行」是生死的创业者;「识」是生死的承担者;「名色」、「六入」是生死的业报身;「触、受、爱、取」是生死的犯罪者;「有」是生死的受罪者;「生、老死」是生死的受刑者。

上述即十二因缘的名义大概解释。

接下来继续讲「流转」的意思:

因为「无明」不觉的愚昧性所驱使,迷声逐色,处处颠倒取着,因而做出种种不合理的「行」为来;此即是因无明而引起一切作业——「行」,故曰「无明缘行」(「缘」是生起和引起的意思)。《杂集论》云:「无明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得愚痴故,二、与行作缘。」有了过去所造业因——行,因而牵识(业识)受报,此则因行而引起业识的投胎,故曰「行缘识」。《杂集论》云:「行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诸趣中种种差别,二、与识作缘。」有了业识托胎,自然组成形体,此则因业识而引起名色的成立,故曰「识缘名色」。《杂集论》云:「识有二种业,一、持有情所有业缚,二、与名色作缘。」有了名色,自然渐备六根,此则因名色而引起六入的构成,故曰「名色缘六入。《杂集论云》:「名色有二种业,一、能摄诸有情自体,二、与六入作缘。」有了六根,自然能与一切外境接触,此则因六入而引起接触的作用,故曰「六入缘触」。《杂集论》云:「六入有二种业,一、摄诸有情自体圆满,二、与触作缘。」既有了接触。自然对顺境为乐受,对违境为苦受,此则因触而引起苦乐的感觉(受),故曰「触缘受」。《杂集论》云:「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所受用境界流转,二、与受作缘。」既有了苦、乐的感觉,自然乐则生爱,苦则生憎,此则因受而引起贪爱的情绪,故曰「受缘爱」。《杂集论》云:「受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所受用生果流转,二、与爱作缘。」既有了贪爱,因而开展欲心,广为追求妄取,此则因贪爱而引起妄取的活动,故曰「爱缘取」。《杂集论》云:「爱有二种业,一、引诸有情流转生死,二、与取作缘。」既有了妄取,自然广为造作,而受业力的支配,此则因取而引起业有的规定,故曰「取缘有」。《杂集论》云:「取有二种业,一、为取后有,令诸有情发有取识,二、与有作缘。」既有了现在业因,必受未来果报——六道受生,此则因有而引起带业受生,故曰「有缘生」。《杂集论》云:「有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后有现前,二、与生作缘」。既有了生命,自然由老至死,于中免不了一切忧悲苦恼,此则因生而引起老死的结果,故曰「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杂集论》云:「生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名色、六入、触、受、次第生起,二、与老死作缘。」至于「老死」二者,《杂集论》中亦有解释:「老死有二种业,一、数令有情时分变异,坏少盛故(老),二、数令有情寿命变异,坏寿命故(死)。」

总之,前者生起后者继续,故曰「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此十二支要之不出惑、业、苦三道,及因果律。先说因果:

「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因,是能引之业因(能成就现在识、名色等五支果,人一生之由来均是靠此二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此五者为现在果,是所引之业果(依过去无明与行二因所感,故望前过去二因是为现在之果,此即是我们现实身心活动的过程);此即是过去、现在二重因果。

「爱」、「取」、「有」此三者为现在因,是能生之苦因(我们一生之所作业,皆生于爱、取二支,以此二者所造之业为因;因必有果,故望后之生、老死二支是为现在因)。生、老死二者为未来果,是所生之苦果(此二者皆由爱、取、有三因之所感,故望现在之三因,则又为未来之果);此为现、未二重因果。所谓由过去无明与行二支因,招感识、名色、六入、触、受的现在五支果。复由现在的爱、取、有三支因,招感未来的生、老死二支果。前因今果,今因后果。如是辗转依因再感果,果上再造因,因果不失,前后相继不断,是以,生死轮回无尽。

其次再说明「不出惑、业、苦」的意思——颂曰:「无明、爱、取三『烦恼』(烦恼即惑),行、有二支属『业』道,从识至受并生死,七事共成一『苦』道。」这是说「无明」和「爱」、「取」这三支属于烦恼道(无明为过去惑,是由惑发业;爱取为现在惑,是依惑造业)。「行」和「有」这二支是属业道(「行」是过去业;「有」是现在业)。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这七支属于苦道。「惑」、「业」、「苦」三道为一切有情轮回生死的一大纲领。所谓依过去世的「无明」(惑)、「行」(业)二惑业,招感现在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五苦道;复由现在世之「苦道」(识、名色、六入、触、受),再生现在世之「惑」(爱取)「业」(有);依现在世之惑业——爱取有,再受未来世的苦道——生、老死;依未来世之苦道再生未来世之惑业。现在之惑业既由现在之苦道而生,则过去之惑业亦从过去之苦道而生;现在之苦道既生现在之惑业,则未来之苦道亦生未来之惑业。从上溯之,则过去之惑业实从过去之苦道而来;往下推之,则未来之苦道更生未来之惑业;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如是依惑造业,由业引生苦道;依苦道,再起惑,再造业,再感苦。惑、业、苦三者成为螺旋式的、没有穷尽的生死轮回,故曰「流转门」。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在这惑、业、苦的轨道上兜圈子,无有休止,所以无法跳出轮回。辟支佛观察到这点,心生畏惧,厌生死苦,于是用般若空智断除惑业,在无穷生死延续中获得解脱而证涅槃(灭苦)。

上面把「流转门」的道理大致讲完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宽运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宽运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宽运法师讲地藏经     

宽运法师讲法华经     

宽运法师讲华严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中阿含     


其它法师讲《心经》

超然法师讲心经    

彻悟法师讲心经    

成观法师讲心经    

传喜法师讲心经    

纯果法师讲心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心经    

达照法师讲心经    

大愿法师讲心经    

涤华禅师讲心经    

东宝·仲巴活佛讲心经    

果如法师讲心经    

果真法师讲心经    

海涛法师讲心经    

憨山大师讲心经    

弘一大师讲心经    

宏涛法师讲心经    

宏圆法师讲心经    

华梵法师讲心经    

慧律法师讲心经    

济群法师讲心经    

净慧法师讲心经    

净界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空海法师讲心经    

宽谦法师讲心经    

濑户内寂听讲心经    

隆莲法师讲心经    

梦参老和尚讲心经    

妙境法师讲心经    

妙心法师讲心经    

明贤法师讲心经    

明奘法师讲心经    

明证法师讲心经    

蕅益大师讲心经    

其它法师讲心经    

祈竹仁波切讲心经    

清定法师讲心经    

日慧法师讲心经    

如孝法师讲心经    

圣严法师讲心经    

圣一法师讲心经    

索达吉堪布讲心经    

体方法师讲心经    

悟澹法师讲心经    

悟光法师讲心经    

呷绒多吉上师讲心经    

贤清法师讲心经    

贤宗法师讲心经    

星云法师讲心经    

宣化上人讲心经    

印光大师讲心经    

永觉禅师讲心经    

圆瑛大师讲心经    

圆瑛法师讲心经    

月悟法师讲心经    

月溪法师讲心经    

正果法师讲心经    

智敏上师讲心经    

智能上师讲心经    

智旭法师讲心经    

宗萨钦哲仁波切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