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勤办道业报亲恩、父母恩难言尽、念佛佛现--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大安法师所有开示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勤办道业报亲恩、父母恩难言尽、念佛佛现


 下载DOC文档  



《西方确指》勤办道业报亲恩、父母恩难言尽、念佛佛现

有年少僧四人进谒。菩萨曰:“诸年少!众生无始时来,因于恩爱,故成眷属。而眷属中,父母于子,又为恩之至重,爱之至切,难割难舍。今尔等出家离俗,得为比丘。当知父母于尔,又有恩上之恩,非言所喻。故应趁此壮年盛力,勤办道业,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一片苦心,方不愧出家两字。若复放逸懈怠,以致终身废坠,是不孝中之不孝,为天地间极重罪人矣!当因吾语,猛生痛念。”

请掀开文本,请看第三十二段:勤办道业报亲恩。有年少的比丘四人来参拜菩萨,请求开示。觉明妙行菩萨做了如下的开示——这对于出家众尤其要加以关注——菩萨云:“诸年少比丘,众生无量劫以来,是由于恩恩爱爱的因缘才成为家亲眷属。”在家亲眷属、人伦关系当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五伦里面的父子关系也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恩爱极重的。父母对子女那种血缘的爱,是至深至切的。由于深切故,所以难割难舍。要让这些年轻的比丘回光返照,知道父母恩重。“现在汝等出家离俗,能够到佛门里面得做比丘,就应当知道,父母对你们又是恩上之恩。”第一个恩就是生育了你;第二个恩,难割难舍的爱又割断了。这种恩上之恩的程度,不是语言所能比喻的。恩重如山哪!天地深广都难以比喻父母的恩德。作为出家人怎么去报答呢?就应当趁“壮年盛力”——年轻力壮的时候,精勤地去修行道业。只有道业成办,才能报答父母最初割恩断爱的那一片苦心。如果不能这样做,这个后果严重。只有成办道业报答父母之恩,才不愧为“出家”两个字。

那么父母对于割恩断爱的一片苦心,到底是什么苦心呢?有时候,可能年轻的比丘不一定能够确切地去理解,那么这里可以引用一封母亲的信。这是清代玉琳国师的母亲给玉琳国师的一封信。看看一个出家人的母亲的恩爱——她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玉琳国师母亲的信是这样写的:我与汝往世有甚深的因缘,才能这一世得一个母子的情分,现在却竟然恩爱从此永诀。“怀汝时”——就是怀胎的时候,是“祈神祷佛”——祈祷神佛,愿意生下一个男孩子——“男子”。十月怀胎满月,命若悬丝,生下的是一个男子,就像珍宝一样地爱惜。三年哺乳不倦,是极为的辛勤劳苦。刚刚长育成人,马上送到学堂去念书。每天下课稍微晚点回来,我就在门前悬望——“倚门悬望”。父亲早亡,母亲还在,兄薄弟寒,我无依靠。娘无舍离儿子之心,儿子却有丢弃母亲之意。一时汝往他方——就是出家到处参访求学,我是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你既然再不回家,只得任从汝便,再也不望你回家了。不愿你学王祥卧冰、丁兰刻木。这是二十四孝的两个孝子:王祥为了母亲吃鲤鱼卧在冰上,感得冰开,鲤鱼跳出来;丁兰父母早亡,就刻木像,日夜像父母活着一样地供养。现在你出家了,我也盼望不到你像王祥卧冰、丁兰刻木那样的孝顺,只是愿你如大目犍连尊者度我的来生。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就郁闷情结还在。这是一个比丘的母亲的一封信,代表着普遍的母亲的心态。

一个出家人如果不能了解父母恩重、父母割舍让你出家的一片苦心,还在僧团里面放逸自己的懈怠,不在道业上精勤修行,自己终身道业不得成就。自己不能解脱自己,那你父母盼望让你救度的愿也落空。世间,你行不了世间的孝道——赡养父母;出世间,你又不能让父母出离六道轮回:那可就不是不孝之中之大不孝吗?天地之大,怎么能容这样极重的罪人呢?出家人要有这么一种观念。“你们要因我这样的开示,猛然回首,痛深思念,即办道业,报答父母让你出家的一片苦心。”好,这是第三十二段。

菩萨又示众曰:“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现前尔等种种营谋,种种受用,即使父母不曾与得一钱,也还是父母生却你身,故有今日。万事身为大,身为本。从本而推,岂不是父母之恩难言难尽。所以佛言,于父母边出一高声重语,尚获罪无量。况今有甚于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诤,则是视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欢然顺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决不得争个你非我是,做逆天背伦之人。”

请看第三十三段:父母之恩难言尽。这还是谈孝道,可见佛门对孝的关注是多么的重大。这出在一个极乐世界菩萨之口。觉明妙行菩萨又开示众弟子:“诸善男子,人的一生,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育。你们现前种种的生活状况、种种的资生用具——到达这个程度,即使父母没有给过你们一分钱,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家产,但是你们的身体也还是父母生养的,才有今天你的事业、你的家产、你的生活。在所有的事里面,身体为最大,身体为根本。”就是修道也离不开这个假合的身体,人身难得,人身是修道的道器;人做世间的事业,也要靠这个身体。“从这个根本上来推究,可不是表明,父母生育我们身体的恩德,是难以用语言所表达的吗?”就光这一点——生育了你的身体,恩德都无量无边。所以佛在经典当中说,一定要孝顺父母,如果你用不孝的心,在父母旁边出一高声重语——就是不听父母的话,还跟父母用高声重语来对抗,这就尚且要得无量无边的罪过。更何况现在有人比在父母前用高声重语讲话还更严重的行为,那他的罪过更是不堪设想。

对这一点,我们看看现实的生活,确实孝道文化已经遗落得太多了。普遍地不知道对父母孝顺,不知道对父母孝功德无量。供养父母等同于供养十地菩萨的功德,父母就是家里的活佛。不供养父母,不恭敬父母,而且埋怨父母——你看很多做子女的埋怨父母穷,没有给他这个,没有给他那个。只是想到向父母要钱,没有想到返哺之恩——回报父母,甚至有很多抛弃老人的现象。有些多子女家庭,本来父母老了,应该是一家养一段时间,然而就像踢足球一样的,你踢给我,相互踢吧,让父母真是无家可归。医药费也不出,相互推诿。子女住最好的房子,父母住最差的房子。最近我还听一个居士说,在农村他亲自经历的真事。就是父母老了,那个村庄竟然有这样的习惯:把年老的父母赶出门去讨饭。还有一位居士说,她的一个哥哥在农村,竟然把他的老母亲用摩托车拉到沙漠里面丢下——丢弃了。过了几天以后,他的那个老母亲就在那里饿死了。死的时候很惨,一手指着天,一手就是那样的一个姿势——踮着脚。望着天、指着天的样子,就是这样一个死亡的情况。他一谈都谈得太悲惨了,竟然发生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还有杀害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连孝都没有,那就是连动物都不如:羊都有跪乳之恩,乌鸦都有反哺之德。现在连动物都不如了,这就非常糟糕。所以对父母的孝道,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时代重新张扬。

孝是万德之本。一个人在家里孝都做不到,你说他还能够对社会、对他人有好的行为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传统社会把孝和忠是等同来看的: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你在家里是孝子,在朝廷做事才是忠臣。所以你看看,现在在政治上的那些贪污腐化——那些贪官们,他就是不忠嘛:拿着国家的薪水,利用自己的权力去牟取私利。国家给他的待遇不低,但是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最终的根源还是不孝。如果在家里是孝子,他就在朝廷是一个忠臣。所以我们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建立每个人的道德人格,要从孝下手。这个孝文化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真理。

那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哪怕是父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有讲的不对的地方,你都要容忍。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有的人说:“哎呀!我的父母……”就像前天有个人说,他要管教父母,认为父母打麻将,喝酒。光讲出这个话,显出这个行为,一看就是不孝。不孝马上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果然是一个精神分裂病者。你怎么能这样呢?即便是父母有让你不能接受的东西,你也不要去争论。曾子他有个孝行:父母打自己,用小棍子打就容忍;用大棍子打,要打死的话,就赶紧跑,但是不去争论。只可欢心地去顺受,如果你争论,要跟父母辩一个是非邪正,你就把父母看成是路人了。所以古人对这种父母和子女天然的血缘关系,是非常护持的。比如,为什么小孩子不让父母教,是让其他人去教?因为教育它是要责善的,做的不好,是要责怪他的,甚至要打他,但是父母如果在教育过程用打骂的形式,就会破坏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亲善的关系。所以就叫“易子而教”。自古相互易子,你的子女给另外的人教。自己的子女给他人教,那老师教小孩要在家里孝顺父母,父母要教小孩在学校恭敬师长。相互这样地教育,共同地来扶持这个幼小的心灵,在一个道德的、礼仪的层面成长起来。


    对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可以婉言劝谏——等父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劝谏一下。如果劝谏三次不听,你也就不要再去争论了,等待父母慢慢醒悟过来的日子。千万不可争一个你是我非——这就是不孝之人。你看《二十四孝》为什么把虞舜放在第一?虞舜在处理他父母的关系问题上——他的父母确实在一般看来是很顽劣的,他的母亲是一个后母,他的父母甚至就要害死虞舜,还有他的一个后母生的弟弟——象,这三个人共同对付他。虞舜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当中。父母对他不好,他只是自己责怪自己,说自己做得不好;但是对父母一定是恭恭敬敬,欢然顺受。最后终于把他的父亲、母亲还有弟弟感化过来了——大孝。尧——唐尧寻找他作接班人,就是由于他大孝。大孝都感得:他耕田的时候——在历山耕田,青鸟为他拔草,大象为他耕田。他都有这样殊胜的感应。你看,尧看中他作接班人,真是看准了。他对于顽劣的父母,竟然这样地能转化,尽到了纯孝之心。他把这一念孝心一扩大,所有的天下百姓都是他的父母,你看他会奉行什么样的政治?百分之百的仁政、德政。所以他以孝治天下,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为而治,就是他孝感人心,孝通神灵。如果一个不孝的人,整个的道德人格完全瓦解,做人都做不好,所有的事业全都破产,业障深重,下一辈子做地狱的众生去了。这是不得不加以了解的。

菩萨曰:“诸弟子当知,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十方众生是诸佛心。是故忆佛念佛,则十方诸佛现汝心内。然亦非诸佛之入于尔心,亦非汝心出于诸佛。皆是觉妙本明,不可思议。”

好,请看下面第三十四段:觉妙本明,念佛佛现。这一段阐示佛跟我们众生内在的同体的关系。觉明妙行菩萨就开示,“诸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十方众生是诸佛心。”这两句话怎么理解?十方诸佛他在以前发心修行,也是凡夫众生,由于他勇猛精进,修菩萨六度万行,断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证到了法界理体。那么十方诸佛所证的是什么?所证的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现前介尔一念的心,十方诸佛证到了。这个心,我们本具——在因地当中具足佛性了,十方诸佛在果地上让它朗然现前了,这就是:十方诸佛所证的是众生的心。他证到的这个心,是一切众生和诸佛同体的真如妙性。所以在这样的心里面,十方诸佛都在这个心性里面——含摄。《华严经》有句话,就是菩萨要思惟,他的念念当中有无量无边的菩萨都成佛了。不仅菩萨成佛,在这个菩萨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也一时都成佛了。因为十方众生跟这位成佛的菩萨是同体的。所以佛在众生的心中,众生就在佛的心中。这就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于是佛所证的心——心是无心,以无心应一切众生的心。所以佛证到了无为法性,就能遍知十方无量无边众生的心。由于无心,就能应众生的心来示现不同的身份,来教化救度。由于我们众生的心,跟诸佛的心是平等不二故,所以当我们忆佛念佛的时候,十方诸佛就法尔自然地在我们的心内显现出来。

这里十方诸佛我们理解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的话,忆佛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心中显现出来。这就是《观经》讲的,当我们忆佛念佛的时候,是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相就出来了。但是我们有时候觉得:念佛,佛相为什么我看不到?念佛的时候佛就现在面前,这是由于我们心还很浑浊,很散乱;当我们念到心清净的时候,就能够见到佛。所以得念佛三昧,现前就见佛了。这个现象也不是阿弥陀佛从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到了你的心里,也不是你的心就变出了阿弥陀佛。这里面就是我们本具的觉妙本明。“觉妙本明”,就是我们这个佛性的一个表达。这种本觉是奇妙的,是光明的。本觉的理体跟阿弥陀佛的关系,就像一个摩尼珠跟另外摩尼珠的关系——光光互摄的。所以当我们起心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显现出来了。不是阿弥陀佛来我这里,也不是我要去阿弥陀佛那里,都是法尔自然的一种显现。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有我们的妙觉本明的心,就像这个摩尼宝珠自然映出另外一个摩尼宝珠的影子。这个珠子映过来,我们这个珠子也映过去,而且这个映着阿弥陀佛影像的影子,又映到了另外一个珠子里面,这是重重无尽的,像因陀罗网一样的。这个确实属于大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在我们所思惟的有限时空态里面,它是很难去理解的。只有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才会现出这种法尔自然的现象。这是觉明妙行菩萨让与会的弟子知道这桩事情——在理上明白。你去念佛,就能够契入到第一义谛的境界,得上品往生的资粮。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大安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大悲咒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二河白道喻     

大安法师讲法华经     

大安法师讲公案     

大安法师讲观经     

大安法师讲华严经     

大安法师讲普贤行愿     

大安法师讲往生咒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信愿行     

大安法师讲一函遍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