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大安法师所有开示-> 大安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


 下载DOC文档  



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

    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好,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佛前发愿”——第五章。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这个法会上,向与会的大众追述、陈述着往昔无央数劫以前的一件大事。这个“时”,就是无央数劫以前的法藏比丘思惟五劫,圆满大愿蓝图的设计,向世自在王佛以及座下的大众称性发愿的那么一个稀有难逢的一时。所以这个“时”就定格在法界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这个时空点。这个“时”对我们一切众生具有深刻的关联,当这一刻——“时成就”的时候,法界所有众生的被拯救也就获得了一种依据。就在那一刻,法藏比丘在寂静处用五大劫的时间摄取完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代表他的圆满,这些诸佛奇妙的净土庄严之相,以及成就这个庄严之相的诸佛的清静之因行,这个法藏比丘都弄明白了,都提纲挈领地把握住了,把十方刹土的精华聚集在一起了,而且把救度十方九法界众生的方法也思惟到了。那么他是在寂静处静坐思惟,这种思惟是深入法性——实相层面的思惟,这就前面讲的“其心寂静,志无所着”。不着在一切法上,住在实相般若上,以他的悲心来祈结国土第一、令一切众生得到大安隐的这样一个总愿——来摄取。

好,当完成这么一个总愿的时候,这种修慧——这种“软件”的编制、这种蓝图的设计是非常细致的,非常周密的,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法藏比丘非常有自信,才到他的亲教师世自在王佛的地方来禀告。先是这个弟子见师父的礼节,五体投地地顶礼——“稽首礼足”,然后“绕佛三匝,合掌而住”,恭敬地向佛世自在王佛禀告。这时候,他们师徒俩也是离开了五大劫了,他就向世尊禀白:“我已经摄取了十方刹土的精华,来庄严我这个国土第一的大愿。这些方法、原理我都明白,我都凝聚在我的蓝本里面了。”他不需要说多少话,实际上就这一句“我已……”,这是成就的话——我已经完成了这桩事情了。

世自在王佛当然非常了解了,一听这句话,就很欢喜地告诉他的弟子就是法藏比丘:“你现在可以称性宣说了。要知道,正是时候了。”“宜知是时”,这个“时”,一方面是你的悲心使你的愿成就了;更重要的是,九法界众生需要得拯救的这种渴望、机缘在这里了。所以就让他赶紧宣说:“你这一说,首先天人、声闻、缘觉这些大众,能够发起信心,生起喜悦,能够发起求往生的心。”这就是“发起悦可”。那么对那些菩萨层面的——大菩萨,听闻到你已经成就净土之行的这个法,“修行此法”——这个“此法”是什么?在《无量寿经》的下卷,十方诸佛敕令座下的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礼敬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受阿弥陀佛成佛之记。当这些菩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时候,看到极乐世界那样的妙丽庄严,马上就生起一个心——一个愿:“我也要成就像这样的净土!”

好,这时候,阿弥陀佛心怀欢喜,放光,然后就宣说了一个法。这法就是告诉这些十方的菩萨,你要成就这样的刹土——这个愿太好了。但这个愿怎么实施呢?就在这里,把他因地当中成就极乐世界的这个法,他说出来了。这主要是体现在三个偈子——这是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三个偈子十二句,就把法藏菩萨成就净土的一个原理、机制告诉我们了。首先要契证诸法的空性,要了解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都如梦,如幻,如响,这是建构净土的一个前提。如果把一切法都认为很真实,去心外求法,那都进入不了。那你契入诸法的空性,还要发愿,就是“妙愿”——奇妙的庄严净土、救度众生的愿。有这个愿作为中介,才能够从诸法的空性当中现出它的庄严之相。这个庄严之相就是表现为净土无尽的依正庄严,这就是刹土,就“必成如是刹”。

所以我们把建构西方净土的一个原理用公式来表现,第一是空性,第二是妙愿,第三是刹土。那么在大愿的禀告当中,它就包含着这样的法的精神。这个四十八大愿就是从诸法空性里面升华出来的,这就是妙愿。因为诸法的空性——涅槃自性,它就是奇妙的,是不可思议的,是具足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善法的、广大无边际的,这就天台家讲的“性具”。在这个“性具”里面的无量德能,怎么开发得出来?这就要发愿。你发了愿,再由这个愿导行,就必定能圆满你的大愿,庄严你的刹土,乃至于你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六度——乃至无量的菩萨行,一定能做佛。

所以这些与会的菩萨闻到你的发愿,知道你的原理、机制——就是这个法,他就得到大的启发了,就“缘致满足无量大愿”,就是能缘你这个法,满足他菩萨的无量大愿。菩萨无量的大愿,最终是离不开成佛度众生的核心。所以这样的一个称性发起的四十八大愿,包含着所有修道人成功的妙愿:或者自力怯弱的“我求往生”;或者他的境界很高的,也能得到甚深的启发,也要像这样一个净土的修法——这个认同,来快速、圆满地完成他自己的大愿。你看世自在王佛就做了这么一个高度提炼的的概述,说明你这个大愿“宜知是时”,赶紧称说,来利益这么多众生。

那么这样,法藏比丘显然得到了佛的印证。实际上,四十八大愿称说,世自在王佛就在旁边啦,就坐在那里啦。他在佛面前称性宣说,也就说这个四十八大愿是得到了世自在王佛的印证的。从他开始发愿的起始,到他发愿的时候以及发愿的圆成,都贯穿着他的亲教师世自在王佛的这样的一个加持。那么如果把世自在王佛这个“世”——世间,作解脱德,“自在”作般若德,“王”理解为法身德的话,那么世自在王佛是代表涅槃的三德。换句话来说,他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证得的这样的一个法界藏身的德;这样世自在王佛的这种加持、印证,也就等同于十方诸佛的加持和印证了:所以这个大愿不是一般的一个情况。不是我们凡夫心血来潮、头脑发热,发个愿——实际上都不是称性发出来的。发了愿,过几天:“哎呀,做不到啊!能不能修改呀?”它不是这个(样)。这个是不能修改的——称性而出的。

所以法藏比丘就禀白佛陀,“唯”——很庄严的,“唯垂听察,我即将发的大愿,我要具体详细地宣说了”。那么这宣说不仅仅是对佛一人说,这是在世自在王佛的法会上宣说。这就等于世自在王佛把他讲经说法的这个权利,在这一刻赋予了法藏比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可理解为代佛宣说吗?

好,下面是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分为三大类。第一是摄法身愿,摄法身愿包含着三愿,就是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第十三愿“寿命同佛永久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那么这三愿是法藏菩萨庄严自己的愿,让自己的光明遍照十方,让自己的寿命无量,让自己的名字得到十方诸佛的称扬赞叹。虽然是庄严自己自身的功德,实际上他的目的还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这是摄法身愿。

再就是摄净土愿,摄净土愿有三愿。第一就是第一愿“国无三恶道愿”,让我的净土没有三恶道;第二就是第三十一愿“净国照见十方愿”,西方极乐世界每个构件面都非常清净,墙壁、地面、树干都能够照见他方世界的情况;第三十二愿“严饰超诸天人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构件——宫殿、楼阁、宝池,它都是种种珍宝合成的,里面有种种宝香的羼渗,是一切世间天人无法比拟的。这是摄净土愿三愿。

除了这六愿之外,其它的四十二愿都是摄众生愿——四十八愿的核心就是摄众生。这里摄众生如果从类别上分,又分摄净土往生者,摄本土的众生愿,有摄他方众生的愿。那这个摄本土的愿,有摄天人的愿,有摄菩萨的愿;摄他方世界也有摄凡夫愿和摄菩萨愿,它又有所不同。

好,我们大概了解这个就可以。这个愿目,这里是铺陈了四十八愿,但是汉、吴两译是二十四愿,宋译是三十六愿。我们还是以曹魏本和唐译本为核心的,一般就指四十八大愿。大家不要以为仅仅只有四十八大愿,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海,五大劫的思惟不仅仅就思惟这四十八条,要么不能称为大愿之海。他是面对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刹土的众生发愿的,所以他的愿目将会很多——才能够对应各种不同形态的刹土、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来没有遗漏地救度。所以称为大愿之海。这里释迦牟尼佛所介绍的四十八大愿,是从大愿之海选择了一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关联紧密的部分作介绍。大家要了解这一点,不要以为只有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内容非常深广,细讲要花很多时间;但粗略的讲呢,又好像不得要领。我看时间确实不够,所以我们就用概略的方式,还是要讲一讲它的大意。

我们看第一愿“国中无三恶道愿”,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我所住持的刹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如果这一愿不能完成的话,我就不成佛。那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发这个愿,而且把这条愿放在第一?前面我们讲过,法藏比丘赞叹佛的相好光明来陈述自己愿的时候,就有一个根本的悲心——“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所以四十八大愿是他对一切恐惧的众生来发的,是体现他的大悲心的。那在他五劫的思惟中,他用自己的天眼通观察他方世界种种情况的时候,对这个法藏菩萨来说,他是触目惊心的。能够引发他悲心的一点,就是看到有那么多三恶道的众生遭受着种种剧烈的痛苦,尤其是阿鼻地狱的众生,那一天都是万死万生。等到辗转的地狱苦受完了,到了畜牲道,他又忘记了——调过头来又下了地狱;恶鬼道、畜牲道里受完了这个业报,侥幸得到人身,由于烦恼习气又造作恶业,又坠到三恶道去:这个真是轮回不已。我们在六道轮回的过程当中,绝大多数的比例都是在三恶道里,在人天道里面是很少的。

而这些众生在菩萨眼里就是多生多劫自己的父母、兄弟、眷属。他们都有佛性,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是那种无明啦,情执啊,把这个佛性完全遮盖住了,冤枉地遭受剧烈的痛苦,而且在这个苦当中他不知道出离。那你想想,法藏菩萨现量看到这些的时候,他真是痛彻心髓、如箭入心哪!所以最要解决的是三恶道众生的痛苦啊!所以他就必须以他的悲心把这一条放在第一:在我所成就的刹土当中,永远不会有三恶道了。那这一愿也向我们透示,它是带业往生的一个法门,就是你他方世界的众生业障深重,带业到我这儿来,就是带了三恶道的业力种子到我这儿来,你也不要害怕有三恶道的轮回。不仅三恶道的事实没有,连三恶道的名称都没有,这就是后面“国中无不善名愿”。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三恶道的这个业力种子就枯萎,就不能起现行。然后他的善法——佛法的修行马上跟上去,以后破无明,这些虚幻的三恶道轮转的幻业、幻苦也就没有了。从“睡梦”当中醒了,他就得到了安乐啊!这是第一愿,我们要体会这种悲心。

那第二愿紧接着对三恶道的这种剧苦,还要预设一个底限的安乐,这就是第二愿“不复更生恶道愿”:你只要到了极乐世界去,不再重新到三恶道去了。这就针对什么类别的众生呢?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本土,没有坠三恶道的风险了,但是有一类往生的天人——带业往生的天人,他曾经因地发过悲愿:“我只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见阿弥陀佛,我要回来救度众生。”这时候他还是天人的身份,还没有破无明,他的三恶道业力种子还有,离开了极乐世界,就有堕三恶道的风险了。所以针对这一类情况法藏菩萨发第二愿。

本身在西方世界没有寿终,他是无量寿,这个“寿终”是指往生的天人他要离开极乐世界,悲心很切,要到他方世界度众生,所以表达为:他离开极乐世界,为在极乐本土的寿终。那他离开极乐世界,比如再回到娑婆世界,他还有业力种子,照样到三恶道去了,那不白去了一趟吗?如果到极乐世界还回来,又堕三恶道,就觉得不保险了,也不敢发愿再回来了,那永远呆在极乐世界不敢来。来了就堕落那怎么行呢?所以这一个大愿就保证,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再回来没有关系,你不会堕三恶道的,你还能够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阿弥陀佛这一愿作保证,昙鸾大师有个比喻,就好像你这颗种子用一个不朽药给涂上了,涂上了一层保护层。这个种子一般放在水里会烂掉,放在火里会烧掉,但是我涂了一层保护层——是佛的果地上的保护层,所以它入水不烂,入火不燋——不被烧燋。所以我们只要见到阿弥陀佛,再回来,不会再堕三恶道。所以很自在:愿力保护,披上宏誓的盔甲。这宏誓盔甲包括我们自己发愿的盔甲,更包括阿弥陀佛果地上大愿的盔甲,我们披上了,就不会被五欲六尘、烦恼所击中。这就比喻为:如鹅鸭落水,鹅和鸭落到水里没有关系。如果没有这一愿保证,我们就像鸡:落到水里就“落汤鸡”,不可收拾。好,这是第二愿。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大安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讲大悲咒     

大安法师讲地藏经     

大安法师讲二河白道喻     

大安法师讲法华经     

大安法师讲公案     

大安法师讲观经     

大安法师讲华严经     

大安法师讲普贤行愿     

大安法师讲往生咒     

大安法师讲信愿行     

大安法师讲一函遍复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