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法师:解读《楞伽经》第四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佛光法师所有开示-> 佛光法师开示楞伽经



 佛光法师:解读《楞伽经》第四讲


 下载DOC文档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四讲

这《楞伽经》虽说你们理解得有点吃力,因为佛法毕竟是圆融的,我们学修起来也不是很难。接着上次的偈颂说,罗刹王劝请佛,不是他自己直接劝请,他请大慧菩萨来劝请佛说自证智所达到的境界。何为自证智?就是祂自己实践的方法和经验,这是我们要理解的什么叫自证智。

这个怎么去理解?因为我们所谓的境界是拘限的,是一种有漏的境界,在他的境界里头,我们用心去观察能够认识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能够完全解释的,所以说这个夜叉王因为过去的宿福善根力发生,所以他就有因缘去祈请佛菩萨去讲授佛菩萨自证之说境界,也就是入佛地之法。

“劝汝请问法。自证清净法,究竟入佛地,离外道二乘,一切诸过失”请大慧菩萨去问佛自证清净法,要离外道二乘。首先知道外道是什么?外道是佛法以外的那些信念。何为佛法以外的信念?严格区分是你心外求法那个道,称为外道。你要真的对于佛所修行的道来说,二乘法也叫外道,不合菩提心性的都叫外道。菩提心性是什么?就是空性,不符合空性真理的这种认识和感受都是外道,这是外道的意思。

比如,咱们讲话现在的科学,它往哪去求证道理的存在呢?它是往现象里去发生,认为一切万事万物变化的现象,自身有一种道理的存在,这就叫外道。实际上他并不懂一个道理,就是这一切现象的发生是建立在缘起法的基础上,这个缘起是你的心性的作用。是我们心体的作用,才产生这一切现象的变化,这就是佛法跟世间法的区别。

世间法认为它自身有一个变化的规律,世间法就是外道啊,它绝对认为这个东西它自身有一个变化的规律。所以他用分别意识在研究这个变化的规律,这就叫外道。

佛法恰恰不一样,佛法告诉你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没有规律的,是你的心性,你分别的能力,这个东西所显现的规律,这就是内道和外道的区别,我们要懂这个内道和外道的区别。那你说这个东西好像怎么也想不通,因为这东西本身是物质的,它怎么跟你的心有关系么?

我们一开始谁都想不通,它本来是个明明白白的东西在这儿摆着呐,跟你的心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总觉得这是个物质的东西跟你的心有什么关系?它的变化跟你的心有关系吗?这就是我们对心的理解不是正确的,我们认为的心是念头。你念头的变化跟它有关系吗?好像是想不通这个问题。

我学佛的最根本的疑惑点就在这儿,我也疑惑这念头跟这东西儿到底有啥变化?闹不清,始终我就觉得念头跟东西有什么变化?不知道,始终不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念佛的心可以理解,我们念佛心清净呀感受不一样,那物质世界的变化跟心有什么关系?那火是我想出来的?还是金呀银啊,是我想出来的?还是这些东西是我想出来的?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道理问什麽。

但是的的确确跟这个是有关系的。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呢?这个东西是一个低级的反应,这些外在的物质现象,是你的心尘变化,你的心尘像的一个演化,我们不知道尘像是什么感觉,你要上过高中的话,高中物理有一个加速度概念,不断地在累积,累积的那个东西又在原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那个速度呀质量啊同时在增加。你就包括这东西是最最不行的一种状态,我们心念当中最劣的一种状态,实际上我们心的念力已经远远超越这个东西。

我们给它一种力量的时候,它就会变化,因为它是在缘起法界里头才存在。我们改变它的缘起的时候它就变化了,从这个道理上也能想得通吧?我们改变它的缘起现象就发生变化。那怎么改变它的缘起?把这个东西你给它改变改变,把它扔到大铁炉里化了,加上点助缘力,它就不是这个现象了。我们再加高温再加高温能把它变成气儿,你看不到的气,这都是存在的。

那你说这些东西怎么弄?你那个缘起力发生变化的时候它也能变化,这是我们能够认识到的世间有为相法的变化一定要仗缘起发生。一切有为相,包括这些东西,它的变化的根源是在缘起发生,你缘起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切现象就会发生变化,知道吧?这叫世间法的一种变化。

世间法当中的一切变化都是围绕这个在作用,我们要研究的是非世间法的变化,但是也是没有离开世间法的变化。你透过这个世间有漏诸相的变化,可以体会到你的心体本来的东西,这是我们学这个经典的意思在这儿。就是我们看待这世间相变化着的一切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的不是这个相的变化,是能够支持这个东西变化的那是个什么?能发生变化的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我们要知道那个东西的话,那它再变化你也是自在的。

这个听得懂吗?有点绕,应该大概有点理解。比如咱们吃的面食,我们一般概念里认为包个包子,弄个饺子,面条啊,这就叫面食,但是包子也好,饺子也好,它形象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饼呀油条啊,为什么不一样?你说它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弄出来的?因为它的缘起发生变化了,你给它增加了一个外在的缘,改变它的现象了,它就出来了,味道就不一样了,面的本质并没有变,记住。包子里的面,面条里的面,都是面,那个东西不会变,只是我们要透过世间相一切变化这个东西来看能制成变化这个是谁?

能够发生变化的是谁?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面”,这个东西是不会变的。它不会变的时候你就可以显现所谓佛性的圆满,是佛性的圆满功德。你依佛性去观察的时候,一切现象都很清楚,为什么?你从面的角度去观察面条也好,馒头也好,你就知道怎么去运用它,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面的特性呢?比如你想擀面条的时候弄得面很软,你擀不成的。首先一个条件你得了解面的特性,然后你会做它了,无论是蒸馒头也好弄什么也好,你都会恰到好处的在做。这叫应用自在,在所有的缘起法里,你都是自在的。

你一旦掌握佛性以后,做人也可,做神也可,做佛也可,做什么也可,做猫呀狗啊也行,但是你那样的做是自在的,你可以不做也可以做。

世间相当中的变化是什么?一旦缘起性经过了以后才能显现,佛性不同,佛性可以任运变化的。这是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前提要明白,明白这个前提你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入佛地,入佛地的目的就是要清净地认识到法性的真实功用。

什么叫佛地?佛地就是完全展现佛性功用的一个境界。为什么这里讲的都是地呢?菩萨修行的阶位就是“地”,最高是十地。你要知道为什么这里讲的是个“地”?这个是指的坚固的信念,坚固的认识,就是我们对于一个道理要有坚固的认识称为“地”,信心不退转地,你这样的一种认识才能发挥它最好的作用,如果你的认识不坚固,那叫“住”。你看有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首先是信、住、行、回向,最后是地。

我们认识问题也是从这儿先开始的,一开始先相信,信心住,我们有信心了,然后你行,你有信心了才去做,做完了你才会去保住它,然后是回向,最后成为十地。十地是什么?很坚固了,你不会改变你的初衷了。

那我们现在要究竟探究入佛地,佛地是什么样的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展示出来的,一无量,无量是一,一真法界。实际上下面这段经文是展现的一真法界,世事无碍,理事无碍的圆融法界,那怎么我们看经文就知道。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首先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从摩羯陀海升上来以后到楞伽山中应罗刹王讲这个法。我们首先知道祂去山中在山里头说,这里又讲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在那个宝山道场当中又接着变化出来无量宝山,为什么?因为这就展现的一为无量义,因为佛的心是圆融的。

首先你要知道一是无量义,一为无量义只有你心圆通以后,才有这样的通力,心身圆通,你真正地证到这种佛性的功德以后,才能证到这样的通达之力,这种力量。

“于彼山中”就是在祂所对的境界面前,展现的无量的境界,就是祂所看到的境界跟我们不一样了。而且“复更化作”不是祂故意造作的,是祂的心体体现出来的。这个怎么讲?就还说咱们刚才做面条,你刚才做面条的时候,如果你是个家庭主妇,你只做过面条,要不就疙瘩汤,没做过别的,你也只认得这一种。这就像你所对的境界,那罗刹王只见过他的宝山。

但是突然这时来了一个高级面点师,他就会做很多种,他能把一个面变出来多少种吃的,但是同样都是这个面,这就是你那个身心世界实际上就像你手里那团面一样。你的心通达以后,你就可以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那你也以神通力把一团面化作什么了?变成无量种好吃的了,美味佳肴。

是这样一个道理,你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是实有性,实际上就像那个面一样。你认为这个世界实有性,它就没办法变化,因为它不是实有性它就可以变化。我们没有认为那个面是实有性,你就可以把它变化。它无常性啊,你看,一开始是麦子然后变成面粉,你能把面粉捏成饺子吗?不能吧?你得加点水,这就叫心的变化,众缘和合。为啥叫众生界?众缘和合发生这个现象。

这是我们有漏心的变化,那无漏自在的那种功德,那种心性的变化,祂不需要这种念力的造作。是一应一切,用一念正觉的心,普应一切现象的。这怎么去理解?我问你,你现在很清楚地有一个念头是自己,你自己这个念头里头,几十年来你经历的人事经验世界变化,在哪存着呢?全在你这里头存着呐。少了什么没有?你以前经历过的少过什么没有?在你的记忆里头不会少任何东西,你相信吧?

从来不少,你说你少什么?什么都没少过。什么时候你就想起来了呢?没事儿的时候,过去的种种境界一点一点都反射出来了,你会想的很入神,你会想起来“哎吆,二十年前我很漂亮”,一点点都没有改过的漂亮,对吧?这是心的一种能力。

实际上我们的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但是我们恰恰不知道心还有个作用力,当我们想到过去种种影像的时候,由于你的心能的无限量,没有限量的作用,将来又成了一个种性,在你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空间里头,又注定了你要从新过一遍,这是轮回的因。当你在忆念过去的时候,实际上将来又成了一个种性,因为你忘不掉过去的美好,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上演的生命轮回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在轮回的过程。

所以我们很多世很多世以来,都是极其类似的生命进程,所以你会看得到佛经上释迦牟尼佛他也说他过去多少世多少生的事都很相近很相似地在排列进行,实际上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几百生以来都听过佛祖讲道,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得道?因为我们的心始终还是围绕着这样的一种旧有的思维在进行你的生命过程,所以说我们要明白心的能量就是这样。

“复更化作无量宝山”释迦牟尼佛可以把心境变化于当下之间,心境当中的心里头的那个境界,我们心里头有千般境界,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变化到这个境界里来,因为你的心境不一如。心是心、境是境,你这两个分开的,没有有机地把它统一起来作用。你通过修行禅定思维三昧功德,这两个东西一如了。

啥叫一如了?就是可以互相协调作用了,行了,你的心能变成境,境又能转成心。你就可以把你生生世世的事情展现出来,变到眼前自己看,那就叫宿命通。你过去生生世世,将来世世生生的事,你全都知道了。为啥知道?因为它都在你的心念一念之中含藏的。将来是什么样的?以现在为分水岭,全部是你过去生的影子。记住,你要想下一世轮回,下一世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你现在的影子,要不轮回就直接是佛的影子了。

我们现在什么样的人要轮回?你还在忆念过去,就叫轮回。为什么?有过去就有未来,记住这是因果,这是告诉你生死解脱的根本,不再轮回了,超越轮回的根本,就是不要想过去,只注意现在这个当下。当下我们这个脑袋清醒不清醒是真的。啥叫清醒?不挂碍,平等法性。恭喜你,跳出三界了。

佛祖说的,过去已成事实,你想它干嘛?不去想它了,怎么办?只记住当下当下想一件事,什么事?诸法平等,不可得。没有憎爱,没有不平等心,你当下就跳出轮回了。生死轮回跟你没有关系了,首先不生了,你就不死了。我们不生心了,于境不生心,好坏不分别,善恶不去记,这叫不分别。不生你也就不死,你也就无死因,不造死因了,这叫生死解脱。

不轮回啥意思?我没有过去了,我哪有未来呀?我不去忆念过去,没有这个因,就没有将来的果。这就是生死解脱,轮回跳出来。实际上很简单,不念过去,自己都知道过去就拉倒,你想它干嘛,能想出来个啥?过去没有用,好坏跟你有啥关系?人死了再说好,有啥用?

所以说,我们讲到心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就是这一句经文,我们就知道“复更化作无量宝山”,佛就有这么样的能力。实际上我们的心也有这么大的力量,只不过我们的用法不一样,我们是化作无量的轮回。你想吧,你忆念过去是无量的,对吧?你忆念过去是没有边际的,过去犄角旮旯、鸡毛蒜皮的事,你都能想起来,没有一件事忘得了,所以你将来是无量的。你想到过去是无量,你就见到将来是无量,因为你的心是变化的,心是能变的。

佛不去造轮回的因了,所以你看祂现前的境界多好玩儿,“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祂的福报太大了,因为祂过去生修的福报太大了,祂的福报就显现出来什么?当下祂居住的境界就是“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人家这还不是人间的东西,人家是天界的,诸宝庄严。

那我们想想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因是什么因?烦恼因、轮回因,忧愁呀贪嗔痴啊,那你将来一定是贪嗔痴,孰是因结孰是果。你恨谁也好,爱谁也好,那都叫贪嗔痴。你有这个贪嗔痴的因,你就不是诸天妙宝所严饰的将来。

“百千万亿妙宝严饰”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的善心、智慧心来庄饰我们的过去,所以将来就是无量的庄严,这也是符合因果道理啊。我们因为过去不是这样的善行和智慧的,所以说我们的将来也就不可能有好的,这是因果铁律啊。那我们现在懂得这一句了,因为佛教给我们这个道理要以智慧来庄严,要以慈悲这种善行来庄严,所以说你的将来就不会坏,虽说是如幻的。那我们懂得这个问题了,我们就可以把现在当做修因。

这有点像天兴一月普运群江,那天上一个月亮,一千个盆里一千个月亮,你说哪个月亮是真的?实际上哪个月亮都是真的,你说哪个是假的?哪个都是如幻的。那你说你现在有几个?想得出来你现在有几个吗?就从咱们这个时空去分割的话,从今天分割,今天过去二十四小时,实际上就二十四个你出来了。再按秒分的话,就多少了?你算一算。这怎么说?这么多时间就这么多个我?哎,对,一点不假。一小时之前的你在干什么,现在那个你还在那来,我以前说过的,他并没有流桓到现在知道吧?你看,有话给你说,我能给你证明出来的,我问你:“一个小时之前干啥呢?”你肯定会很自然地回答:“我刚才干啥干啥呐”是吧?你没有说:“我现在在这儿呐”,你看,你不说。

因为你的的确确那个还在那儿呢,这是从我们的时间空间里就能这么显现出来,就是这一是无量。那什么是一?就那一个念头是真的,从那儿的那个念头到这儿的这个念头是真的,实际上所有的现象都是假的。身心世界都是影尘,就像照片一样,你把影尘当真了。觉得好像那时候的留那了,现在过去了,实际上都是影尘,平等的。

由此推论,从生到死是平等的,你生也是如是,死也是如是,只是个梦幻而已了。生是一场戏,死也是一场戏,你这么去想的话,你完全就想通了。这就是我们的心境,你的心能超越生死,你能超越生死的时候,你能看得见生死的那种无偿性、不可得性,那时你的生死轮回就没有了。

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身心世界都是一体的,我们一个小时前的那种境界,不光是有感觉,世界也是很完整的,你生存的空间都是完整的。都是不能分离的,就是你所对境都是一样要有的。你将来的世界空间也是一样,你将来别管生和死,你的空间都是一定要存在的。你将来成了极乐世界也是有空间的。极乐世界有莲花呀,你将来生到六道轮回里头哪个世界里都有你的世界,世界是依附于你的心而存在的。

这是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有这么个微妙的意思。所以说这是佛祂自证的境界,祂证明出来这个圆满的境界,祂能把这个三世十方集于当下,不是说你没有能力,而是说你现在没有训练出来。你还没有展现出来那个能力的时候怎么办?你只能顺应意识显现,你那个意识是什么样的?就是显现你现在这一点儿。

我们的意识只能看见这一点儿,因为你的意识里只有这一点儿,你的意识里只有四面八方,所以你看见的只有四面八方。为什么说意识里有四面八方?你知道你那个意识里头看到的东西,我们建立这个意识层面的时候,就是依四面去建立的,依如幻的四大去建立的,所以你看到的只有四个方面。

对、错、非对、非错,这是四面,我们的意识有四面建立,一反一正,非反非正这叫四面,这是我们的意识,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有四面。这就是我们时间空间的一种来源。这个有点深,想起来比较费脑筋,但是这个很有意思的。

为什么?你要想探究这个宇宙真正的道理,你如何去了解这个生存的空间?这是彻底的了解,这是真实的了解,这也是诸佛如来的智慧境界,所以佛的智慧我们肯定理解得有点费劲。就像我们小的时候想理解大人的世界永远不太容易。

但是你能听得懂一点儿,你就已经了不得了。啥叫听懂一点儿?你能听懂“噢,原来这个世界不是这个样子”你就很了不得了。然后你慢慢熏、慢慢熏,你就熏出智慧来了。怎么叫慢慢熏?观念你首先接受了,这个观念你听懂了,你没有否认,接受这个观点了。


楞伽大城阿输迦园,如是庄严等无有异佛的心境是不分别的、不执著的,包容的。不但自身现无量境界,因为祂是圆融的,祂把罗刹王的境界也包容进来了,证明众生和佛是平等的。这个经文里还有一层意思你记住,证明众生和佛的心性是平等的。

为什么?因为祂不但自身变现无量境界,而且祂把罗刹王所居的国土楞伽城,也一样的变现出无量的境界了。而且把罗刹王也变现出一无量,无量是一的。证明心体是一同的,听懂吧?心体是一非二,你由这样的一个理,你就知道我们的心跟佛是一样的,所以你由这个信念就可以建立起来,我们也能证到佛样的智慧,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前提的话,后边的法是不成立的。

这段经文里实际上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心、佛跟众生三无差别,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佛心、众生心共用,本质是一样。所展现的只是功用不同,因为众生有分别有执著。佛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祂没有分别是什么?我们一说这个不分别,有点理解不透,实际上佛是不分别的我法二执,对我法二执是不分别不执著的,所以说祂能见一切境界。

啥叫我法二执?首先你没有我的观点的时候,所缘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你有我的观点的时候,你就已经隔阂了这个东西了,你就不能了知这个东西到底如何、如是、它的本末因缘,你都不能了解。如果你没有我的观点,法尔如是你见到的,啥叫法尔如是?你的心体跟它一下就照了了,你就明白白知道它的一切了。

那你说怎么理解?我现在有这个我的执著,我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它,一叶障目。现在你试着想没有我这个观念执著时候,是不是很容易就知道了?没有你的观点的时候,你说你不知道什么?你都知道。就因为我执障着呐,因为你总说我怎么知道它呢?实际是你不用我你也照样知道它。可以想得通吧?那假我就像这房子一样。我们在这个房子里永远你看不到外面,没这个房子的时候我一下就看到外面了。实际上你说是你眼的问题吗?不是,是这个房子的问题。没有这个房子了一下就看到外面了,没有那个我你自然就见到它了。你不要说我们现在认为我见到它了,实际上你见到它全部了吗?没有,因为你认为你见到它了,你已经把它摄受到你的那个观念里头来了。

你说我认识,这是个香炉。你没有怀疑过这是个香炉,实际上它一定叫香炉吗?凭什么你说它叫香炉呢?就是因为你那个假我把它障住了。假我障住了你认识的觉性。由那个假我障住了,不得见到全部。


假我体现在哪?体现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现象的局限里头。你说我得看见才算,对不对?我们一般都说我得看见才能认识它,你不见它就不认识了?你不见它一样你认识,是说你这个我意识不承认,那个假我意识不承认它。

我不见它我也认识它,怎么说?我们没有见过很多人,但是你并不是不知道他,这里讲的认识是你一定知道他。知道是什么?你知道那儿有个东西。那你说我们现在知道不知道这个太空里有个月亮?你见到月亮了吗?你没见到吧?但是你知道太空里有个月亮,为什么?因为你相信,你那个知道的力量起作用。那天空有那麽多星星你都一定见过吗?从来你不说你能数出来的星星你都见过吧?你过去那些亲人呀朋友啊都已经不在人世间的,那你说你还见过他吗?不见过了吧?但是你发现你想起来的时候,你还一样有感觉,对吧?梦里还梦到他们,梦里梦到他们还跟活着一样,这就是生命的世界。

这生命的世界就是这么圆融,实际上是圆满的。释迦牟尼佛以祂自心的那种圆满的真实的功德力,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心性是平等的,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心性是平等的。心性是平等的所以说我们就有信心了,我们如果跟佛的心性不平等呢?我们就会想啊:“哎吆,人家是佛哎,人家那个境界我们怎么能达得到?”是这样吧?正是因为通过这段经文我们知道,祂跟罗刹王的心性是平等的,所以说祂就能把罗刹王的境界变得跟祂心一如境界。这叫通达,不通达的话,怎么能把它也变成无量呢?这明白了吧?就是说我们的心也跟佛是平等的,没有这个作为前提后面的你听不懂的。

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

“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大慧菩萨正在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佛为他开示自己证得的智慧境界。“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这个妙音是什么?不一定要说话的声音,祂是用一切变化的现象告诉你,一切在发生变化这个现象的同时,就告诉你这个道理了。你看见现象的变化,你就会自觉心性当中明显的理性发生。这是音,音声说法。佛以这个妙音说法的时候,不一定要用声音的,你看到这个现象的变化,你就会发现这个道理,“噢,是这样子的”。佛告诉你无常法,不一定给你说,你就看到世间的变化,你会“噢,真的是无常”,你的认识就如同佛在教你一样。佛在前面的这种种变化都是以百千妙音来讲说这个道理,“说此经已”。

“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佛在讲完这个道理以后,这些佛菩萨、这些圣贤们怎么办?就在祂那个空性智慧之中安住了,祂那个空性智慧不是我们凡夫心所能猜测到的,所以说就会隐而不现。刚才是什么?祂以缘起法性来告诉我们祂的心性跟我们是一样的,刚才那一切一切都是祂建立的缘起法,祂那个缘起法性表现出来跟我们众生界是一样的。就是祂把这道理跟我们讲清楚,什么道理?心性跟我们是一样的,一般无二的这个道理跟你说明白以后,又还自于祂的空性境界里头去,又安住到祂本来的本觉性之中去了。

祂的本觉为什么跟我们一样?祂已经证明祂的空性了,我们还没有证明,所以我们看到好像祂消失了。实际上人家又返回到人家安住的实际的境界,空性的现象里头去了。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明到,所以说我们看到“哦?祂讲完法祂消失了”。

“ 皆于空中隐而不现”,这个空是空性之中,空性本体当中,因为我们没有证明空性的时候,我们就看不见,这就另外还有个意思跟你说什么?诸佛菩萨都在哪住着呢?实际上这句经文就告诉我们佛都在空性里头住着呐。那怎么就见着了?你听下面的,你能见到空性就见到祂了。

罗婆那王唯自见身住本宫中,作是思惟:“向者是谁?谁听其说?所见何物?是谁能见?佛及国城众宝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为梦所作?为幻所成?为复犹如乾闼婆城?为翳所见?为焰所惑?为如梦中、石女生子?为如烟焰旋火轮耶?”复更思惟:“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见佛闻法皆是分别。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

“罗婆那王唯自见身住本宫中”这个罗刹王只看到自己在他宫殿里头住着,他看不到佛菩萨,佛菩萨已经又回到空性里头去了。实际上人家也没出没住,只是因缘到了,你求解脱的心到了,人家给你显现出来了。就像初一、十五的月亮一样,因缘成熟了,噢,十五的月亮在那挂着呐;因缘不成熟,初一你看不到月亮。实际上你说月亮有变化吗?月亮没有变化。

“作是思惟”就开始思维空性了,因为他已经发现这个空性,佛菩萨在空性里头呐,他就开始思维空性了。“向者是谁?”刚才给我讲法的是谁呢?就是给我展现这些境界的是谁呢?“谁听其说?”谁又在听讲法呢?“所见何物?”我到底见到什么境界了?刚才一下有一下没有,我到底见到什么境界了?“是谁能见?”到底是谁在见这些东西?

他在思维这个空性噢。这就告诉你,这个变化之间空性在起作用。实际上这两句话就是给你说向者是谁?变化的,刚才谁在说法?说法者、听法者是一体的。为什么?不是一体的不能一下出来啊。所见何物?他看到的那个境界又是什么呢?到底是哪出来?是谁见到了?是谁能见?到底是谁见到了?这就是微妙的地方,能见所见是一个,能听所听是一个,都是一,都是空性,实际上当下不分别就是一。

“佛及国城众宝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它一下没有了,佛刚才变出来那么多的境界一下没有了。我们可以去观察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啊,我们的世界一会会儿没有了,什么时候没有了?过去的种种事就没有了。那我们昨天的世界到底上哪去了?那个空性的妙义就在这儿。


“为梦所作?”难道我是在做梦吗?“为幻所成?”这就像梦幻一般吗?“为复犹如乾闼婆城?”这就像幻化的乾达婆城一样吗?

“为翳所见?”那是我的眼有病了吗?“为焰所惑?”那是火焰一样的迷惑这种吗?“为如梦中、石女生子?”梦里头的石女能生孩子?

“为如烟焰旋火轮耶?”就像火焰一样。“复更思惟”接着又在思维。

“一切诸法性皆如是”一切诸法这个本质就是这样,如梦如幻,相对法实际上都是统一的,相对境界一定是统一存在的。你把统一性找到了,相对性就不存在,你能够占据统一性的话,相对都能作用。好坏都是你作用的,这就是中国人讲话“中庸之道”。完成在中国叫中庸之道,完成在佛法里叫般若智慧中道观。但是我告诉你的中庸之道并不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中庸之道,是中道思想。

“唯是自心分别境界”都是你自心分别,你有一念分别,自然有相对境界产生。“凡夫迷惑不能解了”啥叫凡夫迷惑?就是心智不开显的人,没有顺应理智思维。什么叫凡夫?心念力、分别力不顺应理性思维,顺应现象分别那就叫凡夫。


什么叫现象的分别?我点柱香,这个是香的,我们都说是香的吧?没有说是臭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烧的是香,这是我们现象的分别,然后我们弄一瓶香水一喷,你再闻那个香就不如这个香水香,你会说香水是香的,这个是不好闻的。不好闻就是臭的,这就叫凡夫分别。

顺应理性如何分别?你需要点哪个香的时候,你去点哪个香,这是其一。你也不会说这个好那个不好,你不去起这个分别执著。我需要用哪个的时候,哪个就是好的,我不去乱分别它,乱执著它,我习惯点这个我就用这个,我不去用香水,这就叫智慧。那你还会烦恼吗?还会为有香水烦恼吗?你还会为点这个香烦恼吗?不会,这叫协调统一性就出来了。

你为好烦恼,错;你为坏烦恼,错;你为不好不坏烦恼更错。怎么办呢?该用好的时候就用好,该用坏的时候就用坏,知道吧?什么都有用,没有一样事是坏的,记住,存在就是道理。那你说还有法性可以执著吗?所有一切缘起法对你来说都有用,都是好的,那你说你还会受苦吗?你就不会受苦了。

很简单一个道理,咱就说人饿肚子,一会儿觉得饿得难受,实际上你说难受、饿肚子未必是坏事,你真正地需要减肥,治病的时候需要饿饿肚子,那是好事。所以说一切缘起法,你从它的本性去观察它,实际上没有分别的。我们强加分别是自寻烦恼,它出现的时候,你要记住顺应理性去看待它、观察它,然后你就会解脱出来,首先你把心从烦恼中能解脱出来,烦恼就是执著嘛。

咱又说一句话,你不要说“我不分别、我不执著”,那个不能光说。我们很多人说“你不要执著嘛”还是那话,他要再说不执著拿大耳刮子扇他去,他说不执著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不分别、不执著是告诉你什么?你的观念要清楚,就是你理性的观察和当下的念头分别要清楚,你不要叫你的念头跟你的理性错了卯,错了卯你就坏了,什么叫错了卯?不对卯了,你明明你念头是这个,你想的是那个,你说你不自己打架,谁打架?

就跟我们现在一样,我们现在人人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快乐、自己健康,但是你做的是什么?你希望是你的心,你做的是什么?杀生、害命、偷盗、邪YIN、妄语,你说你能好了才怪,所以这两个不对卯的话,你咋儿也好不了。你就烦恼了,哎呀,烦恼呀烦恼啊,这就叫愚痴的凡夫。“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我们千万记住,不要迷惑。

无有能见他没有办法能见到这样。亦无所见实际上是我们的心也没有所谓的能见,什么叫能见?能分别个什么吗?能认识个什么吗?不是那样的,你分别和不分别,认识和不认识,它都存在的。你不分别有电,它就没有电了?你说不认识电它就没电了?不是这样的。这里的见是指的分别和认识,实际上它都是存在,亦无所见。 “无有能说,亦无所说”也没有佛在说,也没有说你在听,也没有所解释的境界,这里讲的所说,是所解释的境界。

见佛闻法皆是分别我们见佛、闻法,都是我们的分别,为什么我们要见佛?因为我们的心是众生,所以说我们就要见佛,如果我们的心是佛,你还见谁去?你就该见众生了。所以说我们的心非众生、非佛,我们不当众生,也不当佛。那你说怎么办?你记住,该是做众生的时候做众生。

实际上这是观音菩萨教给的,为啥?你看观音菩萨下同六道众生同一悲仰,上合诸佛同一慈力,你看该作佛的时候作佛,该作众生的时候作众生。什么时候作佛?在众生面前作佛。什么时候作众生?在佛面前作众生。这就是上求下化的道理,这就叫菩萨道,祂不执著嘛。好比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了,我们都要作众生,我们要作大心众生,我们要替众生请法呀怎么样怎么样,释迦牟尼佛涅槃,将来你成佛了你就要作佛去了,所以说不要执著。你该当爷爷的时候你就当爷爷,该当孙儿的时候就当孙儿。实际上你说你一定是当爷爷?不是吔,有时候你就得当孙儿。法尔如是当下去观察,不要执著。这是你不要执著的观念,你要进去那个角色就挺有意思,这佛经是很有意思的。
如向所见不能见佛如果我们像以前那样的认识就不能见佛,我们像以前那样什么认识?哎呀,我要成佛渡众生,我们要去了脱生死,记住这样的认识也不能见佛;我们要去修功德,也不能见佛;那我们要去做恶业更不能见佛,不要有分别见。那怎么能见佛?

不起分别是则能见你不要把你跟佛分开,佛不跟你分,你偏要分开,你偏要说佛是佛,你是你,那没有办法,人家实际上愿意跟你在一起,那你不愿意跟人家在一起,那你愿意分开,没办法。不起分别,是什么?是则能见。这时候这个楞伽王寻即开悟,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希望你也能从这开悟。这个开悟就是你能明白不起分别就是见佛。这个需要练,我们肯定需要练,练着练着,你就有感觉了。有感觉了,你再继续升华认识清楚,逐渐地细化,就一点儿一点儿就见到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佛光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佛光法师讲金刚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圆觉经     


其它法师讲《楞伽经》

妙境法师讲楞伽经    

月溪法师讲楞伽经    

湛如法师讲楞伽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