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佛光法师所有开示-> 佛光法师开示金刚经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讲


 下载DOC文档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二讲

一切众生生活在现象空间的时候,会同时产生一种作用——被现象界所束缚。比如,眼睛见色,就为色所障,耳能听声,就被声所障。有能觉的心,有所对之境,能觉心就会被所对境给障住。而般若智慧恰恰告诉我们,把现象的障碍去消融掉,从而进入绝对的心性的世界,而这种世界呢,它不能称为世界,称为般若空性那种真实的作用,这是我们修学般若的一个出发点。

昨天讲了两品,我们如何开始去理解和契入般若实体空性那种状态,通过什么样的一种观察,通过什么样的一种认识能够真实的契入那种本性自在的那种境界当中去。

根据经文所开示的,我们在生活中去观察缘起,诸法缘起各种法相。一开始经文当中提到佛祖一天的生活,该吃饭的时候他就吃饭,吃完饭安祥的一系列的动作、生活,在他那个生活境界之中呢,见一切缘起,观其性空。

食时,该吃饭的时候,他去托钵化缘,这就是说它这个缘起法的建立的同时,要体悟它的性空,它没有固定的特性。而我们所见的一切相,所对的一切境界,以及内心所产生的一切实受,统统都是没有其本性存在,它是众缘和合之相,所以说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现象去坚持某一种所谓的观念。

我们用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而这六识就是我们放不下的东西,我们生活在这三个层面当中,不断地熏染,整个一切众生全部生活在这三个层面,而这三个层面恰恰是把你般若本性那种真实的作用,全部淹没了。

因为这三个东西的干扰,而不能以完全完美的现象出现,所以说我们就会生活在十八界当中。十八界恰恰就是你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它又不是真实的东西,它是如幻的,而我们见不到如幻的景象,我们执其为真。

般若智慧告诉我们什么呢?要观察缘起性空,你心的觉性告诉你,以心能觉和所觉,这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

什么叫缘起?你能去所觉你能觉的心,这产生相对于所觉境的时候,同时产生这个作用,这个作用,它是没有实际本体性存在的。当下你去告诉你,它那个实质特性是虚幻的,如梦如幻的。

众生为什么会产生生死、轮回这些现象呢?就是它执这个东西为实有了,执著六根对六尘那个东西为实有,以六识为自心,以六根为自身。

般若智慧告诉我们,要通过对生活当中这些现象的观察,应用法身的那种功德妙力,去观察一切相生灭的过程,它是非常清晰了知的。我们去观察那个生灭了然的相的同时,就在安住本觉之性。

从第一品经文看到,佛祖也是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生活没有加任何的形容和修饰,这点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境界中所遭遇的一切现象,不离你的觉性智慧。

但是我们侧重点侧重于什么了呢?作为众生侧重于缘起,他没有去观察性空。我们只是侧重于缘起,因为你见种种法的缘起,所以你就见这些生生灭灭的现象,产生的这个世界。

觉悟的圣者呢他告诉你性空的道理,什么叫性空呢?一切法的本性,其实是空,我们所见的一切法,一切相,它的本性实质是空,它没有具体的实质存在。你能够依着佛所教授的真理去觉悟,你觉悟的同时就证明你这个性空的道理

我们可以去观察,作为烦恼轮回当中的众生,只见缘起。比如,我买一个杯子回来,这个杯子你会执为实有,会产生种种的所谓的感受,什么感受?我要用这个杯子喝水,我这个杯子不要碰碎掉,我对它就产生执著。通常不会去观察,这东西就要生灭的,本来就是个生灭相,他不会去观察这一步,作为众生只能见到这个东西,他不会想这个东西是众缘和合而生。他会想,这个东西我买回来就是我的了嘛,我,和我所觉境,是不是?他只观察缘起,只去注意缘起,并不注意性空。

觉悟的圣人,他去观察的是性空的道理,它本性是空,没有实质的作用体。我和我所觉境统统都是众缘和合,啥叫众缘和合?我不去泰山顶上我不会买回来这个杯子,对不对?再往下深入一点,这个杯子本来是块石头,工匠给磨成杯子,再往下深入,它还没有实质特性,它具体形成杯子这个相,让我买回来用,好象这个相,是我和我所觉境,这是缘起建立了,缘起建立了会衍生出来相应的“法”,它有坏呀什么什么的,然后我又产生执著,偶尔不知哪天打坏了,好可惜啊,你看,这叫什么?这叫十八界建立。

我们轮回的世界,就这么建立起来了。众生所建立的世界,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它是无穷无尽的,它没有尽头。继续延伸,还可以再去分析,它也是无尽的。所以说在圆觉了义上佛祖说,众生界也是圆满的,你找不到它的尽头,它无始无终,这是它具有的法性。

具有什么法性?具有缘起法的法性。缘起的相是有生有灭,缘起的法性也是无始无终的。现代科学里讲的什么能量守恒定律,它其实就是揭示这个道理,但是这个东西还是缘起法。

这个能量守恒,它怎么就守恒呢?它得借助一种缘的力量,才能产生能量的现象,这就叫什么?就叫有为法,世间人所执著的有为法,有为世界,这是建立这个世界的根源,根本所在。这也是世间般若思想的核心,而众生界恰恰只是见到这些东西,他发现这个世界无穷美妙,因为他在里头呢,他不觉悟,他只是“觉察”、“觉受”,如果要是有观察力的话,这个人就是世间的贤人、世间的圣贤。

世间圣贤是谁呢?孔子、老子这些人,包括耶稣,世间圣贤能够通过世间这些种种变化的现象,发现有一个永恒的生命体存在。象耶稣,他宣扬有一个永恒的上帝,上帝万能造一切,你翻过来去看科学讲的能量守恒定律,它两个绝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道家所说的阴阳变化的规律,恰恰也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现,所以说把这些东西纠集起来你会知道世间法无过如此,就这么简单。

它建立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那个我和我所对境。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总结一句话就是说,你的脾气性格决定你的人生成就。你不要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实有,世界不是实有,世界并非实有啊。你有“我”,自然有“我所对境”。其实,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并非实有。

就象刚才我们聊天,说这个人性FB呀,怎么样怎么样,我告诉你,记住啦,那个不关你的事,真正关你的事是什么呢?你这个观念建立的同时,你所对的世界建立起来了,所对境建立起来了。我们为什么在这个当中不能自在呢?因为你执这些东西为实有,执所对境为实有,所以说你就不能突破所对境对你心灵的约束,突破不了,就会被这个环境所左右,生死病死,春夏秋冬的变化,患得患失的感受,你就被它约束住了。

从凡夫的那个“凡”字看,我们的心光就在那个一点里头呢,我们的心光被东西压制住了,这个东西就象个盖子一样,它是根、尘、识三个东西。字左边是所对境,字右边是我们的根,上面是识心,中间就是你那一点点念头,你看,是不是凡夫?凡夫恰恰不以为他是凡夫,那个“夫”字呢捅破天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比那个境界高,他总想超出他那个境界,面对一个境界的时候,他一定在想这个境界以外的事,所以说他总做那个出格的事。为啥?他约束不了身心。

我们在这个境界里,脑子里一定是在想这个境界以外的事,总在出格。为啥这个天透了呢,这个头就象天一样嘛,你想的头外面的事,你不会想头里面的事,这就叫凡夫。为什么有这个文字相,这个文字相恰恰跟我们这个凡夫相是相应的,这就叫世间法。

那世间法当中你怎么去建立绝对的境界呢?世间法当中也有绝对的境界,这个里头不分善恶,咱先不要去议论善恶的问题,这就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有时候你看到有些坏蛋过得也挺好的。从现象上看是绝对,其实还是相对,因为它没有离相对境。什么叫世间法当中的绝对?六道凡夫当中所谓得道者,是为绝对。

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但是每一道里头它又有六道,又有六个层面境界。我们看不到天、人、阿修罗,但我们知道人,我们本身是人法界,人法界里头它也有六道境界,也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

天,人家那些福报大的官员,什么元首、商业巨头,那就是天人境界,他是一切受用具足,对不对?而且人家有“神通”啊,什么叫神通?克林顿要从美国飞到中国,就能飞过来,人家想去哪就去哪,你说那是不是神通啊。神通其实就来源于福报。你看过去的皇帝,他也有神通,他去哪别人一天抬着他,他的受用绝对是超出你任何人的。为啥说他是众生呢?他没有脱离生老病死嘛,他还是在这轮回里头,他不悟得本性,他只见缘起,所以说这是天人界。

人呢就很简单,包括这些所谓的贵族、当官的、平民阶层。

阿修罗就更不用提了,那些当兵的,全是阿修罗现象,每个国家都有部队,搞军事的两大特性,一个多疑,《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一个好斗。多疑、好斗,你说是不是阿修罗的特性。

地狱,那些坐牢的,活现地狱嘛。

畜生咱都见得到,猫、狗、猪。

这些层面的东西就是在我们的人法界当中所能见得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化现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我执心”,我执心一直执所对境为实有的时候,它就会显现这些现象出来。

为什么?因为你有六根感官。你用六根来判断六尘,产生六识,自然就会产生我们所见到的境界。我讲的这一堆是世间法,有为法。怎么去通过这个东西来看到无为清净的本体生命呢?绝对的现象呢?

你不要去轻看这些东西,恰恰你能够觉察这些现象,存在于一个真理当中。什么真理呢?空、苦、无常这四个字当中。你用佛陀告诉我们的空、苦、无常去观察,你就得到《金刚经》所讲的,一个观念,一个智慧就生起来,是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这样去观察,它统统都是空、苦、无常,那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而这个恰恰直截了当、当下契入绝对的本性。

因为你的我执所对境,就是四个字:空、苦、无常,你执著它干嘛?那你说:“我们好象没那个力量。”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熏修得少,因为你熏染得少,无始劫来你全部都是熏染的那种“只见缘起法,不见性空”,不见其本性。

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它真实的东西,缘起性空是什么意思呢?要通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它本质是什么?空、苦、无常。这直接能够进入到绝对的法界。所以说我们修学般若是直截了当通过现象进入本体,进入绝对空间,唯一的法门!换句话说,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修哪个理论,我告诉你,你不学般若,你没法成佛。通过这个般若正观,非常简单的进入解脱境界。

那你说怎么就进入了呢?就一转念就进入了!什么叫转念?转变观念。转变我们对缘起法的执著,去观察其本性是空性!就这么一念。你处处这样去观察,那你会发现禅宗公案讲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你会看得到。因为你建立缘起的时候,其实这正是空性的体现,这叫外缘所对境。

还有内依缘所对境呢?内依缘所对境就是你的识心念头、识心分别。这就更厉害啦,这就属于大乘菩萨解脱道。对外缘所依境解脱的,叫小乘解脱道。你对所依境依真理而循序渐进的观察,能够当下契入小乘解脱道,为什么?忘我空嘛。忘去人、我而进入所谓的相对绝对吧,它还不是绝对的空性。进入了相对的清净状态了嘛,但是他还得依外缘的情况下去观察。它并不是内心那个,它还没转呢,它还有一个“空见”嘛,大乘菩萨道把空见也消融掉了。

你看,我产生空见的时候,好象是相对清净了,好象是对外界六尘不执著了,对吧?其实那是对“我念”的不执著,对我分别念是不执著啦,然后进深一步修般若空观的时候,你再观察,还有一个空见可得嘛。再把那个东西作为内缘所依,你一起空见的时候,你记住,那个也不对,你把它再觉悟,这就进入大乘解脱。

所谓大乘解脱是什么呢?因为你外缘所依,六尘之相,属于小境界,属于有为法境界,所以称为小乘。大小乘是怎么分别出来的呢?小乘就象很小的一条船,我们的心依这个东西就叫小乘。反过来我们去依心去了,心没有大小,但它是比小乘来说就要大嘛,所以称为大乘,它所对的境界就不限于六尘境界了,所以相对来说称为大乘。这是大小乘的分界线。

我们发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记住,这个空见生起来了,我们知道它是毕竟空的东西,我们对它的执著性就淡薄了,淡薄了以后你内心就产生了什么?产生空见了嘛。这个空见恰恰是你修大乘的所对境。你能够依空见解空见的时候,空见也就不存在了嘛,所谓进入绝对有了嘛,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空见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方法,也有次第之分,也没有次第之分。在修行进程当中,根据你个人的那种心量行持的那种力量,可以分次第出来。说是有行持也是方便讲,你当下契入它,契入它的同时,你就已经解脱了。因果是同时的,你动心的时候,果报就现前的。这个道理最简单不过了,我们渴了,渴了喝水就解脱渴了,对不对?我们喝是动心,心因所动,有我嘛,然后所对境产生,有水嘛,这两个东西作用完了,你就解脱了嘛。

就象我们看着这一切一切境界,你当下觉悟这个东西是毕竟空不可得,知道吗?这个信念一定要非常坚定啊,一定要非常坚固的去熏染这个,因为你无始劫以来你就认为这个东西是实在的,你对它的执著,其实就是对自身的执著的一种坚固嘛。你把外面所依的六尘之相破掉以后,这个东西也就没有了嘛,它没有所依境了嘛。听懂了嘛?这就不象他们说的那个“你放下这个呀……”,这个你是放不下的,因为太执著了嘛。恰恰你用你那个所依缘、所依境修行,就好办了。这是诸佛如来的般若解脱法门。

我们现在谈到的是解脱法,这还不是最上乘的解脱法,这只是大小乘解脱法。《金刚经》讲“为发最上乘者说”,那是究竟成佛的境界。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段经文,文字非常简练,它的核心思想讲的什么呢?我们观察生活现象的同时,不要被现象约束。般若思想告诉我们:现象对你的束缚,不是来源于现象,而是来源于你自己那种识心分别的执著。因为识心分别的执著,现象对你来说,就是一种障碍,所以不得解脱。

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生死问题,我们无始劫以来熏染,有生有死有生有死,对不对?就认为生、老、病、死是所谓的自然规律,我们认为的自然规律,在我们的意识层面恰恰认为它就是真理,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你总给自己这么熏染,再去观察,人就是这样子呀,有老呀,有死呀,有病呀,对吧?你就会产生那种感受。其实生、老、病、死这个现象,就象春、夏、秋、冬跟虚空的关系一样。我问你,春、夏、秋、冬跟虚空有没关系?绝对没有关系嘛。春、夏、秋、冬再变化,虚空还是虚空啊,是不是?你生、老、病、死再变化,那个“心”并不变。对不对?

我们就是被这个现象迷惑啦!忘却自己还有一个不老不死不生病的东西呢,忘掉啦!其实是你生病了吗?不是你的心生病了,是你这个机器呀,这个东西(拍了几下头),有问题呀。我们执著这个东西为自己,太执著了……这个就是我呀!就象我们执著自己家的那个房子一样。我问你,那个房子是不是你?绝对不是你,对不对?假如你家房子突然给烧了,“啊!……”你就会产生非常剧烈的感受,为什么有感受呢?因为你有执著嘛。

我们学习般若,就要清醒认识到:我们要找到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我会被那个现象所迷惑的状态。你要是找不到那个本有的状态的话,那你就麻大烦,你就会生、老、病、死一应俱全。我们但凡有想,皆是虚妄,有想皆为虚妄。

经文上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什么叫“应如是降伏其心”?何谓“如是”之想呢?要依本体生命去观察一切!让你的信念依那个本体生命去安住!这叫“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诸菩萨摩诃萨”是什么意思呢?是要决定成佛的人,应该怎么样去观察问题呢?怎么样去看待一切生命现象呢?佛告诉你,应如是,如是什么呢?真如所在,就是本体绝对的生命现象,从绝对的真理出发,去看待一切问题,这叫“应如是降伏其心。”

为啥称为“降伏”呢?我们去认识绝对真理的同时,我们这个能觉的心就已经得到调伏了。我们在认识真理的同时,我们那个能动的心、能觉的心,就已经被调伏了。换句话说,我们把那个能觉的心,怎么样给它建立一个绝对所依境呢?——就是绝对的真理。

什么叫绝对的真理呢?它告诉你怎么样建立绝对的信念和真理呢?你看“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这个境界是绝对的。所有一切众生,别管是什么众生,我全部让你寂灭成佛,对不对,这是不是绝对?没有商量的究竟吧。

它依什么建立的呢?依绝对的真心建立的,它不是依识心建立的。怎么说是依心体建立的呢?就你这个能觉的心去观察本体的那种真实状况,它就是这样。

就是哪样呢?我问你呀:“一切众生存在于何处?”存在于你的心体当中,对不对?所以说他依这个本体建立的观念:我全部叫他寂灭。不用识心去照现象界了,明白吗?它就跳出了现象界的束缚啦。

这后边又说我这样做完了以后呢,“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就是说从众生界观察,众生一观察,因为他不依绝对本体依现象界,怎么一看,还有这么多众生没有度啊?这就是人,就是众生,凡夫众生跟解脱的人就不一样在这儿。

解脱的圣者是依心体建立一切,依绝对的心体建立观念,建立认识,自然发生绝对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凡夫众生呢,他是要依现象界去观察的,他执著的是缘起法,一看见这个实无众生得灭度,他一看见这个,自然就见到一切法生生灭灭的现象就出来了。所见的层面不一样,所认识的层面也不一样。一个是绝对的,一个是相对的。

为什么他会看到还有众生没得到度脱呢?因为“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这个人并没有真正的觉悟,他还带有他自己的那种我执观念去看待这些问题不是绝对的境界,他是相对的,明白吗?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就是我执的四种形象出现,只要有我执存在,它就是相对境存在,它就不是绝对的,所以他还看见有众生没有得度脱,“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你把刚才我讲的串起来就知道,众生存在于哪里?众生存在于你的心念之间。好多人就有这个疑问:“哎呀,佛度众生,他怎么度呢?”佛涅槃的时候就给阿难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所未度的皆已作了得度因缘了,换句话说,在人家那个境界里就没众生可度。是不是?因为人家依那个绝对的本体建立。你去想想,你依那个心体建立观念的时候,哪有什么众生可度啊?

昨天的世界,芸芸众生,多吧?昨天的世界一过去,过去心都不可得,过去世界哪儿来的?哪有众生啊?全部让他们灭度了嘛,解脱去吧!对不对,其实全部解脱掉了。世间万物不离你的心念,对吧?我们只是光看现象不看本体呀,所以说:“今天我又见到这么多众生!”那是你见着了,因为你心又生起来了嘛。

打个比方来说,这是山西一个庙里的实事。日本人打中国的时候,一个寺庙好象是在挺深的院落,有个老和尚就在庙里头修行,老和尚的耳朵不好使,耳朵背。但人家一心念佛,也不管别的事。日本兵打进来之前,他就发心闭关修行,闭关十年,跟这些人就说:“你们谁也别打扰我,我要闭关十年。”把东西都准备好,在后院就不出来了,封死了。他耳朵背,日本兵打进来了,炮啊什么,他都听不见。八年抗战过去了,他出来了,欸,怎么都成这样了!村子没啦。村子给打没了,烧没了。人都上哪去啦?他一点没经这战争,你说是不是“心净则佛土净”?在他观念里就没有经历战争,对不对?人家就避过这一个大劫难了,这叫共业里的别业。这也正是说明,他那个心,不见这个东西,不见这个东西,自然他心就清净了。这也真正的符合佛讲的“心净则佛土净”。在他意识里头,觉得这几年过得还挺自在的。那你说他心里的众生上哪去了?他见着受苦的人了吗?他没见着,他见得恰恰是他悠然自得的乐趣。

再往下深处推,这一品你参悟明白了,所有世界的界限全部消融掉,就是所有国土的界限全部消融掉。什么叫国土的界限?你的我执观念,就是国土的界限。记住啰,你那个执著的观念就是你那个国土世界的界限。怎么说呢?一个人有家庭,那为什么有家庭的分别呢?家不就是你那个观念的执著嘛,观念的执著就有你那个国土的分别。在往大处说呢,我们是人,人你自然就不能跟佛沟通哪,对不对?偏偏你给自己熏染熏染,熏染什么,熏染人的观念,熏染人那种念力呀,行了,我告诉你,那你所见的世界就是人,人要有的东西你都能要有,对不对?人要有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你全都要有,对吧?在人类社会当中,有出家人,又有在家人,有当官的,又有当老百姓的,你看,这个观念不同,他所见的国土又不同了。这就叫华严世界所讲的重重法界。

你出三界入重重法界,怎么入呢?遍观这一切。再往广处说更简单啦,十方宇宙十方刹土尽虚空遍法界,无非此道而已。这就是所谓“一切唯心造”,“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什么?就是你的认识,就是你的心念加行为力。我跟你讲的那个心就更具体一点,心念加上你的行为力,这两个的综合体,就叫做心。

修解脱道简单到什么程度?现在你就建立一个绝对坚固的信念,你要不要成佛?要成佛,绝对坚固,好,你就增上它的行为,就OK了!增上什么行为呢?佛要做的什么事,你就去做。那你就成佛了嘛!

那你说:“怎么圆满了呢?怎么就叫修行成就了呢?”你的行为跟心念完全的统一、融合的时候,换句话说,你的行为对你的观念从来不产生疑惑,你的观念对你的行为是绝对的指导,明白吗?这叫福慧具足,两足尊,成就!成佛了!怎么叫福慧两足尊?你建立成佛的观念,再增上它的行为。怎么就叫圆满具足了呢?你的行为对你的观念从来没二话,而你的观念又对你的行为是绝对的指导,这种状态就叫福慧两足。听明白了吗?这就不会产生人性的思维啦。人性就是忽悠不定啦,你看那天他们在玩彩票一样,明明那个号对了,到时他就悔,忽悠,变了。为啥?人性就是这个样子。人性是相对的嘛,所以它总有相对境界存在,它不是绝对的,而修行解脱恰恰是由相对进入绝对。什么叫绝对?我那个信念就是依着那个绝对本体建立的,所以说我那个行为也是绝对的,自然产生的结果统统都是绝对的。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分解释前面那个如何直接能够成佛的方法,成就最上圆满解脱佛的方法。文字其实很简单,仅从文字意义上理解的话,肯定理解差得很远……有句话叫什么“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要依文字相去理解,那佛祖冤死啦。

你看:“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咱就说这个布施,一说布施,我们肯定认为我们得有东西去拿给别人,对不对?有东西去拿给别人,这个叫布施。是不是?我们都认为这样叫布施,而且我们也是这样做了。但是呢,也没有产生佛祖所说的那个舍一得万报。这就产生疑虑啦。佛讲的到底怎么回事?给自己解释一下:“哎,来生肯定好啦!”好多师父他也没法解释啊,就告诉你:“你种了善根,一定有福报。”“这个福报啥时候成熟呢?”“肯定会成熟,因缘到了就成熟啦!”你问他:“啥时候因缘到啊?”他保证给你解释不出来。

佛祖的法是圆满的!人家不是讲的那个意思,这就叫“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人家讲的那个“布施”是什么意思呢?明明跟你说:“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这一句话就跟你解释明白。

真正要成佛的人,是依绝对的法性而去布施的,去对待一切,而对待一切的态度,就称为布施。再跟你解释一遍,“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你的行为如何能跟法性相应,是你对待一切的态度,要依那个绝对的观念,这叫布施。

再跟你说一遍,“菩萨於法”,成佛的人,以及要成佛的人,以及要解脱的人,“於法”是什么意思呢?在于体现对法性的绝对作用,怎么能体现出来呢?是对于所对境界没有任何的执著,这种行为下,才能增上他的法性功德,实现法身本体的功德。

再说一遍,这个很关键哪,直接证法身哪。觉悟的人怎么去进入法身呢?菩萨於法,怎么去让你那个法身绝对的本体产生作用呢?用什么样的行为呢?——于法应无所住。应该是什么?直截了当的对你所对的境界,不要有任何的挂碍。无所住嘛,你这样去对待一切,你那个法身本体就显现了。

明白吗?怕你不明白又给你详细解释一下,“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告诉你什么?六根所对的六尘,你不要执著在这个圈圈里头,你对一切的执著,统统不叫布施!对一切的不执著,那叫大布施!

所以说呢,“我今天捐点这个功德啦,明天做点那个事啦……”,我告诉你,不是那回事啦,那叫福报、善根吧,充其量叫善根,哎,也叫业报,但你那个善根啥时候成熟呢?你能够这样去认识这个问题,后面就有意思啦。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菩萨就应该以最直截了当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问题,应该以这种方法和观念去对待一切问题,这叫“菩萨应如是布施。”应什么?直截了当的意思,应该直接依真如自性所起之见对待一切,这叫真的布施,叫无住相布施。

“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人家给你说明白了,你能够离一切相,你福慧就具足啦!你就成佛啦!你想福慧俱足,你想把那个本有具足圆满的福德资粮全部给拿出来,你就得离一切相。

再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你,你想成佛,你就得离一切相。离一切相的方法,就是不住相布施。这个“布施”,不是说你给他几块钱的问题,这叫“不住相布施”,所以说“其福德不可思量。”什么叫不可思量?具足一切了嘛,圆满了嘛。什么圆满了?成佛了才圆满。你怎么就能成佛圆满呢?“菩萨不住相布施”,什么相呢?色声香味触法的障碍,全部拿掉。你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挂碍,全部搞掉,当下就是“无住相布施。”这叫什么?清净梵音哪。

须菩提,你能理解吗?“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又问他:“你能不能理解呢?”再给他比喻一下,再深入一下,“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东边的天空你可以想得到多大吗?“不也,世尊!”不能啊,想不到,你能想到虚空有多大吗?“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四面上下虚空可不可以想得到有多大呢?不能吧。“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所以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但应如所教住”这个词用得太绝了!——但凡有点智慧的,聪明点的人,就应该照着办!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佛光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佛光法师讲楞伽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圆觉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