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佛光法师所有开示-> 佛光法师开示金刚经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下载DOC文档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十六品我们主要是明白什么是业障,什么是业力。这里有一个细分的概念,业障是指我们主观意识的认识和执着,业属于惯性,障属于意识的不明了。因为你有一种固定的意识,这个固定的主观观念意识,他的延续就导致了你对新的东西,或者对你的意识心当中,所不能了解的事物也好,人也好,就产生一种所谓的障碍。

这种业障是没有什么所谓来由的,空穴来风,本来是没有的。我们对人也好、事也好、任何一种事物的判断完全是一种无明。何为无明?就是子虚乌有的,你所谓主观意识的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子虚乌有。

你去探个究竟,好坏观念从哪儿来?作为人类世界跟动物世界,我们就觉得人是天地万物之灵,好象人是世界的主人一样,那你说动物伤害人,它是善是恶?作为它来说,老虎吃人,那是维持它生命延续的方式,它就那种轨迹,就那种业力。但是它去伤人、伤害任何一个动物,那种行为不存在业障而是业力,它不需要加一个主观的意识,套一个观念在上面,所以称为业力。

老虎由业力起现行作用,所以见到那些肉、动物它就要吃。人因为它伤人那个观念,作为人来说肯定要打它了,这就称为业障。因为你有一个观念,它不能伤害我,所以你就会加一个恶虎啊什么的,套一个观念这老虎太讨厌。那你作为一个皮毛商人、中药材商人或者作为一个猎户来说,那他看见就会欢喜了,财富来了。

老虎有啥观念,它就觉得那是它应该的,就象我们要天天吃饭一样。我们生来就会吃,那你说生来就要吃饭这个观念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叫业力循环,业力种性现行。

什么叫业障开始了?南方人生在南方,这叫业障出现,就有一个认识,我在南方,南方就有南方的饮食习惯了、思维习惯了,全部都出来了,这叫业障。长大了记事了、懂事了,跑到北方来,哎呀,我在北方了,怎么怎么,因为你有南方的习惯,没有办法去体会北方的事儿,这就叫业障,因为习惯在执着在延续,这种潜在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意识觉性。

我们修学佛法、般若空性的人怎么去认识理解业障和业力?那就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行为导致业力的运行,不要认为行为过去了,就没有力量作用了,不是。比如我们吃饭的行为,你吃过去以后,他那个力量还在作用,你会觉得饱,这是业力作用,你会觉得有回味,今天吃得不错,这就叫业力。

业力还有一个现行呢。业障跟业力基本上是分开的,这叫理和事。,理事是圆融的,一体的,不二境界的。突然一下到吃饭的点了,哎呀,肚子就饿了,饿了就开始进行吃饭的行为,完了以后就饱了,你说知道饱和知道饿的那个东西他吃了没有?他并没吃,那为啥他知道饱了呢?

其实他也吃了,他是以什么为食?以意为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什么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以意为食,他也饱。你看我们经常有一个很高尚的说法,这个人精神食粮,很有品味,品德很高尚,人家不需要很低级的东西,去充实他的内心世界,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他注重的东西不是,那种常人认为的好东西,他叫以意为食。

以意为食,再比如我们看一件东西,这个眼耳鼻舌身,他通通都在吃,你不要以为他不在吃。眼看一会儿眼睛会累,那就吃饱了,你的眼根其实就在吃嘛。佛家讲的食什么意思,比我们意识层面理解的食的概念要广,他是一切有为现象生命维持的本来,根本啊。

那你说菩萨以什么为食?菩萨以禅悦为食,禅定的喜悦为食。你说你念一会儿佛,念得心情愉快,身心轻安,对吧,挺舒服,好象也没有饿也没有啥的,那就是禅悦为食,以意为食。

这种现象在哪儿有呢,其实我们生活当中通通都存在的,我们只是注重粗弊食就是比较粗的食,意食,触食,思食,受食,一共四种食。这四种食以什么为主要的呢?还是你的六根了,就是我们的浮尘六根依这几种东西才能生存下去。

那佛证入圆满的空性会怎样呢?这些作用都会静止下来,进入绝对时,这些是静止的状态。没有生灭,没有说我还需要怎么样,他不会有缘起的建立,他是观察缘起,了知缘起,但是他不用缘起的建立,所以他叫寂灭,永入寂灭!

那你说佛为什么能观察缘起,但是又可以不用建立缘起,他要建立缘起的话,又进入轮回了,这叫究竟寂处。

那你说他修行怎么办呢,那碰到这些东西该怎么说呢,就是你要明白,我们这些人哪,我们这些众生,比如我们人类,他某一些观念,都是我们自己主观的意识上的东西,我们要是想把业障去清除,把业障去清静下来。

为啥讲能净业障分呢?就我们能觉的心去觉悟正确的东西,符合真理的观念,这样你的业障就了了,就可以转化了嘛。比如学佛的观念,好多观念啊,一般人只要认识佛法,或者说听说过怎么样,他都会给别人说他信佛,现在说信佛的人很多啊,他信的程度截然不同。

比如今天咱们去定佛像的那家,他也信佛的,他信佛他去卖佛去,那都是自己的观念,在他眼里头,不是佛是货物,但是蕴藏着跟这些观念回应的会有一些别的因果产生,别的因果,附载地就会出来了。因为那是佛像,你要卖就叫出佛身血,这是对你没有真正圆融空性的人,你决定好过不了。

一家流通处头一年火得很,卖香卖佛像,请东西都上他那儿请,都不还价,谁也不还价,真是赚了钱了,盖了一个大院子。第二年,他家连着出了几个事。人是没有好坏之说的,好歹他信佛,但是他自己的因果就要背了,家里出了很多事,这就是他的业障,业障导致业力。

《楞严经》里讲过,贩卖如来形象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敬。这个事,我们专门问过很多上师,藏地的那些高僧,藏民那个佛像是不卖的,他可以送给你,你到人家庙里头,寺院里头,你自己去布施啊去供养佛菩萨,那是你发心,但是佛像绝对不是卖给你的。

佛祖以他清静的智慧观察得到这些道理,那我们没有智慧,我们只要去信佛,皈依佛法,皈依佛所讲的法理,去运行自己的生命轨迹。我见了很多人,但凡去卖佛像,他家的事一定不顺,真的,从佛像身上取利,业障是最重的。

佛是人天导师啊,诸佛菩萨的圣像,那是绝对的真理的象征,你把他身上拿来取利,你有多大本事啊,那个无异于有人跟国王开玩笑,你当着他面骂他,我割你块肉行不行啊,那国王一定哼哼笑你神经病。

拿佛菩萨的圣像去经营、取利甚至作为一种艺术品,都是罪过。你包括他们现在做的那些佛像,有的做半截,光有头,没有身子,那个都是很造业的。

你不要以为佛菩萨的像没有什么利益,他的利益大得很,因为他是绝对真理的象征,你把那个观念不当回事,那你就会生出很重的业障。观念的错误,行为不在于做得多做得少,我只卖佛一尊啊,不在这个,主观意识关系面太广了,关系到方方面面,佛菩萨的圣像那是十方都尊敬的,一切众生的皈依处啊,那你等于把一切众生得罪了,就跟你要跟一个国王干仗,那你等于把人家全国都得罪了吧?

佛菩萨的圣像不是代表他个人,他代表一种修行的法门、一种真理,是所有众生要依怙的地方,依止的地方,他是众生依怙主嘛!

我们要知道业障很利害,业力可以修正过来,业障要是不除、不清净的话,业力没有办法转过来。我们成天说自己业力重、业障重,因为你还是拿你那个做人的人性观念去看待这一切问题的时候,肯定是业障重。我们要修行、要觉悟佛法的时候,要清净业障。

啥叫清净业障?把自己过去的观念完全看破,完全换掉,以佛法的智慧真理来庄严自己的身心世界,那就叫真正的能净业障。

我们昨天说到这段,“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能毕竟成佛了呢?你过去的观念变了。为什么称为“当得”?当下,很快的。因为主观意识一变的话,行为随着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你自然就跟道理相契应,这是一步步的,非常清晰的。我们看下边。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段文字说明佛祖在极力推崇,修行自觉自证那种重要性。前面是告诉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会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征兆,该如何处理。后面这段文字给我们说的是,自觉能了业障,自证能消除业力,把自觉自证的行为推崇到极点。

用他的经历告诉你,如何能够得到这种修行的功德。通过什么样的经历,心路历程,得到这种修行的因缘,这种方法。他说嘛,“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就是说,在我那个心路历程当中,经过很久很久,时间的长短是没有办法能够用我们的心思测量出来的。

“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那为什么在然灯佛前?从然灯佛那里发菩提心,从那儿以后,供养了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从事相上给你解释一下,以后再从理性上告诉你。这么多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人家从然灯佛那里觉悟,有这个法门,过了多少时间,供养了多少佛呢?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而且通通特别虔诚地供养,无空过者,他这样的因缘才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陀经历了这么多的事,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从事相上我们理解。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单单从表相上来说,能够受持读诵这个法门的人,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人,他所得的真实的受用,和我供养诸佛的功德,他比我这个殊胜得不知多少倍,他是一百分,我才是一分。

你自觉自证的功德,比我供养这么多诸佛的功德殊胜无比啊,那是没有办法比喻的,因为供养诸佛的功德只是福报,会有善业力发现,但是你去亲证了,你想想,那是另一个概念了。打个比方,如果跟国王有亲戚关系,找他办事也能办,一国当中的事他都能办,你说这样的权利还不如你自己当国王去。这就是业报跟福德的差别。福德圆满的时候,你自在受用啊。你业报就不圆满啊。

所以我们修行佛法的道理要清楚。那你说我们该如何呢?一定要去受持读诵此经。关键是受持,你能够受持此经,然后你再去读诵,读诵是一个很好的修习方法,熏修的方法。但读诵还有一个意思,一会儿我从教义上给你讲,就是从一个比较究竟意义上给你讲。

刚才那一段,“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从事相上给你说,我们在事相上不可能象释迦牟尼佛一样,去供养那么多佛,首先我们做不到嘛。

现在从教义上给你讲“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我念是用我的念觉性,我这种念觉性不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这个无量阿僧祗劫没长短的意思,既然是无量就没有长短,阿僧祗劫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嘛,我这个念觉性经过反思,反思多长时间,不知道,我的念觉性离开对六尘的执着,经过了多长时间,不知道。

终于在然灯佛面前,然灯佛什么意思呢?从哪儿开始发明白的,从明白本心的一刹那叫然灯佛,啥叫然灯?把灯点着不就明白了嘛,明白觉性了。然灯佛叫从明了觉性那一刹那,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呢?经过很多很多所谓觉悟的过程。

因为他经历“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他得值一个佛,一个佛就是一个觉念啊,我这个觉念经过了这么多的一种历程,觉悟的过程,多少啊,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我经过了这么多的一个觉悟的过程,悉皆供养承事,我在这么多境界当中,我通通是圆满觉悟的,我的信念观念,主观意识绝对是不动摇的,这叫悉皆供养承事。

我始终如一地信奉着一个观念,我经过了这么多的过程,我没有变过,因为他明了觉性了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他不放过每一个念头,他的功夫用到细到极点了。

这个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是什么意思?有个究竟了义的意义,就是我们的念头刹那间生灭,刹那刹那的生生灭灭。八百就是我们的八识受用,我们的心,能觉性,遍观我们的八识受用,在我们的八识当中通通觉悟圆满,通通了知八识的虚幻。四千是我们的四大假合之身,在我们现象界的生命里头,他的觉性也是圆满的,万是无量万德庄严的受用。

因为你了解了八识四大的虚幻,现象界生命的虚幻,所以你就具足万德庄严,无量受用,圆满的功德。“悉诸供养承事”,这时你明白本觉性是那么的圆满,你这个意识心啊自然就附属于他,因为你主观意识这种洪流太不可抵抗了,他的力量太大了,也叫业力,这种业力叫觉性,那就不一样,无空过者嘛,因为处处是圆满的嘛,

啥叫空过?因为你不圆满才叫空过嘛。什么叫无空过者?因为你真正的体悟到空性的圆满,你自然不会放过每一个闪动的缘起,你会通过每一个缘起法的建立,真正的感受到圆满的空性,这叫悉皆供养无空过者,这是他的教义。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后末世是什么意思?在佛陀涅槃以后,佛陀不在的时候。在你自己心性上讲,我们要通过转念,能觉性在对所依境界的时候,我们不要光往前头去看,因为我们这个心有一个习惯,能觉性有一个习惯,不会往里看,不往后面看,只往前头看,我们这个毛病不是只往前看嘛。

“若复有人能于后末世”,后末世是能用你的能觉心去观察,能觉心对我们的末那识,就是我执啊,用我执这个心去分析看待世界问题的时候,用你觉悟的真理来分析。后末世是你的能觉心也是你的末那识,第七识我执啊,在你能觉心的末端,换句话来说,能觉心的末端就是所对境嘛,这就是内外嘛,你用能觉心去观察世界的时候,你要想起来去反思金刚般若空性的真理,这叫能受持啊,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你能够反思反观金刚般若空性的真理的时候,那你所得的受用,比专门供养佛的功德还大,因为般若空性是所有佛依止处,这样你就看得通了。

因为后末世这种解法是来自六祖大师慧能,因为一般的解法是佛祖入灭以后的世界,六祖大师专门在这里头,做了一个解释,这也是修行禅观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地方。你看你那个末那识,就是我执往那儿用,这个末那识是藏在现象界的背后,我执观念藏在你能觉心跟所对境产生作用以后,在那儿藏着的。你产生作用以后,不就有一个我执观念生起来吗,在那儿躺着的。这时候你用能觉心和所对境产生作用的一刹那,赶快去思维空性理去,你的末那识就消失了,这是一个诀窍,这是修行禅宗很关键的一个诀窍。

有一个禅宗公案说明这个道理,说济颠和尚,就是济公啊,有人问他,西方极乐世界在哪儿?他直接就说,你什么时候能够用眼睛看到后脑勺你就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非常巧妙,这就是这句话真正的含义,“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他跟简单的去供养佛,换句话来说,成佛的功德跟供养佛的功德决然不同。一个成就了、一个供养是两码事,所以说根本不能比喻。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佛给你说我要都说明白了没人信。从文字意义上很简单,你能够去读诵受持这个经啊,我真正的把你所得到的受用都讲完你不信,说白了就是你不信。换句话来说,你能跟我一样,你信不信?另外一个隐层意思就是说,你真正能照这个道理去行持去受用,你就能跟我一样,但是你绝对不相信,包括当时他那些弟子们也绝对不敢相信,他能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

当时那个灵山会上不是拈花示众吗,百万天人,当时只有大迦叶一个呵呵乐了,那么多人就他一个人明白了。明白行了,如来告诉你,我有正法眼藏,如来妙心,涅槃妙心,不离文字,教外别传,今天付诸摩诃迦叶。我那点认识他知道了,你就歇着吧。一下就给他摁住了,你就别动了,你坐着吧,五十六万七千年以后你再出来吧。

佛交待后末世这个观念啊,你真正能于当下转化你的意识的时候,后末世的问题是你能不能转化你的意识,你能把你的主观意识真的转化了,真的去跟佛祖讲的般若空性真理相契应了,那你就叫不可思议的功德受用就有了,因为你这个主观意识叫思议啊,能思能想,所以你所有的受用都叫有限的嘛。

那为什么这么说没有人相信呢?“或有人闻,心则狂乱”,有人听到说他能成佛他绝对不相信,大部分人说我又不求成佛我只是平安就好了,所以他就不会相信,心则狂乱嘛,你要真正的想成佛,拔出无明的时候,那个人更会恐惧啊,我们见到很多例子,狐疑不信啊,他要怀疑啊,这叫业障。

须菩提啊,你要知道,这个经义不可思议啊,这个里头这个方法的意义深远,道理的意义深远,这叫经义不可思议,因为你有真正的主观意识作为指导了,那你那个行为能差了吗?所以人家告诉你果报亦不可思议。

人常说学至于用,言必行,行必果,有行就有果。因为你主观意识已经是超出这个思维意识,你的主观思想已经是超出去了,已经不是这个世间三界六道轮回里的思想了,当然你的行为就决然不是三界六道轮回。修行佛法的人这个道理要清楚,你不清楚的话,你且修去吧。

在《金刚经》里佛把整体的思想架构讲得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为啥称为金刚呢?金刚是直率性,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没有岔路。金刚能坏能断,一下就完事了,不能给你打个半死不活吧?我们要清楚这个道理,要从根本上认识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认识,你就自然而然会在生命现象里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化。

怎么就叫我们这个生命现象变化了呢?有标准没有,我们这个生命现象,为什么我知道他变化了,我们学来学去,有的人说学了那么多年好像没啥利益,觉得好象没啥好处,很多人都这样问,都这样认为,有的人也认为今天我得了一个什么好处啊,什么什么感应啊,他认为这是好处。那究竟什么是好处,我们究竟怎么样跟佛的法身真理相契应,怎么算得到好处了,这在十七分交代这个问题。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七分交待这个问题,什么叫标准,我们的心路历程以及行为,行持到什么样的一种角度、一种力度就叫得到好处了,这个品名就叫究竟无我分。究竟无我,从究竟的教义上讲,我们一切业障的根本就是我念我执,修行的好处,有好处了,真正能体会到佛所说的空性真理了,你那个我执啊,首先是伏住了。

换句话说,你空性真理建立的同时,我执的观念就被伏住了。理性观念建立的同时,空性真理观念建立的同时,我执思想就被伏住了,业障就被伏住了,你再加以行为,你那个我执就伏断了,他就断住了,但是你断尽断不尽呢,那就看你的细行了。

什么叫细行呢?前面讲得很清楚,你能受持读诵。受持了,我们有观念,有行为,你还得不断的熏修。观念是断了我见,见惑。持是断的思惑。读诵是断的什么,尘沙烦恼。啥叫尘沙烦恼?余习啊,无量劫以来的余习。这是三步,他有用的,不是没用。

我执观念怎么破,依空性思想的建立,大乘般若空性思想的建立,这就是我执思想的断,我执首先伏住。因为你已经知道我执不对了嘛,所以他从究竟教义上称为我,你知道这已经不符合我们的生命标准了,就象明辨是非了,我们明辨是非而这个虚幻的我执我相,就已经不产生什么具体的作用了。

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已经不能用了,你还用吗,那你说只是有些习惯难改,习惯那叫思惑,思惑就需要行持力,行持力来加深,思惑就断了。见思二惑断了还有尘沙无明烦恼啊,我们过去无始劫以来的习惯,落在我们意识层面里,那就多了,包括你六根六尘的所有的微细烦恼。为啥叫尘沙惑?就是微细烦恼,你对境界还是不明了,还不能彻底圆满明了的时候,那还有一种尘沙惑。

《楞严经》里说的富楼那,因为他尘沙惑没有断,所以他就会有疑问,明明佛告诉他那是心的一体两面性,他就会说:既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为什么忽然又生山河大地呢?这就是他的尘沙烦恼起现形了。佛给他伏断了我执,断了见思惑,断见思惑以后他那个尘沙惑没断,所以他还会有疑问,他对法执没断。

十七分就告诉你究竟的教理,修学真正般若空性的开始就是我执的伏断,你要知道我执是烦恼根,那你掐着他有嘛用?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我们看经文正题: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句话很熟悉,第一品就念到这里,但是他的意义不一样。

意义为什么不一样?这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已经开始修行的人,已经开始修学般若空性,认识本来真实生命的人,就是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嘛,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本来的无上正觉的妙性,这种人该怎么样去对待他的现象界的生命。云何应住,应该怎么样去对待他内在的心灵世界对待世界的看法,应该怎么去看待。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呢,就在内心心灵世界该如何的处理方法。换句话说,想成佛的人怎么对待世界,怎么对待自己的心灵世界,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要不听师父讲你能明白吗?你根本不知道意思在哪。

讲到第十七分呢,就是说你已经开始修行了,已经认识般若思想,空性的人,要发心成佛的人,以什么样的认识态度对待身心世界,这时他就发问,“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首先给你说,必须你得认识本性,认识佛性,认识你的本来面目。你想成佛的人,这句话给你定死观念了,必须得认识,必须得生起对你自己本性啊什么那样一个认识观念。“当生如是心”,这个如是心,他是句号,就是我们对本来生命的认识,对我们自身心性的认识,那是关键。

只有你生如是心,对你自己的本来心体,你那个本体生命有绝对的认识观念建立起来以后,才有能力去直对你那个现象界当中的一切现象。有能力啊,你才知道怎么去对待他了,也就能够做到什么,“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也就能做得到。

什么叫灭度呢?一切现象归于空性称为灭度。“我应”是我这个认识的观念,就已经看待这个现象,他自然归于空性。一切众生就是一切缘、一切法的建立。我会观察到,而且我直截了当地观察到一切缘起法的建立不离空性,这就是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当生如是心”,我认识本体生命绝对的现象以后,观念建立了,我就能够通过现象的观察去不断地加深这个观念。在现象生命的过程当中,我这个空性思想的观念会越来越强。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个告诉你,不要被一切现象所迷惑,从我的内心世界当中,因为我有绝对真性,空性的真理作为观念,作为主观意识,所以说一切缘起法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具体的作用的,这叫灭度一切众生已。

“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但是他的现象,因为空性无碍啊,众生的空性互相没有障碍的,所以说众生界还是众生界的圆满性是存在的,所以我看这世界并没有变啊,这个听得懂吗,“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什么意思,因为众生本具空性,众生本来具足佛性的,你灭度谁去,从这个角度你也能理解。

因为众生本来具足佛性,你显发的空性真理,般若本体空性的观念,你去念那个空性的时候,人家那儿具足的空性你是没有办法,你只是说无二分别,灭度谁去,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一众生是在你的空性观念里,就不存在众生,他有什么众生可灭呢,前面只是一个念,那个念是为了熄灭缘起法,狂心歇,歇即菩提。

“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如果你不认同空性般若思想的观念,你不去把他作为你的主观指导思想,那你就叫执着了世间的种种见解。你就把世间种种见解作为真实的了,你就不是真正觉悟传播真理的人,则非菩萨嘛,佛给你定了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们真实的生命现象受用那种果报那种功德利益,那种认识从哪儿开始的,他本来是具足圆满的,他不是说通过什么缘起法来显现的,本来是具足圆满的,他只是如幻的因缘去显现。

所以说实无有法嘛,你没有什么所谓的法,所谓的一个具体的轨迹,去发现那种真实的自我的那种法性功德,没有什么具体的轨迹,你能找到吗?因为佛并没有实质,只是存在于你的心中,而你的心有轨迹可得吗?心即佛,你的心有没有轨迹可得?没有轨迹可得嘛。

“须菩提。于意云何”。从你的意识层面能理解吗?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佛光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佛光法师讲楞伽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圆觉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本源法师讲金刚经    

昌乐法师讲金刚经    

常福法师讲金刚经    

超然法师讲金刚经    

彻悟禅师讲金刚经    

传喜法师讲金刚经    

传琰法师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法法师讲金刚经    

达真堪布讲金刚经    

大愿法师讲金刚经    

涤华禅师讲金刚经    

法清法师讲金刚经    

法悟法师讲金刚经    

嘎玛仁波切讲金刚经    

光明禅师讲金刚经    

HT法师讲金刚经    

宏圆法师讲金刚经    

慧净法师讲金刚经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    

济群法师讲金刚经    

戒法法师讲金刚经    

界文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久晃法师讲金刚经    

理证法师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妙华法师讲金刚经    

明奘法师讲金刚经    

蕅益大师讲金刚经    

普献法师讲金刚经    

其它法师讲金刚经    

仁禅法师讲金刚经    

仁达法师讲金刚经    

仁清法师讲金刚经    

圣凯法师讲金刚经    

圣严法师讲金刚经    

圣一法师讲金刚经    

圣赞法师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倓虚法师讲金刚经    

通觉法师讲金刚经    

惟贤法师讲金刚经    

贤宗法师讲金刚经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讲金刚经    

星云法师讲金刚经    

虚云老和尚讲金刚经    

宣化上人讲金刚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    

印泉法师讲金刚经    

月悟法师讲金刚经    

月溪法师讲金刚经    

昭慧法师讲金刚经    

智能上师讲金刚经    

智泉法师讲金刚经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讲金刚经    

宗性法师讲金刚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