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生活的特点,所以制定在家人的出家戒,即八关斋戒。当然,出家人为使自己的戒行真正做到清净,也应该受持。
“八”指八条戒律,即“八戒”。“戒”有防非止恶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护身符”。“斋”指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斋”有净化身心,远离妄想的作用。“关”指关闭,即关闭众生生死之门。因为众生生死的关键就是YIN欲与饮食。YIN欲是生死的根本,饮食是生死的助缘。饱暖思YIN欲,为了抑制YIN欲心,所以要持斋。这便是八关斋戒的意义和重心所在。
八关斋戒可以在佛前自受,就是将《受八关斋戒法》一文至诚读诵一遍,即算受戒。时间方面,六斋日中,假若有事,可提前或移后。现在很多寺院为方便居士,在每周星期六清晨受八关斋戒,让受戒人在寺院过一日一夜清净的修行生活,效果非常好。如果已受菩萨戒的居士,按《居士菩萨戒》规定,每月六斋日(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应受八关斋戒。
(一)八关斋戒的内容
八关斋戒,包含五戒和沙弥十戒(十戒仅多一不持银钱戒)。受持五戒,是修人天善行,而受持八戒则是求出离生死轮回。受持八关斋戒,兼修定慧,可证四罗汉果;受持八关斋戒,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
八戒的内容(戒相)如下: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非梵行。“梵行”是净行,“非梵行”是不清净的行为,指YIN欲。五戒只禁“邪YIN”,在家居士夫妻生活,不算犯戒。而这里要求的是出家人的戒,即是“不YIN”。但只限于每月六斋日,并不难做到。这是种出世善因,是关闭生死之门。《楞严经》说:“YIN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YIN欲心不清除干净,不可能超出六道轮回。宣化上人宣讲十二因缘时说,无明就是指YIN欲心,以无明为缘(条件)而产生行,行就是男女的性行为。中阴身投胎,正是这一念YIN欲心造成的。八戒中的“不YIN”含有很高的要求。《佛说斋经》说:“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如来),无YIN,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YIN,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这是要向佛看齐,起一念YIN心,持斋便算不得清净。因为要求高,所以,虽仅一日一夜而功德极大。在家受持八关斋戒,夫妻宜分房,分床,以保持三业清净。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非时食。“非时”指日中至次日清晨,即过午不食。过午不食叫“持斋”,“持斋”虽不是戒,却是戒之体,是八关斋戒中最重要的一条。吃素不等于持斋,“斋”含有内心清净,摒绝杂乱的意思。从事相上说,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都是过午不食。从根本上说,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叫“斋”。不问在家出家,要净化三业,均应持斋。
关于“日中”(中午)的推算方法,最好以北京的经线(即东经117度)为基数来推算,经度(东经)每减少15度,日中的时间就推迟1小时。一般说,按北京时间11:30吃午饭便可以。
过了中午以后到次日清晨之前,这段时间只可饮用各种糖水,蜂蜜,果汁(滤清无渣),姜汤,盐水,葡萄糖水。但牛奶,豆浆,芝麻糊及糕饼,面食等,律中不许饮用,食则违犯。
七、不着香花曼,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香花曼”,用香花制成的花冠,花环,如现代人用的手镯,项链,耳环等,在八关斋戒中都不要用。这条戒的目的是让在家人种出世之因,所以衣着力求朴素。如果仍迷恋这些装饰品,你的内心怎么能清净?“香油涂身”是热带人的习惯,在八关斋戒中,凡香水、香粉、香脂均不应使用,因为这类美容化妆品,容易诱发YIN念,使三业不净。
“歌舞倡伎”指唱歌跳舞,在八关斋戒期间,不应故意前往观听。包括不看电影、电视等。因为既然向往出世,何必再贪恋世间的娱乐,应该以“禅悦”、“法乐”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八、不坐卧高广大床。过去西域的“床”,包括坐椅在内。什么叫“高广大床”呢?藕益大师《十戒威仪录要注释》说:“床脚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依此解释,现代人用的席梦思和绸帐、绣枕、锦被等豪华用品,八关斋戒期间均不要用。否则,容易影响身、口、意三业清净。只有看淡物质享受,才能提高精神境界;只有习惯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才有利于修行方面的精进。
以上两条,都是追求物质享受和导致YIN欲的媒介,影响身、口、意三业清净,甚至使人道心退失,所以列为禁戒。
杀子成担:有一个人,养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有一天死去了,这个人想把死孩放在家中,却让自己和家人离开那所屋子。邻人对他说:“您为什么不把死了的儿子拿出去埋葬,却让活的人离开家庭呢?这个行为太笨拙了。”这个人听了以后,想道:“话是不错的,人死了,应当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样拿呢?哦,只有这样吧,再杀死一个,那就可以成担挑了去。”结果,真的他就再杀死一个儿子,和那死了的儿子凑成一担,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条戒律,不想改悔,还要企图掩盖事实,假作持戒清净。被人揭发了,告诉他:“修行人守戒,应该和保护珍贵的眼珠一般,怎么可以违犯而不忏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恶事,以便一同忏悔,这正像杀子成担,以便一同出埋一样的愚蠢无知。
(二)受持的功德利益
一、脱离病苦
《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二、消灭罪障
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应该受持此戒和斋。《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他罪障都可消除。
三、免除横祸
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种飞灾横祸的人,应该受持斋戒。《四天王经》说,凡是受持此斋戒的地方,恶鬼必然远离,此处必定平安无事。所以,如果能在六斋日精进持斋守戒,那么福报必定增长,灾难必然消除。
四、远离恶道
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应该受持此斋戒。《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道众生,善恶夹杂,也可以列入恶道)。
五、福报优厚
如果有人担心因世乱米贵,会遭受饥饿之苦,那么就必须受持斋戒。《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六十万世不愁吃穿的果报。
六、成就迅速
如果年高体弱,恐怕将不久于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狱,性命朝夕难保的人,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殊胜的果报,那么应该受持此斋戒。八关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为期,时间很短,但功德极为殊胜。经上说,优陀羡王夫人,病已垂危,临命终的前一天求受八关斋戒,死后即刻得生天上。
七、来世贵尊
若有想求来世贵尊的,则应该受持斋戒。《佛说普达王经》说,一个国王的随从,曾随国王斋戒一天,死后便转生为王子。
八、得生天上
要想来世求生天界的,应该受持此戒。经上说,有一天女,相貌极为庄严,容颜超群,天人见了都赞叹不已。释提桓因便问天女过去曾作过何种善事而获得此种福报。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语回答说:“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上,获此端正报。”
九、往生助缘
想要求生净土的人,应该受持此戒。经上说,如果有人受持一日夜八斋戒,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国土,定能获得中品中生。
十、临终欢乐
《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
十一、得相好身
如果见佛相好,心生欢喜,想在来世获得这种庄严相貌,就应该持此斋戒。《长爪梵志请问经》说,有一婆罗门,问佛往昔曾作何种善业而获此种庄严好相。佛说持八分净戒(即八关斋戒),若能一天一夜,或者常随从师父受持,都能获得此种果报。
十二、成佛道缘
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应该受此戒。《阿含经》说,受持八关斋戒,可以获得漏尽通,入于涅槃城;若求生四圣法界,也可随愿而成。
(三)受八关斋戒法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殊胜的菩提觉道。)
最上清净佛法众 (无上的清净的佛法僧三宝,众即僧也。)
我发广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的愿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菩提心即自利利他之心。)
忏除一切不善业 (忏悔消除一切恶业。不善业,即恶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 (恶业消除,福德聚集)
先当不食一日中 (即过午不食)
后修八种长养法(受持八戒,能生长、培养善根福德)
(三说)
二、三皈(得戒体)
我弟子某某,惟愿阿阇黎(译为教授师、轨范师),摄受于我,我从今时(此时),发净信心,乃至(直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意为从此时发愿,直至成佛。)
誓归依佛,两足胜尊。(两足:指智慧、福德均具足圆满。胜尊:最殊胜的、受人尊敬的大导师。)
誓归依法,离欲胜尊。(归依佛法,可远离三毒五欲。)
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僧能持戒修行,可调伏烦恼习气。)
如是三宝,是所归趣。(这样的三宝,是我所趋向归依的。)(三说)
三、八戒(戒相)
我弟子某某,净信优婆塞(夷)(出家众称净信沙门),惟愿阿闍黎,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今天夜半)讫(至)于明旦(明日清晨)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在这段时间内),奉持八戒。
所谓: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非梵行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非时食
七不香花曼庄严(装饰)其身,亦不歌舞倡伎
八不坐卧高广大床
我今舍离(舍弃)如是(这些)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三说)
四、回向
我持戒行,庄严其心(净化内心),令心喜悦(法喜充满),广修一切相应胜行(与戒相应的殊胜的定慧行持),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一说)
我发无二最上心(一乘无上的大愿)
为诸众生不请友(不请友:菩萨是众生不需请求便主动相助的朋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殊胜的提愿行,是善人所行持的。)
成佛世间广利益(成佛的目的是广泛的利益世间的众生。)
愿我乘是善业故(乘:依仗。善业:善因。)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饶益:利益)
解脱众生三有苦 (三有:即三界。解救众生出离三界火宅。) (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