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2 涅盘之深究 一 蕴苦永息之涅盘--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体方法师所有开示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2 涅盘之深究 一 蕴苦永息之涅盘


 下载DOC文档  



“﹝涅槃之深究﹞    (一)蕴苦永息之涅槃:
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

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个重点:要用什么来破除我见?惟有般若的空慧才能破除我见。什么是空慧?空就是诸法实相,体证诸法实相(即空性)的智能叫空慧。要了解缘起,才能建立空慧。我们上课那么久一直在谈缘起,缘起就是条件的组合,没有永恒不变性,没有单一性,缘起就是在否定永恒存在的我执。破了永恒存在的单一性就叫破除我执,不懂缘起就不懂空慧,没有空慧就不能破我见,这都是相依相缘的。

“一般人想:入涅槃,到哪里去呢?证了涅槃,是什么样子呢?”

很多人都在问:涅槃到底是什么?人死了,涅槃到哪里去?有这个问题的人根本就不懂涅槃,还是门外汉,连皮毛都不知道。我见破了才能涅槃,难道我见破的人会问:“那一个我到哪里去?”众生想到哪里去,是因为有“我”自性见的执着。破了我执我见入涅槃,一切法永灭,哪里还有一个“我”在来去的问题?证了涅槃是什么样的?涅槃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都没有证过涅槃,同样无法表达,只能藉圣贤古德佛菩萨流传下来的经论来大体了解。其实涅槃唯有亲证才能了解的,贪瞋痴烦恼真的不起,我执真的破了,真的清净自在大解脱了,这是活着就能体证的。你体证到了就知道了,还好是能知能证的,而不是不可说、不可知、不可证的。

“圣境,无法推测,也不易说明。经中譬喻说:冷气消除了,冰便溶化为水而归于大海。这如入涅槃一样。这时,如问:冰到那里去了,现在那块冰是什么样子,那是多余的戏论。”

海水因气温冷结成冰块,就像众生由于我见执着而产生个体。体证到涅槃,就像冰融化而归于大海。哪里还会问:原先的那块冰到哪里去了?如果将冰块的个体比喻形容成“我”,破除了我执,那就像冰块融化入大海,与整个大海的水融合一体时,哪里还会问:那个叫“我”的冰块到哪里去了?那是多余的戏论了!明白这个就不会执着了,不会再问:我死了到哪里去?涅槃了到哪里去?过去上课或演讲时,讲完后大家听得很欢喜,让大家发问:“师父,你讲得很好很对,我们都明白了,那我们死了到底要到哪里去?”最后还问死后到哪里去,我就知道前面都白讲了,没有解决问题嘛!照样我执坚固。涅槃了,就像冰融于大海,既已融化,就不能再想象为过去的个体了。

“既已溶化,就不能再想象为过去的个体;水入大海,遍一切水中,所以是「无在无不在」。证入涅槃也是如此,不能再以旧有的个体去想象他。到达涅槃,便是融然一味,平等平等。”

由于众生有我执我见,所以总认为这个身体是我,是个别单一的,因而会疑惑:“我到哪里去了?”其实冰块已溶入大海遍一切水中,就不能再像过去有单一个体的观念了。大乘佛法常讲尽虚空遍法界,法性一味如虚空性,比喻平等无差别相,没有个体分别,证入涅槃也是如此。

“经说:「灭者即是不可量」。涅槃(灭)是无分量的,无数量,无时量,无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别。”
   涅槃体证到的寂灭法性是空寂平等一味无差别相的,不可用时空数量大小或世俗的观念来衡量。

“从前,印度有一外道,能见到某人死了生天,某人生人间,某人堕地狱。但一位阿罗汉入灭了,外道看来看去,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重点:有些外道因修禅定有神通,能看到人死后因善报生天、人间或因恶业而下三恶道。但阿罗汉入灭时却怎么看也看不到。通过这种比喻而明白,真正的解脱涅槃不是一般人的见解所能了知的,没有来去、生灭、大小,没有善恶业报及受报投生,涅槃的境界是我们无法衡量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解脱者死后到某个地方去享福消遥。如果还有这种个体的观念,离开人间的痛苦,在哪里享福,这都还在相对的观念中,根本不懂涅槃的深义。真正的解脱入涅槃不是一般所想象的,到一个没有痛苦烦恼非常自在享福的好地方,在那里要吃要用,随意念一想就应有尽有,这哪里是涅槃解脱!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楚而执着,就是不知道佛法的究竟意义。《金刚经》真正的本义:菩萨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实无灭度者。这才是真度,不是度你们到某一个地方享福哦!

“这说明了:入了涅槃,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的,无所在,也无所不在。”

这是离有无来去的缘起中道观,不是一般的思惟模式能了解的。

“我们总是把自我个体看为实在的,听到消除了自我的涅槃,反而恐怖起来。”

众生执着这个“我”是很深的,告诉他真正涅槃就是体证无我而销溶一味时,就不能接受而恐惧:“涅槃了,这个我不就消失了吗?”那种我执实在是深重至极!殊不知,永恒的实有感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痛苦的根本。不破除自我的实有感,一直保持那样的心态,如何能解脱受用?

“所以,涅槃无法用与我有关的事物去拟想。入了涅槃,身心都泯寂了。这并非说毁灭了,而是慧证法性,销解了相对的个体性,与一切平等平等,同一解脱味。”

身心都泯寂即能所俱寂,这不是毁灭一切的空无,而是不落有无的涅槃。“有”与“无”是众生执着的相对观念,涅槃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个体性的销溶,消除了自我的观念而已。

“小乘学人,做到生死解脱,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再也不起什么作用了。这是小乘者的涅槃观。大乘却有更进一步的内容。大小的涅槃,分二点来说:”
    以小乘的根本佛法来谈,证阿罗汉即生死永灭而究竟解决。下面谈的是大乘的涅槃观,与小乘的根本佛法有一点差别。

“1、 依体证的现 (相)实(性)一味说:
声闻者证入法性平等时,离一切相。证见时,不见一切相,惟是一味平等法性。故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

看到这些内容,你们就知道导师对法的了解深刻到什么程度!像这些证入法性的内容,没有亲身相当体证的人是无法举证表达的。声闻学人证入法性平等时是离一切相,也就是证入空性时,一切相不现,即能所俱寂俱泯:“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真是连相都不起的,有人就叫证入空性或法性寂灭,或叫身心脱落的境界,用“大寂灭海”来形容。声闻进入平等空寂性时,体证到的是一切法不现。

“声闻学者的生死涅槃差别论,性相差别论,是依据古圣者的体验而推论的。但大乘学人的深悟,在证入一切法性时,虽也不见一切相,但深知性相不相离。”

注意,导师点出了大乘与声闻的不同处:大乘学者证入法性时也同样不见一切相,但他的空观更深,因有更深的知见——性相不相离。声闻是性相差别,性是性,相是相,性相二者不同相对的,即生死与涅槃相对有差别。但大乘的深观消弭了这种差别,而认为性相是不离的,生死涅槃是不相离的,这一点不同喔, 注意听,这就是深观的深度不同。十年前我们同样上这个课,题目是“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之开展”。这一次是“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注意哦,是为了要点出大乘与声闻的不同处,否则大家只了解声闻乘,对大乘菩萨的深论就不了解。这里就点出大乘不共慧(即差别)的地方:声闻是性相差别,大乘是性相不离,深观故。

“由此进修,等到证悟极深时,现见法性离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现。”

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声闻证到空性时一切法不现,也就是空性是空性,一切法相是一切法相,性相完全不相即。但大乘的深观就不一样,很深刻体证法性时,虽然也一切法不现,但是由于知见的了解,一切幻相会宛然又呈现出来,因而成为一切相与性是相依而不离的。所以声闻学者体证空性后重于禅味,不喜欢外面的纷扰而喜欢修禅定。大乘菩萨见法后虽也体证到一切法不现的境地,由于更深刻了解一切法的无碍,所以宛然有的事相还是呈现出来了,不一定沉在一切法不现的状态中。从一般的理论来讲,见法是前半段的“从假入空”;后半段的“从空出假”则是宛然有的事相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万法中当下也能体证到法性空寂,而不是一定要一切法不现。这就是与二乘圣者不同处,是大乘深观更超越的地方。所以大乘圣者不会执着在深定禅观寂静中,因为性相不二,在相的当体就能体证它的空,而不是一定要离相才有空。刚开始先体证一切法不现,但由于深观的不同,知道性相不二,所以缘起的一切如幻相宛然而有,性相就无碍了。从空出假,还是如如不动性相不二,这就是大乘不共的地方,注意!要明白大乘不共法到底不共在哪里?大乘的伟大在哪里?不能嘴上会讲而对大乘的实质却茫然无知。与声闻共的是前半段的体证法性即一切法如幻不现;不共的是后半段的从空出假即一切法宛然而现的性相不二。

“这种空有无碍的等观,称为中道。故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依据这种体证的境地,安立教说,所以是性相不二论,生死涅槃无差别论,证到了这,名为安住「无住涅槃」,能不厌生死,不着涅槃,这是小乘证悟所不能及的。”

大乘真正的实相就是中道观即中道实相观。无所见是前面的半段,到无所不见时就是事理不二空有无碍,这就是超胜处。注意听,大乘的性相不二论与二乘的性相差别论就不一样了,这个重点要明白。所以大乘说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如果是差别论,烦恼是烦恼,涅槃是涅槃,要断烦恼才能证涅槃;不二的话,烦恼即涅槃,这就是重点。

证到了这,名为安住“无住涅槃”,涅槃分有余及无余。这里说到无住,就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涅槃可以安住,所以无所住而住叫无住,就能不厌生死,不着涅槃,这是小乘证悟所不能及的。菩萨道愿生生世世来人间,缘苦众生救度众生,就是根据性相不二、空有不二的体证,悟解生死如幻,所以才不住生死,不厌生死,涅槃也同样如幻如化,哪里还会安住!这就是证入空性不同处。所以真正要行菩萨道,来人间缘苦众生,是要有内涵的,不是信口而说的。

“但大小的涅槃,并非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证的涅槃(法性)中,更进一层,到达法性海的底里。”
    前半段都一样,只是深度不同而已。“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证的涅槃(法性)中,更进一层,到达法性海的底里。”导师这一句话太棒了!法性的大海是形容,大乘更深刻地沉到大海的底部,更肯定明白深刻体会法性而已。所以在法性的体证涅槃上不能说有所不同,只是体证的深度不一样而已。不管是在大海表面浅尝品味,或到最深处去品尝,海水的味道都是咸的。我们不能说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其实法味是一样的。所以三乘共证的涅槃是一样的,只是大乘更深一层到法性大海的深部而已,质是一样的,仅是量的不同。

“2、 依修持的悲愿无尽说:

小乘者的证入涅槃,所以(暂时)不起作用,除了但证空性,不见中道以外,并且他们在修持时,缺乏了深广的慈悲心。”

大乘与小乘哪里不同?在于悲愿的不同。大乘要批评声闻,唯一的所谓不共就是慈悲度众生的悲愿不同而已。但话又说回来,佛陀时代的圣弟子们真的没有悲心不想救度众生吗?从富楼那尊者的那一经看到,他要到边地去度化众生。佛陀劝说:那里的人很野蛮,如果打你怎么办?他回答:还没有杀我呀。又问:如果杀你怎么办?回答:省得自己麻烦了。佛陀答应他去,就是看他有很大的悲愿。其实声闻与大乘悲愿的差别只是没说生生世世而已,这一生证到阿罗汉后就不再来了。大乘讲的悲愿是生生世世不入涅槃,众生的苦就是我的苦,因为了解缘起性相不二的相依相缘,人间不圆满,自己也不能圆满。自己曾经苦过,所以也不忍众生的苦,慈悲心油然而生:“众生那么苦,我自己涅槃安乐有何意义?”再看到佛法这么衰弱逐渐在变质,也许有一天也像印度那样佛教灭了,更加不忍圣教衰!体证无我就不再自私,与众生一体的慈悲感油然而生,众生不尽不入涅槃。如果一定要分大乘与二乘彼此的不同,就在这里的悲愿不同。但不是阿罗汉没有慈悲不度众生,是没有说到生生世世而已,他解脱入涅槃,后面就不来了。大乘佛法的差别是证到法性空寂,一样可以入涅槃,但是他不入。能入而不入,叫不住,到门前,但不进去,还是到三界去救度众生去,这就非常了不起!为什么有这样的智能及力量?是体证到性相不二、空有不二,才不厌生死,不住涅槃。所以注意喔,大菩萨来人间不是没有条件的,前边的这些条件不具足,说生生世世要来,那是业力的身不由己而不得不来哦。我们真的要行菩萨道,一定要具备这些本钱与条件,要体证到空有不二、性相不二、自他不二,这样才有本钱而不会堕落,这很重要!

“而菩萨虽圆满的证入涅槃,但因度生无尽的悲愿,成为不动本际而起妙用的动力,无尽期的救度众生,这大大就不同于小乘者的见地了。”

这一次上课加上大乘不共慧,因为很多人误解我们在弘扬小乘。我们回到根本佛法来探讨,就是希望建立佛法的正见,明白根本佛法的特质,不共在哪里,才有能力去抉择与大乘相应的部分及不相应的部分。否则大乘因为法门无尽,我们很容易迷失,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与佛法相应的。当我们从源头去了解后,回过头来沿流就不会迷失,重点是在这里。明白正确的因缘条件,就更能深切了解大乘的悲愿从何而来,凭什么能生生世世不怕生死而愿意来人间度众生。

“佛的涅槃,是无在无不在,是有感必应,不用作意与功力,自然起用。”

我们不能落于实有与实无,佛涅槃了,不是什么都没有。众生由于无明而执着在实有实无的自性见中,才会论有论无:“死了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如来灭后是有是无?”佛陀时代也在探讨这种问题,佛陀都是不回答,先让你体证了法性再说,其实真正体证了空寂性,绝对不会再有这个问题了。否则怎么说你都不会安心:说有,你就执着在常见;说无,你就落在断见。所以唯一的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你先去体证,一旦明白了宇宙真相,就消失了这种疑惑。

这里点出一个重点:佛的涅槃不是有为的,不是众生的那种执着。一个心地真正清净不染着的人,说见法见佛都是一样的,这就叫相应。一个真正明白法的人,比谁都更了解佛菩萨是什么,真正见法的人对佛法僧三宝不疑。这个不疑是因为清楚明白亲证而对佛法僧都不再有疑惑了。这是见法破了疑惑、身见、戒禁取,叫断三结,所以见法就能像见佛一样:“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佛是悟了缘起法而开悟的,你见了缘起法不就是见佛了吗?

“所以,现一切身,说一切法,都是随众生的根基及善根力所感而起应化的。因此,如想象圆证涅槃的佛,是一个个的,在这里那里的,寿长寿短的,便不知大乘涅槃的真义,不知应化身的真义了。”

你们有没有发觉这几句话语重心长?导师点出了我们众生的盲点:如果你把证了涅槃的佛陀还当作一个一个的,是住在这里或那里的,寿命有多长多短的。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知道大乘涅槃的真义。这句话太重要了!

佛法有通俗的善巧方便,它的八万四千法门是为引度外道或执着我见深重的众生,先以欲勾牵,这是方便。但如果谈到解脱涅槃的境界时,还用那一套方便,就是真的不懂法了。

“必须放弃小我个体的观念,才有悟解证入涅槃的可能。入了涅槃,如说永恒,这即是永恒,因为一切圆满,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说福乐,这便是最幸福、安乐了。说自由,这是毫无牵累与罣碍的。所以,有的经中,描写涅槃为「常乐我净」。”

如果很深地执着有个体的“我”来来去去,要到哪里去享福自在解脱,这是连小我的观念都不能破的,怎能体证大乘涅槃的真义?我执不破是无法体证涅槃的!一定要打破小我的单独个体的观念。何时破除了我执真正体证到涅槃,那真的是永恒,因超越了常断及时空,一切都圆满了,不会增多或减少;也是最幸福安乐的;是自由而毫无牵累挂碍的,所以经中才描写涅槃为“常乐我净”。导师为什么用常乐我净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很容易与外道执着的自性见相混淆啊!其实导师是在点拨我们:佛法中谈到的常乐我净,不是讲一个真常的东西永远在那边幸福快乐永恒不变。只是说进入了涅槃后,一切的相对及执着消失了,贪瞋痴烦恼止息了,所以才感觉到安住在一种所谓清净自由自在的状态。这样的描写,以众生的知见来讲就是“常乐我净”。这是说涅槃的境界,千万不要以为有一个自性的“我”是常乐我净,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佛性是常乐我净,有一个真我、大我、主宰叫常乐我净,那就和外道一样了,一定要区别清楚。

“这里的我,是自由自在之意,切不可以个体的小我去推想它。可是众生愚痴、执我,多数害怕涅槃(因为无我了);也有不满意涅槃,以为是消极的。”

这个解释很重要!我们都执着有自性有我,涅槃就无我了,所以会感到恐惧:“无我怎么可以?”之所以会认为涅槃是消极,会害怕无我,其实很简单——我执在作祟。有我执的人就会反抗、不满、恐惧,这是难怪的,因为众生在我执里面惯了,会产生害怕。

“纯正而真实的佛法,众生颠倒,可能会疑谤,真是没法的事。”

这几句话我很赞同,因为感受也很深,真是无能为力。我们要讲的是佛法的正见真义,目的是要让每一个人能破我执,离开邪见,而得真正的解脱安乐,所以讲的是声声如法的真话。但是众生都深深执着一个“我”,害怕听到真话——无我。所以从人间的现象来讲,说真话的是冷门,生意很不好,不象热门那样门庭若市的。不符合众生的欲望,不满足他们的需求,恰恰是要破你的执着我见,把自尊心拿到地上踩,怎么受得了!“无我怎么可以?我是高高在上的,我是无限尊贵的!”如果有人说:“你们来归依,我给你加持,授你一个密法加一个灌顶,再特别给你一些别人没有的,你回去就受用不尽了。”保证每个人都去!但我们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你一定要破我执,不能在人间的欲望中颠倒执着。”这个谁要?与我们的欲望相反嘛,生意怎能会好?所以讲真话要破我执的,要痛苦地把那个“我”消掉,没人要的。导师写到这里,我就有好深的感受,真是这样,讲真话生意一直好不起来。有时候想用一下方便又不忍心,什么叫方便?“菩萨啊,你们很伟大很发心喔,你们功德无量,未来会大受用,这支柱子让你出。”大家便很欢喜地刻个名字在寺庙的龙柱上。可是我们不忍心啊:“不要执着哦,要破我见我执,这样是不行的, 那样也不行……” 那谁要!欲望中已经习惯的人他受不了的。我曾用一个很难听的比喻——厕所里的粪虫:过去厕所是一个深坑,里面整团的粪虫钻来钻去在蠕动,在粪便中很自在。你看了会说:这里面实在够可怜够脏的,你们怎么在这里不出来呢?你慈悲点把它抓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可是它一定会爬回粪坑的,我不骗你。注意啊!众生的我执及欲望的染着之深与粪虫是一样的,你把他抓出来用清水洗一洗,受不了的,他绝对钻回去。那种我执欲望染着之深真是这样,很恐怖!你把粪虫蛆子抓出来,它如果会讲话,一定会骂你。从这里我们就不会见怪了,众生颠倒,可能会疑会谤,这是没办法的事,跟粪坑里的蛆虫是一样正常的。站在客观的立场,众生在我执颠倒里,就是正常的事。那真的就无奈了吗?不会的:

“好在佛有无量善巧方便,为这种深执我的众生,又作另一说明。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体方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体方法师讲心经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