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7 如实观照--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体方法师所有开示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7 如实观照


 下载DOC文档  



如实观照

下面就讲如实观照了。如实观照是我个人几十年来,通过对法的探讨及修很多法门后的体验,最后浓缩了所有的问题,找到了直接而又能摄受一切法,能善巧地使大家受用的一个实践的方法。先声明在前:其它的法师及法门也有很好的善巧。如实观照仅仅是将我个人的一些体验经验贡献给大家。

 “「如实」两个字的意思,就是照它‘原来’的样子,当下如何,即照着当下的因缘,去‘看’(观察)着‘它’,无论是喜怒哀乐。

“看着它”,这个“它”是向内(身心),注意听!它不是外面的。在观察时,不需要特殊的准备,不是刻意造作在某一种状态来观察。就在生活中,在生命活着的当下,时时刻刻的行住坐卧中,去观察当时的身心,无论自己的身心处于怎样的状态都没有关系。照着它原来的样子,时时刻刻地向内观察,犹如打开探照灯。为什么要观察?上课讲过“无明”二字,我们的心一直在向外攀缘,不知道自己如何犯错造作恶业,也不知道由此而致的生死轮回,这叫无明,也就是对自己不认识不了解。上课建立了正确的知见后,现在就要观察自己,来验证知见的正确性。我们每天都在说:“我、我、我,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其实你真的认识那个“我”吗?坦白讲,你不认识那个“我”,因此糊里糊涂地随着因缘转,被过去的习性转,贪爱执取造业而不自知。现在要发觉真相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内去观察自己,认识所谓的“我”到底是谁?谁在起心动念?我们做每件事一定先有意念动机,有这些心念在前,你才会去造成行为。但我们往往发现不了自己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而如实的观照的目的就是向内去了解认识自己。因此不管你现在的身心处于什么状态都没有关系,只是照着你当下的样子去观察就行,这就叫“如实”,也就是照着当下原来的样子去看它——向内观察。

“当你观照身心的当下,必须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变成客观的观察者(只负责觉知),如此才能“照见”五蕴的实相。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段话看起来简洁明了,但是里面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才要在禅修时一边指导,一面提示里面的重点。有些没有来学禅观的学员现在要注意听。

在观察时,不管自己的身心起了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现象,都要保持一种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的状态。迎,就是看到喜欢的就会相应而接受;拒,就是看到不喜欢讨厌的就会抗拒不要。取,就是欢喜、摄取(与迎相近);舍,就是排斥、放下(与拒相近);下结论和判断:就是“我知道这是什么,嗯,原来是这样;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我知道这是好的,那是坏的。”这些都是众生的习性反应――惯性。为了要让你们脱离这个惯性,所以在观照的当下,不管你发现内在是什么状态,是好是坏(甚至起恶念邪念)都没关系。发现了就达到目的了,不要迎拒取舍,也不要下结论和判断。发现什么现象起了,就让它起,灭就让它灭,知道来去的现象就行了。这样的只是“看”(观察觉知),就超越了我们的惯性,超越了思惟模式的习性,成为一个超越出来的很客观的观察者:你好象浮到虚空来看自己。

比如说我们身处地球,感到环境喧嚣,车水马龙,事相很繁乱。但航天员在太空看地球时,看到的地球是宁静而美丽的,没有一切的烦杂人动。因为不是在地球上看,而是远距离来看这个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说,你到山里去就无法发觉山的真相,因为你身在山中;但你在远处看那个山,就能看清楚那座山的真相。同样,我们每天迷失在这个身心及尘欲里,不了解自己身心的造作。现在你必须超越出来,它(你的身心)变成你观察的对象,那样你就会很客观的看到真相了。当你在行住坐卧、待人处事中都加上这个观察时,你就变成了一个很客观的人。这个观察是客观的,只负责观察觉知,不要干预它,不要下结论和判断,更不可试图改变它:要这样、那样。它好,就好;它坏,也行,一切都没关系,你只是看着,这才叫“如实”。很重要喔!因为唯有这样的观照,你才能客观的超越出来,发现它存在的问题,进而看到身心的真相。

这还只是初步的基础,刚学习观照时,要做到客观的、如实的观照是很困难的,必须狠下功夫。不要看这个简单哦,试试看,你做不到的,因为你一定会落入过去的思惟模式,落入你固有的习性中――迎拒取舍、判断结论,所以你一直在陷阱中而超越不出来。这个如实观照就是要达到一种客观的观照,变成“我”(假名)在观察“我”。很重要!这是下手处,唯有透过这个方法,你才能看清真相。般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何照见?很难哪!只有深般若才能照见。现在上课建立的缘起正见就是般若深慧,然后在修行实践中客观的观察,这样就超越了主观意识,再也不会用过去思维模式的惯性习性,渐渐就会发觉真相。

发觉真相有两个层次:一是我们习性的真相,这是世俗的;另一个是超越了颠倒执着习性的真相,这是胜义空的实相。当你真正体会到诸法实相时,就灭(度)一切苦厄而解脱。真是这样吗?般若心经为证:“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这是重点。用什么方法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师父几十年的心得――如实观照。如果我们都在惯性习性的情见贪染执着里,怎么能照见?怎么照还是颠倒啊!唯有从主观意识中超越出来,从客观的角度才能看清真相。直至哪天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问题,了解真相时你会哑然失笑;啊!够糊涂的啦!就是这一念糊涂,无法了解真相,致使造业而生生世世长远的轮回。真的明白时,你也许会笑,也许会哭。

注意,这个如实观照看起来简单,却不容易啊!在实践的过程中,单单要做到一个客观的观照,就非常非常不容易了。你就知道那个习性有多重!你会发现自己一直会回到原来的习性里,惯性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一直拉,一直拉……,使得你要做一个客观的观察者都很难,单单这一点就要下功夫了!要做到“如实”两个字不容易啊!尤其我们都处于散乱的状态,遇到事情就被外缘引走了——攀缘。禅修为什么很重要?在这段时间内,放下身边的杂事,安住自己的身心,学习一下用功的方法并有一定的体验,只有在禅修中体验深刻时,平常才能用得上。所以不管是新老学员,也不管你体验多深,每年一定要抽出时间,参加一二次的禅修,这样对你的体证是有很大帮助的!否则都会落到习性中还不自知,在世俗里安逸,即使有一点点体会、觉醒也是很肤浅的。

“这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观照法,对一般人是很难了解的,必须先有法住智,否则只能产生对治的功能,而无法达到见法的效应。杂阿含经说,先得法住后得涅槃,就是此意。”

如实观照是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观照法,它有两个层次:第一是发现世俗这一边的受用,你会发现可以善用它,可以不随境转,暂时对治种种的习性及苦难,这些还只是世俗的。第二是深彻体证法性的寂灭,所谓见灭得道,这才是真正目的即直接契入法性空寂,是直接要见性、见实相的。所以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人家修行都好困难,你用这个方法就要直接契入实相?”其实你们试试看就知道了,这不是自吹的。所以对一般人来讲是很难了解的,怎么能直接契入实相?一般人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了解,必须先有法住智,否则只是产生对治的功能而无法达到见法的效应。所以为什么要上课?建立缘起正见,这就是建立法住智,有了法住智的正确基础,你在观照时,这个正见自然会相应,不用再起心动念了。所以杂阿含经说:“先得法住,后得涅槃”,就是此意。

我们不接受外面的人参加禅修,不是不慈悲、不是分门户,而是因为他们没建立法住智,任你再怎么用功,如实观照也不相应。如果上过课,建立了这些缘起正见(法住智),再用如实观照的方法来观照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有些人感到奇怪:一般人办禅修,外面的人参加愈多愈好。但我们不接受外面的人,是因为没有先建立前面的缘起正见,如实观照就变成只是在对治,无法达到契入实相的这个效应。我观察南传的禅师来台湾办禅修,他们很了不起,境界也很好,却不一定马上就有效果。因为大家没有先跟他们学一些正知见,一来就讲观照方法,大家就在那边搞,搞几年还是在境界中,不容易真正超越出来。反而有一些人跟我们上课一段时间,建立了缘起正见后,他们去参加南传的禅修,感到大欢喜,就知道知见的重要了。回过头来找师父:“师父啊,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如实观照?也明白了如实观照的重要性了。”所以我们不反对学缘起法的人去参加南传办的禅修,可以去经验建立一些基础。但回过头来,更能体会到我们大乘讲的直接契入法性空寂的重要,在那里透过禅修的学习基础,反而增加了直接契入的机会。所以我们不反对参加南传的禅修,根本上没有矛盾,只是有的是有次第,有的是直接契入法性。而我们今天建立缘起的正见,就是建立法住智,才能帮助大家直接契入涅槃寂静,即“先得法住,后得涅槃”。

“什么是『法住智』?就是『缘起』的正见,唯有知缘起,才是真『正见』,才能了知生死烦恼之因,因果的必然性,法的必归于灭,这些知见之确立,是得涅槃智的先决条件,所以上课听闻熏习,目的就是要建立缘起的正见,听闻,思维,抉择,在此阶段。(缘起是甚深复甚深的)”。
    不要以为建立缘起的正见很简单,上课那么久了,大家都知道建立正知见的不容易。这就用一个比喻:

“缘起正见的重要,就如计算机的软件程序,影响计算机的功能,程序如果是正确的,功能不会不相应,错误的知见(无明),才带来贪瞋痴的烦恼,若知见是正确的,自与解脱的正道相应,可见正见的重要。

观照是理论的实践,如实观照为什么要六个口诀,为了避免惯性的思维模式,大众依据的是过去知识,经验的认知,都是主观的我见,超越主观而变成客观的观照,才能认清真相,先作为纯粹的观察者,才有看清“我”的真相的可能,你必须是观察者而不是造作者。”
   这就是我刚刚讲的内容,为什么要作一个客观的观察者?为什么用如实观照不迎不拒、不取不舍?原因就在这里:如何超越过去的惯性思惟模式?我们都在运用过去的知识作为思想的准则。现在如何超越它,不受它的控制、不被拉进那个陷阱里?如果过去的思惟模式是对的,我们不会痛苦烦恼生死轮回,它根本就是有错的!所以首先要认识真相,不受过去的知识观念影响,而以现在学的正见作为思维模式,所以要先得法住智。

“过程中,你会发现惯性的威力,你会很容易落入‘想’,而不是‘看’着它(自己的身心当下),”

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惯性的威力,会很容易落入“想”而不是“看”,所以如实观照一个“看”字很奥妙。我们的思惟模式都是惯性的“想”,想东想西,想过去、未来,你们的意识像猴子在攀缘,其实那个攀缘心都是想。注意听,但是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真的每天都在想,你只要一观照就知道了,百分九十九都在想。真正能学习观照的“看”,确实不容易,所以你会很容易落入想,而不是看着“它”(即自己的身心当下)。这个它,是讲自己的内在。

“「想跟看」的作用完全是不一样的,‘想’是落入过去与未来,而‘看’只有当下,生命只有当下,修行只能在此悟入。”

这就是要抉择“看”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落在想,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从来没有活在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生活了几年几十年,其实如果从法的角度来看,我们没有一秒钟真正活过,而是活在幻境里,活在虚幻里。因为不是在思考过去的,就是期望未来的,而眼前的都被忽视了。但是一个“看”字,让你不得不回到当下,你就不会落入想了。所以“看”有截断“想”过去、未来的功能。但是注意喔,看的能力还没有培养出来以前,这个灯打开常常会忘记,又关掉了,又会落入想了。所以刚刚在用功时,你们会发现:起观照时就没事,但一下子又忘了,又想东想西去了。你看到了又把它拉回来,刚开始都在打仗,看、想、看、想、看、想……这样不停地拉来拉去,刚开始都是这样的。不要以为容易,实在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才说,你在熏习的过程中会发现那个观照确实是不容易的,因为惯性的威力很大,一直把你拉到“想”的地方去。

“你会发现保持觉照是不容易的,你必须只是‘看’,而不是落于惯性的‘想’,无论任何的身心变化,都只是‘看’着它,只是觉知(发现或了解),而不干涉对治,这就是如实观照的基本方法。”
    我们讲的只是基本内容,实践及个别的指导只有在禅修时才能办到。但这个基本的模式一定要先学,即使你们现在还没有深观,先把“看”与“想”这个问题回家好好解决。你们就知道:为什么我们都落在幻相中无法觉知真相,“看”与“想”就是一个重点,要在这个地方多下功夫去发觉内涵、真相。

“看起来很平凡又不稀奇,一般的直接反应是这有什么用?”

所以要是讨论如实观照,那是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的。但你去实践它,就会体验出一些味道来。所以我才告诉你:不要讨论如实观照的对错、好坏,因为讨论是没有用的,这是要让你体验、实践的,不是让你来推理讨论的,推理讨论绝对推理不到内容,也不了解真相。有些人学了很多法,一听到‘如实观照’马上就犯乱下结论的毛病:“这有什么意思!这个我懂,没什么的。”你从来没有实践过,凭什么说它没有什么!这是很平凡的一个方法,看起来没什么,你试试看做得到吗?单单一个“看”字你都护持不住,你还说它没什么!这就是众生我慢自以为是的习性毛病。其实学如实观照的方法,“如实”二字就是老实,老老实实的实践看看,你就知道了,不要用理论想象。

“这不是用来推理讨论的,而适用于实践体验,只有实践者才能体验它的奥妙,如果你尚未尝试,也不要太快下判断与结论。”

你真正是一个如实观照实践者的话,一定会发现许多从来没有发现过的问题。只要你体会到某个问题,那时可以来找我问,在这个过程中,再逐渐加以指导,那你就会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受用相应。后半段这些还没有实践的人,不管你听法听多久,不管你多么聪明智能,还是一样体验不到的。所以如实观照非常重要,看起来很简单,实践起来却不容易。要深入到真正见法,当然是要条件的,不是随随便便泛泛有空才看一点参一点,那是要下功夫的!真正的如实观照下功夫到什么程度?时时刻刻、行住坐卧,活着就不离观照,这样你要是不见法,我头给你!我这个头卖很久了,但卖不出去。(师父爽朗的笑)

“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一个已建立缘起正见的人,观照中本然的会起相应的作用,它有两个层次,一、较浅的受用是对治的功能,照见的当下,喜怒哀乐的情绪当下止息,”

 一个已建立缘起正见的人,观照中本然的会起相应的作用。也就是说,你在观照做到真正的看,如实的进入那种状态,心能与定相应时,我们学的缘起正见会自然相应。你不用起心动念的,自然就会相应,因为种子早就种进去了。这时的作用有两个层次:一是较为浅的受用即对治功能。你在如实观照中一定会发现这样的功能:不管你现在处于喜怒哀乐的何种状态中,在你如实观照的一“看”(照见)之下,喜怒哀乐的情绪当下止息,这就是第一个层次的功能。在看的当下,在观照的当下,一切的情绪,一切的种种内心的造作当下会止息。“真的吗?”你试试看。如果你真正在“看”的时候,它还在,你来找我。注意!因为这是必然的,如果不是必然的,就无法将它作为修行的一个方法。这点功用,如果明白的人就达到人间世俗的功用。

“可以作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尚方宝剑,一试便知,这还是有为的对治。”

我们的瞋恨心一起,你一看着它,瞋恨心就不见了;烦恼起来,你看着它,烦恼就不见了;欲望起来时,看着它,欲望就消失了。注意听!这个懂得善用的人已经可以对治我们一般的烦恼。发现这个功能的人就有初步的功能(即对治当下的习性)。但这还是在对治而不彻底。禅宗讲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怎么个斩法?告诉你:如实观照的当下就是这样,试试看你们就知道了,你们会发现这个奥妙。

“二、深彻的体证法性的寂灭,所谓见灭得道,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诸法实相的体证,才能体达本来如此的真相,才能如如不动的安住,贪瞋痴的烦恼不再相应。”

彻见诸法实相才是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究竟目的。所以注意,我们的如实观照,你不要看它没什么,好好的体会看看,即使是人间的对治的功效已是妙用无穷了,何况是真正体达法性空寂的见法(见实相),真正的究竟解脱!这个都没有打妄语。

“实践的过程,虽不刻意的修定,而定心自在其中,虽不刻意断除烦恼,而烦恼淡而不起,如实观照之下,戒定慧涵盖其中,随着各人的用心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受用,知见建立得越正确,受用越深越快,知可以助行,行可以证知,知行相辅相成,随着精进度而提升,必然功不唐捐。”
    佛法讲的戒定慧三学,如果你在观照中,是不是不戒而戒?在观照中是不是不定而定?虽没有想要断烦恼,烦恼是不是不再起?注意听,如实观照的奥妙就在这里:只要你真正进入观照的一个“照”(即看),当下戒定慧具足。你虽然不想断烦恼,烦恼不起;虽然没有刻意要修定,定心自然止息。为什么?观照的当下心是无法攀缘的,要注意!所以不要以为这个看起来没什么,它可以使你修到戒定慧的具足,要明白啊!最重要的是下面:

“这不分出家在家,不分男女,不分贫贱,平等平等,在生命活着的当下,行住坐卧中任何因缘都能修验,这就是契入三法印或一实相印的平凡的方法,没有神奇的境界,也没有神秘的感应,祇如阿含经说的“如实知”而已。(以上个人知见仅提供参考)。”

我们在家出家都一样,不管身心好坏,不管职业身份,每一个人都能实践,都能学习而体验,这一点是最可贵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体验而悟道,这就是契入三法印或一实相印的平凡的方法。平凡而又不平凡,就是这么一个“看”字而已。只要建立了我们的缘起正见,生活中一个“看”字,好比打开了日光灯,“看”着它,你会发现无限的巧妙,最后还能契入实相,所以是不是很平凡?这里有没有神奇鬼怪?有没有无上的神奇、奥妙伟大的境界?没有!所以也没有神秘的感应!只如《阿含经》说的如实知而已,但是注意哦,《阿含经》的如实知会达到什么功效?解脱涅槃。

以上是个人的知见和体验,仅供参考,不代表我是绝对唯一的。

太幸福了,谢谢诸位,能让我有这个机会与大家结缘。我们明年的课程已排好,如各位有缘,明年再会,谢谢大家!

——体方法师2003年8月讲于菩提广讲堂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体方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体方法师讲心经     

体方法师讲杂阿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