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法师:《不理》文摘1--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明一法师所有开示



 明一法师:《不理》文摘1


 下载DOC文档  



《不理》文摘1

不理——究竟的应对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对抗。比如我们在吵架的时候,总是大呼小叫的;比如我们在打架的时候,总是拳脚相加的;比如我们在被冤枉的时候,总是呼天喊地的;比如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比如……

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习惯于去改变外界的环境。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大,可以改变别人的观点,改善自己的处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来对抗自己所处的困境,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困境;总是……

我们的心向外追逐惯了,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来适应自己。可是对抗往往以失望与沮丧告终。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为你改变。即使这个世界偶尔被你征服,将来也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来颠覆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去找问题,要想办法改变自己,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世间的和谐之道。我们在这样强大的自然面前,我们在复杂的问题面前,我们在不易改变的环境面前,我们的对抗力量是非常藐小的。我们往往解决一个问题,接着就发现十个百个的问题在后面等着我们去解决。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落入问题的海洋里面,不得自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如何去面对人生呢?在这样的境遇中,要如何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呢?在这样的人生面前,要如何去觉悟自己?让自己再也不要落入问题的海洋,让自己再也不要被外界的力量所牵引,让自己再也不要落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让自己再也不要陷入生死的困境,让自己再也不要……

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大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觉得自己悲哀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寻找圣人,我们寻找宗教,我们寻找救世主,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寻找解决方案。

佛教有自己的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佛陀早已觉悟世间的真实,也早已看到我们向外追逐的习性。他叫我们停止向外追逐,所谓歇即菩提;他叫我们要向自己的内心挖掘,所谓精进努力地去觉悟自己,然后再去奉献自己。

祖师们根据佛陀的言教,根据在觉悟自己的过程中实际要面临的各种问题,更是提出了种种对治的办法。祖师禅是一个非常直接而且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够让我们最快地觉悟自己,然后去奉献自己。

禅修作为佛教的修行手段,能够让我们很快地觉悟自我。即使是刚入门的人也能够从禅修的入手处——“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中得到提醒。禅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不理,对于种种路途风光,应无所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是我们的妄想在作怪。

然而这个妄想也正是我们的自性或者叫佛性。永嘉大师说:“无名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我们禅修中的种种问题,实际上与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是一样的,永远不会有完的时候,也是和生活的问题一样是处理了一个接着就会来十个百个的。所以,不理,就成为了我们对付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体会到。比如有个小孩特别顽皮,一直在折腾你,你越是叫他不要折腾,他会折腾得越来劲。甚至你用武力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会想方设法,或者是将来继续折腾你。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再地不理他,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他也就失去了折腾你的兴趣,从而彻底不再折腾你了。

人生问题和烦恼就像这个顽皮的小孩子一样,折腾你没个完。你越是教训他,你越是征服他,你越是纠正他,他越来劲。你就是不理他,他便会自生自灭。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处理我们的问题也如此,一切法都是生灭法,烦恼也会消逝,痛苦也会消逝,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不理——极致的对抗”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

我们讲了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不理。或者说,不理,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一切问题的极致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从禅修中体会出来的,既使是在粗浅的禅修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到这样的办法。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办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样管用。

灵默禅师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倾山覆海晏然静,地动安眠岂采伊。”这句话正是禅修过程中最有力的武器。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或者是问题牵着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我们自己的主人。

“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是近代来果老和尚告诉我们的做功夫要点。我们的问题多多,这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是不会停止的。如果我们的妄想停止了,那么我们的佛性也就不存在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样纷杂的问题,我们只有服用“不理”这一方了。

来果老和尚还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妄想,就好比一个人与千军万马打仗,这仗我们要是有所作为地去对抗就输定了。如何在千军万马面前得胜呢?用“不理”这一办法去应对,这是指导我们禅修的一个非常究竟的方法,我这几年用功也正是靠这一方法。

我出家这几年打坐做功夫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这一路的禅修走过全是靠“不理”来对付的。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同样是用“不理”这一方法。我也常常把这一“不理”之法介绍给大家。其实这一方法在百丈禅师的“丛林二十法则”里面也有讲过,所谓“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非是生活最常见的问题。

“不理”的法门在佛陀自身也常常使用。比如在《杂阿含经》里面就有写到:佛陀问最好的驯马师如何驯马?驯马师说,柔软、刚强、柔软刚强,实在不行就杀了它。在他反问佛陀是如何做最好的调御丈夫时,佛陀回答说,柔软、刚强、柔软刚强,实在不行就不理它。(这段公案的原文附后)

可见“不理”这一法不是自己瞎说,而是自古有之。在柔软、刚强、柔软刚强或者说是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的时候,“不理”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了。这一“不理”之法不但是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在禅修中也是唯一的对付出现各种境界的办法,是一个极致的应对办法,也可以说是一个究竟的应对办法。

当然佛教不光是“不理”这么简单,“不理”只是我们用功时的一个手段。对于要开发我们的智慧来说,该理的时候还要去理,妄想与佛性不二,烦恼与智慧同源,妄想就是我们的佛性,是我们的智慧之源,也是我们的烦恼之源。如果我们对于某个妄想能够把握的话,这个妄想就会成为我们的智慧。反之,失去控制的妄想就成为我们的烦恼了。

以“不理”的窍门用功,并非万事不去理会,其中有能而不为之道,有不用而用之妙。否则我们就成为一块木头,成为死水一潭,成为没有智慧的木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妄想的特性,要知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去“不理”,在该不理的时候如何去“不理”,在该理的时候又如何去理会。

附:《杂阿含经》(九○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调马聚落主来诣佛所,恭敬问讯,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调马聚落主:“调伏马者,有几种法?”聚落主答言:“瞿昙,有三种法。何等为三?谓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种法,马犹不调,当如之何?”聚落主言:“便当杀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无上调御丈夫者,当以几种法调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柔软,二者刚强,三者柔软刚强。”聚落主白佛:“瞿昙,若三种调御丈夫犹不调者,当如之何?”佛言:“聚落主,三事调伏犹不调者,便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法中,杀生者不净。瞿昙法中不应杀。而今说言,不调伏者,亦当杀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来法中,杀生者不净。如来不应有杀。聚落主,然我以三种法调御丈夫,彼不调者,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聚落主,若如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岂非杀耶?”调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若调御丈夫不复与语,不复教授,不复教诫,真为杀也。是故我从今日,舍诸恶业,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实要。”佛说此经已,调马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作礼而去。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明一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明一法师讲华严经     

明一法师讲楞严经     

明一法师讲与祖师同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