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通常人们说到宗教,总会武断的认为,宗教都是一样的。的确,一般宗教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以神为本。人和神发生关系。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宗教中,有多神、二神、一神、泛神的信仰。就现在世界上所流行的几种宗教中,基督教、***教、印度教,都建立了主宰神的崇拜,以为神是万物之主,神能决定世界的兴衰,神决定着人间的祸福,神是主,人是奴,人要依附神而得以生存,人的生活目标,就是回到神的身边,上升到天堂。 然而,佛教与一般宗教截然不同,他否定神在世界的主宰地位,不崇拜神,肯定人在世界的独立性,主张世界的兴衰,人生的祸福,都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行为,人的命运并不依附于神,人和神一样,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因此,佛教以人为本。佛法是佛陀为人类提供的一套究竟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
人在有情中的地位 一、有情与众生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什么叫“有情”。世间科学把世界区分为生物与非生物,在生物里又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三种类型。然而,佛教则把世界划为两大类型:即是有情界与无情界。什么叫“有情”呢?情即“情识”,识是思想、情绪的意思,“有情”就是有思想、有情绪、有知觉的生灵,如人及各种动物,它们有知觉、知冷暖;相反的,凡是没有思想、没有情绪、没有知觉的东西,称之为无情,比如一切山河大地、草木花叶等,虽然自然中的竹、木、花、草等也是有生命的,但它们却无痛痒冷暖等感觉,所以佛教里把它们列为无情的范畴。 至于有情方面,它的范围极广,包括了天人、世间人、傍生、鬼神等。有情还有个名字叫做“众生”。众生,是众缘所生。既是众多因缘所生的东西,并非固定不变,比如我们平常所见的“猪”,今生之所以会投生为猪,是因为它前生种下了猪的业力、因果、习气等,因缘成熟,导致了它今生要成为猪的业报身。一旦做猪的业报受尽,猪寿终毕,会随着另一种因缘条件的成熟而感受另一类型的生命果报身,众生就是这么回事,由众多因缘所成,而没有一个固有不变的生命体。 众生具有什么特点呢?《阿含经》说:众生的特点是对六尘世界产生“缠绵染着”。六尘世界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色、耳朵听到的声、鼻子嗅到的香臭,舌头尝到的甜苦、身体接触到的环境,意识思维的一切法等。众生由于不了解缘起法原本性空的道理,以为万事万物都有个实有不变的东西,因此对外界现象产生种种错觉,强烈的实有感与我所感,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执着情识。众生对六尘世界的一切现象都以为是真实的,由于执着而情绪萌动,可是外界现象的面目毕竟是无常变换的,千变万化的周围环境,导致了众生情绪的喜怒悲欢、高低不平。相反的,对于一个证得了诸法实性的圣者来说,他们知道了万法缘起毕竟空的真相,不再被外境所转,也就对外界现象不再有任何执着,也就没有了高低不平的起伏情绪,生命中彻底断除了缠绵染着的习气,心中总是那么泰然自在,这就是圣人之所以解脱自在的原因。 在这个地球上,有情的种类非常多,大大小小的众生其数无量,佛教认为除了这个世界,还有无量他方世界,及无数的有情生命。佛经中形容众生有微尘数之多。但这些有情生命不出五种范围,即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五趣众生的分布是以人为核心的。
二、畜生道 首先,生活在我们人群四周围的有哪些生命呢?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畜类众生,一是鬼类众生。畜类众生在佛教里又称作“傍生”,畜生有被人收养之义,比如猪、狗、鸡、猫等;而傍生则是泛指生长在大自然中的一切大小动物,如空中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鱼龙、乃至遍布于海、陆、空的一切,涓飞蠕动、微细生命等,都属于傍生的范畴。它们为什么会招感到如此低劣的傍生形命呢?我们都知道,傍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愚痴,有情成为傍生的最大原因也在于这个痴字。众生的烦恼,归纳起来主要有贪、嗔、痴三类。众生都具备了这三种类型的烦恼,但是细分又有贪嗔痴偏多偏少的不同,比如有的众生贪心很重、有的众生则嗔心较强,而有的众生却是愚痴偏多。由于众生烦恼习气不一样,因此所感来的因缘果报也都不同。一般情况,贪心太重的众生,由于不舍得布施,甚至贪图他人利益,这类人死后多数在饿鬼道中感受饥饿;嗔心重的众生,因为嗔火太大,而时常伤害他人,死后多堕地狱道受苦;太愚痴的众生,他们稀里糊涂、事理颠倒,死后多数感在畜生道中受愚痴报。畜生不会象人那样有思维、有决策和有理想,也不懂得善恶好坏,它们与人的最大区别是愚痴。 堕落畜生的另外一种原因,是为还债而来。有些人因为前生借人钱物不还,或是非理侵损他人财物,业缘成熟时一定要还的,偿还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投生为畜生到债主家中当牛做马、为猪作狗给对方卖力卖命,以此偿还前生宿债。生存畜生道中的有情,有时是从地狱受报结束了,地狱出来还有一种余报,就是沦为畜生。
三、饿鬼道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古代社会认为:鬼是人死后的必然归宿,所以鬼字的本义就有“归”的意思;而佛教里所讲的鬼则不一样,认为鬼只是五趣众生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人死后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继续做人、也有可能堕为畜生、还有可能下地狱,固然也有可能会变成鬼。不过,人死后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并不是人死后一定就变为鬼。 佛经中说鬼有两个特点: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处境很艰难,他们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其生活来源全靠四处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点是多畏,平常我们总以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张牙舞爪的情形,我们就会毛骨悚然的。人们却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们会听到形容鬼的两个成语: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怀鬼胎,这说明了鬼也非常怕我们的。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却看得见人,它们一看到我们就吓得赶紧躲藏起来,待我们走过以后才敢出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怕鬼。平常我们生活在阳处,而鬼则躲在暗处,我们身上有阳刚之气,而鬼身上却是阴森之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要胜过他们百倍千倍,总之鬼是很可怜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视超度鬼类众生,寺庙里经常举行一些施食法会,招请十方孤魂野鬼都来参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们,令能离苦得乐、脱离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获法益的,也可饱食一餐,解决一时的饥渴之苦。 鬼道众生与傍生一样,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海、陆、空到处都有,同样与我们人生活在一个地平面上。然而为什么他们看得见我们,而我们却看不见它们呢?这是因为鬼道众生的业力与我们不同,鬼的身体是由轻微的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云气一样,他们的存在对我们而言,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我们一般见不到鬼,就算偶尔见到也只不过是一闪影子而过,一晃就不见了,所以人们对鬼的认识才会半信半疑,都不敢肯定他们的存在。 鬼道众生与人的世界一样,也存在着福德因缘的差别。其中有富贵鬼、威德鬼、不穷不富的鬼、贫穷落魄的鬼等,什么是富贵具威德的鬼呢?是指平常我们所说的神,依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死而正直为神。是说一个人在世间上,正直且有德行,死后就能成为神。神也是属于鬼道众生,换句话说:神也是鬼。只不过它比一般的鬼要有富贵、有威德;不穷不富的鬼:是前生修福不多,但罪业也不是很重,他们虽然不能像前面的神那么奢华享受,但也能得到一般的住处及食物,日子过得还可以;贫穷鬼:是指漂泊在荒外的孤魂野鬼,他们无衣、无食、无归、无宿,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有人会问:福德鬼为什么又称为神呢?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人间当官的一样,虽然同作为人,但有的人能够当官享受荣华富贵,而多数人则只是一般贫民,甚至有的人还沦为乞讨,为鬼也是这样,或贫或富与他生前的善恶行为是分不开的。一般说,生前喜做善事、品德优秀,而性格脾气又不太好的人,他们生天的福德不够,死后只有投生到鬼道做神。神又有多种,有的神威德福报相当大,可以统帅整个鬼道众生,乃至人道的生死命运都受他们裁判,例如阎王。有的神则无比的富贵,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享受的是荣华富贵,就如人间的帝王一样的自在,例如海龙王;而有的神却是统管一方土地、一片山林等,受一方人鬼的尊敬,比如一些土地神、山神即是;还有的神则只管理一潭水、一棵树或一块石等,他们的福报因缘也就大大不如前面的神了。但无论如何,能作为一个神都是有些福报的。 能做为神的鬼为数很少,而贫穷鬼则非常的多,有福的鬼可以住在海边三餐美味、高楼别墅的享受,而贫穷的鬼却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甚至往往是三餐不续、依草附木地过日子,因为它们不从事耕种,靠乞讨的方式生存,因此他们每天到处乞求,有时遇上某处有祭祀、或寺院施食,可以吃上一餐,但多数都是吃了上餐没下餐的,生活过得特别酸苦。鬼的形象大的可以高过几幢房楼,而小鬼仅有三寸长。他们还具有微细的五通,其某些能力是人所不能及也。 在鬼道中为数最多的是饿鬼。饿鬼是鬼道众生中层次最低的,他们非常可怜,长年累月没吃没喝、无衣无住,总是处在一种饥渴无度的煎熬中度日。由于饥渴难忍,它们长年如是的四处奔跑,目的是想寻找点吃的东西,但由于业力太重,不仅到处找不到,就算发现了可吃的食物,在他们面前也化为火炭,或是一进口中就变成火焰燃烧喉咙,实是万般痛苦、苦不可言啊!有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潺潺流水声,就高兴的跑过去,可是一旦跑到那里,清清的河流在它们眼前却变成一堆腐臭的浓血,真是万般无奈,极度的饥渴长年累月地折磨着他们。由于业力所至,饿鬼的形象不仅丑陋,而且长得非常奇特,其面容像黑炭一样枯瘦,咽喉长得像针尖那样细小,而肚子却大得像鼓一样,可知众生的业力是何等的可畏。所以佛在《地藏经》里说:“众生业力能敌须弥、能胜巨海、能障圣道”。业的力量实是不可思议,那么这些业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它是从众生的无明行为造作而来。未成佛前众生以一种无明心放荡三业,迷迷茫茫造下了这么一大堆罪业,果报来临时,苦得不堪设想。
四、地狱道 在我们人道以下的是地狱道。地狱,是梵语泥黎,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等。从字面上说,地狱是地下的监狱,位于我们人间的地层下面,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不仅没有日月之光,而且下面众生受苦的形情比人间监狱要苦上千倍万倍,所谓“极大苦聚”。地狱的种类很多、名称无量,但归纳起来则为三大类型,即是第一、根本地狱;第二、近边地狱;第三、孤独地狱。 1、根本地狱。根本地狱又分为八大地狱:即是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叫地狱、炎热地狱、大热地狱、无间地狱。那些地狱是用各种铜铁刀剑火器等刑具来惩罚众生。比如用火烧、刀斩、锅煮、铁钩、拨舌、穿肠等各种刑法。八大地狱之外又有八寒地狱,里面是凛风冽雨、寒冰冷雪等来冰冻他们,冷得他们的身体全部裂开,形成各种各样的花朵,地狱的名称就是依据这些花朵的形状而来,比如青莲花、红莲花、紫莲花等;皮肤也呈现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如紫色、瘀色、黑色、青色、绿色等。里面冷得不堪设想。依《地藏经》所说,一天之内上万次昏死过去,然后由于业力的原故,清风一吹又上再次复苏过来,就这样长年累月、不分日夜地折磨着,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狱中惨哭号叫之声惊天动地。 2、近边地狱,是在八大地狱四周各设的十六个小地狱,八个十六即是一百二十八个小地狱,又叫十六游增地狱。它是专为狱中众生游行所设的,在这里觉得太热,跑到另一个地方却又是寒天雪地,在那里觉得太冷,换一个地方又是热火焚烧,再跑到一个地方又是山崩地裂,里面大地狱套小地狱,小地狱又靠大地狱,到处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地狱,因此受苦众生走到哪里都是地狱。就算他们业报受尽,将要离开地狱时,还得经受这周围十六小地狱的关卡,才算真正脱离地狱之身。小地狱的情形无非就是些毒蛇、猛兽、粪便、灰河、火海、毒虫等,各种各样折磨众生的刑法应有尽有。 3、孤独地狱,这种地狱设在山间空旷及树林间,因此叫孤独地狱。总之地狱无量,里面各种各样的苦情说之不尽,如《地藏经》中说:有的地狱四壁都是烧红的铁壁,上面落下来的铁火像密雨一般浇烧着有罪众生,又有的地狱四面都是刀山旋转落下斩斫他们,还有的地狱让他们睡在烧得火红的铁床上,更有的地狱狱卒将他们丢入大锅中沸煮,反复煎熬。再有的地狱四处全是深得无底的火海流灰,他们没入其中痛苦无量,或有地狱满是粪海,他们被淹没在里面受大苦闷,更有诸多铁虫穿肠叮咬,他们是钻心的痛,等等无穷无尽的地狱其苦情难以尽说。
五、天道 除了下三途外,比人类条件更为优越,其生存空间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在佛教里解释为“光明”,是代表着快乐幸福,足见是理想的去处。天堂不仅为其他宗教所崇拜,并且也为一般世间人所向往,不过他们所认为的天只有一重,而佛教说的天有三界诸天。其中欲界有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六重天。色界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的十八重天;无色界有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四重天。这还只是从一世界来说的,宇宙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可以想见天堂之多。 欲界天纯粹是欲望的快乐,所谓吃穿住极尽奢华,种种娱乐应有尽有,比人间要殊胜千倍万倍,真所谓“但受诸乐、无有痛苦”。天子天女每天游戏欢笑、快乐无比,欲界天人多由世间修福而来。其次的色界、无色界天却是通过世间修禅定而来,所以也叫禅天。天上甚深的禅定所产生的快乐,比起欲界天的欲乐更殊胜百倍,随着他们所修禅定的深浅程度不同,因此所升禅天的等级也有差别。其禅定境界越殊胜,享受的寿命也越长。 不过,无论是生在哪重天,即便他们在天上享受了千年万载,但享受的福报也都有用尽告缺的一天。福报享受尽时,他们还得随着自己的业力,或是堕落三恶道中沦为傍生、做鬼、下地狱,或是下生世间作人,临将堕落时,在他们身上会呈现五种衰象,就是身上光明消失,头上的花缦枯萎,宝座摇晃不安,身上香气不再,并且腋下会发出恶臭,从前身边四周有天女环绕、侍从随行,此时也都四散而去,只留下他自己孤单一人,当五衰象呈现时,他们是痛苦不已,烦恼不尽。特别是他们具备神通,明白自己将要堕落到什么地方去,可想而知这时他们是何等的无奈,说明天上的福报固然是很好,但终归要堕落的,而且福尽将堕落时五衰象显现带来的痛苦,还不如在人间好。
六、人是五趣升沉的枢纽 人间是五趣的中心地,与人共住的有畜生、饿鬼,在我们上边有天堂,下边有地狱。在五趣之中,人是升沉的枢纽、是轮回的轴心,无论上天堂,入地狱,变鬼为畜都是以人为核心的,因此佛法特别珍惜人身,为人身时作善为恶或修行无为,全关系到未来的好坏去向,生死流转中是升是沉全在于人生的把握。因此诸佛度众生是以度人为最根本的。人身不仅是五趣流转的出发点,同时更是跳出三界的关键时刻。佛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正是告诫我们要珍惜人身,趁人身一场积善修道,以此跳出六道轮回。所谓“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我们今天既能得到人身,且又得闻佛法,真是宿世善根所至,一定要掌握好,以求在人身这个转折点上能修出去,而不是趁人身一场赶快享福。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机会来时不珍惜,一旦失去就难于再有了。 人类之特性 很多宗教都主张生天,认为天堂才是最终的归宿,是修行人的最高愿望。各大宗教师也承认有地狱,不过他们说地狱的目的,莫过于为了告诉大家,只有升入天堂才是逃避地狱的唯一途径,所以他们对天堂非常神往。而佛教则把佛法的重心建立在人间,认为人生才是理想的地方。天堂虽然快乐但不是永远解脱处,天福享尽时还依然要下生人间、乃至随业堕落。从修行角度衡量,正是因为天上太快乐而无法修道,三恶道太苦或太过愚痴,就更不懂修行了,那么只有人身不苦不乐,才是最适中的修行处。从五趣往返说,人身所处的位置正是五趣的中心纽带,死后投生何道,人生为根本出发点,那么修行解脱道也是这样,是以人身为中心的,所以佛教相当重视人生,提倡在人间修道、人间成佛、人间度众生。这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最明显的不同,人生既是这么重要,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生究竟有多少好处呢? 一、环境胜 环境胜,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于修行来说特别优越殊胜,而不是指人间的物质环境优美。佛教修行既不主张太过华丽的物质条件,也不提倡太艰苦的生活方式,因为人都有一种堕性,太丰富的物质享受。他们就会纵情五欲,迷于其中无心修道;而太艰苦的环境也分散精力难以用功,所以佛教非常重视人生。在五趣来说,天上因为太快乐了,天子天女们念念都沉溺在五欲的享受中。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快乐有意义,每天都是快乐游玩,吃、穿、住样样寻尽奢华,惬意无比,根本体验不到生命的痛苦和世间的无常,更无法生起出离三界的心,所以修行对他们来说似乎很不现实。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耆婆的人医术高明,且心地善良,常常免费为大众看病,为此积聚了巨大的福德,死后便升到了欲界天。后来僧团中有一个比丘病了,大家想到这位耆婆,他的师父目犍连是僧团中的神通第一,就运用神通之力到天上寻找耆婆。这天耆婆正好率一班天女游乐,一队人马浩浩荡荡与目犍连擦肩而过,根本不理睬师父。目犍连好生奇怪,于是就用神通定住这批人马,问耆婆为何如此无礼,耆婆却回答说:“享乐要紧啊”。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到了天上就不会再去修行,所以佛教并不赞成生天,佛陀也不在天上转***。 下三途那么艰苦是不是就好用功了呢?正相反,三途恶道又因为太苦了,众生时刻都在极度痛苦的煎熬中,哪有精力来修行圣道?就如一个受重病折磨在床上的人,念念中都那么地难以熬过,这时你给他讲佛法,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何况要去依法修证,真是难之又难。至于畜生道就更别说了,他们的脑袋一片空白,愚蠢得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随着欲望的需要生活,而修行这条路恰恰需要的是智慧,对于畜类众生来说,简直太不堪任了,故知三途恶道是无法修行的,所以佛不在三途中说法度众生。 相比之下,人道众生则是有苦也有乐,刚好处于苦、乐之中道,正因为苦乐具备,所以人类才有可能立志改善痛苦、追求快乐,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我们追求真理、修行佛法的最好契机,所以佛法修行就在人间。
二、惭愧胜 惭愧是一种羞耻心理,通俗的说就是一种良心。比如我们做了一件对不起人的事,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也就是良心发现,佛教把这叫做惭愧心。这种道德向上的心在修行中非常重要,是我们走出三界的基础、脱离娑婆的资粮;也是人类与别的动物的最大区别。一个人如果没有惭愧心,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杀人不眨眼就是因为心中毫无惭愧感,所以行为上没有任何约束,内心里也不会受到任何良心遣责。这种心理是非常不正常的,外相上是一个人,而内心里却与禽兽没有两样,只不过是个披着人皮的禽兽而已。禽兽是由于生存的需要而相互残杀,心里没有任何不安的感觉。良心对恶禽猛兽来说根本不存在,惭愧只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推动人类向上的积极因素,人类因为具备了惭愧心,所以才与别的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一个人如果常怀惭愧,他就不会去造恶,自然就会向善的方面靠齐,正因为人类有改恶向善的心理,所以才懂得去修行。不断的改善自己、提高自己,逐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圆满自我的人格,当下就是一种修行。
三、忆念胜 忆念,是人类从积累的经验中引生的思维能力。在五趣众生中,只属人类独有,人类为了生存的幸福,以独特的忆念思维能力,不断的探索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了光辉且灿烂的文化。人类以此能力一方面改善自身生活的环境,使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吃穿住样样如意;另一方面寻求真理,探索宇宙人生的真实面貌,令人类的内心世界得以升华。而在人道以外的众生,天人一切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寻求环境的改善,也无心去探求真理,思维能力自然衰退,终日沉溺在定乐和欲乐中,真理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地狱、饿鬼、畜生或是太愚痴,或是太痛苦,忆念思维能力自然也都不及人类。
四、坚忍胜 坚忍就是坚强的忍耐力。佛教把我们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话,译为汉语是“堪忍”的意思,是说这个世界的人承受力非常强,忍耐力特别好,不管多苦的事都能够承受,无论多难达到的目标都会设法去完成。就象那些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身上不可能带很多钱去,而日本费用却相当高,只好硬着头皮去打工,白天读书,读着读不完的书,晚上打工,做着做不完的活,真是千般辛苦、万般无奈,两行清泪流出来还咽回去,目的为了什么呢?只求得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受多大的苦都任劳任怨。这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辉煌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问题知多少 人类生存在世界上,总是面临各种问题的困扰,人类建立的文化,无非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人生的幸福快乐。然而人类的存在的问题很多,几千年的文明似乎解决了许多问题,可是今天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比起过去还要多得多,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依佛教看,我们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对这些问题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人类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一、由心理上产生的问题 心理上所产生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中的困惑:人生在世界上总有许多问题弄不明,从迷迷糊糊的来到世界,几十年后又毫无目标地死去,究竟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人死了是否有来生,如果有来生又将是什么情形?与今生来生的关系如何?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的缘份特别好,有的人却无缘无故的彼此看不顺眼?人的贫富贵贱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努力?人究竟有没有命运?世界是怎么回事?这个世界与自己的关系如何等?人类由于对宇宙人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始终生活在迷茫中,生活找不到目标或意义,于是感到很烦恼;另外由于错误的认识,引生犯罪的行为,造成了人生的痛苦。 第二是思想中存在的烦恼。这种潜在内心的烦恼非常深细,一般人不易发觉,但它却像毒蛇一样深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像魔爪一样控制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时常扰乱着我们内心的宁静,心情不好、烦闷不安、情绪低落等,无法快乐起来。烦恼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我们无钱时烦恼,以为是没有钱的原故,就去攒很多的钱,一旦有了钱还一样的烦恼,这是为什么呢?自己也弄不清怎么回事,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烦恼。
二、由生理上产生的问题 生理上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烦恼呢?主要是生老病死的四种现象,它是我们生命中必经之苦。就算有的人能一生无病,但是生老死却是谁也逃不了。虽然出生的情况谁都记不起来了,但确实是非常痛苦的,未出生前蜷缩在母体中的一个角落里,母亲在行为中的一举一动、饮食上的一冷一热,对自己来说都是致命的难受,好不容易挨到出生时间,出生时却又是一道生死关卡。一个稚嫩的生命要从母体中出来,简直是经过一道漫长的夹山,不仅母亲痛苦,自己更是苦不堪言,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一旦生出来还是苦;母体内那么温暖柔软,而外面的环境却是如此恶劣,身体所触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生硬,幼嫩的皮肤被冷风一吹就像裂开一样的难受,因此小孩一生出来都是哭。婴儿时期代也不好过,因为不会说话,冷时、热时、病时、渴时、饥饿时等等都仅能凭一声哭来代替,大人们凭猜测去乱忙碌,真是苦啊!苦得有口不会说。老苦也很难过,人在年轻时那么得意自在,一旦老来身体各部器官都衰退了,自己难受辛苦不用说,更招来他人讨厌,真是活得很无奈。再就是病,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过轻重不同的病,病起来也很苦,一般小小病痛我们况且都难受得六神无主、站坐不安的,如果病情严重更是百般折磨,最惨的是有的人老来无人管、病时也无人问,自己又没钱,躺在床上痛苦折腾,凄楚落泪,简直是活着等死。有的人患了绝病治不好,病床上翻来复去,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所谓“人间地狱”。最后的死苦就更恐怖,临将断气时四大分散,体内各种细胞渐渐变坏,气脉血液流不动了,那种感受就像乌龟脱壳一般的剧痛难受,亲人们都在身边哭泣,自己心里有话讲不出来,眼看马上就要离开亲人骨肉,真是千般凄苦、万般无奈,心里面是多么的眷恋他们啊!又多么的不舍得离开这个世界,但无奈生命已到尽头,死后的世界是那么的遥远、陌生、黑暗和恐怖,一个人凄凄楚楚不知要到何处去,真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这个时候无论是身体、心里都是一种剧烈的痛苦。
三、社会关系给我们带来的烦恼 虽然人生有苦有乐,但终归还是苦多乐少,甚至许多快乐到头来都成为痛苦的根源,快乐越多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就越大。比如世间的爱别离、求不得两种苦,在我们生活中,能与自己喜欢的朋友、或关心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固然是件快乐事,但在这个瞬息变幻的世间里,随时随地都会把我们分散扯开,或是亲人暴病而卒,或被好友抛弃而去,这时你就会感到痛苦无比、悲伤不尽,这是爱别离苦。生活中还有一种求不得苦,就是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乃至某种事业,心中念念都想得到,但是无奈又终成空想,心里痛苦无比。人际上还有一种是怨憎会的情况,就是自己生活的周围,有一些人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处处与自己作对,真不想见到他,可是又同在一个部门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真是冤家路窄啊!实在令人苦恼。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化,人类的物质享受也日趋丰富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化把过去陈旧的生活用具取而代之,古老的贫困落后也被现代的富裕先进所更替,按理说人们的烦恼痛苦也该告一段落了,然而为什么人类还在没完没了的烦恼呢?要知道,科学能给人类提供各种方便,却无法止息人类内在的烦恼。 如果人类烦恼的原因是在于缺少外在物质的话,那么为什么过去人只要有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吃穿住简简单单过得去,他们就觉得很满意了,而现代人却是没完没了的追求享受,今天看到这个人有电视,想想自己还没有,心里很难过,有了电视高兴不一会儿,明天又发现那个人有电冰箱,洗衣机,心里依然苦恼,终于电冰箱、洗衣机大梦得以实现,转而又发现某某家里已安上了电话,于是还是烦恼,电话装上了,接着的音响、空调、新楼房、大公司、小车、别墅乃至飞机都想要,新的烦恼总是接踵而至。纵使这些东西都已拥有,又要追求更新式的,心里还是烦恼。所以,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人的欲望也在不断的膨胀,人类的烦恼总是这么绵长。
四、自然界带来的烦恼 尽管科技水平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科研成果也很惊人,但是对于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我们还是束手无策。自古以来,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悲剧。雨水过多我们好难受,太阳炎热我们受不了,台风吹来我们好担心,财产和生命随时都会遭到危害,忽然冰雹打来,我们更是紧张无比,生命危险,财产造成损失,雪霜满天我们不仅是冷得难受,而且也给农作物带来损害,一年的收成恐怕因此泡汤。洪水来临就更惨,轻则财物损失,田地冲垮,严重则房屋倒塌,人命遭殃。自然的灾难真的非常可怕,多少个千变万化的一年四季,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烦恼,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是一场大洪水,大自然的面孔既无常又无情,说变就变我们对它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人类的问题举之不尽、说之不完,但都走不出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等四个方面,我们修行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然而我们该如何去解除它呢?首先我们得想办法认识它、透视它、找到它的根本源头,然后我们才谈得上对症下药解决它。 人类文明建立的意义 人类文明的建立,世间的各种学术:如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学、艺术等,无非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烦恼痛苦,令我们生活得更愉快,日子过得更美满。然而人世间的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而来。如果说原始人刀耕火种、生活粗陋,因为环境恶劣而造成许多痛苦,那么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人们,应该活得非常幸福,没有任何痛苦才对,但人类为何还有如此没完没了的烦恼呢?纵使这种烦恼与原始人的烦恼不一样,但也不见得烦恼的程度就比过去轻一些,甚至它的种类比过去更多百倍。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在不断地为着我们的幸福快乐而努力,想尽千方百计解决我们生存中的各种问题,到今天为止世间的痛苦并不因此减少。从心理上说:古代人生命里存在的痛苦、生存中存在的困惑,乃至各种各样的烦恼,今天的人也同样拥有。从生理上说:古代人有生老病死,今天的人还是无法逃脱,固然医疗技术、医用设备日益先进,人的寿命也有所提高,但科技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病疾却越来越多。比如***、脑溢血、动脉硬化、癌症、各种性病等,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从社会关系看:古代人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等诸多痛苦,而在这个科技发展的竞争时代里,社会日趋走向复杂,这些痛苦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了。虽然处在太平年代,但是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的现象却越来越多了。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物质享受的丰富多样,人类的欲望也比古人更强烈,求不得苦仿佛日趋增多。再者现代的人口膨胀,恐怖暴力、走私毒品等,都是古代所没有的,所以现代人在社会上面临的痛苦,比古代人似乎还要多。再从自然环境看:寒来暑往,这与古代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噪音、废水、废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资源的不合理运用,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了气候反常,旱涝成灾等等恶果,因此今天大自然的面孔比过去更狰狞了。从许多方面讲,今天人类的痛苦并不比以前少,所以佛法认为,通过改善外在的环境来解决人生问题,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世间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教等,虽然不主张通过改善外在环境来解决人类的自身问题,但他们觉得人很渺小,只有依赖外在的神,人通过对神的信仰,神能帮助人解决一切问题,因为神是万能的。这种观念在佛教看来,也是不现实的。那么佛教又是怎样解决人类的问题呢? 佛教对人生问题的解决 佛教以缘起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我们要想解决人类存在的问题,首先就得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缘。人类的烦恼痛苦与外在的物质环境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因为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人则痛苦不堪,有人却快乐无比,为什么?因为各人生命素质不同,心境不同,对境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因此在构成人类苦乐的众多因缘中,生命自身的素质才是形成人类苦乐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产生人类苦乐的根源所在。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自身的生命究竟怎么回事?我们现有的生命体由五蕴和合而成。在佛教所讲的八苦里有一苦叫五蕴炽盛,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前一项是物质,后四项是精神,我们的生命体就是由这五种东西组成。所谓“炽盛”即是炽热,是说这五种东西在我们的身心体内就像火团一样燃烧着我们,造成人类烦恼的真正原因也正是这些东西,是它们在燃烧着我们的身心世界,令我们一刻不得安宁。所以说,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建立幸福人生,光靠改善外在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从有情生命的自身下手,依正确的认识去透视宇宙人生的真理,依正确的行为去净化我们内在的人格,这个过程就是佛法的八正道。八正道的内容包括了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维、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等,佛法的八正道是解决人类痛苦的不二中道。 然而我们应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思想,从而实践八正道呢?那就是修学佛法,通过佛法开示的宇宙人生真实作为指南,引导我们了解世间万事万物的实质,从而获得正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以正确的知见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这就从根本上扭转我们无始以来的偏见错觉,才有可能改善我们的身心行为。 佛法修学的第一步是皈依三宝。依是依赖的意思,但这与其他宗教的依赖又不一样,其他宗教的依赖全是依靠他力,即通过神的拯救而得以解脱,而佛教强调自己成就自己。佛陀将入灭时曾告诫弟子们,修行要“自依止、法依止”。要成就无上智慧、达到究竟解脱,首先靠的是自己,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别人代替不了你吃饭,修行只能靠自己,他人是无法代替我们解脱的。佛法在修行中的指南,虽然修行要靠自己,但是人的智慧必竟是有限的,盲目的去修行,纵使经历千年万劫,还如蒸沙为饭,徒劳无益。因此修行不仅要自依止,还得遵行着佛陀所说的教法,它是认识真理,趋向解脱的正确途径。 佛法僧三宝中,佛与僧指的是人,但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人。佛宝是通达了真理,人格达到圆满的人。就是具备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佛陀觉悟到宇宙人生真相后,把这种真理存在的实义告诉我们,令众生明白世间万相的虚幻,向往真理的光明,以此启发内在的智慧,最后也能成佛。佛陀住世的时间是有限的,必待众生根机成熟,时机到了才来这个世间度众生,而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来。要知道逢佛住世是非常难得,就象贫人获宝一样难遇。“僧宝”是指依佛出家,依教修行、依法弘化的六和贤人。僧人的职责不仅是修行自利,还肩负了弘法利生的重任,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伟大,但如果没有僧人一代代的相续弘传,佛法慧命则无法长存世间,因此僧人在世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故僧人又称僧宝。法宝是三宝的核心,其意义就更大了,是宇宙人生真理的写照。皈依法宝,就是依循于宇宙万事万物的真实性,了解诸法内涵实质,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我们生活中正确的思想行为,净化我们的身心,以至达到究竟解脱。 (全性整理)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