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广释(第四品不放逸)--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索达吉堪布所有开示



 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广释(第四品不放逸)


 下载DOC文档  



第四品 不放逸

丁二、(已生者不退)分三:戊一、谨慎取舍不放逸品;戊二、观察自三门之正念品;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

戊一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不放逸。

己二分二:庚一、略说;庚二、广说。

庚一、(略说):


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

恒勤勿懈怠,莫违诸学处。

佛子既然如此坚定地受持了愿行菩提心,就应该恒常精进而不放逸,切莫违越诸菩萨学处。

我们发过菩提心后,为了不退失,首先要修持不放逸。不放逸是指谨慎地摄持身口意三门,不放纵三门造恶业。在《学集论》中,不放逸定义为:“身口意恒时谨慎,不背善道。”在《阿毗达磨论》中,不放逸定义为:“无贪、无嗔、无痴,精进修持善法,断除有漏、护持自心。”关于不放逸,有一个比喻能很形象地让大家理解其意义,比喻说:国王命令一人端着满满一钵油,绕王宫而行,只要洒出一滴油,即处以死刑,那么此人定极其小心谨慎,这种态度就是不放逸。我们如果违犯誓戒,在即生会受很多痛苦,来世定堕三恶趣,念及这些痛苦,自己对身语意就会慎加守护,不去违犯学处,如此谨慎的态度,即是不放逸。

不放逸对初发心的菩萨非常重要。在《文殊庄严国土经》中本师释迦佛告诉舍利子:“菩提道根本就是不放逸。舍利子,放逸者,声闻之道亦不能成就,更况无上菩提正道。”《月灯经》中说:“如我所说诸善法,谓戒闻舍及忍辱,以不放逸为根本,是名善誓最胜财。”在《如来秘密经》中说:“云何不放逸,谓能最初调摄诸根……善能息彼烦恼染爱,此名不放逸。”并阐述了由不放逸而能随顺精进,集净信功德,由此而能修正知正念,不失去一切菩提分法。在《亲友书》中龙树菩萨也说过:“佛说不放逸甘露,放逸乃为死亡处,是故汝为增善法,当恒敬具不放逸。”不放逸在修行中有如是的重要性,因此大家应尽心尽力来学习这一品的内容。

庚二、(广说)分三:辛一、思所持学处而谨慎;辛二、思暇满人身而谨慎;辛三、思所舍离烦恼而谨慎。

辛一分二:壬一、意乐不坏守持菩提心;壬二、加行不坏守持精进。

壬一、(意乐不坏守持菩提心):


遇事不慎思,率尔未经意,

虽已誓成办,后宜思取舍。

诸佛及佛子,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云何舍誓戒。

某件事前如果没有谨慎的思考,或是毫无考虑,轻率从事,虽然已经答应去作,后时应该去详加观察而行取舍。但发心受持菩提心不是这样,因为这是诸佛菩萨以大智慧作过观察,我自己也再三思维和抉择过,那么为何现在要舍弃此誓戒呢?

如果在做一件事前,我们没有详加观察,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过,就轻率地答应去作,后来自己再去考虑一番:是否值得去作?是否有能力去作?然后加以取舍,这是应该的。因为你在事前没有考虑,如果此事对自他都有害处,贸然行之是不应理的。但是我们发菩提心守菩萨戒可不是这样,因为诸佛菩萨在多劫中以甚深智慧观察过:菩提心对众生有最殊胜的利益。前面我们反复提过:“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发菩提心能让自他获得究竟、暂时一切安乐,这是三界中无上善举,最有意义、最值得去做的事。我们自己经过反复闻思、抉择后,才决定去受持菩提心,发誓去成办自他二利之究竟事业。上师如意宝说过:“可能有极少数人不懂多少道理,跟着别人转,而去受菩萨戒,但大多数人不会盲目听信他人,他们用智慧详细观察后,才决定去守持大乘菩提心。”圣尊们长久抉择过,我们自己也详加抉择过,如果现在还要犹疑,想舍弃,这样肯定是不应理的。世间人如果毫无理由地违背誓言,答应的事不去干,很多人定会讥笑他:出尔反尔、不守誓言、无有信用等等,更何况发菩提心这样的大事呢!

《弥勒狮吼经》中说:“希求菩提誓,恒时当坚固,犹如须弥山,永不可动摇。”《文殊庄严国土经》中也如实说过:“守持了清净的菩萨戒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舍弃!”我们已经守持了菩萨戒,发誓要完成自他二利之究竟事业,此后永远也不能舍弃自己的誓戒,也没有任何理由去舍弃这种能自利利他的誓戒。


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

如果有人发誓要去利益众生,然而不去精勤地实行。如此则欺骗了所有众生,这种后果将会使人转生到何等的恶趣啊!

我们在受菩萨戒时,迎请诸佛、诸大菩萨、所有金刚上师为我等作证明,发下誓愿:要如同往昔诸佛圣尊一般,将众生安置于大觉安乐位。在密乘的灌顶仪轨中,每个灌顶前面也都有发菩提心誓言。我们发过这样的誓言后,如果不去如实地付诸实际行动、不去利益众生,这就像有许多人掉在洪流之中,拼命挣扎,此时一个人在岸上大声喊:“不要怕,我开大船来救你们!”喊完后,他却毫无行动,这对溺水者是多么残酷啊!而那个只嚷嚷的人多么不光彩。

我们向轮回中的众生都发过愿,要请他们“宴飨成佛乐”,如果没有这样去作,也就欺骗了所有众生,对轮回中每个众生都造了大罪,这个恶业无法想象其后果!根索曲扎仁波切说:“这样不仅是欺骗了所有的众生,而且也欺骗了诸佛菩萨和金刚上师。”因我们发愿时曾祈请过十方诸佛圣尊金刚上师作证明,虽然我们凡夫看不见,但圣尊们的神通智慧对这一切很清楚。我们一点利益众生的事业也没有作,不但欺骗了众生,也欺诳了诸佛菩萨、金刚上师,此罪业真是不可思议,《地藏十轮经》中说过:“如果有人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后,于十善业中任一善法也未做过,最终舍弃菩提心,则已欺骗了所有众生,此人将来必堕邪道。”

有些人可能有疑问:自己受了菩萨戒,但现在没有能力去利益一切众生,这算不算犯戒呢?这当然不算。在本论以下内容中,我们将讲述利益众生有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受戒后,并不是要求你立即去像大菩萨那样直接广利群生,这种能力一般初发心者肯定不具足,但你必须要尽自己的能力去修持愿菩提心,修持间接利益众生的法门,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直接利济他们,能做到这点,也就没有犯戒。

大家一定要清楚,菩萨戒与别解脱戒不一样。受别解脱戒者遇到违缘不能继续持戒时,可于任何知言解意之人前舍弃别解脱戒,但菩萨戒在受持后,生生世世都不能舍弃。若舍弃者,未来必定会受恶趣痛苦!


意若思布施,微少凡常物,

因悭未施与,经说堕饿鬼。

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

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

如果一个人在心里想过布施一些微少而平常的东西,但因悭吝而没有施舍,佛经中说这种人将会堕落饿鬼道。更何况发菩提心者曾恳请众生来享受无上菩提的安乐喜宴,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众生,那么这种人怎会投生到善趣呢?

上偈叙述了发菩提心而反悔者定会堕入恶趣。此过患的理由,便由这两颂以教证理证来说明:一些人有时想布施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因他们悭吝成性,到后来又舍不得,便改变了主意,没有布施。这种事情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没有多大不对的地方,但在佛陀观察之下,这种行为已造下了严重罪业。佛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过:“先少思维已,后竟吝不施,堕入饿鬼趣,语已吝不施,堕入地狱趣。”在《分别诸趣经》中也说:“心中发愿欲布施,由悭吝故不施予,彼生饿鬼世界中,所生痛苦无穷尽。”仅仅是布施微小物之心念,因悭吝而失毁后,便要堕饿鬼趣。更何况发菩提心者,在发心受戒时,曾在诸佛圣尊前邀请三界一切众生,立下誓言要给他们布施从人天安乐到无上成佛大安乐。答应下这么大的布施,现在如果因烦恼舍弃了菩提心,不去如说利益众生,这种失毁誓戒、欺骗众生与诸佛菩萨的恶行,与不布施自己曾想过要施舍微小物的恶行比起来,无论从其心愿,施舍物、布施对境等各方面比起来,不知要超过多少倍。因此其恶果也必定会更为严重。

舍弃菩提心者造下了如此严重的恶业,难道还有希望生善趣吗?为了阐明这点,《学集论》引用了《慧海请问经》中一个比喻:比如某人邀请了国王、大臣与民众,告诉说要给他们布施很多财物,于是宾客云集,但那个邀请者什么也没拿出来。他这种欺骗国王、大臣以及其他民众的行为,后果自是不言而喻。同样,发菩提心者失毁其誓戒,其行为后果较之更严重无数倍,将堕入更可怕的恶趣中受苦!在律藏中也有这样的教证:比如某人答应一些人,布施他们食物、衣物、财宝等,根和境所摄的一切财物,后因吝啬没有布施,这种人将堕饿鬼趣,感受极大痛苦。我们在三宝前发菩提心,也发愿以财物、善根给予众生,让其得到暂时与究竟一切安乐。如果现在因烦恼而不如是去行持,难道我们能超越因果规律,还能生善趣吗?

上师如意宝如是教导说:“大家应该闭目反复思维:自己发起的菩提心愿有没有理由去舍弃?无论从哪方面去观察,肯定找不到有舍弃此心的正当理由,这一点大家一定能想清楚。而且做到不舍弃菩提心,并无多大困难。”关于舍弃菩提心的界限,堪布根霍仁波切说过:“如果受菩萨戒者生起恶念——从此不修学大乘佛法,不救度众生,即是舍弃了菩提心。”这个界限很清楚,我们对照自己观察一下。一些人在碰了钉子后说:“上师,现在的众生太刚强,太难化了,我现在也没有度化他们的心愿了,我要住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这些人应该好好地忏悔。我们也应想想:如果舍弃菩提心,能否为自他带来什么利益?对自己的今生、来世又有何益处呢?如果没有,为什么要舍弃这能让自他直趋佛果的如意宝呢?

藏汉两地,历来都是大乘佛教的教区,学佛者都是以大乘根基自居。然而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是否每个人都具足呢?在座许多人,在上师身边闻思修行时,也许觉得菩提心很不错。但离开上师后,没有善知识引导,再加上恶劣环境影响,形形色色的魔知识以花言巧语、名利引诱,这种情形下,一些人还能不能坚守菩提心呢?华智仁波切也说过:“凡夫的心极易改变,极易转变。”我确实也有这种担心。希望各位能抓住机会,尽一切方便去稳固菩提心,在自相续中生起真实大悲心与智慧!


有人舍觉心,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

问难:有人(指舍利弗)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是他最后不是也成办了解脱果吗?答:这种特殊业果之理,他人是难以思议的,唯有证得一切智智的佛才能了知。

论中在前偈中提出了舍菩提心者定堕恶趣的过患。但是在《大智度论》等经论中记有舍利弗弃舍过大乘菩提心。舍利弗过去在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有一次别人前来乞求眼睛,舍利弗慈悲地挖出眼珠给那人后,不料那人不但不满意,反而说眼珠臭,当面弃于地上踩破。舍利弗受此挫折后,便心灰意冷,退失了菩提心。在其他佛经中,此过程稍有不同。舍利弗尊者于六十劫中修持菩萨行后,转生为月光国王,当时有人要月光国王的右手,国王便自断右手,然后用左手将右手递给乞者,不料那人非常生气,指责国王:“你怎么用左手给我拿东西(按印度习惯,用左手给别人递东西是不恭敬的一种方式)!”那时国王心想:“我仅剩左手,不得不如此,众生怎么这样难满足呢?”于是心生厌烦,退失了菩提心。本论中所依的就是这个公案,舍利弗退失了菩提心,但他并未堕入恶趣,反而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座下证了罗汉果,成为世尊的上首弟子。在《金色传》中,也记载着一位尊者在六十四劫中行菩萨道,后来遇到违缘,退失了菩提心,转而求学小乘道,得到了独觉果位。这些公案与上述退失菩提心定堕恶趣相乖异,这到底如何解释呢?为了防止他人疑惑,作者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自作回答“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

作者作这种回答,可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所以佛陀遮止了我们去思维业果关系,以免此不自量力之举,使自己陷入困惑。

在《入行论》各个大讲义中,对此有不同解释,如智作慧论师在《广释》中说:“舍利弗虽舍弃了大乘菩提心,但是他没有舍弃出离心”,威月、无著贤论师说:“舍利弗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等。但上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我们在解释此段时,也要注意,论主没有去对舍利弗尊者舍菩提心后,证罗汉果一事作观察,而是依佛陀的教言,直接说此事是不可思议的特殊业果,唯佛智能知。我们只有量自己的智力,能去观察思维的问题,可以去加以抉择。力所不及之处,切不可去妄加臆测,而应依佛陀的正教量来抉择。


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

因彼心若生,将损众生利。

在菩萨戒的罪堕中,舍弃菩提心是最严重的根本堕,因为一旦这种舍弃菩提心之念生起,一切众生的利益将遭损减。

菩萨戒的根本戒中,舍弃众生、舍弃菩提心是最严重的罪堕,因为舍弃此心,不仅是舍弃者个人失去了解脱的机会,无边有情因此也得不到救度,失去获究竟安乐之机会。在《般若摄颂》中说:“纵百千劫修行十善业道,若发心欲求独觉阿罗汉果,其时即成犯戒过失,失坏律仪起如是心,较他胜罪尤为极重。”意思是受菩萨戒者,舍菩提心为根本堕,其罪比破其他根本戒的罪过都要严重。《善巧方便经》中也讲不能失毁菩提心,否则有种种过失。这些过失在菩萨戒诸律论中有广大详细的阐述。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点,切不可因自己暂时遇到违缘而心灰意冷,以此而触犯这种根本堕罪。自己在平常修行时,应时时刻刻观察自相续,在遇到违缘时,即使无力转为道用,也应励力意念舍弃菩提心的过患,以防自己退失勇气而舍弃誓戒。


虽仅一刹那,障碍他人德,

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

毁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即使只是在极短时间,障碍了菩萨的福德善行,即为间接损害有情的利益,将受无数次堕恶趣之报应。因为毁坏一个有情的安乐,就会使自身遭到极大损害,更何况是毁坏尽虚空际有情的无边安乐呢?

前面讲过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佛子,如果舍弃菩提心就直接损害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这个罪堕非常严重。接着这两个偈颂:前一颂以教证说障其他菩萨善法即间接损害了众生利益,当堕恶趣;后一偈以推理说明自己舍菩提心或障他菩萨善法,这种损害一切有情安乐的恶果不可思量(或者:将前后三偈颂连起来理解,“菩萨戒堕中”一偈言舍菩提心将直接损害众生利益;“虽仅一刹那”一偈言即使间接损害众生利益亦有无边恶趣报应,以此说明自己直接损害一切众生,其果报定更为严重;“毁一有情乐”一偈言损害一个有情自身即遭大恶报,更何况毁坏一切众生利益呢!后两偈都是在说明舍菩提心罪业报应的严重性。这三个偈颂间的关系,请大家认真去分析)。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发过菩提心的大乘佛子,特别是一些高僧大德,都在精勤地饶益众生。如果有人给他们造违缘,障碍他们的事业,这种恶行罪报将会非常非常严重。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善行事业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如果此事业遭到一些人扰乱、障碍,令利益众生之事业不能顺利进行,扰乱者就是间接损害了众生。简言之:谁障碍菩萨的善行,也就等于损害众生利益,那么他一定会因此恶行而感受无边恶趣痛苦。佛在《寂灭决定神变经》中说:“若人劫夺南赡部洲一切有情财物,且断其命;如复有人障碍菩萨善法,下至阻碍施予畜生一抟之食,其罪较彼重无数倍。”抢夺南赡部洲一切有情财物,还要杀害一切有情,这种罪行也就够可怕了,可是仅仅去阻碍菩萨以一小抟食物施给畜生,这种阻碍行为,其果报更要严重无数倍!

现在一些高僧大德,正在行利益广大众生的弘法事业时,某些人去干扰,这些人造的恶业有多可怕,一刹那给他生生世世带来极端痛苦。因为高僧大德的弘法利生事业,即使是一刹那,其功德也不可思议,关于这点,藏传佛教史上的热罗多吉扎译师有段公案可以说明。当时热译师在寂静处准备长时期闭关修法,一天本尊现身告诉他:你一人在寂静处即使闭关修行千百万劫,也不如利益一个众生,使其心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功德大。他得到本尊授记后就立即出关,不停地游化四方,广度众生。

高僧大德的利生事业,即使只是去作一刹那小违缘,其业报也是不可思议。你们在自己有能力、有影响力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这点。要不然,虽然自己拥有了权利地位,却在短暂无义的人生中,犯下了滔天罪业,太不值得!不如去当一个小乞丐,拿个破碗,口里念着“嗡嘛呢叭弥吽”,四处行乞,像色达县城上的那几个小乞丐一样。我常想:从因果方面说,他们一生比美国总统克林顿都要有价值。克林顿虽当上了超级霸权国的总统,在世间来说,呼风唤雨,人们很羡慕,然而他造了多少恶业呢?前段时间,轰炸南斯拉夫杀了多少众生,他的后世果报将会如何?

我们身边都是发过菩提心的修行人,都是菩萨,在他们闻思修行、放生、给他人传法时,自己切不可去制造障碍。现在有些人嫉妒烦恼深重,见到他人行善法时,总想去搞破坏,特别是见到别人闻思背诵经论,他自己智慧与精进不够,不能像别人那样深入经藏,广闻博学,便散布种种谬论,阻碍他人闻思。这种人以一刹那恶行将招致无数劫堕落地狱之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上师如意宝说:“我们无法观察身边的人谁是菩萨,谁是凡夫,所以我们应以清净心来观一切,自己要励力行持善法,见到他人行善法时,千万不可造违缘,而要详察自相续,断除嫉妒嗔恼。”

有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菩萨在布施时,有人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也造了严重恶业呢?布敦大师就此曾作过回答:“对菩萨来说,给别人布施身体,不会障碍其修行事业,因菩萨布施身体,在短时间即积累起多劫才能圆满的资粮。其他人向菩萨乞求身体,实际上是菩萨修道中的助道因缘,故无有障碍菩萨善法的罪过。”

退失菩提心与障碍菩萨善业,这些恶行的严重果报,除了上面引教证说明外,在“毁一有情乐”一颂中,又用理证来说明。按照因果规律,如有人毁坏了其他有情的安乐,他必定要因此而招受痛苦果报。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这方面讲得很详细,例如一个人以烦恼摧毁一个有情的生命,定将在五百世被他人杀死,以此而偿还此恶债;《正法念处经》中也说:“杀一有情,当一中劫住于地狱。”一个有情的生命及其他安乐,与三界所有众生成佛安乐及其他安乐,相较之下,一个有情的安乐自然很小。但毁坏这种小安乐的果报都是如此严重,更何况舍菩提心、障菩萨善行,要毁坏一切有情的无上安乐,这个果报简直无法想象,令人毛骨悚然!


故杂罪堕力,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因此,既犯罪堕又具菩提心的菩萨,间杂着相互抵制的罪业与功德,要在轮回中往返很久,得不到登地。

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受菩萨戒者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去放逸犯戒,论中在此特别宣说了这样做的过患。因为这样去作,你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中说:“于他胜罪(根本堕罪)随犯其一,便不能于现法中证入初地。谓于先时之所积集将入初地广大资粮不能增长,先所未集,不能生起。”这里说得很清楚,因为你犯了根本堕罪后,以往积集的资粮不能增长,没有积集起的资粮也无法生起。证入初地必需的一大阿僧祇劫修行资粮,由此无法积集,你超出三界轮回、登地之事也就会“久蹉跎”。你还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去作很大利益事业。所以为了自他利益,我们在受菩萨戒后,当如根索曲扎仁波切所言:“即生受菩萨戒后,宁舍生命也不舍弃菩提心。”

壬二、(加行不坏守持精进):


故如所立誓,我当恭敬行,

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

因此,我应当遵守发过的誓言,恭敬地去实践菩提行。如不勉励而行,今后一定会趋向越来越深的恶趣。

因舍弃誓言有上述过患,所以发过誓愿后,要谨慎、精进地将誓言付诸实行,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无论世间、出世间,誓愿坚定这一点都很重要,智者们对此也作过许多赞叹。以前我们学过《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其中对誓愿坚定都有过专门的篇幅强调。有一定智慧、思维能力的人,在事前应详加思考,然后才立誓言,誓言立下后,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实行,圆满自己所许的诺言,这是每一个学佛人的人格基础。就像我们在座,每年年初各自发愿担任常住各种执事,为大家服务。有些事虽然有些困难,但发愿者很坚定,不改变自己当初的心愿,以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具备了学佛者应有的人格基础。

大家回顾各自人生历程中,大多许过不少诺言,但自己实现了多少呢?大多数人虽然不愿背信弃义,但以烦恼习气和业力催动,自己又不知修持不放逸,结果就做了不少违心事。我们现今受了菩提心戒,发下了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无上誓言,如果再没有精进修持,被自己的烦恼所制,就会再失坏自己的誓言,结果只有堕入恶趣,那时毫无自由,怎能求得解脱呢?《入中论》中说:“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在得到人生有自主修善法时,如果不能调伏烦恼,持守净戒,而随罪业堕入恶趣,再也没有机会求得解脱了。

我已经从道理上反复讲解了,大家也对此“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有一定了解,下一步便是对此生信心,依教奉行。永明延寿禅师说:“信而无解增长无明,解而无信增长邪见。”这对我们的闻思修行来说是个甚深窍诀。一些人对文字方面有一定智慧,经论中所阐述的道理能从文字上了解。但是没有信心,他们自作聪明,执著自己分别念,因此不能相信这些甚深道理去依教奉行,反而生起邪见;有些人只有盲目的迷信,没有一点智慧,什么道理也不懂,每天越来越糊涂,唯有增长无明。信与解是不可偏废的两个条件,只要其中一者不具,修习佛法便无法入正道。对现在的一些人来说,“解而无信”尤为严重,他们对经论中所讲的佛菩萨功德、解脱利益、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以为只是一种文字而已,生不起信心,反而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很聪明,能“真正”了解经典。这种邪见不断除,就根本无法获得法益。如果我们有些人也有这种邪见,对自己“智慧”方面很自满,可以去翻阅大藏经,“智慧的宝剑锋利否,砍一砍经典便知道”,以自己的智慧与佛陀智慧比较一下,看看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我相信这些人只有恭恭敬敬地服输,老老实实地按佛陀的教导去奉行。


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

为饶益诸有情,曾经有无量的佛陀先后出生于世间。他们都已逝去了,然而我因往昔的放逸等罪过,仍然没有得到诸佛的教导、度化。

有些人可能会想:“虽然我因放逸等过错会堕落,但没什么大问题,诸佛菩萨和上师会救护我的。上师会加持勾招我,让我转生到净土,我现在好好地放松,享受享受,用不着那么苦修。”作者可是大菩萨,明鉴秋毫,看穿了凡夫的劣根,立即告诉说:不要这样,放逸者佛菩萨也没办法度化!想一想往昔无量劫中,已经有无数的佛出兴于世度化众生,可是你们自己放逸造罪,直至如今都没有得到诸佛的教导,未度脱轮回。

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我们入轮回也不是一两劫了,而是无法计算的久远劫。在现今所在的贤劫中,已经有四尊佛应化此世;在此贤劫之前,有许多光明劫,也有无数佛陀度化世间,每一尊佛陀都度化过无量众生。而我们还在轮回之中,没有出离这个苦海。本师释迦世尊出世时,我们这些众生,虽然不敢肯定说在哪个地方,但肯定是在世的。世尊转了四十九年法轮,当时也未能度脱我们;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还有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无数菩萨与佛教历史上无数高僧大德,他们也没有超度我们出轮回;清定上师前天下午圆满了他此生的度生事业也圆寂了,可此世间凡夫还有这么多,我们也没有被带到净土去。这不能说佛菩萨没有大智慧、大方便,而是因为我们往昔不精进修善业,反而终日放纵身心,恣意造罪,以恶业为障,以至无法亲见如来金色身,亲闻如来金口传法引导度化自己。

佛经云:“犹如太阳升,成熟莲启开,如是佛出世,唯度有缘众。”在《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说:“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轮回痛苦》中也教诫我们:“昔日无数佛陀尊,如我未能被化众,漂于苦性有旷野,若如既往不勤修,反复感受六趣苦,诸位于此当深思。”这些教证都告诉我们:要想解脱轮回痛苦,必须要自己努力精进。如果自己放逸造罪,虽然诸佛出世,自己仍“无根不获善”,只有漂泊在六道中遭受痛苦。

认真地想想:自己已经因放逸错过了多少解脱因缘。现在侥幸得到了闻思修行的机会,一定要克服这个缺点,精进地闻思背诵经论,一心一意专注到正法中,融入上师的密意中。要不然,上师如意宝广转法轮,传了从因果不虚到菩提心、大圆满等所有佛法精要,我也费了很大心血为你们一一作了翻译,而你们自己不去精进,是不是会像往昔一样,仍旧得不到解脱呢?


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

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

如果今后我依然明知故犯,放逸行事,那么就会重蹈“未得佛化育”的命运,沉沦在恶趣中遭受疾病绑缚、劈剖、截割等痛苦。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自己往昔未能得度的原因。如果不去改正,仍跟以往一样,放逸、犯戒,虽然遇到善知识传授正法,仍会重复以前的痛苦经历,无法得到度脱。华智仁波切说众生在三界中如同瓶中蜜蜂、井中吊桶一般,不停地流转,无有解脱机会。在三界中流转,无论是善道还是恶道,都是“苦谛”,都有着巨大的痛苦。在三恶道中,要遭受疾病的疼痛,绳索铁链之绑缚,各种刑具的劈剖、截割……如有机会转生人间,也要受类似痛苦:感受病苦、关在监狱受刑罚,或刀兵横祸等许多难忍的苦难。这时候,也没有机会修习善法,寻求解脱。

虽然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根基下劣。我们要克制烦恼,精进持戒修持,有一些困难,但只要能想到放逸的后果,谁也不愿去造恶吧。而且在末法时代,精进谨慎地持戒修行,即使是短时间,也能获不可思议的功德。为了说明这点,根索曲扎仁波切的讲义中引用了《等持王经》教证:“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将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这个教证在《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与《持戒功德如意宝树》中都引用过。

我们只要不懈地持守菩萨戒,以大乘殊胜方便法,于短时期即可积累巨大资粮、忏悔往昔造下的堕罪,扭转命运,于即生中步入解脱正道。

辛二、(思暇满人身而谨慎)分三:壬一、思暇满难得而谨慎;壬二、思恶趣中难脱而谨慎;壬三、说得暇满时应修善法而谨慎。

壬一、(思暇满难得而谨慎):


如值佛出世,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何日复得此?

像现在一样,既值如来出世,自己也获得了人身,对佛法有信心,这些修善法的条件非常稀有难得,一旦失去,哪一天才能重新获得呢?

现在我们都获得了有自在的人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也住在世间,自己对佛法有信心等等,十八种暇满全都具足,这些并不是一种偶然机会。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从本性、特法、比喻、数目差别四个方面详细讲过十八暇满非常难得,是自己在往昔无数劫中积集福德资粮而得的善果。这种微妙因果关系我们凡夫虽然无法现量见到,但以因明来推测,也能得出此道理。“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世间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特定因缘,绝非偶然现象。上师如意宝说他年轻时在石渠求学经常不由自主地想:我遇到了这么殊胜的善知识,具足了这样闲暇人身,是不是在做梦呢?在夜深人静时,思维起来觉得特别幸福,经常生起强烈的信心和欢喜。我们现今在恶劣的末法时代,也圆满具足了修学佛法的条件,无论用什么珍宝比喻也不足以说明其珍贵。在《趣入慈氏经》中说:得人身、遇佛法、对佛生信心、生起菩提心,这是四种难得。我们在轮回中漂流了多少劫,好不容易得到如此难得的机会,如果再放逸,不去谨慎地修行佛法、解脱轮回,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获得呢?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逝,身犹须臾质。

即使我像现在这样,没有生病,衣食受用也圆满无缺,然而生命在刹那不停地流逝,身体就像借来的物品,很快就要失去。

我们虽然获得了闲暇人身,然而这种闲暇也难逃无常。自己现在身体非常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没有人与非人制造的损害违缘。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会生懈怠念头:“现在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为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人生的挫折违缘,随时都会出现,它不会在事前通知你,往往是自己没有想到时,突然出现,像平静的湖面陡然掀起了巨浪。人寿无常如同水泡、风中灯,刹那之间就会消逝。我们在前面也讲了许多无常的道理,在《涅槃经》中说:人命如过山水,一刻也不会停留。

我们平时认为很结实的身体,其实也是无常,是一种“须臾质”。“须臾质”在藏文原颂中是指暂时借用的物品,以此来比喻身体,只是死主暂时借给我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我们无法决定,一点自主权也没有。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自己应随时随地做好准备,不然到时惊慌失措,唯有随业风飘荡受苦。作为一个修行人,如何面对死亡,上师经常说:自己一生中以修持密法为主,临终时要祈祷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关于净土法门,无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众多高僧大德观点都是相同的。发愿往生净土者,必须先发无上菩提心。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诚心诚意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心。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讲往生四种根本因,其中也包括无上菩提心。在《佛说无量寿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本)中,宣说了上中下三种根基的行人求生净土,其决定条件都是要求发无上菩提心。因为发无上菩提心是大乘种性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发起此心,要往生恐怕有些困难。因此净土法门的行人不要认为专修净土,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就够了,不需要学习《入行论》这类论典。回顾历代净土宗大德,他们都很强调修持菩提心,在此基础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并未说只念一句佛号就什么都不学了。

我们认识自己“身犹须臾质”之后,一定要随时做好准备往生净土。现在有自主时,要努力修持菩提心,真正能生起此不退转的心愿,求生净土也就有了相当稳的把握。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

凭我这样放逸的行为,后世很难再得到人身,如果得不到人身,生于恶趣,那只有造罪而无有修善法的机会,以此再也难得生善趣了。

人生非常短暂,无常随时都有可能降临。世间凡夫虽然皈依了佛门,却为无明烦恼所制,很多人在修习白法方面懈怠懒惰,经常为世间八法所动摇。有的虽然知道自己在虚度人生,但如同陷入梦魇一般,不能自主,不能对治烦恼。我们应经常观察思维:以这样的行举,有没有把握成就,下世有没有把握得到人身!我想在座的人,现在还算可以,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每天都有闻思修行的机会,住在学院这块净土里,也不会造恶业,而善根能日益增上。可是,如果住在滚滚红尘里,自己没有坚固的信心和见解,身边又无善知识加持引导,而外界恶劣影响触目起心,一日中造的恶业简直无法计量,而造善业连发心、加行都难以具足。

不仅是今生,无始世来我们都是如此,善业恶业相较之下,如同淘沙金者淘出的金与抛弃的沙石,甚至还要稀少。我们这种行为,不用说暇满人身,甚至得到一般的人身也不可能。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龙王请佛陀到龙宫里受供,在受供后龙王问世尊:“我刚出生在龙宫时,家族成员很少,但现在多得连龙宫也没法容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世尊回答:“以往众生善根很好,没有造很多恶业。但后来人间有许多犯佛制罪和自性罪的众生,他们死后堕入恶趣,转生龙类的众生也就越来越多了。”

对于修善法来说,得人生是关键条件,华沃阿阇黎以前说过:“得人身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如果没有得人身,那么无论你得到天人、非天、夜叉、龙王等身体,都不能像人身一样有修持正法的因缘。”六道中修持佛法最殊胜的是人道,其他各趣众生天人恒时放逸享乐,顾不上去发出离心求修善法;阿修罗嫉妒烦恼炽燃,以争斗度日;旁生为愚痴喑哑所障蔽;饿鬼、地狱众生更无片刻不受剧苦之逼迫,唯有为恶业烦恼所制,造作罪业。他们哪里还有机会去造善呢?


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逼,彼时复何为?

如果今生具足修持善法之机缘,而我没有利用去修善法,那么一旦堕落恶趣,恒为众苦所困恼,那时除了受苦我还能怎么办呢?

现在自己具足顺缘时,必须对治烦恼,稳固自己的见解、修行。不然,堕入三恶趣,那时恒受猛烈痛苦之逼迫,对善恶取舍愚迷莫辨,因而造善业的机会基本上没有,只有受无有边际的痛苦煎熬。上师如意宝说:“在中阴窍诀里讲过,地狱众生因巨大痛苦,无法回忆起前生,也不能说话,他们本来要在地狱中受若干年果报,但因他们受苦时不断生恶心,恶业增多,受苦的时间、程度也就越增加。”这种情形如同世间犯人,本来入狱时判了五年监禁,监禁期间他又违犯法律,如与人斗殴等,这样又要增加监禁年数。所以一般说犯某种罪要堕地狱多少年,只是指“初判入狱”的时间,至于他在地狱里实际受苦时间,只有大神通者才知道。堪布根霍仁波切讲:“如果转生到恶趣,恶趣众生造恶业的技巧比人还要高明,因恶趣众生不依靠杀生等恶业就无法生存。”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地狱饿鬼趣的众生,可看看旁生中,有很多猛兽除了啖杀别的动物外没有其他生存手段。而它们懂不懂造善业呢?我们似乎没有见过它们造善业。

现在善缘具足,大家应该好好地修持,要不然,以后不等堕恶趣也很难有机会了。历史上有些上师看到弟子放逸度日,不精进修学,以此缘起而不再转法轮。就如以前印光大师,大师本人从学问道行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但他第一次在上海讲经时,当时许多人听了一两次就不再去听,致使听法的人从数千渐减到寥寥无几,印光大师从此不再在大众中传讲佛法,而以自己闭关独修为主。我们从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影尘回忆录》的十一章也有记载),以后他虽然有许多在家弟子,也只是结结缘而已,并未广弘教法,他的弟子想听闻教法也没有机缘了。

我们有些人不能调伏烦恼,经常想离开上师,去外面游荡。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说:舍弃上师到别处去是着魔的迹象,是修行人最大的违缘。我们学院里有少数人,以前都觉得他们修行不错,后来离开了学院,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你们或许都清楚。善缘具足时若不能善加利用,坚固自己的见解修行,降伏烦恼,以后业力现前,违缘出现时,重返愚痴昏迷的状态,随着恶缘越堕越深。我为这些人深感惋惜,也希望在座各位能生起警醒,在相续中有一些改变,去切实地对治放逸习气。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堕入恶趣后,不但没有机会修善法,而且还会集聚众多恶业,如此纵然经历一亿劫,也听不到善趣的名称,更况生善趣呢?

上面也提到了堕入恶趣后,恒时为猛烈痛苦逼迫身心,微小的行善机会很难得到。不但如此,在受恶报过程中还要不断地造恶,积集更多恶业。上师如意宝讲过他在一寂静山中修行时,关房的房檐下住有一只杜鹃,一窝小山雀。山雀刚孵出小鸟时,杜鹃便将它们叼出窝去,扔在地上摔死。后来母山雀报复,不知从何处叼来一条虫子,放在杜鹃经常在房檐下歇脚的地方。有一天上师从外面回来时,看到那只杜鹃吊死在房檐下,被风吹得荡来荡去。仔细观察之下,才知杜鹃吃了那条虫子,而虫身里有一枚小钉,钉头上有一根细线,细线另一端缠在房檐上。上师通过这件事,对轮回痛苦也有了不同往日的体悟,为旁生而发出感叹:它们在善业方面一点也没有意乐,而造恶业,小鸟雀也是如此的机巧,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的办法。这类事情,你们如果去观察旁生,也许可以见到不少。地狱、饿鬼道众生,根据佛菩萨及一些神通者的观察:它们在受恶报时,积集恶业比旁生更为厉害,贪心、害心更为炽烈。堕入恶道的众生不但没有机会修善法忏悔罪业,而且不断聚集更多恶业,如此可怕的恶业循环,即使在恶趣里过了一亿劫(偈颂中的“一亿劫”,在藏文原颂中也有“十亿劫”或“千百万劫”之意,是指不可思议的漫长痛苦历程),也唯有越陷越深,连善趣名称也听不到,更谈不上摆脱痛苦生善趣了。这些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得很详细,大家要心意专注,反复思维这些可怖恶趣痛苦,如果自己堕入了这种痛苦里,那时该如何办?以此而从内心深处生起怖畏,对自己现在有修持菩提心的闲暇生起真实珍惜之心!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因此,世尊在《杂阿含经》中说:暇满人身极难获得,就像大海中的一只盲龟,将头颈伸入漂浮不定的轭木孔一样困难。

我们现在必须谨慎地修行,不然转生到恶趣,连善趣名称也听不到。前面已经讲了理证,但为了防止一些人生疑惑,在此又引用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阿难入胎经》、《杂阿含经》中说的教证。

盲龟入木轭喻我们在本论第一品中也讲解过。与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广阔大海中,海面上漂浮着一个木轭(牛马拉车、犁时套在肩上的工具,呈弓形,两端有穿绳索的孔),随风东西漂动不停。海中有一盲龟,每一百年从海底浮出海面一次,盲龟的头颈要恰好穿进木轭孔中,我们要得暇满人身,亦与此相同。我每次见到大海时,总想起这则比喻,在波涛汹涌茫茫海面上,盲龟要将头颈穿入轭孔,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你们看见大海时,也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分别念,不可能作为正量。佛陀的一切智智观察下,我们要得人身,与盲龟要入木轭孔一样,有是有机会,但非常非常难。在《阿难入胎经》中还有另外的比喻:如以芥子撒向一根针,能穿过针眼的芥子基本上没有,但得人身之难过于此。无垢光尊者亦说:“得人身犹如优昙花生长在世间一样,尤其是能听闻修持正法的暇满人身更为稀有难得。”在经论中类似比喻有许多,从不同方面告诉我们:要得到人身,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而且得到人身后要具足修行正法的机缘,更是特别稀少。以此让我们深刻地认识现在自己的暇满人身十分珍贵,得到者应利用这难得之机遇精进修持正法。

壬二、(思恶趣中难脱而谨慎):


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仅仅是在刹那之间造下的重罪,就要感受堕入无间地狱历劫受苦;何况无始轮回以来所积的众多罪业,使我们失去善趣,更不用说了。

在《入行论大疏》中,此处的“刹那”可理解为成事刹那(指做一件事从开始至结尾的时间),也可以理解为造罪圆满时最后的微细刹那。在此极短的时间内,如果去造恶业,比如说造五无间罪、谤法、谤大乘善知识等这些重罪,虽然时间极短,但其果报,却是堕入无间地狱经受长久痛苦。尤其在金刚乘中,最严重的罪业在极短时间内也会造下,但其果报却是十亿大劫中住于金刚地狱,感受无量痛苦。一刹那造罪,即有如此严重恶果,更况我们在无始劫来,所积的无边罪业,如果不去励力修法摧毁,怎有生于善趣的因缘呢?不要说无始世来造的罪业,我们每个人回想自己今生造的十不善业,也是无法计算!

上师如意宝在讲这段时说:“今年在闻思《入行论》的过程中,有些有智慧的人变成了愚者,笨拙的人变成了智者。”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有些人智慧不错,但是他对《入行论》起了慢心,没有去背诵,也未深入思维其意义,依教对治习气,这样也就没有获益,与愚笨者无异;如果一个笨拙者,他老老实实地按上师的吩咐,将全论背诵得很熟练,仔细地听闻思考论中每一句偈语,使自相续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变成了智者。大家必须反复推敲《入行论》中每一句的深邃意义,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理解,以为自己已经通达了,这样就不能将论中所阐述的大乘佛法精义融入自心。不论你们智慧、地位如何,切不可以为《入行论》好懂,如果你以为自己已经通达了此论,就不会深入思维、修习,而渐渐入了邪道。若欲真正通达此论者,必须按上师教导,自己仔细听闻、思维论义、背诵全论,这样也就能做到通晓论义,并能真实地对治恶业习气。

就像这个偈子,文字很简单,但我们如果能真正理解其内外含义,每于自己生起烦恼想放逸身心时,即便反复吟诵,念及罪业将招致无边恶报,自相续一定能得到转变。我想你们大多数人发愿要背诵全论,若能真正圆满背诵,那是对诸佛菩萨、上师的最上供养!而且以此论的加持,生生世世都不会堕恶趣,也不会入邪见!


然仅受彼报,苦犹不得脱,

因受恶报时,复生余多罪。

然而,仅仅受完了上述恶业的报应,造罪者并非就能解脱恶趣痛苦,因为在他受恶报时,又会因烦恼造作新的罪业。

我们因种种罪业而堕入恶趣感受恶果,这些恶果受完后,并非可以顺利地生善趣,恶趣没有那么容易解脱。比如某人因嗔恨心造罪而堕入地狱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圆满后,他能不能立即“刑满释放”呢?很难,因为他在受恶报期间,还要因猛烈烦恼造作新的恶业。我们从佛经中叙述地狱情况的篇章中可以看到,地狱众生因业感生猛厉嗔恨心而互相伤害,饿鬼和旁生也是同样。对于旁生来说,我小时经常观察牦牛,它们造恶业确实很多,如踩死草丛里的虫、蛙,生贪心、嗔心,特别是公牛斗架时,嗔心炽烈,一边还粗声粗气吼叫,可能是“恶口相骂”,造恶口罪业……它们造这么多的恶业,要想很快解脱,可能很困难。所以要千方百计防止自己堕入三恶趣中,如果堕落,在受苦的同时,又为烦恼催动造更多罪业,罪上加罪,几乎是无有出头之日了!

在此有些人可能会有与译者(如石法师)同样的疑问。如石法师认为此颂是作者“诚恳劝善的权巧之谈罢了”,是一种不了义观点。他的根据是:众生堕入三恶道后,没有机会、空闲造恶业,即使有可能,想必造的恶业也是微不足道,否则,宿业未消,新积之罪复起,如此则三恶道众生势必愈陷愈深,永无解脱之望,那么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也就成了问题。所以,作者这种说法乃不了义之谈等等。在其他论师的一些讲义中,也有类似疑问。

我觉得此处不能以了义不了义来解释因果问题,而且根据经教和因明推理,此问题也不难解释。三恶趣众生,根据佛经的叙述,它们确确实实是在继续造作恶业,造了恶业就会有恶报,这也是肯定的,但以此是否它们会永远困于恶趣不得解脱呢?这并不一定,因为根据《俱舍论》等经论的观点,众生受业报有两种,即顺现受业、顺后受业。顺现受业就是即生造业即生受报;顺后受业即今生造业来世成熟,有可能过几百万劫后才成熟。恶趣众生在恶道中造的恶业,不一定都会顺现受业,如果都是顺现受业,那它们肯定是永无“刑满释放”之日。但恶趣众生也有顺后受业的机会,即它们以前造的业会成熟感果,如果是感受善果,即会从恶趣中上生善道。比如一个有情造一杀生恶业,因此而堕入地狱一个中劫,此报受圆满后,它感受自己在堕地狱以前造的某种善业,即顺后受业,而生于善趣。众生从无始轮回以来,积累着种种业,不同时间成熟不同的业,以何业为主则显现何种果报,因此,说恶趣众生在恶趣中造恶业,一直陷入恶趣永远不得解脱,这并不能成立。但众生大趋势的确如同此颂所说,只是偶然有“赦免”的机会,往生善道,如果他未修持善法忏悔,整个趋势肯定是无限地堕于恶趣深渊!众生业力不可思议,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只有佛才能彻底了知,在《百业经》中,记载着大阿罗汉无法了知某些因果,而去求问佛陀的公案。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时,只有依圣教量来解释,不宜用了义不了义来概括。

我们常见到许多人有疑惑:不少从事恶业的众生,比如说职业屠夫,他们造恶业非常严重,但日子过得很不错,在即生中并无悲惨遭遇。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知道顺现受业与顺后受业的道理,也就能很自然地明白:这是他们在以前的善业现在成熟了,而即生的恶业尚未成熟,所以如此。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过:“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现在有不少人有这种怀疑:“为什么昨天造的业,今天还不见任何效果呢?如昨天我念了‘黄财神’,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四小时还没有发财……”我们如果不懂得顺现受业、顺后受业的道理,很难破除他们的怀疑。所以关于这些问题,大家要以教理为据,认真辩论、探讨,使自己对不可思议的因果生起坚固正见。

壬三、(说得暇满时应修善法而谨慎):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既然获得了如此难得之闲暇人身,如果我依然放逸不修善法,那么再没有比这更厉害的自欺,也没有超过这样的愚蠢了。

暇满人身如此难得,而且非常容易失去。如果我现在获得后,不去断除放逸懒惰,精勤地修持善法,再也无有比此更厉害的诳惑自欺了,也找不出比这更愚蠢之举!千百万劫中努力积聚资粮,今生才得到闲暇人身,在三界中能得此条件的如同白日星星一般。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些道理,仍然不去修持善法,放逸造恶,似乎是忘了轮回之苦,忘了此闲暇难得一般。他们欺骗、迷惑自己,不让自己思考轮回人生之“苦谛”,以为这样能麻醉自己不感受痛苦,“掩耳盗铃”,世上哪里还有比这更大的自欺之举呢?还有一些人,自以为他们不修学善法是英雄之举,他们的邪见英明、正确,这些人将今生、来世出卖给地狱狱卒,将自己扔进臭水沟,而他们本人毫无觉察,得意洋洋,这些愚笨之极的人,确实可怜可悲!我接触过一些老年人,他们说:“我以前信奉物质至上主义,认为人是物质的一种组合,精神也只是物质组合的偶然产物,所以不相信佛法,不承认三世因果,一生中以此而造了许多恶业。现在我老了,心中总不自觉地浮现后世的恶报……我年轻时怎么那样愚痴呢?”诸位好好想想,自己现在具足暇满,但是否在与这类自欺欺人的愚蠢者一样,不去断除放逸恶行,勤修善法呢?

我们人从外表上看上去都差不了多少,但以佛法衡量,有人身心谨慎,精进修行善法,“质量”精纯;有人懈怠懒惰,身心放逸,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还有的虽然得到人身,但是没有学佛修善,真是可惜!可惜!


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

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如果我已经知道了应当精勤止恶的道理,但因无明愚痴而懒惰懈怠于善法,那么到临终死相现前时,一定会生起极大的忧愁苦恼。

上面从放逸舍戒的过患、暇满难得、恶趣中难脱等多方面宣说应精勤止恶修善的道理,我们大都了解得很清楚。但是无始轮回中,无明烦恼的串习十分深厚,我们为这些烦恼所牵制,并不一定会时刻不忘地去精进修行。有些人反而让烦恼占了上风,懒散放逸,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忘了自己必须努力修行,让宝贵时光毫无意义地流逝了。这样到了临终之时,回想一生作为,知道自己没有利用此身忏罪积资、修持菩提心,以罪业必堕恶趣无疑,因此生起极大忧虑、苦恼。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念住经》中说:“一到临死际,心生极大苦。”一个在生前未精勤修善法者,死时毫无依处,唯有从内心生起极大恐惧和忧愁。堪布根霍仁波切也说,听闻佛法而未精勤修习的人,到中阴时都会生猛厉后悔心:“唉,我以前也遇到了善知识,听受了殊胜正法,但我一直没有去认真修行,人生几十年现在想起来好像一刹那就混过去了。现在如同上师所讲的,中阴恐怖景象已经显现了,我却没有力量去对治。如果以前我认真修行,有一定的把握,那现在也就不至于这样胆战心惊,无处逃窜了。”反复思考这些可怕痛苦,我们应尽最大努力,珍惜利用现在还有自在修法的机会。


难忍地狱火,长久烧身时,

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

当恶业果报成熟时,难忍地狱火将长久地焚烧我的身体,那时,悔恼之火也会炙燃,我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

我们如在即生放逸,造作失坏菩提心等重罪,这些罪业成熟,肯定会导致我们堕入地狱,感受恶报。众生堕地狱的时间非常长久,痛苦剧烈程度也不是人间众生所能想象。在地狱中,从复活地狱到无间地狱,都燃烧着熊熊烈火,焚烧着地狱众生。地狱烈火非常炽热,人间的檀香火比一般火炽热七倍,劫末火比檀香火炽热七倍,复活地狱火又比劫末火炽热七倍,如是各地狱之中狱火的炽热程度以七倍递增。如此猛烈炽热的地狱之火吞噬着其中众生,其时间动辄上亿万年。

在这样长时间内,地狱众生不仅要受狱火焚烧之剧苦,自己心里也产生猛厉悔恼之火,那时偶尔回想起往昔自由自在、安乐舒适的生活,也回想起很多善知识再三劝诫自己不要造恶业,要修持善法,否则将来要受地狱火焚之苦,但当时自己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现在确实陷入了地狱火中,长久地受着剧苦。此时,内心的悔恨、嗔恼之苦也不逊于狱火焚烧之苦。我们仔细想想,自己在受到挫伤后,心中悔恨与身体伤害的痛苦一般不相上下,甚至更厉害。平时的悔恨痛苦根本无法与地狱众生悔恨痛苦相比,他们内外交加的痛苦折磨,我们无论用什么形容也无法道出其万一。

我们凡夫没有能力亲眼见到恶业后果,不能现见地狱的惨毒苦状,但是不能因暂时看不见而放纵自己。如同社会上一些很愚笨的人,他们目光短浅,认为自己犯罪行为不会为人发现,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以此而胡作非为,最终导致悲惨下场。同样,有很多人虽然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知晓了业果不虚,但以他们的愚痴顽迷,似乎觉得恶果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对造恶业犯戒不当一回事。到时业力成熟,地狱火从外焚烧躯体,悔恨火由内烧着自心,那时谁能解救呢?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麦彭仁波切的话教诫弟子:“我们现在就是一颗小火星落在身上,也会觉得疼痛难忍;如果一点火星也无法忍受,那么将来真正在烧铁地上,无量狱火灼烧的痛苦,又怎能够忍受得了呢?”反复思维这个教言,自己内心一定会生起极大的畏惧,趁现在恶业尚未成熟,自己有修法机缘,应该遵循上师的教言,尽全力去修持善法忏悔罪业。

忏悔罪业是非常重要的修行。相续中充满罪业的凡夫,如果能够依善知识引导,努力忏尽罪业,即能彻底扭转堕落恶趣的命运,证得大安乐之果。佛经中有一段勇施比丘的公案,大家听后定会生起信心,得到鼓励。勇施比丘是迦叶佛时一位具足多闻、戒律清净的比丘。一次他去城市中化缘,一位施主家的女孩对他一见钟情,生起了贪爱心,而且从此朝思暮想,不思饮食,患上了相思病。她的父母原来将女孩许配过某人,女孩因恋慕勇施比丘而拒绝出嫁,她父母只好退了婚约。后来女孩的父亲去世,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但她仍是郁郁寡欢,日益憔悴,她的母亲再三询问,才了解到其中原由。为了救女儿,母亲便订下计策,让女儿先以清净如法的行为去接近勇施比丘,时间久了,交往渐频。毕竟是凡夫,日久情生,勇施比丘便还俗,与女孩成了家。女孩原来退婚约的男子,听到这个消息,妒火中烧,准备带着人来杀害勇施。勇施得知后,也生起嗔恨心,拿了一些毒药,让妻子想办法,将要杀他的情敌毒死了。过了一段时间,勇施醒悟过来了,他想:“我原来是一个好好的出家人,闻思修那样精进,持戒也清净。但现在不但犯了YIN戒,又犯了杀戒……造了这么大的罪业,后世只有堕入地狱受折磨了!”他生起了强烈的后悔心,白天夜晚辗转不安,忧恼万分,患了一场大病。有一天解畏善知识来看他,勇施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番,说自己现只有等着堕地狱。解畏善知识于是将勇施带到了寂静森林中,显示各种神变,使其生起极大信心,然后给他传了法,教诫他精进修空性,便能忏净罪障。勇施牢记了教言,从此勤修空性,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已于东方一个刹土中证得了如来果位。

勇施因害怕恶业果报而精进地修持空性,不但清净了恶业,而且很快证得了如来果位。由此可见畏罪忏悔之必要性,尤其修持空性无我慧的法门,非常殊胜。噶玛巴不动金刚也曾说:“忏悔中唯一最胜妙之法就是修持空性。”我们每个凡夫在无始世来都造过无边罪业,如果不想受这些罪业的苦果,唯有努力修持善法去忏悔。大家如能认真闻思经论,一定能将修持空性的教言融入自心,特别是本论先引导我们发起世俗菩提心,然后是守持、坚固、净化此心,进一步则能引发胜义菩提心,彻底证悟二无我空性智慧。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罪业由粗至细得以清净无余,恶趣痛苦也就不会去感受了。


难得有益身,今既侥幸得,

亦复具智慧,若仍堕地狱,

则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

惑患无所知?何蛊藏心耶?

极难获得而且能成办究竟利益的人身,现在我既然已经侥幸得到,也具备了能辨利害的智慧,如果仍然堕向地狱,那么我岂不是为咒术所迷惑,成了无有辨别利害心识之人!不知道是什么令我愚笨迷惑?是什么蛊毒潜藏在我的内心作祟呢?

根霍仁波切说过:如同万物依于大地,我们的一切善法亦依于自己得人身。我们现在已侥幸地得到了能生长安乐果的人身,同时也具备能辨利害的智慧。这种智慧在我们不断闻思修行佛法中,也能渐渐得以深广、成熟。具足了这样的殊胜机缘,如果没有去精进修持,反而放逸犯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仍一步步赴向地狱,那真是匪夷所思,一个正常人不可能理解这种愚昧行为。我经常这样想:造恶的人与世间违法犯罪的人大致相同,世间违法犯罪者,他大致也清楚其恶行的后果,别人更是“旁观者清”,但他在未被捕受处罚之前,就像失去心智一般,胡作非为;同样,一个造佛制罪与自性罪的人,在没有成熟恶果堕地狱之前,也是糊糊涂涂,好似毫无心智的活死尸一样,他们似乎觉得不存在死亡,死后也没有果报。他们在造恶堕落时,似乎在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扔进火坑一般,无垢光尊者也评价过这类人说:“虽已如是作开示,然却毫不生厌离,我心真如巨铁球,或如石头无有心。”

大家听闻了这么多佛法,也应算是正常人,如果有人仍然毫无顾忌地造恶赴地狱,跳进无边黑暗深渊,这些人可能是被咒术迷惑了心识,精神完全失控,陷入疯狂状态,或者是为起尸术所咒起的尸体……要不然,这些人的行为没办法理解。

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已给我们传授了无数止恶修善的教言,但有些人仍然一如既往,没有少许改变。既然是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正常人,怎么可能如此呢?只有解释为中了蛊毒,心识被迷惑了。有些人也是这样说:“我明明知道这样做犯戒,但还是控制不住去做了,是不是已经着魔了?”如果是自己真正知道,也能记起上师教言,还要去造恶业,那肯定是真的着魔了,着了很大的魔。将自己今生后世一切安乐弃之不顾,轻率地出卖给地狱恶趣,这种人不知中了什么蛊毒,不知是什么魔占据了心。在《佛遗教经》中也说:“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烦恼如同毒蛇一般,睡在我们心里,常常伺机要制我们于恶趣死地,自相续中如不除去烦恼毒蛇、蛊虫,则无法成为法器。佛法一点也装不进去,上师如何教诫也起不了作用,而只有烦恼毒蛇吐出的阴毒,使自己陷入昏醉惑乱中。

世间人大都是如此吧(为咒蛊毒所迷蒙)!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处境,也不知自己行为将导致的后果。在《妙法莲华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将愚迷的众生比喻为无知的小孩,三界比喻为正燃着熊熊大火的朽旧宅舍。小孩在火宅中贪玩,不知道火是何物,也不知害怕,看见小动物四处逃窜,还拍着手说:“哈,这些动物和我们一起玩耍。”边笑边玩,觉得非常开心……四周正燃着轮回苦火,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迷惑不知,反而被幻境所蛊惑,觉得很美妙,贪恋不休。

应该清醒一点了!诸佛菩萨和上师提醒了我们所处的恐怖世间与以后可怕恶果,督促我们断除贪求世间八法的各种放逸行为,我们内心不应与石头等无情法一般,不为所动。如果这样,阿弥陀佛来到面前也无办法,本师释迦牟尼佛与弥勒菩萨亲自来到你面前,你也仍然得不到利益。

我相信顽石尚能点头,更何况我们人呢!我讲了这么多,各位应有所清醒吧!大家当细察自心,以大谨慎精进修行之铁钩,除去毒蛇、蛊虫,使自相续成为堪能法器,使诸佛上师的教言融入自心。

辛三、(思所舍离烦恼而谨慎)分三:壬一、说烦恼之过患;壬二、忍除烦恼之难;壬三、如何舍离烦恼之相。

我们虽然具足了闲暇,闻思过不少佛法,但自心仍不得自主去专注善法,反而不时去放逸犯戒,这都是烦恼在捣乱。所以,我们要顺利地修持正法,必须要摧伏烦恼大敌,为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它。

此处所言的烦恼与密乘中所言的烦恼,没有任何差别,但在对治方法上有所不同。你们有些人以前听闻过密法,从究竟而言:“烦恼即菩提”、“烦恼无自性”等,在显宗里也有如是对烦恼的定义,但若有人认为依这种深奥理论就可以放纵,认为:“我是修密法、修禅宗的,要依靠究竟智慧和殊胜方便来修行,烦恼即菩提,不需要这些断除、转变烦恼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邪见,因为在烦恼现行时,你能不能安住于这种大平等智慧中呢?在“见力”未足前,这种论调是不切实的狂言。

烦恼给修行带来重重违缘、危害,如果不通过各种方便对治断除,我们始终得不到自在解脱。有些人稍有一点经论闻思,也未通过实修将法义融通,这种人可能会对各教乘之间的观点产生怀疑,认为这种对治烦恼的方法了义,那种是方便说、不了义等。我在《密宗断惑论》中也专门阐述密宗显宗对烦恼如何认识、如何对治,这二者之间只有层次顺序上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阿日班智达在《三戒论》中说:只要是自相烦恼,无论哪一个宗派,都必须要断除。只不过各宗派针对不同根基修行者,采用方法不同而已。不论你学哪个宗派,修何法门,如果不断除自相续烦恼,你修学的不是真正佛法,真正的佛法检验标准要看能不能摧伏烦恼。莲花生大士降生在莲花上时,恩扎布德国王去询问大士,大士朗声答道:“智慧是我父,空性是我母,我要做的事情是杀烦恼。”莲师那样究竟的成就者尚言要杀烦恼,我们只学过一点密宗、禅宗名相法义者,凭何说不要杀烦恼呢?《入行论》从世俗谛的层次,指出烦恼对我们凡夫众生危害非常大,如果没有断除,只有无限期地沉沦在三界中受苦,并非从胜义谛而言烦恼为无生大空,也非从密法中转为道用角度而谈。我们首先要将这前提讲清楚,将各宗派之间的区别、关系弄明白,不然会在闻思修行过程中造成一些障碍;甚至一些人会生起邪见、傲慢,为这些烦恼所支配,而危害闻思修行。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只听闻过少许佛法而未全面了解佛法的人,经常会生一些邪见。”

针对我们初学者而言,《入行论》中对治烦恼法门是了义殊胜的法门,而且无论与哪一法门,绝无矛盾。因为对我们来说,现在唯一任务就是杀烦恼!

壬一、(说烦恼之过患):


嗔贪等诸敌,无手也无足,

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

嗔恨、贪欲、愚痴等烦恼敌,没有手也没有足,也没有勇猛精明之胆略,它们怎么将我像奴隶一样役使呢?

在《俱舍论》中,“烦恼”有精确、详细的分类和定义。颂中“嗔贪等诸敌”是指贪、嗔、痴、慢、嫉五种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在《大智度论》中,烦恼定义为:“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这些损害他人,使自心苦闷的烦恼,是我们修道中的怨敌。这种敌人非常奇怪,不像平常世间敌人,世间敌人有肢体、有胆略,看起来就有伤害人的能力。可是烦恼怨敌,详细反复地观察,它无形无色,根本不存在肢体;它也没有精明机巧的谋略,因为它本性就是无明;它也没有勇猛的胆量,在真正了解它并有一定实证功德的修行人面前,他软弱得一点威力也没有,甚至当我们提起正念时,它也会消失无踪。但是很奇怪,像这样没有肢体、胆略的敌人,从无始以来,一直将我们牢牢捆住,时时刻刻地役使我们,驱动我们不停地造作恶业。而我们就像奴隶在奴隶主面前,也像是被拴住鼻子的牛或木偶一般,毫无自由。

我们大都有切身体验,在尚未获得真正能有效对治烦恼的能力前,贪心严重的人,贪心一生起来,不管如何去做都抵挡不住贪心敌人,在它的驱使之下立即就会产生各种各样过失。嗔心严重者,生起嗔心时,自己满腹经论也不起作用了,虽然再三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但没有用,嗔心敌人的催动使自己毫无自主,疾风暴雨地发作起来。在旁人看来,自己似乎是精神不正常,事过之后自己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什么样、干了些什么。虽然很后悔,但下次在遇同样情况时,又完全被嗔敌所制,自己失去了所有控制……

《入行论大疏》中,详细讲解了十种根本烦恼——见所摄之五种烦恼与非见所摄五种烦恼。根索曲扎仁波切的讲义中,也将五种根本烦恼分析得较详细。但概括性地说,烦恼是我们堕地狱的向导,自相续烦恼生起时,自己根本没有一丝自由。刚才讲了贪心、嗔心,同样,我们愚痴烦恼也如此,很多人晚上八点开始睡觉,可以睡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中午还要睡上几个小时,整天只顾睡,读诵修行之事全都抛在梦乡里,这就是愚痴烦恼覆盖自心的后果。如果没有这种烦恼,我们要做到与高僧大德一样,昼夜精勤修学也就很容易。但是愚痴烦恼敌人的障碍,使我们已经浪费了无数光阴,而且将自己拉向更深的愚痴黑暗中。

贪嗔痴烦恼非常狠毒,即使奴隶主对奴隶,也不可能恒时如是残害役使。烦恼住在我们心中,也像盘踞在那儿的一条毒蛇,不时就咬我们一口,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这样在毒害我们。可是有些人还洋洋得意,不觉得自己有烦恼,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这样说过:对于修行人,烦恼也分上、中、下三等。对修行最为精进者,他会觉得自己烦恼非常多;修行中等的人,他会觉得自己的烦恼也是中等的;对于那些懈怠者,他们浑浑噩噩,认识不到烦恼,没有与自心烦恼作斗争的经验,尽管他们烦恼深重,反而以为自己相续清净。所以,真正觉得自相续中烦恼深重者,他们修行可能是要好一点。我们在修行越来越精进时,烦恼敌人就极不高兴,更加用功施展伎俩,给我们制造各种违缘、障碍;修行一点也不用功的,烦恼敌人会特别欢喜他,这样它们就会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与烦恼敌人同一系统的各种魔王也就会特别照顾,使这些懈怠者觉得太平无事,结果顺利堕落恶趣。


惑住我心中,任意伤害我,

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

烦恼一直隐住在我心中,恣意以各种痛苦来伤害我,而我竟然甘心忍受,不对它发愤斗争,这是不应当的懦弱,极应呵责!

按照佛教的慈悲精神,对仇敌伤害必须要忍辱。但忍辱不能用于对待烦恼敌人,如果这样去做,是懦夫行径,是佛陀和智者所呵责的对象。

颂中的“惑”是烦恼别称。通常说烦恼住在心里,那么,心在什么地方?关于这个问题,上师如意宝说:“现在世界上有些人说心识在大脑中,有些人说在心脏里,有些人说遍于全身,有各种各样说法。但是根据佛陀的教言,与自己清净智慧观察,在胜义中心并没有实体,离一切戏论。但未观察时,众生都以为在自己身体里,很多医学研究都这样认为……”

烦恼盘踞在心相续中,只要外面稍有风吹草动,它就要恶毒地在心里喷吐着毒液,迷惑、刺激我们。它不像世间敌人,拿着各种兵器来打杀,它阴险地藏在最隐蔽的地方,伪装成最亲密之盟友,诳惑、拉拢我们,然后阴险地将我们出卖,送入地狱的熊熊烈火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同室好友是暗地里陷害并使我们遭受刑罚的坏人,那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明白烦恼是自己最大的怨敌后,还不醒悟,不去愤然怒起,将它消灭,就像世人对出卖自己与民族的内奸不去痛恨铲除,这是极不应理的懦夫行为,是没有脊梁骨、没有志气的小人行为,是一切诸佛圣尊与智者呵责之处。

许多世间人对仇人怨敌非常嗔恨,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如果一个人胆小如鼠,没有勇气去面对仇人,世人肯定要讥笑他,关心他的人也要斥责他:没有维护尊严,太没骨气了。然而很可悲,世人对轻微伤害他们的人都要去抗争,却放过了自己的真正仇人。无始来这个仇敌就隐藏在阴暗的角落,毒辣地残害着每个凡夫,制造了一幕幕惨剧让世人痛苦不堪。现在看清了这个仇敌后,如果还要一声不响甘心忍受,这种态度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丝毫利益,反而让烦恼凶敌更加得意猖狂,这种忍受是可耻的懦弱!

我们应该怒然而起,对它生起“嗔恨”,此嗔恨不是属于烦恼敌营中成员,恰恰相反,它是智慧的嗔恨,是消灭烦恼敌军的先锋悍将。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这样告诉我们:对烦恼怨敌忍辱,是完全错误的行为,一切想解脱的大丈夫都应对它生起嗔心,与其作决一死战。以前的大修行人都是如此给我们示现,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过奔公甲格西的公案。格西发觉自己为烦恼所欺惑而装饰经堂时,对烦恼生起了嗔恨心,握一把尘土撒在供坛上,这实际上是向烦恼怨敌撒出的利刃。他认识到这种善行表面下,隐藏着烦恼阴险仇敌,所以做出了这种勇毅果断的行为,帕单巴尊者也赞叹这把尘土是藏域修行人中最大的供养。我们知道,了义供养是修行供养,而修行的根本中心,即是认识烦恼,并用各种方法去击溃它、消灭它。奔公甲格西的这一把尘土,正是对治烦恼的修行,所以帕单巴尊者作如此赞叹。

追随先贤的修行之路,我们每于察觉自相续烦恼后,千万不可随顺,应该以嗔怒之心牢牢地扼住它的咽喉:“哼,嗔恨心,你敢生起来!哼,贪欲心,你还敢捣乱……”然后应如上师如意宝所说过:“自己生起贪嗔烦恼时,应该好好地用石头、木棒打自己一顿,给烦恼怨敌一个深刻的教训,让它老老实实,不给它一点轻松的机会。”


纵使天非天,齐来敌对我,

然彼也不能,掷我入无间。

强力烦恼敌,掷我入狱火,

须弥若遇之,灰烬亦无余。

即使是所有天神与阿修罗一齐来与我为敌,然而他们还不能将我抛进无间地狱中;可是烦恼怨敌的危害力非常大,它能将我于刹那间投进地狱烈火中。那可怕的熊熊狱火,纵然是须弥山遇上,也将烧成灰烬,一点也不剩。

烦恼怨敌对我们危害非常大,外在的敌人,无论他们具何等威势神力,对我们的危害也无法与烦恼敌相比。世间众生,威势力量最大者莫过于天神与阿修罗,即使这些众生一起来与我们为敌,除了抢夺财产、摧毁身体外,还能有什么伤害呢?即使是最凶暴的敌人,他们最酷毒的手段也只是刀剐、炮烙、车裂……将我们在短短时间内折磨而死,而这些痛苦与地狱痛苦相比起来,可以说根本算不上痛苦。而烦恼敌人一旦发作起来,在一刹那间,就可以将我们扔进地狱的无边烈火痛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在烦恼推动下,于短时间内造下重罪,如杀人、五无间罪、诽谤密乘金刚上师等。他们的刹那烦恼,导致了无数劫地狱之苦,除烦恼力外,谁能有这种能力呢?

《别解脱经》中说:“如果遇到毒蛇,最多也不过丧失生命,如果没有对治烦恼,触犯戒律,十万劫中在地狱受苦。”若是世间敌人,充其量使我在几十年中受一些痛苦,可烦恼将我们抛进地狱,使我们遭受痛苦的时间要以千百亿年、十亿劫来计算,而且痛苦程度非人间所能相比。在《亲友书》中说:“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人间三百杆长矛同时穿戳身体之酷刑,比起地狱里最轻的刑罚,也要轻无数倍。地狱熊熊烈火,非常炽热猛烈,须弥山遇到此火,也会在一刹那间化为灰烬,尘许也不剩,而堕入地狱的众生,在长时间中要经受这种猛火焚烧痛苦。如果不去坚毅地与烦恼抗争,将它击败消灭,它始终要将我们拖进这种痛苦火渊之中。所以一个人即使能战胜成千上万怨敌,也不如战胜自心烦恼,在《法句经?述千品》中说:“千千为敌,一人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能战胜自心烦恼敌者,方是最上最勇敢的战士。


吾心烦恼敌,长住无尽期,

其余世间敌,命不如是久。

我们心中的烦恼怨敌,如果不励加对治,它们将无始无终地安住;而其余世间仇敌,却不能作害那么长的时间。

自无始轮回以来,烦恼就深藏在每一个众生心里,不断地残害着众生。如果我们再不去与它愤然作战,将其驱除,它还要在我们心中“长生不老”,乃至未来无有尽期的时间中,不停地挥动毒爪,一次次将我们抛进无有边际的恶趣痛苦中。大家好好回想,自己没有被烦恼害的时间有多少,一天也未曾有,这个卑鄙毒辣的敌人一天也没有放过我们。有的人白天觉得自心清净一点,可一到晚上,烦恼像毒蛇一样出窝了,心里又开始了翻江倒海般骚动不安;有的上午平静一点,可下午它又开始折腾,它时时刻刻都在伺机折磨我们……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烦恼不是一般敌人,它的残酷迫害永远不会自动停止。如果能从心底生起对它的认识与对治决心,那就说明你对此论闻思得不错,现在正要揭开烦恼这个怨贼之面纱时,如果有人还要不懂装懂,不全力闻思修习这段论文,使自己错过这个自救的机会,这种人自作聪明,只有得到反误前程的恶果。

烦恼怨敌迫害我们的时间,世间敌人无法比拟。世间上有人残害我们,最多不过几年、几十年而已。例如美国人与南斯拉夫人的摩擦,目前已经几个月了,双方都分外愤怒、痛苦,但实际上这种痛苦,时间并不长,如果他们能反省自心,烦恼怨敌对他们的残害,自无始以来已经造成过无数次更为严重的痛苦。

在《大智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眠夜长,疲倦路长,愚生死长,未知正法。”是说失眠的人,会觉得一夜极长难熬,赶路人在疲劳时会觉得路程漫漫遥不可及;同样,对愚者来说,他将在生死之中,轮回漫长的时间,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正法。我们于无始轮回以来,也是因不知正法,而不懂对治烦恼的必要,所以,烦恼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自心之中,而且串习得十分顽固,势力很大。现在要除掉它,必须需要智慧、勇气和恒毅。印度旃扎古昧论师说:“无始痴住心,如久患重疾,癫痫断手足,药少岂奏效?”我们要对治烦恼,必须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精进修持佛法中,能活多少年,就应该闻思修行多少年。以前的大修行人都是这样从小时候至圆寂之间,以不断努力而得战胜烦恼,证悟法性。格鲁派的噶登惹巴格西说过:“我从11岁开始闻思经论,到现在七十多岁了,这之间每天都未中断过对经论的闻思修习,经过这六十多年刻苦努力,终于真正证悟了佛的密意。”

我们学习佛法对治烦恼习气,此过程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烦恼习气之流冲击下,我们如果稍有松懈放逸,就会为烦恼所转,前功尽弃。修习佛法不是社会上那些异想天开者学特异功能,稀奇古怪地捣弄几天,就说有特异功能,能如何如何了,自欺欺人,给自他带来的将是无穷恶果。修持佛法需要真实地下工夫,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恒常不断地精进努力,才有可能降伏烦恼,才能有真实学问、成就。


若我顺侍敌,敌或利乐我,

若随诸烦恼,徒遭伤害苦。

如果我柔顺地侍奉世间敌人,他们或有可能饶益我,令我安乐,如果随顺诸烦恼,只会遭受更多的伤害痛苦。

烦恼这个凶险恶毒的敌人,与世间怨敌还有点不同。人世间的仇敌,即使双方有血海深仇,世代为敌,只要我们恭恭敬敬地服从他,对他言听是从,用各种方法来取悦他,那对方毕竟是人,很有可能改变心态,化干戈为玉帛。他从此不但不害我,反而为我带来各种利益和安乐。不要说是人,就是凶猛的野兽,我们如果对它心存善意,常施恩惠,它们也会反仇为恩,给我们帮忙。在世间,仇敌转变为朋友是常见的事,但烦恼绝对不会这样,如果我们随顺它,任它摆布,它也不会对我们有丝毫友善,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伤害。它就像蚂蟥一样,越是肉嫩的地方它钻得越凶,吸血也更狠。例如随顺痴烦恼,一天睡十个小时,仍然不会满足,还想睡更长的时间。贪心、嗔心都是如此,如果去随顺它,会如《佛子行》中所说“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

我们在无量劫中遭受的痛苦,都是因为随顺烦恼,一直没有对治而导致,这如同一个人在草丛中遇到毒蛇,没有采取措施而让毒蛇咬上,毒液渗遍全身后凄惨地死去。我们若不去降伏烦恼,就会让它完全控制自己,然后将自己推进地狱火坑。我们在它面前越听话,它越是把我们害得更悲惨。

所以,要解脱痛苦,必须降伏烦恼,为了降伏烦恼,历代的高僧大德给我们开示了很多窍诀,在《修心八颂》中说:“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便是其中一个殊胜窍诀。当然,如果能以无上大圆满的正见智慧,去照破它的原形,让它无处可逃而消融无迹,这时它就丝毫也危害不到我们了。但在未能认识它的本性前,我们只有趁它刚萌芽,尚未控制自己之际,以各种方便来降伏它。


无始相续敌,孽祸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生死怎无惧?

像这样无始以来相续存在的敌人,是滋长业祸的唯一原因。如果它们一直潜伏在心里,我怎么能在生死中快乐无惧呢?

烦恼自无始以来,一直在不断地与我们为敌。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它一刻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停止工作,它是损害、痛苦的根源,众生在轮回中遇到的一切违缘痛苦,其制造者、操纵者就是它。如果没有烦恼,众生不可能堕入三恶趣,不会有水火灾难,也不会有各种疾病、饥饿……我们以教证、理证深入细致地观察,可以明确地了解到:烦恼是轮回中一切痛苦的制造者,它是世间众生最大敌人。在佛经中也记载着本师释迦牟尼佛曾对一国王开示:“世间这些敌人,并不是大怨敌,危害你最大的敌人是烦恼。”三界轮回众生,每一个都在受着这种怨敌的迫害,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点。很多人反而将烦恼当成最亲密、最好的朋友,尤其是那些从未听闻过佛法者,他们都在赞叹烦恼:贪心大的说有抱负,嗔心大的赞为勇敢……这种颠倒黑白的糊涂虫,在世间比比皆是。

烦恼危害是如此残酷而又长久,而且从不会自动地间断、转变,以致每一个相续中住有烦恼的众生,必定会陷于轮回痛苦中。如果我们不从心中逐走它,则一切痛苦畏惧相续不断地产生。那种超脱生死轮回,自由自在,安乐无比的境界便与我们无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修行人,他们战胜了烦恼,因此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很快乐。密勒日巴尊者在《修行人的快乐》一歌中,讲到修行人“艰苦越深乐亦深,此较无病更快乐,一切苦痛变成乐,稀奇稀奇甚乐哉”。但无论是什么人,如果他内心住有烦恼大敌,则会有相续不断的痛苦,于生死之中,始终得不到无惧的安乐。


生死牢狱卒,地狱刽子手,

若皆住我心,安乐何能有?

烦恼如同将我们关押在生死牢狱中的狱卒,和地狱中行刑的刽子手,如果它们都住在我心里,那么我怎能得到安乐呢?

三界有情,因烦恼系缚,一直得不到解脱,所以此偈将烦恼比喻成把我们关押在生死轮回中的狱卒,它牢牢地看管着我们,白天黑夜一点不放松,让我们少许自由也得不到。不仅如此,烦恼还经常将我们抓进地狱,它充当刽子手,用各种刑罚来折磨我们。从很多的地狱描述中,我们也大概知道一些地狱的情况。例如在热地狱中,很多众生被抛进大油锅中煎熬,如果想爬出来,那些刽子手就用各种兵器来打杀他们,使他们重新沉入油锅,无法得到解脱。

这些狠毒的狱卒和刽子手,能让我们受如此可怖的痛苦,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居然就住在我们心中,一刻也没有离开我们,时时刻刻在伺机残害我们。在这样可怕的环境中,怎么有可能生起安乐呢?根索曲扎仁波切说:“烦恼就像豺狼一样,众生如同绵羊,如果绵羊群中有一只豺狼,那么绵羊肯定不会安乐。”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也揭示了烦恼毁坏众生、戒律等多种过患,这些给我们带来无边痛苦的烦恼,只要尚未离开,我们就不可能有安乐。

《入行论》中譬喻用得很多,这些巧妙的譬喻让我们能形象地理解所阐述的义理。但是,请大家注意,如果没有深入详细地分析这些譬喻,只能是平白地浅释出其内容,这样就失去了对其深刻内涵的理解。有些人或许因此而对本论生起慢心、邪见,认为《入行论》内容浅显通俗,还有很多重复,不需花这么多时间去背诵、闻思……几年前,我传讲此论时,有一位学员找到我,对我发表了类似观点,当时,我特别生气,又为他担心,后来果然他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违缘。我总想这是他对此论生邪见招致的果报吧,希望你们诸位以此为警钟!

对《入行论》中阐述的密意、内义,我虽然说不上能完全通达,但对此论我有真正信心。可能是前世的缘分吧,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看到此法本时,心里非常欢喜,对这部论进行过反复听闻背诵思维,也有较深的理解。你们对论中某些内容有什么疑惑,可以提出来,我很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方面我们以本论每一个偈颂为指导,进行实修;一方面大家以辩论的方式对每个难题进行辩论、探讨,如果对论中每句偈颂反复思维,都会发现其中甚深的意义。

壬二、(忍除烦恼之难):


乃至吾未能,亲灭此惑敌,

尽吾此一生,不应舍精进;

于他微小害,尚起嗔恼心,

是故未灭彼,壮士不成眠。

因而,在没有亲自消灭这些烦恼敌军以前,我一生之中都不应舍弃精进;平时他人对我作小小伤害,尚要生起嗔恼之心,那么在如此可恶的烦恼敌没有消灭前,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睡不着觉的。

烦恼有上述种种过患,我们明白了这点后,如果没有消除它,就应该如同见到自己与毒蛇睡在一室,在没有亲自消除毒蛇的危险之前,自己绝不放松。我们如果放逸度日,在表面上看,这样也许闲逸舒适,但这种放逸如同牛奶,是烦恼毒蛇最喜欢的食物,烦恼毒蛇食用了我们的放逸后,会变得更为阴毒,以后对我们毒害更为加深。在我们没有亲自消灭烦恼前,始终处在它的威胁之下,时时刻刻都要受它残害而堕向地狱。我们因此一刻都不应懈怠放逸,而要以最大精进去努力消灭这些可恶的烦恼敌军。

我们世间凡夫,如果有人对自己作伤害,即使这种伤害不是那么严重,自己也会生起极大嗔恨心,千方百计地去报复铲除对方。其实世人相互之间的伤害与烦恼造成的伤害相较之下,并不算大祸害,但一个稍有胆识的人,面对这些小伤害,尚是如此日夜考虑,奋力去消除其祸害,那么对无始来就严重残害自己的烦恼敌,为什么不去报仇雪耻,彻底铲除呢?真正有智慧、有志气的人,尤其是真正想做一个大雄如来的后代,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面对这些不共戴天之仇人,面对它们无始以来恣肆残害自己之耻辱,如果未将这些烦恼恶敌彻底消灭,洗清耻辱,难道还能安睡吗?

如能有了对烦恼的清醒认识,能生起这种决心,那么无论有多大困难,自己也不会放弃精进努力。烦恼势力很大,我们有些人目前也没有很大对治能力,因此,必须要先对烦恼作深刻认识,明白它对自己生生世世的伤害后,自己发起降伏烦恼的大决心,依各种窍诀,去断除烦恼。当然,有些人有甚深见解力,用大圆满的方法剥去烦恼假面目,将它转变成奴仆,为修行服务,这与此处所言的消灭烦恼并无矛盾。


列阵激战场,奋力欲灭除,

终必自老死,生诸苦恼敌,

仅此尚不顾,箭矛著身苦,

未达目的已,不向后逃逸。

将士们列阵在战场上激烈地交锋,奋力地想消灭他们的敌人,然而这些敌人最终都要自然死亡,并且还会因死亡产生极大的苦恼。尽管如此,将士们毫不顾虑被敌军箭矛所中伤身体之苦,未达到胜利目的之前,绝不向后逃跑。

这里是以两军对垒交锋来比喻我们与烦恼作战不应退怯。作者采用这些比喻,不仅生动贴切地阐述了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生活时代的社会风情。在佛经论典里这些带着强烈古代生活气息的描述,使我们回到与佛陀或著论者相同的时空环境,增加了一种亲切感。当然,这些比喻粗粗看来,似乎每人都能知道,但其中蕴涵之深义不经过一番甚深思维、分析是难以得出的。可惜有些人,一看这些比喻,立即去想“懂、不用思维……”使自己失去了应有收获。上师如意宝也强调过:“我们在闻法过程中,如果产生‘易懂’或是‘自己已经轻易通达’的念头,这是一个大魔障。”一般来说,稍有智慧的人,比较容易滋生这类傲慢。大家一定要注意,与真正的修行人相比,自己佛学水平浅得可怜,还需要老老实实地闻思。佛法与世间法不同,世间上的学问可能研究一两遍就到头了,可是学佛法如同挖一口泉源,挖得越深,流出的甘泉越多、越美味。我们修学佛法不能有慢心,不论你学问多高,也需要有谦谦虚怀,方可从闻思佛法中得益。以前台湾省教育厅厅长周居士,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有很高的学问,后来在李炳南老居士前学习佛法,其态度十分谦恭认真,当时深得文化界名人的赞誉,他自己也获得了真实法益。

我们再来看这个譬喻,在古代两军交锋时,大都是用各种弓箭、长矛、刀剑之类冷兵器,双方排成阵列,然后相互砍杀、射击。在激战之中,勇猛的将士为了某种目的,以无畏一切死伤之气概,奋勇去消灭敌人……但是,我们以智慧来观察,无论将士们何等勇敢剽悍,不畏死伤,其目的无非是要去消灭敌人而已,而实际上这些敌人无论如何都会自然死亡。即使是南赡部洲的人全部与你为敌,不用你去奋力拼杀,他们迟早都会为无常所吞噬。所以从长远看,用不着你去摧伏他们,而且这些敌人也是很可怜的,常为烦恼痛苦所扰害,没有自主。但是像这种“秋后蚂蚱”一样的敌人,世人也是去励力地摧毁他们,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赶尽杀绝。

在沙场冲杀时,将士们根本不顾生命,即使是身中箭矛刺伤,也不会弃甲逃逸,军队主帅也是命令将士们在未击溃、消灭敌人前,绝不能向后逃跑,不然就要受惩罚。大家在以前看过一些反映战争的影片,也许有些人亲自上过战场,也大致清楚,世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是如何去浴血奋战,生死相搏!那么,我们要与烦恼敌军作战,怎能畏惧困难,而不去奋战呢!


况吾正精进,决志欲灭尽,

恒为痛苦因,自然烦恼敌。

故今虽遭致,百般诸痛苦,

然终不应当,丧志生懈怠。

何况我现在决志要精进地去消灭无始以来一切痛苦的制造者——恒常与我为仇的烦恼怨敌,虽然遭到百般违缘痛苦,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丧失斗志,懒散懈怠。

世人为了消灭一般敌人,尚是如此英勇,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那何况我们这些出世间的战士,为了达到究竟二利事业这种无与伦比的目标,要与从无始以来就一直残害我们,极为阴险、恶毒的烦恼敌人作决战,战胜这样凶狠顽强、世代为仇的敌人,怎么能不忍受艰难,怎么能生起退怯之心呢?我们的战斗与世间杀伐有很大差别,我们要对垒的敌人,根本不是世间仇人所能比拟;断灭烦恼后,取得的胜利——解脱胜利也不是世人所能企及。

烦恼仇敌对我们的危害,自无始轮回以来就未间断过,它是一切痛苦之根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敌人。它非常顽固、凶恶,其势力超过一切世间敌人,世间敌人与它相较之下,如同草头露,一会儿就自动消失了。所以我们在与这样的敌人拼搏时,毋庸置疑有很多艰难,要遭受到各种各样身心痛苦。平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行稍微精进一点,各种违缘似乎是层出不穷,外界违缘,内在违缘……烦恼魔军猖狂反攻会随之而涌现,我们遇到这些痛苦时,完全不应该怯弱。有些人刚来学院时,没住房、没食物、没有衣服……这些仅仅是小困难,根本不值得因此而退失求学决心。翻开高僧大德们的传记,在藏传佛教中,没有一个祖师不修持苦行。再看看汉地的高僧传,他们在修道过程中是如何面对困难,那些皇族出生的大德在出家后,也是缺衣少食,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各种违缘磨难,他们从未退怯过。我们应该追随这些先辈在解脱沙场上浴血奋战而洒下的热血痕迹,去奋勇击杀烦恼敌。

有些人修行遇到阻碍时,立即会生起脆弱之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立刻减退,惶惶无主。在这种情形时,你应该回想世人为了个人小安乐,是如何不避矢石与仇敌生死相搏;现在为了自己和一切众生的解脱大事业,怎么可以生怯弱呢?当年,诺那呼图克图也是这样说:“修行犹如两军对垒决战,这时需要拼尽全力,一鼓作气……”我们要反复鼓励自己,并至诚地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慨然气魄,破釜沉舟,与烦恼魔军作殊死决战!为了自他成佛大业,我们应高举勇猛精进大旗,指挥出离心坦克军团,菩提心航空母舰,大空性隐形飞机,向烦恼魔军猛烈攻击,杀得它们人仰马翻,最后向它们大本营投下大圆满核弹,将烦恼魔王所率的八万四千支军队统统消灭。我们要亲手抓住贪嗔痴慢嫉五大魔头和无明魔王。砍掉贪欲魔的头;把嗔恚魔沉在大海里淹死;把痴心魔王掷进火里烧为灰烬;把傲慢魔从高山抛进万丈深渊摔碎;对嫉妒魔,干脆将它的内脏全部掏出来;最后将无明魔王绑在大圆满核弹上,炸成无分微尘!

这时我们就取得了彻底胜利,在法界无量宫中与大家共享胜利的喜悦欢宴!


将士为微利,赴战遭敌伤,

战归炫身伤,犹如配勋章。

吾今为大利,修行勤精进,

所生暂时苦,云何能困我?

世人为了微小的利益,与敌作战而在身上留下了创伤,战后他们以此当作勋章而炫耀;现在我为究竟成佛的大利而精勤修行,就算遇到暂时挫折、痛苦,怎么能给困住呢?

世人为了一些微小利益,与仇敌大动干戈,相互拼杀,往往被对手杀伤,在身上留下累累伤痕。可是他们不会以这些伤痕为耻,反而将伤疤当作勋章一样,在别人前炫耀:你看,这是我在某地作战,当时我如何如何勇敢拼杀,为敌所伤,而留下的严饰。在藏地来说,由于自然环境的熏陶,人们勇武好斗,也就是打斗的习俗比较普遍,人们往往以头上的伤疤来判断一个人勇敢还是懦弱。藏族有一句谚语:脑前伤疤是英雄,后脑有疤胆小鬼。意思是说,脑前有伤疤者肯定是敢面对强敌,面对面拼斗时留下伤痕,如果是胆小鬼,遇敌转身逃跑,被敌人追上而在后脑留下伤痕。我们看作者的比喻,当年印度也可能有这种习俗。我有一个亲戚叫敦杰克,现在已经死了。他年轻时特别喜欢打架,在头上留下了许多伤痕。我小时候去他那里时,他总要给我讲打架的故事:“啊,这个伤是与某人打架留下的,这个伤疤是如何如何留下的……”每一处伤痕都有一段可以吹嘘、炫耀的经历,都记载着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我的家乡叫罗珂玛,地方不大,但在康藏一带,罗珂玛的人剽悍善战,人人皆知。以前罗珂玛人因一些纠纷而决斗时,双方先约好时间、地点、证人,到时双方站在中间,拿着长刀,四周是证人与观众。然后,决斗双方中,一个人先砍对方一刀,对方再还砍一刀,这样轮流下去,直到倒下一个或双方都倒下……这些人一方面看来愚昧可怜,一方面在世人看来也很勇敢,如果他们侥幸没有死,决斗留下的伤痕在他们眼里也就成了一种庄严,他们自己也很自豪,并不会将这些决斗受挫伤当作难事而害怕。那么我们在即生为了成办自他的究竟利益去勇猛精进修学佛法,与烦恼作决斗,怎么能因为烦恼所造成的一些痛苦而困顿怯弱呢?我们多生以来,也曾为一些毫无实义的事情与他人拼杀,并且以受挫伤而骄满自得;现在为了自他真实的大利益,要与烦恼仇敌决斗,纵使处处受挫,遍体受伤,那也是最高光荣的象征。我们应当安忍一切难行之苦,不为任何痛苦而怯弱!


渔夫与屠户、农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求活维生计,

犹忍寒与热、疲困诸艰辛;

我今为众乐,云何不稍忍?

渔夫、屠户及农牧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尚且能忍受寒热疲困等诸般艰苦。那么为了成办一切有情的安乐,我为何不能忍受修行中的苦难呢?

众生在没有趋入解脱道时,为了各种微利,不仅是不惧死亡与仇敌拼杀。即使是在平日,大多数人为了维持生计,也要忍受各种苦痛,有时甚至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世间谋生的行业有很多,如猎人、渔夫、屠户、农民、牧人、小商人、手工业者等,这些行业的劳动者为了维持自己生活,冬天要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夏天忍受酷暑的煎熬,饥渴、疲困……他们要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白天晚上不停地操劳,一生之中几乎从未安闲舒适过!我们看看那些在家人,他们顶风冒雨四处奔波,整天从早到晚忙忙碌碌,耗尽自己的精力,就像奴隶一样,一点自由也没有,而他们目的无非是混一口饭吃饱而已。

这段时间,我每天下午都要去山上的建筑工地当监工,没有看书的时间,心里有点惋惜,但是到了工地见到建筑工人劳动情形,对自己有很大的感触。那些工人,无论年纪大小,离乡背井到处打工,所求无非是自己的生计而已,这种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但他们为了这种毫无意义的目的,付出了多少艰辛,从一大早干到晚上,太阳再凶,雨下得再大,也要去背石头、背泥土、砌墙、扛木料……看他们这样卖苦工,可以肯定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困难,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有这样出来卖血汗,为了自己(或一家人)短暂的小利益,而拼命干活。对比之下,我们学佛人要求得一切众生的永恒究竟安乐,为了这样的大目标,又应该付出多大的精进努力呢!

我们出家学佛,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大福德力加持下,生活过得十分平安舒适,不需要自己去四处奔波,虽然有时会为烦恼所扰而痛苦,也只是很短暂的,而且与世人的痛苦相比,有很大差别。我经常给身边的一位僧人说:“你知不知道出家人有多快乐!如果你是个在家人,那你现在为了家庭、孩子,一天之中有多少活要操劳。但我们现在只要将自己的饭弄好,除此之外,不用担心生活来源,不用担心家里的各种事务,不用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我们现在唯一的杂事是做饭、吃饭,吃完后坐下来便可享受闻思经论念咒修持的安乐,每天上师像母亲一样耐心地以甘露妙法开导我们,这种生活哪里有啊!, ”

大家好好地想一想,像你们这样年龄的人(二十——四十之间),如果没有出家,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天天为了虫窝一样的家,日夜劳累。现在工作也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丢饭碗;干个体户,也随时得担心倒霉破产;好不容易赚笔钱,一家老老小小,吃、穿、住、行,开支的花样不知有多少。我们出家人十年穿一件僧衣也觉得心满意足,可世间人一天也要换好几套服装,头上、身上还要装饰一大堆。有了小孩,做父母的便完全要作牛马了,干不完的侍候活。小孩子好不容易养大了,又要读书,小学、中学、大学……开销的费用,针对小百姓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无论怎样,你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家人一天操心劳力,要忍受多大的艰辛、劳苦。你们看看去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日本、印尼有多少人承受不住压力自杀;日本每年有多少“过劳死”(身心劳累过度衰竭而死);我们国内,在南方打工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大部分人也是耳闻目睹过。

上师如意宝说他前一段时间去马尔康看病时,路上堵车,他见到有不少人在修路,劳动情形与寂天论师在这偈子中所说的一样。世人日日都这么辛苦,但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有的甚至连温饱都得不到。我经常思考世人的生涯,是多么艰辛而又毫无意义!就拿我出生的家庭来说,我父母有五个孩子。我们兄妹几个因缘不同,他们几个在社会上,从早到晚非常辛苦,仅仅是为了自己过得好一点,但是他们的生活又怎样呢?吃得很不好,穿的也很不好,他们心里充满了忧虑痛苦。如果他们今天的痛苦,可以换来后世一些快乐,那也不错。但他们即生中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利益造了很多恶业,来世只有更痛苦。你们每个人也仔细想想自己家里的人,与自己比一比。我们确实从修习佛法得到许多内外真正的利益,而他们一生劳累,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世界上充满了这样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在干些什么,一点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快乐,整天非常辛苦,花费了多少心力、体力。以前噶当派大德说过:“如果世人将他们用于生计的精力放在修行佛法上,那他们即生成就都有把握啊!很可惜,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目标而忍受苦痛。”印光大师也说过:“佛念若如情念,成佛有余。”我们现在已经闻思了诸佛圣尊的教言,知道了解脱苦难大海,为自他求得究竟大安乐的方法,为了这个伟大目标,为什么不能安忍一点小小的苦痛呢?我们在无始轮回之中,尚未真正趋入佛法之前,也曾像世人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自利,忍受过无边的辛劳困苦。现在为了自他一切众生的大安乐,为什么不能忍受痛苦,为什么胆怯呢?这确实有点奇怪,以前为了毫无意义的事情,能去忍受那么长时间痛苦,而得到的只有更多苦难;现在只要忍受一点暂时痛苦,就可依佛法一劳永逸地让自他得到安乐,而现在却害怕了,懈怠退缩,这真是难以想通。

本论中这个偈颂,我们每个人认真去思维,对自己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每个修学佛法者,假如能像世间辛勤的劳动者一样,为目标而不辞劳苦,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哪有不成功的呢?这一点我们都要反复想想,如果自己真正能有清醒的认识,出离心、菩提心、无二见一定能顺利生起;自己也能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去勇毅苦行,而且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如此!

我们刚来学院的人,特别是以前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的,在学院里的条件不太好,你们的生活、上课都有一些小困难,没有蔬菜、没有燃料,稀泥路滑、房子漏水……有些人可能以此而退失求法的决心,想到城市或其他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有这种想法,修行可能难以成功吧!

以前噶当派的格西说:“我们出家人除了闻思修行外,不应该追求其他事情。生活条件首先是晚上一定要睡一会儿,不睡觉的话,南赡部洲的人身体受不了;然后白天必须要吃一点食物,除了这两个条件外,什么都不管了!”作为一个想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我们也应如此将就着每天吃一点白菜、两碗米饭,身上穿一件像济公和尚的破衣就可以了,晚上十二点到四点之间拿件厚一点的衣被一裹,随便睡上一觉。除了这些,每天享受无上甘露法味,其他什么事情也不用管了。这样的日子,是无缘之人无法享受到的快乐!


虽曾立此誓,欲于十方际,

度众出烦恼!然我未离惑。

出言不量力,云何非癫狂?

故于灭烦恼,应恒不退怯。

虽然我曾立下这样的誓言:要度尽十方虚空际的众生,出离烦恼束缚!然而我自己尚未解脱烦恼,说话不自量力,怎会不是癫狂的疯子呢?因此对于灭除烦恼,我应恒时精进而不退怯。

或许有些人看了上面数偈后,说大乘人应去摧伏他人的烦恼,而现在论中在强调要忍难降伏自己的烦恼,这样不就堕在小乘的发心了吗?其理不然。不错,我们在讲解第三品时,曾在十方诸佛圣众、金刚上师前发过誓,要度化尽虚空际的众生,使他们脱离烦恼苦海,证悟无上佛果。立下誓言后,我们理所当然要去成办,然而,要成办自他二利事业,得有一定程序。这个步骤,首先是自己从烦恼迷惑中解脱出来,如果自己不去勤求解除烦恼束缚,这样的行为既不能成全他利,亦不能圆满自利。自己尚未解脱烦恼束缚,随着烦恼无有自在,还说要去解除别人的烦恼,岂不是狂妄之语。《宝积经》中说:“己未度脱,岂能度他,自如盲人,岂能带路。”目盲之人,怎么能给他人领路呢?一个相续中尚未清净烦恼者,怎么能去解除别人的烦恼束缚呢?律藏当中也说:“自己未能度化,而去利益众生,无有是处。”这好比自己沉溺在大海中又不会游泳,淹得奄奄一息,还说要去救援其他溺水者,这在他人看来,这种话语无疑是不自量力,癫狂之徒夸口言谈而已。现在大家看看自相续,应该清楚,自心有没有离开过烦恼。如果自己尚为烦恼束缚,怎会有能力帮助他人脱离烦恼呢?。

龙树菩萨说:“如果自己没有得到解脱,而去度化众生,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要真实地度化众生,先必须精进地灭除自己的烦恼。”所以,为了实现我们已发下度众生出烦恼的誓言,自己必须披上精进铠甲,恒常不断与烦恼搏斗,只有先战胜自己的烦恼敌,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为此,我们在未达到目的之前,绝不可退怯,失毁誓言。

我们先消灭自相续的烦恼,圆满自利虽然表面上与小乘人相同,但二者最终目的不同。小乘人的发心,一切修行善法目的是为了自己从轮回中解脱;而大乘行者的发心,一切善法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达到究竟利益众生的目的,自己先消除烦恼,得到度生的功德威力,这是必要加行,是不可缺乏的准备工作,而小乘行人将大乘行人的加行(圆满自利)当作他们的终极目标了。《华严经》中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大乘佛子无论何种修行,都是围绕利益众生这个中心。而且为圆满达到这个目的,先消除自己的烦恼,圆满利生能力十分必要。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说:“为了度化众生,自己先要往生极乐世界,在净土里圆满断证功德,获得了圆满的度生能力,再来度化众生。”

有些人发愿要到地狱里去救众生,针对凡夫来说,这也是空谈而已。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狱士卒告诉圣女婆罗门:“能来地狱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恶业成熟来受苦者,另一种是佛菩萨依威神愿力来救众生。”所以我们要真正度化众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断证功德。本论中也是这种观点,如果自己没有一点功德、能力,肯定无法度化众生,反而是自讨苦吃。我们有些人,自己学了一点点佛法基础理论,马上就到处去“弘法度化众生”,结果众生没有度出来,反而让社会上的人把自己“度”进去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佛法不是学问,如果佛法只是一种理论学问,社会上许多研究佛教哲理的人都可以去当上师,到处弘法了。

我们闻思所得的佛学知识,首先只是一种信解,花很大功夫去修行后,方可稳固,得到一定的证境,此时自相续中烦恼基本得以制服、清净。有了这样的调伏烦恼功德,你去弘法,方可对他人有真正的利益。自相续中烦恼如果与世人一样,丝毫没有清除,纵然你嘴上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盲人说瞎话!上师如意宝也强调:“我们要度化众生,先要观察自相续。最起码自相续中烦恼要比其他人少,自己的功德比常人要有些增上。不然,你与别人功德一样大,烦恼一样多,这样去度化众生,岂不是天大笑话,这样谁都可以去当上师了!”

听到这里,也许有些人生后悔:“唉,我确实是不自量力,发这样大的愿,怎么能成功……”我们已经发下度化众生的大誓愿,现在要退肯定不行,退失菩提心只有到地狱去受苦。而且这个誓言对那些精进者来说,实现难度也非一般人想像那么大。我们现在只要不怯弱,与烦恼背水一战,依上师三宝加持与殊胜大乘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一定能顺利地践履自己的誓愿。利益众生的大誓愿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以这种无比的悲愿,地藏王菩萨成就了无比的大功德。虽然“地狱空”的时候可以说是没有,但菩萨肯定是有成佛之时。在《现观庄严论》中对此有一些辩论,有些人发誓不度尽众生,自己誓不成佛,这种发心有其殊胜的功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等一切众生全部解脱,他才成佛。以此真实发心的广大力量,他距成佛时间反而缩短,很快就能证悟佛果。以前有不少公案都可以说明这点,在本论后部分,也阐述了六波罗蜜并非依外境安立,而是针对修持者自相续而言,这些道理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发愿度化众生,这样真实的愿心对自相续有巨大加持,为了坚固、实现这种誓言,我们不能怯懦,要勇猛地与自心烦恼作战,求得圆满的利他能力。

壬三、(如何舍离烦恼之相):


吾应乐修断,怀恨与彼战,

似嗔此道心,唯能灭烦恼。

我们应当执著这种对治之道,怀着仇恨与烦恼作战,这种类似嗔烦恼的心态,只会消灭烦恼,而不会带来痛苦。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过,烦恼是修行人的大敌,对众生有种种巨大过患,应该对它生起嗔恨,不畏一切痛苦,去消灭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消灭它呢?此颂开始说:首先我们应该执著一种深仇大恨的心,去与烦恼作战。在此或有疑问:你对烦恼执有嗔心去对待,就是对烦恼有所断执著,对自己的智慧有能断执著,这种能所执著岂不是成了自己修行道上一大障碍?而且你对烦恼生了嗔恨心,与对众生生嗔岂不是一样吗?难道我们在某些方面对这种烦恼也可以网开一面,这种嗔恨心会不会使我们堕入地狱呢?如果说不会,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

作者回答道“似嗔此道心,唯能灭烦恼”,对付烦恼敌的嗔恨心,表面上看与自相嗔心烦恼相似。但实际上,我们对烦恼生嗔恨心,不会成为堕入恶趣之因,反而是趣入安乐之因;我们对众生起嗔心,这种烦恼是堕入恶趣之正因,二者表面相似,实质上完全不同。这种对烦恼敌的嗔心是相似烦恼,或名称烦恼,假象上的烦恼,它是自相烦恼的有效对治。如同《圆觉经》中所言:“以楔出楔”、“两木相因”,以相似烦恼对治自相烦恼,二者暂时为能断所断,最后都消融于法界。所以我们对治烦恼敌的这种相似烦恼,是断除轮回的殊胜智慧与方便,是化妆深入烦恼敌营中杀死烦恼大敌的敢死队,这种解释,也算是“烦恼即菩提”的另一种注脚吧!我们要灭除烦恼大敌,应该依靠这种勇毅猛烈的对治心态,这种对治心实际上是正知正念不放逸所摄的一种智慧,高僧大德们修行时,也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像奔公甲格西对治烦恼时,也是显现怒容,训斥自己:“你这个坏比丘不要这样虚伪!”自己把自己骂了半天,从表面上看,格西生嗔恨心、恶口,但实际上这不是烦恼恶业,而是真正随顺菩提道的法。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在必要时自己骂自己、打自己,也是如此,不但没有过失,反而有很大功德。当然,我们执著对烦恼的嗔恨,这种能断执著是包括在所知障中的法,但是我们在凡夫阶段不能放弃。所知障所摄的一些法,是在修行时必须运用的武器,比如说对大悲心的执著,度化众生的执著……在本论智慧品对这些讲得很详细,并将这些执著归类为细微无明,也即细品所知障,这种细品所知障是粗品烦恼障的有力对治武器,在尚未证得佛果前,“为息众生苦,不应除此痴”。在《现观庄严论》的讲义《日光论》中说:“大菩萨因大悲心欢喜游行于世间。”菩萨投生世间,入轮回之因是大悲心,并非与凡夫一般以业和烦恼而堕入轮回,菩萨这种相似烦恼,是以智慧、大悲为根本,因此不会招致痛苦。也就是说圣尊们以此相似烦恼入轮回,绝不会有轮回中的生、老、病、死等诸苦。

我们应对这些相似烦恼断除疑惑,在自己尚有能取所取之前,对烦恼就一定要严厉对治。依靠正知正念恒常不放逸去观察自相续,当烦恼初萌时,就要对它生嗔恨之心,将它连根断除,这是我们现在修道中最大任务,即使遇到了最大困难,也不能放弃。在没有真正证悟法性之前,应义无反顾地与烦恼拼搏,待自己证入了大圆满境界,彻证了烦恼本性,此时烦恼对自己无利无害,也就不用像仇敌一样去对待了。现在初学阶段,只有用显宗中所阐述的对治法门,这样做没有任何错误,否则,自己尚未真实达到以无上大平等见去对治烦恼的层次,而去运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不但转化不了烦恼,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

我宁可被人焚烧,或遭人砍断头颅,然而,无论如何我绝不向烦恼屈服。

我们已经彻底认清了烦恼的阴毒面目,也认清了它是无始世来残害自己不共戴天之仇敌,然后发起了与它决一死战的决心。在这场恶战之中,头可断,血可流,然自己绝不可向它屈就!在此殊死搏斗中,可让他人将自己烧死在火里,可以让他人将自己的头砍掉,也可以随他人以任何毒刑加害——这些事情在佛教历史上很多,佛陀在因地多世行持菩萨行中,为了挣脱烦恼的羁缚,宁可舍弃生命,也没有向烦恼屈就。在文革期间,藏汉两地有许多出家人,也是宁死不屈于烦恼魔敌,我了解到藏地有一个老和尚,当时被批斗得很凶,造反派逼他还俗,他说:“我得人身只有一次,老僧我这条命可以给你们,但这件僧衣绝不会给你们,我绝不会还俗。”后来虽然被棍棒打死,老和尚也未曾屈服。这也是对烦恼的一种大无畏挑战吧!

作为修行人,如果没有这种大无畏精神,遇到烦恼经受不住考验,将会受到惨痛失败。所以我们当坚定地向佛菩萨和高僧大德学习,发下这种宁死不屈于烦恼的誓言,有了这种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彻断烦恼!


常敌受驱逐,仍可据他乡,

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

一般世间敌人被驱逐出境后,便会盘踞他乡,蓄养了足够力量后,便会再回头反攻,可是烦恼敌不会这样,它一去就不会复返。

烦恼怨敌虽然阴险凶暴,但是它也有一个弱点,比世间敌人要容易对付。如果是世间敌人被我们打败赶走后,他们会到别的地方,慢慢地收拾残余,蓄养势力,一旦恢复了力量,他们又会对我们展开进攻,这种情况在世间上很常见。但烦恼不会这样,它被我们干净利落地驱逐后,就像被发射到银河系以外的破烂一般,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也像一株毒树被烧成了灰烬,不可能重新恢复生长。现在有些法师讲经时说:“修大乘佛法的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第七地以下都有退转的危险,他们都保不住啊……”我想这种说法可能是他没有闻思过《十地经》和《入中论》的原因吧。第八地为不动地,这没错,但七地菩萨至初地菩萨,哪会有随业感堕轮回呢!大乘行人证悟胜义登初地后,便“灭彼一切恶趣道,此异生地悉永尽”,彻断恶趣因果,永除堕入凡夫的业缘;而且“生于如来家族中,永断一切三种结”,此时佛子已经断除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及三见引发的微细烦恼,所证境与佛所证境相似,已成不退转的真佛子。当然,初地与以上各地菩萨在断证功德圆满、波罗蜜方面有一些差别,此处不再详述。

我们如果依靠佛陀的教法,真正生起智慧,从根本上铲除烦恼,它就再也不会复生了。在《释量论》和《量理宝藏论》中也说过:如果种子已经烧焦,绝对不会再生芽,那么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已经断除,会不会再出生呢?绝不会复生!

烦恼怨敌有这样一灭永不复生的特点,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将它奋力灭除后,便能一劳永逸,并不需反复地拼搏。因此,我们何不全力以赴断除它呢?


惑为慧眼断,逐已何所之?

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进。

烦恼如果为般若智慧眼所断,从自己相续中被遣除,还能去哪儿呢?还能住在什么地方恢复力量再来害我呢?然而我懦弱懒惰,缺乏精进,所以至今尚未取得这一劳永逸的胜利。

上偈讲了从自相续中将烦恼赶出去之后,它再也不会回来。此偈再从这方面去深入细致地分析。偈中第一句,在原文中为“烦恼烦恼慧眼断”,译者对此可能有些文法上、或理解上的问题,故干脆省略了一个“烦恼”,这样也就少了一些烦恼吧!根索曲扎仁波切在讲义中,引用了华智仁波切的教言,解释了此处两个“烦恼”的涵义:第一个烦恼,其意要认识它,第二个说烦恼要用智慧来断除(隆莲法师的译文中,此句译作“烦恼以识烦恼慧眼断”,理解也有不同)。

当然,破烦恼的智慧眼在小乘、显宗、密宗中各自不同。此处的“慧眼”,是指中观空慧,我们用中观空慧观察烦恼,便会如同秉明灯入暗室,黑暗刹那就会消除。烦恼被驱出相续后,它会去什么地方呢?它会盘踞在何处养足能力再反攻呢?这点如果大家去谛审观察,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它的去处。它离开我们的相续后,也绝不可能像世间敌人一样,盘踞他乡重新攻击我们。用空性智慧的火眼金睛将烦恼识破后,它也就连根断除了,因为它是颠倒因生,是因为我们的颠倒认识,或说错误观点而生。我们认识到它的根源原形后,它便消融于法界中去了,再也没有可以生起的机缘。

用中观智慧去观察烦恼的方法,在下偈中详细讲解,此处,我们也可用事实来说明这点。本师释迦牟尼佛证道时,断除了一切无明烦恼,佛陀在此之后,是否还有生过烦恼的经历呢?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世尊不会有烦恼;还有舍利弗、大迦叶尊者,他们断除人我执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后,再也没有生起过人我执烦恼;同样,佛教史上众多已稳固断证功德的高僧大德,有没有“旧病复发”,重新受到烦恼系缚呢?这是没有过的事。我们对烦恼的战斗,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将它收拾干净后,它绝不会再纠缠不休,重新反攻。我们也就可以获得永恒的安乐,无须再担心烦恼迫害、缠缚。虽然如此,我们长期以来,却由于缺乏智慧、自信等原因,常屈服于它的YIN威,毫无斗志,缺乏勇猛精进的拼搏,因而至今尚未解脱烦恼。

与烦恼作战,必须了解烦恼敌人的底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将烦恼了解清楚后,战胜它的信心和勇气就会不同往昔。上师如意宝也说过:“不懂窍诀的人,对治烦恼非常困难,对懂得窍诀者来说,对治烦恼是很容易的。”这里的窍诀,即是指认清烦恼,击破烦恼弱点的殊胜方法。如果不能认清烦恼,掌握不了击破它的方法,要对治它确实很难。像一些外道为对治贪心,他们不懂得对治贪烦恼的窍诀,只知不吃饭,将身体放在水里冻、火里烧……仍然无法克制贪欲,他们纵然这样苦行多劫,也是无法摆脱烦恼束缚。如果真正懂得了对治烦恼的窍诀,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样,一生中由凡夫证到金刚持果位,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烦恼在没有用智慧观察前,对付起来很困难,但只要我们去深入观察,它就变得毫无力量,一击即溃,而且永不再返。只要我们精进努力掌握窍诀,就一定能将这个“纸老虎”消灭无余,取得究竟胜利。在此过程中,精进是关键之处,《入中论》说过:“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古人也说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我们精进努力,一定能掌握甚深窍诀,战胜一切烦恼!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云何害众生?

烦恼不是住在外境上,也不是住在根身里,也非住在外境与根身的中间,除此以外的地方也没有,那它到底住在何处伤害众生呢?

此偈是用中观空慧观察烦恼的方法,在显宗诸多法门中,是最殊胜、最有效的对治烦恼法门。

前面我们说烦恼在自心中,是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依世俗共许观点而说,也即世俗谛的说法。但现在我们以胜义谛来观察,我们的贪嗔等烦恼,到底住在何处呢?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地方,遇见了某人生起嗔心烦恼,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这时嗔心烦恼确确实实存在,还要指使我们干种种事情。但是我们冷静下来,嗔心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害我呢?

首先可以分析嗔心是不是住在外境的某人那儿呢?如果存在,那么谁看见他都应生起嗔心,这在现实之中并非如此。我们对他生嗔心,但别人对他还会生欢喜心;或者今天我对他生嗔恨心,但过一段时间或许又会喜欢上他了。所以外境某人处不会存有实实在在的嗔心。如果在某一外境上实实在在存有某种烦恼,那么不论是谁遇到这种外境都应该生同样的烦恼,显然,这种事实不会存有,以此我们可以断定烦恼不是住在外境上害我们。

烦恼既然不住在外境,那是否会住在我们的根内呢?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果烦恼住在根内,那么只要自己六根尚存,与之共存的烦恼也就不会消失,这也不会成立。比如说我们的贪嗔烦恼,时隐时现,而六根并没有这样变化;或者证阿罗汉果时,阿罗汉的根并没有消失,那时候为什么他会没有烦恼呢?菩萨入根本定时,有五根,那时又为什么不生起烦恼呢?……所以烦恼肯定不存在六根内。

除了外境和六根外,中间有没有呢?中间只有一个虚空而已,如果烦恼存在这个虚空里,那么无论是谁触及这个空间都应生起烦恼,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烦恼住于根与外境中间也是无法成立。外境、根、中间三者之外,还有没有存在的方式呢?无论谁去观察,也是不会再有的。我们对烦恼作这样观察后,了知它不存在于任何方所,如同虚空,只不过是一个“烦恼”的假名而已。“云何害众生?”这是一个反问句,作者问每一个为烦恼所困者:不存在的烦恼在什么地方害你呢?让每一个人都好好观察思考,从中觉醒。

这一段颂文是甚深空性智慧的修法。上师如意宝说:“如果这个问题用大圆满的观点来解释,那大圆满窍诀也没有再超过这里所隐含的密意。我们都知道,大圆满与大手印是对治烦恼最殊胜的方法,是即身成佛的窍诀。但其内容,在《入菩萨行》中只不过是讲法不同,除了此论所述密意外,再没有更深奥的法了。”

我们在前面认识烦恼时,从世俗谛去看,觉得烦恼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厉害的敌人。然而现在深入观察,发现烦恼毫无实体存在,只是一个假象而已。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后,修行也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当然,有些人因业障,不能极快地掌握这种观察方法,不能将自己的分别心融入智慧。你们应再三努力,去听闻、思维,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与道友们反复讨论……尽一切办法,如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转变为这种观察思维方式,那修行一定会与以往不同。如是观察修的中观法门,你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有一些了解,但此法门不只是一套理论,必须要运用到实际中去反复观察、思维,靠长时期熏习,使这种见解得到坚固,方能真实有效地断除烦恼实执。

无论用中观、密宗法门去观察烦恼,它确确实实没有实质存在。然而没有观察前,这个烦恼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使我们大笑大哭、喧闹不休,与做梦毫无差别。我们在梦里也是如此,为了那些非真实存在的梦境而喜怒哀乐。《入中论》里也说:“此中犹如已觉位,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痴睡尽后亦如是。”我们众生在尚未觉醒时,与在梦中无异,梦中与未觉时感到根、境、识的的确确地存在着,但觉悟后与梦醒一般,梦中与未觉时的根、境、识三者都没有,都是虚妄的执计。无明烦恼也是如此,只是一种无明痴梦中的梦境而已,无明痴梦醒后,它便不复存在。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在轮回大梦中,幻有六道各趣不同境象,但觉悟之后,一切都是空空,不存在大千世界任何戏论法。当然,对“明明”、“空空”也有别的解释方法,但这里根据《入中论》所述,也就说诸法在世俗中有如梦之显现、胜义中寂灭一切有无戏论。

以胜义谛观察烦恼空而无丝毫实体,这种空并非单空,而是离诸戏论、圣者菩萨自证自明的智慧本体。我们应该努力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使自相续中能极快生起如是证境。那时,我们心中不会有任何痛苦,烦恼已经变成了智慧游舞。不论在人间、地狱中都会如同《经庄严论》中所说那样:获得菩萨果位后,到三恶趣中也是如同到花园游玩观赏一样,心里永远充满大安乐,没有任何痛苦。为此,我们在精进闻思的同时,应该常常以至诚信心祈祷上师三宝与三根本,如果能有真诚的信心,得到这种境界也为期不远。但如只有一些心所分别念所摄的见解,而无有足够信心,离此证境还是会遥遥无期。希望大家切实观察自己,也应向学院的齐美仁真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这些大德们学习。我自己经常与他们接触,如果没有真实的信心,也不会故意做作去称赞他们,他们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德,无论是对轮回的厌离心、对上师三宝信心都特别强,在经论方面也有远超常人的定解。大家要真能在信心、见解等各方面向这些善知识学习,一定能得到很大很大利益。


惑幻心莫惧,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无义受伤害?

烦恼如同虚妄幻象,毫无实体,因此根本不用害怕,应该为了证得这种断惑的智慧而坚忍、精进。如果有了这种智慧,我们怎么会在地狱中毫无意义地遭受伤害呢?

我们通过作者加持,以中观观察方法了知烦恼是空性,无有实体存在。虽然在世俗中烦恼还会显现,而且由于无始串习,我们仍会对它的出现生执著、畏惧。但烦恼显现也只是如梦如幻的虚妄相,根本不用对它起执著,生起畏惧之心。《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证悟了诸法如梦如幻的修行者,他能挥舞智慧宝剑,断除烦恼执著,因了知烦恼显现是离戏空性,是虚妄幻象,他能不畏一切烦恼。就像上师如意宝与以前的众多高僧大德,烦恼在他们面前“哪里有不平”的呢!但是在我们凡夫人面前出现烦恼时,还是有些害怕,尤其是一些钝根者,他们无法受用空性妙法,对烦恼有很大实执,因此,无法顺利地降伏烦恼大敌,以此而枉受很多痛苦。

烦恼如同幻术师表演的幻术、或立体电影一般,表面上看来,人物、山水等各种事物都有,但实际上只是幻变或光影变化,除此之外,哪儿有什么人物、山水呢?我们用智慧宝剑来刺穿烦恼虚妄的外表,其贪嗔幻象就会消于法界,显现出无生大空。如果能证悟这种智慧,烦恼怎能让我们堕入地狱中去毫无意义、冤枉地受痛苦呢!证悟空性后,烦恼的根本因即被断除,轮回痛苦之根从此断绝。前面我们讲过勇施比丘的公案,勇施比丘通过修持空性,证悟了业和烦恼的无生大空本性,这样也就使地狱之苦消于法界。我们如果也如是去修持空性,证悟了“此惑如幻”后,怎么还会感受那些虚枉、毫无实义的地狱痛苦呢?

很多高僧大德也说过:修学中观空慧是学佛者最殊胜的修行,也是最好的积资忏罪方便法。因此,我们要断除烦恼,应当努力去闻思, 中观方面的经论,为证悟空性智慧而勤奋精进。自己在念诵功课时,对这方面也应注重。像《金刚经》,念诵受持的功德在经中佛陀讲得很清楚,汉地的禅宗诸祖也特别推崇,还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圆满虚幻休息》,这些经论若能去恒常诵持,对摧毁烦恼,证悟如梦如幻之境,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如上作种种思维后,应当努力圆满修习上述菩萨学处;倘若不听医师吩咐,必须医治的疾病怎么能疗愈呢?

现在是第四品的总结,如上已经讲了守持菩提心后,不能失坏菩萨戒,这必须要依靠不放逸。如果放逸,我们的戒律便不能守持,以此而会产生种种过患。对修持不放逸的必要性、重要性我们了解后,就应该尽一切力量,认真修持论中所述的一切学处。如果没有去修持,仅仅是在文字上浮光掠影,即使你对此论能倒背如流,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功夫。此处需要“口诵心行”,“口诵心不行”者,对修行没有多大益处。《出曜经》中也说:“愚诵千偈,不解一句,智诵一偈,解百千义。”如果是智者,深入一偈即可领悟其中深广意义。

《入行论》的本品中,从各方面阐述了放逸过患等各种学处,其意在引导我们在实际中去勤奋修持,谨慎地行持不放逸。如果不去修持,就会如同一个患了重病之人,医师给他认真诊断,指出病因,为他开出药方,吩咐他如何去服药治病。但病人不肯服从医师吩咐,不按嘱服药行事,那他怎么会康复呢?我们听闻了上述道理,而不肯去励力行持,与这种不听医嘱的病人有什么两样呢,也不可能治愈使自己受轮回痛苦的无明恶疾。在《月灯经》中也有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患重病多年,他四处求医,最终寻得一妙手回春的良医,良医给了很多对症妙药,但此人却不遵良医之嘱,没有服药,这个病人也就无法治愈自己的病。同样,我们听闻到佛法后,却不依教奉行,烦恼痛苦也就无法解除。

我们听闻本论所叙述的学处后,先是要反复详细地思维,使内心生起强烈信心与修持的欲愿,然后在日常中去反复修持至圆满。不然,法与人相离,怎会对自己产生效果呢?如一个病人只是将药方念一遍,该服的药远远看看,对病人有什么用呢?而且佛法需要长期地修持,需要恒常不断地串习,那些一暴十寒的修行,也不会起效。我们对不放逸的教言,乃至证得菩提果之间,都需要牢记,脚踏实地如说修持。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索达吉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索达吉堪布讲地藏经     

索达吉堪布讲法华经     

索达吉堪布讲公案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经     

索达吉堪布讲金刚萨埵心咒     

索达吉堪布讲俱舍论     

索达吉堪布讲六字大明咒     

索达吉堪布讲普贤行愿     

索达吉堪布讲入行论     

索达吉堪布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