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除魔业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讲述
节选自《般若摄颂》浅释
为了避免魔业,应依止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即外摄持和内摄持。
故勇意寻妙菩提,善巧必定摧我慢,
如患为愈依良医,无懈怠依善知识。
对于希求正道或佛法者来讲,在生死轮回中,魔王波旬的干扰会纷纷出现。为什么希求菩提的修行人,经常会出现魔障或违缘呢?有些经论里面说:非常懈怠者,魔众不会理他;非常精进者,魔众没办法伤害他;中等者,经常会出现生病、生烦恼、发生意外事故等障碍,而这就是所谓的魔障。那应通过什么方法来对付、战胜它们呢?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在相关大乘经论中有详细阐述。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魔业,应依止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即外摄持和内摄持。
这里首先讲依止者,即具有勇猛寻求微妙菩提的意乐、善巧修行其方便的修行人。那应如何依止呢?首先要摧毁自相续的我慢(从广义上讲,所有骄慢和为自己获得快乐、利益的自私自利心都属于我慢;有时我慢也可称为增上慢)。在修学过程中,一旦生起我慢,对修行就会带来不利,所以应首先摧毁我慢,这样才能以最大的恭敬心依止善知识。
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应以《华严经》中所讲到的四种想来依止,即:“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这个偈颂前面全部是“于”,后面全部是“想”,按照藏文诗学来讲,这是一种修饰法。意思是说,把自己当作有病苦的病人,把善知识当作医王,把善知识所说的妙法当作良药,把精进修持当作解除病痛的治疗方法。记得《窍诀宝藏论》里,也讲了转为道用的六种想:“殊胜上师作为明医想,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
在了知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后,应无有懈怠地精进依止善知识。按藏文的意思来讲,所谓的“善”指大乘法,善妙宣说或指示大乘教言的上师称为善知识。而谁认真依靠善知识,他就不会堕入外道或恶道当中。因为,通过上师的开示,我们可以了知正道,同时也知道什么是魔障,及遣除魔障的方法。对修行人来讲,这几个问题极其重要。为什么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很多人修行不成功?首先他们根本没有想依止善知识,即使依止了善知识,但因自己福报、因缘不具足,在短暂的时间中就离开了。离开以后,世间八法或种种琐事就会干扰他们的心,最终修行一无所得,全部一败涂地。在如今这个社会,这种现象经常出现。
所以,我们应按照前辈高僧大德的传统和做法,首先拼命寻找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这特别重要。在得到之后,也不要对他产生轻慢之心,否则过患无量无边,这在《金刚手灌顶经》中有广泛宣说。如果不但没有轻慢,还经常以极大的恭敬心、欢喜心和清净心来依止,自相续就能得到无形的加持,甚至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乃至开悟的境界都能获得。为什么佛陀经常在有关经典里面讲:依止善知识是修行的全部之法,其原因也在这里。
另外,《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中讲:“求善知识应当如是成就四法:一者数往请问,二者起精勤心,三者意乐清净,四者尊重爱法。”第一,应数数前往善知识那里,去请问有疑惑、有争议的道理。第二,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不能偷懒,若稍微有一点点不理解,或稍微有一点点事情,就对善知识起邪见、随便离开,那就不合理,相反应以最大的精进恭敬依止上师。
第三,在依止的过程中,无论是善道友的谆谆教诲,还是善知识所传的法,全部要像吸取甘露一样,以感恩心和欢喜心来接受,而且应把他们的语言当作真正的佛语那样来享用,并对治自己的烦恼。千万不能像末法时代的有些人那样,上师说一句就产生很多邪见,一方面这与自己前世的罪业有关系,另一方面这也是不好的习惯造成的。所以,若产生这样的恶心,当即就要铲除。
第四,对善知识要有尊敬心,还要喜爱佛法。如果不喜爱佛法,天天都吃喝玩乐,或做其他事很有欢喜心,善知识就会不高兴。因为上师是希求解脱者,对他来讲一切世间名闻利养都毫无兴趣,所以若有人对佛法欢喜若狂,善知识必定会欢喜。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三种欢喜中上等者是法供养,即应尽力以法供养让上师生起欢喜心。当然,供养钱财,给上师打水等,也能让上师欢喜,但最好是法供养,因为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若能以此方式让上师生起欢喜心,一切魔众、障碍都会自然而然消失,在大乘殊胜道中永远不退转。
现在很多人,刚开始因某种因缘趋入大乘佛法,后来就因自己福报不够,或周围的因缘不具足,最终从大乘道中退失,之后还恶口骂上师和佛法,造下无量无边的弥天大罪,这根本没有必要。在千百万劫当中,人身极为难得、也极为罕见,但它就像闪电一般,若我们在得到的时候,依靠它造恶业,就特别可惜。有时候,我看见世间人不但不修福反而造种种恶业,内心就为他们的行为惋惜。但也没有办法,因为众生业力现前时,大慈大悲佛陀的妙手也很难救护,所以只好默默发愿或将善根回向给他们。
菩萨入佛大菩提,具波罗蜜依善师,
随彼等说修行地,二因速证佛菩提。
这里讲,趋入诸佛出有坏大菩提的菩萨要依止内外善知识。那什么是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呢?随从佛菩萨而为他众宣说大乘道者,就是所谓的外善知识;相续中具足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道,就是内善知识。所以我们要依止这两种善知识:一个是诸佛菩萨或依靠人的形象出现的善知识,我们平时所说的善知识,就是随顺诸佛菩萨宣讲大乘佛法的人,这是外摄持,也叫外善知识。其次,他们所宣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道理,是所修之地或所修的境界,或者说是自相续的智慧,这是内善知识,也叫内摄持。有些论典里面说:从广义上讲,外善知识就是所依止的上师和道友,或一切对你开示的友伴和老师;而内善知识,则指自相续经常祈祷上师三宝所获得的加持,或信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等内在的修行境界
所以,一个人要想修行成功,内在的因缘和外在的因缘都不可缺少。如果我们有内善知识和外善知识,就不会退到外道的修道当中去。依靠这两种因缘,在很快的时间中就可趋入正道: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最终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为什么呢?就像《释量论》里所讲的一样:只要因具足,果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即因果规律如是。
在其他论典中,也有内外摄持的讲法。如《现观庄严论》云:“心不惊怖等,宣说无性等,弃舍所治品,应知为摄持。”其中,“心不惊怖等”,指内心有空性境界不害怕空性等;“宣说无性等”,指大乘善知识开示空性法门等;“弃舍所治品”,指彻底抛弃这两种摄持的违品;“应知为摄持”,指应当了知以上两者是内善知识和外善知识,或内摄持和外摄持。跟《般若摄颂》的所诠义一样,《现观庄严论》也把内外摄持分开:一个是内在有空性的境界不怕空性,这是内善知识;第二是宣说大乘甚深广大法要的上师,这叫外善知识。依靠这两者,我们的修行就会顺利完成。
汉地也有内外善知识的说法。《六祖坛经》里面讲:“不能自悟,须得善知识示道见性;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按照《六祖坛经》的观点来看,完全要依靠外善知识来获得开悟或解脱无有是处,还应认识自己心的本性。就像密法里面所讲的一样,首先要依靠外在的善知识,他们的开示或指点肯定需要,但最关键的是自己内在的认识或悟性,这更重要。所以我经常跟智悲学校的学生说:要老师天天都守着你,这是不可能的,自己应该有自知之明,一定要有自觉性。佛陀在有关经典里也说: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其实,人自己守护自己、自己观察自己是最好的。的确,智者有自我控制或自我醒悟的能力,而愚者完全要依靠别人来维护,没有别人的支持和教导,很快就会掉落下去。
对在座很多道友来讲,外在善知识非常重要。因为,若没有依靠好的上师和道场,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身处大城市当中,外在的诱惑特别可怕,自己的防护能力又极其薄弱,这样想守住自己的清净心,就有一定的困难。我以前看过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开示,他说:美国纽约的人磕一百个头和尼泊尔的人磕十万头的功德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特别忙,每天很多人都要上班十二小时,甚至十八小时,而尼泊尔的人很清闲,在这么忙碌的时间中,空出一段时间来修行,其功德自然就很大。其实,这就像佛陀时代的比丘守持二百五十条戒,跟末法时代的比丘守持一条戒的功德无二一样。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生活很清净,没有那么多外在事物的吸引或诱惑,而现在人的环境诱惑太多了,自然在环境越来越恶劣、修持越来越艰难时,认真守戒、修行的功德就很大。正因为末法时代无比浊恶,我们就要在一个清净的道场或环境里,依靠外在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心相续,这样就不会有大的困难。
但最大的困难,若没有正知正念,在特别恶劣的群体中要自我醒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在有因缘、有机会时,一定不要徒有形象,而应在内心深处有所体悟。比如学中观,就要把中观所讲的内容悟到,即一定要懂得它;学密法和修加行也是一样,它们的重要性和真正的含义,内心一定要了解,乃至与法融为一体。若能如此,不管任何一个环境,都不容易或不可能动摇你的心。
从以前的历史事件中也看得出来,有些人因为已经把外在的教育跟自己的心相续融合在一起,所以无论遇到任何运动、学潮,自己的心始终不会改变。而有些人的信仰很表面,或者说只是外在的形象,在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时,马上就会随波逐流。所以,修行要禁得起外境的考验,内在一定要有证悟空性的境界(即内善知识),这非常重要!这次讲《般若摄颂》,相信个别道友依靠前世的善根,即生中诸佛菩萨的加持,最终已经懂得了它的殊胜与深奥。这样以后,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当中,就不可能轻易舍弃这种境界。若很表面,觉得很好奇,或者有一种欢喜心,就像听故事一样,那在遇到外在强大的诱惑,或自己出现违缘时,就无法转为道用。
过去未来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
此度是入大菩提,光灯日轮胜导师。
可能有人会想,或有这样的疑问:外面的诸佛菩萨或具有法相的上师是善知识,这是众所周知、共同承认的,但你们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善知识,它是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怎么会成为善知识呢?善知识应该有眼有鼻,怎么空性变成善知识呢?
下面就回答这个问题。刚才讲了,依靠上师等的大乘玄妙开示,最终自己获得善妙的果位,所以他们是善知识或引导者。其实,般若也是真正的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出世的拘留孙佛、迦叶佛等无量无边佛陀,未来出世的弥勒佛、胜解佛等无边无际的佛,以及现在在十方刹土中已经示现成佛、正在宣说妙法的无数佛陀,他们的道全部是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说般若空性。《大般若》里面也说: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母,以方便为父。还说:三世一切诸佛皆学般若波罗蜜多,最终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一切佛全部依靠般若成就,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在世间当中,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的人相当多,但有没有依之成佛的呢?没有。如果有,爱因斯坦、荣格等科学家、理论家、思想家早就已经成佛了。可是他们研究一辈子,最终还是以凡夫的身份离开人间。有时候我这样想:现在世间很有名的人,或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贡献者,虽然他们对人类创造了很多财富,应该说做了一些有实际利益的事情,但因没有学般若,离开世间以后就会变成一般的众生,不可能有进步,所以学般若很重要!
为什么没有依靠般若波罗蜜多,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呢?因为,只有通达等净无二或现空无二的智慧,才有成就佛菩萨果位的机会。一切如来也讲:对步入大菩提者来说,般若波罗蜜多这一智慧可以用以下几种比喻来说明:宣示人无我如同光明,宣示法无我如同明灯,宣示世出世间一切法如同太阳,宣示获得一切智智的因如同殊胜导师。佛在《大方等大集经》里也说:“般若波罗蜜力故,疾得佛道自然道,一切智道如来道。”因此,只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道,或依靠它的威力与加持,很多人都会得到涅槃的果位。所以,我们在即生中学般若空性很有意义和价值。
以前,我去过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应该说里面的老师和学生都很聪明,可以说各方面的世间知识无所不知,很多方面非常不错。但我总觉得,这样的聪明智慧没有用在佛法上很可惜,如果遇到空性法门或菩提心法门,对他们生生世世都能带来非常大的利益。可是,他们却将毕生的精力用在电脑、交通学、文学等世间学科上面。虽然在即生中,这些东西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风光,但在断除种种内心的烦恼和痛苦,让自己趋入光明正道方面,一点一滴的意义也没有。所以,在看到很多世间的高等学校时,我就会生起悲心。
当然,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很成功。但从佛法的视角来分析、判断时,他们因为没有般若的力量,就不可能遣除自相续的黑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在的物质再发展、再进步,人类也不一定能健康发展。因为,人类的欲望越来越膨胀、永无止境,而外面的物质也跟着发展,是绝不可能的。
大家都清楚,人的欲望无有止境,比如:有一万元就想十万元,有十万元就想一百万元,有一百万就想一千万,有一千万还想一亿,有一亿还想一百亿,有一百亿还想一千亿……看看世间上的富翁,在了解了他们短暂人生中的追求目标后,就会感到他们极其可悲、可笑,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佛教的伟大与殊胜。因此,大家一定要了知,般若的光明能遣除自他一切黑暗。
但般若没有入心时,打瞌睡的黑暗也很难遣除。有一个故事这样讲:一位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在打瞌睡,就下来问:你为什么老闭着眼睛?学生说:老师!您讲得太好了,我一直在思维着。老师又问:那你为什么一直打盹?学生说:老师!您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一直点头。老师说:那你为什么嘴里流出口水?学生说:哎呀,老师您不知道,您讲得太好了!我觉得津津有味,所以自然而然就流出口水来了。不知我们这里个别道友是不是这样?希望大家振作精神、认真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