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净法师:自我和真我 |
|
清净法师:自我和真我 一、认识自我 南无阿弥陀佛! 好长时间没过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感觉非常抱歉。今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学习“认识自我”。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修,大家都有了初步的修学基础。我们长时间以来,往往是停留在原地踏步,这和我们总是关照那些初学的新人有关系。就像大家在路上往前走,后面不断有新人跟进来,每次讲课我们都要照顾新来的,总是匍匐在人天乘的善法层面给予宣讲。因为你讲高了,他听了有畏难情绪就可能退出了。而到了一定的修行高度必须是要超越的,那么像初学佛的人,你和他探讨空性问题、出离的问题,他都会心生恐惧啊。探讨什么他有感觉呢,对初学佛的人你要跟他探讨:要孝敬父母啊,夫妻间要恩爱啊,兄弟间要和睦啊,工作要努力干啊,这个对初学者有感觉。但是到了二乘的时候恰恰是要超越这个,他会有阵痛产生的,会教授他放下过去所精心培养和营造的世间善法,会让他看到死亡的恐惧,会让他了知无常,必须要超越过去这些。夫妻再和睦,将来必然要离散;家人再亲情,早晚都得死干净。所以,进入二乘的时候,初级学者不能听,初级刚学佛的人,你告诉他死亡,告诉他家人早晚要离散,这个他就害怕了,他就不来了。然而,当我们总是照顾这些初学者,大家就永远停留在初学者状态,像原地踏步一样。我们每次讲课总有新居士来的。所以,在民间普及佛法很困难,就在于此。 作为出家人,修学时间充足,如果按照道次第,按部就班,从人天乘到二乘,到大乘,到密乘,按照次第来学习就很方便。但是在家居士就有困难了,忙于事业,往往没时间来连续学习。所以,讲着讲着还要照顾那些新皈依的,全停留在人天乘,讲着讲着就是“你要孝敬父母,夫妻敬爱啊”等等。其实说到底老是说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夫妻和合,这都是糊弄人的,因为这些纠葛最终的结局是一定要解散的。所以,我们这一次的学习,建议初级学者不要来参加。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修学基础和信心,我们要开始探讨一些究竟的法义,探讨解脱道,志求解脱。对于佛法的修学,也是有个次第的,这个次第不仅是在修行中,其实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遵循固有的次第,只是我们没有注意。 修行的次第是这样设置的:在藏传佛教中按照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然后进入密乘的修学;在汉传佛教中按照人天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然后进入无上乘的修学。 我们汉传佛教可以按照净业三福来设置:“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佛法的人天乘基础。人天乘就是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人格,把我们这一生构建的比较富足吉祥,做个幸福的凡人或者天人,这就是人天乘。到了二乘的时候就要超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到了大乘的时候,就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么到了密乘(无上乘)的时候,就是探讨实相的真空妙有问题,探讨缘起性空,毕竟空无所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些内容。 这个修学次第是不可逾越和颠倒的。每个人的修学都是从人天乘一直到大乘,一直到密乘,如此的修习。在遵循这个道次第修学的过程中,在汉传佛教逐渐形成了大乘八宗:禅、净、密、律、唯识、天台、华严、三论,八个宗派。这些宗派是根据专宗某几部经典或者修法,最终归根结穴进入无上乘(密乘)。无上的意思就是没有再高了,这就是最高。密乘是什么意思呢?对于不了解的人,不是不告诉他,是告诉他他也听不懂,所以称作密。佛教中没有说是秘密,保留不让人知道,藏着遮着盖着,不给人说。没有这个说法。佛陀都是希望所有的众生能够得以解脱,但是有些人他确实不是那种根基,你给他讲了,他也不会受益,甚至还会起毁谤,因此会隐藏一些。看他火候到了再告诉他,这个称为密。 大乘,二乘,人天乘,往往次第越高的越能理解包容下面的,下面的不能理解上面的。就像修人天乘的法,人天乘就是做一个完善的人,一个体面的人或者天人。人天乘的人理解不了二乘,二乘要具足勇猛的出离心。这个勇猛的出离心,要修四念处,观想生死无常,苦空无我。所以,他要舍弃大量在人天乘所积极追慕的世间成就。因此,人天乘往往不能了解二乘,甚至人天乘的人看到二乘的人会起诽谤:“你看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学什么佛,年轻轻的做什么不好去当和尚!……”他们看不懂。同样,二乘也看不懂大乘。小乘的行人看不懂大乘的菩萨道,像现在的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都是小乘教区的国家,他也看不懂大乘。你像咱们拜观世音菩萨,拜文殊普贤菩萨,他们就觉得是堕落:一个僧人竟然给一个居士磕头。菩萨是穿居士装的,他就觉得你一个僧人怎么能给居士顶礼呢,你礼拜白衣。所以,他就不能理解,他觉得大乘不是佛陀的教法。大乘又不能理解无上乘和密乘。到了无上乘,像布袋和尚,济公,一休,这些禅宗悟道的大德,他们在世间的微妙示现,作为大乘行人就看不懂他。也包含我们看不懂藏传佛教金刚乘一些无上密意的修法,会起毁谤,甚至心生恐惧。往往越高的对下面的就能够包容。到了密乘就能包容大乘、二乘和人天乘;到了大乘就能包容二乘和人天乘;到了二乘也能够理解初级学人的人天乘思想。在道次第中,因修行的高度不一样,修行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同,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修道次第和我们在这个世间的事业次第,也有相同之处。一个陷在人天乘的人,他会羡慕人家买了车,开了公司,建立了美好的家庭,他会心生羡慕。例如,看到别人买车,他会借钱去买车,按揭买车。买车之前,他会感觉买车是我人生的最高目标。买房子、娶媳妇也是这样,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我们普通人买一辆车之后,热乎一阵,就会进入二乘,就会发现买了这辆车后很辛苦,每个月都要交按揭,零花钱不够花了,经济紧张了。油价上涨,停车收费,哪里停车都要收费。在家里你要不买个车库吧,宝贝车就在那晒着,买个吧,车库又很贵。所以,开始进入二乘,开始产生厌离。而且人际关系也开始紧张,朋友也来借车,你是借给他还是不借给他呢?要是借给他吧,他技术不好,老是刮刮碰碰,又不给你加油,耗完油给你送回来了,闯了红灯罚单来了,很麻烦。借给他不好,不借给他人际关系就紧张。星期天别人来问,你的车用不用啊?你赶紧说,我用啊用啊。免得别人借出去。到了星期天不开车出去逛一圈,让朋友看到了,免得不高兴啊。为此没事都得开车兜一圈,兜一圈要花钱啊,到这个时候就开始烦,幸福指数下降。 把车放在房子前怕晒了,放在房子后怕别人偷了去,卸了轮胎,被划了,开始就睡不着,自此有个这辆车幸福就没了。这就进入了二乘。有时候会懊恼:“早知道买这车干什么来,打死也不买车。”如果没有宗教信仰,人往往停留在二乘。车是这样,开公司也是这样。看人家上个项目,我自己也上,刚上项目很热乎很好,四处发名片很兴奋,过了几天就开始起厌离了。工商来找,税务也来找,质检也来找,协会也来找。客户欠的钱不还,员工很难管,又要跳槽,房东也不讲道理……各种焦头烂额的事产生。一般没有宗教的信仰都停留在二乘。 娶媳妇也是,你看她很好很漂亮,娶回家就成了个八婆 ,天天唠叨。小伙子很好,你嫁给他,就发现他开始这不行那不是。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这么一个规则。只要进入宗教信仰之后,进入相似大乘才能改善。什么是相似大乘呢?就如一个买了车的人,被搞得焦头烂额,这时候他信佛了,他会发现,这车不光是开着玩,还可以在放生的时候,帮忙拉一些鱼,去参加法会的时候接送居士,可以去做慈善,照顾孤寡老人,发现它是可以辅助修行的。那么做公司也是这样,可以引导着公司的全体员工一起学佛,把企业做成一个道场。家庭也可以组建佛化家庭。这就是进入了大乘,因为宗教信仰,进入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生只要没有宗教信仰,永远停留在人天乘的烦恼阶段。 在人天乘的都是以贪心作为动力。以人天乘的名利心做生意,“我的加盟店要开几个,我要做到多少,我的年产值要多少,我要达到多少”,其实都是贪心在起作用,这叫贪用。人天乘的忙碌是为了获得快乐。想我再开十家分公司,应该快乐了吧?等到开了十家公司,发现仍然是烦烦恼恼,一头雾水,并没有带来快乐。那二十家是不是快乐了呢?他就不停的膨胀,最后膨胀的结果仍然是非常的烦恼。所以,现在看大家无论是有钱的没钱的,做官的不做官的,乃至出家的不出家的,无论做什么,他都会产生相当的痛感。接近二乘的时候,他会产生厌离。感觉我们所追求的东西这么苦这么累,增加了苦难,并不能根本的解脱。只要有宗教信仰,这个厌离会产生动力。因为厌离这个世间,厌离这个轮回,厌离这个一切无常,所以就会产生向上趋近的动力,那么就是出离心。有宗教信仰指导的话,就会产生出离心,出离六道轮回。 等他有个信仰情结,就会产生妙用。这个用是指我们与万事万物的关系。在人天乘的人都是以贪心为重,到了二乘以厌离出离为重,到了大乘产生妙用就把一切转化为道用。一切都可以辅助于修行,万事万物都可以助道成佛,随即进入妙用的范畴。这个就是道次第。这个道次第其实是涵盖世间一切的。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些适当高端的内容,不能停留在人天乘了,老照顾那些新人,大家这一辈子永远都是新人了。真正的菩提大道就是直接往前走,该舍掉的要舍掉,就像长征路上老弱病残该丢掉的就丢掉,哪怕我们到了那里再回来接他们,也不能老是光照顾后面的,导致大家都在这里匍匐前进。所以,就得甩开膀子往前走,该舍弃的就舍弃。这是修行所必须的。 我反思自己,相当一段时间一直在做民间的佛法普及工作,为了初级能够听的懂,我到哪里都是讲人天乘的内容。因为老讲初级的内容,就把我自己局限其中了。所以,这半年的时间我基本没有讲课,只办了次大乘道次第密修班。只有十几个人,多了不要,不能拉家带口的。菩提路上如果老是拖家带口,大家都困在原地了。我们要有个正确理念,高端修行不必讲究人多,而是要精英化,佛教就是精英化。学佛和修行是一个金字塔的模式,越往上人越少。如果想化缘弄钱,人越多越好;如果要想修行,人越少越好。它是逐次递减的。到了二乘的时候,它就开始减少人,到了密乘的时候,基本上是没几个人。就是这种状态。 我们今天上午所要探讨的是“认识自我”,这个自我是假我,下午我们探讨“认识真我”,真我就是我们的本体,实有的状态,实相。它是涉及到密法层面的内容。 我们来看《认识自我》。 自我,亦名我执。以内容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以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我执是无明的代名词,我法二执虚妄而生,无有自性。 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执”呢?我们所说的“我”往往只是小我、假我、自我,局限在一个小点上,而不是看全面。这个“我”在佛教中就称作是无明。当你把“小我”当成我的时候,他就是无明。 这个小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所说的我执,就是执著身体是我,我就是这个身体,叫我执。佛陀用了一个比喻,就像大海,大海很大,在大海中的任何一滴水都是大海的组成部分,因此都是大海。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器官都代表着我们,是不是啊?任何一部分都是我们。但是在大海中有个能量块,自然产生一个我执,当一念我执产生的时候,形成了一个独立,就像在水上形成了一个气泡。哦,气泡是我,大海是人家,人家大海多伟大啊,我就是一个小气泡啊!这个一滴水抱着那个小气泡不放,这个能量在这里显现不放的时候就叫我执,假我并非真我,是假我,当假我产生的时候,他会有个基本的恐惧,他害怕自己破灭。怕自己消失,为了保护“我”不破灭,不消失的想法,我们称为法执。 我执和法执,就是这么纠结产生的。比喻这个头目手足等组成的身体,如果有个手指突然觉得:“我是个手指啊,什么时候我也能变成个人啊。”其实他放弃我是手指的想法,他本体就是个人。但是他形成了错误想法:“人家人那么高大,咱们手指那么小,我可别没了啊。”他就害怕。于是这个小指头独立成了体系。但是从本体来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他存在一个自我意识,产生一个自我意识的感觉,错认为这小部分就是我。就像我们想:“人家佛那么神圣,那么伟大,我也想成佛,咱什么时候能成佛啊?”佛陀告诉我们:你本来就是佛。就像这个小指头想:你看咱这么卑微,人家“人”那么高大,咱什么时候能成个人呢?我们就说,这个小指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从来没有不是人,只是他误认为自己是个小指头,不是“人”。我们就是这样。这个我执就是这么产生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它是个无明。当这个小指头认为它是独立的时候,它就是无明。小手指总感觉自己是那么卑微,自己是指头里面还是最小的一个,会很卑微,总是不自信,感觉自己很苦,甚至感觉自己很惨,这都是错误的。这个小指头认为自己是个指头,不是人,这种感觉我们称为我执。 我执以内容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什么是人我执呢?人我执就像这个小指头想的:这个小指头就是我。法我执就是:我得保护它,别让它消失了。“这是我”和“我要保护”,这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 以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什么是缘起呢?就是产生的因缘。什么是俱生我执呢?我们就是因“我执”投胎进入这个世界,一出生也就自然继续带着。这就叫俱生我执,从前世就带来的。那么前世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后面会讲到。 什么是分别我执呢?随着年龄的长大,别人开始教导他:“你看到坏人要躲开,别碰火火会烧着……”他就开始分别:别碰火火会烧着,别下河水会淹着,别跟那个人混,那个人是坏孩子。这就分别好坏、对错、是非、善恶等,分别我执是在后面慢慢累积产生的。 俱生我执就是我们一出生,不高兴了就哇哇的哭,饿了塞个奶头他就吃,这个能量就是俱生我执,与生俱来。没说是哪个小孩还得培训吃奶,不用培训。一出生就有这种本能,这种本能我们称为俱生我执。后面相续而产生的就是分别我执。我执是无明的代名词,我法二执是虚妄而生的,并非真实的。就像这个小指头,认为它是自己,它在这里独立思考,它是虚妄而生的。其实不用他思考和造作,他只要接纳来自大脑的信息,享受安然于本体就可以了。 1.法执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我执为体,法执为用。法执如爱犬一般,以忠诚服务于“自我”为基本信念,力图实现“我”的安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是众生产生烦恼纠结的根源,也是众生转凡成圣的修行所在。 法执是什么呢?法执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信念就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价值观就是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认识,规条就是规约制度。 我执为体,法执为用。万事都有体和用,就像这个杯子是体,里面能装水就是用。水是体,我喝了它能够解渴就是用。这个灯火是体,它能够放光明就是用。万物都有它的体和用,体就是本体,用就是它的作用。那么我执为体,法执为用。因此,法执是依附我执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我执了,法执就没有地方存在了。就像这个灯火灭了,光明就消失了。这是体和用。 法执是围绕我执而存在产生的,当我执产生之后,法执就专门来保护它。就像我们本能的来保护“我”:冬天冷了,我得买件棉衣;夏天热了,我得穿件单衣;天下雨了我得买把伞等。这些想法都是法执在产生作用。法执就像狗一样,专门为自我服务,它不管这个我是属于好坏对错,它认为是“我”,就为之服务。它是非常强大的潜意识力量,坚决捍卫它认为的那个“我”。当我执不安全的时候,法执也会不安全,法执会在第一时间保护这个我。这个法执能量十足,遇到危机时它会紧急跳到前台。例如在路上走着,突然飘过一个东西来,我们会自然的用手去保护头部,甚至眼睛还没有看清楚,胳膊就已经挡住了;我们开着车在路上行驶,突然有个人横穿马路,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脚已经本能地把刹车给踩住了。这个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法执产生的作用,法执在我们的心性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它隐藏在潜意识层面。当危机出现,它就跳到前台,控制局面。 我们外在有两层意识:意识,潜意识。内在还有藏识。我执和法执都是在潜意识中,它直接影响着意识。表层的思想叫意识,我执和法执在潜意识中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但又让我们感觉不露痕迹。它在里面隐藏。法执是怎么产生的呢?由外面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收回来的六尘,信息累积,就形成了潜意识。我们所有产生的烦恼,都是因为我法二执所产生的感觉。烦恼和痛苦,快乐和解脱,其实都决定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外在的事没有根本关系。并不是说你挣了多少钱就快乐,没有钱就不快乐,不在于这个。快乐与不快乐,感受好不好,其实只是一个感受。因为法执不一样,所以大家对同一事物状态的感觉也不一样。所以,苦乐的感觉是一个内在的心理活动状态。我们要知道产生烦恼到底从哪里来的,我们往往认为:外面的一件事让我们产生烦恼,这个人说我坏话让我产生烦恼,那个人做了我不认可的事让我烦恼。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并不是外面的那个事让我们生烦恼,而是我们对那个事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产生烦恼。 比如你走到那,有两个人在那嘀嘀咕咕,你就想:说什么呢,背着我说话,看那表情在说我坏话吧!你就心里很生气,开始恨他。慢慢你走近了,听他们说:白菜降价了,你没买啊?没有。那你赶快去买点吧,现在挺便宜的。……哦,不是说我啊,你接着就舒坦了。 刚才的烦恼其实是你自我判断的纠结。你走在路上,突然后边有个人打你一下,你想谁啊?回头一看你不认识,找茬的,你刚要生气。那个人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哦,认错人了,没事,不生气了。其实这里面有个状态,并不是那个人拍打你或者不拍打你产生烦恼,而是你自我的一个感觉,你自我的一个心理活动的结果。 我们买了辆新车开着,到了商场买东西,买完东西出来到那个门口一看,有辆车倒车,倒到自己车上了。刚买的新车,昨天才挂的新牌子,你愤怒:“你怎么倒的车啊?”再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车,我的车在那边停着呢。接着心就不疼了。一看是自己车的时候心绞痛,不是自己的立刻就不痛了。因此,我们的感觉认为是“我”的,我执和法执就产生纠结,开始疼,是心理的作用。当知道不是我的时候,接着就不疼了,疼和不疼的转变就这么快。由此我们知道痛苦和烦恼其实就是个心理活动。并不是说还要理疗半天才不疼了,不需要,发现不是自己的,当场就好了。不是外面那个具体的事让我们疼,是我们对外在的那个事的认识让我们感觉疼。所以,疼是感觉在疼,烦恼是感觉在烦恼,快乐是感觉在快乐。它只是一个感觉。 如果你想调整世界,不容易调整。如果你希望调整你内心的感觉,则是很方便调整的。只要适当的加以训练,内心的感觉是随时可调整的。调整到你总是舒坦,充满喜悦的状态,当我们把我们的心调整到随时都保持喜悦状态,我们就是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当然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即刻做到,但只要稍加的心理训练,初步效果即刻就能显现。自此,你赚钱你会欣喜,赔钱你也很自在,当官你很高兴,不当官你也很幸福。怎么都是充满了喜悦,因为喜悦是在内心完成,和外面的具体事情没有太多的关系。外面只是辅助的条件,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说我法二执的纠结是众生烦恼的根源,同时也是众生转凡成圣的修行所在,我们修行就是修这个位置点。 2.我执和法执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所有的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 我执就是分别:我、我的。我执有时候会扩展,有时候会缩小。首先,他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再拓展为那个是我兄弟,那是我的朋友;然后再向外拓展就是我的青岛、我的山东、我的中国。乃至宗教中都有“我的信仰,我修的法门”,都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我执。因为产生巨大的我执,法执就随着它而产生,随着它而延伸。因此,它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以及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 两个学佛的居士有时在这里聊:“学佛的里面也有是非啊。”“谁说不是呢?”但是碰到一个基督教徒的时候,俩人就不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要保护“我的”。并不是说保护佛教,而是保护“我信仰的佛教”。我说不好可以,但是一个基督教说:“你们学佛的不好。”他就会反击:“你们基督教才不好呢!”他保护佛教,并非是为了信仰和理解,而是为了保护“我的”。“我的”也会延伸到国家领域,我们自己也经常说:“中国人不讲信用,见死不救,道德沦丧。”但是如果有个日本人说:“我们中国人见死不救,道德败坏。”我们就会回骂:“你们日本人更坏,你们外国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是他本能的保护“我”和“我的”。并不是因为爱国思想在那对抗外国人,而是说它是“我的”,你就不能伤害。这个小孩调皮捣蛋,天天流着鼻涕,不讲卫生,不爱学习,但是你为什么疼他呢?因为他是“我儿子”。那个孩子很优秀,考的很好,干干净净,你不会疼他,因为他不是“我的儿子”。 因此我们要注意,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能找到那个根源,包括面对出家师父也是这样的。并不是说这个师父很好很修行,我就护持他,跟着他学习。不!他认为这个师父是“我的师父”,我就跟着他。不是“我的师父”,再好,那是人家的。在修行中要警惕,你是基于“我的”而参加某种法会活动呢,还是你真实的基于法的修行而用功呢。这是我们要加以警惕的,其实我们假以修行的名义只是把这个“我”扩大而已。很多人把这个“我”不断的强化,认为是修行,只是把外面的某种事物加盟进了“我的”概念里面,所以才对他好。因此我们要警惕啊,我们要认识到它,认识到这种思想。(时间40:11) 3.信念是事情应该如何,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怎样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我们的法执包涵这三种:信念、价值、规条。 假如我们有个基本的信念:狗是咬人的;价值就是:我们不能让狗咬着。产生的相应规条就是:见到狗要作好防护措施。法执就慢慢产生了,大量的法执累积在我们的心意识中,力量就很强大。再比如说,我们有个信念:要有钱;价值认为有钱能买东西;然后就有个规条:要具体行动去挣钱。任何一个法执都包涵这三个层面:信念,价值,规条。这三种就形成法执在我们的心意识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错误的信念,错误的价值,错误的规条,也就导致产生了错误的人生,错误的努力,错误的感觉。越来越多,就会很苦。有时候我们仔细来看,你当公务员,你就想当大官,我要当官,这是基本信念。为什么要当官呢,他的价值就认为当了官说了算。然后就产生规条,我怎么才能当官呢?见了领导我要说好话,我要看领导的眼色,我要给领导送礼,于是他的一生啊,就围绕这个在前进。商人就想办法赚钱,学者就想办法出书,演员就想办法出名。我们来仔细思维:其实他要的是这个东西吗?你从一个公务员当副组长,组长,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一直往上升,你当了多大的官,才可以真正认为当了官就说了算呢?说了算的状态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你仔细来发现其实他要的是:自由。从小就有种意识,被人管着,不自由,管着别人就感觉自己的世界很宽松。就像小学生,当个班长就能管着全班,全班在那写作业,他就可以转来转去。慢慢的他就想着要当官,一点一点的法执就这么累积累积,然后他就开始围绕着信念、价值、规条在那运作。他忘了为什么要这样?他的核心其实是为了要自由。自由在佛教中就叫解脱。为什么我们疯狂的去赚钱啊?例如我们从小的时候,看见人家买冰棍吃,咱们买不起只能看着别人吃,在那一刻就觉得我要买东西。或者有时候带着弟弟出去了,看人家买东西,弟弟很馋,自己没钱给他,自己就下决心我一定挣钱,给我弟弟买冰棍。 这种意识逐渐的贯穿进去以后,就成为我们的人生动力。其实都不是把有钱或者当官作为终极目标,而是为了有钱当官后获得“自由”。我们渴望自由和解脱。然而,有钱了就一定能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吗?你仔细想想,你可以买来健康吗?你能买来爱情吗?你能买来友情吗?你能买来亲情吗?你能买来寿命吗?你就发现钱有时候不好使了。没钱的时候还宽松些,有钱的时候就不宽松了。咱们在座的生意都不是太大,太大的话根本没空来听课,如果你公司太大的话,你养活几千人,一张嘴大家就要吃饭,到年底了工商税务你要走访,客户你得维护,质检的,环保的,安检的,你全得走访,根本就没空来听一堂课。 当官也是,你要是官职小点去菜市场逛逛还可以,如果你官当大了,逛菜市场的自由都没有了。你真到了总理副总理那个级别,你要去逛菜市场,那探测器还不知道得探测多少遍。卖菜的都得赶走,由当地的干部换上卖菜的衣服。你走到哪里,后面都得跟着一大队保镖,这是安全条例。你上个厕所都得在监视视线之内,怕你有危险,不看不行。你上厕所都得有人看多难受啊。你就发现你彻底没有自由了。我们想升官发财的核心就是想要自由和解脱,而自由和解脱并不是钱和官能给我们的。你官再大,钱再多,面对死亡的时候根本不自由。仍然会心生恐惧,官越大越恐惧,同样钱越多死亡的时候越恐惧。孩子们得分家产吧,分不平得打架啊。而且你心里还很难受,穷人死就死吧,我这么有钱也得死。死的更不甘心,还增加了痛苦。因此我们就要调整心态。不是说当官和有钱不好,我们是说你心态调整不好,做什么都是苦的。都得不到自由和解脱。如果你没有修行,调整不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你有钱也苦,没钱也苦,有官也苦,没官也苦,他是一样的苦。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不管我们此时此刻外在的事业有多大,我们把内心的感觉调整好了,心理强大到可调控信念的时候,我们随处都可以解脱。 4.法执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是推动无明轮回的力量。 法执是生活经验,我们平时的积累,有时候是道听途说来的,有时候是自己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积累多了,他就会成为我们固有的模式。比如说,我们每天吃完饭,人家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一开始我们没觉得抽烟好,每次吃完饭人家说:“抽一支抽一支,很快乐的。”我们抽一支,呛得难受,第二天再抽一支,第三天再抽一支,抽到一个星期,他就成为了一个模式。成为这个模式之后,你要是不抽就开始难受了,你抽了快乐不快乐没感觉,但是不抽就很难受了。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潜意识就这么形成了。我们可以用一星期来养成一个习惯,也可以用一星期来破除一个习惯。都是可以的。 之所以在无明中轮回,就是被我法二执紧紧的缠绕。首先是我执抱着不放,就如水中的气泡,它有种意识,我们称作神识。就是第七意识我执,这个我执就是神识,民间称作灵魂。它紧抱成团,凝结不散,它害怕自己破灭离散。如果寄宿体朽坏了,它就会重新找地方寄宿投胎,有时是人体,有时也许是动物。这就是轮回。 当你的我执越重,你在轮回中就越不能出离,永远是大海中的小水泡,破了,赶紧鼓起一股能量来重生水泡,好歹又投胎了,然后又破了,再鼓起来一个小水泡……这样永远在恐惧中轮回,永远在大海中当小水泡。这就是我们的神识,这就是推动我们的无明、轮回。 法执越强烈,灌注在上面越保护我执。我执越不能离散,越不能回归大海。成佛就是回归于我们的如来本性。我们越抱紧这个“我执”,越强化这个“我”,名誉,财富,职位,眷属,就越坚固轮回。包括有些人假以度众生的名义,认为“我”这一辈子度了多少众生等等,你度的越多可能越轮回。因为你成佛和不成佛,和你度了多少众生根本就没有直接关系。往往我们有时候假以出世间的修行,却其实是在圆一个贪恋世间的梦。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动机。 当年我有个老师兄啊,年龄大了出家辛辛苦苦,筹建起来一个庙,建起来身体就垮了,八十多了。大家给他助念,他就坚决不让人给他助念:“你们给我念大悲咒,念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再给我十年的寿命,我把那两个殿堂也给建起来!”他把建殿堂当成个能换寿命的筹码。这和修行无关。也有的人说:“你看我这辈子建了个庙,值了。”什么叫值了?面对死亡,这世间的一切有为法没有一样是有价值的。 我遇到一个居士,说到他的一段因缘,他老家是农村的。他母亲在路上被车撞了,撞了之后送医院,医院一看不行了,得截肢,就把腿截下来了。出院时,人家问他:你母亲的腿怎么办?他就问应该怎么办啊?你要拿回去就拿回去,你要不拿回去,我们就扔了,扔到垃圾桶里。这个人就想:这是我妈的腿啊,老太太的腿啊,扔到垃圾堆里让老鼠野狗的吃了不舍得啊。他让医生帮忙用绷带缠缠,于是,把老太太接回去了,腿也扛回去了。回去后他说:妈,这是你的腿啊。老太太说:拿走拿走。让腿弄得很伤心,看都不想看。放哪里呢?没地方放了,这可犯愁了。打电话给殡仪馆火化,人家说可以火化,但你得公安局、卫生局、医院里开证明,别是销毁罪证什么的,很复杂。不去火化了,放家里这个东西就会变坏变臭,他就专门买了一个冰柜,放在家里一个房间里冻上。大家一想那个屋里冻着老太太的一根腿都害怕,都不敢进那个屋里了,感觉阴森森的,阴森森是因为有个冰柜制冷,再有心理作用,冻了一个人腿。全家犯愁了,为了这根腿开了好几次家庭会,没办法。要不埋了吧。最后挖个坟把腿埋到里面去,等他妈妈死了再埋到里面去。先给老太太埋了个腿坟。 由此我就想到,我们执著这个腿是这样,这个身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曾经有个故事讲到:过去山里的禅僧和尚坐禅,大和尚领着一群小和尚打生死禅七,其中有个小女孩来报名打禅期,老和尚说:“女孩子太年轻的不行,老太太来还行。”小和尚们说:“小女孩挺漂亮挺懂事的,让他来吧。”大家都要求,老和尚只好同意了。小女孩来了之后,身体很香,走路也好看,小和尚们一边坐禅一边就偷着瞅两眼。第二天女孩就生病病倒了,到了第三天女孩就死了,大家说:“挺可惜的,抬出去吧。”老和尚说:“不行,生死期,七天不到,谁也不能出去。死也得放在这里,那就放在这里。”大家心里感慨:“这么清秀的女孩子躺在那里了,人真是无常啊,我们得精进修行啊。”第四天开始臭了,第五天身体开始腐烂流水了,到第六天臭不可闻。大家就苦苦哀求:“师父快抬出去,实在受不了了。”到第七天没了,消失了。 这是佛菩萨的示现,在短期内给大家示现生死无常。小女孩一进来很好,一会就死了。对我们来说,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不管你对它多好,它的结局是定了的!既然这样,就不用对它好了?你对它好,或者对它不好,并不是我们探讨事情的根源。你不要期望它长生不老,你不要把它当成根本的你。 佛经中有个故事讲到,有个人在路上走,天黑了。结果走迷了路,走到深山里面了。正好遇到两个修罗鬼,传说中很暴烈,以人为食。他们从新埋的坟里挖出一具尸体来商量着要吃,为了谁要多吃谁要少吃,两个鬼就吵起来了。正好这两个鬼看到他了,让他过来过来,评评理。一个说:“我发现的,是不是我该多吃啊?”另一个说:“我挖出来的我背过来的,是不是我该多吃啊?”这个人害怕了,一个鬼问:“是不是我该多吃?”他只好说:“是你该多吃。”另一个鬼听了恼了:“你说他应该多吃。”咔嚓把这个人的胳膊给拽下来吃了。那个鬼一看,就把尸体上的一根胳膊拽下来,给这个人接上。另一个鬼又把这人另一条胳膊给拽了下来,那个鬼就用尸体上的胳膊给这人接上,然后是一个鬼吃这个人的腿和五脏六腑,另一个鬼就把尸体上的腿和五脏六腑拽下来补上。这个人原来身体上的东西都没了,原来那个死人身上的东西都上他身上了。就成为了他。 佛陀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我们神识投胎,上一辈子我们的身体没了,这一辈子投胎投到这个身体上,但是我们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你仔细想想这个身体是我吗?你就会发现他不是一个真我,他是一个假我。他不停的在生灭变化。小的时候,那个小宝宝的身体,和今天这个大身体,你认为是一个身体吗?人体都是在新陈代谢,基本上三年整个身体细胞都会换一遍,那个小孩长到那个大人,只有我执没换,其他的都换了。大家说是不是啊?你想那个小宝宝六七斤,现在这个人一两百斤,所以这个人小孩的一切都换掉了,有个没换的东西就是我执。不停的换,不停的换,那个我执就跟着跟着,还有伴随着我执的法执。这就是我们轮回的根本。佛教讲破除我执,破掉除就不再轮回。 5.法执也被称作“前尘影事”。 法执就是之前我们积累的一些经验,成为我们内心中制造感受的能量和思想,因此我们称为“前尘影事”。就像尘埃和影子一样。 6.法执机械的认为:我最能,我最好,我最正确;我绝不会错,只有你错,即使我错,也是你的错造成的。并挖空心思为此找出理由和证据。 法执有个基本的理念,认为“我”是最能的,“我”是最好的。法执认为我执最能,始终有个基本的我慢心。我是最能的,我是最好的,我是最聪明的,从小就聪明。我绝不会错,只有你错,即使我错,也是你的错造成的。每个人都有这种基本信念。 有时候我们迟到了,他会辩解是天气原因,塞车的原因。为什么考的不好啊?这次老师出的题偏了,我又生了病,我去的时候正好那个什么……他会找客观理由,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什么事都这样。夫妻间也是,你怎么碗打了?谁让你放这里了。在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一出了差错,老板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他会辩解,我不知情,不是我分管。他会找外面原因。他不会说:这是我不好,我德行不够,我改正。一般都是先找客观,刮风下雨什么的,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说他的错,他会起嗔恨。比如说:你怎么做错了,这个地方是不是不对啊?他就说:人家都这样,你怎么总盯着我啊。这就证明:不是我错,是你在找我的茬。如果一个人的脸上脏了,你告诉他,很坦然的人就会洗干净,不正常的人就会先反驳你,你衣服还脏了呢。所以,你让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是真想听意见还是假想听意见,如果不是真想听意见就会生嗔恨。 这是我执自然的一个反应,包括孩子给父母提意见,下属给领导提意见,提完了他就开始收拾你。他为什么要收拾呢?并不是说他故意收拾或者不故意收拾,那个法执本能的要找个茬把你报复一下。乃至这次抬扛辩论没抬过你,过三个月他还想着,找个办法把你抬回来,今天抬不完的,下回接着抬。只要有办法找回那个事来。大家都有这种基本的法执。 7.法执为保护我执,因为不同的基本需求和恐惧点,形成种种不一的性格。 所谓的需求啊,就是每个人都有个基本的恐惧点,这个恐惧点是与生俱来的。我执害怕破灭,为了保护我执,不要破灭,不要有损失,所以会产生法执。法执就会对过去所产生的经验进行归类,在这种状况下哪种方法最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达到我要求的效果。于是,慢慢用的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个习惯,以前我们讲过九型人格,就是九种性格,都是基于某种恐惧点而产生的性格。其实就是法执用习惯了,他认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他用的多了,越来越多连贯起来了,就形成了性格。性格就是思想分类,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性格外向,不管是哪一类,都是为了保护“我”。 有的人一遇到危险就哭,为什么哭呢,因为小时候一哭妈妈本来是批评他就不批评了。还有一种是笑,他一笑,大家就很喜欢他了,所以,就形成了性格。还有一种是攻击性,先下手为强,先把他灭了再说。也形成了性格,所以见谁就灭谁,灭不动的绕开他。还有一种是喜欢帮助别人,别人就喜欢自己,所以,就形成了助人型的性格。逮着谁帮谁,别人不让他帮的时候,心理还挺失落的。像郭冬临演的那个相声《有事你说话》。不管自己再困难,只要能帮助别人就感觉产生价值,达到目的了。因为害怕我的消失,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存在的。这就是性格慢慢延续形成。他认为这种做法,对保护我最有效果。于是他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暂且不谈论它的对错是非,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法执是怎么来的。知道怎么来的,我们将来就好调伏自己的烦恼。 8.一个人在出生时有“俱生我执”,没有“分别我执”。所有的“分别我执”,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随经验而不停变化。 随着经验经常变化,性格也好,做法也好。随着我们事业的拓展,经验的积累,处理应对的方法也会不停的变化。 9.法执的形成,有四个途径:(一)本人的亲身经验。(二)观察他人的经验。 (三)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输。(四)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 这四种法执有的是有效的,有的是无效的,有的是能够减轻危险的,有的却是增添混乱的。不一而足,混乱不堪。如果我们不把他整理的很清楚啊,就会把我们搞的很纠结,一辈子处在纠结中。 10.法执坚信下一个目标最好,幸福在未来,于是就永远不会感受到当下的幸福、成功和完美。 我们说欢喜或者厌烦,幸福或者烦恼,快乐或者痛苦,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我执和法执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感觉。我们要知道,这个感觉和外在是没有具体的关系。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等你有工作就好了,等你长大了娶个媳妇就好了。父母会说等我赶集回来给你买好东西吃,就是说我未来怎么好。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思想,我的未来才是幸福的,我的幸福是在未来。我们都把我们对幸福的期望放在未来。所以,包括我们做生意,明年我在哪个地方再开个店好了,再开个分公司好了,再上个什么项目就好了。都是放在未来就好了。 因此,我们的法执就形成了固定的感受模式:我的好在未来。潜台词是什么呢?我现在不好。当他潜台词“我现在不好“的时候,怎么都是不好。就是烦,累,怎么都不安心。 老想着,我的幸福在未来。就好比我们走路,我“两米前方”是幸福。我们往前走的时候,“两米前方”也往前走了。我们的感觉是固定模式的感觉:两米前才是幸福。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认可了我的幸福在未来,当下是没有幸福的。因此,我们就发现什么都陷入到一种不幸福的感觉中。 我们追那个女孩子的时候,没追到怎么看怎么好,追到了就不好了,总是喜新厌旧。开公司也这样,觉得开起来一定很好,开起来就感觉不好了。再开下一个,下一个,下一个。就像黑瞎子掰棒子,黑瞎子就有种感觉认为“下一个”棒子最大,当他掰过来的时候就不是“下一个”了,是“这个”了。而他的法执感觉模式是“下一个”最大,手里的扔了。没掰的时候他就是“下一个”,掰过来了就不是“下一个”了。我要的是“下一个”,于是就扔了。所以,他掰一天也找不到最大的。我们也是这样,不断的扩展,开分公司,买上了车就幸福了,买不上就不幸福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永远感觉没有的才是最好的,有了的就不好。而没有的永远是没有,当你没有的东西拥有了,有了它就不是“没有的”了。所以,不停的追逐,不停的折腾,折腾了一年又一年,折腾了一辈子又一辈子。我们折腾了无始劫到今天。所以,从现在我们要调整这个法执。怎么调整呢?“我现在就是最好的”。我过去是最好的,现在是最好的,未来也是最好的。此刻的当下就是最好的,我要体验当下。 告诉自己,幸福在我的脚下。既然幸福在我的脚下,我往前两米也是在我的脚下,我往后两米也是在我的脚下,无论在哪里幸福都在我的脚下,都在我的当下。你不要以为我这个工作不要了,换个工作就好了。不,我这个工作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人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事就是最好的,我这个家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我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这时候你不需要改变外面的任何事情,只需要改变想法,而这种想法会成为你的感受模式:现在就是最好的,当下就是最完美的,一切都具足了幸福的资源。一般认为幸福得具足几种条件才叫幸福。不。幸福和外在条件没有因果关系。同样,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你此时此刻具足了幸福所要的一切资源。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已经超过我们所需要的。大家说我交上好朋友我就幸福了吗?你现在的朋友就是好朋友。我学佛了就幸福了?你现在就在学佛。有饭吃就幸福了?你现在就有饭吃。我买个车很好,你现在那个车就很好。我买套房子就好,你现在的房子是最好的。你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你的太太是最好的太太,你的行业是最好的行业。你此时此刻是最好的状态,不需要等到未来。你强化自己的这种感觉,于是你的幸福指数豁然就提升。这就叫解脱境界。千万不要想未来才会幸福。不,你现在就具足了幸福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就这样,把感受模式调整过来,就会发现我们当下具足幸福。 11.信念必须有价值的支持,信念的改变,来自价值的改变。 有时候我们的信念和别人的信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想把我们的信念凌驾到别人的信念之上。为了改变他的信念,使之接受我们的信念,我们就会在别人身上下功夫,包括在自己家人朋友身上下功夫,老想改变别人。其实,期望改变别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如一头牛拉着一辆车,我们要让它往前走,你拍打车是不起作用的,但当你与牛达成共识就好办了。同样,你要想改变一个人,你要让他接受你的价值观,他就被改变了。你不改变他的价值观,以强行的手段改变他的行为没有作用,可能在某种强权下改变了行为,但是稍微离开你的视野立刻就变回原来,是没有用的。想改变就调整价值观,调整别人和调整自己都一样,价值调整了态度就调整了。比如刚学佛的人劝导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老婆:你要好好学佛,你不能喝酒吃肉了!你强行压制他,他就偷着喝,还弄的很烦恼:凭什么不让我喝酒啊,凭什么?弄得大家焦头烂额。如果你给他调整价值观。什么价值观呢?过去他认为喝了酒有朋友,是好汉,有面子。当他认识到,喝了酒会伤害身体,损失钱财,失去理性,胡言乱语。所以,他就自然不喝酒了。价值观改变了,你强行改变会很辛苦,会起冲突。但是他认可了你的价值观的时候,你不在他身边,他也会与你保持一致。 当我们与人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相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相同你不需要去征服和约束。就像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乱糟糟啊?就是大家的价值观混乱。价值观混乱,你用强权的手段只能维持表相,不能治本。 比如在我们过去,凡夫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咱们吃点喝点,这是大家的价值观。当我们学佛后就发现,光这样折腾没意义。帮助别人做点善事这才有价值,大家就忙着做世间的善事。面对生死,光做善事还不够,人天善行再多只是个福报问题,并不能解脱生死,然后我们又调整到要成佛。当大家认识到解脱成佛的时候,自会精进修行。我们过去的价值观就是挣钱,有面子。价值观的调整,所以行为和态度也都调整了。我们和别人产生冲突,没有对和错,只是价值观不一样。如果我们希望他和我们一样,就把我们的价值观介绍给他。他认可了我们的价值观,自然的行为和态度就和我们一样了。 12.所有人的内心的情绪、困扰和纠结,都来自法执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亦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法执的冲突。当下具足圆满,烦恼来自回忆过去,焦虑来自恐惧未来。“烟、酒、毒”之瘾的本质是来自“当下解脱的快感”。 法执的冲突,就是价值观的冲突。法执的冲突,有时候是些习惯养成不一样,有时候是过去经历不一样。如果我们学佛的人老陷在冲突中,一定是不对的。要有包容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亦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法执的冲突。他觉得往东,他觉得往西;他觉得应该那样,他觉得应该这样。乃至对于修行,他觉得应该念佛,他觉得应该持咒,他觉得这样拜,他觉得那样拜,都会起冲突。 当下具足圆满。我们此时此刻的当下具足圆满。这个“圆满”就是佛陀所说的“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佛的境界。我们此时此刻和佛的境界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我们因为妄想执著,才误认为是个苦难的世界而已。这个圆满是指我们此时此刻的当下具足了佛陀的实报庄严。 烦恼来自回忆过去,焦虑来自恐惧未来。如果你安于此时此刻的当下,别想过去,就不烦恼;别想未来,就不恐惧。当你一想到过去就生烦恼,一想到未来你立刻就会心生恐惧。比如想到过去,昨天他诽谤我,昨天我让他来他不来,昨天我让他去他不去……于是烦恼,看到他就不顺眼;再想小时候谁欺负我,上学的时候不及格,于是烦恼就起来了。 一想前边就烦恼,一想后边就恐惧。欠银行的贷款到期了,什么时候凑齐啊?明年怎么办啊,天冷了怎么办,我年老了怎么办啊?人家找我怎么办啊?我身体不行了怎么办啊?……你此时此刻过去的先别想,放下它。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你再去纠结它没有意思。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它更没有意思。未来的没来你就烦恼,就像先透支烦恼似的,提前把烦恼提来先用着。你就把它先放一边,安于当下。此时此刻的当下我就好好讲课,你就好好听课,万般事缘放在一边,此时此刻大家是具足圆满的。极乐世界就是这样。 我们看《阿弥陀佛经》中讲到,极乐世界什么状况啊?就如此刻,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大家此时此刻的当下都是善人,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正在说法,此刻当下我正在替阿弥陀佛说法。念佛堂里很温暖,很幸福,很祥和。你安住于此时此刻的当下,你就发现其实全都是享受。但是一把前边揪出来你就烦恼了,把心放在后面又产生恐惧。老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万一瘫痪了怎么办?万一中风怎么办?万一糊涂了怎么办?你看烦恼就来了。你不要去管他,你永远安住于每个当下的时候,就是佛的境界,圣人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永远安住于当下。 我们看世间的人为什么爱抽烟喝酒啊?“烟、酒、毒”之瘾的本质是来自“当下解脱的快感”。为什么我们世间人抽烟会产生快感,喝酒会产生快感,吸毒会产生快感?乃至小孩玩网络游戏都会产生快感,他的快感来源于哪里呢?其实他的快感来源于截断过去和未来,安住于当下所产生的解脱觉受。 男人在外面做生意很辛苦的,钱很难挣,人也很辛苦,压力很大,资金问题,生产问题,事多日子烦,这时候聚到一块喝闷酒,喝到六成醉的时候就不烦了。为什么不烦了?过去的爱咋咋地,未来的爱咋咋地,“兄弟,干!”他喝到这个状态的时候舒坦,这个舒坦是不想过去,不想未来了。舒坦的来源不是酒,酒喝多了吐,吐得死去活来舒坦什么。可为什么还喝呢?因为喝了之后就不烦了。他为什么不烦了呢?因为喝到一定程度的人不想过去了,也不想未来了。爱咋咋地,兄弟,干了!再干一个!……其实那种感觉是完全的当下,所以他幸福。抽烟也是这样,烟一点着,看那烟的当下就舒坦了。因为扛着过去背着未来很沉重,安住于当下的时候浑身轻松。喝酒是这样,吸毒也是这样。 为什么小孩爱玩游戏啊?上学压力很大,那么多作业,要评比啊,要排名啊,家里父母要盯着报这班报那班,他也很烦。小孩的纠结也是很重的。他不玩游戏的时候就想着,这次又布置这么多作业,又得学钢琴,又得练书法……感觉就很烦。他玩游戏的时候就没空想这个,因为游戏的节奏太快了,人一出来你就得打破它的头,不能分心,一分心就输了……这时候妈妈的事,老师的事,同学的事,钢琴的事……他在网游时看着很忙,其实他舒坦,舒坦来源于放下过去和未来。 此时此刻往前的事一概不想,爱咋咋地,就那样。你欠他钱也不能把你给杀了,你没钱给他也不能怎么样,就那样,你不去想他。未来你不用担心,哪里死哪里埋,无所谓,你不去想他。就在此时此刻把心安住在此时此刻,其实很轻松的,……松口气,而我们往往忘了这种感觉。所以,我们要学会安住当下。只要你时时安住当下,永远都是美好的。永远安住于当下,就是有人用手枪指着你的头,你也是没有恐惧的。你想上次那个人一枪被打死了,如果一枪打死我怎么办?他还没开枪的时候,你不需要担心的,你安住于当下没有恐惧。他扣动扳机的当下,你有恐惧吗?你也没有什么恐惧。嘭的当下枪响,你更没有什么恐惧了!当你把心真正安住于当下的时候,是永远都没有恐惧的,永远没有烦恼的。就是你把前边后边掺到一起,烦恼就产生了。其实你仔细来想,未来根本没有恐惧,未来只会越来越好。我们从小到今天什么事没经历过啊,不都过去了。同样,未来会越来越好,尤其是今天我们学佛了,会越来越好。有佛菩萨的加持,有我们自己的观照,会越来越好。所以,你不必去恐惧。过去的事你不用去想它,已经过去了想他干嘛!就那样,也别去翻老账,这时候当下就具足了解脱。 13.修六度,转“法执”,博爱奉献,无缘大慈;行四摄,化“我执”,回归自性,同体大悲。则契入胜义谛。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六度能转化我们的法执,行四摄就是把我们的那个小我转化为大我。就如这个小指头老认为自己是小指头的时候,他就会烦恼。我这么小,这么卑微,人家会不会欺负我啊,将来会不会没饭吃啊!得祈求身体多给我点营养,如果不给我营养我就枯萎了,我就毁了。其实他担心这个有没有用,完全是多余的。他打开心量,别想自己是个小指头,你想着和这个身体是一体不二的,这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道家来讲,是人天一体。好比这个小指头和这个身体是一体的,我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个身体会照顾我的,我受伤了他也会心疼我,我有事没事他都会给我营养的。 同样,我们在这个天地间,真正的大我是与天地同在,天地万物和我其实是一体的。我是天地万物的一份子,我与天地万物同在。这个才叫真我,这叫大我。这时候你根本不用担心,我怎么才有饭吃啊?不用,你是上天所赐的怎么都有你的饭吃。就如这个山河大地,哪里都有你的活路,你愿意选择哪一条活路,是你的自由。老天绝不会饿着你。我得变的好老天才给我饭吃吧?不,你好或者坏,老天都一样给你饭吃。在这个身体来说,并没有区别说哪个指头我要多给他营养,哪个指头我要少给他营养。身体不会这样的。所以,天地万物都是利和同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佛性才是真我。下午我们会谈到真我的状态。 那么我们知道,这个小我是我们误认为的,局限的。佛陀告诉我们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我们光看到那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告诉我们,在大海中我们只认为那个泡沫是我们,却不认为那个大海是我们。这就叫我执。我们要知道大海就是我们。我执当下与大海合二为一,就叫成佛,就叫成道。真正进入成道的修法呢,就进入圣义谛。圣义谛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言文字所不能触及的境界了。 对于我们的修行,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修法。 14. 摄心为戒,接纳为定,解脱为慧;勾招起贪,排斥动嗔,烦恼为痴;甘心平凡,广行祝福,自我喜悦。断掉烦恼之修法:大摊尸修法,观想已死,了无挂碍;你对我错,承担责任;本尊瑜伽,对被烦恼控制之恶人心生怜悯和祝福。 摄心为戒,接纳为定,致力于解脱就叫智慧。 摄心为戒,戒律不是说摆个什么架子,摆个什么造型,是看你的心是否能够收摄得住、调控得住,这就叫戒。很多人认为戒就是摆个架子,总是双手合掌或者双手结定印,戒和摆架子没有任何的关系。能够调控你的心,收摄你的心,就叫戒。 什么叫定呢?就是你对发生的一切全盘接纳,就叫定。“就这样”。别去攻击、别去排斥、别去防范、别去难受、别去纠结。就这样。很多人认为,定是否就是盘腿打坐,和盘腿打坐没关系。你盘腿打坐在那里,心里七上八下也不是定。这个定是指全盘接纳,如是如是,就这样,就这样。无论什么“就这样”,就叫定。 智慧就是致力于解脱。安在解脱上,安在想成佛上,就是智慧。一个人真正想成佛的时候,他是无比高尚的。一个人想到我是要成佛的人,时刻这样想着,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无上高尚。 我们看贪嗔痴是怎么产生的呢?勾招起贪。什么是勾招?勾招就是招惹这个世界。想把这个世界勾招到自己身边来,想把所有的人都拉到自己身边来,想把所有的钱拉到自己名下来,想把所有的事都搞到自己这里来,叫勾招起贪。贪名,贪利,贪眷属,都叫贪。勾招起贪,越勾招越贪,越贪越勾招,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很苦,你贪的越多越轮回。基督教中有句话说:“你的钱财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如果你积累太多的钱,或者太多的眷属,太多的房子在这个地球上,你就继续轮回,因为你的心放在上面了。你哪里有房子,你的心就在哪里。同样,你如果在这个世界勾招的东西太多了,你就被拴住了,所以就轮回,勾招起贪。 排斥动嗔。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拒不接纳,排斥他就产生嗔恨心。他凭什么这样,他为什么这样?他怎么这么坏呢?他咋这样?他已经这样了,就这样吧。就这样,这个就叫定。他凭什么这样,这就叫嗔。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论什么,只要你去排斥他,嗔恨心就同时生起。你接纳他,就这样,这就是定。不管什么事,不管你以多么合理的借口,以什么崇高的名义,排斥就会动嗔,接纳就能入定。就是如此。 什么叫愚痴呢?烦恼就是愚痴。尤其是自我烦恼更是愚痴,没事坐那自我烦恼纠结。我们有的人形成了烦恼的习惯,天天没事就皱着眉头,跟皱眉神君似的。什么事都往苦处去想,很苦很累。就是自我烦恼,有事没事都烦恼。 《笑林广记》中有个故事讲到:有个人在家里很烦恼,家人就送他去听书,讲三国,三国中讲到关公被困住了,然后戛然而止,明天再讲。这个人就晚上睡不着觉了,担心关公被困住了,该怎么办啊?很苦恼。家人说,你出去走走吧!他就出去走走,一到城边上,看见有个人扛着一根竹竿。他就说你竹竿那么长,你不小心捅到人怎么办啊?开始烦恼纠结。那个人用现在术语说就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的人看什么都是苦的,想什么都是悲哀的。这就叫自寻烦恼。天下的事交给天下,你别没事找事,你也不是上帝。基督教讲,上帝的事交给上帝,国王的事交给国王。 有时候有些人来问我问题:师父,我和我男朋友恋爱出了问题怎么办?我是个和尚,又不谈恋爱,我哪能知道。师父啊,你说我那孩子不听话,你说我怎么办?我又没孩子,你说我怎么办啊?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怎么办?我又不是医生,你问我这干嘛? 所以,大家要明白的一个事情是,上帝的事交给上帝,国王的事交给国王。身体的病你得找医生,和人打官司的事你得问律师,子女教育的事你得问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厂子里的事你得去问职业经理人企业顾问。要找对路。 同样,如果一个和尚管人家孩子的事,管人家家长里短的事,管青年人恋爱的事,就属于没事找事,多管闲事。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得学会这样,谁的事找谁!你别当成上帝,天下的事你统管,你管得了吗!不该你管的事你瞎掺和,就是自寻烦恼。不该你管的不需要你管,要搞清楚这个。“那是不是不热心啊?”这和热心不热心根本不是一码事。热心是你疼他爱他,不是具体操作他的事。比如朋友圈里,人家两口子吵架,他陷入人家夫妻间的矛盾,搞的更乱。要保持距离,这样自己不烦恼,人家也不烦恼。所以,不要自寻烦恼。 如何改变我们的贪嗔痴呢?改变贪的方法就是“甘心平凡”,做一个平凡的人。我们这辈子投胎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光,我们出生的时候也没现什么瑞相,咱就是平凡人,平平凡凡的过这一辈子,该吃的吃好,该喝的喝好,该睡的时候别做噩梦。这一辈子就这么平凡的度过就行。不要去招摇,也别想去搞造反暴动,不参与。要甘心平凡,这个话说着容易,往往有人不甘心平凡。总想折腾点什么,不停折腾点什么,所以要甘心平凡。我们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这句话我听到的时候为之震撼。这是莲花生大士给他的一个老侍者说的,“你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所以,我经常提醒我自己,我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所以,劝大家甘心在平凡中死去,安心甘于平凡。 “广行祝福”,就解决了嗔的问题,嗔就是恨别人,嫉妒别人。我们要广行祝福,见到谁祝福谁。不必挂在嘴上,心里去观想。见到谁就默默祝福他健康快乐成长。看到小孩我们就祝福他健康快乐成绩好,见到商人我们就祝福他健康快乐生意好,见到官员我们就祝福他健康快乐事业好,见到修行人我们就祝福他健康快乐修行好。人人我们都充满了祝福,不管是谁,不管他现在怎么样,过去怎么样,未来怎么样,我们都祝福他。乃至我们也祝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用的这个杯子,我也祝福它。每天我们都祝福见闻觉知的一切,充满了祝福心,当一个人充满了祝福心的时候,是非常幸福的。如果恨一个人,是很痛苦,很要命的。我们祝福他就会很享受,要学会祝福。祝福别人的时候自己心里先暖洋洋的,先享受了。当你心里充满了祝福的时候,你的眼神里就能弥漫出祥和的光。要广行祝福,祝福一切。 对治愚痴我们要自我喜悦。我们说自寻烦恼是愚痴,自我喜悦就对治了烦恼。什么是自我喜悦呢?那个小孩你随便给他一个东西,他就能玩一天,玩个小石头也很快乐,坐那看蚂蚁也能看一天,自我喜悦。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已经失去了自我喜悦的能力。总希望别人能给我喜悦,国家给我喜悦,领导给我喜悦,家人给我喜悦,朋友给我喜悦,师父给我喜悦,大家给我喜悦。希望别人赏赐给你喜悦的时候,是不可靠不安全的,是不可控制的。因为他可能给你,也可能不给你。想给你就给你,不想给你就不给你,这时候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要自我喜悦,自己创造喜悦。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自我喜悦。做生意你做的欢欢喜喜,吃饭吃的欢欢喜喜,和儿子在一块欢欢喜喜,和妻子在一块欢欢喜喜,和家人在一块欢欢喜喜,自己独处也欢欢喜喜,要自我喜悦。喝杯水也要喝的真好喝,真好玩。不好玩的事情不干,不喜悦的事不做,你觉得很烦恼就别干,别难为自己。你有饭吃,犯不着难为自己。喜悦的去做,实在找不出喜悦来先不做。自我喜悦。 当你完全能够达到自我喜悦的状态时,就是禅者的境界,是圣人的境界。你不需要依靠外在,像庄子穷的叮当响,却充满了喜悦。像古圣先贤一瓢饮一箪食,僧人三衣一钵,他们充满了喜悦。禅者解脱境界都是充满了喜悦。像基督教的圣法兰西斯,就是和耶稣一样披着个破大褂,手里拄着一个杖,充满了喜悦。他在水里的时候,鱼都跳出来给他致敬,他走在树林里,小鸟都盘旋在他的头顶,他讲道的时候,小鸟纷纷都落在他的肩膀和头上,甚至钻到他的口袋里叽叽喳喳。他说:“好,现在你们不要讲话了,让我来赞美主!”那些小鸟就安静下来听他讲道。他什么都没有,却充满了喜悦。与天地万物同在的喜悦,自我喜悦。当我们真正拥有自我喜悦的能力,就是法喜充满,就是禅悦为食,就是大圆满、大手印、大瑜伽境界。 我们再来介绍几种断掉烦恼的修法,我执和法执的纠结令我们很痛苦很烦,想起来烦的喘不过气来,很纠结。如何来快速的断掉这些烦恼呢! 断掉烦恼之修法:第一,大摊尸修法,观想已死,了无挂碍。 人如同一个光球,一个无相无色的光团。他妄想有个身体,身体假相就产生了。如果一个人很烦恼,在禅定中能看到,烦恼显现为无数的寄生虫在吞噬他本体的能量。寄生虫就是法执,本体就是我执,在上面吞噬他的能量,焦头烂额。一个人被烦恼困扰的时候就像被寄生虫吞噬的一个能量块。如一群狗围着你咬,一群债主围着你要账。很痛苦,焦头烂额。这时候怎么办呢?你观想自己死了,躺在这里从头顶开始死,慢慢慢慢,完全死掉了,别浪费啊,膘肥体壮的。喂狗吧!观想来了一个护法神,韦陀菩萨,韦陀菩萨用宝杵把你的肚子挑开,五脏六腑都掏出来了,胳膊脑子腿的剁开,都给狗吃,剩下点骨头架子了就用宝杵剁地粉碎,加上点面、白糖,搅成团喂鱼啊,喂蚂蚁啊。就想我没了,于是我死了。那些寄生虫当下就没了。 当观想我执不存在的时候,法执就没有依靠了。就好像一群债主围着你要债,你一下子消失了,他们就没处去找你了,就散开了。一个禅定中的人能看到一个人的烦恼状态了,就像一群寄生虫围着吞噬他一样。所以,这个叫大摊尸修法,是断掉烦恼最当下最快捷的。 “我死了,欠人家钱……”你死了,欠人家钱又能怎么样?“人家还欠我的钱”,你都死了,人家欠你钱就欠你钱呗!你死了,孩子就那样了。你死了,老人也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你死了,改革开放那是人家的事啊!“我得造航母”,你死了,人家造去。你安心死去。当你想到死的时候,什么烦恼都不会让你有任何的痛感。我们老是不甘心,这个世界离了我不行,这个事离了我不行……我告诉大家,咱们在座都死了,青岛也没有什么动静,国家也不会降半旗,我们的孩子该长大就长大。老人最多伤心两天,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谁家没死过人,死了就死了。是不是?汶川死了十几万人,现在都没感觉了,何况我们这几十个人呢?所以,我们就放心的死吧。这个地球该转的转,经济指数该涨的就涨,房价该跌就跌,离了我们地球照转。所以,我们甘心死去。这种修法是断掉烦恼最快捷的。 如果一个人被烦恼纠结就会得抑郁症,一次两次观想,活过来之后再死,几次之后你的身心就会处于一种祥和安静的状态。烦恼不会来侵扰你,而且你的疾病会消除。这是大供养,观想自己的身体供养给众生,比你捐个十万八万,百八十万的功德力更强大。别以为只是想想,想想就不得了,这是至高修法,大摊尸修法。 第二、你对我错,承担责任。 要树立一个信念: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承担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承担责任,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当你敢于担当责任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很幸福的。夫妻俩在家里吃完饭,老婆收拾收拾碗放在厨房里,丈夫进去叮叮当当碰掉一个碗。老婆就喊:你咋回事啊,瞎眼了!老公说:谁让你放这里的?我摔个碗怎么了,我再摔一个……如此就闹起来了,大家都在攻击对方。如果这时候换个方式,老婆说:“哎呀,伤着没有?都怪我,我往里放放就好了。”老公说:“不关你的事,我毛手毛脚……”大家就发现,抢错的时候就和谐,争理的时候就起矛盾。同样在单位里面,两个员工出了事故了。一个说:是我的事,我没交代好。另一个说:昨天他正好休班,我没经验也没问清楚……这个说我不对,那个说我不对,老板会很感动的。感觉员工的素质多高啊,再大的事也没事了。不要有压力,没事了。就这样了。如果两个员工互相推诿责任的话,老板就生气了,不管谁的责任都会受惩罚。这个世间不管什么事,你勇于担责任,你对我错,你老大我老二,你行我不行,就不起矛盾了。你不行我行,都会起矛盾。别去折腾,行与不行又能怎么样呢?夫妻、同事、同修、一家人都要敢于好处给别人。 一个修行人,要把所有的一切荣誉归于佛陀,功德归于大众,业障有我来扛。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有这样的觉照。说到我们的修行,一切弘法利生的事业中,一切荣誉归于佛陀归于三宝,一切功德归于大众,离了大众根本做不了功德。不要想我怎么能干,要归功于大众。这里面如果有什么差错,一切业障有我来扛,是我做的不够好。承担责任,承担天地间的责任,承担一切责任。这个承担责任也包含着,古往今来的一切责任都应该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杀了那么多犹太人,责任在我,如果我要劝希特勒学佛的话,希特勒就不杀生了,就不杀那么多犹太人了。我不能只批判希特勒,是我做的不够。有的人说:“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那时候又没出生。”我为什么不在那时候出生呢?“你出生了未必有那么大的能力。”我为什么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呢?还是我的责任,要担当! 当一个人敢担当的时候,你担当有多大,你的愿力就有多大。你的愿力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而不是去推卸,要担当,责任在我。大事小事都要担责任,要担而不要去推。即使是他们不小心做错了事,伤害了众生,你也要代他们忏悔,而不是去指责攻击,说他要倒霉,迟早背因果。不,我们永远都要说,他早晚要成佛。就像我们在那放生,买来几万的鱼放进去,接着就有人在那捞,我们永远不要说吃了长癌症,早晚得报应。我们要说,你看众生多可怜,愿他早成佛。 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诅咒人家下地狱,我们要说他早晚要成佛。我们要用怜悯心慈悲心对待这世界上的一切。这样就能保持一种祥和的心态,不会起攻击。 第三、本尊瑜伽,对被烦恼控制之恶人心生怜悯和祝福。 什么是本尊瑜伽呢?如果我们对观世音菩萨有感觉的人,就观想自己是观世音菩萨,所言所行要符合观世音菩萨的身份和特征。看到别人不好,我要心生怜悯,而不是心生嗔恨。这就叫本尊瑜伽。菩萨做的我就做,菩萨不做的我就不做,菩萨怎么做我就跟着怎么做,时刻观想菩萨和我在一起,观想菩萨和我合二为一,我此时此刻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只是观世音菩萨用了我的身体而已。面对众生的时候,要想到我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应该如何对待众生呢,我就怎么对待大家。观世音菩萨不会骂大街,你说我坏话,我不会起嗔恨,我们就用这种观想法。 同样在生活过程中难免会有人误解我们,毁谤我们,伤害我们。如果有人拿了一个棍子打了我们的头,我们不会埋怨这个棍子,可能会埋怨这个人。和这个棍子没关系,虽然是棍子打的我,但是那个人控制的。我们在埋怨这个人的时候,我们想,这个人是被什么控制的呢?人是被烦恼控制的,他肯定是生烦恼了。他被烦恼控制了,所以才打人。因此,我们依次论推,我们也不要恨这个人,我们要解决那个烦恼。你看,众生被烦恼控制多可怜啊。所以,我们要让任何人没有烦恼,烦恼不是一个好东西。 你不恨棍子,因为棍子是被人控制的,同样你也不要去恨人,因为人也是被烦恼和无明控制的。所以,我们知道烦恼和无明是这个世间产生伤害、毁谤、攻击、矛盾等这些苦难的根源所在。所以,要破我们的无明,破众生的无明,把佛陀的教法推广开来,让所有的众生都解脱。 这次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自我,这个自我就是假我,就是我执,就是那个轮回的根本。下午我们会探讨认识真我,透过这个假相的小我认识那个真我,那个实实在在和我们同在的本体。好,今天上午就到这里。 (感谢宝儿的辛苦,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 二、认识真我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上午,一起探讨了“认识自我”,那个自我是个假我,小我,是我们过去我执和法执纠结成的一种幻相,并非是实在的我。佛教中以破掉这个自我为修行,在小乘法中破掉自我就是最高境界。在大乘法中不仅是破掉自我,还协助其他的我法二执来破掉自我。在佛陀的教法中有无数对真我的表述语言,有时候在不同的语境下,为了更加清楚表述“真我”状态,佛陀用了佛性、自性、真我、真如、一真法界、如来藏、妙明真心、心等等各种语言来表述,所说的就是那个“真我”的状态。 众生的一切显现都是我们称之为如来藏的自性所显现的。就像一棵大树,它长得枝繁叶茂,它的树枝树叶丰富多彩,它的树干高大巍峨,它的树根密布深邃,这是一个整体。这棵树是一个整体。作为众生来说,就是这棵树上的一个树枝。它认为自己是一个孤单的树枝,生灭的树叶就是它的财富、健康,它的一切。它一直向往着成为一棵大树。我们对一个孤苦的树枝去解释它就是大树的过程,称作生起次第。像今天上午告诉大家用种种的经论、种种的比喻给大家解释,那个生灭的东西是一个幻相,是一个假相,是一个局部,并非是实相,并非是真我。当你认识到本我、真我,我们所说的如来藏和佛性的修法过程,我们称作圆满次第。佛教中也经常用法身、报身、化身来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说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长了无数的树枝,每一个树枝都是大树的一部分。生长出来来的每一个局部树枝,我们称为化身,这个树干部分,我们称为报身,树枝树干加树根合起来统称为法身。就像整个的大海我们称为法身;大海的波澜壮阔,浩瀚无边,我们称为报身;大海中此起彼伏的泡沫我们称为化身。法身、报身、化身是圆融一体的,从不分割。当众生执著在小泡沫是“自我”的时候,在他世界里就有了生灭、苦难、残缺。如果孤独的一朵小浪花在迷惑中突然醒悟:哦,原来我融入大海,就拥有了大海的浩瀚无尽和波澜壮阔啊。这一刻他就证悟了。浪花悟了就是融入大海,众生悟了就叫见性成佛。法身、报身、化身,当下具足圆满。千万不要以为需要折腾一番才会成佛,不明自性,怎么折腾也不会成佛。 我们说修行,修行就是修心,到底修哪个心呢?是我们的心脏吗?不是,心的核心是妙明真心。我们的妙明真心就是法身,本来就是佛的状态,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去修。要修的是染污识的妄心,即我法二执,转识成智。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在禅定中二十一天,为界外的法身大士讲《华严经》。讲完《华严经》之后,这个娑婆世界没有人能听得懂,所以他降低规格, , ,在婆罗门的教法基础上,提升为“苦集灭道”,之后又讲方等时教法、般若识时教法,最后又讲法华涅槃时教法。法华涅槃时的经典和最初《华严经》的高度是一样的,这是佛陀观察众生根基,遵循道次第的教化。 阿含时讲小乘教法,是以超越人天乘为目的。人天乘就是希望修现世福报和长生不老。人天乘有四个愿望:常、乐、我、净。称作四颠倒见。二乘就是破掉人天乘这个“常乐我净”的虚妄期待。 “常”,梦想长生不老。不可能,我们注定要死定的。五十年后,咱们在座的都死干净了。“乐”,娑婆世界注定了苦难,没有快乐可言,冬冷夏热,全是苦。“我”,我们一直依恋的这个身体不是“我”。 我前段时间去一个居士那里,那里有座小庙,叫东镇老爷庙,就在他公司边上。里面破烂不堪,神龛上污垢脏乱,我说:“这些神明也是当地的护法啊,你打扫打扫,上上供。”我们用饼干水果上供,也念佛念咒供养他。从殿堂出来的时候,低头看见铺在脚下台阶上的石板写满了人名,一看是块残碑,功德芳名的残碑。古人修建寺庙都会刻个功德芳名,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古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希望能够流芳千古,永恒青史,让后人缅怀铭记。然而今天却铺在地上,让大家脚踩走过。我对当地的村民说:“不能这样对待先民啊,这是咱们的历代祖先啊。古人修复古庙是为了保护这一方,留下名字是为了让我们缅怀,让我们去纪念他们的丰功伟业,现在我们用来垫路,用脚踩着祖先的名字不敬啊。赶紧起出来!”……我们就用铁锹挖出来,抬到一边,将来有机会改天封起来砌到墙上,让大家能够看到祖先的丰功伟绩去缅怀。出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过去我建寺院的时候,为了劝导大家多发心捐钱,也说:捐钱多了给你刻个碑,即使一千年后你不在了,你孙子一看,这是我爷爷,他也很自豪啊。很多人被忽悠了,拿一百万刻个单独的碑,感觉很高兴。其实这就是忽悠人啊,刻上碑有什么用呢?大家想有用吗?很多人刻个碑是希望得到永生,我不希望死,如果我死了,我名字在也行啊!你想想,到时你名字还在吗?就像我们前世,可能建了庙做了功德,但是哪个碑上是我们的名字,大家还能对的上号吗?面对生死流转,虚名假位根本就没有用。我们一死没有什么东西可代表我们的,就是代表我们的也没有用。你买上很多房子,建好多豪宅,只要你一死,他们就会把你抬出来,不可能让你在里面待着。所以,没有永恒的东西。 只要你不是为成佛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实际作用。在人天乘的时候我们教导别人,既然你做人,你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这都是些托辞。人天乘的善恶业区别是,你利益别人就是善业,伤害别人就是恶业。到了二乘,修行到了解脱乘的时候,为成佛为解脱而做的就是善业,为轮回而做的就是恶业。即使你去帮助天下人,即使你去做慈善,即使你去捐款,即使你去放生,只要不成佛,你就是恶业。在轮回中,只有恶业,没有善业。所以,在解脱道中明确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真实所谓“我”的存在,就是指这个小我。打破这个小我的概念,老想这个小我永生,给他照个像,给他立个碑,给他建个牌坊,让他永生长存,没用。就像我们前生做的那些事,哪个是我们?根本对不上号,所以在人天乘中,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 “净”,只要你在轮回中没有清净可言。只要不成佛,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我多做点善事,未来福报大!”你未来福报越大,可能造业越多,造业多,再次轮回的时候就堕落下去了。高低高前进,轮回式来生。上去了下来,下来了上去,只要在轮回中,没有善业,不可能得到清净。 所以,二乘破掉人天乘的“常乐我净”,成为四颠倒见。当我们进一步去起修的时候,我们要找到真实修证的核心所在,到底是修什么?只要还抱着“常乐我净”四颠倒见的时候,世间人往往就是在修身体。例如:我眼神不好,听力差,学佛后眼神好了。其实再好也终归是个死人。修行不是这个,不是把你眼神修好了,把你耳朵修的更敏锐了,也不是增寿个十岁八岁,长寿个一百岁也没有用。不是修这个,要超越在身体上用功夫。我们初级修行往往是在身体上用功夫,要么保养身体,要么折腾身体。人天乘的人是保养身体,天天琢磨化哪个妆好,吃什么能保健,怎么能补血补气。二乘往往又陷在一个误区里,没事就折腾身体,每天多吃些苦,少吃顿饭,拜多少拜,坐几柱香,好像感觉让身体很难过,很痛苦,才对得起谁似的。这都是深度误解,因为身体永远不会成佛。成佛的不是身体,身体注定了是个生灭的四大假合。就像树叶不会成为大树,树叶是注定生生灭灭的,很快会脱落。我们的业报之身也是生生灭灭的。所以,修行不是修身体,是修心。 修心第一步就是修知见,第二步是修正觉。修心也可以理解为修感觉,把过去的错觉修到正觉上就是成佛。错觉认为这个小我是我,我要让小我变得强大,让他有荣誉,让他受人恭敬,让他受人赞美。这是人天乘。二乘就开始折腾他,也是颠倒。要透过生生灭灭的假相进入到实相的形态去,让实相的智能显现,而这个实相的智能显现就是正觉。过去的一直是一种错觉,自认为在轮回中生生灭灭。而正觉是不生不灭的,错觉是生生灭灭。把错觉修到正觉上就是修心。有人可能问,这修行就是修感觉,这是不是太单了!? 感就是第七意识末那识,我法二执称为感性。佛就是觉的意思,觉悟的圣者,叫佛。让我们的感性生起觉性来,就是成佛。让我们的感性和佛性合二为一,完全的融合,就是成佛。什么是觉?觉就是感觉,能感的就是我们佛性的能量。让他产生正知正见,产生正觉。对于我们实相的真我,佛性,我们有时候也称为如来藏。经典中是如何来表述这个真我(如来藏)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六祖坛经》: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实相:空分(中观,般若);显分(如来藏、自性);明分(瑜伽,转识成智)。 六祖惠能大师是禅宗祖师,由达摩祖师把佛陀的心法带到中土,依次相传,传给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大师在黄梅传播教法,开东山法门。惠能大师是岭南人,就是现在的广东一带,偶尔听别人诵念《金刚经》,触动了他内心中的灵感。于是专程去投奔五祖请教,不辞辛苦,步行一个多月到达五祖的寺院黄梅。一见五祖,五祖就问他:“你是哪里人啊?来干这什么啊?”当时惠能还没有出家,他说:“弟子是岭南新洲百姓,来此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他说话很直接。五祖问他来做什么,他就说我是来成佛的,别的我不要。后来六祖快速证悟了佛陀的心法,悟道成佛,这和他目标精确有关系,我们仔细来想,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佛?很多人的学佛往往都带着人天乘的思想。当然,初级学佛无论带着什么思想都是合理的,只是我们必须要提升。为什么来学佛呢?身体不好,听说学佛后身体好,身体再好也注定死亡;生意不好,听说佛陀有智慧,让佛陀保佑生意好点,再好你将来一分也带不走;夫妻不和,来学佛把关系搞好些,再合也得离散。如果不是为成佛而学佛的话,都是很可惜的。遇到佛陀的教法了就是要成佛。要树立一个单一的目标,不要太复杂。单一的目标:我为成佛而学佛。六祖就是下的这么一个订单,我为成佛而学佛,所以六祖快速成佛。六祖是直接成佛,即身成佛。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六祖虽即身成佛,仍示现为祖师弘法,免得教法混乱,但他的证量与佛完全等齐。这是佛陀授记的。 六祖学佛很简单,就是为成佛而学佛的。五祖单独给他讲《金刚经》,完全彻悟,彻悟之后,写的这一段偈子,就是向五祖汇报自己的悟道心得。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什么是一切万法呢?就是一切现象和事物,不离自性。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也称为本来面目。一切现象没离开本来面目,就像一切大海中的浪花,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任何一个树枝都没有离开这棵大树。我们生生灭灭的假相中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只是忘失了佛性。一切万法,这个法是指现象事物,一切现象事物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佛性就是能量源。在不同的宗教对它有不同的表述。其他的教法虽然未悟达佛陀的高度,但是它的方向却很接近。比如道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万物是由无极的状态而生的,佛教中讲空生万有,基督教中讲到圣灵圣父圣子也是这个涵义。如《道德经》中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这种表述类似我们禅宗《心经》中讲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用了空和有。老子《道德经》中讲无和有,两者同出而异名,都是同一个源头而显现。那么在天体物理学中讲到,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在一个空无的状态下产生裂变,裂变之后向外扩张形成了空间,先后顺序形成了时间,于是宇宙产生了。和我们所说的佛性显化万有,同一道理,是空产生万有。 万物是同一源头而显现,众生也是同一源头而显现。我们的一切天地万物也都是同一源头而显现。在同一源头这里众生是一体的。无数浪花看着很多,但在大海这里是同一本体的;无数的树枝枝繁叶茂,但是在树根这里是同一体的。菩萨悟达了这种同体,而真实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很多人认为菩萨对众生那么好,是他道德好。和道德没有关系。他是真实证悟的境界,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一切众生共一悲仰。这个境界是真实悟出来的,证出来的,不是靠道德约束出来的。在人天乘是靠道德来约束,好像这样做道德,那样做不道德,用道德来约束。这个道德其实是个名,是个虚名。为道德而做是个虚名,它仍然是个幻相,生灭的,轮回的。而菩萨不是靠道德来约束,而是一种本能,他就是应该这么做。就像左手和右手,左手被门挤住了,右手毫不犹豫的会救它,不是说我救它就有道德,我不救它就没有道德。菩萨能够了知众生之疾苦,就是因为他真实证得了与众生的同体。所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上我们与天地万物都是同一体性的。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六祖继续向五祖汇报说,原来我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生生灭灭的染污现象只是一个假相,并非实相。就像浩瀚的大海没有什么染污不染污,百川入海,同一海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原来我的自性从来就不生生灭灭的,就像大海从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的自性中本自具足一切。就像我们所学的教法,普通人学习佛法以为是从外面向里学,我看多少经,持多少咒,念多少佛。从外面积聚多少功德来,这是误解。从外面所积聚的这叫造作,没有功德。就像达摩祖师来到中土,首先梁武帝把他迎请到宫廷。梁武帝就问他:“大师啊,我建了那么多寺院,度了那么多僧众,你说我的功德有多大啊?”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呢?只要不是从你心性中显发出来的觉醒意识,就没有功德。其他的只能是福德,你做了多少好事是福德。下一辈子有福,但是和你成佛仍然不相关。成佛的智慧是从内向外显发的觉醒意识。 就像农村有个手动压井,向里倒点引水进去,再压,不够的时候再倒点水进去,再压,慢慢那里面的水就出来了,源源不绝。我们现在在这里听课,诵经,念佛,拜佛都是向里面加引水。从外面往里添,不是目的,是方法。只是个引子,是为了引发内在的智慧向外显现。内在的智慧向外显发的时候才和成佛真正相关。这个叫功德,显发多少就有多少功德。外面向里面倒,只是结善缘。如果不能从你内心中显发出智慧来,加多少也成不了佛。成佛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是从里面向外显现来的。既然是显现,那他得有才能显现啊,而我们的自性中本自具足世间天地万物的一切信息、一切资源,都在我们的心性中全体存在的。因为存在,所以具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的大脑还有很多地方是未开发的。其实并不是他未开发,是他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历史融摄其中。任何一粒微尘中都包涵着天地万物的所有信息。同样,古往今来,从远古历史到今天,所有的信息在我们同一脑海中都有。只要你能调出来,所有人的信息在你这里能自然显现。因此我们把这个能量称作“如来悉知悉见”。在如来那里是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在我们这里也是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只是误认为自己不知道,把这个能量给掩埋了,使它隐而不现。所以,信息就隐藏了。其实它是完全具足的。 任何一粒微尘中都包涵了法界的一切信息,所以这叫“一粒微尘含摄三千大千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一切能量,具足所有佛陀的智慧以及成佛的功德。我们成佛的功德不需要你向外面累积多少你才能成佛,而是你显发多少你就能成佛。不是你再去聚集多少,造作多少。你自然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和智慧。这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的自性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如同一棵大树,秋风扫落叶,春来新芽生,树叶生灭摇摆,树根却没有动摇。同样看大海波澜起伏,潮起潮落,总体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的。就是如如不动。我们的自性就好比这大海,好比大树。他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也没有轮回,也没有生灭。生灭的是幻相,是幻觉,是小我自我的纠结,在如来藏来说,在佛性来说,它如如不动,从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虽然它如如不动,却生机盎然。就像大树到了春天的时候,就会长出无数的树叶来,色彩缤纷,绿意盎然。它这种能量我们称为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它能显现一切现象。佛性是空性光明的,但它能显现万物。能显现万物的能量我们称为如来藏。所以,我们总结“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涵盖起来就是我们要表达的实相的状态。实相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第一,它是空性的,般若空性。第二,它是光明的。第三,它能生万法,是显现的,能够显现万物。 专门研究实相的某一种特性,就出现了几种学派体系。研究空性多的是中观般若系,像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都是研究实相的空性为主。研究实相的光明性称为瑜伽系,以禅宗,唯识宗,密宗,律宗为主。佛的境界是光明,但在众生的境界却充斥着烦恼阴暗。在同一法界体性中,两个人不一样的心态,就呈现不同的感受。在此刻同样的这个佛堂里,一种心态是听闻佛法欣喜万分,另一种心态是简直是折磨,快结束吧。在同一个体性中,佛陀所感受的这个世界是完全的佛国净土,而我众生所感受的这个世界就是五浊恶世。 悟道不是让你改变世界,这世界不需要你去改变。本来就是从佛性中显现的,没有任何的问题,是我们的感觉出了问题,我们把感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的一切就是圆满的状态。这就是大圆满的修法,大方广、禅宗心地法门,也是如此。因此,对佛来说是光明的,对众生来说是烦恼的。佛用智来感悟,就是实报庄严,殊胜光明。众生用识来感受,就是烦恼苦难,轮回业报。因此,众生需要转识成智。禅宗,唯识宗,密宗,律宗,都有转识成智的修法,转烦恼成菩提,转众生的分别执著为佛的慈悲觉受。 实相还具有显现的能量,研究实相的显性为如来藏系。虽然实相空性却显现万有。尤其是禅宗的心地法门,密宗的大准提修法,以及华严宗的大方广修法。这些修法都是体悟显现的。如来藏的显性,你想显现什么他就营造什么。这个世界就是根据众生的需求在显现,如来藏显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谁都有自己显现的能量。一切都是根据心的变化而显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就如此刻太阳在天空普照万物,房间窗户的玻璃好比我们的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为玻璃(我执),玻璃(我执)上有个什么,在你的化现投射境界里就有个什么。阳光好比我们的佛性如来藏,玻璃好比代表我们的“我执”,投射显现的影像好比我们的万物世界。生命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佛性一体不二的显现。我们现在显现的一切,不论是五浊恶世的境界,还是个光明庄严的境界,它的能量源都是来自于佛性。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就如同如来藏按照我们所下的订单,我们想要什么,如来藏就给我们显现什么。这种感受是根据众生的认识不同而感受不同。所以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的心决定了你要显现什么现象,你的认识决定了你的感受是苦是乐。佛性的力量在佛那里并未增加什么,在众生这里也从未减少过什么。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五祖知道六祖完全悟达了本心的概念,知道是如何显现,如何变现。它的本有状态也完全证悟。这个本心就是自性,我们的分别心是妄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本心,学习佛法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埋头研究世间的生灭法只会造作继续轮回的种子。你如果认识到了自己的佛性自己的本心,这时候你就是丈夫、天人师、佛。 “丈夫”就是大丈夫,伟人,圣人。“天人师”,就是堪为人天师范,可受人天供养。“佛”,证得佛之知见就是化身佛,证得佛之觉受就是报身佛,证得佛之不二就是法身佛。对于众生来说,如何来证得了化身呢?就是你深信深知你和一切来自佛性,天地万物都是同一佛性的显现。你相信有佛性,你是从佛性显现,只要你认识到这个就是证化身。你现在感觉世界不圆满,你不需要改变外在的任何现象和事物,只需改变自己的感受,感受当下具足的光明,当下具足的解脱,当下是圆满完美的一切,感受到它,把你的错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就证得了实报庄严身,就是报身。而法身本来就是那样,不需要证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报身化身。 证悟后有什么特征呢?如果具足三种感觉,就是正确的。第一,喜悦。你生命中的所有万法,一切现象都让你充满了喜悦。在佛教中称为法喜,禅悦。我们用喜悦来表述便于大家理解,他是充满了喜悦的。如果你做的这件事一点不包涵喜悦,那和成佛没有任何关系的。和成佛有关的一切,一定是充满了喜悦。 第二,慈悲。慈悲就是你真实的对众生爱心充满,乃至对你身边的一切万物,座椅板凳、草木岩石都充满了柔情蜜意。你不会为了对一个人好,而伤害别的人,你不会开门的时候一脚踹开。一个真正悟道的心,他会爱天地的一切,爱所有的人,爱所有的生命,爱所有的一切万物,把一切情与无情同等看作佛的化身来对待,带着感恩和慈悲去体悟。他是慈悲的,他不会恨任何人,不会伤害任何人,不会轻慢任何人。如果在生命中你不慈悲就和成佛不相应,和成佛相应必然慈悲。像净土的根本经典《观无量寿经》中明确讲到:“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佛就是以大慈悲心为体,所谓的佛心就是大慈悲,就是博爱。只要是往成佛之路递进的修行,一定是充满着慈悲的。 第三,高尚。崇高的,光明的。当我们的心安住在“我要成佛”,我是一个要成佛的人,这时候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了高尚,不管他行为是什么,只要他心中想着“我是一个要成佛的人”,他的行为和心性中就具足了高尚。不管他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他说我是一个要成佛的人,他的行为中就具足了高尚,他不是低级趣味的,他是绝对高尚的。 喜悦、慈悲、高尚,三者缺一不可。这三种觉受在我们内心中生起的时候,我们的行住坐卧统统是无上密意,统统是修行,统统是戒定慧,六度四摄,菩萨万行,八万四千种功德都在此刻的心行中涌现。缺乏这三种心行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残缺的,不圆融的。这个是我们要培养和保持的一种心态。喜悦、慈悲、高尚,生起了就是觉受轻安,不再退失就是三昧境界。 现在我们了知了实相中,具足“空显明”三种基本特质。其实实相的特质还有很多,广说无尽,究竟为空。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沿用这三种特质来表述我们的佛性,我们的本来面目。他是空分、显分、和明分。空分在佛教中大部分用中观见和般若来表述。中观就是龙树菩萨的中观见,般若是六百三十卷的大般若经。像《心经》《金刚经》就是般若系的。显分,如来藏和自性就是禅宗和密宗经常体悟的,以及净土宗都是修如来藏法。明分是它本自光明,我们忘了他的光明,要体悟它的光明就是大瑜伽修法,是转识成智的修法。密宗禅宗中也都有这种修法,转换感受。 修行就是为了证得实相。而实相此时此刻和我们一直同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只是忽略了实相的存在。我们说实相空性,空性状态是什么呢?无常就是空性的粗相。我们了知万事的无常生灭,了知了这一个我们就了知了空性的粗相。进一步去深化就能感悟到空性的状态。 显发万物,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世界里就会显现什么。这个显现我们在上几次的课中讲过,想生病的人他就生病了,想倒霉的人他就倒霉了,想升官的人他就生了,想发财的人他就发了,想着想着那事就来了。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想着想着它就产生了。这个显分,我们也称作给如来藏下个订单,你到底想要什么,明确你的想法,它就显现什么,这个就是显分。 我们现在的显现都是光明的,为什么是光明的呢?因为我们了知佛性是光明的,而佛性显现的一切都是光明的。就像松树长出来的树枝一定是松枝,同样佛性是光明的,它所显现的一切万物也一定是光明的。我们不必怀疑佛性显现的光明,同样天地万物是佛性显现的,所以它一定也是光明的。我们没有感觉到他的光明,是因为我们掉到了一个妄想执著的错觉中。你不需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你只需要改变感觉。实报庄严的境界当下显现,它是可以现证光明的。 为什么说我们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具足圆满光明呢?祖师用五种方式来证明当下的光明。第一,它本来就光明。所以,不需要证明,它也是具足光明的。第二,佛说它是光明的。佛在很多经典中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是大圆满的世界,从未残缺过,是众生因为妄想执著而残缺。所以,佛悟道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原来众生皆具如来的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原来众生都具有佛的光明境界,却因为妄想执著而没感受到佛的光明。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佛陀高坐说法。佛陀的一个弟子就想:“佛陀经常其他佛国清净庄严,而我们的国土却是五浊恶世。难道我们的佛不如他们的佛修的好?”这时候有位天王,有他心通,赶紧说:“尊者千万不要这样想啊!你觉得是五浊恶世,我觉得这个世界和我的天国宫殿没有什么区别。”这时佛陀就微笑,用脚趾抓地,加持大家看到佛陀境界里的世界,果然清净光明。佛虽然和我们坐在同一个房间里,在佛的境界里这个处所完全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净土,佛的世界。而我们坐在这里就感觉这就是个砖混结构的房子,寒冷刺骨。同样的地方因众生的觉悟不一样,所以他的感受就不一样。因此,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此刻的这个世界就是完美世界,光明的。 第三,祖师现证它是光明的。无数的祖师开悟之后明确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光明的。祖师开悟之后,人们问开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啊?祖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饥来吃饭困来眠。方信禅师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臂如千日,放大光明。”憨山大师开悟后说:今日方知,鼻孔朝下。 我们来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开悟后的境界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云就是在天上的,水就是在瓶子里的,水就是在杯子里的。就是这样的。我们过去总感觉“不该这样”,开悟后的境界体悟到了之后“就是这样”。因此,并不是改变这个世界怎么去成佛,而是改变了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佛的境界就显现到了我们的面前。佛的境界是什么呢?就像我们一样,只要不去攻击、谩骂、不去烦恼、安住于当下,不要悔恨过去的那些事,别去担忧未来的事,安住于当下的境界就具足了解脱相。解脱相和完全解脱高度不一样。但你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具足了圆满的解脱相,稳住它就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 祖师开悟之后告诉我们世界是光明的,无论是大圆满的祖师,还是大方广的祖师,心地法门的祖师,都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光明圆满的,从未残缺过,我们一直误认为它残缺。 第四,我们可以现证它是光明的。佛陀的教导是可以现证的。我们很多人的修行都寄希望于未来,现在好好念佛,死了好去极乐世界。普通人都有这种想法。你仔细来想,难道佛法只有死了之后才有用吗?死之前呢?事实上,佛陀的教法是随时随地可令我们获得解脱的。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是可以现证的,解脱是可以现证的,成佛是可以现证的。就在我们的今生,就可以证得。 很多居士误认为佛法在死了之后才有用,就陷在很纠结的旋涡中。这个世界真是烦恼,我也天天念佛,死又死不了,能不能让我快点去极乐世界啊!其实忽略了一点,佛陀所告诉我们的极乐世界它是可以现证的。我们对照《阿弥陀佛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经》,尤其是《观无量寿经》的十六种观法中前十三观,就是让我们现证极乐世界的,就是让我们现证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状态。并不仅仅是让我们死了之后才去极乐世界,而是现在你就可以感受极乐世界。当然,我们发愿在这个身体示灭之后,我们的神识归于弥陀性海,安住于极乐世界,享受实报庄严。但也可以现在就开始感受极乐世界的美好。佛法是可以现证的,这种现证的修法有很多种,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实相念佛都可以现证,人人都可以现证。不需要你死了之后佛法才起作用,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可以获得解脱境界,只要你去调整你的觉受。所以说是可以现证的。 第五,因为光明,所以光明。因为如来藏是光明的,所以如来藏所显现的一切也是光明的。如一棵树本来就是个松树,长出来的枝子一定是松枝。此时此刻的一切都是自性显现的,自性就是佛性。所以,我们的自性是光明的,显现也就是光明的。之所以没感觉光明,是我们的感觉出错了。调整回去就是光明。当你觉受到了它的光明就是证得了三昧境界,就是大圆满,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我们无论用什么词汇去表述它,就是那种美好的正常觉受。 我们所说的法、报、化三身,在修证中会有几个特点。对于化身的境界我们都能看到了,我们用“现量”来看。什么是现量呢?这就是桌子,这就是炉子,这是个出家人,这是在家人,能见闻觉知的就是现量。量是量化、表述、标准。我们能亲眼看到的,这里有房间,有佛像,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对于化身的境界我们现量就可以看到。但对于报身的境界要用“比量”,什么是比量呢?就是你看不到它,但是通过你所看到的东西可以去推测想到的。能想到的就是比量,比如你看见一个和尚,和尚一定得有个庙,那么远过来了,一定有车送过来的。没看到车,但是你能想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比量。对于报身境界是可以通过比量感受到的。我们现在感觉苦,别人告诉我们说佛的境界是乐的,我们去体悟就能感觉的到。也许我们还没有亲眼看到,但我们相信,佛不会骗我们,师父不会骗我们。佛说的当下就是佛国境界,当下就是解脱境界,一定不是假的。于是你去调整感觉,证悟的觉受就开始在你身上显现,要通过你去思考一下才能显现的就是比量,就叫报身境界。 对于法身境界我们只能根据圣言量来说。什么是圣言量呢?佛陀的语言就是圣言量,佛陀讲的是圣言量,以及证悟佛陀心法的祖师所说也是圣言量。圣言量就是说法身境界,我们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知道,没有圣言量我们不知道有个法身,永远都不知道。就如大海中那个泡沫,他只有听受善知识对他的教导才能开启这样的如实知见。后面我们还会谈到这一个。 对于我们本有的法身状况,我们一无所知,罗汉不知道,菩萨也不知道,众生无法亲证。佛陀也是在成佛后才了知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佛陀的教导他才知道有个法身。不管是谁,对法身境界唯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今天我们之所以探讨法身,是因为我们是照着佛经来探讨的。不是我们自己证得,也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基于对佛陀的相信,才相信有个法身。在信受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如实之见,如实感觉。于是,我们最终也能证入涅槃。所以,关于法身境界,我们只能听受佛陀的教导。 《如来藏经》:佛说: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虽然看着我们外在好像充满了贪嗔痴的烦恼,但在我们烦恼的状态中却有个如来在那如如不动。这个如来是指我们的自性,在我们生灭的假相中,佛性是从未消失的。所以,佛性是在佛不增,在佛那里并没有增加;在凡不减,在凡夫这里佛性也从未消失过。而且“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与无情同样都有佛性。这个桌子也有佛性,而且这个桌子的佛性和我们的佛性以及诸佛的佛性,其实都是同一佛性。《华严经》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同一法身,诸佛如来,同一法性”。我们是同一法性显现的一切。就像大树上有无数的树枝,突然有个树枝开悟了:“哦,我之前羡慕人家大树,其实我本来就是棵大树啊。”于是就告诉其他的树枝,其他树枝还在烦恼,都想着“我们精进努力,艰苦修行一定要成为一棵大树”。一个觉悟了的树枝说:“行了行了,无需折腾,我们本来就是大树。”身边的树枝相信了它,就叫开悟,就叫悟道。有的树枝很难相信,告诉他还生恐惧毁谤,就用道次第先哄着它玩,建立好感:“是啊,我们都要成为大树,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大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再告诉它: “其实你本来就是大树啊。”如果直接告诉它,就是“直指”;用一些比喻来告诉它,就是“喻授”;还有一些需要慢慢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告诉它,就叫教授。所以,佛陀教化众生中用三种方法来说实相。 教授,就是慢慢教导他;喻授,用比喻来告诉他;直指,就是直接告诉他,你就是大树。佛陀祖师经常告诉我们:你本来就是佛,你从未离开过佛,你的法性就是佛,这就叫直指。像我们从前面一点点来说就是教授法。佛陀明确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心性中有如来现跏趺坐,俨然不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尊佛,这个佛我们称为佛性,我们的心性就是佛,这是《如来藏经》中所说。 “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虽然看着众生是充满烦恼的,但是在佛陀眼里看众生都是佛的德相,没有区别。为了圆满众生的道果,有时候用些表法的方式告诉大家。比如说,有时佛陀示现为愤怒相来代表我们的嗔恨,嗔恨中是有着解脱相的,无论贪嗔痴任何一种看似凡夫的烦恼心态,佛性仍然是存在的。 我们现贪心的时候,在藏传佛教里佛陀就用双修法来代表,一尊佛抱着一个明妃,有人说这不是耍流氓吗!这是表法。就像太极,一阴一阳,一天一地,其实它代表的是矛盾的统一,万物的不二,辩证法。藏传佛教比较直白,用一尊佛抱着一个女人,其实是指的悲智不二,悲智双运,用它来表述喜乐本尊,而这种喜乐本尊并不是实体的男女合修,而是表法现象。我们汉地的人比较儒雅些,就用太极表示。藏地的人比较质朴,就用直白的方式来表述,都是指的矛盾的统一,万物的不二,空有的圆融。和合相是喜乐本尊,代表“贪”之喜乐。青面獠牙的忿怒本尊,代表着“嗔”之忿怒。寂静相的本尊的代表了“痴”。在众生的贪嗔痴中,其实佛性完全具足,从未消失。 众生的贪嗔痴也从未离开过诸佛的妙用。在《西游记》小说中有四个主角,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呢?唐僧代表了菩提心,孙悟空代表了嗔恨,猪八戒代表了贪欲,沙僧代表了愚痴。贪嗔痴本来是不好的,是轮回和苦难的,但是在菩提心的光芒中,贪嗔痴全体转化为道用。 唐僧代表菩提心,道心,不管遇到什么障碍困苦,他都是坚决的西行,宁可向前一步死,不愿回头半步生。所以,众生的贪嗔痴只要具足菩提心,就能转化为成佛道用,转烦恼为菩提。《西游记》中的故事表述的很有深意。孙悟空嗔恨显现的时候,能降伏魔障。猪八戒贪财贪色,但是他能创造和谐。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他就能把他给叫回来,协调关系。沙僧虽然愚痴,却是很吃苦耐劳,挑着担,牵着马。这个故事就表述了,你要用菩提心转化贪嗔痴为道用。因此,《如来藏经》中所说,众生虽在贪嗔痴诸趣烦恼身中,但是佛性全体显现。 什么是菩提心呢?你想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你希望觉,你发起觉的心就是菩提心。你具有菩提心的时候,你现在不需要改变你的工作,不需要改变你的环境,不需要改变你的任何东西,你都能成佛。贪嗔痴和戒定慧同是从如来藏显现的。没有菩提心的戒定慧同样是轮回,有菩提心的贪嗔痴也能转化为妙用。如果没有唐僧的话,他哥三个再能,也不会去取经,虽然唐僧没什么本事,但是他有菩提心,也就成就了西天取经事业。这个取经就是成佛的意思。虽然我们还有贪嗔痴,但只要我们具足了成佛的菩提心,我们必将成佛。 《楞伽经》: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 《楞伽经》是当时禅宗的要典,达摩祖师到中土来传播禅宗的无上乘妙法的时候,就是以四卷的《楞伽经》来传播的。在《楞伽经》中,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修多罗就是经典的意思。我们每个众生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在于一切众生身中。这个身中也是指心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什么是贪嗔痴?就是我们本有的烦恼障。不实垢染,不是实实在在的把我们染污了,而是虚幻的染,是贪嗔痴的假相把我们的觉性给遮挡了。如乌云遮挡了太阳,并不是把太阳给灭了。 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好像把无价的宝物放在了污垢衣服里,我们看不见了。它从来没有消失过。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佛陀说,虽然它藏着,虽然看似它被染污了,其实并未被实时染污,是虚假的染污。看着太阳被云彩遮挡了,其实太阳从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只要我们具足了菩提心,这些障碍就会云开雾散。让我们的佛性完全从我们的心性中绽放。于是我们就和佛没有区别。 《华严经》: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华严经》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所说:“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都是因为愚痴迷惑,不知不见?”其实所有的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显现,但是大家都被愚痴迷惑而没有看到。我现在应该把我的教法传播给他们,慢慢让他们的妄想执著断掉,让自己心中的如来藏完全显现,和佛没有区别。 你看佛陀并不是说从外面加封给我们一个佛,我们成佛不是从外面成佛,是从内在显现成佛。我们要让我们内在本具的佛性显现出来,我们就成佛。我们不知道,其实佛性从来一直在那里显现。放光动地,从未消失过。我们现在可能没感觉到它,但是它一直在那里放光,一直在那里显现。我们知道我们与佛性不二的时候,就叫证化身。你完全感受到它显现的时候,就叫证报身。再往上完全回归自性,生生灭灭中有不生灭的东西。说生灭是基于假相而说,不生灭是基于实相而说。我们的生灭,如梦幻泡影。过去我们所担心的轮回其实是个假相,就像大海中的泡沫无论是破与不破都在大海中,都没有离开过大海。对于众生来说,想要轮回其实是不容易的,想要成佛却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大海中的泡沫想:“这个泡沫千万别破了,我要保护好它!”这个泡沫想要不破,想要永恒存在,是不可能的。一个泡沫在大海中老想要不破,你累死它也是要破灭的。我们老是想着我要长生不老,累死你也不会长生不老。泡沫说:“我不在我这个泡沫上用功夫了,我要回归大海!”其实很简单的,“啪”,断掉我执就回归大海。这个泡沫是大海的时间要比是泡沫的时间更久远,同样,我们本是佛的境界比我们现在显现五浊恶世的烦恼境界要更久远。这个泡沫想永远当泡沫是不可能的,而想回归大海完全是很简单的。我们想要当一个凡夫是不容易的,你想当个世间的好人,不可能,你当不了好人。但是我想成佛,反倒很简单。悟道就能成佛,悟道破初关,破冲关,破生死牢关。破初关是解决了见地问题,破冲关是解决了觉受问题,见地问题和觉受问题两者全都解决了,就是破生死牢关,就是成佛。所以,想成佛是容易的,想不成佛反倒是不容易了。这就是佛经告诉我们的。我们过去认为当众生容易,成佛不容易,恰恰是颠倒见。 “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什么是妄想啊?你只要离了妄想,当下就证得了如来的无量智慧,就是成佛。由此可知,我们的化身与佛的化身只有知见不同。你去看讲佛陀化身的《阿含经》,就知道佛是一个慈悲长者。经中讲到,佛陀对阿难说:“阿难,给我捶捶背,我的背好痛啊!”阿难就给他捶捶背。佛陀临终前,有人给佛陀供养了一盆蘑菇汤,没挑拣干净,有个毒蘑菇在其中。佛以他的报身证量知道锅里面有毒蘑菇,佛陀想,不喝了,这个人这辈子就没机会供养佛陀了,我快要入涅槃了。众生一念供佛的心会获得无量的福报,那就喝了吧!喝了之后就肚子疼,佛陀临终前肚子疼的汗流浃背。 我们看佛的三身境界,佛的化身和我们的化身只有知见不同,没有其他的不同。生老病死,一模一样。在修行中吃错了东西,拉肚子就找耆婆尊者,耆婆尊者是阿阇世王的一个弟弟,舍卫国的神医。耆婆尊者就熬好了一种药,用莲花蘸蘸让佛陀去闻,闻一次吐一次,闻一次吐一次,吐到第二十九次的时候就好了。吐到第二十八次的时候,佛还有点不舒服。耆婆尊者就问佛:“吐到几次了?”佛说:“吐了第二十八次了”。耆婆尊者说:“你再吐一次,第二十九次就好了。”佛又闻了一次,再吐了一次就好了。 经典中记载的,佛的化身和我们是一样,并没有飞来飞去的神异,说飞来飞去的境界是报身境界。化身境界是我们能看到的,报身境界是佛所讲的,菩萨们圣者们所看到的,都得到了实报庄严的境界才看到的。否则普通民众看到的和我们一样,就是佛坐在那里讲法,就是一个慈悲的沙门长老,个子高一点,没有什么神秘,没有任何神秘。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和我们的化身只有知见不同,没有其他的不同。 什么是报身呢?阿弥陀佛就是报身境界。我们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种依正庄严是诸佛的报身境界。阿弥陀佛其实代表了一切佛,一切佛的报身境界都像阿弥陀佛一样,国土庄严,慈悲清净,能利益无量众生。这是报身境界。 我们和佛的报身只有觉受不同。什么是觉受呢?觉受就是感受,感受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也有报身,我们的报身就是这个世界。我们的饮食、衣服、用具,那是报,现在坐在这里凳子硬不硬,房间暖不暖,这都是报身显现。我们的报是业报身,识报身,佛是法报身,智报身。识报和智报,其实外在的体相没有区别,但感受不同。所以,我们要转识成智。 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境界,我们看《阿弥陀佛经》,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其实我们此时此刻也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极乐世界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我们这里面也是这样,光盘,念佛机,就是迦陵频伽,听外面的鸟叫,就跟念佛一样。当我们进入修行状态的时候,一切都是令我们念佛念法念僧。风声树声鸟叫声,都是令我们念佛念法念僧,都是一样的。 经典中讲到,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非是罪报所生。这个世界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境,在我们的梦境中,梦见很多的人,都是化现出来的。所以,《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时此刻我们也是一个梦,一个大梦,大梦中的一切都是我自性显现的,自性显现的一切都是佛性显现,为令法音宣流所作。众生没有下地狱的,如果我做的不好,只是我呈现地狱境界,而众生并未呈现地狱境界。一切好的都是我的法师,一切不好的都是我的戒师,一切都是为我成道成佛显现的。他们都没有自性。在昨晚梦里的那么多人,我们自己是有自性的,那些人没有自性,都是变化所作。谁变化所作?我的心性变化所作。同样,此时此刻也是我变化所作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梦,我们每个人的梦交感在一起,但是又各有不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梦境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梦境。看似相同的梦,又各有不同。 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此时此刻每个人自己面前的都是梦中人梦中事。因此,他们都是变化所作。所以,还是和《阿弥陀佛经》一样。 修行念佛三昧是什么状态呢?印祖证得念佛三昧的时候,曾经一笔带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没有深入的说。但是你得明白了,念佛三昧就是对照《阿弥陀佛经》,对照《无量寿经》,对照《观无量寿经》,就是此时的当下,你去对号一一入座,相应起来了,你就知道此时此刻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我死了才去极乐世界,活着没有极乐世界。你死了有极乐世界,你活着也有极乐世界。 你去对照《阿弥陀佛经》,对照《无量寿经》,对照《观无量寿经》,一一对应。我们此时的感觉是种错觉,经典《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就是正觉。把我们此时的错觉调整到经典告诉我们的正觉上,于是,实报庄严境界就在当下显现。要对照经典一一去印证,不是死了才是极乐世界,当下是可以证得极乐世界的。 很多人认为死了才去极乐世界,修行没盼头,活着很烦恼,一时半会又死不着,可实在烦透了,自杀了吧好像传出去不好听。其实不需要自杀的。你对照经典,一定要对照经典,要知道经典是对谁说的。不要认为《阿弥陀佛经》是佛对舍利弗说的,《无量寿经》是为阿难和弥勒说的,不要这样想。《阿弥陀佛经》就是对我说的,“如是我闻”,就是我听释迦牟尼佛亲自对我说的。所以,要知道经典是对我说的。要调整我们此时的错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境界就显现了。极乐世界的境界显现,极乐世界的世界也就显现。无论你活着,还是死了,只要把你的错觉调整过来,极乐都与你同在。祖师也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是指报身;去则实不去,是指法身。就是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你就可以安享阿弥陀佛所赐予我们的一切庄严,一切解脱境界。 《涅槃经》: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对于化身境界我们是现量能见的,对于报身境界我们需要通过观修而能证得,对于法身只有听闻佛陀的教法才能知道。佛陀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就像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甚深禅定,二乘(声闻缘觉乘)的人不能了知,依靠佛经才能知道。对于众生的本具佛性,声闻缘觉也同样不知道,唯佛与佛才能知道。 我们现在之所以知道我们有佛性,是佛告诉我们的。在佛未出世前,没有人知道自己有佛性。都认为自己是这个生命群里的一个,知道佛性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大生命共同体。这是经典明确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要信守佛陀的言教。也许我们现在没有找到感觉,但是我们要听信佛陀的言教,知道我们具足佛性,佛性在我们的身心世界中如实显现,从未消失。我们深信不疑,即将解脱。你接纳佛陀的言教,就离成佛很近了。 《观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智海,从心想生。 在此佛告诉我们是什么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这个身体成佛,不是我们练得铜头铁脑一身钢,火眼金睛就成佛,和那个没有什么关系,是心与佛相应。大家看我手中这个手机是联通的还是移动的?装上联通的卡就是联通的,装上移动的卡就是移动的。 这个身体是佛呢,还是众生呢?我的心显现佛的时候我就是佛,心显现众生的时候我就是众生。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基督教讲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了人,佛教也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和佛没有差别。佛是两眼我们也是两眼,佛站着我们也站着,唯一不同的是心。佛的心是全然显现的佛性,而我们的心显现的是贪嗔痴烦恼。所以,我们和佛的差异是在心上。因此,我们从现在调整我们的心。怎么调整我们的心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快的调整。南无是什么意思呢?皈依,归命,回归的意思。回归就是让我回归到阿弥陀佛的心性中。阿弥陀佛代表了我们的法身,也代表了我们的报身,我们此时此刻的化身是谁呢?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现在回归到阿弥陀佛的心性中,于是我们就和阿弥陀佛合二为一,我们就成佛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将来成佛也叫阿弥陀佛。 南无就是回归如来藏性。藏传佛教的破瓦法修行,就是观想自己盘腿结定印坐在这里,头顶出现一尊阿弥陀佛也盘腿结定印,观想阿弥陀佛有个心轮,我也有个心轮,阿弥陀佛那个心轮上写着一个“阿”字,可以用梵语写,不会梵语的就用中文写。你观想阿弥陀佛在上面,我在下面。阿弥陀佛的心轮那个“阿”字的竖勾,像吊车一样垂下来了,从我的顶门进入,进入我的体内,勾住我的心轮,缓缓勾上去了,于是我没有心了。我的心完全到阿弥陀佛的心中了。又缓缓放下来了,再勾上去了。心中观想:我与阿弥陀佛不二,分开,不二,分开。上去时我就证得了阿弥陀佛的报身,下来时我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上去了报身,下来了化身,报身化身,报身化身。修久了破瓦法就修成了。只要你观想两三次,头顶就开始有感觉。很简单,就是观想。观想自己的心和阿弥陀佛的心合二为一。就叫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不敢担当,认为阿弥陀佛神圣伟大,我卑微陋劣,只有跪在那里给他磕头的份,哪敢合二为一啊。要深信,阿弥陀佛就是我的报身,我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是不二显现。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报身和化身的不二和合,我心与本尊心不二,就叫南无阿弥陀佛。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让自己和阿弥陀佛合二为一。这叫接引,这叫往生净土,这才是佛的密意。 这个修法很简单,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供养阿弥陀佛,都是培养我们和阿弥陀佛近距离的感觉,千万不要把佛当成领导,很多人怕领导怕惯了,也开始怕佛。认为佛是领导,大官,磕头磕错了,会惩罚你。佛菩萨从来没有惩罚任何人的概念,只有爱众生,慈悲众生。所以,千万不要怕佛。你这一辈子就是怕你爹娘,也不要怕佛。你应该爱佛,感恩佛,和佛建立最亲密的感觉。佛是我们慈悲的父亲,我们是他的宝宝。他疼我们,我们爱他,就是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与佛最相应的时候。这种相应法就是本尊瑜伽,本尊入我心。 有时凡夫的烦恼会显现,你就观想阿弥陀佛进入了你的内心,进入了你的身体,阿弥陀佛的佛性完全显现,就想你的身体是件衣服,阿弥陀佛穿上了你的衣服,你想着此时是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这时你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佛事。这个叫本尊相应法,也叫本尊瑜伽。 我们自性中是本自具足一切智慧的。从外面去学,学多少也学不出智慧来,就像你看别人练武,招式看得再明白,你去试试打架你用不上,人家打过来,你就闪不开。你从外面学来的佛法也是用不上的,一招也用不上。你觉得很好,学了《弟子规》,《善生经》,《吉祥经》,《金刚经》,很好。但是一遇到突发事件,即刻火起,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小事也发牢骚,抱怨,发脾气,闹矛盾,圣贤的智慧没有成为你的智慧。你要把所学的东西来诱导引发,让你自性的智慧显现,那才是你的东西,那时候你面对生命里的一切才会游刃有余去应对,对生灭世界里的现象才能够玩得转。所以,要从心性中显现智慧。 从心性中显现智慧,最快的方法就是上师瑜伽,让上师的智慧在你心性中显现。找到你至诚恭敬,无比信心的上师。无论活佛还是法师,都可以,只要他在你的心中可以代表三宝。你经常观想他,看他的照片,看他的光盘,临摹他的身语意,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心作心是,临摹他你就成为他。 你要临摹佛,可能因为不熟悉,找不到感觉。但上师在你的生活中,临摹他很方便。你要身语意的临摹,找到感觉。“身”怎么临摹?你看上师的走路,上师的手势。“语”是上师的语言语气,平日的说话。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用哪些词汇,你去临摹。“意”是最难临摹的,意是临摹上师的眼神。身语意与上师相应的时候,上师和三宝的功德智慧全体从你的心性中显现出来。因为,上师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上师本人,是十方诸佛和一切贤圣的完整传承,甚深密意,全体功德。 还有一种是上师入梦法,睡梦瑜伽。如果你看一本经,实在看不懂,没有关系。你就把它放起来,恭请你的上师入梦给你讲这本经。跪在上师的像前祈祷:“请上师加持我,教导我!”然后你就把这部经恭恭敬敬的放在你的枕头下,沐浴更衣吉祥卧,想着这部经进入梦境,在梦境中会出现你所信奉的法师。讲了些什么,醒了你忘了,但是你再看就懂了。这个叫植入意识。 大家看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没有?这部电影就是表现“植入意识”。我们也可以把佛的智慧直接植入阿赖耶识和末那识。诵经念佛也是在植入意识,需要不断的持续植入,效果却很慢。因为我们的“自我”疑根很重,会怀疑排斥。就好比我们的身体对植入的器官会排斥,但对自生的器官就不会排斥一样。在梦境中植入的时候属于深度植入,“自我”即可接纳。这时候你醒了之后就看的懂经本了。 也有很多和我熟悉的居士,会梦到我到他梦里给他讲经,问师父:“是不是师父来我梦里了啊?”我可没那个本事,我还得请我的上师入梦呢!梦见我,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但和你对我的信心却有直接关系。对我有信心的弟子,梦到我为他讲经说法,或者灌顶加持。也许他体悟佛法智慧的证量远高于我,但是他仍然可以从我的僧相和我所代表的三宝功德中获得他所需要的加持。这个就叫自性三宝。这个修法就进入了无上密乘。历代祖师的成就,不是靠折腾这个身体,你怎么糟蹋身体也成不了佛。你糟蹋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其实是对不起佛,对不起佛的显现。 在密乘中把自己的身体是当成无上坛城来对待的。你修净土法门就要想,这个身体就是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的化身显现,要好好疼它,要好好待它。虽然他是生灭的,但也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太劳累它,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洗澡的时候就洗澡,该安乐的时候就安乐。不是你折腾身体就能成佛的,如果你折腾身体,你就是糟蹋坛城,是对诸佛的不敬,是对如来藏的不敬。因为这是如来藏显现的。对我们的身体是这样,对我们所用的器具都是这样。以及对你的房子,汽车,桌子,如佛一般的敬畏和爱戴。因为他们都是佛的化身,所以要爱你身边的人、事、物,这都是佛性的显现。你要经常读经念佛,祈祷体验,感悟佛性。慢慢的你的心性中就开始显现出诸佛的密意,之后你看经就懂了,就如同六祖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现在就让我们的心中常生智慧。我们与佛同在,我们的心性就是诸佛。 喜悦、慈悲、高尚,就是佛性的显现。你只要拥有着喜悦、慈悲、高尚,你就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与佛不二。 我们的心要经常装着佛,想着佛,佛性显现,我们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如果装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就是是心作魔,是心是魔。就像这个手机你装上移动的卡就是移动的信号,装上联通公司的卡就是联通的信号。这个身体你装上佛心你就成了佛,你装上魔心你就成了魔,装上大我慢你就成了个狂人,你装上贪嗔痴就成了苦恼的众生。装什么就显现什么,显现什么就成为什么。 由于时间的关系,咱们只是概念性的给大家略作讲解,但是你要去体验它。佛教中所谓的修行就是体验真理,体验佛陀的教言,在体验真理的过程中你会对佛陀的教法产生真实无伪的信心。当真实无伪的信心显现的时候,你全体境界当体转换,全是喜悦,全是慈悲,全是高尚。就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亦复如是。 今天下午咱们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谢宝儿的辛苦,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 阿含时讲小乘教法,是以超越人天乘为目的。人天乘就是希望修现世福报和长生不老。人天乘有四个愿望:常、乐、我、净。称作四颠倒见。二乘就是破掉人天乘这个“常乐我净”的虚妄期待。 “常”,梦想长生不老。不可能,我们注定要死定的。五十年后,咱们在座的都死干净了。“乐”,娑婆世界注定了苦难,没有快乐可言,冬冷夏热,全是苦。“我”,我们一直依恋的这个身体不是“我”。 我前段时间去一个居士那里,那里有座小庙,叫东镇老爷庙,就在他公司边上。里面破烂不堪,神龛上污垢脏乱,我说:“这些神明也是当地的护法啊,你打扫打扫,上上供。”我们用饼干水果上供,也念佛念咒供养他。从殿堂出来的时候,低头看见铺在脚下台阶上的石板写满了人名,一看是块残碑,功德芳名的残碑。古人修建寺庙都会刻个功德芳名,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古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希望能够流芳千古,永恒青史,让后人缅怀铭记。然而今天却铺在地上,让大家脚踩走过。我对当地的村民说:“不能这样对待先民啊,这是咱们的历代祖先啊。古人修复古庙是为了保护这一方,留下名字是为了让我们缅怀,让我们去纪念他们的丰功伟业,现在我们用来垫路,用脚踩着祖先的名字不敬啊。赶紧起出来!”……我们就用铁锹挖出来,抬到一边,将来有机会改天封起来砌到墙上,让大家能够看到祖先的丰功伟绩去缅怀。出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过去我建寺院的时候,为了劝导大家多发心捐钱,也说:捐钱多了给你刻个碑,即使一千年后你不在了,你孙子一看,这是我爷爷,他也很自豪啊。很多人被忽悠了,拿一百万刻个单独的碑,感觉很高兴。其实这就是忽悠人啊,刻上碑有什么用呢?大家想有用吗?很多人刻个碑是希望得到永生,我不希望死,如果我死了,我名字在也行啊!你想想,到时你名字还在吗?就像我们前世,可能建了庙做了功德,但是哪个碑上是我们的名字,大家还能对的上号吗?面对生死流转,虚名假位根本就没有用。我们一死没有什么东西可代表我们的,就是代表我们的也没有用。你买上很多房子,建好多豪宅,只要你一死,他们就会把你抬出来,不可能让你在里面待着。所以,没有永恒的东西。 只要你不是为成佛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实际作用。在人天乘的时候我们教导别人,既然你做人,你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这都是些托辞。人天乘的善恶业区别是,你利益别人就是善业,伤害别人就是恶业。到了二乘,修行到了解脱乘的时候,为成佛为解脱而做的就是善业,为轮回而做的就是恶业。即使你去帮助天下人,即使你去做慈善,即使你去捐款,即使你去放生,只要不成佛,你就是恶业。在轮回中,只有恶业,没有善业。所以,在解脱道中明确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真实所谓“我”的存在,就是指这个小我。打破这个小我的概念,老想这个小我永生,给他照个像,给他立个碑,给他建个牌坊,让他永生长存,没用。就像我们前生做的那些事,哪个是我们?根本对不上号,所以在人天乘中,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 “净”,只要你在轮回中没有清净可言。只要不成佛,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我多做点善事,未来福报大!”你未来福报越大,可能造业越多,造业多,再次轮回的时候就堕落下去了。高低高前进,轮回式来生。上去了下来,下来了上去,只要在轮回中,没有善业,不可能得到清净。 所以,二乘破掉人天乘的“常乐我净”,成为四颠倒见。当我们进一步去起修的时候,我们要找到真实修证的核心所在,到底是修什么?只要还抱着“常乐我净”四颠倒见的时候,世间人往往就是在修身体。例如:我眼神不好,听力差,学佛后眼神好了。其实再好也终归是个死人。修行不是这个,不是把你眼神修好了,把你耳朵修的更敏锐了,也不是增寿个十岁八岁,长寿个一百岁也没有用。不是修这个,要超越在身体上用功夫。我们初级修行往往是在身体上用功夫,要么保养身体,要么折腾身体。人天乘的人是保养身体,天天琢磨化哪个妆好,吃什么能保健,怎么能补血补气。二乘往往又陷在一个误区里,没事就折腾身体,每天多吃些苦,少吃顿饭,拜多少拜,坐几柱香,好像感觉让身体很难过,很痛苦,才对得起谁似的。这都是深度误解,因为身体永远不会成佛。成佛的不是身体,身体注定了是个生灭的四大假合。就像树叶不会成为大树,树叶是注定生生灭灭的,很快会脱落。我们的业报之身也是生生灭灭的。所以,修行不是修身体,是修心。 修心第一步就是修知见,第二步是修正觉。修心也可以理解为修感觉,把过去的错觉修到正觉上就是成佛。错觉认为这个小我是我,我要让小我变得强大,让他有荣誉,让他受人恭敬,让他受人赞美。这是人天乘。二乘就开始折腾他,也是颠倒。要透过生生灭灭的假相进入到实相的形态去,让实相的智能显现,而这个实相的智能显现就是正觉。过去的一直是一种错觉,自认为在轮回中生生灭灭。而正觉是不生不灭的,错觉是生生灭灭。把错觉修到正觉上就是修心。有人可能问,这修行就是修感觉,这是不是太单了!? 感就是第七意识末那识,我法二执称为感性。佛就是觉的意思,觉悟的圣者,叫佛。让我们的感性生起觉性来,就是成佛。让我们的感性和佛性合二为一,完全的融合,就是成佛。什么是觉?觉就是感觉,能感的就是我们佛性的能量。让他产生正知正见,产生正觉。对于我们实相的真我,佛性,我们有时候也称为如来藏。经典中是如何来表述这个真我(如来藏)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六祖坛经》: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实相:空分(中观,般若);显分(如来藏、自性);明分(瑜伽,转识成智)。 六祖惠能大师是禅宗祖师,由达摩祖师把佛陀的心法带到中土,依次相传,传给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大师在黄梅传播教法,开东山法门。惠能大师是岭南人,就是现在的广东一带,偶尔听别人诵念《金刚经》,触动了他内心中的灵感。于是专程去投奔五祖请教,不辞辛苦,步行一个多月到达五祖的寺院黄梅。一见五祖,五祖就问他:“你是哪里人啊?来干这什么啊?”当时惠能还没有出家,他说:“弟子是岭南新洲百姓,来此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他说话很直接。五祖问他来做什么,他就说我是来成佛的,别的我不要。后来六祖快速证悟了佛陀的心法,悟道成佛,这和他目标精确有关系,我们仔细来想,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佛?很多人的学佛往往都带着人天乘的思想。当然,初级学佛无论带着什么思想都是合理的,只是我们必须要提升。为什么来学佛呢?身体不好,听说学佛后身体好,身体再好也注定死亡;生意不好,听说佛陀有智慧,让佛陀保佑生意好点,再好你将来一分也带不走;夫妻不和,来学佛把关系搞好些,再合也得离散。如果不是为成佛而学佛的话,都是很可惜的。遇到佛陀的教法了就是要成佛。要树立一个单一的目标,不要太复杂。单一的目标:我为成佛而学佛。六祖就是下的这么一个订单,我为成佛而学佛,所以六祖快速成佛。六祖是直接成佛,即身成佛。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六祖虽即身成佛,仍示现为祖师弘法,免得教法混乱,但他的证量与佛完全等齐。这是佛陀授记的。 六祖学佛很简单,就是为成佛而学佛的。五祖单独给他讲《金刚经》,完全彻悟,彻悟之后,写的这一段偈子,就是向五祖汇报自己的悟道心得。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什么是一切万法呢?就是一切现象和事物,不离自性。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我们也称为本来面目。一切现象没离开本来面目,就像一切大海中的浪花,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任何一个树枝都没有离开这棵大树。我们生生灭灭的假相中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只是忘失了佛性。一切万法,这个法是指现象事物,一切现象事物从来没有离开过佛性。佛性就是能量源。在不同的宗教对它有不同的表述。其他的教法虽然未悟达佛陀的高度,但是它的方向却很接近。比如道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万物是由无极的状态而生的,佛教中讲空生万有,基督教中讲到圣灵圣父圣子也是这个涵义。如《道德经》中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这种表述类似我们禅宗《心经》中讲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用了空和有。老子《道德经》中讲无和有,两者同出而异名,都是同一个源头而显现。那么在天体物理学中讲到,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在一个空无的状态下产生裂变,裂变之后向外扩张形成了空间,先后顺序形成了时间,于是宇宙产生了。和我们所说的佛性显化万有,同一道理,是空产生万有。 万物是同一源头而显现,众生也是同一源头而显现。我们的一切天地万物也都是同一源头而显现。在同一源头这里众生是一体的。无数浪花看着很多,但在大海这里是同一本体的;无数的树枝枝繁叶茂,但是在树根这里是同一体的。菩萨悟达了这种同体,而真实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很多人认为菩萨对众生那么好,是他道德好。和道德没有关系。他是真实证悟的境界,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一切众生共一悲仰。这个境界是真实悟出来的,证出来的,不是靠道德约束出来的。在人天乘是靠道德来约束,好像这样做道德,那样做不道德,用道德来约束。这个道德其实是个名,是个虚名。为道德而做是个虚名,它仍然是个幻相,生灭的,轮回的。而菩萨不是靠道德来约束,而是一种本能,他就是应该这么做。就像左手和右手,左手被门挤住了,右手毫不犹豫的会救它,不是说我救它就有道德,我不救它就没有道德。菩萨能够了知众生之疾苦,就是因为他真实证得了与众生的同体。所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上我们与天地万物都是同一体性的。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六祖继续向五祖汇报说,原来我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生生灭灭的染污现象只是一个假相,并非实相。就像浩瀚的大海没有什么染污不染污,百川入海,同一海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原来我的自性从来就不生生灭灭的,就像大海从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的自性中本自具足一切。就像我们所学的教法,普通人学习佛法以为是从外面向里学,我看多少经,持多少咒,念多少佛。从外面积聚多少功德来,这是误解。从外面所积聚的这叫造作,没有功德。就像达摩祖师来到中土,首先梁武帝把他迎请到宫廷。梁武帝就问他:“大师啊,我建了那么多寺院,度了那么多僧众,你说我的功德有多大啊?”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呢?只要不是从你心性中显发出来的觉醒意识,就没有功德。其他的只能是福德,你做了多少好事是福德。下一辈子有福,但是和你成佛仍然不相关。成佛的智慧是从内向外显发的觉醒意识。 就像农村有个手动压井,向里倒点引水进去,再压,不够的时候再倒点水进去,再压,慢慢那里面的水就出来了,源源不绝。我们现在在这里听课,诵经,念佛,拜佛都是向里面加引水。从外面往里添,不是目的,是方法。只是个引子,是为了引发内在的智慧向外显现。内在的智慧向外显发的时候才和成佛真正相关。这个叫功德,显发多少就有多少功德。外面向里面倒,只是结善缘。如果不能从你内心中显发出智慧来,加多少也成不了佛。成佛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是从里面向外显现来的。既然是显现,那他得有才能显现啊,而我们的自性中本自具足世间天地万物的一切信息、一切资源,都在我们的心性中全体存在的。因为存在,所以具足。 现代心理学认为,我们的大脑还有很多地方是未开发的。其实并不是他未开发,是他把古往今来所有的历史融摄其中。任何一粒微尘中都包涵着天地万物的所有信息。同样,古往今来,从远古历史到今天,所有的信息在我们同一脑海中都有。只要你能调出来,所有人的信息在你这里能自然显现。因此我们把这个能量称作“如来悉知悉见”。在如来那里是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在我们这里也是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只是误认为自己不知道,把这个能量给掩埋了,使它隐而不现。所以,信息就隐藏了。其实它是完全具足的。 任何一粒微尘中都包涵了法界的一切信息,所以这叫“一粒微尘含摄三千大千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一切能量,具足所有佛陀的智慧以及成佛的功德。我们成佛的功德不需要你向外面累积多少你才能成佛,而是你显发多少你就能成佛。不是你再去聚集多少,造作多少。你自然本具佛陀的一切功德和智慧。这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的自性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如同一棵大树,秋风扫落叶,春来新芽生,树叶生灭摇摆,树根却没有动摇。同样看大海波澜起伏,潮起潮落,总体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的。就是如如不动。我们的自性就好比这大海,好比大树。他没有什么动摇不动摇,也没有轮回,也没有生灭。生灭的是幻相,是幻觉,是小我自我的纠结,在如来藏来说,在佛性来说,它如如不动,从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虽然它如如不动,却生机盎然。就像大树到了春天的时候,就会长出无数的树叶来,色彩缤纷,绿意盎然。它这种能量我们称为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它能显现一切现象。佛性是空性光明的,但它能显现万物。能显现万物的能量我们称为如来藏。所以,我们总结“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涵盖起来就是我们要表达的实相的状态。实相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第一,它是空性的,般若空性。第二,它是光明的。第三,它能生万法,是显现的,能够显现万物。 专门研究实相的某一种特性,就出现了几种学派体系。研究空性多的是中观般若系,像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都是研究实相的空性为主。研究实相的光明性称为瑜伽系,以禅宗,唯识宗,密宗,律宗为主。佛的境界是光明,但在众生的境界却充斥着烦恼阴暗。在同一法界体性中,两个人不一样的心态,就呈现不同的感受。在此刻同样的这个佛堂里,一种心态是听闻佛法欣喜万分,另一种心态是简直是折磨,快结束吧。在同一个体性中,佛陀所感受的这个世界是完全的佛国净土,而我众生所感受的这个世界就是五浊恶世。 悟道不是让你改变世界,这世界不需要你去改变。本来就是从佛性中显现的,没有任何的问题,是我们的感觉出了问题,我们把感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的一切就是圆满的状态。这就是大圆满的修法,大方广、禅宗心地法门,也是如此。因此,对佛来说是光明的,对众生来说是烦恼的。佛用智来感悟,就是实报庄严,殊胜光明。众生用识来感受,就是烦恼苦难,轮回业报。因此,众生需要转识成智。禅宗,唯识宗,密宗,律宗,都有转识成智的修法,转烦恼成菩提,转众生的分别执著为佛的慈悲觉受。 实相还具有显现的能量,研究实相的显性为如来藏系。虽然实相空性却显现万有。尤其是禅宗的心地法门,密宗的大准提修法,以及华严宗的大方广修法。这些修法都是体悟显现的。如来藏的显性,你想显现什么他就营造什么。这个世界就是根据众生的需求在显现,如来藏显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谁都有自己显现的能量。一切都是根据心的变化而显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就如此刻太阳在天空普照万物,房间窗户的玻璃好比我们的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为玻璃(我执),玻璃(我执)上有个什么,在你的化现投射境界里就有个什么。阳光好比我们的佛性如来藏,玻璃好比代表我们的“我执”,投射显现的影像好比我们的万物世界。生命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佛性一体不二的显现。我们现在显现的一切,不论是五浊恶世的境界,还是个光明庄严的境界,它的能量源都是来自于佛性。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就如同如来藏按照我们所下的订单,我们想要什么,如来藏就给我们显现什么。这种感受是根据众生的认识不同而感受不同。所以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的心决定了你要显现什么现象,你的认识决定了你的感受是苦是乐。佛性的力量在佛那里并未增加什么,在众生这里也从未减少过什么。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五祖知道六祖完全悟达了本心的概念,知道是如何显现,如何变现。它的本有状态也完全证悟。这个本心就是自性,我们的分别心是妄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本心,学习佛法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埋头研究世间的生灭法只会造作继续轮回的种子。你如果认识到了自己的佛性自己的本心,这时候你就是丈夫、天人师、佛。 “丈夫”就是大丈夫,伟人,圣人。“天人师”,就是堪为人天师范,可受人天供养。“佛”,证得佛之知见就是化身佛,证得佛之觉受就是报身佛,证得佛之不二就是法身佛。对于众生来说,如何来证得了化身呢?就是你深信深知你和一切来自佛性,天地万物都是同一佛性的显现。你相信有佛性,你是从佛性显现,只要你认识到这个就是证化身。你现在感觉世界不圆满,你不需要改变外在的任何现象和事物,只需改变自己的感受,感受当下具足的光明,当下具足的解脱,当下是圆满完美的一切,感受到它,把你的错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就证得了实报庄严身,就是报身。而法身本来就是那样,不需要证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报身化身。 证悟后有什么特征呢?如果具足三种感觉,就是正确的。第一,喜悦。你生命中的所有万法,一切现象都让你充满了喜悦。在佛教中称为法喜,禅悦。我们用喜悦来表述便于大家理解,他是充满了喜悦的。如果你做的这件事一点不包涵喜悦,那和成佛没有任何关系的。和成佛有关的一切,一定是充满了喜悦。 第二,慈悲。慈悲就是你真实的对众生爱心充满,乃至对你身边的一切万物,座椅板凳、草木岩石都充满了柔情蜜意。你不会为了对一个人好,而伤害别的人,你不会开门的时候一脚踹开。一个真正悟道的心,他会爱天地的一切,爱所有的人,爱所有的生命,爱所有的一切万物,把一切情与无情同等看作佛的化身来对待,带着感恩和慈悲去体悟。他是慈悲的,他不会恨任何人,不会伤害任何人,不会轻慢任何人。如果在生命中你不慈悲就和成佛不相应,和成佛相应必然慈悲。像净土的根本经典《观无量寿经》中明确讲到:“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佛就是以大慈悲心为体,所谓的佛心就是大慈悲,就是博爱。只要是往成佛之路递进的修行,一定是充满着慈悲的。 第三,高尚。崇高的,光明的。当我们的心安住在“我要成佛”,我是一个要成佛的人,这时候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了高尚,不管他行为是什么,只要他心中想着“我是一个要成佛的人”,他的行为和心性中就具足了高尚。不管他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他说我是一个要成佛的人,他的行为中就具足了高尚,他不是低级趣味的,他是绝对高尚的。 喜悦、慈悲、高尚,三者缺一不可。这三种觉受在我们内心中生起的时候,我们的行住坐卧统统是无上密意,统统是修行,统统是戒定慧,六度四摄,菩萨万行,八万四千种功德都在此刻的心行中涌现。缺乏这三种心行中的任何一种都是残缺的,不圆融的。这个是我们要培养和保持的一种心态。喜悦、慈悲、高尚,生起了就是觉受轻安,不再退失就是三昧境界。 现在我们了知了实相中,具足“空显明”三种基本特质。其实实相的特质还有很多,广说无尽,究竟为空。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沿用这三种特质来表述我们的佛性,我们的本来面目。他是空分、显分、和明分。空分在佛教中大部分用中观见和般若来表述。中观就是龙树菩萨的中观见,般若是六百三十卷的大般若经。像《心经》《金刚经》就是般若系的。显分,如来藏和自性就是禅宗和密宗经常体悟的,以及净土宗都是修如来藏法。明分是它本自光明,我们忘了他的光明,要体悟它的光明就是大瑜伽修法,是转识成智的修法。密宗禅宗中也都有这种修法,转换感受。 修行就是为了证得实相。而实相此时此刻和我们一直同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只是忽略了实相的存在。我们说实相空性,空性状态是什么呢?无常就是空性的粗相。我们了知万事的无常生灭,了知了这一个我们就了知了空性的粗相。进一步去深化就能感悟到空性的状态。 显发万物,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世界里就会显现什么。这个显现我们在上几次的课中讲过,想生病的人他就生病了,想倒霉的人他就倒霉了,想升官的人他就生了,想发财的人他就发了,想着想着那事就来了。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想着想着它就产生了。这个显分,我们也称作给如来藏下个订单,你到底想要什么,明确你的想法,它就显现什么,这个就是显分。 我们现在的显现都是光明的,为什么是光明的呢?因为我们了知佛性是光明的,而佛性显现的一切都是光明的。就像松树长出来的树枝一定是松枝,同样佛性是光明的,它所显现的一切万物也一定是光明的。我们不必怀疑佛性显现的光明,同样天地万物是佛性显现的,所以它一定也是光明的。我们没有感觉到他的光明,是因为我们掉到了一个妄想执著的错觉中。你不需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你只需要改变感觉。实报庄严的境界当下显现,它是可以现证光明的。 为什么说我们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具足圆满光明呢?祖师用五种方式来证明当下的光明。第一,它本来就光明。所以,不需要证明,它也是具足光明的。第二,佛说它是光明的。佛在很多经典中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是大圆满的世界,从未残缺过,是众生因为妄想执著而残缺。所以,佛悟道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原来众生皆具如来的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原来众生都具有佛的光明境界,却因为妄想执著而没感受到佛的光明。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佛陀高坐说法。佛陀的一个弟子就想:“佛陀经常其他佛国清净庄严,而我们的国土却是五浊恶世。难道我们的佛不如他们的佛修的好?”这时候有位天王,有他心通,赶紧说:“尊者千万不要这样想啊!你觉得是五浊恶世,我觉得这个世界和我的天国宫殿没有什么区别。”这时佛陀就微笑,用脚趾抓地,加持大家看到佛陀境界里的世界,果然清净光明。佛虽然和我们坐在同一个房间里,在佛的境界里这个处所完全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净土,佛的世界。而我们坐在这里就感觉这就是个砖混结构的房子,寒冷刺骨。同样的地方因众生的觉悟不一样,所以他的感受就不一样。因此,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此刻的这个世界就是完美世界,光明的。 第三,祖师现证它是光明的。无数的祖师开悟之后明确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光明的。祖师开悟之后,人们问开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啊?祖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饥来吃饭困来眠。方信禅师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光明洞耀,照彻十方,臂如千日,放大光明。”憨山大师开悟后说:今日方知,鼻孔朝下。 我们来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开悟后的境界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云就是在天上的,水就是在瓶子里的,水就是在杯子里的。就是这样的。我们过去总感觉“不该这样”,开悟后的境界体悟到了之后“就是这样”。因此,并不是改变这个世界怎么去成佛,而是改变了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佛的境界就显现到了我们的面前。佛的境界是什么呢?就像我们一样,只要不去攻击、谩骂、不去烦恼、安住于当下,不要悔恨过去的那些事,别去担忧未来的事,安住于当下的境界就具足了解脱相。解脱相和完全解脱高度不一样。但你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具足了圆满的解脱相,稳住它就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 祖师开悟之后告诉我们世界是光明的,无论是大圆满的祖师,还是大方广的祖师,心地法门的祖师,都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光明圆满的,从未残缺过,我们一直误认为它残缺。 第四,我们可以现证它是光明的。佛陀的教导是可以现证的。我们很多人的修行都寄希望于未来,现在好好念佛,死了好去极乐世界。普通人都有这种想法。你仔细来想,难道佛法只有死了之后才有用吗?死之前呢?事实上,佛陀的教法是随时随地可令我们获得解脱的。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是可以现证的,解脱是可以现证的,成佛是可以现证的。就在我们的今生,就可以证得。 很多居士误认为佛法在死了之后才有用,就陷在很纠结的旋涡中。这个世界真是烦恼,我也天天念佛,死又死不了,能不能让我快点去极乐世界啊!其实忽略了一点,佛陀所告诉我们的极乐世界它是可以现证的。我们对照《阿弥陀佛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经》,尤其是《观无量寿经》的十六种观法中前十三观,就是让我们现证极乐世界的,就是让我们现证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状态。并不仅仅是让我们死了之后才去极乐世界,而是现在你就可以感受极乐世界。当然,我们发愿在这个身体示灭之后,我们的神识归于弥陀性海,安住于极乐世界,享受实报庄严。但也可以现在就开始感受极乐世界的美好。佛法是可以现证的,这种现证的修法有很多种,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实相念佛都可以现证,人人都可以现证。不需要你死了之后佛法才起作用,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可以获得解脱境界,只要你去调整你的觉受。所以说是可以现证的。 第五,因为光明,所以光明。因为如来藏是光明的,所以如来藏所显现的一切也是光明的。如一棵树本来就是个松树,长出来的枝子一定是松枝。此时此刻的一切都是自性显现的,自性就是佛性。所以,我们的自性是光明的,显现也就是光明的。之所以没感觉光明,是我们的感觉出错了。调整回去就是光明。当你觉受到了它的光明就是证得了三昧境界,就是大圆满,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我们无论用什么词汇去表述它,就是那种美好的正常觉受。 我们所说的法、报、化三身,在修证中会有几个特点。对于化身的境界我们都能看到了,我们用“现量”来看。什么是现量呢?这就是桌子,这就是炉子,这是个出家人,这是在家人,能见闻觉知的就是现量。量是量化、表述、标准。我们能亲眼看到的,这里有房间,有佛像,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对于化身的境界我们现量就可以看到。但对于报身的境界要用“比量”,什么是比量呢?就是你看不到它,但是通过你所看到的东西可以去推测想到的。能想到的就是比量,比如你看见一个和尚,和尚一定得有个庙,那么远过来了,一定有车送过来的。没看到车,但是你能想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比量。对于报身境界是可以通过比量感受到的。我们现在感觉苦,别人告诉我们说佛的境界是乐的,我们去体悟就能感觉的到。也许我们还没有亲眼看到,但我们相信,佛不会骗我们,师父不会骗我们。佛说的当下就是佛国境界,当下就是解脱境界,一定不是假的。于是你去调整感觉,证悟的觉受就开始在你身上显现,要通过你去思考一下才能显现的就是比量,就叫报身境界。 对于法身境界我们只能根据圣言量来说。什么是圣言量呢?佛陀的语言就是圣言量,佛陀讲的是圣言量,以及证悟佛陀心法的祖师所说也是圣言量。圣言量就是说法身境界,我们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知道,没有圣言量我们不知道有个法身,永远都不知道。就如大海中那个泡沫,他只有听受善知识对他的教导才能开启这样的如实知见。后面我们还会谈到这一个。 对于我们本有的法身状况,我们一无所知,罗汉不知道,菩萨也不知道,众生无法亲证。佛陀也是在成佛后才了知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佛陀的教导他才知道有个法身。不管是谁,对法身境界唯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今天我们之所以探讨法身,是因为我们是照着佛经来探讨的。不是我们自己证得,也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基于对佛陀的相信,才相信有个法身。在信受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如实之见,如实感觉。于是,我们最终也能证入涅槃。所以,关于法身境界,我们只能听受佛陀的教导。 《如来藏经》:佛说: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虽然看着我们外在好像充满了贪嗔痴的烦恼,但在我们烦恼的状态中却有个如来在那如如不动。这个如来是指我们的自性,在我们生灭的假相中,佛性是从未消失的。所以,佛性是在佛不增,在佛那里并没有增加;在凡不减,在凡夫这里佛性也从未消失过。而且“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与无情同样都有佛性。这个桌子也有佛性,而且这个桌子的佛性和我们的佛性以及诸佛的佛性,其实都是同一佛性。《华严经》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同一法身,诸佛如来,同一法性”。我们是同一法性显现的一切。就像大树上有无数的树枝,突然有个树枝开悟了:“哦,我之前羡慕人家大树,其实我本来就是棵大树啊。”于是就告诉其他的树枝,其他树枝还在烦恼,都想着“我们精进努力,艰苦修行一定要成为一棵大树”。一个觉悟了的树枝说:“行了行了,无需折腾,我们本来就是大树。”身边的树枝相信了它,就叫开悟,就叫悟道。有的树枝很难相信,告诉他还生恐惧毁谤,就用道次第先哄着它玩,建立好感:“是啊,我们都要成为大树,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大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再告诉它: “其实你本来就是大树啊。”如果直接告诉它,就是“直指”;用一些比喻来告诉它,就是“喻授”;还有一些需要慢慢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告诉它,就叫教授。所以,佛陀教化众生中用三种方法来说实相。 教授,就是慢慢教导他;喻授,用比喻来告诉他;直指,就是直接告诉他,你就是大树。佛陀祖师经常告诉我们:你本来就是佛,你从未离开过佛,你的法性就是佛,这就叫直指。像我们从前面一点点来说就是教授法。佛陀明确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心性中有如来现跏趺坐,俨然不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尊佛,这个佛我们称为佛性,我们的心性就是佛,这是《如来藏经》中所说。 “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虽然看着众生是充满烦恼的,但是在佛陀眼里看众生都是佛的德相,没有区别。为了圆满众生的道果,有时候用些表法的方式告诉大家。比如说,有时佛陀示现为愤怒相来代表我们的嗔恨,嗔恨中是有着解脱相的,无论贪嗔痴任何一种看似凡夫的烦恼心态,佛性仍然是存在的。 我们现贪心的时候,在藏传佛教里佛陀就用双修法来代表,一尊佛抱着一个明妃,有人说这不是耍流氓吗!这是表法。就像太极,一阴一阳,一天一地,其实它代表的是矛盾的统一,万物的不二,辩证法。藏传佛教比较直白,用一尊佛抱着一个女人,其实是指的悲智不二,悲智双运,用它来表述喜乐本尊,而这种喜乐本尊并不是实体的男女合修,而是表法现象。我们汉地的人比较儒雅些,就用太极表示。藏地的人比较质朴,就用直白的方式来表述,都是指的矛盾的统一,万物的不二,空有的圆融。和合相是喜乐本尊,代表“贪”之喜乐。青面獠牙的忿怒本尊,代表着“嗔”之忿怒。寂静相的本尊的代表了“痴”。在众生的贪嗔痴中,其实佛性完全具足,从未消失。 众生的贪嗔痴也从未离开过诸佛的妙用。在《西游记》小说中有四个主角,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呢?唐僧代表了菩提心,孙悟空代表了嗔恨,猪八戒代表了贪欲,沙僧代表了愚痴。贪嗔痴本来是不好的,是轮回和苦难的,但是在菩提心的光芒中,贪嗔痴全体转化为道用。 唐僧代表菩提心,道心,不管遇到什么障碍困苦,他都是坚决的西行,宁可向前一步死,不愿回头半步生。所以,众生的贪嗔痴只要具足菩提心,就能转化为成佛道用,转烦恼为菩提。《西游记》中的故事表述的很有深意。孙悟空嗔恨显现的时候,能降伏魔障。猪八戒贪财贪色,但是他能创造和谐。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他就能把他给叫回来,协调关系。沙僧虽然愚痴,却是很吃苦耐劳,挑着担,牵着马。这个故事就表述了,你要用菩提心转化贪嗔痴为道用。因此,《如来藏经》中所说,众生虽在贪嗔痴诸趣烦恼身中,但是佛性全体显现。 什么是菩提心呢?你想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你希望觉,你发起觉的心就是菩提心。你具有菩提心的时候,你现在不需要改变你的工作,不需要改变你的环境,不需要改变你的任何东西,你都能成佛。贪嗔痴和戒定慧同是从如来藏显现的。没有菩提心的戒定慧同样是轮回,有菩提心的贪嗔痴也能转化为妙用。如果没有唐僧的话,他哥三个再能,也不会去取经,虽然唐僧没什么本事,但是他有菩提心,也就成就了西天取经事业。这个取经就是成佛的意思。虽然我们还有贪嗔痴,但只要我们具足了成佛的菩提心,我们必将成佛。 《楞伽经》: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 《楞伽经》是当时禅宗的要典,达摩祖师到中土来传播禅宗的无上乘妙法的时候,就是以四卷的《楞伽经》来传播的。在《楞伽经》中,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修多罗就是经典的意思。我们每个众生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在于一切众生身中。这个身中也是指心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什么是贪嗔痴?就是我们本有的烦恼障。不实垢染,不是实实在在的把我们染污了,而是虚幻的染,是贪嗔痴的假相把我们的觉性给遮挡了。如乌云遮挡了太阳,并不是把太阳给灭了。 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好像把无价的宝物放在了污垢衣服里,我们看不见了。它从来没有消失过。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佛陀说,虽然它藏着,虽然看似它被染污了,其实并未被实时染污,是虚假的染污。看着太阳被云彩遮挡了,其实太阳从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只要我们具足了菩提心,这些障碍就会云开雾散。让我们的佛性完全从我们的心性中绽放。于是我们就和佛没有区别。 《华严经》: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华严经》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所说:“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都是因为愚痴迷惑,不知不见?”其实所有的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如来的显现,但是大家都被愚痴迷惑而没有看到。我现在应该把我的教法传播给他们,慢慢让他们的妄想执著断掉,让自己心中的如来藏完全显现,和佛没有区别。 你看佛陀并不是说从外面加封给我们一个佛,我们成佛不是从外面成佛,是从内在显现成佛。我们要让我们内在本具的佛性显现出来,我们就成佛。我们不知道,其实佛性从来一直在那里显现。放光动地,从未消失过。我们现在可能没感觉到它,但是它一直在那里放光,一直在那里显现。我们知道我们与佛性不二的时候,就叫证化身。你完全感受到它显现的时候,就叫证报身。再往上完全回归自性,生生灭灭中有不生灭的东西。说生灭是基于假相而说,不生灭是基于实相而说。我们的生灭,如梦幻泡影。过去我们所担心的轮回其实是个假相,就像大海中的泡沫无论是破与不破都在大海中,都没有离开过大海。对于众生来说,想要轮回其实是不容易的,想要成佛却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大海中的泡沫想:“这个泡沫千万别破了,我要保护好它!”这个泡沫想要不破,想要永恒存在,是不可能的。一个泡沫在大海中老想要不破,你累死它也是要破灭的。我们老是想着我要长生不老,累死你也不会长生不老。泡沫说:“我不在我这个泡沫上用功夫了,我要回归大海!”其实很简单的,“啪”,断掉我执就回归大海。这个泡沫是大海的时间要比是泡沫的时间更久远,同样,我们本是佛的境界比我们现在显现五浊恶世的烦恼境界要更久远。这个泡沫想永远当泡沫是不可能的,而想回归大海完全是很简单的。我们想要当一个凡夫是不容易的,你想当个世间的好人,不可能,你当不了好人。但是我想成佛,反倒很简单。悟道就能成佛,悟道破初关,破冲关,破生死牢关。破初关是解决了见地问题,破冲关是解决了觉受问题,见地问题和觉受问题两者全都解决了,就是破生死牢关,就是成佛。所以,想成佛是容易的,想不成佛反倒是不容易了。这就是佛经告诉我们的。我们过去认为当众生容易,成佛不容易,恰恰是颠倒见。 “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什么是妄想啊?你只要离了妄想,当下就证得了如来的无量智慧,就是成佛。由此可知,我们的化身与佛的化身只有知见不同。你去看讲佛陀化身的《阿含经》,就知道佛是一个慈悲长者。经中讲到,佛陀对阿难说:“阿难,给我捶捶背,我的背好痛啊!”阿难就给他捶捶背。佛陀临终前,有人给佛陀供养了一盆蘑菇汤,没挑拣干净,有个毒蘑菇在其中。佛以他的报身证量知道锅里面有毒蘑菇,佛陀想,不喝了,这个人这辈子就没机会供养佛陀了,我快要入涅槃了。众生一念供佛的心会获得无量的福报,那就喝了吧!喝了之后就肚子疼,佛陀临终前肚子疼的汗流浃背。 我们看佛的三身境界,佛的化身和我们的化身只有知见不同,没有其他的不同。生老病死,一模一样。在修行中吃错了东西,拉肚子就找耆婆尊者,耆婆尊者是阿阇世王的一个弟弟,舍卫国的神医。耆婆尊者就熬好了一种药,用莲花蘸蘸让佛陀去闻,闻一次吐一次,闻一次吐一次,吐到第二十九次的时候就好了。吐到第二十八次的时候,佛还有点不舒服。耆婆尊者就问佛:“吐到几次了?”佛说:“吐了第二十八次了”。耆婆尊者说:“你再吐一次,第二十九次就好了。”佛又闻了一次,再吐了一次就好了。 经典中记载的,佛的化身和我们是一样,并没有飞来飞去的神异,说飞来飞去的境界是报身境界。化身境界是我们能看到的,报身境界是佛所讲的,菩萨们圣者们所看到的,都得到了实报庄严的境界才看到的。否则普通民众看到的和我们一样,就是佛坐在那里讲法,就是一个慈悲的沙门长老,个子高一点,没有什么神秘,没有任何神秘。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和我们的化身只有知见不同,没有其他的不同。 什么是报身呢?阿弥陀佛就是报身境界。我们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种依正庄严是诸佛的报身境界。阿弥陀佛其实代表了一切佛,一切佛的报身境界都像阿弥陀佛一样,国土庄严,慈悲清净,能利益无量众生。这是报身境界。 我们和佛的报身只有觉受不同。什么是觉受呢?觉受就是感受,感受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也有报身,我们的报身就是这个世界。我们的饮食、衣服、用具,那是报,现在坐在这里凳子硬不硬,房间暖不暖,这都是报身显现。我们的报是业报身,识报身,佛是法报身,智报身。识报和智报,其实外在的体相没有区别,但感受不同。所以,我们要转识成智。 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境界,我们看《阿弥陀佛经》,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其实我们此时此刻也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极乐世界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我们这里面也是这样,光盘,念佛机,就是迦陵频伽,听外面的鸟叫,就跟念佛一样。当我们进入修行状态的时候,一切都是令我们念佛念法念僧。风声树声鸟叫声,都是令我们念佛念法念僧,都是一样的。 经典中讲到,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非是罪报所生。这个世界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境,在我们的梦境中,梦见很多的人,都是化现出来的。所以,《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时此刻我们也是一个梦,一个大梦,大梦中的一切都是我自性显现的,自性显现的一切都是佛性显现,为令法音宣流所作。众生没有下地狱的,如果我做的不好,只是我呈现地狱境界,而众生并未呈现地狱境界。一切好的都是我的法师,一切不好的都是我的戒师,一切都是为我成道成佛显现的。他们都没有自性。在昨晚梦里的那么多人,我们自己是有自性的,那些人没有自性,都是变化所作。谁变化所作?我的心性变化所作。同样,此时此刻也是我变化所作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梦,我们每个人的梦交感在一起,但是又各有不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梦境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在享受自己的梦境。看似相同的梦,又各有不同。 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此时此刻每个人自己面前的都是梦中人梦中事。因此,他们都是变化所作。所以,还是和《阿弥陀佛经》一样。 修行念佛三昧是什么状态呢?印祖证得念佛三昧的时候,曾经一笔带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没有深入的说。但是你得明白了,念佛三昧就是对照《阿弥陀佛经》,对照《无量寿经》,对照《观无量寿经》,就是此时的当下,你去对号一一入座,相应起来了,你就知道此时此刻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的差别。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我死了才去极乐世界,活着没有极乐世界。你死了有极乐世界,你活着也有极乐世界。 你去对照《阿弥陀佛经》,对照《无量寿经》,对照《观无量寿经》,一一对应。我们此时的感觉是种错觉,经典《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的就是正觉。把我们此时的错觉调整到经典告诉我们的正觉上,于是,实报庄严境界就在当下显现。要对照经典一一去印证,不是死了才是极乐世界,当下是可以证得极乐世界的。 很多人认为死了才去极乐世界,修行没盼头,活着很烦恼,一时半会又死不着,可实在烦透了,自杀了吧好像传出去不好听。其实不需要自杀的。你对照经典,一定要对照经典,要知道经典是对谁说的。不要认为《阿弥陀佛经》是佛对舍利弗说的,《无量寿经》是为阿难和弥勒说的,不要这样想。《阿弥陀佛经》就是对我说的,“如是我闻”,就是我听释迦牟尼佛亲自对我说的。所以,要知道经典是对我说的。要调整我们此时的错觉调整到正觉上,当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境界就显现了。极乐世界的境界显现,极乐世界的世界也就显现。无论你活着,还是死了,只要把你的错觉调整过来,极乐都与你同在。祖师也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是指报身;去则实不去,是指法身。就是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你就可以安享阿弥陀佛所赐予我们的一切庄严,一切解脱境界。 《涅槃经》: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对于化身境界我们是现量能见的,对于报身境界我们需要通过观修而能证得,对于法身只有听闻佛陀的教法才能知道。佛陀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就像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甚深禅定,二乘(声闻缘觉乘)的人不能了知,依靠佛经才能知道。对于众生的本具佛性,声闻缘觉也同样不知道,唯佛与佛才能知道。 我们现在之所以知道我们有佛性,是佛告诉我们的。在佛未出世前,没有人知道自己有佛性。都认为自己是这个生命群里的一个,知道佛性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大生命共同体。这是经典明确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要信守佛陀的言教。也许我们现在没有找到感觉,但是我们要听信佛陀的言教,知道我们具足佛性,佛性在我们的身心世界中如实显现,从未消失。我们深信不疑,即将解脱。你接纳佛陀的言教,就离成佛很近了。 《观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智海,从心想生。 在此佛告诉我们是什么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这个身体成佛,不是我们练得铜头铁脑一身钢,火眼金睛就成佛,和那个没有什么关系,是心与佛相应。大家看我手中这个手机是联通的还是移动的?装上联通的卡就是联通的,装上移动的卡就是移动的。 这个身体是佛呢,还是众生呢?我的心显现佛的时候我就是佛,心显现众生的时候我就是众生。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基督教讲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了人,佛教也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和佛没有差别。佛是两眼我们也是两眼,佛站着我们也站着,唯一不同的是心。佛的心是全然显现的佛性,而我们的心显现的是贪嗔痴烦恼。所以,我们和佛的差异是在心上。因此,我们从现在调整我们的心。怎么调整我们的心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快的调整。南无是什么意思呢?皈依,归命,回归的意思。回归就是让我回归到阿弥陀佛的心性中。阿弥陀佛代表了我们的法身,也代表了我们的报身,我们此时此刻的化身是谁呢?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现在回归到阿弥陀佛的心性中,于是我们就和阿弥陀佛合二为一,我们就成佛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将来成佛也叫阿弥陀佛。 南无就是回归如来藏性。藏传佛教的破瓦法修行,就是观想自己盘腿结定印坐在这里,头顶出现一尊阿弥陀佛也盘腿结定印,观想阿弥陀佛有个心轮,我也有个心轮,阿弥陀佛那个心轮上写着一个“阿”字,可以用梵语写,不会梵语的就用中文写。你观想阿弥陀佛在上面,我在下面。阿弥陀佛的心轮那个“阿”字的竖勾,像吊车一样垂下来了,从我的顶门进入,进入我的体内,勾住我的心轮,缓缓勾上去了,于是我没有心了。我的心完全到阿弥陀佛的心中了。又缓缓放下来了,再勾上去了。心中观想:我与阿弥陀佛不二,分开,不二,分开。上去时我就证得了阿弥陀佛的报身,下来时我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上去了报身,下来了化身,报身化身,报身化身。修久了破瓦法就修成了。只要你观想两三次,头顶就开始有感觉。很简单,就是观想。观想自己的心和阿弥陀佛的心合二为一。就叫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不敢担当,认为阿弥陀佛神圣伟大,我卑微陋劣,只有跪在那里给他磕头的份,哪敢合二为一啊。要深信,阿弥陀佛就是我的报身,我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是不二显现。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报身和化身的不二和合,我心与本尊心不二,就叫南无阿弥陀佛。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让自己和阿弥陀佛合二为一。这叫接引,这叫往生净土,这才是佛的密意。 这个修法很简单,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供养阿弥陀佛,都是培养我们和阿弥陀佛近距离的感觉,千万不要把佛当成领导,很多人怕领导怕惯了,也开始怕佛。认为佛是领导,大官,磕头磕错了,会惩罚你。佛菩萨从来没有惩罚任何人的概念,只有爱众生,慈悲众生。所以,千万不要怕佛。你这一辈子就是怕你爹娘,也不要怕佛。你应该爱佛,感恩佛,和佛建立最亲密的感觉。佛是我们慈悲的父亲,我们是他的宝宝。他疼我们,我们爱他,就是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与佛最相应的时候。这种相应法就是本尊瑜伽,本尊入我心。 有时凡夫的烦恼会显现,你就观想阿弥陀佛进入了你的内心,进入了你的身体,阿弥陀佛的佛性完全显现,就想你的身体是件衣服,阿弥陀佛穿上了你的衣服,你想着此时是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这时你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佛事。这个叫本尊相应法,也叫本尊瑜伽。 我们自性中是本自具足一切智慧的。从外面去学,学多少也学不出智慧来,就像你看别人练武,招式看得再明白,你去试试打架你用不上,人家打过来,你就闪不开。你从外面学来的佛法也是用不上的,一招也用不上。你觉得很好,学了《弟子规》,《善生经》,《吉祥经》,《金刚经》,很好。但是一遇到突发事件,即刻火起,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小事也发牢骚,抱怨,发脾气,闹矛盾,圣贤的智慧没有成为你的智慧。你要把所学的东西来诱导引发,让你自性的智慧显现,那才是你的东西,那时候你面对生命里的一切才会游刃有余去应对,对生灭世界里的现象才能够玩得转。所以,要从心性中显现智慧。 从心性中显现智慧,最快的方法就是上师瑜伽,让上师的智慧在你心性中显现。找到你至诚恭敬,无比信心的上师。无论活佛还是法师,都可以,只要他在你的心中可以代表三宝。你经常观想他,看他的照片,看他的光盘,临摹他的身语意,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心作心是,临摹他你就成为他。 你要临摹佛,可能因为不熟悉,找不到感觉。但上师在你的生活中,临摹他很方便。你要身语意的临摹,找到感觉。“身”怎么临摹?你看上师的走路,上师的手势。“语”是上师的语言语气,平日的说话。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用哪些词汇,你去临摹。“意”是最难临摹的,意是临摹上师的眼神。身语意与上师相应的时候,上师和三宝的功德智慧全体从你的心性中显现出来。因为,上师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上师本人,是十方诸佛和一切贤圣的完整传承,甚深密意,全体功德。 还有一种是上师入梦法,睡梦瑜伽。如果你看一本经,实在看不懂,没有关系。你就把它放起来,恭请你的上师入梦给你讲这本经。跪在上师的像前祈祷:“请上师加持我,教导我!”然后你就把这部经恭恭敬敬的放在你的枕头下,沐浴更衣吉祥卧,想着这部经进入梦境,在梦境中会出现你所信奉的法师。讲了些什么,醒了你忘了,但是你再看就懂了。这个叫植入意识。 大家看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没有?这部电影就是表现“植入意识”。我们也可以把佛的智慧直接植入阿赖耶识和末那识。诵经念佛也是在植入意识,需要不断的持续植入,效果却很慢。因为我们的“自我”疑根很重,会怀疑排斥。就好比我们的身体对植入的器官会排斥,但对自生的器官就不会排斥一样。在梦境中植入的时候属于深度植入,“自我”即可接纳。这时候你醒了之后就看的懂经本了。 也有很多和我熟悉的居士,会梦到我到他梦里给他讲经,问师父:“是不是师父来我梦里了啊?”我可没那个本事,我还得请我的上师入梦呢!梦见我,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但和你对我的信心却有直接关系。对我有信心的弟子,梦到我为他讲经说法,或者灌顶加持。也许他体悟佛法智慧的证量远高于我,但是他仍然可以从我的僧相和我所代表的三宝功德中获得他所需要的加持。这个就叫自性三宝。这个修法就进入了无上密乘。历代祖师的成就,不是靠折腾这个身体,你怎么糟蹋身体也成不了佛。你糟蹋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其实是对不起佛,对不起佛的显现。 在密乘中把自己的身体是当成无上坛城来对待的。你修净土法门就要想,这个身体就是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的化身显现,要好好疼它,要好好待它。虽然他是生灭的,但也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太劳累它,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洗澡的时候就洗澡,该安乐的时候就安乐。不是你折腾身体就能成佛的,如果你折腾身体,你就是糟蹋坛城,是对诸佛的不敬,是对如来藏的不敬。因为这是如来藏显现的。对我们的身体是这样,对我们所用的器具都是这样。以及对你的房子,汽车,桌子,如佛一般的敬畏和爱戴。因为他们都是佛的化身,所以要爱你身边的人、事、物,这都是佛性的显现。你要经常读经念佛,祈祷体验,感悟佛性。慢慢的你的心性中就开始显现出诸佛的密意,之后你看经就懂了,就如同六祖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现在就让我们的心中常生智慧。我们与佛同在,我们的心性就是诸佛。 喜悦、慈悲、高尚,就是佛性的显现。你只要拥有着喜悦、慈悲、高尚,你就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与佛不二。 我们的心要经常装着佛,想着佛,佛性显现,我们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如果装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就是是心作魔,是心是魔。就像这个手机你装上移动的卡就是移动的信号,装上联通公司的卡就是联通的信号。这个身体你装上佛心你就成了佛,你装上魔心你就成了魔,装上大我慢你就成了个狂人,你装上贪嗔痴就成了苦恼的众生。装什么就显现什么,显现什么就成为什么。 由于时间的关系,咱们只是概念性的给大家略作讲解,但是你要去体验它。佛教中所谓的修行就是体验真理,体验佛陀的教言,在体验真理的过程中你会对佛陀的教法产生真实无伪的信心。当真实无伪的信心显现的时候,你全体境界当体转换,全是喜悦,全是慈悲,全是高尚。就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亦复如是。 今天下午咱们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谢宝儿的辛苦,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