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四 |
|
第四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面。丙三、功德利益。 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净土宗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所以,我们要做的主要的是一种感应道交的力量的产生。而大乘佛法的感应道交,它是“莫向外求”,你只要动念向外追求,方向就错误,这叫做心外求法。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内心的准备,诸法因缘生,就是你内在的思想、内在的想象要很正确地准备好。所以在感应道交的过程当中,在经典里面讲到两个重要的过程。诸法因缘生,那到底什么样的因缘能够创造什么样的功德?我们看第一段的现世的安乐,丁一、现世利益。念佛人今生能够产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的功德,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那么先讲出一个法说再讲譬喻。说一个凡夫的心,凡夫的心当然善恶都具,但是他能够以一种虔诚恭敬的心来忆念佛的功德,这个地方的忆佛偏重在对名号的信心,相信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万德庄严,他相信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可以救拔我。而且能够念佛,这个念佛是指能够专注地“止”——每一句都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个就是“止”,止的力量。他有这种观照的名号功德,再加上止的安住,这个时候这个人,“现前当来”,“现前”是今生,“当来”是临终,他可能在现生或者在临终就能够见到佛陀的显现,那么他就经常地安住在佛的光明当中。有什么好处呢?“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个人经常忆念佛的功德、安住在心中的佛号音声,我们就安住在弥陀的大光明当中,我们就怎么样呢——不假其它的方便,就能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业障就打开了。讲出一个譬喻,比方说一个做香的人。我们身为一个凡夫,身上没有香气,但是我们经常跟沉香接触,沉香的香气就跑到我们身上来,就好像我们身上没有光明,但是我们经常跟光明在一起,我们身上就出现光明,这个叫做“香光庄严”,这个道尽了他力加被的法门。我们跟香在一起、跟光明在一起,就有香气和光明,就好像说我们经常跟名号的功德在一起,我们就能够沾染佛陀的功德的气氛,这个是仰仗一种愿力和信心产生的一种灭恶生善的效果。 在明朝有一个杨显一的居士,杨显一居士这个人在地方做一个小官,他跟他夫人两个都学佛,但是看样子他夫人学得比他精进。后来,这个杨夫人在三十一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因为她前面生了几个女儿嘛,生了儿子以后她就跟她先生说,我传宗接代的责任已经了了,我现在要好好专心念佛,希望你成全我。她先生也不错,就找了一个空房子给她住,让她专心地好好地念佛、拜佛。那么杨夫人在拜佛几个月以后,突然有一天业障现前,背后长了一个很大的脓疮,流脓流血,看尽所有的医生、吃尽所有的药就是不见好,她就知道这个是冤亲债主来讨债。我们一般来说,修行人一旦是你真实地用功、真实地发心,你心中跟道相应的时候,我们很多过去的罪业都会提前显现,叫重报轻受,这个是很正常,重报轻受,把三恶道的果报变成暂时的病痛显现出来,因为它的罪业的力量被破坏了,因为你心改变了,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忘。这个杨夫人她真实的道心生起的时候,她把过去的业障逼出来,然后她就更虔诚地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然后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后来有一天晚上她做梦,她梦中她看到一个大鬼拿着一个刀子要杀她。她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前面有一个很大的神放大光明,她就躲到那个尊神的后面,结果那个拿刀的鬼就害怕。她做这个梦醒过来以后,她的脓疮就慢慢慢慢不流脓、不流血,慢慢枯萎了,最后自然好了。这个就是她的冤亲债主业障消掉了。后来再念了几年以后,她对她先生说,我昨天做梦梦见有四个童子要来迎接我,我最近要往生。当天就在他先生的助念之下,还有很多人的护持下,安然坐化,往生西方。 所以我们讲“香光庄严”,就是说我们今天念佛人的确能够去分享佛陀的功德,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欠这个人一百万,但是我还不起,阿弥陀佛,我好好地忆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帮我们还掉了。他力法门的确是可以产生香光庄严,就是说我自己没有香气,我自己没有光明,但是我不断地跟佛号在一起,我就能够把佛号的功德转成我的功德。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要注意一点——转他成自,把佛陀的功德转成我们的功德,这个地方要做一个区别。龙树菩萨在《智度论》上说,佛陀的福德力可以转化给我们,佛陀在无量劫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福德力可以转化成给我们消业障、增福报,可以;但是佛陀的善根,比方说他的菩提心、比方说他的空假中的智慧,不可以传送给我们。你说,我母亲往生了,我把我的善根回向给他,话是这样子讲,但是善根不能输送,连佛都做不到。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依止一种信仰,把我们无始劫的业障消除,这是一种什么方式呢?比方说,我身上没有香气,但是我跟香气接触我就有香气。我们经常一个带有身口意罪业的凡夫,我们把佛号在我们的身口意不断地运转,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一句万德洪名的音声在身口意运转的时候,诶,我们的业障慢慢消除、我们的福报慢慢增长,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充满坚定的信心,你要有信心。这是第一个,依止信仰而创造现世的安乐。 再看第二个,丁二、究竟解脱,这是比较关键的。净土宗的人主要目的是求往生,不是现世安乐。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我本因地,这个“我”指的是大势至菩萨。他说他过去是一个凡夫的因地,他怎么修行呢?他以念佛心,他以忆佛、念佛的心而悟入无生法忍,证得我空法空的真理。换句话说,大势至菩萨在当时的修学并没有求生净土。但是,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但是现在是一个娑婆世界,一个障深慧浅的时代,所以他呢劝所有念佛人一定要为菩提道而产生求生净土的决心。《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三次劝我们往生,他的理由在哪里?最后的流通分也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什么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精进第一的。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为了自己的波罗蜜,他可以成就一个布施的波罗蜜,为一个持戒的波罗蜜,他可以舍身命。他如此地精进,他的行力很强。你看他超越了弥勒菩萨成佛超越十二劫,弥勒菩萨生生世世做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他发菩提心在释迦牟尼佛之前,但释迦牟尼佛超越弥勒菩萨先十二劫成佛,超越十二劫,主要是精进。一个那么修精进波罗蜜的人他自己亲口讲出来,在五浊恶世修行是很困难的,诸位弟子你们不要走我的后尘。释迦牟尼佛自己是在难行道里面、在五浊恶世成佛,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经文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有非常恳切的开示,他说,世尊自己以他自己走过的路恳切地劝我们不要再走这条路了。三界火宅,成就无上菩提的路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他劝我们一定要“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关键在于念佛要有愿力,要有往生的愿力。 很多人把自己的思想都用在今生的事业、今生的家庭,我想很多念佛人很少想到来生的问题,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你今生在修行都很少想到来生,临命终的时候你一定非常害怕,因为你没有做好心理的准备。一个人要经常想到来生,尤其是净土法。我们是把今生当作通向来生的一个过程——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如果你很少想到来生,很少想到来生啊,那你临命终会非常害怕,因为你所想象都在今生,而今生的因缘破坏的时候,你没有做好来生的规划,你肯定很多的挂碍、很多的恐怖、很多的放不下。念佛人要把心思慢慢地从今生里面抽出来,慢慢慢慢地把心的重点、重心放到来生。就像一棵树,佛陀以这个树来做一个比喻,树的倾倒原理,就是说,这一棵树,如果它平常往西方发展,把它砍断,它肯定往西方倾倒;如果这棵树是往东方倾倒的,你把它砍断,它一定往东方倾倒。所以,我们心中会有很多的希望,对不对?我希望我挣很多钱、我希望我买一栋房子、我希望我的子女怎么样……身为一个凡夫,你有这样的希望,可以理解。我们要面对今生的,我们不能否认今生;但是,你不能把这个希望当作你生命的重心,否则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走不掉的。你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把往生的希望是在你生命当中变成——来生的希望是你生命当中最大的希望,任何一个希望跟这个希望冲突,你能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个因缘。也就是说,我们不敢奢望每一个人心中只有一个希望,那凡夫其它生活还活不活?!但是你必须把往生的希望变成是你心中的主流,就成功了。最强大的希望!强者先牵嘛!这叫带业往生。所以,我们除了培养一种对佛号的信仰,更重要是一种心中的愿力。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所以,你平常就做好这样心态的准备,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你会很放心地放下今生的因缘而面对来生。 一个人要多想想未来,不能活在过去。我们很多的心态、临终的心念都平常要准备好。没有一个想法会无中生有,包括往生的想法,都是你要去栽培,这叫诸法因缘生。很多人以为,我念佛、念佛,念到最后我自然会产生一种往生的愿力。世界上没有自然而生,这是自然外道才这样讲。诸法因缘生。你要用听闻、思惟去栽培你的正念,而不是说谁会把正念送给你,乃至于佛陀都不能把正念送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在《楞严经》、他被摩登伽女诱惑的时候,他就跟佛陀说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有两个功德。第一个,当你准备了对名号的信仰,阿弥陀佛给你现世的安乐,消业障、增福报;(第二个,)当你有来生的愿力,阿弥陀佛给你更好的东西——临终把你带走,带到净土去。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要具足两种的心态:第一个、坚定对名号的信心,第二个、对净土庄严的一种欣求好乐。那么这两个就是我们这次上课的主题心态的准备:对名号的信仰、对净土的愿力。 好,我们看甲二、正文。正文当中有三段:乙一、观佛号功德以生信心,乙二、观净土殊胜以启愿力,乙三、依摄心专注以立行持,信愿行三资粮。 我们看信心要怎么栽培呢?乙一、观佛号功德以生信心。 观想佛号的功德来启发我们对佛号坚定、不可动摇的信心。很多人对佛号的信心还是活在一种仰信。人家这么说,我就这么听,他没有真正地学习。信心,在经典上说,是来自于胜解——一种坚定的理解、殊胜清楚的理解。把疑根拔掉以后的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学习。 那么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提出五点来建立我们的信心。 丙一、消除业障。第一个,在四十八愿的第十二愿当中,“光明无量愿”,清楚地讲到,念佛是可以得到弥陀的光明的摄受而消除灾障的。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解释一下。设我得佛,那么阿弥陀佛发愿说,当我得佛的时候,我身上的光明,光明有两个,一种是常光,经常显现的光明;第二个是放光,就是佛陀有特殊的因缘才显现的光明,比方佛陀显神通来破障,等等。那么这个地方的光明指的是常光,就是佛陀身上经常性的光明。假设这个光明是有限量的话呢,它的最低的限量,绝对不能低于百千亿那由他,“那由他”也是一个亿,百千亿亿诸佛国者。一个佛国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教化的地方。 阿弥陀佛对众生的加持,今生的加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光明的摄受。我想很多人念佛,临命终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光明,就是一种感应的力量。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学佛不是很深,可能只是建立在信仰的状态,没有达到一种真信。这年轻人他的母亲往生很多年,突然间有一天他梦到他母亲。他母亲对他讲说,我现在在三恶道当中非常痛苦,希望你到苏州去求印光大师为我念佛诵经把我救拔。这个年轻人很孝顺,他得到这个梦境以后就到苏州去找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当时在闭关修行,但是印光大师被他的孝心感动,在关房特意地召见他。年轻人说明来意以后,老法师说,这样子,我现在为你念佛超度你的老母亲。你就跪在我后面,你一定要记住,我念佛的时候,你听我的声音就好,但是你要观想你那个声音转成一道光明照耀着你的母亲,而且你要相信在照耀的过程当中你妈妈业障慢慢消除、功德显现。让他观想他母亲被光明照耀,年轻人说好。那么印光大师就在佛堂帮他妈妈念佛,念到一段时间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突然间看到他母亲、在观想的时候突然间看到一道金色的光明,他看到以后起欢喜心,打妄想——为什么会有这个光明啊、这光明从什么地方来啊……打妄想。打妄想,就忘掉观想。等他回去以后,没多久,他母亲托一个梦,说老法师帮我超度,但是不完全,还差一点。那么这个时候她说,你再去求印光大师,再帮我超度一次。这个年轻人第二次又去找大师。大师说,怎么会这样子呢,你怎么回事呢?年轻人说,我在想的时候刚好看到一道光明,就打妄想。印光大师说,你这次再观想,看到光明不能起心动念。后来第二次,印光大师再为他超度一次,他母亲后来又托梦说,我现在完全离苦得乐了,感谢印光大师。所以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我们那个信仰的心是很重要。当然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也不是说经常要忆念光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你在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这叫道前基础,教理、这种正见是一种基础。就是说,你要深深地相信,在念佛的时候你的身心世界是进入弥陀的光明,你要相信这件事情。但是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其实,只有听自己的音声,但是这个音声当中是有信仰的,但是你不一直在观想光明,不是这样子。你还是听音声,但是你相信你进入到弥陀的光明当中,因为弥陀的本愿就是这样的 。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的光明,一一光明摄受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这个意思。第一个,我们要做光明的信心,消除灾障,这是第一个。 我们看第二段,丙二、增长福慧。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讲到,我们一个人,有些人念佛他也不见得求往生,那么即便他不求往生,他不断地拜佛、念佛,他的福报力也不可思议。我们看经文就知道。他说,设我得佛,他方国土,“他方国土”就是说他不是极乐世界的众生。非极乐世界国土的菩萨,闻我名字。这个“闻”我解释一下。蕅益大师说,这个“闻”不是听闻而已,要得到闻持的功能,执持名号的“持”。什么叫“闻持”呢?要听闻欢喜、具足信心,要受持不失、具足愿力。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充满了信心而且充满了专注力,信仰跟专注两个结合叫做“闻”,叫“闻持”。那么你有一定的功课,当然,既然是念力、专注力,就是说你肯定有些定课、有些成片的功夫。 那么这个人寿终之后他并没有求生净土,他可能是修难行道的,或者说他临终的时候突然间起颠倒了,没有求生净土,但是他所念的佛号并不会因为这样而空过。有什么好处呢?来生生在尊贵之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尊贵之家,古德解释说,第一个是有权势之家,有权势,做官的;第二个是有学问之家,读书人;第三个、有财富之家。三个具足,既尊且贵,权势、学问、财富。那么阿弥陀佛为什么发这个愿呢?古德说,一个菩萨,他这个地方针对法菩提心的菩萨而发的,就是说你发了菩提心、你念佛,可能你本身的规划就没要求生净土,或者你临终的时候出了一点差错,你也没有求生净土,那么你在佛堂当中所念的佛号最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生尊贵家。那么生尊贵家为什么呢?受到众生的尊重,有利于弘法利生、行菩萨道。因为菩萨是要有福德力的。你看佛陀的出世,释迦牟尼佛生在哪?生在王族家,所以他在弘扬佛法就很方便。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是生长在非常低贱的奴隶家,对他的弘法就产生障碍。 我想,其实我们也不一定要说看到来生,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法师的福报力有差别。我自己的观察啊,修密宗的、修净土宗的这两个宗派是最重视他力法,对不对?最强调本尊相应法。这两个宗派的法师平均的水平,福报比较大,平均水平啊。修三论宗的、修唯识宗、观一切法空的,福报比较差。平均啊,少数几个特殊个案不谈。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事出必有因。你想想看,观一切法空的人,他是修自力法门。一个人经常跟佛号在一起,经常拜佛、念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你注意看,只要是修他力法门,西藏的上师,福报都特别大,他们都是修他力法门;净土宗的法师,尤其是经常拜佛的人。你看忏公师父,特别喜欢拜佛,他每次都要去拜几拜。我们那个时候在斋戒协会的时候,他一到斋堂,我们在念供,念供要念十五分钟,他老人家就在那边拜拜拜,拜到我们念完他才起来,上去吃饭;你跟他一起出去,出去办事,车子还没有来,还有三分钟,他跑到念佛堂再拜几拜,他逮到机会就拜。你看忏公师父,诸位有些人没有看过忏公师父,他那个身相特别尊贵。我们台湾有一个很大的企业家,是很高慢的。他有一次看到忏公师父他很自然地就拜下去。别人说,诶,你平常不是都不拜佛的吗?为什么拜这个法师呢?他说。我也不知道,我看到他就控制不住,想要跟他拜啊。忏公师父那种尊贵啊!他拜佛拜到一种程度,如染香人身染香气。他整天跟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在一起。所以,我们一个人拜佛、念佛,即便你今生没有往生,佛号也不会失掉。因为佛号曾经在你的身口意跑过一次、跑过两次、跑过三次,它留下的香气、留下的光明我们还是可以受用,这个是佛陀说的:“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 丙三、善根坚固。这是比较重要的。前面是讲福德力,这个地方讲大乘的善根。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在我得佛以后呢,他方国土,这个地方也指的是极乐世界以外的国土,发菩提心的菩萨,闻我名字,这个“闻”跟前面的一样,听闻欢喜而生信心、受持不失而生正念。不即得至,不能够快速地成就不退转的功德,于无上菩提不退转呢,不取正觉。我们在修习菩萨道,最大的障碍就是退转,也就是说,我们生生世世的善根不能把它累积起来,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你前生修得很好,你前生的菩提心、善根很强,但是你今生的善根不一定像前生一样。理论上来说,我前生再加今生,我应该比前生更好,对不对?答案是——不是。因为我们会退转,会退失。外在环境的干扰,自身攀缘外境,你自身的堕落,外境的引诱,等等。但是在阿弥陀佛的发愿当中,就是说,即便你不是求生净土,那你能够在你修止观的过程当中兼念我的佛号,而且有一定的功课,产生成片、产生信仰,那么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你的善根会比一般人不容易退转,善根不退,你的菩提心不容易退转。 善根在《大乘起信论》讲到两种:内善根和外善根。内善根是你的菩提心,外善根就是三宝的加持力。如果你是有志于走难行道的话,你一定要多修皈依,修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师,因为你一定要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是增上缘,你内心的菩提心是亲因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他退休以后在家里面靠子女的供养,可能子女对他不是很恭敬,老人家就不舒服啦,就很伤心,说我一辈子把你们养大了,长大以后吃东西还要看你们的脸色,就万念俱灰,就跑到精舍去出家。跑到精舍以后,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来观察,说你这个人不合乎出家的标准,佛陀说要在八万大劫要有善根,你八万大劫都没善根,出家也没有用,空过了,浪费信施、不能成就圣道,所以僧团就拒绝他的出家的要求。他就很伤心,在那边哭啊。那么在精舍门前哭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刚好回来。当然,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如是如是地报告。佛陀说没关系,他们不剃度我亲自为你剃度。释迦牟尼佛亲自为这个老者剃度,但是没多久他果然证得阿罗汉果。弟子们就疑惑啦,说他没有善根为因,云何会证得阿罗汉果呢?佛陀说,你们阿罗汉只看到八万大劫,他在八万大劫之前曾经做一个樵夫,去山上打柴的时候,遇到老虎的逼迫,跑到树上,老虎在摇晃这棵树的时候,他很紧张,念一句“南无佛”,他跟三宝结下缘,他今生能够遇到三宝而出家,就是外善根强。他缺乏内在善根的菩提心,但是他有外善根,虽然他的出家的动机不是很正确,为了受到家里的刺激,不是出于菩提心,但是起码他外善根强。诸位想想看,诸法因缘生嘛,对不对?为什么他在精舍哭的生活,佛陀刚好回来?我们在外面哭的生活,佛陀就刚好不回来? 这就是说,蕅益大师说,佛陀跟众生的因缘的确是有亲疏浅深的差别。你看阿难尊者跟佛陀的缘特别深,阿难尊者生生世世跟着佛陀。那这个因缘是栽培的。就是说,你今天你遇见佛陀,你就跟他缘深嘛。你缘深,他要救拔你就比较容易嘛,就在这儿。你跟佛陀没有缘,就糟糕了,他没办法救拔你。你生生世世生长在没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你怎么修学呢?即便你善根深厚,你顶多做一个缘觉。所以我们在栽培内善根,也要栽培外善根,跟三宝结缘。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忆念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力——“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你能够成就善根不退转。 到这个地方的名号都是偏重在现世的增福报、增长善根,这以下两个愿就很重要,牵扯到往生的问题。丙四、十念必生。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个愿在四十八愿中特别重要,善导大师说是“愿中之王”。因为有四十八愿的十念必生,使令净土法门构成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全部都能够收。为什么?因为有第十八愿,使令净土法门的门庭变成特别的开阔。因为解释第十八愿善导大师解释最为深入,我们就引用善导大师的思想。 善导大师把这段愿分成三段:根基、法门跟利益。我们看这个愿所摄受的根基: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这个地方是本愿所摄受的根基。什么叫十方众生呢?善导大师说是——罪恶生死凡夫,就是我们一般这种颠倒众生。有时候遇到好的因缘,善念起现行造善;有时候遇到染污的因缘的刺激就开始造恶。所以我们内心当中善恶具足,而且恶法多于善法,叫做罪恶生死凡夫,就是我们一般的颠倒众生,跟着感觉走的。那么这个地方是本愿所加被的根基。 这个众生修三个法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善导大师把这三个法门偏重在“至心信乐”。他说这个“至心信乐”就是一种决定的信心。念佛的时候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决定不可动摇的信心,善导大师给它一个名称叫做“顺从本愿”。就是你的那一念明了的心可能有很多的妄想,但是你的种种妄想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你能够把所有的妄想都集中起来而顺从弥陀本愿的摄受,所以你能够对阿弥陀佛的佛号通身靠倒。那么这个信心包括什么内涵呢?包括两个内涵。第一个,你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久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的因缘。那么我们深深地相信我们是生死罪恶凡夫,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不可能出离,不管我们每天拜多少拜的佛、修多少的止观,我自己没有这个力量来出离,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这叫顺从本愿。顺从本愿的标准就是你平常可以打妄想,可以打妄想,但是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就不能打妄想!当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还打妄想,说——哎呀,我业障深重,阿弥陀佛是不是可以救拔我?——你没有顺从本愿,你顺从你的妄想!即便有妄想你也不能顺从,不随妄转。也就是说,当佛号、你的本尊功德没有现前的时候,你打妄想,可以理解;但是当佛号、你的本尊功德在心中出现的时候、阿弥陀佛的音声在你的身口意出现的时候,你的心只能够顺从一个东西——就是弥陀的功德,其它妄想都不能再顺从。你有这么一个强大的信念,再加上“欲生我国”、加上临终的十念,当然这个“十念”是相续的功夫。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地方的“五逆”、“诽谤正法”我们解释一下。“五逆”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诽谤正法”就是诽谤大乘的佛法。但莲池大师说,即便你五逆、诽谤正法,如果临终之前能够忏悔而断相续心,必得往生,因为忏悔则清净嘛,这是约着没有忏悔来说的。 所以在这段经文当中,善导大师以“至心信乐”来带动我们的带业往生。也就是说,往生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念到净业成就、业净情空。第二种人是随念往生,临终的时候仰仗对弥陀名号的强烈的信仰而顺从本愿,临终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妄想现前,他都不理它,只有顺从心中的佛号,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我,把我救到净土去,依止这样的信愿而把生死罪障凡夫把他带到净土去,随一种强大的念力,就是本愿的主要内涵。 我们看下一段,丙五、临终接引。下一段就不一样了。前面的十念必生是偏重在信仰的修学。那么这个地方的临终接引这个人是比较偏重在智慧的观照。我们看经文,大家请合掌。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这个地方的“十方众生”是约着大乘的菩萨,这个地方主要还是约着凡位的菩萨。这个菩萨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个、发菩提心。菩萨的发心有两种,第一个缘众生苦而发心,这种是悲增上菩萨。他为什么行菩萨道?因为他缘众生苦,这种人大部分来说会比较偏重在做慈善事业,在佛堂里用功的时间少,相对少。第二个是缘佛道的功德而发心。看到佛的智慧、看到佛的神通起欢喜心而发心,这种人一般来说,他属于智增上,他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来研经典、增长智慧,他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佛堂做功课,而少在外面做义工。总而言之,悲增上也好、智增上也好,总而言之,这个人发了菩提心。他不但是有心中的愿力,他还付诸行动,在他生命当中随缘尽份、修诸功德——布施的功德、持戒的功德、忍辱的功德、各式各样的功德。那么他修这么多功德以后呢,他最后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菩萨是要成佛、要度化众生,但是这个菩萨他很务实地观察到时值五浊恶世,这个时候多诸障碍、多诸退转,所以他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那么这个人临寿终的时候,假令阿弥陀佛不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位菩萨现前来安慰开导、增加其正念、乃至于把他接引到往生的话呢,不取正觉。 那么这个地方就说明往生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业专修的,第十八愿。其实净土宗的修行的派系分两种,一种是善导大师提倡的身口意三业专修的,他主要思想来自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另外一个是强调圆修的思想,包括永明延寿大师、包括莲池大师、包括蕅益大师,强调圆修。圆修他就必须以正行跟助行两个配合,以信愿持名为正行,以戒定慧为助行。 总而言之就是说,不管是专修也好,是圆修也好,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心中要有种坚定的信仰,你要相信名号的功德能够有消除罪障、增长福德、善根坚固、十念必生、乃至临终接引,你才能够把你那念妄想的心很真实地靠在佛号上。你有一分的信心,阿弥陀佛相对给你一分的加持力;你有三分的信心,他可以三分的加持你;你有十分的信心,阿弥陀佛给你十分的功德。所以,我们自己的准备是很重要。因为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所以我们在平时你一定要训练你的心跟佛号一种很深的因缘,你临终的时候佛号提起来,你真的会跟佛号走。我告诉大家,你临命终提起佛号的时候,妄想一定会现前。你在临终的时候肯定有佛号的音声,有人帮你助念,但是也会有平常很熟的妄想,你的亲属、你所熟悉的子女……很多很多的所缘境,七八个都会同时现前。你到底要跟哪一个妄想走?你平常就要做好准备,因为每一个跟你的感应力量都很强,都很强,而且你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权利。你一旦“瞥尔情深,三界枷锁,万劫缠绕”——蕅益大师说的。你临终考试只能考一次,你念头一动就投胎了,投胎以后,你就要为你临终时候错误的选择付出几十年生老病死的代价。你只要选择错一次,就再来一次。当然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对、选择错呢?平常的栽培。我们必须把佛号把它当作是本命元辰。当我们不提佛号的时候,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佛号现前的时候你还打妄想,这件事情净土宗的人不应该!你没有顺从佛号的音声。佛号都现前了,你的皈依境现前,你还打妄想,表示你的心态准备不够。我们要训练成——我们不提佛号的的时候我打妄想,因为生死凡夫哪有不打妄想的?!但是佛号现前的时候,我的心就知道,这是我的皈依心,我一定要遵循佛号的声音、遵循佛号的脚步走。打佛七就是什么——跟着佛的脚步走,不要跟着妄想。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念很多佛号,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对佛号产生强烈的皈依的心,这是很重要的。你这样,临终的时候,你很多妄想现前,佛号现前,你才能做正确的选择。你在平常要做出很多很多正确的选择,你平常都选择跟佛号走,你临终才会选择跟佛号走。诸位知道吗?这叫做等流性。如果你平常都选择跟妄想走,你临终的时候就跟着妄想走,这叫做等流性。当然,你现在调整还来得及,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还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所以应该怎么样调整呢?你要不断地闻思,你要跟自己沟通。佛法的观照就是跟自己沟通。你不要跟着妄想走,你看我们付出的什么样的代价——生老病死,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跟着佛号走,我们有种种的功德庄严,下一堂课我们会说。你必须要去说服自己,改造你的思考模式,用智慧来化解你的颠倒。你不能强迫你念佛,诸位知道吗?强迫是没有用的。说你一定要念佛,不能念要他念——不可以的!你要用你的智慧来引导你,好好地沟通,跟你的妄想沟通,这才是究竟之道。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提出了五种的观想,你要慢慢慢慢地去消化这些法义,然后把你的妄想慢慢化解,慢慢地对阿弥陀佛建立起一种皈依的心。这个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思惟名号的功德、建立坚定的信心。好,我们今天上到这里。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界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