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一法师:和谐自心不生非 |
|
和谐自心不生非 世间自古就有一句话叫“无事生非”。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我们这颗习惯于追逐外界环境的心。我们的心不能安静下来,已经习惯于向外追逐,总是要做点什么或者把握点什么。如果不去做点什么或者把握点什么的话,我们的心就不能安静下来,就会闹出点事情来。 这在我们禅修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突出。所以,不管是哪种用功方式,都是让我们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所谓的功夫。让我们制心一处(制心在功夫这一处上),慢慢地来训练我们不安静的心,或者说是把向外追逐习惯了的心,让它停下来,向内去追寻。希望终究会有一天能够停下来,不再追寻,不再“生非“。 通过不断地训练,慢慢地把我们这颗难以控制的心变得柔和听话。古人把这个过程比喻为“牧牛”。最后达到宁静我们的心的目的,就像药山禅师所说的“一物也不为”,就连闲坐也不是了。原公案内容如下: 药山在一处坐。 石头禅师问:“你在这里作什么?” 对曰:“一物也不为。” 石头禅师曰:“与么则闲坐也。” 对曰:“若闲坐则为也。” 石头禅师曰:“你道不为,不为个什么?” 对曰:“千圣亦不识。” 石头禅师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作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常流岂可明?” 可见,我们的恶习(无事生非)有多大,表面上好像无事了,像闲坐一样了,可是闲坐还是有所为——闲坐着。所以,我们即使是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能改变“无事生非”的习惯,还要抓住一个功夫不放。所以,我们只能一点一点放下自己的习惯,慢慢地学会不再“无事生非”。 你要安静地坐在那里,需要大量的时间;你要能够坐得住,需要大量的精力。这用我们的凡胎肉眼就能看得出来。 我们的社会需要安定、需要和谐,就要解决人们习惯于“无事生非”的问题。让大家创造各种财富,让每一个人有工作,让每一个人有饭吃,让每一个人有事干,让每一个人……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了,最多最多只能做到让绝大部分人实现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即使实现了这样理想的情况,也只能解决表面上的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总有闲下来的时候,总是需要有“闲坐”来休息身心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恶习还会让我们“无事生非”,这就是药山禅师说的“若闲坐则为也”。 所以,只有让大家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之余,进行禅修,慢慢训练大家的心,把向外追寻习惯了的心,转为向内追寻,再慢慢地停止追寻,这样才有希望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为不管是在禅修的过程中,还是在结果上,人们才能真正地不再“无事生非”。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明一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