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佛法讲座:如何离苦得乐(一、二集):
1.如何离苦得乐 (第一集) 1990/7 美国 档名:13-02-01 美国净宗学会主办这次的讲座,要我给大家在此地结结法缘,讲题也是临时拟定的,内容还是不出《无量寿经》。为什麽我们要极力提倡《无量寿经》,也正是我们今天这个题目所探讨的。
现在在这个社会,国内、国外虽然物质生活已经可以过得去,实在讲苦难还是非常之多。怎样离苦得乐,确实是今天唯一的一个课目,这个题目也是佛法弘扬的目标。佛法,佛之所以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其目的就是教我们离苦得乐。首先我们要知道苦从哪里来的,然後才能够明了佛对我们的教训,真正可以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苦是从迷惑颠倒里面所生的,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明,无明是一切苦的根源。无明是什麽?就是对於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现象都不明了,换句话说,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不明了就叫做无明。
宇宙人生,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外国一些学者专家,我们今天称之为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都在那里研究,可是一直到今天都没有结论。实在上这个结论唯独佛法里面有,佛法里面虽然有,可惜相信的人太少,这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在晚近大概两百年间,社会人士误认佛法为宗教。这宗教,尤其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些人士,听到宗教就会跟迷信连在一起,认为佛教是迷信,不肯深入去研究,这个误会是非常之大。其次一个因素,佛教的经典太多,不但多,而且有相当的深度,不但有深度,而且所用的文字是文言文,要严格的来说,在中国文字学里面叫变体文,它不是真正的文言文。你看看佛经,不要拿别的比,拿《古文观止》来比一比,就显得很浅显。佛经的文字好懂,《古文观止》不好懂,所以它叫做变文,变文拿现代的话说,就是古时候的白话文。
可见得翻经的这些大师们绝对不会把文字故意写得那麽深,叫人看不懂。翻经大师的目的是希望这部经翻译出来之後,能够普遍流通,稍稍读一点书的人都能看得懂,他的目的是在此地,所以佛经的文字是最浅显的文言文。但是这种最浅显的文言文,现在人都感觉得很困难,因此在近代有不少人提倡,想把佛经再用白话文翻译出来,这是一个好的构想,可是很不容易做到。为什麽不容易做到?开经偈上有句话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谁能解如来真实义?不解如来真实义,要他来翻译那很可能就把如来的意思翻错,这一翻错过失就很大,对佛法的弘传一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就把佛法灭亡掉了。所以译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说把中文佛经翻成外国文,那就更难了。所以中国人应当自己庆幸,古来大德翻经的这些法师、居士们,可以说都是有修有证。不但是有修行,确实是证果之人,唯独证果才能够懂得一些如来真实义,就是不能完全懂得,总懂得一部分。翻译虽然不能够像佛讲得那麽圆满,总是八九不离十,这就非常的难得。这是说到中文所译的经典,我们应当要珍惜。
学习的方法,说实在话,佛的目的是要度我们,度这个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我们,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佛到这个世间来就没有意义,他来做什麽?因此这个事情是难,可是他有善巧方便,他有方法,很巧妙的方法,能够叫我们每个人,无论什麽样的根性,你聪明也好,愚笨也好,你年轻也好,你年老也好,只要你接触到佛法,佛就有能力帮助你,就能够满足你的心愿。这不容易,实在不容易。现在关键之所在,就在乎我们能不能相信?所以佛法对「信」这个字非常的重视。《华严经》上说得好,「信为道元功德母」,信这个字是入道、证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能生一切功德,信心。如果我们对於佛法没有信心,佛法虽然好,它的真实利益我们就得不到。
可是在过去佛法的弘传困难还不大,为什麽?代代相传都有师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大致上没有多大的出入,所以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比较上容易。现代的社会由於提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没有人加以限制,这一开放、一自由,诸位想想这好不好?好坏实在讲很难下断语。如果是正确的思想、言论,当然不加以限制传播,这是好的;如果是邪知邪见,没有限制,也让它传播,一般人要没有相当的修养,头脑不够冷静,就邪正不分。如果邪知邪见传播的范围超过正知正见,换句话说,这个社会上对於邪正就非常不容易辨别。古时候言论、思想有限制,实在讲有限制的好处,有它的好处,凡是不利於世道人心,不符合道德标准,一律不准流通,由国家来监督,这是跟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完全不相同。在过去,这个限制实在讲是有标准的,这就是社会道德的标准,今天是完全开放。
现代学佛是非常的困难,找一个老师不容易找,到哪里去找老师?老师要找一个学生也找不到,找不到学生。所以我们要真正想离苦得乐,要不走老路子,我看没有第二条路好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要靠老路子、老方法。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苦难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佛法经论虽然很多,什麽样的法门才能够救急?让我们学了立刻就能得到效果。在美国这个社会普遍流行的是密宗、禅宗,大家认为什麽?立刻就能见效。见的什麽效?神通、感应。是不是真有?给诸位说真有。但是说实在的话,这种神通感应确实普遍的存在,但是它不能解决问题,你的苦难还是没有法子离开,你的幸福快乐还是很渺茫,我相信许多同修在这里修学的时候,亲身能体验得到。这个不是说禅与密不好,禅与密都是佛陀传下来的,哪有不好的?问题是在你怎样去学习,你学错了,佛法所求的不是神通,也不是感应,所以你求的目的就错了。
佛法求的是什麽?求的是叫你破迷开悟,叫你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迷惑,求这个。现在的问题关键就应该要晓得,什麽叫做迷?什麽叫做悟?迷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高的层次我们不要说,我们讲最低的层次,自己才能得到受用。什麽叫迷?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错误了,自己不知道,这就是迷,不知道自己错误。我想错了,我看错了,我做错了,我统统明了,明了自己的过错,这就叫开悟,再能把自己的过失、错处改正过来,这叫修行,这叫功夫,这就是离苦得乐的根源,可是人能够知道自己过失实在讲不容易。哪个人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就成佛、成菩萨了。实在讲菩萨还有过失,完全没有过失就成佛。菩萨跟我们有什麽不相同?菩萨知道自己的过失,天天在改过自新,到完全没有过失就叫成佛。所以如果我们自己每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毛病找出来,天天都发现,那我就恭喜你,你就是菩萨,菩萨叫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他不迷。
要想发现自己的过失,刚才说实在是不容易,从前的读书人,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儒佛都提倡功过格,大多数用《感应篇》、用《阴骘文》来检点自己一天的过失,用这个方法。佛门里面你看莲池大师有《自知录》,《自知录》就是功过格,佛门里面用这个方法每天来检点自己过失。这是求什麽?求觉、求不迷,这个比我们学佛的人用戒律是要方便太多。印光大师在世特别提倡的《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了凡四训》,不遗余力的提倡,我概略估计弘化社印这三种书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这样大量的印行流通,目的是让真正学佛的人,真正修求福的人,有个实在的依据,他真能求得到。这是老法师了不起的慧眼,指出我们一条正确的方向。
刚才说过,佛教经论太多,尤其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整个世界非常混乱,世界上没有安稳的处所,人心没有皈依,没有依靠,这是非常痛苦的。这样多宗派,这样多的经典,我们学哪个好?如果我们熟悉佛法的教学,一定能够体会得到,除了净土宗之外,一定要有很好的老师指导,不是说别宗不好,要有好老师指导。净土宗没有好老师不要紧,为什麽?你老实念佛就行了。我找不到好的老师,我也有办法成就,这是佛真是大开方便之门,找不到好老师,还有一条路能成功,能走得通的。真正有好老师指导那可以,你修学其他的宗派,行。实在是找不到老师,对这个老师没有信心,有怀疑,我们就回过头来找不要老师的法门。
净土宗里面所依据的经典,的确分量很少,五经一论,在中国历代净宗真正依靠的经典是三经一论,《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往生论》。一直到清朝晚年咸丰年间,魏源居士才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後,这成为净土四经。魏源居士晚年也是专修专弘,他有《无量寿经》五种译本的会集本,这是非常有见地,因为「普贤行愿品」与净土宗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到晚近,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再把《楞严经》上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净土四经的後面,这成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麽来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大家都念得很熟,二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
印祖把这篇东西列在净土称为五经,我对他实在是五体投地。你看这麽多年代,这麽多人都没有看出来,他老人家看出来了。他要不提出来,我们读《楞严》都不注意,都是含糊笼统就这麽念过。我自己学经,《楞严》是我主修的课程,我也讲过很多遍,都没有重视,直到看到他提出成为五经,我突然才仔细来看,确实是了不起。这章经可以说是净土宗的心经,《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大般若的心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不仅仅是净土宗的心经,可以说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的心要,不过是如此。如果再扩大一点来讲,诸位对大乘佛法要有深入的研究,你就能体会到,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说的无量无边法门,都出不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这是老和尚不特别拈出来,我们就忽略了,才晓得这实在了不起。为什麽?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跟我们转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一愿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说的是什麽?十念必生。念阿弥陀佛念十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真正了不起,这真正叫普度一切众生。
我们在当年初学佛的时候,对佛法虽然很景仰,对释迦牟尼佛也很尊敬,可是心里总有疑惑,总认为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能力并不是真正圆满,释迦牟尼佛也有不能,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总是有这个念头,其实这是我们以凡夫的心态去测量佛菩萨,哪里晓得佛菩萨确实有不可思议的智慧、能力。这是什麽?一个人造作很深的罪业,立刻就要堕地狱,这样的人佛有没有能力叫他马上成佛?如果有这个能力,那佛真是全知全能,我没有话说;如果佛没有这个能力,那佛的能力还是有限。到我们念了《无量寿经》,念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才知道佛真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第十八愿,「临命终时十念一念必生净土」,生到净土就成佛,确实能叫五逆十恶的地狱众生立刻成佛,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个法门在净宗,所以我们才体会到这个法门之广大。
大势至菩萨这章给我们什麽启示?这个很重要。经文一开头就说得很清楚,大势至菩萨自己对着释迦牟尼佛讲,他说「我与五十二同伦」,这五十二是讲什麽?就是说所有的念佛人,所有念佛求生净土的人把他分为五十二类、五十二个等级,这就是圆教里面所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五十二个位次。同伦,伦是伦理的伦,就是志同道合,就是专修念佛法门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从初发心到成佛,用什麽方法?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不要用其他的法门。後面经文讲得更清楚,他的方法是「净念相继」。他的功德,功德是佛门说的,我们一般人讲效果,效果是什麽?「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可见得他的成就跟禅宗是一样,是明心见性,用什麽方法明心见性?念阿弥陀佛的方法,用净念相继。
所以这个念佛就要注意了,是净念,净是什麽?清净心,要用清净心去念这句佛号才行。相继是不间断,一句一句接着,着重在净,着重在继,着重在这两个字。我们再说得简单一点,净就是决定不怀疑,怀疑心就不清净;决定不夹杂,夹杂什麽?夹杂一些妄念,有夹杂那你的念就不净。所以一定要能够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这就叫净。你看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教我们念佛的秘诀,他说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什麽?夹杂的是念经,连念经都是夹杂。我每天念一遍《金刚经》,念一部《地藏经》,再念阿弥陀佛,行不行?不行,你这个念不清净。你念《华严经》、念《法华经》都不行,都是夹杂,念咒也是夹杂,做法会那就更夹杂,这是很大的忌讳。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修清净心,心真正到清净了就开智慧,真正的清净心就是心性,就叫明心见性。我们的心现在不明,为什麽不明?夹杂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它不明,心性见不到。我们念佛的目的无非是把这些夹杂的东西去掉。所以念佛要着重在净念,这个净字很重要;要相继,要念念不中断。
可是这个法门实在讲是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你要一听说就相信,说老实话,你决定是再来人,你不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是决定不可能,因为你要真正一相信了,可以说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是多大的福报!我们常常有同修用这个法门接引,说是人家难信,我听了,我说很正确,为什麽?看看这个人,他像不像成佛,他不像。真正相信,完全不改变,他这一生成佛了。菩萨他都不要,他成佛,你想想是什麽样的福报,什麽样的智慧,他是那种人吗?不是。我们再想想我们是吗?我们也不是,所以听了半信半疑。真正是那种人,他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一听就相信,马上就接受,那真是诸佛护念,三宝加持,这个不可思议。
所以大势至菩萨接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就是不须要借任何方法来帮助,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就成功。大势至菩萨所修的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永远不改变,他来接引众生、度化众生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实在讲是修「楞严大定」,因为《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他自己用什麽方法修楞严大定。大势至菩萨说明他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成楞严大定,观世音菩萨是用参禅的方法,方法不相同,他的结果是一样,全是修成楞严大定。我们不能说没有善根,如果没有善根,你在这一生不可能听到这个佛法,听到之後,你也不可能会接受这个佛法。你听到了,你能接受,虽接受,半信半疑,不肯认真的去学,就说明你还有一点善根,你的善根还不够成熟,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那麽要从哪里培养?当然要从大乘佛法。你对於大乘佛法真正通达、理解,你对於净土宗才会认识,可是这很难。走近路,那你就得要相信我说的,你相信我说的,说老实话,你就省了三十年的时间,我是搞了三十年才相信。你跟我一样半信半疑,要到我这种坚定信心,你还得要去努力三十年,三十年如果碰不到好老师指导,那还靠不住,三十年信心也没法子坚定。如果要速成,真正想成就,诸位可以从净土五经下手。《五经读本》我们在台北印了很多,流通在美国也不少,现在运到达拉斯的也很多,我看我们书库里头藏书也还有很多,同修们都可以能够得到。从五经下手,五经当中最重要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定要真正去读诵,要认真去读,一天至少要念三遍,好好的去念三年。这三年当中把所有一切其他法门统统放下,专心念佛,修什麽?修清净心,修一心不乱。
心清净了,你的业障就消除了,什麽叫业障?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那叫做业障。心清净了,不胡思乱想,业障就没有了,业障没有了,智慧就开了。这个智慧就是你处事待人接物,忽然之间聪明了,从前人事看不清楚,现在看得很清楚;以前不知道怎麽做法,现在晓得怎麽处理,智慧开了,用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但是读经给诸位说,前面大概五百遍是最难的,五百遍以後要劝你不读,恐怕你不会接受。为什麽?你已经进入状况,你已经尝到法味,吃到甜头了,欲罢不能,到那个时候你自然会增加。我们现在在台北的同修,有一天念十三遍,有发心念满一万遍的,他们平均差不多一天念十遍,一年就念三千遍。
这些同修来问我,因为我预先规定的是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之後,「法师,我们还要念什麽?」我说你继续念,你念一辈子永远不要改变,我说你一定往生,决定往生,不但决定往生,你决定是上三品往生。上上品我不敢保证,上中品、上下品我敢保证,一部经念到底。现在在台湾念的人多,为什麽?他得到感应,得到好处的人多了,身心清净,烦恼少,妄念少,智慧增长,他真正得到效果。我现在在达拉斯建了个小道场,我发愿成就人,成就什麽人?成就念佛人。因为我道场很小,大概可以容纳五个人的样子,现在已经来了两个,自己来的。我这个道场不招生,不撒广告,你自己到我这儿来发心,你说我专修净土,你来修一年,功课就是《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一年念满三千遍。这一年的吃住我供养你,你什麽事情都不要做,你只要好好乖乖在那里念一年佛,这一年,说老实话,就是将来往生的基础。
如果你发大心,想将来报佛恩,弘扬这个法门,我的要求是五年当中,有七部经,每部经都要念三千遍。这七部,当然第一个是《无量寿经》,第二个是《阿弥陀经要解》,是连经跟《要解》都要念的,这个经本子明天我带来送给诸位同修。第三部是《普贤行愿品》。第四部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虽然是小乘经,很重要,它世出世间法都讲到,佛经选的这四部。另外三部不是佛经,因为你要弘法,世间法要不通不能弘法利生,所以世间法的选了三部,第一种是《了凡四训》;第二种是《感应篇》,《感应篇》不长,只有一千多字;第三种是我们儒家必读的《四书》。我总共选的七门课,七门课五年当中不能每样念三千遍,你弘法利生没有根基、没有基础。这是我要求同修跟我修学,所以将来这个小道场的同修都是自己关着门读经典。
念满三千遍,我跟他们说过,我给你讲经只要讲一年,你就统统都会了。我给你讲一部经、讲两部经,所有一切经典你都通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麽?你的心定,智慧开了。我教你修行,一年的时间是修定,修一心不乱;你要弘法,那要修五年的清净心。你个人修行一年清净心够了,要想弘法利生要修五年的清净心。心净则土净,这个重要。我这个方法也有根据,根据《无量寿经》,而且就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你看这个题目,我们要求的是「无量寿」,无量寿是什麽?我在讲席里头常常讲,我们学佛的人要求的,第一个不老,第二个不生病,第三个不死,我们求这个,这才无量寿。现实生活上我们求庄严,庄严是什麽意思?庄严是幸福、美满、圆满,没有欠缺、没有缺陷,这是庄严。用什麽方法求?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我们修学的关键。
我们今天用读经、用念佛修什麽?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心清净、平等自然就觉。什麽叫不觉?你不清净、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就是迷,就不觉。所以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方向,我们的方法,统统在经题上。这部经就是经题的细目,经题的说明,可见得这部经的重要。这是很多人问我为什麽要选这部经?我就说我要求的是「无量寿庄严」,我所求的全都在这部经上。所选的其余的几部经,刚才跟诸位说的,五经里头最重要的《普贤行愿品》,刚才跟诸位讲的,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辅助《无量寿经》。
所以我们在台湾我图书馆的早晚课,达拉斯这边小道场的早晚课,早课是念《无量寿经》第六章,就是四十八愿,我们早晨早课是念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念完之後,我们念佛、回向、三皈依,我们早课这样做法。我们的晚课念《无量寿经》第三十三章、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念这个五章。这个五章里面讲什麽?五章里面统统讲的是我们的毛病、过失,用这个五章经典来检点我们自己这一天,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哪些地方对了,哪些地方错了,改过自新。也是念完之後念佛、回向、三皈依。这是专修净宗,这个早晚课对我们真的有好处、有利益,一般寺院课诵本对我们学净宗来讲就是夹杂,没好处。
修学,诸位记住一个原则,我们心能不能清净,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妄想分别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少,你从这个地方去检点才晓得你修学是不是真正得力。不要求感应,你要求感应、求神通,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很多,他们都会变魔术,都会欺骗你,那你就上当。真正的佛法是修清净心,这个经典对我们来讲就非常重要,非常契合我们这个时代修学。尤其在整个社会不安定的状况之下,除了这个法门,除了这个经典之外,实在我们再找不到更好的法门。
经典理解不理解不关紧要,为什麽?因为我修清净心,我修平等心,我不要胡思乱想,我不要跟人家比高比下,不要这些东西,所以严格的来讲,不必去求解。不必求解,它里面有正确的理解会现前,这就叫开悟,有悟处。你念得愈多,每念一遍都有悟处,遍遍不一样。我讲这部经也是遍遍都不相同,每念一遍意思都不一样,每讲一遍意思怎麽会相同?不会相同的。可见得这里面的道理是无有穷尽,让你自己慢慢去发现。我只把佛法里面唯一的珍宝贡献给诸位同修,修行决定要靠自己。听经、研究说老实话都不重要,我们自己心没有到纯净的时候,听经是障碍,为什麽?增长邪见。你没开智慧,你所听的这些,把这个又分别、又执着,好,统统都记到阿赖耶识里去了。阿赖耶识种子已经很复杂,又要添这麽多新的东西去,肮脏的东西去。所以古人说得好,听教,就是听讲经,要在消归自性,阿赖耶识里头不落种子,他消归自性。消归自性就是什麽?开悟,跟自性融合成一体,变成一片光明,变成智慧,这个听经才真正有作用。
修行要在转识成智,我们今天听经愈听愈糟糕,愈听阿赖耶识的种子愈来愈多、愈积愈多、愈积愈杂、愈积愈乱。听的是什麽东西?全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一句也没听到。真正佛法,佛说得都很好,佛是说而无说,佛弟子们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就对了。我们听了再多,与心性毫无关系,所听的都变成常识,佛学常识不学也罢,为什麽?与离苦得乐毫不相干。我这讲得很清楚了,不但不相干,恐怕还增长苦,不会增长快乐。有些人我也遇到,他说我不学佛的时候,我的烦恼还少,愈学是烦恼愈多,这个说得也很有道理。不只他一个人,许多人学佛带来了很多的痛苦,那不是佛法给他的,是他所学的不如法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他所修学的如法不可能有这个现象,佛法决定是教你离苦得乐。
所以我们想想印光老法师过去的教训,做印光法师的学生不容易,做他的学生,他的方法就是大势至菩萨的方法,叫你回家老实念佛,万缘放下,连佛法都放下。拜老和尚为老师,得空闲的时候到庙里面去看看师父,师父一见到就一顿臭骂,「你来干什麽?」「我来看师父。」「师父你已经看过了,还有什麽好看的!」骂回去。你不回家老实念佛,跑到这里来,时间浪费了,精神浪费了,还要浪费钱财,你来干什麽?方法教给你了,回去好好的做,不要再看了。下次见面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面,有什麽好看?真正教我们。哪个人能遵照老和尚这个话去修,那个人一生决定往生。我们看近代《往生传》,里面的人确实大多数都是印光法师的学生,都是接受印光法师的教导,这是真正善知识。我们这一代这些法师大德们提起印光法师,每个人都很尊敬,但是对他老人家敬而远之,都不提他。为什麽?要提起他,寺庙没信徒来了,大家都不到寺庙来了,这寺庙没人了。可是你要晓得印老的话是真话,是真正能够叫你了生死、出三界,真的不是假的,希望同修们要牢牢的记住。
学佛,实在讲无论在家、出家,要找一个样子。今天我刚刚来的时候,李居士拿一幅画给我看,大陆上一位法师画的,这位法师画了一个阿弥陀佛的接引像,听说他专念阿弥陀佛,其他的话一句不说。不管什麽人去问他,他答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想也可能是印光法师的徒弟。对了,完全正确了,心里头没有二念。画了一幅阿弥陀佛的接引像,我们在台湾翻印,将来印出来之後,诸位同修都可以能够请得到。所以今天这世间人,说真的,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劝告他不相信,骗他他相信,这一代根性是这麽样一个根性,骗他他欢喜,说真的他不相信。幸亏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修个半年、一年还真有效果,如果这些人修行再没有效果,这个法门恐怕就真正是没人相信,真是难信之法了,还有几个真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得到非常殊胜的效果。
这也正是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所讲的,我们现代学佛,大家在一块共修,他老人家给我们讲了三个原则。第一个,同修贵精不贵多,多了没有用。第二个,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香火很盛,徒众很多,都是属於形式。寺庙盖得很大,那是样子、形式。要重实质,实质是真正修行,也就是说大家在一块共住,心地真正清净,这个重要。讲到个人修行要重清净心,要重在一心不乱,不注重感应、神通,这些东西都无关紧要,不重视这些,重视清净、一心不乱,这个指导非常正确、非常的难得。
不但是诸位同修,就是我在达拉斯这个小地方,我是把它当作茅蓬来住,住在里面等於闭方便关,尽量不与外面人接触,我心才能得清净。一切应酬都避免,我们的生活非常简单,我们所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在这个世界再混下去,决定不想再搞轮回。所以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统统把它舍掉,使我们的心、愿、解、行都能跟阿弥陀佛相应,也就是说跟《无量寿经》相应。经上怎麽讲的,我们就怎麽做,这部经典是我们的想法、看法,认识做法的一个标准。我们学得果然很像,那就像阿弥陀佛了。你要问阿弥陀佛是什麽样子?《无量寿经》讲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样子。我们照样来学习,就学阿弥陀佛,学得很像阿弥陀佛,诸位想想,哪有不见阿弥陀佛的道理?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人修一个人成就,两个人修两个人成就。
我们提倡这个法门以来,在达拉斯我现在晓得有二、三位同修,他们《无量寿经》念了两年,有一个人每天是念两遍,有两个人每天念一遍,这都是这边工作繁忙,压力很重。在台湾一天念三遍、五遍的很多,一天念十遍以上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台湾还是个福地,非常难得。果然依这个法门修学的人多,这个地方必然是诸佛护念,三宝加持。过去我也听不少人讲,台湾是福地,说将来全世界有大劫难,地球上有三个福地,第一个是台湾,第二个是瑞士,第三个是新加坡,这三个地方不遭难。但是我们看目前的形势,好像台湾灾难重重,但是看到台湾人学佛、念佛这样认真,一想的时候恐怕不会有灾难。为什麽?真正肯修的,我刚才讲了,那是真菩萨,真正的菩萨,这不是普通人。一天《无量寿经》能念十遍,一心向往净土,他是真正的菩萨,菩萨住在那个地方,这个地方不会遭难,所谓是一个人有福,这一屋的人都沾了他的光。台湾是真有菩萨在那里住,而且现在我所知道的,三十个人以上,这个地方怎麽会遭劫难?不可能。虽然造罪业的人多,但是有那麽多菩萨住世。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也说,按照佛法理论上来讲,台湾不应该有灾难,这个说法很正确。
这部经自从提倡以来,我们提倡这个经典大概才只有五年的时间,现在可以说在台湾从南到北,已经普遍的得到共同的认识,大家普遍的修学,这是非常希有难得。可是能够将一切工作放下,在台湾同修当中还有,在美国就相当之难。所以我们有这个因缘,就是有这个机会,应当尽量的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过去大慈菩萨说得很好,他说你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帮助两个人往生,就是你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劝的人当中确实有两个往生的,比你自己念佛的功夫就要强、要胜过。你将来会往生吗?你决定会往生。因为那两个人碰到你临命终时,他会告诉阿弥陀佛,我们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他劝我们来的,我们一定去接他。如果你能劝十个、八个往生,你自己不念阿弥陀佛也决定会往生,这大慈菩萨说的。在佛法里面来讲,劝人念佛的功德是无与伦比,没有能够超过的。
这部经在过去我跟诸位同修们报告过,肯定的是佛门第一经。这个经典是第一经,是一切诸佛菩萨度众生的第一法门,不容易认识它,这麽多经典,哪个第一、哪个第二不容易找到。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他注解也是引用古大德所说的,而且说话这个人是日本人,道隐大师,唐朝时代在中国留学,回去也是专修这个法门。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现在在日本《卍续藏经》里面。他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如果在这里面选第一,《华严经》第一,这的确几乎是公认的。《华严经》再跟《无量寿经》一比,《无量寿经》第一,就把《华严》比下去。这个话说得有没有过分?如果诸位把这两部经仔细去研究一下,才晓得他说这个话一点都不错。《华严》虽然是经中之王,但是《华严》到最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华严经》最後的归宿是《无量寿》,《华严》一直到最後才讲极乐世界,这部经典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是讲极乐世界,所以这部经才是第一经。
《无量寿经起信论》,这也是了不起的一个着作,这个人也是贵族出身,他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他的家庭环境好,所以有时间去学佛,专心在佛法上。他还有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就是《华严经》修行的方法,专门用念佛的方法来修《华严》的一真法界,这是讲《华严》修行的方法。实在讲《华严经》就是劝人念佛,我这也是在过去讲《华严经》发现的,因为华严三圣里面除了毘卢遮那佛之外,文殊、普贤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末後「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学什麽法门?就是学的念佛法门。
彭际清居士做《华严念佛三昧论》,这个念《华严经》真正是得到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就是念佛三昧,这个没有白念,他真正念透了,真正得到了。所以他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它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八十卷这分量多,大本;《无量寿经》比它少,中本。既然有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是什麽?《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一个说得简略,一个说得详细,这是把《弥陀经》跟《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是相等的看法。这要不是在大乘佛法真正深入透彻理解,你没有法子做比较,你无法选择。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统统都有,你喜欢哪一等的,我就送你哪一等的,但是我给你介绍一定介绍第一等,否则的话,到以後你会怪我,你晓得第一等,你把二等、三等给我,这就对不起人。我们只要是好的经,大家喜欢、需要的话,我们统统都印,可是我自己读诵、修学、劝导的止於净土五经,五经之外我不劝,你修学我很赞叹,但是至少我不会修,因为我很清楚那不容易,相当困难。你要依这个法门来修学,可以说你这一生决定成就,这是我们真正离苦得乐。不但离我们现前之苦,佛法讲,如果得的乐只是这一世的乐,来世不乐,这不是真乐;来世能得乐,後世不能得乐,这也不是究竟乐;所以离苦要离究竟之苦,得乐也要得究竟之乐,这是佛教我们的。
轮回确实是有,这个现代科学都已经证实。我们这一世苦,实在讲并不可怕,一世。如果还有来世,给诸位说,来世一定比这一世还要苦,你相信吗?为什麽肯定来世比这一世要苦?苦是果报,果前面一定有造因。我们想想这一生造的什麽因,我们造的是善因还是恶因?这一世没有造善,造的都是恶因,自私自利是恶因,来一世哪里能比得上这一世?所以不能超越轮回,说老实话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这个才可怕。如果你要再追究,深入追究这个原因,原因在我们的教育是一代不如一代。道德的观念、伦理的观念都失去了,处事待人接物都不合礼仪。
今天我们讲不合礼仪已经不能讲了,为什麽?没有礼还有什麽可讲的。所以在台湾结婚的时候,有人穿黄色的,有人穿白色的;丧葬的时候有披麻戴孝的,有穿上黑色服的。你说合礼不合礼?不能讲。中华民国建国以来没有制礼作乐,就没有标准,你爱怎麽样就怎麽样。披麻戴孝是清朝的礼,穿黑色服是洋人的礼,自己国家没有礼,没有标准还谈什麽?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是乱世,非常可怜,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没有这个时代。诸位要是细读二十五史,你看任何一个朝代政权得到之後,大概总不会超过五年就制礼作乐,整个国家制度就制度化了,一切都有标准。唯独民国成立,音乐只有一个国歌,除这个之外,统统没有了。礼节,大概礼服只有军人戴的有阶级的礼服,除了军礼之外都没有了,所以将来这个历史不晓得怎麽写法。今天没有标准,家没有家教,这怎麽讲?真是《无量寿经》讲的这句话,「先人不善」。就是长一辈没有好好的教我们,这不能怪,这个话说得好痛心,就在《无量寿经》上。
但是这些礼从哪里来?礼是性德,本性里面自然之德。我们迷失了自性,违背了道德,中国人所讲的道德仁义,这是自然的法则,绝对不是古时候这些专制的帝王制造这些东西来约束我们,不是这样。我们今天要求自由、要求开放,自己想怎麽做就怎麽做,任性的做,这种造作果报太可怕。现前的社会动乱,无论在思想上、见解上、行为,没有一个标准可以遵守,这个不得了,这个社会乱了,天下大乱,将来三途果报就更悲惨,畜生、饿鬼、地狱。今天我们造的是这个因,将来怎麽能够逃避这个果报?这是我们学佛的人总是要警惕、要觉悟。
所以基本修学的方法,最重要修学的方法,无过於清净心。人心清净,自然就符合道德仁义。有人问什麽叫道?什麽叫德?要依照儒家那个解释,怎麽解释恐怕我们都还没有搞清楚,很难懂。用佛法来讲就容易懂得多了,道是什麽?道就是自然。什麽叫自然?你没有一切分别执着就是道,离一切分别执着,心里面如如不动,那叫道。在净土宗讲就是理一心不乱,这是道;禅家明心见性,这是道。不但自己的心,自己的见解跟整个宇宙合而为一,合一了,十方三世都没有,十方三世是妄念,是从你分别执着上产生的。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哪里有过去、现在、未来?哪有四方、四维、上下?没有。所以心如太虚、量周沙界,这是道。老子也晓得「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道,道的确是一。孔老夫子也体会到,他老人家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上讲过两次。佛法,《华严》里面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是道;净宗讲一心不乱,一心是道。什麽是德?好善好贤,这是德。喜欢善人,尊敬贤人,这是德。推己及人,这是仁。我不喜欢的,想到别人也不喜欢;我喜欢的,想到别人也喜欢。常常能够推己及人,这是仁,仁慈。义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尽义务,我只有付出,决定不想将来怎麽样回报。
道德仁义确实是性德,谁做到?在佛门讲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确实他统统做到。佛菩萨距离我们远,祖师大德距离我们近。祖师,看看他的传记,看看他的作品,他确实做到。所以这些东西不是古人制定了约束人,你要这样看那罪过就大了。它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只要你心地清净,你的想法、做法自然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今天看到古人定的这些规矩,觉得他约束我们,处处给我们不方便,是什麽?我们迷失了自性,反而把性德当作障碍,这就叫做迷惑颠倒。迷失自性是迷惑,把性德看成障碍,这叫做颠倒。
怎样能够恢复自性?说老实话,在佛门里面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的确是殊途同归,只可以说方法、手段不一样,方向跟目标统统相同。像在禅宗里面用观心、用参究的方法恢复自性,明心见性;教下则用读经、用止观的方法;密宗是用持咒,三密相应的方法;净土宗是用念佛的方法,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样。你要问,这麽多方法、手段求的是什麽?说老实话,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是你的真心。心里面起念头那是妄心,真心离念,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真心里面没有念头,有念是妄心,无念是真心。中国儒家讲至诚,诚怎麽讲法?也是无念。曾国藩先生的读书笔记里面对「诚」下的定义,诚是「一念不生谓之诚」,他也懂得。儒家讲的诚意正心就跟佛法讲的菩提心没有两样。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字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觉心,这个心不迷。儒家讲的诚心诚意就是佛门讲的菩提心,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心起作用,处事待人起作用,给诸位说,就是道德仁义礼,就是这个东西。它自然流露出来的,绝对不是一个人发明造作的,他发明怎麽会发明得那麽好!不可能的。性德自然流露。
所以诸位,我教你这个方法,你能够把心定一年,你再看佛经,再看中国的古书,你才知道热爱中国,你才晓得中国古圣先贤的确是伟大,真正了不起。你要心不清净,看古人东西、看佛经,这都是过时了、落伍了,应该丢到垃圾筒里去了,一文不值。两种完全不相同的看法,为什麽?你根本不能认识,根本不能体会,这就是你邪正不能辨别,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真妄,甚至於是非、善恶、利害你完全不懂。你说这种人可不可怜?他今天所造作的因,将来所受的果报,我们想想都能想得到。连朱子家训里面都有一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家训》上就有这一句。为什麽?真正读经书才明理,才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今天我们失去这个能力都不知道,不是少数人失去,是大多数的人失去,几乎百分之百,这还得了!所以李老师往生之前说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救了,佛菩萨来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条生路,念佛求生净土」。这他临终最後对学生的教训,天下已经大乱,没救了,这个话说得的确是很痛心,我们仔细观察事实确实如他所说。
我们在国内外每天宣扬《无量寿经》,帮助几个有缘的同修,什麽叫有缘?你肯相信就是有缘。你肯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就得度,就成就了。你不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给你种下善根,这个缘分非常希有难得。
在现代,台湾实在讲很难得,将《四库全书》印出来。《四库全书》,当年这是乾隆皇帝时候所编的,总共只有七部,庚子之乱之後,到清朝末年,这部书只剩三部半,有一部残缺,台湾还保存一部,这一部是最珍贵的本子,原来藏在文渊阁,皇宫里面所收藏的,完整的本子没有欠缺,在台湾整个翻印。另外一部就是《四库全书荟要》,《荟要》是特别给乾隆皇帝编的。乾隆皇帝六十三岁的时候才发起编《四库全书》,他自己想到这个书分量这麽大,时间那麽长,怕自己活不到那麽大的岁数,看不到书完成,就下一个命令先编《四库荟要》,《四库》里头的精华,好的东西先编出来让他可以看到。《四库荟要》有两部,一部是在摛藻堂,皇宫里面乾隆自己的书房收藏这一部。另外一部在圆明园,八国联军的时候,圆明园烧掉,这部也烧了。所以《荟要》只剩下一部,唯一的这麽一部也运到台湾,台湾也翻印出来了。
《荟要》跟《四库》性质还有点不同,《荟要》里面的东西非常完整,因为是供给皇帝看的。《四库》里面,凡是对清朝不利的那些文章统统删掉,《荟要》里面没有删,《荟要》是给皇帝看的,对内不对外。《四库》是对外的,所以篇章也是残缺,换句话说,毕竟还有点政治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删的幅度并不大。这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宝贝,现在在台湾发行,价钱卖得也相当的合理。《四库全书》台币现在卖一百六十八万,《四库荟要》卖五十六万,价钱相当合理,五十六万还不到两万块美金。我们在达拉斯先买一部《荟要》,将来如果有必要的话再买《四库全书》。
《大藏经》,我在那边收集十种不同版本,这些将来供养真正发心弘法的法师。我自己年岁大了,不用这些,我对後来发心的同学,我供养他,我自己不念,我老实念佛。他们要学,我欢迎,只要认真的来修学,我一定发心供养,我尽心尽力来供养。希望将来大乘佛法每个宗派都能够弘扬到全世界普度众生。今天我们讲了两个小时,经典里面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经文,明天还有两小时,我再特别跟大家介绍。那就不是讲全经,特别着重在离苦得乐修学的经文,选几段出来研究讨论。好,谢谢诸位。
2.如何离苦得乐 (第二集) 1990/7 美国 档名:13-02-02
昨天跟诸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部经的好处,它的特色,我们上一次在湾区大觉莲社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个录音带湾区大觉莲社有保存,这边净宗学会也有,同修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向他们要一套听听,做个参考。详细的讲解,我想这边有保存着前年在新加坡所讲的,一共讲了六十个小时。在台湾讲的就更详细,我记得好像是讲了九十次,一次是九十分钟,就是一个半小时,那一套带子是比较更大,如果大家有时间听这个详细,没有时间就听简略的介绍。湾区虽然时间短,只讲了二十二个小时,但是也是一次完整的解说。
一生当中有缘分遇到这部经典确实是非常的希有,今天我们利用这很短的时间,把经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略为介绍。这部经一开端,在第一章里头,第一章里面通常都是讲六种成就,六种成就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它所列的哪些人,这些人在佛法里面讲是表法的。佛当年在世讲经,弟子们可以说每一会都参加,不可能有缺席的,这些人是常随众,佛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一次不缺的。但是为什麽每部经列的名字不一样?既然是每一会大家都参加,应该列名字都一样,为什麽不一样?所以要晓得列名字的用意,列这些名号对这部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你要懂得这些弟子们的专长,佛有最着名的十大弟子,十个人各人有各人的专长。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每个弟子都有神通,但是神通最殊胜的,称为第一的是目犍连尊者;每个人都有智慧,智慧里面第一是舍利弗。所以看看那些是什麽人,就晓得这部经是什麽意思,它代表的是什麽,这个很重要。
诸位看佛经,一定一展开经典你就留意它是哪一个人,在这部经里非常希有而难得见到的,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我相信同修们读佛经也读得不少,你们在哪部经典里面看到憍陈如这个人?《金刚经》没有,那在後面。一开头序分里面,後面那个不算,这是在前面的,这是表法的。憍陈如这个人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次说法,他是第一个听佛讲经开悟证阿罗汉果,他在佛弟子当中是第一个开悟。所以他是得道弟子当中的长老,我们一般讲大师兄,他是第一个开悟的。他的名字列在此地,那当然是一定列在第一,不能列在第二,代表这部经是佛度众生的第一经,佛第一次说法,第一次闻法开悟证果的,代表这个。你就想到这部经在所有一切佛经当中,它是什麽样的地位你就明了。所以这部是佛度众生的第一经,在《华严》之上,我们一生能有幸遇到实在是不容易。古人所讲的无量劫中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决定不能让这个大好机缘空过,空过那太可惜了。所以这是表法,它有特殊的意义。
夏莲居居士重新会集。《无量寿经》在中国来得最早,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可以说它在初期就传到中国,跟中国人缘分特别深。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在翻译次数之多,一切经都没有超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十二种的翻译本,当然译本里面出入不同,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一切经里面多次翻译的情形很多,譬如《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六种译本我们统统展开来看,大同小异。唯独本经译本里面的出入很大,所以古人就提出疑问,如果是同一个梵文原本,即使十二个人翻,十二个人翻得不一样,内容总是大同小异,总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本经有很大的出入,有这种现象,古大德就判断传到中国来的原文本子决定不是一种,一种不可能有这麽大的出入。
譬如四十八愿,这是《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有的经里说二十四愿,有的经是三十六愿,有的经上是四十八愿,这个出入太大了。所以就断定佛当年在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佛必然是多次的宣讲,因此原本就有很多种,就不是一种,证明佛在世多次宣讲。一切经佛当年在世是只讲一次,没有讲重复,唯独《无量寿经》重复多次宣讲,这就证明这部经的重要性,证明这部经确实是佛普度众生的第一法门,这个的确是找得到根据。本经,古人说是在方等时期所讲的,但是《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如来会」,至少这个给我们提出证据,佛是讲过两次,不是讲一次,讲过两次。根据不同的译本判断,佛可能还讲过第三次、第四次,这是非常希有的因缘。这样多的本子,不同的原本传到中国来,我们都把它翻译,那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正做一番彻底的了解,必须这些译本全部都要念。全部都要念,实在讲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经本都是手抄本,手抄本流通的量就很有限,你一生当中未必能够看到一种本子。
宋朝王龙舒居士,这是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念佛往生是站着往生,这样的功夫。他一生当中看到《无量寿经》只看到四种,就可想而知经本的蒐求非常困难。即使在台湾,在近代我们所晓得的,《无量寿经》原译本十二种本子丧失了七本,保存流传到现在只有五种,丧失掉七种。这五种本子,就是专修净土的这些高僧大德,一生当中五种本子都看过的就非常少。我所晓得的,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师,他五种本子也没有完全看到;道源老法师,这也是一生专弘扬净土的,他也没有看到。《无量寿经》流通比较普遍一点的是康僧铠的本子,其他的四种译本就很少见,因为没有单独的单行本流通,一定要去看《大藏经》,只有《大藏经》里面有。所以这才有会集的必要。
会集是把这五种原译本综合起来重新编排,重新来校对,编成一个新本子。这个工作第一个做的就是王龙舒,他是宋朝时候人,做会集本,刚才说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朝《大宝积经》里面的本子他就没有见到,所以他是四种原本的会集。他这个会集本称之为《大阿弥陀经》,很了不起,会集得很不错,流通也相当之广,并且收在《大藏经》。这是会集从王龙舒开始,从宋朝时候开始的,这是有相当的历史。可是《大宝积经》里面有许多经文是那个四本里头没有的,而且非常重要,因此这个本子会集就不免有遗憾之处。
一直到清朝彭际清居士,他又做了一个节本,他不算是会集,他就把康僧铠的本子在文字上重新加以修饰,重新将繁杂的删掉,重新做节本。在文字义理上都比原本要好,可是他只取一个本子,另外四个本子他没有取,这也是美中不足。
到咸丰的时候,这就比较近了,咸丰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发了一个大心,他把五种本子都找到了,他做了一个会集本,以为这个本子就是《无量寿经》的定本。他所会集的本子确实超过王龙舒,可惜他的本子出来之後,他就往生了,交给他的学生、朋友们来流通,因此校对可能就有一些错误,也是美中不足。自己没有亲自看到刻的版流通,他没有亲自看到,是後人流通的。就是《无量寿经》一直都没有一个本子叫人看到非常满意。
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老居士发了个大心,闭关三年重新来校对、来编排,成就这个本子,我们现在看到的。初稿三年完成,以後又有三年不断的在修正,我们现在手上拿的本子就是修订本,这是定本,这才是《无量寿经》最完美的本子。前面梅光羲老居士有一篇序文,对於会集的经过与版本的善美,他都做了很详细的介绍。这篇序文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去看,我们对这部经才会真正佩服,才晓得它的好处,知道它的利益,能够增长信心。梅老跟夏老在民国初年,在中国大陆佛教界很有名的两位居士,佛门称之为「南梅北夏」。梅光羲是江西人,南方,南梅;夏莲居老居士是山东人,在北方,称为南梅北夏,可见得当时他们在佛教界的地位、声望都很高。
在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我们从台湾来的都很熟悉,李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是梅老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弘扬《无量寿经》,也是非常负有盛名的,就是梅光羲的外甥黄念祖居士,黄念祖的母亲是梅光羲的妹妹。黄老居士是夏莲居的学生,跟夏老二十年,是夏老的传人。我们过去没有见过面,弘扬《无量寿经》这个本子的人很少,在台湾、在国外就是我一个人,这个本子没有人讲过,在大陆讲这部经就是黄念祖老居士一个人,所以我们都感觉得非常孤独、孤单,找不到志同道合的。
五年前我在D.C.介绍这部经,讲这部经的时候,D.C.有个莲花精舍是密宗的道场,我讲《无量寿经》,他们都来听,听得也很欢喜。那里面的同修就告诉我,他们想请一位大陆上的密宗上师到美国来弘法,问我赞成不赞成?我就劝他们念佛就好,何必还要请密宗的上师?我就问到底是什麽人?他们就跟我讲黄上师黄念祖。黄念祖的名字我很熟悉,忽然想起来了,我说我知道有这麽一个人,但是不晓得是不是,我以为他已经不在人间。我说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没有问题,你们赶快把他请来。我知道梅老师的外甥的知见决定不会错,他的家学渊源非常深厚。於是他们就把黄老居士请到美国来住了一个月,住在D.C.弘法。
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回到台湾,那边同修告诉我黄老居士来了,我就把在台湾印的《无量寿经》寄了一本给他。这个本子是他老师写的,是他舅父写的序文,他自己写的跋文,後面的跋文是他自己写的,这是非常好的纪念品,送给他。另外送给他一部《相宗纲要》,《相宗纲要》是他舅父编的,法相宗,确实编得非常好,学法相、学唯识有这部书入门是很理想,就送两本书给他做纪念。老居士带了一本《无量寿经》注解,他自己的注解,这个本子是打字影印的。我一看到这个本子,就是台湾四十年前印的书,这就晓得大陆跟我们相差四十年。完全是简体字,我带回台湾。我跟老居士这个缘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这一听非常欢喜,他也在弘扬《无量寿经》,他不是普通的密宗,他是专修净土的密宗。这一来,我就想到大陆上去看他,跟他见见面,这一见面才晓得。他就告诉我,现在这个世界学密的根机已经没有了,弘扬密是什麽?因为有些人执着密,没有法子,用这个方法来度。你看他的《谷响集》,就是《净土资粮》後面附的《谷响集》,专门答覆学密的人那些文章。他告诉我,大陆上共产党统治之下四十年,十亿人口,学密的人成就只有六个人,你就想这多难!
他接引学密的同修,他用了三部经,一定要熟读、必读,这三部经是什麽?第一个是《无量寿经》,第二个是《弥陀经要解》,第三个是《普贤行愿品》。跟我提倡的完全相同,我也是这个三部经列入必读、必修的,完全一样。一谈之下,我们的目的、方向、目标、观念、方法,完全是不谋而合,这个实在是非常之希有难得,这样信心就更深了。以前一个人搞,现在有两个人搞,真正是志同道合,以前没有见过面,没有商量过,居然完全一致。所以我到大陆去都是去看他,我也不朝山,我也不看什麽风景,因为没什麽好看的。朝山、看风景现在录影带很多,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看就很好了,精彩的镜头人家已经替我们取下来,何必还要去受那个辛苦。从前的朝山是参访高僧大德,绝对不是游山玩水去看风景,不是的,是真正要增长自己的道学,大事不明,去求高僧开导,意义在这个地方。
但是现在大陆虽然是开放,他们的政策是观光旅游,所有大陆上名山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风景胜地,这是变质。这种做法我觉得也是正确的,为什麽?替国家争取一些外汇。在全世界,讲到观光旅游的资源,中国大陆第一,这是一点都不假,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个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佛法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非常的重要。佛教传到中国来,跟中国儒家、道家,甚至於整个的文化已经结合成一体,不能分割,必须加以弘扬、发扬光大。佛教界的同修都知道,有识之士也了解,从哪里做起?这是个大问题。大陆上这些年来,虽然办了许多的佛学院,我只去看到一个,北京佛学院是他们最高级的,可是里面的制度、课程、教学都不尽理想。我今年还要去,主要要给他们谈这个。
唯有提倡佛学教育,我们知道佛法的内容真是浩如烟海,佛教的经论决不亚於一所完整的大学,所以在中国分成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像学校的院系一样。我曾经建议过,希望中国大陆能真正办一所完整的佛教大学,每一宗做一个佛学院,十个学院合成一个大学,全国只要一个佛教大学就够了。重新找地方来建,这个地方决定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培养佛学的弘法人才,提供修学的场所,这个非常重要。能够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对於复兴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有一线的希望。中国固有文化是建立在文言文的基础上,今天大陆不但年轻人文言文是完全不懂,连他们所讲的繁体字也不认识,认识简体字,这个困难太大了。
我们今天在台湾,我这些年来印了不少的书,我送到大陆上去至少是五十万册以上,这些在他们讲都是繁体字。我送他这样多,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慢慢恢复来读繁体字,可是现在那边的同修告诉我困难,看不懂。我又想一个方法,我现在把简体字、繁体字对照表复印在後面,大陆同胞他要是不认识,可以查一查後面的对照表。所以今年新印的新书後面都有繁简体字的对照表,这是专门供给大陆同修。我们希望从这个地方做起,希望他们能够用我们古大德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背诵经典。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们,文言文是三藏经典、《四库全书》的钥匙。现在宝库我们是很容易得到,没有这把钥匙进不了门。尤其是佛经,这些年来,大概是从民国四十四、五年,台湾第一次开始翻印《大藏经》,这些年来印过十多次,各种版本在台湾都能够看得到,比儒道实在讲是要丰富太多了,做的成绩也相当的可观。如果我们不在文言文上下功夫、打基础,真正用功夫,这些经典我们拿到,只能够说供养在书架上而已,天天看看、拜拜,这没有用处,得不到利益。文言文的修学,李老师教给我至少要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换句话说,这把钥匙你就拿到了。如果你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
这个经本实在讲非常的理想,我大大小小印的本子印了三十万册,希望同修们去读诵,最好能把它背过。这个本子总共四十八篇,距离李老师的标准只差两篇,可以了。所以大家能够把这个本子背下来,它的好处至少有四桩,尤其在国外。第一个,使我们不忘本,我们中国言语不会忘记;第二个好处,能认识中国字;第三个好处,不但认识中国字,而且能够懂得中国的文言文;第四个好处是学佛,给佛法建立良好的基础,一举四得。所以希望同学们,对你们的子弟小孩要教他念这个,好处实在太多了。有这个基础不但将来可以读佛经,对於中国固有文化典籍,你在文字上就没有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典里面,我们为什麽选择这一本?实在这本整个佛法,它的思想、理论说得很透彻、很明白。这个经典分量不多,无论在理、在事上、在因果,我们从个人的修养到处事待人接物,甚至於儒家所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宝贵的教训统统具足,这麽一个小本子完全具足,这很难得。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释迦牟尼佛的格言来用,当作释迦牟尼佛的教训来看,当作我们国文课本来读,你就会感到兴趣,你就会欢喜。能够依照这个经典教训去做,我们这次讲座的讲题是「离苦得乐」,就一定能够得到。昨天跟诸位提过,一切的苦难是对於人生、宇宙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产生的。这个经典的目的是教我们破迷开悟,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迷破了,苦就离开了,觉悟才真正得到快乐。
读诵是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修行这个名词的定义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为,我们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行为很多,佛法把它归纳为三方面,第一个是思想的行为,我们起心动念是心里的行为。思想有错误、见解有错误,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想法、看法错了,这得把它修正过来。第二个是言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靠言语,言语是行为,错误的言语,小的是跟人结怨,大的会变成国际上的灾难。第三是身体的动作,身体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身、语、意这三大类,这个三大类统统都包括了。佛门里面,我们常常听说某人开悟了,某人修行有功夫,现在谈到功夫都谈到少林寺的拳术,那都误会了,佛法里面讲功夫不是讲的武功,是讲修学的效果。所谓开悟,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做开悟。一般人,缺点,自己有过失,他不知道,这叫迷惑。不能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还要继续错下去,那叫迷惑颠倒。
我们怎样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要读书。这部经好,帮助我们改正过失的那些经文太多了,几乎占全经的一半,占二分之一,尤其是本经第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这五章完全是讲过失的。我们念了一念,对照我们从早到晚,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是不是像佛所说的?所以这五章足够我们检点自己心行的毛病。我们早晨起来会照照镜子,洗洗脸洗乾净,经本就是一面镜子,你每天读诵,照照我们的心行,我们心里的想法、看法,改正错误就叫做修行。修行不是天天去拜佛,天天去敲着木鱼去念经,那个说老实话叫形式,是个样子,有没有用处?还是胡思乱想,还是贪瞋痴慢,那没有用处。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这正是黄念祖老居士讲的,我们要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无关紧要,形式上的修行是作秀表演给别人看,给哪些人看?给那些还没有入佛门的人看,表演让他们看,使他们能够有所感动,来发问、来学佛,那是接引大众。自己真正用功夫不在形式,这一点诸位要晓得、要清楚。寺庙是一个接引大众的场所,它要庄严,它要讲究形式;我们个人真正修行不需要讲究形式,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晓得修行这两个字真正的意义,你明了之後,学佛的,我们常讲功德利益,拿现代话来讲就是效果,学了之後你得到些什麽?这一定要清楚。我们学的是什麽?修的是什麽?得到的是什麽?果然明白了,你就不会受欺骗。我们所求的是智慧,是要真正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真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不是从读书来。虽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点帮助,你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你有没有智慧?我保证你没有智慧。你念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得到的是什麽?是增长知见,哪来的智慧?大家一定要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第二个修学的阶段,不是第一个阶段。好像我们盖房子,盖高楼大厦,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什麽?是打地基。你们没有基础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这个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上,盖不起来的。基础是什麽?基础是清净心。你心清不清净?
过去在中国儒家的教学,小学修什麽?小学是修定。你不要看小学生七岁上学,七岁到十二岁,他在学校学什麽东西?背书,天天背书。老师只教句读,不讲解的,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重要的东西,天天叫你去背,一天叫你背一百遍。为什麽这样做?小孩就不会胡思乱想。你不叫他背书,他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心猿意马。念上个五、六年,他心定了,所以十一、二岁看起来就像成年人一样,非常稳重,那是根底、是基础,那是好教育。现在西方哪有教育?没有教育,所以这个世界才这麽乱,人才这麽苦。
有了这个基础之後,中国第二个阶段就是太学,它当中没有中学。小学是打基础,到太学里面那就是讲解、探讨、研究、发明,他有这个根基,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属於第二个阶段。我们千万不要错会意思,一学佛就开始研究各种经论,那就糟蹋了你一辈子。你遇到老师,老师也不会教你,为什麽?你的思想乱了,你的清净心被染污了。佛经也会染污,佛经也会害人。我过去有个学生,师大中道社请他去讲《百法明门论》,他来告诉我,我说:你有没有去?他说:我去了。我听了笑一笑,我说:恐怕你讲的不是百法明门。他一听就呆了,他说:为什麽?我说:我想你讲的是百法黑门。为什麽?真正有基础的听了百法他开悟,那就叫明,就明白了。恐怕你所讲的讲了一百个法相名词,灌输到听的人脑袋里头,他又记了一百条东西,那叫黑门,他不开悟。他头脑里面记得已经很复杂,你再去加一百条名词进去叫他更复杂,这很可怜,这错误了。
我告诉诸位同学,你们想学佛,开头至少是三年,最好是五年,不要去读佛经,不要去研究,不要去听讲,你去背一部经典,就念这一部经典。这是什麽?这就是修根本智、修清净心。所以我的要求,报纸不要看,杂志也不要看,广播、电视都不要看,为什麽?古人讲的「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所以什麽团体、公共场合少去,你认识的人多,是非长短就多;你知道事情多,你烦恼就多。你的心怎麽能定下来?不是叫你不管这些事情,不理会这些事情,是暂时把它放下来不要管,让心定个三、五年,然後我再去接触,给你说你的六根都放光,一接触你就明了通达。你看到这个事情,过去没有看到,没有看到你就能够很正确的判断到它是什麽因,将来得什麽样结果,你有这个能力。五年以後再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就正确了,那才叫开智慧。现在人往往听话听一半,这个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不是佛菩萨说错了,是你会错了意。佛教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如果真正是个好老师、善知识来教你,必然是五年打基础,这是中国代代相传。现在人感觉得五年时间太长,我把它缩短成三年,如果还要再缩短就不能成就,没有法子。
经典,古大德所选择的,一般选择《楞严》跟《法华》的最多,这个很有道理,为什麽?它的分量是正好,像我们这个分量就太短。但是那个分量恐怕现代人不能接受,太长,没有时间去读,所以我们今天不得已选择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对现代人来讲长短适中。为什麽不选择《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太短,摄受的力量不够,所以选择这部经典。你要想了解它,去研究它也可以,附带的,不是主修的,主修就是背诵,就是读诵,老实读诵不要去想它。因为我们的目标在修定、修清净心,借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杂念都断掉,目的在此地。如果要研究,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听讲,听录音带可以,看注解。我最近也在写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我想大概明年可以能够写出来。黄念祖老居士也在写一个白话注解,大概也得要明年才能完成。
研究是附带的,为什麽?佛经跟儒家的经典都非常了不起,我常常跟大家说真话,说真话往往人不相信,说假话人家很容易相信。说真话告诉你什麽?经里头没意思,这是我跟你讲真话。经既然没有意思,你还要去求解义,岂不是错了?你所解的意思全是妄想。经没有意思,这才叫经,虽然它本身没有意思,可是你念了之後,起作用是无量义,所以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好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里有没有东西?什麽也没有,可是它起作用照的时候什麽都有,它什麽都照见,经典就像镜子一样。我希望大家不要重视经典里面的义理,不要重视它,你重视这个,你所念的经就是念死经,就读死书。读死书,世间人讲书呆子,你学佛就佛呆子,不开智慧,听一个意思永远记住就一个意思,死在这一个意思里面,叫死在句下。
经典的目的是恢复我们自己的清净心,用它来恢复自己的平等性。心性里面有无量义,所以经典一展开,你要给人家讲,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为什麽自在?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意思,这是真的。真正明白它的性质,我们自然就不会注意一定要去求解。不求解,你所得到的是正解;你求解,往往不得其解,那很冤枉。清净心在佛法里面叫做根本智,一切的解释在佛法叫做後得智,後得智是应用的智慧。这个应用的智慧是从根本智里面生出来,没有根本智,哪有後得智?所以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学,小学是着重在根本智,太学着重在後得智,的确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不像现在从小不培养根本智,长大之後哪来的後得智?所以现在的教育不是智慧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一般常识,没有智慧,所以想法、看法、做法往往都有重大的偏差、错误,老百姓才苦了,众生才有劫难。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
讲到修行,修行要有纲领,我告诉诸位读经,这是大根大本,修清净心,这是第一重要。除此之外,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不能脱离社会,我们要生存,我们要生活,生活方面我们要依靠些什麽?佛法有简单、扼要的纲领,教给我们遵循。学佛的人,诸位都知道,一入佛门第一桩事情就要求授三皈,三皈是什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三宝。佛法僧是什麽?如果你要是专看这个名词,就想着佛是佛像,法是经典,僧是出家人,你要这样的依靠那就坏了,你准上当。佛像、经典、出家人,这叫形式的三宝,这是样子,这不是实质。依这个样子启发你自性三宝,那是真的,那是真正的皈依。
佛是什麽?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回归,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这才是真正佛弟子。是皈依自性佛,不是外面佛。学佛的人,家里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常常提醒我们自性佛,不见佛像就忘掉了,忘掉就迷。一见到佛像,我要自性觉,所以是提醒的作用,作用是这个。皈依法,法是正确的思想见解,就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僧是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那是谁?是自己。不是那出家人,出家人清不清净与我不相干,我一看到他那个样子就要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佛法修学,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是总纲领,叫三皈依。所以佛法修什麽?修觉正净。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我们修的是这个。不是修神通,不是修感应,是修觉正净,这要记住。禅宗、密宗、净土宗,不管是哪个宗派,统统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他迷惑、邪知邪见、染污,那就不是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如何去标榜,我们清楚它不是佛法。这是三皈依。
人与人之间相处,佛教给我们六和,要和平相处,形象上要和,心地上要平等。像在美国不容许有种族的歧视,这就平等了,我们对於任何人事物都要用平等心来看待。在形象上,佛给我们讲六条,第一个是「见和同解」,我们的见解要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共识,彼此互相了解。今天世界的战乱原因在哪里?彼此互相不了解,造成许多的错误,带来无尽的苦难。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决策错误,他用心未尝不善,而是对事实真相不了解。像在二次大战之後,美国对中国许多的决策错误,他对於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深刻的了解,认识不够,只看表面,只看形式,这很危险。所以,小,我们对一个人;大,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才不至於发生重大的过失。
幸福美满实在讲要靠良好的教育,佛法是世间最好的教育。佛法变成宗教,实在讲非常的不幸,宗教不能叫人普遍的接受,教育是叫人普遍接受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中国人从前喜欢简单,愈简单愈好,称佛教就可以。现在的佛教,人家容易误会佛教是宗教,所以我们不得不再加两个字,「佛陀教育」,让大家看了之後,不至於发生误会。我们是接受佛陀教育,依照佛陀教育来修学,这是我们在见解上要修正的地方。第一个,我们不能把佛看作宗教,要认知这是佛陀的教育,经典是教科书,迷信的色彩统统把它扫光。
佛法的见解,实在讲是讲得非常的高明。每个人有他的想法、看法,这就是不同的见解。怎麽样叫同?是不是放弃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去接受佛的想法、看法?不是的。刚才讲佛经没有意思,佛没有想法,也没有看法,这是真的。我们大家都把想法、看法舍弃,不就同了吗?这的确是公平,确实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每个人都恢复到自性清净,你的看法、想法自然就相同,起作用的时候自然相同,这是妙极了!佛不牵着人鼻子走,不勉强人跟他一样的看法、想法,不是这样的。他是叫我们把所有一切分别执着妄想统统舍掉,恢复到自性清净,这确实其他宗教里头没有的,学术教学里头也没有,中国儒家、道家比较接近,它有这个功用。
第二个就是「戒和同修」,戒律是什麽?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人与人相处,如果没有约束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必然就乱序。这些法令规章是我们大家共同商量来制定的,制定之後一定要遵守。佛家讲持戒,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法。人人守法,这个社会当然有秩序,社会会呈现一片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就在其中。「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个戒条是教我们大家在一块应当如何相处。最後一条是「利和同均」,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互助合作,要能够帮助别人,要能够成就别人,绝对不是自私自利。所以六和是佛教的基本戒条,不管是出家、在家,统统要修,你家庭里面能够遵守,你这一家决定兴旺,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我们看一个人的家庭、看社会、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它里面的成员和不和睦?如果不和那里面就有危机,就不安定;如果上下和睦,相亲相敬,这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团体,不可以侵犯,没有能力、没有力量能够侵犯到它,和太重要了!
我们看到清朝建国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我们今天到北京故宫里面去一看,会得到很大的启示。清朝用什麽方法来统治这个国家?这麽大的国家,享国那麽久,给诸位说,用和。你到故宫里面去看三座最重要的建筑物,我们民间俗称金銮殿,匾额不是金銮殿,是太和殿,太和後面中和殿,再後面保和殿。你看三个主要的建筑物命名都是和,以和治天下,与大家和睦相处。实在讲我们现代政府用中山堂、中正堂,远不如太和、中和、保和有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发扬,清朝实在是不断的在发扬中国文化。现在没有了,都把它忘掉了,太和、中和、保和都出在经典上,已经灭了。所以我去故宫里面看,我深受感动,我们今天所有一切设施比不上满清。
如果你再念念历史,对待这些历代的帝王,我是由衷的佩服,为什麽?人家真是读书,真有学问。你看他的文章,看他所批的奏摺,就是所批的这些公文,人家用的是什麽样的心,如何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批示的公文,我看过很多,真的是爱国爱民。康熙称为圣祖,在中国历代帝王用圣这个字做諡号的太少了,但是我们觉得用圣这个字来尊敬他是正确的。确实是一个非常明理的人,真的像佛法讲的觉正净,他真做到了,他不迷惑,他不颠倒。不去读书、不去了解,我们想法、看法都有偏差,都有错误。
说到此地,同修们在家里面真正修行,我提供你们早晚课修行的方法。如果时间不许可,我们早课就念这个经本的第六章,第六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印这个小本子用意就是大家携带方便,男同修可以装在口袋里面,女同修可以放在钱包里头,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读。大本子是给你放在家里读,字大醒目,不伤眼睛。我们印的有大本的,印了许多不同版本,这是随身携带的袖珍本。这章经文的内容,实在讲就是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建国大纲,要想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你读这一篇大致上就了解了。而这一部全部的经文都是讲解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详细的介绍。所以四十八愿是全经的纲目,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这个经本上是两个人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佛讲的。这一段是阿弥陀佛讲的,非常重要,应当把它念熟,使我们自己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经文念完之後,念佛号、回向、三皈,用这个方法来做早课。
晚课就念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这总共有五章,这五章刚才跟诸位提出来,是帮助我们改过自新的,检点自己的毛病。譬如三十三章一开头佛就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想想我们今天争的是不是也是不要紧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我们拼命在那里争,如果有,有赶紧改过来。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不重要的,这一定要分清楚。重要的是觉正净,这是重要;不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个不重要,何必去争这个?你再富有也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你住小房子跟住大房子有什麽两样?也不过一张床而已。床再做大一点,你身体也只有那麽长,何必?真正有财富,住上二、三百万一栋的豪华别墅,其实我去看,跟住旅馆没有两样,为什麽?一早晨就出去了,晚上很晚回来睡个觉,你跟住旅馆,跟住公寓,有什麽两样?没有两样。所以人真正想通了,为什麽不拿这些钱财去救济那些贫苦的人,帮助他们,这个意义重大,决定不会损伤你在社会上的地位身分。你能照顾别人,我有福让大家共享,比福报自己一个人享那有意义得多!一定要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你真的明了认识,这叫有智慧,这是学问。
你读中国历史,熟悉历史的人没有不敬重范仲淹的,范仲淹是贫寒出身,以後做到宰相,像美国的国务卿一样。他把他的收入、俸禄养三百多家,自己所过的日子还跟自己做秀才那个时候没有两样,哪个人不佩服?自己还是省吃俭用。五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做到宰相,一个做到御史大夫,要拿台湾的制度来讲,一个行政院长,一个监察院长,都能遵守父亲的家风。父亲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钱财哪里去?全都布施掉了,都做了慈善事业。救济贫苦,培育清寒子弟,家境清寒有天赋可以读书的,没有能力,他统统收来教养,替国家培养人才。
印光大师说,我们中国除了孔老夫子之外,就是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家道不衰。他为什麽不衰?祖宗积的德太大了,代代子孙都能够遵循。范仲淹的子孙没有觉得他的父亲死了,棺材买不起会丢人,人家看不起,没有,反而在历史上都赞叹。我们今天中国人尤其是爱面子,什麽面子?假面具,不是真的面子。范仲淹、孔老夫子爱的是真面子、真面目,我们今天搞的假面具。在今天我们讲到缓急,最重要的急事是什麽?是要培养真正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才,这个比什麽都急。这样的人,实在说又是可遇不可求,到哪里去找?有这样的人,没有环境也是枉然。所以真正要有心的人,要有真正认识的人,来帮助这些真正发大心的,舍己为人。
我昨天跟诸位说了,我们能力是非常有限,因为我们从来不化缘,从来不去募捐,所以经济上就显得很艰苦。我们在达拉斯建了个小道场,以我们现在的环境只能够养五个人到六个人,当然我们将来收入多了,我们照顾的人就多,收入少照顾的人就少。我们求不求人拿钱?不求人。凡事我们一切顺其自然,这个发展是好的,为什麽?我们自己的心清净。如果我一味去求人,栽培人,怕的是找来那些人也不如法,我自己清净心也失掉,那就悲哀,自己度自己没有度成,度别人也度不成,两头都失掉。所以我的原则是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列在第一个重要,有多余的力量,我们完全帮助别人。现在有两个年轻人在达拉斯,我告诉他们:我成就你们,吃住我完全负责,你们每天在这里工作,就是《无量寿经》念十遍。十遍是最少的,念得愈多愈好,你们在这里修清净心。我讲不讲解?不讲解。我说你们三千遍念满了,一天念十遍,一年三千遍,三千遍念满了之後,我给你们讲三个月经。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不必听我讲经,没用处。
真正要发心将来专修专弘,我的时间是五年,你要好好的去背诵经典,背个五年你的心才真正定下来,然後我只给你讲一年就够了,你所有一切经典都通了。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很多人很难接受,好像没有这个例子,没听说。其实这个方法在我们中国使用了几千年,老方法,不是新的,两千多年的教学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老方法有效。新的方法试用这麽多年,真正的效果我还没有看到,所以我不放心。走老路好,老路是一条熟路,我知道怎麽走法。新路我不会走,万一迷失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还是走的历代祖师代代承传的老路子,我自己也是走老路子出来的,这是我们帮助真正发心的年轻人,我们希望他来成就。
有这一批年轻人,我就不要讲经,我叫他们去讲,他讲给我听,讲错了我给他修正,所以尔後我的工作是培养人才,自己少讲。尤其是前年在北京遇到黄老居士,黄老居士告诉我:你讲了三十年,可以了,不要再讲了,你应该多写一点,多培养学生。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我自己也有这个意思,没有机缘,我想培养学生,没人来跟我学。今年这个地方刚刚弄好就有两个人来找我,这很难得。我说不要招生,佛菩萨会把人送来,我们只要尽到做保母的责任就好了。我那边有个徒弟在照顾,他书念得很少,但是做事情很能干。我就告诉他:新来的两个人,我们要成就他。第一个,我们决定不能有嫉妒心。将来他的德行、学问都比你好,你要放不下,你就不是护持佛法,是在做灭佛法的工作,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我说:你要用什麽样的心来看这学生?用父母之心来看他,把他当作你的儿女。你这样的爱护他,照顾他们的生活,成就他们的德学,你是无量功德,他们将来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这个观念必须要改过来,决定不能嫉妒、障碍,这比什麽都重要。
我说:如果你有嫉妒、障碍的意念,这个道场你在此地住不住,我不叫你走,佛菩萨会赶你走,不是生病就是出乱子,你在这里住不住。我说我不会主动赶你,佛菩萨会把你赶跑,这个道场是佛菩萨建的。所以道场里面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护法的,一个是弘法的。他发心来修学,将来是弘法的,我们照顾他的生活,做一切事务方面的事情,我们是护法的,来护持他们,来成就他们,这就有意义。
实在讲,如果这个小道场将来能够出三、五个人那就无量功德,这个道场就值得了。我们也不希望多,只希望能出三、五个人才,这种做法希望将来能够影响其他的道场、其他的宗派,都能够像我们这样来做。我们道场建立,大概明年三、四月可以完工,我们不举行开幕仪式,不举行这个,为什麽?没有必要,不敢劳师动众,不敢去请外面这些法师大德,不需要,盖好了我们自己开张就好了,避免一切铺张,完全走实质这个道路,不讲任何形式。所以我们道场也不建得很庄严,普通小茅蓬就可以了,我们对外面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既没有名,也没有利,也没有财富,也没有信徒,什麽都没有。社会上对我们瞧不起,瞧不起,我们的心就安了。一瞧得起,那个麻烦大了,今天这个来拜访你,明天那个来邀请你,好了,搞得所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就完了。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叫人家都瞧不起我们,我心安理得。这个世间人瞧不起,阿弥陀佛就瞧得起。世间人都瞧得起了,阿弥陀佛就照顾不到了,没法子,看到你就摇头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功夫在觉正净,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一定要修六和敬。戒定慧的三学,这念经就统统都有了。什麽叫戒?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每天念这部经念上十来遍,心里头怎麽会想坏事?不可能,想坏事这部经也念不下去了,所以念经就是诸恶莫作,就这个道理。经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这是至善,儒家讲「止於至善」,读经是止於至善,你看戒律圆满了。念经的时候专心,专心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没念错、没念漏,这就是慧。所以戒定慧三学,我们在读经是一次就完成了,不要一样一样的修,一次就修圆满了。
六度是讲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就大自在了,这是布施。持戒就是守法。忍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不管做什麽事情都要有耐心,有耐心自然在态度上就稳重大方,不会急躁。禅定,定就是我们自己有主张、有方向、有目标,决定不紊乱,这是定。般若是智慧,用现代话说是理智,不轻易用感情,无论做什麽事情,以理智为基础,而不以感情为基础。六度是教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纲领,我们能依照这些去做,这是真正的佛弟子,真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能做到之後,将来把自己的境界往上面一提升,那就跟诸菩萨没有两样,修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是要功夫,我们一般人是念念这十句话,做不到,一句都做不到。必须有底下的基础,就是有三学六度的基础,才有资格修十大愿王,才知道十大愿王真正的境界,这是佛法最高级的。在这本教科书里面,从最基础的到最高级的,它都在里面,这也是非常难得,所以这部经典称为第一经的确是有道理。十大愿王我们虽然做不到,我们对它要尊敬、要向往。所以它列在本经的第二段,「德遵普贤第二」,这就是说明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菩萨共同修学的纲领,因此我们要重视。过去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四经,有道理,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普贤菩萨不但代表《华严》,而且代表密宗,密宗第一位祖师,金刚手菩萨,也叫做金刚萨埵,他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就是普贤菩萨。密宗里面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你看看与净土关系多麽密切!现在有些人迷信灌顶,法王、仁波切来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去灌顶。什麽叫灌顶?给你头上洒几滴水,形式!你每天早晨洗脸那个水还不够,比他洒的不晓得多多少倍。你要懂得灌顶两个字怎麽讲法,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如来最高的法门,顶法。你要晓得,这部经就是十方一切如来度众生第一法,没有比这个更上的,它就是顶法。你能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是十方一切如来给你灌了一次顶,一天念十遍就每天给你灌十次顶,谁给你灌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可惜没有人知道,无上的顶法偏偏没有人晓得,去找那些还未必靠得住的人。
我在洛杉矶听一位同修,他前几年到印度、到尼泊尔,在那边住了八个月,回来告诉我,有很多西藏人很穷,他们冒充喇嘛、冒充仁波切到外国来骗。他们学一点形式上的方法,到外面去一宣传,就带一批财富回去了。显教里头有冒充的,在台湾很多假和尚,冒充的;密宗里头也有,你们千万不要上当。如其我们认识不清,不知道他是真的是假的,不如请十方诸佛给我们灌顶,决定不错。你要想形式,每天洗澡淋浴的那个大灌顶。
所以希望同学们既然发心学佛,第一个,不可以迷信,要觉而不迷,要理智,不能用感情,感情就会上当受骗。头脑要冷静,我们是接受佛的教诲。宗教是感情,宗教要热情,宗教是迷信,佛法是冷静。你看印光祖师教育弟子,就是叫你在家专心用功修学,不赞成跑道场,不赞成乱修,所以开始学习一定是跟一个老师,听一个老师的话。自己的基础奠定之後,这才参学,参学就是博学多闻。你自己戒定慧三学的基础都成就了,才有资格去参学,那是什麽人你都可以见,为什麽?你一见他,看到他的言语,看到他的态度,他一举一动,你就晓得他是邪是正,你不会受骗上当,只得利益,不会有害处。什麽都可以听,什麽都可以接触,那是第二个阶段。
现在我们慧眼没有开,不能辨别是非,到处去参学,那好了,所谓是邪正不分,愈学愈迷惑,愈学烦恼愈多,所以很多学佛的人,结果都很悲哀。我们所看到的,多少学佛的人最後进了精神病院。什麽原因?不是佛法不好,他学错了,他不如法,到最後精神分裂。这是我们在中国、外国看到许多,非常之悲痛,很好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学佛学了几年就上精神病院。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对佛教很不满,他们并没有深刻去研究佛教,只看到形式,所以对佛教不满,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害人。他们说这些话也不无道理,因为确实有这些事实存在,这都是我们要理解的、要明了的。自己学佛一定要走一条正路,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这就有价值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只跟诸位说到此地,谢谢诸位。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