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经典中说,上师是真正的佛,要像对佛陀那样对待上师。如《般舟三昧经》云:“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还有《华严经》中讲过:“譬如明净日,出现于世间,生盲虽不见,而能作饶益。”如同太阳挂在天空中,盲人虽然无法看见,却能感到阳光的温暖。同样,佛陀以上师的形象来到世间,给我们开示解脱正道,我们虽因无明愚痴,不一定知道他跟佛无二无别,但他也能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利益。
现在汉地和藏地有一部分人,对“上师与佛无别”不但生不起定解,反而觉得:“我的上师很小气,这事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不然,他可能不高兴,因为他像女孩子一样斤斤计较。”“我上师行为如何如何,他最爱什么什么……”我听过不少人这样评价自己的上师,在跟别人谈话时,也只把上师当成普通人,从来没认为上师的境界跟佛陀无别。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善知识的密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其本体就是诸佛菩萨。如此殊胜的上师,为了引导所化众生,暂时的一举手一投足,好像跟世人一模一样;但究竟而言,他们的密意始终安住在佛陀的境界中,从这一角度来讲,又与一切世人截然不同。上师的任何行为,实际上都是在顺应众生,具有密意;他既能善巧解除弟子的重重怀疑,也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忧心劳身,宛如独子的慈母。如《功德藏》云:“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
概言之,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与众生的所作所为又完全相违。就像一个幼儿园老师,为了随顺孩子、让他们开心,她会跟小娃娃一起玩;但如果孩子做一些非法事,老师会不会也跟着做呢?不可能的。
因此,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就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形容的[2]: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会跟大家相同;但因为要度化众生,其究竟密意和行为又截然不同,不会随心所欲,或以贪嗔痴而行。故而,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表面上似乎跟我们一样,但实际上,他是诸佛菩萨的真实化现,跟我们的境界特别遥远。
综上所述,具有一切德相的上师,就像大船,能救度众生脱离轮回大海;他如商主,能无误指示解脱与遍知佛果的圣道;他如甘露雨,能熄灭业与烦恼的熊熊烈火;他如日月,能遣除重重的无明黑暗,现出朗朗的正法光明;他如大地,能容忍弟子忧心劳身及一切邪行,见行广博,无所不包;他如劫波树(如意树),是今生与来世一切功德利乐的来源;他如妙瓶,是不可思议诸乘宗派一切意愿的宝库;他如摩尼珠,住在随心所欲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大海的源泉中;他的慈心犹如父母,对无边众生无有亲疏、爱憎,一视同仁;他的悲心好似河流,对普天下的芸芸苍生广泛怜悯,尤其对无依无怙的苦难有情更是迫切悲悯;他的喜心宛若山王,不为嫉妒之心所转,不为实执之风所动;他的舍心恰似雨云,自相续不被贪嗔所扰乱。[3]
《功德藏》对此归纳道:“解脱有海如大舟,无迷胜道真商主,灭业惑火甘露雨,遣无明暗等日月,囊括诸乘如大地,利乐源如劫波树,圆具法库如妙瓶,上师胜过如意宝,平等爱众即父母,悲心广切等河流,无变喜心如山王,无乱舍心如雨云。”
因此,从大悲心、加持方面而言,上师与诸佛相同。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如颂云:“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
[1] 《增一阿含经》云: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2] 《大圆满心性休息》云:“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3] 关于善知识的比喻,《华严经》中也不乏其数,如云:“善男子,善知识者,如轨范师,能以善语而诲示故。善知识者,犹如伴侣,住阿兰若不舍离故。善知识者,如胜神通,能现种种诸自在故。善知识者,如金刚剑,能截烦恼及随眠故。善知识者,如亲教师,能为忏除五犯罪故。善知识者,如胜静虑,能灭一切随烦恼故。善知识者,如摩尼镜,令现前证宿住智故。善知识者犹如桥梁,能令超度诸有流故。善知识者,能断疑网,业异熟中善决断故。善知识者,能善安处,令速入于不退地故。善知识者,能令深信,微细业果如自见故。善知识者,善能劝修,毁呰一切不善法故。善知识者,是智能眼,一切法中不执着故。善知识者,心如明灯,顺本觉性而觉了故。善知识者,如说道者,为大丈夫处会说故。善知识者,能舍恶友,不入恶人之住处故。善知识者,舍不律仪,能令增长善律仪故。善知识者,能教时语,随众生根而发言故。善知识者,劝随顺修,令舍衣食摄众生故。善知识者,为先导师,令如所说而修行故。善知识者,令其深入等持等至皆深入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于饮食知节量故。善知识者,如瑜伽师,能令趣入相应行故。善知识者,如威猛将,摧伏一切诸魔军故。善知识者,为大明咒,能除一切诸苦厄故。善知识者,犹如大船,超过生死至彼岸故。善知识者,如如意珠,能令所愿皆圆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