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宗法师(刘洙源先生):佛法要领(上编:四句要义)--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昌宗法师所有开示



 昌宗法师(刘洙源先生):佛法要领(上编:四句要义)


 下载DOC文档  



佛法要领

刘洙源先生著

 

百度百科:刘洙源(18751950),四川中江县人。名复礼,字洙源,别号离明。前清拔贡,北京经科大学毕业。长于文学,通达三礼,历任四川高级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早岁精唯识,曾着唯识学纲要数万言。私淑永明延寿,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著有宗镜录大科判;晚耽禅悦,不喜著作,惟存讲稿数篇为弟子所传钞。三十八年农历三月于德阳孝泉延祚寺剃发,受三坛大戒,法名昌宗。未久,应邀讲楞严经,并传净土观法。后返中江,驻锡白云寺,专研戒律。三十九年示寂,世寿七十六。着作除上记外,另有宗镜录细科判约五卷、宗镜录读法约十余卷。另纂集大智度论之法相而成性宗法藏三册,然未出版。

 

刘洙源先生略历

先生名复礼,字洙源,别号离明。年七十三,四川中江籍。前清拔贡,北京经科大学毕业。长文学,通三礼,历任四川高级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栖心竺典,澹泊自处。创办成都佛学社,独任讲筵十余载,归向者甚多。寻退隐深山,时应临邑之请,讲说不绝。

先生早岁精唯识,曾著唯识学纲要数万言,海潮音社刊行之。晚耽禅悦,不喜著作。只存讲稿数篇,门弟子展转传抄,得之者如获至宝。今徇弘恕请,编次复印,名曰佛法要领。乃先刊于觉有情,以结法缘,然后制版流通,以垂久远。

先生遁世不求知,故知之者甚少。兹从陈法香兄言,不得已,违先生意,略叙其概,以作介绍。

弟子金弘恕谨述

佛法要领

四川中江刘洙源先生说弟子王靖寰记

 

上编 四句要义

 

丙戌五月,中江刘洙源先生,道过广汉驻军周参谋长朗清先生留请说法。先生以初未准备经论,说者听者皆无依据,骤然印书,仓猝不能遽办。乃曰:吾有四句要义,一为何事?二依何义?三修何行?四悟何法?试为君等演说如何?佥曰:愿乐欲闻,惟希说之。爰记先生所说于次,倘有错谬,请教正之。

一为何事——明心见性

近来人心多好佛法,或家庭奉佛,或朝山烧香,或勤布施,或修供养,或受三皈,或守五戒,或诵经念佛,或持咒修法,或精研教理,或专修禅观。种种不同,信佛则一。吾今欲发一问,诸君如是勤修,究为何事?劳身苦体,费精神,耗时日,而不辞。志愿安在?彼将云:闻佛法奇特,吾故好之,世俗成风,吾从众耳。余曰:此非答我所问。彼又云:欲脱苦耳。贫者欲求富饶,病者欲祈疾愈,困厄者希通达,沉沦者冀超升。余曰:此言近似,尚非真实。彼又云:欲除业障耳。今生之苦,皆由前生恶业所招,今将去恶行善,以期业障消除,免受苦报。余曰:此言似矣,犹未尽也。彼又云:欲断烦恼耳。人生造业,由烦恼起;今将断灭烦恼,庶几苦果不生。余曰:此言似矣,犹未尽也。彼瞿然曰:断烦恼,除业障,离苦得乐,此乃佛法正宗,云何而犹未尽?布施持戒,礼拜供养,诵经念佛,持咒修观,此乃佛法正行,云何而犹未尽?吾将以此自度度他,岂尚有遗憾耶?余曰:且稍安毋躁,当为子说之。大凡谈理必穷根源,作事必问根由。子所谈者,在佛法中非无其义,但是枝叶末节,若向这里做去,立志虽佳,枉费精神。经云:“未知真实法,不名为布施。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余今例此,再作数语:未知真实法,不名为持戒。未知真实法,不名为礼拜。未知真实法,不名为诵经。未知真实法,不名为念佛。未知真实法,不名为持咒。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修观。君未说到真实处,所以我不认可。经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又曰:“欲修大行,须知因地法行。”世人懵懵,不此之求,所以徒劳无益。今为君等发明真实,事半功倍,可乎?佥曰:愿闻。曰:真实法者,吾人之心也。此心以有觉性,故谓之佛性。为万法之本,故谓之法身。永不变易,谓之真如。性非虚妄,谓之实相。无所不知,谓之菩提。(菩提是正智,故无所不知。)寂静不动,谓之涅。万法之性,谓之法性。凡此种种名称,皆是吾人真心之异名。人人本有,个个圆成,近在心内,无劳远求。成佛作祖,是此一心。宗门谓之明心见性,心即性也。(心性是一,出华严经。)所谓真实法者,即此心也。我辈人人有心,而不自知,长劫受苦,岂不可怜!学佛无他,明心见性而已。(明悟自心,彻见本性。)如果明心见性,烦恼不待断而自断,业障不待除而自除,诸苦不待灭而自灭。三宝不言供养,而已供养自心三宝。布施不施一金,而其所施胜过七宝。不持咒而自得印明,不诵经而十二部经无不通利。若从根本下手,果大功高如是,君等奈何不图?先德云:众生依业有,业依惑有,惑依识有,识依心有。心是最终究竟处,不通此一著,意识长在,烦恼旋断旋生,业障旋消旋萌,苦果永远不除。譬如伐木,去其枝叶,来年又生,有何了期?若断根蒂,永不再发。是故佛说未知真实法,不名为布施供养者,意在策励世人,知真实处,在吾自心。(此义出华严经及般若经,其文甚广,可研阅之。)不然,修因无果,何以故?果在真实处故。不然,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此心是识心,与上真心别。)倘未明白真实所在,如何能断烦恼,除业障出苦海耶?为何事者,为求明心见性也。

二依何义——依二空义

吾人已知佛性即是自己真心,然则真心体相究竟如何?曰:真心无性,其体是空,故曰真空;其相如虚空。如虚空有二义:一如虚空不动摇,二如虚空遍满一切国土。永明禅师云:“真心自体,非言所诠,湛若无际之虚空,莹若圆明之净镜,毁赞不及,义理难通。”世人不知真心广大圆明,妄谓此心在我身内,所以长劫轮回,受苦无穷。今欲明白自己真心,第一莫认四大假合之身为真;第二莫认六尘缘影之心,以及山河大地为实。佛法入门,有二要义:一者众生空,二者万法空。众生不空,谓之我执。万法不空,谓之法执。何谓我执?谓我能主宰是也。主宰即是意识,非真有我。如果我能主宰,谁人肯入地狱,甘做畜生饿鬼?故知身中无我,全是意识分别执著。意识是生死根本,急宜断除,不可姑息。所以大乘菩萨先修无我观,以得人空。何谓法执?法者内之五根(眼耳鼻舌身),外之五尘(色声香味触)皆是四大(地水火风)造成,谓之色法。受想行识,谓之心法。色心二法,其性皆空。众生不知,认为实有,起惑造业,生死不绝。佛法教人修法空,法空者,即空六根六尘六识诸法也。悟一切法,皆无自性,其体本空,名得法空。世人皆为我执法执所蔽,所以不知自己真心。大乘法门,若要悟心,先须信入人空法空之理。千经万论所说法义,不外二空。若能信入,则悟心有期,刹那成佛。若不信此二空,专求福报,是门外汉,决不能得佛法利益。云何知无我耶?如果我能主宰,则临命终时,妻室财产皆可携去,何故不能?天上乐土,作恶之人皆可往生,何故不能?二俱不能,主宰安在?且一人之身,六根均动,岂有六我耶?如以六根为我,死者六根尚存,何以不能行动?故知无我。经云:“一切众生,皆由著我,若离此著,则无生处。”云何知无法耶?根身器界,在人类共业同分中,见以为实;余五道中,各有不同。可见六道之中,各各自变六尘境界皆由业识所造,安有定法?故知一切人事营为,都是业风驱谴,识心所生,犹如梦幻泡影,空而不实。经云:“不知诸法空,恒受生死苦。”若能悟入二空,便证无生法忍,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是言之,学法,唯学二空之义。

三修何行——修般若行

佛法要领,不出教理行果。教理即蕴处界谛缘起,如上一心二空说。果则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知教理而欲得果,非起行不能办。今当论行,行有万端,以六度为总。经中自在说法,或说一行:发菩提心是。或说二行:曰智慧,曰方便。或说三行:曰戒定慧。或说四行:曰四居处。四居处者,一慧、二戒、三施、四定。或说五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或说六行:曰六度。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行门虽多,六度括尽。此六度义,有无量门。兹略说三门:一六度义相,二六度所对治,三六度能入理。云何义相?万行具从菩提心流出,合之为菩提心,分之为六度。无顾恋心为布施,无持犯心为持戒,不忤一众生为忍辱,念念不断为精进,心不流动为禅定,知万法空为般若。云何对治?对治六道,出三界轮回故。立施度,对治饿鬼道。立戒度,对治地狱道。立忍度,对治畜生道。立精进度,对治修罗道。立禅定度,对治人及六欲天。立般若度,对治色无色界天。云何入理?随顺法性故。法性体无悭贪,立施度。法性离五欲,立戒度。法性离恼,立忍度。法性离懈怠,立精进度。法性常定,立禅定度。法性离无明,立般若度。此六度法,要以般若为主。经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布施无般若,惟得一世荣,后受余殃债。持戒无般若,暂生上欲界,还堕泥犁中。忍辱无般若,报得端正形,不证寂灭忍。精进无般若,徒兴生灭功,不趣真常海。禅定无般若,但行色界禅,不入金刚定。万善无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无为果。据瑜伽,菩萨行有四:一、六度行,二、道品行,三、四摄行,四、神通行。要之俱以般若为主。又佛法虽分大乘小乘一乘三乘,四谛悉已括尽。世间因果,为苦集二谛。出世因果,为灭道二谛。灭为佛果,道为菩萨行。般若为道谛体,故般若为要行。

四悟何法——悟缘生法

学教参禅,俱图大彻大悟,彻悟之境,即是无生法忍。学人一心求悟,究竟悟何种法耶?曰:悟缘生法。何谓缘生法?曰:缘生法者,因缘所生之法也。一切诸法,缘会则生,缘散则灭;非有而有,幻相不实;有即非有,当体是空。曰:缘生之相,既是虚妄,云何悟相便为登峰造极耶?曰:见性不真,不能了相;见性真实,便能了了见森罗万象,都是自己本性上因缘所生,谓之妙有。故学法要著,须明缘生性空。若见缘性,则脱缘缚。(缘性者,缘生之性,即是佛性。十二因缘是轮回相,佛性是轮回性,见佛性则轮回顿断。缘缚者,即是十二因缘轮回之缚也。)故证性即了缘生,了缘生即证入真性,是一事也。大乘学人,入门便教观缘生法,为将来悟入正因起见。此义云何?佛法以空为主,说空以因缘为宗,因缘即是缘起义。(缘起即缘生)凡夫不信,外道不知,小乘权教虽知而不彻底,唯大菩萨学佛乘者最须於此著眼。何也?佛说心地,乃说二空,无缘生义,二空不成。人之识心,造善恶业,故有升沉。而其真心本来不动,识心为累,枉受轮回。当知惑业苦三,皆由因缘所生,缘生性空,故曰人空。根尘亦是因缘所生,根尘无性,一切是空,故曰法空。若无缘生之义,人法俱实,真心不显。有缘生义,人法俱空,真心显现,得本法身,即为佛果。法身如虚空,故曰真空。真空体内,十方微尘刹海一切俱现。故涅经云:“佛性者第一义空,第一义空者即是智慧。”又深密经云:“若不了知无相法,杂染相法不能断,杂染相法不断故,坏证微妙净相法。”若能悟入缘生,即证无生法忍,即是大彻大悟。大乘学人,当如是行,勉之勉之。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昌宗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