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真法师:佛陀的日常生活淡泊节省讲究卫生--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明真法师所有开示



 明真法师:佛陀的日常生活淡泊节省讲究卫生


 下载DOC文档  



  在日常物质生活方面,佛陀是极端主张朴质、节省的。如约衣说,佛陀就是主张穿“粪扫衣”的。大乘义章卷十五说“粪扫衣者,所谓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等,……弃之巷野,事同粪扫,名粪扫衣。行者取之,浣洗缝治,用以供身。”——这是说一般居民将事同粪屑扫出去了而倾弃在巷野的破烂布条,比丘拣取出来,加以浣洗,缝治为衣;就叫粪扫衣。

  再约食说,佛陀主张“日中一食”。增一阿含四十六、中阿含五十一内,有一个故事:“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诸比丘: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健,气力强盛,汝等比丘,亦当一食。……尔时跋提婆罗白世尊言:我不堪任而一食。所以者何?气力弱劣。”结果跋提婆罗因不堪任“日中一食”,就隐匿了三个月不敢和佛陀见面。

  最后应该讲到住了,佛陀主张“树下宿”“露地坐”“冢间坐”的。根据四阿含里的材料,佛陀个人虽说在这些地方住宿的时间不多,但亦约有百处以上是说佛陀住在所谓“叶屋”里的。又中阿含卷六,给孤独长者说他自己当初想在舍卫国购买地皮,来建筑屋宇供养佛陀时,舍利弗为佛陀提出的条件,也只是希望“昼不喧闹,夜则寂静,无有蚊蝱,亦无蝇蚤,不寒不热”;并没有希望做到怎样堂皇富丽。

  那么佛陀为什么要强调这种淡泊刻苦的生活呢?一般地说:当然是为了“专精道业”,不能把心志沉溺在物质的享受上,使之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除了这,我认为还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原因:一是当时社会的经济生活艰苦。如长阿含卷二说,佛在跋祇国游化时,因为“彼土谷贵饥馑,乞求难得。”不能不将常随的比丘众遣散到其它的国度里去。佛法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毕竟与佛陀住世时的印度不同;故佛法传入中国后,一般出家比丘,都不能实践印度的乞食制;到了唐朝,一些昂头天外,牢笼不住的禅宗大师,更别开生面,多数欢喜在水边林下,犂云锄月,使佛法与自己活生生的劳动打成一片,向石头土块里演唱宗乘,接引来学。这就不能不说没有它的客覌原因了。

  佛陀虽强调淡泊刻苦的生活,但在四阿含里却又有很多的地方,极力排斥当时所谓“苦行外道”。苦行外道,是以苦行自负的,直认苦行为“道”,或认苦行为证道的唯一途径的。佛陀主张淡泊刻苦的生活,主要是在减轻当时人民的负担,并借此来消磨自己贪嗔痴慢的习气,在自己本分上是应该这样做的,丝毫没有使个人可能“自负”的地方。淡泊刻苦的生活,固然是佛陀所倡导的;但假使弟子们认为自己能实践这种生活,就自负不凡,认为自己能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因而在思想上造成“自贵贱他”的趋势,这就与佛陀原意大相违反,不能不痛加申斥,说这样做,就不能算作一个眞正学习佛法的人了。

  在当时,佛陀能贯彻自己的这种主张吗?根据许多材料,可以毫不隐讳的答复,佛陀是不能贯彻的。如中阿含卷十三说“世尊迥顾告曰:阿难,汝取金镂织成衣来,我今欲与弥勒比丘。”杂阿含卷四十一说:“世尊告摩诃迦叶言: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粪扫衣重,我衣轻好”力劝尊者迦叶改着自己的轻好衣,不要再着粪扫衣了。至于饮食,在四阿含里记叙的,当佛陀来接受在家信众供养时,绝大多数都是异常丰美,几于触处可见。又如当时佛陀所住的祇树给孤独园、竹林加兰哆园、庵婆婆梨园等地方,不但风景优秀,就是房屋也是十分漂亮的。--这些不都是佛陀不能贯彻自己主张的好证明么?

  佛陀为什么不能贯彻自己的主张?为什么使自己陷于矛盾?我认为:当时佛陀及其弟子的日常物质生活,全都是在家佛敎信众供养的;信众既然根据个人经济情况或者感情上的信仰程度不同,把衣食住等都预先准备好了,假如没有特殊原因,佛陀也只好不加简择,遇啥吃啥,遇啥穿啥,不容再麻烦人家了。另外佛陀虽强调淡泊刻苦的生活,但在自己的思想认识上,覚得还有比这更高贵的东西;为了使信众能接近、享有这更高贵的东西,在淡泊刻苦的生活方面,非要打些折扣不可。譬如说,比丘积蓄多余的衣服,佛陀原来是不许可的。为什么?“若蓄衣便增长恶不善法衰退善法者,如是衣我说不得蓄;……若蓄衣便增长善法,衰退恶不善者,如是衣我说得蓄。如衣,饮食、床榻、村邑,亦复如是。”善法最适当的注脚,就是利益安乐众生的事业。衣,应不应蓄?应该从增长利益安乐众生的事业上去考虑问题,不能死执成法,把自己变成一个敎条主义者。不过这样做,在没有获得“最上慧覌法”的比丘,是不十分容易搞得通的。

  佛陀在物质享受上,虽强调淡泊节省;但对于日常穿衣吃饭这些琐事,却又十分认眞,一点都不肯马虎。例如着衣,佛陀在质料上,固然十分朴素,但却十分整洁。衣服穿在身上,不长不短,恰好合身;既不紧紧地箍在身上,也不是空荡荡地显得宽大无边。佛陀在增一阿含卷二十四内,说“沙门出家,有五毁辱之法。”一是发长,二是指甲长,三是“衣裳垢圿”。至于佛陀食与住的情况,在优多罗口头和许多经文里也有很好的描述。

  澡浴,也是佛陀一种特殊的嗜好。长阿含卷三说佛陀在涅槃前,还和许多弟子到拘孙河洗了一次澡。增一阿含卷二十八内,佛陀向弟子们提倡建筑浴室。说有了浴室,对人民有很多好处,一、除风湿。二、治疗一切与之相适应的疾病。三、除垢污。四、使身体轻便。五、使身体肥白。不但提倡建筑浴室,在同卷经文内,还提倡,“施人杨枝”。因为在佛陀时代,根本谈不上今天所使用的牙刷牙膏,只好敎人折取细嫩杨枝,截为段段,将一端用齿嚼绒了,即用以揩齿,名曰齿木。佛陀说用杨枝揩齿,不但可使口腔不臭,还能帮助消化和减轻眼内的火热,因之赞叹施人杨枝,也是有功德的。

  佛陀对环境的淸洁卫生,也是十分重视的。中阿含卷八说:佛陀在鞞舍离时,有一天,望见天色晴明,将许多东西抱出,抖了,抹了,放在太阳里晒;不料后来天气渐变,黑云蔽日,眼看要下雨了,佛陀又赶忙将东西抖了,抹了,抱到房内去;可是收拾好了,雨还没有落下来,佛陀又赶忙拖着一柄扫帚,将自己弄脏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的。增一阿含卷二十五说:佛陀告诉弟子,在扫地时,应先辨别风向,好好将灰屑扫聚一处,畚了出去;还要仔细检视,看地面扫干净了没有?不然,到处都是灰,甚至粗心大意,地面还留积一些讨厌的灰屑,这是不能成就扫地功德的。若扫塔内,先应洒水;遇有瓦砾,要捡出去,凸凹不平的地方,也要动手修治,使之平整。

  佛陀的法身,是常住不灭的;佛陀的智慧功德,存活在广大的人民心里;只要我们作弟子的,能够掌握佛陀日常生活的精神,用以作为自己光辉的榜样,亦步亦趋,不屈不退,佛敎是会发出更强烈更绚烂的异彩而永耀于人寰的。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明真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