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净土信愿行,发愿最重要!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节录) 大家都知道,念佛三资粮,叫信愿行。不过各位是不是知道,信愿行三个当中,哪一个最重要?大家要知道,三资粮之中,愿最重要! 「信」不过启发这个「愿」,只有信,没有愿,这样没有用。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愿往生,不愿见佛,那就没有用。至于「行」,行持名念佛叫行,这个行,是完成你的愿心。如果没有愿,你持名念佛,不得往生,没有用。 大家记得,念佛一定要发大愿心,厌离娑婆,欣往西方。经屡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往生彼国。” 我们念佛的人,就是要以我们的愿力,超过我们的业力,才得度,才往生。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业力太重,只有一个力量,可以超过它,那就是愿力。如果我们念佛的愿力有十分,业力有八分,就有往生的希望。如果你的业力有十分,愿力仅仅二三分,那往生就没有希望了。如果你的愿力超过业力,你就可以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至诚恳切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时时刻刻地,佛号一起,愿心就起,愿生西方,愿见弥陀。根据善导和尚讲,每天晚上,都应该念发愿文,就是晚上大回向发愿文。如果仅是念佛,没有发愿,那是修舌根,不得往生。 有人说,他一天念几万声佛号,我问他:「你发愿往生没有?」他说:「没有。」那几万声佛号是结善缘,不能往生。佛以悲愿心度众生,众生以欣愿心求生西方,这样才能感应道交。 我们发愿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娑婆世界很苦。如果你感觉你现在生活很安逸,很舒服,你这个往生的愿心就发不起来,所以要知娑婆苦,才能欣往西方乐。古德教我们要“厌离娑婆,欣往西方”。厌离娑婆,是佛所说的苦、集二谛;欣往西方,是佛所说的灭、道二谛。古德如此说,确实是深体佛旨。 大家可不要起虚妄心,说“我听人家说,学佛要不欣不厌、不取不舍。所以我念佛啊,也不厌离娑婆,也不欣往西方,听其自然。”这种人是太愚痴!他不知佛法有真谛、俗谛。无取无舍是真谛边说,不从俗谛边说。我们大家还是凡夫,就要想不厌不欣、不取不舍,那叫自然外道,印度有一种自然外道。 你们大家想想看,“转凡成圣”,转凡是厌下,成圣是欣上。“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诸恶不作就是厌下,众善奉行就是欣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欣上,下化众生使众生离苦,就是厌下。“离生死,求解脱”,离生死就是厌下,求解脱就是欣上。所以说,从修道这边来说,没有不是厌离,没有不是欣往。总之,从凡夫以至圣人,从圣人以至菩萨,菩萨以至等觉,无不是厌下欣上的。必至妙觉,过尽德圆,始无取舍也。从这修的一边说,就是“修德”;得到究竟果位了,那叫作“性德”,那时才没有厌离没有欣往。 请问大家,各位是不是究竟佛呢?不是!所以我们要厌离娑婆,欣往西方。这样才起信愿行,念阿弥陀佛。 有一种动作必须避免,就是只数念珠不念佛。有些人拿着念珠,天天数,可是他心里一点佛号没有,也不厌离娑婆,也不欣往西方;也不诸恶不作,也不众善奉行;也不上求佛道,也不下化众生。这种人是叫「等死」。所以大家记着,如果你也是不念佛,天天数念珠,心里什么都没有,赶紧改过来,那不是念佛。 当你佛号一起的时候,就必须厌离娑婆苦,欣往西方乐。佛号一起,你那个心须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佛号一起,要存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这样念佛,是发大菩提心。 今天跟大家讲的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记得,不要空空白过,没有愿力念佛。现在我们开始念佛。 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你的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如果你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有一种郁闷的感觉,得不到受用。怎么说得不到受用呢?你的声音灌不满你的耳朵,换句话说,你的声音和你的心不能相应,怎么能和阿弥陀佛相应呢?你的声音和你的心相应,自然和阿弥陀佛相应。 念佛,最要紧的是以愿为主(智谕法师) 我们要发甚么大愿呢?我们要发「愿生西方,愿见弥陀」的愿。如果大家有这样坚决的愿,将来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家都知道净土三资粮是“信愿行”,而三资粮当中,以愿为主。必须以愿导行,以行助愿,才得成就。所以古德说:「有愿无行,其愿必孤。有行无愿,其行必虚。」 但是有愿,一定要有持名念佛的「行」。如果只有愿,而不念佛修行,这个愿便不能实现。如果只念佛,不发愿不求生,也不能往生。 妙叶大师说:「念佛三昧,一言以尽之:愿也。」信是启发愿的,念佛的行,是完成这个愿的。要想往生净土,有愿则生,无愿不生。如果念佛人不得往生,不怪别的,怪他没有愿心。所以有愿必成,无愿不成。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一切成功,都从愿心开始。要是没有愿心,任何事情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明朝末年,军队被清朝打垮了。有一个军官,是在军队里作一个小头目。他小的时候,走到街上看见一个出家人。那个出家人,威仪非常庄严。小孩看了,不知不觉起一种敬慕感,心说「将来我一定出家当和尚。」 所以说,佛以三十二相度化众生。比丘也是一样,一定要有庄严的威仪,这也是度众生的方便。像舍利弗,目犍连,就是见马胜比丘威仪庄严,以此因缘,便发心依佛出家了。 当时小孩对比丘起了敬慕心,所以再走过庙门口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便要站住看一阵。不期然而然地,泛起恭敬心。同时看见出家人,自然而然地恭敬,没有一点轻慢心。 到他作了军人,走进庙里,一定要脱帽致敬。这种恭敬心,就是从那个比丘种下来的。 军队被打散以后,他一个人逃到深山里,吃没吃的,喝没喝的,逼得走投无路。 他看见有一所小小庙宇,便走进去恭恭敬敬地拜佛。 庙里只有一位出家人,见他进到庙里,便笑笑说:「你来啦。」 他点点头。不知怎么,他忽然问出家人说: 「师父!我出家可以吧?」实际上他是走投无路,被逼得生出出家的念头。 出家人笑笑说:「好哇,你可以出家,我收你作徒弟。」 就这样,他真的出家了。 出家以后,在深山的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冷冷清清,非常凄凉。夜里,他独自走到院子里,天上月亮正圆。他看着月亮,叹气说:「唉,想不到我某某人,今天竟落到出家的地步!」 这时他师父早已站在他后面,说道:「你不要怪呀,当初你发愿出家,今天怎么又后悔呢?」 他回头看看师父,说:「我几时发愿出家来?」 他不知道,师父已经是得道高僧了。老和尚说: 「当初某年某月,你在甚么地方,看见一个比丘很庄严,你不是发愿要出家的吗?我今天剃度你出家,是满你的愿呀。」 他一下想起来了,赶紧跪了下来。 你们看,那个小孩,不经意地发愿,结果都能满愿。何况我们天天念佛,念念求往生,怎么不能满愿? 所以大家佛七以后,回到家中,往生的愿心,一定要不放不舍。恭敬三宝,至诚念佛,保证各位一定得往生。 愿力非常的大,甚至可以超过业力。我们求往生,便是要以愿力超过业力。 我们留在娑婆,轮转六道,就是让业力拖住了。可见这个业力多么大了。 以前有一位婆罗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你的神通力这么大,有没有比你神通力还大的?」 佛回答他说:「有啊,业力就比神通力大。再过一年,我就要入涅槃了。」可见业力是很大的。 但是愿力比业力还要大。为甚么呢?因为愿力是业力之始,业力是愿力的增上。 我们求往生的愿,是净愿。净愿若起,染业则止,所以净愿可以超过染业,这样就得往生了。 但是这种净愿,必须相继不断。如果净愿一断,染业又生。如果净愿始终不停,染业也就始终不起了。 同时你念阿弥陀佛求往生的愿力,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自然可以得到感应道交了。 你要是留心,便可发现,净土各经,乃至赞偈,发愿文等,都是充满了愿心和愿力的。 譬如大回向的文,一开头便是「愿我临终无障碍。……」,所以我们作大回向时,要充满了求生的愿才行。 如果不以愿心念佛,便不容易蒙佛加被,最多不过是种远因罢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往生啊。如果念佛同时有发愿心,那便如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必得往生了。 如果广说其愿,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我们专礼阿弥陀佛。礼阿弥陀佛也就是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我们专称阿弥陀佛。因为称阿弥陀佛,也就是称赞诸如来。为甚么呢?因为一佛一切佛,一切佛一佛嘛。 有人说「我们不应该弃众生不管,自己求往生。应该留在娑婆度众生才对呀。」 龙树菩萨说,菩萨有两种,一种获得无生忍,便有能力度众生。一种未得无生忍,便没能力度众生。何况我们具缚凡夫呢? 你说留在娑婆度众生,先问你破无明断烦恼了没有?因为不破无明,就不得无生忍,不得无生忍就不能度众生。所以,声闻缘觉都不敢入生死度众生,就是怕掉进来,出不去。因为他们未破无明,未证无生。所以自疾不疗,能疗他疾,无有是处。 如果你破了无明,证了无生,那你是大菩萨,我没话讲。如果你亦是个具缚凡夫,烦恼具足,和其它人一样。你说你能度众生,那么众生也能度你呀。 你具足烦恼,一切外道也具足烦恼,大家一样。你说你能度众生,当然一切外道皆能度众生。 如果一切凡外皆能度众生,那么要佛出世作甚么? 再说你留在娑婆,有把握保住人身吗?如果有把握不失人身,那是证到解脱知见的人,是得到大自在的人。如果没有把握保住人身,万一掉到地狱里去,怎么能度众生呢? 所以还是求生西方,见佛闻法,获得无生忍,再来娑婆度生,才是对的。所以说「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奉劝大家,至诚念佛,发愿求生西方,获得无生法忍,再来娑婆维持。 有两种力量不可思议:一个是业力不可思议,一个是愿力不可思议。我们求往生,便是要把愿力胜过业力。如果一个人求往生的愿心切,临终时有病痛也不会感觉的。因为有旺盛的愿力支持他,纵有病痛也可以忍受的。 命终后一剎那间,自己的愿力和阿弥陀佛愿力相应,便可随愿往生了。佛有四十八愿,愿愿求度众生。如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如果病人体弱无力,不能出声念佛,也不可勉强他,使他起烦恼,可以时时提醒他默念。弘一大师说,如果病人临终时左胁而卧,也不勉强他右胁卧,或是强自翻动他。那样会令他烦恼堕落,于他无益。只宜安慰他,开导他,助他安祥往生。 愿力不可思议,古德说,若热渴死的人,若入畜生道,多入水虫中。若被冻死的人,若堕地狱中,多生热地狱。这都是随其愿力受报的。所以爱酪沙弥,死后还堕酪中作虫;爱财长者,命终还生家中作守护犬(爱书的人,死后容易成为书虫)。佛在世时,一位长者子家中有一只狗,天天卧在门口当中,有人出入,它便吠。有一天,佛到长者子家中来,狗见佛入门便吠。佛对狗说:「某某长者,你现在作了狗,还那样爱财吗?」狗听了非常惭愧。长者子听了很奇怪。佛告诉他说:「这只狗是你父亲,以恶业因缘,死后落入畜生道。因为爱他生前的钱财,所以还到你家来作狗。」 长者子不信。佛让他把他父亲生前的食器,盛了饭摆在桌上,狗便跳上桌去吃饭。佛又告诉长者子:「因为你父亲生前,埋了宝藏在地下,就在门口当中。所以这只狗天天守护在门口当中。」长者子去掘地,果然得回宝藏。 可知愿力不可思议!如果我们切愿往生,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一定得生西方。所以我们要切愿念佛,力求往生。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