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佛的人越来越多,盖寺庙的也越来越多,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佛法很兴盛。其实不然,为什么?因为很多人搞的是相似佛法。或贪求功德,或好修福,要么就是觉得活得空虚,在佛法中来寻找慰藉。真正能荷担如来家业,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一些多年学佛的居士,修行得力的也很少,修了好多年,自己的习气毛病不见减少,反而愈加厉害,得少为足,别人的话也听不进去,执着自己的所谓境界,以为自己有道,而轻视初学,你说贪嗔痴不见熄灭,反见日日在增长,怎么得了!现在学佛的人,有以下几种原因,障碍着自己修行难以入门。
第一,就是修行无法成为自己生命的主题。
很多人虽然学佛多年,依然世缘很重,爱好欲望舍不得割舍,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见到美色当前的时候,遇到酒肉佳肴,就管不住自己,佛的教言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学佛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像是烧水,永远只能烧到50度,永远无法变成开水。
像我和师兄,都是很多年如一日,基本没有别的念头,念兹在兹,对修行不敢放松。师父一句话,就要修很长时间,也没有别的兴趣爱好,精力完全都用在修行上。希望大家都要精进,多用些时间在修行上。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
第二,就是所知障太重,把学佛教理论,知见当作真实境界,认为佛法不过如此而已,学佛学的非常执着。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第三,就是空腹高心,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眼高手低,不肯老老实实修行,永远也无法入门。实在是可惜!浪费宝贵的人身,不知何时再能遇到佛法三宝。
当然,还有一些原因,以后有机会在分析。佛法的修学,就是一个系统的闻思修证的过程。必须一个有修有证的善知识来指导,才不至走错路头。这个非常重要。
“当下”这个词是经常被佛教徒使用的,当下的修行是无数高僧大德提倡的最务实、最实用的修行方法,但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很多人无法理解“当下”的概念,这是一个无法用时间来描述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只能靠个人来体悟,我试图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来说明“当下”对我们的影响。
坐过火车的人应该都知道,当火车要进站的时候,原本一个轨道会通过一个个的交叉口分成好几条轨道,出站的时候很多轨道又会并成一条轨道。如果我们把生命看作是一辆不会停歇也不会回头的火车,那么这些无数的岔口会因为我们不同的选择而把我们带到不同的目的地。经过岔口那瞬间的选择可以视为“当下”的起心动念带来的选择,那一细微的心念决定了我们去向何方,而就在那一刻,那个岔口已经远去了,当下的感觉就是这样转眼就过,转眼又来,时刻不断的延续,不断的选择。
对于修行人来说,去除无明的干扰,时时刻刻保持当下的正见正念是很重要的,正见正念就好像是一盏明灯,灯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走到正确的目的地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走的这每一步就是当下的修行,开始我们会步履蹒跚,因为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细微的心念都要保证是正念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心念被长久以来的邪见包裹,形成了很难改变的习气,一直牵绊着我们走向目的地。这个过程好像爬山,往上的每一步很困难,但是要往下却很容易,但是我们只要不怕困难,坚实的走好向上的每一步,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到达顶点。
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把握“当下”就是实修,时时刻刻在当下保持正念,你就是最有智慧的,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的一滴一滴水,汇聚在一起,最后变成了大江大河,刚开始的力量很小,但是长久的串习下来,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修学“当下”就是自己把握时刻不断的“念”,对于凡夫来说很难察觉到自己的杂念,这是因为凡夫心很散乱,好比一杯搅浑的混水,我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泥沙多少水,只有等它静止下来,泥沙沉淀下来,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了。如果你试过静坐,你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杂念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去仔细观察而忽律掉了。
观察到了“念头”,就已经开始把握“当下”了,开始的杂念不要管,只要能察觉就在当下提起正念,提不起就念上一句佛号或者密咒,于是一个杂念被佛号或密咒代替过去了,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去除一些杂念,杂念少了要提起正念就很容易了,时时能提起正念的时候,念不念佛、持不持咒就不是很重要了。
有正念的保护,当下精进的用功,我们的心会渐渐变得很柔和、很慈悲,心念的改变才是学佛有成就的标志。也正是心念的改变才决定了我们的归宿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不集跬步无以至千里,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河。
把握当下!
真修行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才能消灾免难,才能离苦得乐,才能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如果把真学佛的内容、方法都明确啦,你就能鉴别出哪些是假的。
真修行在哪里啊?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遇到逆境的时候你能不能生感恩心?这是真实的修行,能不能认账认命?
真正的修行绝不是在表面上那一切能证明的,如果能证明,说是外在磕十万大头证明是真修行,那就不存在“是心是佛”啦,那我们都去一步一拜、一个字一磕,谁磕得多,谁就能消业,就能成佛,那咱们还谈这个觉悟干啥?还谈这个离相干啥?还谈菩提心干啥?咱们就一个跟一个比吧!你磕100个,我磕200个,要论精力、论体力你们不如我,我磕1000个你磕不了,我一晚上走100多里路没事,你们走不了,那咱们就比呗!因为经典上没有,哪有说谁念佛号念得多就叫精进?“五经一论”上没有!谁磕头磕得多、看经典看得多谁就叫真修行,谁就能出离六道,谁就露智慧,那没有啊!
要露智慧,你得改掉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思想,你才露智慧呀!你通过离相才能露智慧,离不了相你的智慧怎么往外流露?流露不出来呀。为啥流露不出来?就是没走进正信方法,学错啦,你第一步就走错啦。因为你这个缘分,不是碰到邪知邪见的师父,就是碰到迷惑颠倒的师父,就是碰到好做做怪的师父,净给你观观看看,处处引导你干啥呀?——有求。所以说你的智慧永远也流露不出来。
什么是真学佛?就是真正的去觉悟,不知道觉悟,你的“我见”去不掉,入不了佛知见,你没有愿力,你离不了相,外在的相上咋用功都叫假学佛,再努力打佛七,再努力念这声佛号,你也是假学佛。真学佛就是真正地把佛菩萨教诲在为人处事当中去落实上,真正地把握正知正见不丢,丢什么都可以,丢点儿钱,丢点儿物都没关系,正知正见绝不能丢,念念为众生的愿力、出离六道的决心绝不能丢,这为真正学佛。真学佛的弟子,肯定是真吃苦,真干,真肯吃亏,真正地深信因果,绝不是口头的,口头的信因果,到事情上就忘,这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荡,说明白还不明白,说不明白还明白,脚踩两只船的人。
真学佛就是老老实实的听佛菩萨的教诲,丝毫不夹杂,做什么事都想:佛是怎么说的?师父是怎么说的?没有自己的知见。告诉你一分恭敬一分受益,我们就肯听话,为人处事的时候尽量让我们生起恭敬心,有恭敬心不吃亏!恭敬心的因是什么果?吉祥如意的果,你不天天想消灾免难吗?就得真正的积消灾免难的因。
真正的学佛,必须依止经典。把五经一论好好看看,说有没有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往生不了的说法,看看有没有,没有,他们属于分别心看的经,经经相通,法法平等,佛佛相同,你这样学才行,才没有障碍。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是大医王,但是,念这声佛号你没有愿力,你小医王也不是,为什么?那是喊破喉咙也枉然。
真正学佛的人不看世间过,都是因果相续相,哪有对错?如果一个学佛的弟子,你还看外面的过错,就证明你不想出离六道,问问自己,学佛为了啥?你如果认为人间很苦,就想出六道,那就赶紧真学佛,不能把学佛当样子,当任务,这样出不了六道。
真学佛必须得先明理,什么是觉、正、净,必须得弄清楚,先学戒律,什么叫真正的戒律,外面持戒再好,内在的心总是波动,连转成人都转不了,还往生极乐世界?想转成人,你得持五戒十善合格,不合格转人转不成。衡量能否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是什么,必须清楚,也就是谁能通过学佛,心中障碍越来越少,能体会到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能过上一些佛菩萨的生活,那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有门儿,有希望,你再愿力相续,保证往生极乐世界!
人们由于不明理,盲目执著这声佛号,以为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就叫学佛啦,这就叫不夹杂。我们看这花儿,只有一支花,没有叶,根很浅,甚至没根,这花儿很快就蔫巴,我们念这声佛号也是一样,佛号就是花,这花开得好,果就好,它需要绿叶扶,绿叶是什么?就是你的愿力,就是慈眼视众生的慈悲心,根是啥?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的根扎得深,吸收的营养多,花开得才鲜艳,你的绿叶越多,你的花开得才美,也就是助缘越多,我们这个极乐世界果报才现前。一般人这些助缘不要,去掉,我就要这一支花,能成吗?花的营养来自于叶,来自于根,来自于茎,阿弥陀佛佛号的这个营养也是一样,来自于八正道,八正道要不清楚,花这个营养不多,所以说很快就蔫巴,因为你念头正了,心就清净了,心清净了,无量的营养供养这支花,阿弥陀佛佛号的种子才开出鲜艳的花。
真学佛才能做到真精进,不知道真学佛这叫假精进,越精进往三恶途的道越近,由于他迷信,有求的心越大,离三恶途越近,甚至有的不明佛理,专门说:“得多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念这个佛号没有力量,你的业障太多,光念佛号消除不了。”这都属于不明佛理的大佛盲,误导一切众生,这样的果报非常的不好。《地藏菩萨本愿经》该诵,但是一定要有修行基础,懂得地藏经的真实义吗?地藏经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力,是深信因果,是地藏菩萨的大孝心,你发出孝心了吗?你深信因果了吗?你发出大愿力了吗?做人的基础都不合格,读地藏经效果也不会太大。
现在全国各地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明佛理的,真实受益的却很少,其原因就是乱跑,乱信,乱学,没有方向,只知道事相上用功,不知内心觉悟,没有依止师。如何依止师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学佛过程中必须要依止善知识,才能逐渐明理,这一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说法是一致的。并没有说学藏传佛教必须要依止法师,学汉传佛教就不需要依止师父,没有这样的说法。每一个教派、每一个宗派都有他们的师父。依止善知识在学佛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佛的弟子中,有很多人在依止师父的心态方面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人为了想学习东西而依止善知识,有些人亲近师父是想要得到加持除去工作、生活上,感情上的挫折,有些人依止师父是为了能得到消灾免难,有些人依止的目的是想要得到权力,有些人(尤其是女众)是为了解决感情上的问题。所以从依止师父这方面来说,不同的学佛人带着不同的目的来依止不同的善知识,这是正常的事情,能否成就,遇缘不同,因为我们都是凡夫、都被错误的思想所污染,所以要让每个人都带着正确的心态依止善知识是很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受到环境的污染、电视,电脑,报纸的影响,真的以虔敬、纯净的心依止师父是很难的。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不能以正确的心态依止善知识,是很难受益的。在佛陀的教法里,依止师父的目的是为了在善知识那里能得解脱的方法。这样的心态才是正确的。
佛的经典中谈到过很多关于善知识的内容。虽然学佛必须要亲近善知识,但是在依止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之前必须先要观察,因为在现在末法时代要能遇到具德的善知识还是很难的,不明佛理,搞迷信的很多,魔强法弱,如果不鉴别,就容易出现以盲领盲,最后都掉进六道的大坑里。一方面是末法时代的关系,诱惑力无处不在,另一方面是自己慧少,福浅的关系。所以,在找依止师的时候要善于观察,第一个就是他通达大乘佛法,另一个是他具有菩提心,他具备为了菩提心、守戒律甚至可以失去生命的信心。具备这样两点就可以。但是这位善知识有没有通达佛法的真实义,弟子却是很难观察到的。佛法方面弟子自己都不懂,又怎么能观察善知识是否在佛法方面通达呢。要观察善知识是很难的,说难也不难,首先看他是不是真正为众生破迷开悟,宣扬佛陀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事实来观察。是否慈眼视众生,讲出的法是否于经论一致,是否不见世间过?对众生做出了什么样的奉献?他的一举一动是不是真正为了众生,还是贪生怕死?有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有没有贪嗔痴慢,名闻利养,能否真正吃苦了业,还是贪图享受?要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依止善知识是为了了脱生死,为了离苦得乐,为了成佛,我们不用找一个年青的相貌好的师父,不需要找一个声音好的会唱的等等的师父。哪一位师父能引导我们走佛法解脱的道路,哪一位师父具有开示佛法的智慧,我们就应该依止哪位师父。这些特质(德行,愿力)都具备的话,他长得不好看也没问题。对佛法有正确、通达的认识,具备慈悲心,不管他是年轻的、老的、有钱的还是贫穷的,都是值得依止的。
佛陀讲,在依止师父的时候要像对待医生一样。举例来说,师父就像医生,专治众生心病的心理医生,佛法像是良药,修持佛法像是治病,自己则是病人,这是种比喻。自己在生病的时候找医生,不管他漂亮不漂亮,身材好不好,声音好不好,只要这位医生有能力治疗我们的病,我们不管他长相怎样,不管他是否贫穷,都会请他治疗我们的疾病。所以我们要以了生死的心态来依止善知识,虔敬心、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的,没有善知识指导修行怎样精进也不会受益的,不可以把师父当做明星、歌星来崇拜。现在追随师父的信徒很多都像追明星、歌星一样,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
我们得了烦恼的心病,只有善知识才能化解心灵的病苦。我们要看哪一位师父有佛法的良药,就去依止他,不管他年老、年轻,依止善知识就要像找大夫一样,找到真正的大夫才能解除心灵的病苦,才能找到方向。果戒敬勉有缘的同修。阿弥陀佛!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