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弘法师: 祭祖对和谐社会的意义 |
|
主持人:下午,首先我们请定弘法师做主题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祭祖对和谐社会的意义」。有请定弘法师。 定弘法师:尊敬的大会主办方,各位大德,各位长老,各位法师、高道,各位老师们,尊敬的凌会长,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到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在此地跟大家学习汇报一个很有意义的专题,就是「祭祖对和谐社会的意义」。末学对於传统文化并不是非常内行,虽然学了一些经典,但是对於文化的精髓,对於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说是了解得非常的浅薄,没有很深入,所以必定有很多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大德、老师们要指正。谢谢! 和谐社会,现在不仅是中国,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都是非常关心,非常渴望得到这样一种境界。和谐的社会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物质文明,第二部分是精神文明,而两者之间是以精神文明为关键。所以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的精神境界很高,他们也是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幸福;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人民很富裕,但是道德的水平、精神文明层次不够高,人民也是很烦恼,社会也一样的动乱。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欧美有很多国家都出现种种的社会问题,人民虽然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并不快乐,这个社会不能称为和谐。而如果一个国家,譬如说大家可能知道的,不丹这个小国,它是一个佛教的国家,一般人觉得这是个比较封闭、比较偏僻的国家,对外交流也很少,但是这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他们叫GHP,General Happiness Product,GHP的指数非常高,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人民又非常的幸福,安和乐利,真的有点像一个小的大同世界一样。所以,可见得和谐社会关键的问题不在於物质生活,不在於经济是不是发达,是在於它的精神文明建设。 自古以来,我们看到古圣先贤给我们做的示现无不是这样的。我们读《论语》,看到孔老夫子在《论语》上他自己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饭非常的粗淡,粗茶淡饭,饮的是白开水,没有喝咖啡、没有茶,但是很知足;睡觉连枕头都没有,把手臂曲起来,曲肱而枕之,可是他乐在其中。他的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就跟老师一样,《论语》上我们看到孔老夫子赞叹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非常赞叹颜回,赞叹他的什么?思想境界。从哪一点可以看出?就从他的安住在清贫的生活中,所谓安贫乐道。你看吃饭连碗都没有,用那个竹子编成的小篓,叫做箪,一箪食;喝水连杯子都没有,用那个葫芦瓢;居住在陋巷里面,别人在他的处境已经觉得非常忧虑,可是颜回居然不改变他快乐的生活方式。乐在哪里?乐在道上,乐在精神层次,他的思想境界不断的提升,与道相应,每天过著圣贤一样的生活。这确实是很快乐,这个快乐唯有自己放下物欲,像颜回、像孔子那样,你才能够尝到,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看到世界上古来的这些圣贤,每个宗教的创教者,他们无不是过著这样安贫乐道的生活。像老子他崇尚清净无为的生活,他喜欢归隐,不喜欢入世;佛陀也是这样,放弃了王宫非常优越的富贵的生活,出家修道,过著「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他也乐在其中;我们看耶稣基督、穆罕默德,他们无不是过著知足常乐的生活,我们看到他们自己本身已经表现出和谐的样子来了。所以和谐社会必须要从和谐自身做起,儒家《大学》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身,什么叫修身?我们的身和谐,就是自己跟自己和谐,你没有被欲望所缠缚,你没有被烦恼所拘束,你自己就能和谐,那你才能够和谐你自己的家庭;扩而大之,你能和谐你的社区、你的社会、你的国家,乃至天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世界和谐。要和谐自身,就是要在内心深处把一切对立、把一切冲突放下,要做到心的和谐。修身在正其心,心如何得正?你没有欲望就得其正。《大学》里讲的,「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好乐就是贪爱、欲望,「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也就是佛法里讲的把贪瞋痴慢疑这些种种的烦恼放下,你的心就正了,心正则身修,身修则家齐、国治、天下平。 所以在古圣先贤的教诲当中我们看到,两千年多年前,圣贤人已经把和谐之道给我们讲清楚了,而且点出,和谐的根本在哪里?根本就是我们自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好自己,天下就和了。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深,因为自己跟天下不二,是一体的,不二。古圣先贤证入了这个境界,他知道自己这个身跟整个社会、整个天下、乃至整个宇宙是一体的;用宗教的话来讲,跟神是一体的,跟上帝是一体的,我们是上帝的一部分。我们这个身是上帝的一部分而已,我们这个身是宇宙的一部分。就好像我们这肉体上面有五十兆个细胞,那我们这个小的身体就是这个大身体里面的一个小细胞,大身体是代表宇宙所有的众生。所以能够处处想到这个整体,起心动念为天下著想;还不够,还要更大的心量,为宇宙苍生著想,你的心就彻底圆满的和谐,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佛教里面称为明心见性的境界。什么叫明心见性?你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知道整个宇宙跟你是一不是二。 所以要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又取决於德教,道德文化的教育。在儒家十三经的《礼记•学记》里面有句话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圣先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他用什么方法?他用教育。人,你要好好的教他,他就变好人;你要不教他,他在这社会就会受污染,就变成坏人,坏人多的地方,社会当然就不和谐。所以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恐怖分子也是教出来的,看你用什么教他。 怎么个教法?《三字经》里面把教育的原理就跟我们讲清楚了,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六句把教育的原理给我们点出来。人本来的面目是性本善,这个性是本性,佛家讲自性,宗教里讲神性,这个性不管你用什么名词,就是讲我们本来的样子是本善。这个本善,不是善恶对待(相对)的那个善,而是绝对的善、完美的善,里头没有恶。如果我们出生之后,不断的接受圣贤的教育,就可以保存我们的本善,这个人就能成为圣人,宗教里讲成为义人,佛法里讲成佛、成菩萨,儒家讲成圣成贤。但是如果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就是性相近、习相远,那个习性就不善,贪瞋痴慢、自私自利都起来了,损人利己、急功好利、傲慢嫉妒等等。所有这些烦恼都属於习性,在社会里受到了染污,覆盖了我们原有的本善,所以教育的目标就是把那个不好的习性去除掉。苟不教,性乃迁,所以要教,如果你不教他,他就变了,教育原理就是让人回归本善。 【孝经(摘录)】 在《孝经》里面,这部经典虽然是自古以来童蒙的教材,但是里头讲到的都是古圣先王和谐世界的法宝。「广要道章第十二」就讲到: 【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上治民。莫善於礼。礼者。敬而已矣。】 『教』,用什么来教?用这些善法,这里讲到的孝、悌、礼、乐,要教人民孝顺,你才能让人民生出爱心来。这个爱是人的天性,跟父子、母子之间他自然就会有这种爱,没有人去教他。你看那个小孩刚出生,他跟母亲那种情感,那真是最纯真的感情,那叫父子有亲,那个是真性的流露。圣贤教人就是把这种天性保持永久不变,而且发扬光大。首先从对父母开始,把这个爱心保存下来,对父母尽孝;然后扩展对一切人都爱,《弟子规》上讲「凡是人,皆须爱」。悌,这是有上下、长幼、尊卑的这种规矩,上下要互敬互爱,上对下要有仁,下对上要有敬,这就是要有宣扬悌道。悌也是孝,兄弟之间的悌道也是孝道,「兄弟睦,孝在中」。礼和乐,礼用於治身,乐用於调心,移风易俗最好的是用音乐、用艺术,就是现在讲的媒体的这种娱乐节目,如果能够加上道德教育的内涵,人民就很容易教好。所以刚才上午我们听到顾老师给我们唱的这些歌曲,就让我们能够提起那种正气,移风易俗;如果唱的都是靡靡之音,都是那种要死要活的,听了之后,那民族衰亡从这里开始。所以移风易俗,乐是很重要的。 『安上治民』,这个治(音持)就是治(音制),让国民都能够过著安和乐利的生活,上下之间没有怨恨,互相都能够关怀照顾,这要靠礼来维持,礼比法要好。法是什么?可以强制性的惩治、惩罚犯罪者,那未必能够完全堵得住漏洞,因为法总有漏洞,法律再健全,他总是能找到法律漏洞的。礼治是什么?教人懂得仁义道德,他自然就生耻心,觉得如果不遵守礼、不讲道德仁义很可耻,他自然就不会干那些违礼违法的事情,这不用强制他,所以这个比法制更好。法制是用来辅助,礼治、礼教应该是最重要的。所以古圣先王他们就是用这些道德、礼乐来进行教化,能使天下祥和。我们这次的祭祀大典是祭礼,今天上午我们听到彭林教授所说的,祭礼是中国的礼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本身也是教育。礼教什么?《孝经》上讲,『礼者,敬而已矣』,教敬。人有真诚、有恭敬,他做事做人才能做得好;如果一个人没有恭敬的心,随随便便,人生就这样随随便便的过了。这些都是道德的教育,它是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次的,通过一些娱乐、一些艺术的表现,寓教於乐,它当然也是精神文明。但是无论用什么方式,它的核心还是要归纳到教育上面。 今天早上葛教授有提到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就是代沟问题。我们现在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葛教授提出这个问题,我立刻就想到,一定要用教育,苟不教,性乃迁。孝道本身它里头没有代沟,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大家都知道孝字怎么写,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字底,它什么含义?老一代和子一代合而为一,一体的,这就是孝。如果是中间隔开了,就是现在讲代沟,父母跟我们有代沟,这就没有孝道,孝就没有了。中国古人最注重孝道的教育,《孝经•开宗明义》就说到,先王的至德要道,彭教授今天早上也谈到这个问题,至高无上的品德、最重要的治国之道,就是讲孝。这是: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道德之根本,这精神文明建设根本在於德,德教;而德教根本在孝道的教育,『教之所由生』,教育要从这儿开始,所以它是德教之首要;而祭礼又是教孝最重要的一环。所以祭祀祖先,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误会,这是什么封建迷信的活动,这是搞拜偶像的,这些完全都是误会,不能够体解古圣先王这种和谐社会的良苦用心。你看这个『孝』字,老一代和子一代,我们跟父母是一体的,这个我们比较容易能体会。实在讲父母上面还有父母,上面是很多代。像我的老师上净下空老和尚他的家谱,他俗姓徐,我们看他的家谱,他是从黄帝一直到现在,他那代是第一百三十六代,真的都是炎黄子孙。一百三十六代的祖先跟我也是一体的,没有分开的。我们底下当然也有儿女,儿女下面又有儿女,绵延至永远。过去从无始开始,未来到无终,无始无终都是一体。这样的心量扩大到整个宇宙,宇就是讲空间,宙是讲时间,广大无边的时空都变成一体了,这是孝的深刻的含义。如果能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圣人,你就是佛,你就跟神同体了。不是与神同在,是与神同体,这个境界最高境界。所以讲到和谐,最终是导归到一体上来;如果不是归到一体,还有二,二里头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和谐。古圣先王所有的教化、目标就在这,就是为了和谐一体。 刚才讲的古圣先王重视孝道的教育,而祭礼又是孝道教育的重要环节。《孝经.感应章》有句话说,「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宗庙,这是古时候祭祀的地方。在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礼记》上讲的,过去祭祀皇帝带头,全国上下都要祭祖。他们祭祖怎么祭?提前三天沐浴斋戒,把身体都洗干净,把心也得洗干净。斋戒的目的就是洗心,在独处居室当中,没有任何的男女之欲,也没有外面的世俗之欲,就是在里头闭关三天。做什么?他修禅定,他在思惟祖先,过世的这些父母、祖先,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德行,每天在那里冥思。这就是修禅定,在这种定中,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感通。所以宗庙致敬,敬到极处,诚敬到极处的时候感通了,跟鬼神就能感通。彭教授早上也澄清了,这鬼神不是我们现在想的鬼神,这鬼神就是祖先的魂,我们的祖先虽然身体不在了,可魂在,他精神层次的生命在。我们怎么能够跟这个精神层次的生命合为一体?必须要这样修禅定,在定中你能合为一体。 古时候的古圣先王都是圣人,周公制礼,它好多种不同的礼,祭礼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目标实际上都是让子孙能够不忘祖德,能够把祖德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所以当我们在祭祀的时候,这正是跟祖先合而为一的时候,而这个时候祖先的德行、祖先的加持全部都能够落到我们身上。我们要继承祖先的这种精神和德行,来继续帮助眼前这个社会的一切大众,所以完全都是大公无私的想法。在《孝经.圣治章第九》就给我们讲到祭祀祖先的来由,为什么周公要制礼,制这个祭礼?孔子在这里跟我们讲(《孝经》是孔子所述),他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 我们先看到这里。《孝经》,孔子对曾子所说,曾子在这里问,圣人之德有没有超过孝?孔老夫子说,圣人的道德没有超过孝的。换句话说,孝就是圣人圆满的道德,你把孝做到了极致,你就是圣人。不仅孝养自己的父母,孝养天下一切众生,佛家讲,孝养虚空法界一切含灵、一切众生,那你不就是成佛、成菩萨了?所以圣人的道德可以用一个字代表,就是孝。为什么这么说?孔子在这里把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天地之性』,性当生字讲,天地所生的万物,人最贵,天地万物之灵。贵在哪里?因为他懂得孝养父母,他有道德仁义,他有受过教化,我们讲有文化。文化的意思,以文化之,化是教化的意思,文就是祖先、古圣先贤遗留下来的这些教育的内容,用这个来教化我们,我们自己也能够变化气质,这叫化。所以人贵在此地。人的行为『莫大於孝』,孝是最高的德行;孝又『莫大於严父』,一层一层下来。严是尊严,让自己的父亲,当然也包括祖父,这往上推,都能够尊严,得到最高的尊严。怎么来做,实际操作是如何?『严父莫大於配天』。这周公的智慧,他把父亲、把祖父、已经亡故的这些祖先跟天配祭。天是至高无上,把父亲跟它配,就是天是主人,他是坐在旁边,等於做助理,天的助理,这个是最高。所以,为什么过去皇帝称为天子,就是这样,把父亲跟天相配,把父亲的尊严推到极致。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培养人的恭敬之心,培养人的孝心。『周公其人也』,这是周公的智慧。 『昔者』,过去,『周公郊祀』,他在祭祀祖先,往往是先祭天,再祭祖,在郊外祭,叫郊祀。『后稷』是周家的祖先,他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发明农耕的,当时尧任命他做农官,我们现在讲农业部长,带大家学习农耕。所以他这个厚德福荫子孙,文王是他第十五代孙。周公是文王的儿子,他辅佐他大哥武王建立周朝,建立周朝之后制礼作乐。他把自己的祖先后稷跟天来配祭;然后在宗庙里面『宗祀文王於明堂』,在明堂里面祭祀上帝,同时把文王的牌位也供上去。这是把祖先也放到很高的位置。后稷是十六代前的祖先,文王就是他们的父亲。所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他们所有四方官员,乃至百姓都来助祭。这是祭祖的源起,是这么来的,目的就是教以孝道,教以诚敬之道。 所以圣人之德『何以加於孝乎』,圣人之教,也是用祭礼可以充分的表现,表现我们每一个人心性极则之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跟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体的这个道理,这个叫孝道。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来教孝道,为什么要教孝道?因为一体,这是自性本有的性德。你看小孩刚生下来,这里讲: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小孩刚生下来,三岁以前都是这样,他离不开父母的怀抱,那真是一体的爱,父母爱他,他也爱父母。然后慢慢长大,除了教爱,保持这个爱心以外,还要教他尊严,对父母要恭敬。『养父母日严』,就是刚才葛教授讲到的要尊亲,养亲、尊亲。所以: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因就是依据,依据这种尊严,来启发人恭敬的性德。『因亲』,亲就是跟父母的那种爱心,父子有亲那个亲,教他的爱。这个爱心就是一体的心态,就像我们身体,如果哪个器官受伤了,左手受伤,右手去抚摸它,这种爱抚根本没有条件,无偿的、义务的,而且是自然的。所以圣贤、佛菩萨帮助我们,都是自然的,他出自於天性。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没有理由的。你右手为什么要帮助左手,为什么?你要问为什么,就是应该这样的,一体的。所以上帝为什么能够把耶稣送下来为世人流血,牺牲身命来洗清人的罪?那是一体的。佛为什么能够看到众生饥饿的时候,舍身喂虎、割肉喂鹰,看到那个老鹰饿,他都要把肉割下来给它?一体的。你实在要问为什么,这根本不用去解释的。这个境界真的叫大爱、博爱,在佛法里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 【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圣人他用性德,自性本有的性德来教化众生,『不肃而成』。你不用很严肃的教化,就是父子之间那种亲密的交流,就成就了他的性德。政治也不必用非常严厉的法律、严刑手段,它也能够使国家安定和谐。这个所依靠的是『本也』,就是根本。根本是什么?就是孝的道德。能够推广孝道的教育,就能使天下和谐,不仅让人为的灾难化解,自然的灾难也能化解。《孝经.孝治章第八》有这么一段话说: 【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我们现在看到世界自然灾害很多,灾难很频繁,好像愈来愈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还有些人看到古代的马雅预言说,二0一二年可能是世界末日,那更恐慌了。现在我们看到前几天日本政府还公布,说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特大地震,已经被定性为一千年一遇的特大地震,九点一级。这些讯息确实让人觉得忧虑。有没有办法解决?古圣先贤有办法,《孝经》上就告诉我们,我们回归到孝道的教育,每个人都能产生孝心,每个人都能够因孝而有博爱,这里就讲到,『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原因在那里?这道理很深,现在量子科学家给我们把道理揭示出来了,这最前沿的科学发现。物质,你把它分析到最小是什么?现在讲的基本粒子,现在不再是夸克、不再是电子,比电子还要更小的有微中子,大概是电子的一百万分之一。再往下分,他们发现只是一种波动,天文学里面有个弦理论(string theory),这个弦理论发现,所有物质是由像琴弦一样的振动而产生的,它不是物质,就是振动。到底是什么动?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博士他说,这是来源於意识的振动,就是你念头在动。像佛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经讲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怎么样?仁者心动。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你的念头在动。你的念头怎么动,决定著这个物质世界是美好还是灾难。所以要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追到根源,把我们心的波动要调整过来,我们的心念和谐了,这个世界就能和谐。 所以古圣先贤讲的这个道理,其实有很深的科学道理在其中,它不是迷信。这是讲的因果,我们的心善良,这个世界就美善;我们的心要是恶、不善,这个世界就有很多的天灾人祸;我们的心清净,这个世界就是净土。《维摩经》讲「心净则佛土净」,这有量子科学家的科学根据。教人断恶修善、改邪归正,把自己的心地清净下来,从哪入手?就要从教孝,这个人人都能找到感觉,很容易做到。而祭礼正是帮助我们启发孝心、保全孝心、扩大孝心的最好的教育。 所以我们也是感觉到,现在祖国在提倡以文化兴国,文而化之,就是把古圣先贤的教诲要推扬、宣扬,要推广发扬光大,用它来教化国民。所以我们这次五个主办单位共同联合主办的万人祭祀祖先的大典,可以说是标志著祖国走向盛世的一个里程碑。我所知道的,一万二千人共聚一堂祭祀我们的祖先,可能建国以来尚属首次,起码在香港和海外地区肯定是首次。所以我们由衷的祝贺、由衷的欢喜,希望这样的大典的活动人人来参与,年年来举办,这样和谐社会就不会遥远了。 我的时间是预计在三点钟结束,现在时间到了,我就不多说。我们今天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各位大德、长老一会儿还给我们做分享,我是抱著一个来求学的态度,在圣贤大德面前我是个学生,请您们多多的指教。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