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我们必须从信仰式的念佛提升到善根式的念佛!--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界法师所有开示



 净界法师:我们必须从信仰式的念佛提升到善根式的念佛!


 下载DOC文档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九十七面,我们看己六,智慧度。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一种事持,一种事相式的念佛;一种是理持,就是他在念佛当中,带有理观智慧的引导,这两种。

  我们刚开始念佛,一般人在接触净土法门,都是先修事持的。事持它的特点,就是我们依止一念的信仰,我们刚开始会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的,我们也相信阿弥陀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们。

  所以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那一念信仰的善念,就创造一种念佛的力量出来。当然这个时候,内心当中没有观照的智慧,这会产生两种过失,第一个我们所念的佛号不得坚固。信仰式的修学,你的心是完全寄托在你一念的妄想的情绪,因为你对妄想没有调伏力,没有调伏力,你就只好夹带妄想来念佛。

  妄想,我们前面说过很多次了,它一定会受到感受的牵动,而感受一定受到业力的主导,所以当你的善业起现行的时候,当你身心是安稳状态的时候,你可以把佛号念得不错。但是当你的生命,走到罪业现前的时候,走到生命谷底的时候,你的佛号就提不起来了,因为你夹带妄想来念佛,你妄想是变化的。所以妄想它会给你一个很高亢的情绪的信仰,但是它也会给你一个很低落的情绪来障碍你。

  所以你刚开始在事持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心,那念佛的功夫,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就落入一种波浪式的不稳定式的念佛,你就这么样的一个念佛的情况,你就这样一路走过来,走了几年,总觉得修行一直上不了路,这是第一种情况,不得坚固。

  第二个,不得圆满,因为你带有感情性的念佛,你有时候是一种皈依心很强,有时候皈依心很差。所以你没有这种善巧智慧的引导,你就这个佛号,就不能达到波罗蜜。你所念的佛号,在本质方面,都是生灭性的,有漏性的,少数偶尔跟道心相应、跟菩提相应、跟净土相应,所以你的佛号变成质量太差了,没有波罗蜜的力量没有智慧引导,就这种两种过失,不得坚固、不得圆满。

  所以当我们,从一种信仰式的念佛,带有感情妄想的念佛,你就开始提升到一种,除了信仰以外,多了一分的智慧的观照,带有理观性的念佛,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善根式的念佛。

  善根式的念佛,除了在妄想的当中,你可以调伏妄想,你可以引导妄想,让我们所有的佛号,更为坚固,更为圆满。这种信仰式的念佛,跟智慧引导式的念佛,佛陀在经典当中讲出一个譬喻,来加以说明这个有什么差别呢。

  佛陀说:在恒河的一边,有两个牧牛人,他们各自领着一群的牛在吃草,时间久了以后,这边的草也吃得差不多了,这两个人就商量,我们应该把牛群,赶到恒河的另一边去,那边有更加的新鲜的肥美的草,来继续的供给这个牛群。

  第一牧牛人,他在把牛冲过恒河的过程当中,他是没有善巧的,他就拿着牛鞭,一路的打这个牛,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用强迫式的信仰式的,把牛群给赶过去了。但是,毕竟牛是不会游泳的,所以在这个当中,绝大部分的牛,都在恒河当中,陷入水中死掉了,只有少数的牛,强壮的牛到达了对岸,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个牧牛人呢,他是有智慧的善巧,他首先在恒河当中,找到一个最短的距离。把牛分成三类,强壮的牛,中等的牛跟最虚弱的牛,他把强壮的牛放在前面,稍微用鞭子打一下,这个强壮的牛一下子就冲过恒河。

  第二种中等的牛,看到强壮的牛过去,它受到鼓励,你看前面都过去了,它也就顺势的就很快的就一鼓作气,哦,中等的牛也全部过去了。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牛都过去了,就在对岸呼喊,这个时候这些残弱的牛,想说这个输人不输阵,就赶紧的提起自己的愿力,最后这些残弱的牛一鼓作气,也全部过去了。

  佛陀讲这两个故事,这两个譬喻是想说什么事呢?就是说你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理观的智慧引导,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你所修的一切,不能构成波罗蜜。不能构成波罗蜜是说什么意思呢,第一个你所修不能坚固,第二个所修不能圆满。

  所以当我们慢慢慢慢的从一种信仰式的、压抑式的、强迫性的念佛,我们就慢慢的提升到一种调伏性的引导式的念佛,我们应该以佛陀的智慧来善调内心,来增长自己的修行的这个水平。

佛法修学概要——240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界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界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界法师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净界法师讲大乘起信论     

净界法师讲观经     

净界法师讲楞严经     

净界法师讲楞严咒     

净界法师讲摄大乘论     

净界法师讲心经     

净界法师讲遗教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