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2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2集)


 下载DOC文档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七十三页第五行,从当中下半看起,「古谓三乘凡圣」,从这看:

  「古谓三乘凡圣所见佛身报化,年岁短长,成佛久近,各各不同故。今止取佛及弟子师资机感相遇之顷,说听事毕,便名一时也」。这就是为什么经藏里头,佛说经的时间没有明确说明年月日,只说一时,一时很有道理。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古大德有说,三乘凡圣,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这里头有凡有圣。每个人见到的佛身,或是报身、或是化身,佛年岁的长短,成佛是久远劫成佛还是现在成佛,各各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由众生差别、妄念里面反应出来的。佛,要记住,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凡夫,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阿罗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只有六道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全有,这些东西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的现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无非都是为了教学方便所设施的,教学方便一定是应众生的根性,佛法讲契机。现前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机感不相同,所以佛的示现不相同,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身。《法华经.普门品》里面说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种应身,应以佛身而得度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

  我相信我们中国古圣先贤里头,肯定有佛菩萨应化来的。三皇五帝、老子、孔子,是不是佛菩萨在中国这个地区所现的身?中国地区的人民自古以来尊重圣人、尊重圣贤,佛菩萨到中国来教化中国人,不能用佛菩萨的身,中国人不习惯。中国人对於圣贤君子非常熟悉,所以佛菩萨到中国来教化中国人要现圣贤身。中国人对於皇帝非常尊重,可以现皇帝身,三皇五帝都是大圣人,佛菩萨示现的。我这个想法曾经跟李老师报告过,向李老师请教,这个想法、说法行不行?老师笑著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从理上讲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这是真的,事上没证据,他们自己没有暴露身分。应化到这个世间来的多,我们凡夫不认识,他不暴露身分,你不知道。明明是圣贤来应化,都把他当作一般人看待,一直到现在亦如是。海贤老和尚,我们要不细心观察,细品表法的法味,发现了,再来人。他在世的时候,每个人还不是把他当作普通人看待,没有人尊重他,没有人认真发心向他学习。

  佛菩萨在印度示现,印度人尊重佛菩萨、尊重佛陀,什么叫佛陀,下面主成就就学到了,印度人。所以在印度这个地方示现教印度人,就用佛菩萨、比丘、比丘尼的身分,这个印度人欢喜。佛是应机说法,佛绝没有主动我要现什么身,没有;如果有主动,他变成凡夫了,为什么?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分别执著,那跟我们有什么两样?随缘示现的身相一样、语言一样,智慧、神通、道力不一样,教学的方式、手段不一样。佛法的教育是活活泼泼的,经上有句话形容得非常好,叫善巧方便,真的是善巧方便到极处,这我们不能不佩服,善巧方便是智慧的落实应用在事上。这就是古人所说,三乘凡圣各人所见佛身是报身、化身,佛年岁长短,成佛久近,每个人都不一样。其实,许许多多佛菩萨久远劫之前他就成佛了,这一次示现是什么身分、示现是什么样的年龄,都是这个地区众生的感应,感应道交。然后才晓得佛的示现平等示现,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妙到极处了。菩萨、声闻也都能示现。

  现在黄念老注解这部经根据什么?止取佛及弟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以及他的一些学生们,师资机感相遇之顷,在这段时间时空当中遇到了,老师遇到了这些学生,学生又遇到这些老师。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说听事毕,老师给学生说法,说完之后,这就叫一时。所以,没有记载年月日时,因为年月日时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印度跟中国不相同。又何况现在又隔两千年,这两千年变化很大,写出来也是白写的,还是一时是正确的。我们把时空的观念放下,容易契入实相,容易契入自性,这跟佛陀的教诲完全相应了。大乘法里头,要把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放下,才能回归一真,回归自性。

  「又《佛地论》云:说听究竟,总言一时」,这就是圆满之称。「是故经中不言某年某月,但以师及弟子,机应和合,说听事毕,即名一时」。好!这一次,现在我们这个地区,把说听称作论坛,论坛的时间不长,短的一天,长的三、五天,更长的听说有三个星期,这三个星期就叫做一时。是故经中不言某年某月,但以师及弟子,机应和合,说听事毕,即名一时。「又经中不举年月者,各地历法不同。又世界时分不一」,下头举了个例子,我们现在讲时差,各个地方都有时差,「四天王天一日,便是人间五十年。且现代科学证明,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一周」,那就是太阳上的一年,「相当於地球时间之二万万年」。我们现在是地球绕太阳一周叫一年,太阳绕银河一周要两万万年,两亿年。「且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则时间随物体运动速度而变异」,有时候延长,有时候加快了,没有一定,「本非定量。故经中只言一时,最切实际」。这个用得非常的巧妙,用得好,这一时用得好。

  为什么?我们有机缘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会,像智者大师,唐朝时候人,诵《法华经》,念到「药王品」,大师入定了,定中他到灵鹫山去了,释迦牟尼佛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换句话说,他在定中回到过去,佛陀在世的时候,他还听了一座。出定之后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现在还在讲,还没有解散。如果一定说某年某月某日,不就过去了?这是什么?机感相应,时间隔一千年,还能入一千年前释迦的法会,还在,没解散。这么说来,无论是过去、无论是未来,只要有缘,缘会就叫一时,因缘聚会。这个好,我们都有机会参加诸佛菩萨的法会。所以说用一时是最切实际的。

  下面一段,第四段,「丁四、主成就」。主就是这个法会的主席,这一会的主席是谁?是佛,也就是上台做报告、做讲演的这个人,这个人是佛。我们看注解,「佛者,主成就也。佛为一切众生之宗主」,宗是什么意思?主要的,他是说法之人,最主要的,大众最尊崇的,「故名为主」,这一堂教课之主。「又六成就中,主成就最为主故」。六种成就为什么?统统是为了主,如果没有佛,六种就不能成就。所以六种成就当中,成就的成就是主,主成就。

  下面为我们解释这个佛字。「佛者,梵语为佛陀,今祗言佛,乃省文也」。佛法当年传到中国来,为了翻译佛经造了不少新字,因为中国文字不够用,这个佛字就是新造的。没有人字边的弗是中国古字,诸位在古时候你能够看到,篆字甲骨文里头有这个弗字,有这个字,没有人字边。佛陀耶,这个佛陀跟没有人字边这个弗的音相同,但是佛是人,所以弗字旁边加个人。这个字是翻译经里头专用的,专门对佛,翻佛这个字。佛陀耶是尾音,中国人喜欢简单,这一个主音就够了,尾音就省掉了。只有在讲解的时候提一提,平常都不用佛陀耶,就用一个佛字。佛教到中国,要随顺中国人的习惯,中国人就喜欢接受,欢喜亲近你。中国人敬祖宗,中国人修孝道,那佛教中国人,你看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中国人看到这一句欢喜,第二句「奉事师长」,正合中国人的意思,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孝亲尊师。所以佛教到中国来没有遇到任何障碍,中国人从朝廷,皇上到人民百姓人人欢喜,为什么?它讲孝亲、它讲尊师,跟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相同。而且佛教真的是从这奠定基础的,跟其他宗教不一样。

  再翻它的意思,佛陀是什么意思?「译为华言」,把它翻译成中华的语言,它的意思是「觉者」。觉者,者是人,觉悟的人,他不是神,是个觉悟的人。这个觉有三个意思,一个是「自觉」,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了,帮助别人觉悟,第三个是「觉行圆满」,自己觉悟这种行持达到圆满,也就是圆满的觉悟,这个人,印度就称之为佛陀。下面,这是经典上一般的解释,「自觉异於凡夫之不觉」,凡夫迷惑、不觉,佛自觉了,跟凡夫不一样。觉他,「觉他异於二乘」,二乘人自觉,不愿意觉他,觉他是教别人,帮助别人也觉悟。二乘人没有自动自发的,二乘人看到众生有缘,跟他有缘,他看到高兴、看到喜欢,他就教他;看到不高兴、不喜欢,他就不教他,不能主动教化众生。不像菩萨,菩萨自觉之后,无论什么人,你不找他,他找你,他要帮助你。帮助你,你肯合作,你肯听话,肯真干,真帮助你觉悟;你要是不愿意接受,他也给你种个善根,跟佛有缘。

  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遇到能够欢喜接受,过去生中阿赖耶种的缘。如果没有过去世的缘,怎么可能生起诚信、爱好之心?这生不起来的。看看我们现在,学佛人当中、念佛人当中,有几个是真信?为什么还是懈怠懒散,甚至於阳奉阴违,那是什么?他的善根不够厚。没有善根遇不到,有善根,善根不厚,善根还不到位,这就是阳奉阴违,随众学习,不肯真干,甚至於对佛还有怀疑。那怎么办?这一生遇到佛又学一点,每次得人身遇到的时候都把它加几分,加到什么时候你那个分数及格了,一遇到就能真信。

  我们最近看到一个彤彤往生的故事,十三岁的一个小女孩,她从闻佛法到往生就六十天。为什么她能真信、真发愿、真念佛,真的佛来接引她往生了?阿赖耶识里面佛的种子能量够了,我们跟她比,我们还不够,她够,所以一听就相信了。早年我在美国,遇到一个比她还厉害的,她六十天,我在马里兰州遇到周广大就三天,他在往生前三天才闻到佛法。难得的是什么?一说他就相信,跟他讲西方有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说的,极乐世界怎么好,他一听就相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么慈悲,到极乐世界修行好,他就相信。叫他的家人,他们全家人没有宗教信仰,他要求他的太太、家亲眷属统统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家人真干。我们那个时候华府佛教会刚刚成立一年,我在那里担任会长,我们派三个班,一班四个同修,三班轮流,日夜不断,念佛三天他往生了,火化还有舍利。这不是假的,我们亲眼看到的,三天。为什么他能,别人不能?他过去生中跟佛的这个缘,学佛的缘,阿赖耶里头的种子有能量,他能量足了,除非是不接触,一接触就相信。他得的是癌症,那很痛苦,但是一相信了,一念佛,他就不痛了,效果马上就出来。不需要用止痛药,不需要打针,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愈念容貌愈好。这个境界让我们看到,我们能不相信吗?

  所以觉他异於二乘之独觉。「觉满」,觉行圆满,「异於菩萨之在因」。觉满就成佛了,跟菩萨不一样,菩萨虽然是觉悟了,还没有圆满,佛圆满了。「三觉俱圆」,自觉圆满、觉他圆满,「众圣中尊」。阿罗汉是圣人,小圣,菩萨也是圣人,地位比阿罗汉高,佛是圣中之圣,三觉俱圆,众圣中尊,「故称为佛」。佛是老师,我把它称为学位,佛陀教育里头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好像现在大学,最高的学位是博士,佛是博士学位,菩萨是硕士学位,阿罗汉是学士学位,大学毕业,拿到学位了。佛菩萨不是神、不是仙,是佛门三个学位的称呼,你只要肯学,依照他的理论跟方法,这三个学位你都可以得到。

  所以大乘经里头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因为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世间不一样,世间要学很多东西,要学够多少学分,佛法里不如是,佛法里功夫是放下。你在一念之间真正觉悟了,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假的,你能下定一个决心,一下放下,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了,这学位你就拿到了。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成佛了,学东西多少没关系,与这个没关系,它讲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是放下无始无明烦恼;放下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像尘沙那么多,从比喻说的;放下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障碍了我们的自性,我们迷了,迷而不觉;这三种障碍放下,自性现前,自性觉,自性觉完全恢复了,这叫成佛。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对於学,学什么?学经教、学文字什么,与这个不相干。

  佛陀教育我们得认识清楚,佛陀教育,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真心,真心就叫做自性。性是什么意思?不生不灭,这叫性,永恒不变。自性里面本来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样样都无量,一样也不缺,只要你见性了,智慧德相统统现前,你受用不尽。没有一样东西是心外之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见了真心样样具足,是这么回事情。三种障碍都去掉了,佛陀这个学位就拿到了;如果无始无明还在,三种烦恼这种烦恼还在,分别、执著放下了,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真放下了,恭喜你,你拿到佛教第二个学位,菩萨,你真的成菩萨了;如果你还有分别,没有执著,执著放下了,那你拿到是第三个学位,阿罗汉。

  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了,他十九岁出家,他是王子,放下王位的继承权,放弃宫廷里面荣华富贵的生活,他出家修道去,求学去了。这个表示放下烦恼障,烦恼障是什么?七情五欲、功名富贵。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术他都去学过,为我们示现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好学多闻。学了十二年,发现这些东西不能见性,所学的这个东西都见不了性,都不能开悟,放弃了。到菩提树下去入定,定中觉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拿到佛的学位。

  开悟之后,这自觉,自觉之后马上就觉他,教学。每天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而且是义务的,没有收学费,义务教学。不分国家,现在讲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你什么信仰,都不分,只要你肯来学他就教你,非常认真的教你,帮助你成菩萨、成阿罗汉。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他的教科书,就是他所教的东西。这些东西哪一样是他学来的?他跟谁学的?他没有老师。任何一部,无论是大部、小部经典,都不是跟别人学来的,完全是自己智慧流露出来的。这个智慧从哪里来的?开悟来的,佛讲了,智慧是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他跟我们说真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平等的,只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就这么回事情。

  他把他怎么得到的这个经验告诉我们,放下万缘,回归一心清净平等,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动摇,那就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你看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没有动摇,没有动摇就是平等的。六祖的报告,第一句是清净,第四句是平等。教给你这个方法,你只要肯干,真肯放下,智慧、德能马上就现前。难在哪里?难在不肯放下,对这个世间七情五欲坚固的执著。对於这一切法,一切法是梦幻泡影,一切法都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把一切虚妄相当作真实。念念怎么样?想占有它、想控制它、想支配它,这三个念头造业,造什么业?造六道轮回业。六道从哪来的?就从这来的。佛觉悟了、明白了,知道这是假的,所以他把控制放弃、占有放弃了,心地恢复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里头,自性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前。佛教教育教这个东西,不是教别的,这是大圆满,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教实实在在是教育,我学佛首先认识了这一点,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佛陀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个教育会给我们带来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幸福美满、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能,应当要学,一切教育里头无比殊胜。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跟他一样要成佛,成不了佛要成菩萨,最低也要成个阿罗汉,不要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三个原因,占有、控制、支配,你只要有这三个念头,六道出不去,为什么?天天在制造。

  那现在我有工作,我领导一个团体,我必须要管理它,要控制他们,要支配他们,这怎么办?你有心去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造轮回业。菩萨怎么样?菩萨做得很好,不放在心上,事上有制度、有方法,心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妙用。凡夫什么?干什么心上有,有就坏了,就不妙。有什么?有轮回、有报应,这个麻烦大。心上没有,没有轮回、没有报应,那变成什么?变成功德。心上有是福德,造得好是福德,人天福报;造得不好是罪业,三途苦报,你天天干这个。佛教我们不造罪业,教我们积功累德,那就是要做,事情随缘,有这个缘要做,没有缘不攀缘;做的时候不著相,就是作而无作,事做了,心没做,这叫妙,本事在这个地方。领导,会领导的人很快乐,他没事,他没有烦恼,他有智慧,指导别人去做。佛法学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用得上,叫真妙。没有一样不得圆满成就,不但圆满成就,究竟圆满成就,世间法里头找不到。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一尘不染叫清净,丝纹不动叫平等。所以佛确实圣中之圣,印度人称为佛陀。

  智,「又云智者」,佛也翻作智,翻成觉,觉是它起作用,智是觉的体,觉是智起的作用。所以它又翻为智者,智就是觉的意思。「智无不知,所谓得一切种智」。这个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这个智慧现前,叫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里头有二个意思,一个是一切智,一个是种智。一切智,知法总相,总是什么?总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叫一切智,阿罗汉证得了,所以他能放下。种智,种智是讲现相,现相太多了,无量无边,叫种种。这种种现相怎么来的?种种现相是怎么回事情?对於这个东西要是懂得了,这叫种智。所以,一切智是知一切法的本体,种智是知一切法的现相、作用,无量无边,全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就叫觉满的意思,满是圆满,他的智慧、他的觉是圆满的。

  在本经,这个地方的佛字,「即指大恩慈父,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跟我们是什么关系?这里说得很清楚,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上加个本,是根本的老师。佛教是从他教出来的,他没有开班教学的时候,世间没有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从他开始,他是佛陀教育里面根本的老师,所以称为本师。我们自己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搞清楚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什么?教学,里面有师生。我们跟阿弥陀佛也是称本师,西方极乐世界的本师。无量无边诸佛,那是在无量无边刹土里面示现的那个刹土里面的本师,不能不搞清楚,这要错了就错到底了。

  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什么意思?拜老师,我们中国讲拜老师,我愿意跟你学习,请你教导我,皈依是这个意思。皈是回归,我以前在人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到处流浪,现在我认定了释迦牟尼佛做老师,我愿意跟他学习,我有了目标、我有了方向,是这个意思。老师教我们什么?老师教我们三个原则,叫三宝,宝无比珍贵,他传授给我们,教我们学习,这个三宝叫佛宝、法宝、僧宝。佛法僧宝要取它的意思,什么是佛宝?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是佛宝;什么是法宝?自性里头本具的德能是法宝;什么是僧宝?自性本具的清净平等是僧宝。我们跟佛学什么?就学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在自性里头,开发我们自性里面的三宝,智慧、德能、相好,清净是相好,三宝的意思。佛是自性觉,自性智慧,法是自性德、自性能,自性里头本有的道德、本有的能量,现在讲正能量,自性本有的清净平等心。这是佛陀教育里头三大纲领,学什么?就学这三样,学智慧、学能量、学相好,相好就是幸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清净,清净平等是最高的享受。

  佛门里面供奉的佛菩萨的像很多,这些佛像就是教具,教学的工具,让我们看到了,知道我们学什么。看到佛就想到自性觉,看到法就想到自性正,正能量,看到出家人想到自性净,这三个都是表法的,让我们时时刻刻看到它,不要忘记自性三宝。自性三宝从哪里下手?从戒律下手,你看,三皈完了之后,落实在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没有做到,你没有学佛,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拜了老师没有跟老师学习,老师给我们的我们完全置之於外面,一样也没用上。这样的皈依是欺骗,欺骗佛菩萨、欺骗众生、欺骗自己,这个罪就重了。因为你欺骗佛菩萨、欺骗自己,让外面人看到,你这个佛弟子是这样的行持,对佛教产生怀疑,对佛教信心丧失掉,远离佛教,不要再学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把别人的慧命断绝了,这个罪过是什么?无间地狱。

  我们在此地把这个佛字讲清楚、讲明白了,果然能够依教奉行,你要是遇到净土法门,你这一生决定成佛去了,功德殊胜不可思议。习气再重,迷得再深,如果真正遇到善知识,他一口气还没有断,都还来得及。有缘人是他信得过的人,这叫有缘;功夫再好,智慧德能再高,他不相信,那一点办法都没有。一定要遇到他自己心里面最相信、最佩服的这个人,才管用。我年轻时候就这样,一生最佩服的就一个人,方东美先生,其他的人我不相信,我对你没有十足的信心,跟你学就得不到东西。方先生纵然不如你,但是我对他有十足的信心,他的东西我能接受,我不怀疑、我相信,这才能有成就。什么叫善知识?是你自己对他有十足信心,这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不是攀比外面的,是学生内心的问题,它不在外。我对他没有信心就远离他,在他面前时间愈长愈浪费自己时间,学不到东西。所以求学有求学的条件、有求学的方法,都离不开那个信字,离开信字无有一法可得。

  所以这个地方的佛字,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经过方东美先生的介绍,对释迦牟尼佛产生信心,没有这个人介绍,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这一生所得到的利益,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不是老师给我讲清楚、讲明白,我怎么会相信?怎么会有这一生这么多年来,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是往下降?统统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人不能忘本,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父母没教,身体得自於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这个身,身是更深的一个根,用这个身接受老师的教诲。恩人是两个,两个是同等的恩人,一个父母、一个老师。我们这一生能成就、能解脱、能放下、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恩人可不能忘记;忘恩负义,修得再好,不能往生,不能不知道。

  下面这一段,「处成就」,就是这部经在什么地方讲的,这个有记载。

  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这是处成就。「王舍城古有二说,一曰上茅城(或作上第城)」,这是旧城,「一曰寒林城」,这是新城,「两说不一」,两种说法都有,到底是哪一种,那要考据了。「今据《智度论》中曰:佛涅盘后,阿闍世王,以人民转少故,舍王舍大城,其边更作小城」。这是经典上有记载的,阿闍世王他的都城原来是大城,就是旧城,因为人民少了,舍弃这个大城,更做一个小城。聚集人众,便於防守,这是在战争的时候一种手段。这些地名,在这一段注解里头,地名很多,在我们参考资料里头都搜集了一些,便於同学们自己做参考,我们不必一一细说,耽误时间。

  「《甄解》云」,这是日本净宗祖师所作的《无量寿经》注解,「本王舍城者,上第旧城也,更作小城者,寒林新城也」。此既是佛灭度之后,阿闍王建造的小城,换句话说,佛当年讲经一定是在旧城,那时候没有新城,新城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建的,这就是证明释迦牟尼佛是在旧城讲的。《甄解》这里说得好,「此既佛灭后」,这就是新城,「闍王筑之,佛何住后城乎?」这不可能在后城,「今正佛所住处,明知上第城也。此说可证,佛说此经是在旧城」。

  「《慈恩传》云」,慈恩寺是玄奘大师的道场,窥基是玄奘大师的学生,非常有成就的学生,「王舍旧城,处摩揭陀国中,古昔君王多住其内。其城又生好香茅,故举为称」。有称为上茅城,就是它这里有香茅,在这个地方出产品质非常好的香茅。「又日《望西疏》曰:若依宗家,应是上茅」,这个宗家就是善导大师,如果是依善导大师所说的,是指上茅城。望西师的意思,亦谓经中之王舍城就是上茅旧城。「此说可信,故不引异说」,其他还有种种说法的就不必了。以上所举的《智度论》、《甄解》、《慈恩传》所说的可以相信,相信就不必再去找异端了。

  下面,「《法华论》云:如王舍城胜余一切城舍故,显此法门最胜义」。这说的地方,佛为什么在王舍城说这部经?在当时,佛讲经当时,王舍城是印度十六大城市之一,现在讲大都会,大城市,文化水平高,物产资源丰富,有高度的文化,又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大城。在这个地区应当要说大乘经,应当要说最殊胜的经典,在最殊胜的地方讲的,所谓时节因缘,都有表法的意思在里头。这个第二段就讲到了,《法华论》云,如王舍城胜余一切城舍故,在当时印度所有大城里面,王舍城是第一。这个第一里头最重要的,文化水平高。不像现在,现在是把经济贸易摆在第一,古时候胜、第一,都是讲文化水平。佛在这里讲经教学,这不是普通地方。「五天竺」,天竺是印度,印度分为五个区域,东南西北中,全印度「有十六大城,而王舍城最大」,十六大城里头王舍城最大。「故在此城说经,以表此经之最胜」。

  「《大宝积经论》云:问云:何故此法唯王舍城说,非余城廓?」为什么不在其他的城市,要在王舍城讲?「答曰:释此法门法王住处故。喻如王舍,王所止住,故名王舍」,叫王舍城。这解释这个法门是法王住处,这是第一,不是第二。比喻就好像皇宫,王舍是皇宫,王所止住,国王住在这里,叫王舍。「此法门亦复如是,法王住处」,今天佛住在此地。「释成此义故」,解释成这个意思,「说住王舍城」,这个经上讲的在王舍城就是住在王舍城。此经经中之王,取这个意思,确确实实是释迦如来出现在世间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所以必须是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来讲。佛住在什么地方、讲的哪些经都有用意的,而且用意很深。人家问,释迦牟尼佛讲的,在哪里讲的?在王舍城。只要看到王舍城三个字,这个经就不是普通的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里头最殊胜的经教。

  下面,王舍城什么地方?『耆闍崛山』,「是王舍城外五山之一」,王舍城外面有五座山,其中之一。「《净影疏》曰:耆闍山,此翻名灵鹫山也。」《法华经》也在这里讲的,叫灵山一会,灵山就是耆闍崛山。「此山多有灵仙居住,故名为灵」,这个山上有仙人居住在这里,我们讲神仙居住这里,所以叫灵。「亦有鹫居止此山」,所以叫灵鹫。鹫是老鹰,属於鹰一类的大鸟。「又此山顶似鹫头」,这个山顶像老鹰的头一样,「又名鹫头山」。《西域记》是玄奘大师游记,他到印度去取经,旅途当中的见闻,他写了一本书介绍他所见所闻,王舍城他到过,灵鹫山他也上去看过。这个里头记载说,「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这是玄奘大师记的笔记里写的,这个山在王舍城的北面,所记载的跟经典上所说的都相同。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御世就是住世,四十九年,我们中国人讲虚岁,虚岁就是五十年。释迦牟尼佛灭度,中国人讲八十岁,外国人讲的是七十九岁,七十九岁过世就是四十九年,八十岁过世那就是五十年。这是佛讲经教学,佛在世讲经教学五十年,在这个山上讲得很多,而且都是很重要的大经。最著名的《法华经》,一乘圆教,会三归一,在这个山上,释迦牟尼佛把他一生说法做总结,总结就是《法华》。《法华经》上佛才说出,他老人家一生教学,「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过去所讲的都是方便说,说阿含、说方等、说般若,都是方便法,最后,会三乘归一乘。为什么要说三乘?因为一乘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理解。所以教学从小学、中学、大学,最后到研究所,研究所是真正要教你的,他的教学是顺这个顺序来的。法华会上回小向大,那些小乘统统发菩提心,都入了菩萨的行列,世尊教学的本怀这才圆满。

  下面举《智度论》里头说的,「《智度论》曰:耆山於五山中最胜故」,王舍城外有五座山,这个山最殊胜,他说出五种。第一种,「此山精舍,近城而难上」。佛所住的地方最重视的就是这个问题,离城市不能太远,太远乞食不方便。虽近城难上,难上什么?一般人不愿意去,出家人在那边就落得清净,杂人不来。「近城故乞食不疲」,托钵容易,「难上故杂人不来。故多住此不在余处」,出家人都愿意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寂静。第二,「耆山福德吉处」,这是个很吉祥的地方,福地。为什么?「诸圣人喜住处。佛为诸圣主故多住」。释迦牟尼佛一生到处流浪,但是在这个山上住的时间最长。这是福地,福地福人居,释迦牟尼佛福德最大。

  第三,「耆闍山是三世诸佛住处故」,这就是久远劫以前,诸佛如来在这个地区度化众生,都曾经在这个山上住过。古佛住世教化的道场,这是从历史上来说。第四,「是中清净,有福德闲静故」。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福德,什么叫福德?闲静是福德,人住在这个地方修心养性,远离烦恼,身心自在,福寿绵长,真正是福德宝地。所以,「一切诸佛行处,十方诸菩萨赞叹恭敬,八部大力众神所守护、恭敬供养处故。诸大乘经多在此山说」。不是大福德之处所,怎么能感动佛在那个地方长住,为菩萨大众说成佛的大法?《华严》、《法华》都叫一乘,一乘就是成佛的理论跟方法,都在这个地方讲。

  《法华论》里面也说,「耆闍崛山胜余诸山」,其他山比不上这个山,「佛在於此说,显此法最胜」。故本经就在此山说。讲经的处所,这个处所不是最胜的福地,佛在这个地方不说第一殊胜的经典。佛说一切经,地点要选择,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为什么人说,这都是说法的缘,缘不具足佛不说,一定是众缘具足,法会才能成就,场地很重要。

  世尊当年教化的地区是五印度,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只是车、帆船,旅行是靠步行、骑马,是那个时代,没有现在交通这么便捷。唐朝时候,从中国走到印度,海路是靠帆船,风力,一定要遇到季候风,风的方向不对就不能走,一定要顺风,陆地上马车。释迦牟尼佛没有乘过马车,出家之后完全是行脚,出家人生活简单,三衣一钵,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世尊在世一生讲经教学没有书本,也没有讲经的笔记。所以经藏从哪里来的?佛灭度之后,阿难尊者跟五百大阿罗汉他们发心结集的,把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请阿难,阿难记忆力最好,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作证。这样用文字写下来,留传给后世,所以佛灭度之后,经典才出现。

  佛陀在世,佛的旅行很轻松,不带行李,就三衣一钵,非常轻便,晚上树下一宿,白天日中一食。出家人为世间人表法的,表什么?万缘放下,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得大自在。世间人过得很辛苦,为什么?求索的太多了,什么都想据有,什么都希求,希求的心太重了。所以生活过得苦,有求不得苦。因为,求就不免竞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佛希望世界和平,佛希望人民安乐,希望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战争。出家人给社会大众表演这个,表法。

  释迦族被琉璃王灭了,释迦牟尼佛劝导大家逃难,这一族迁移。佛为什么不救他?佛知道因果。为什么会有这个战争?为什么有这么一场灾难?是因为过去世中释迦族是一群渔夫,打鱼的,琉璃王他前世就是那个鱼塘里头的鱼,鱼也有领导。他们打鱼,把这个池塘水放干,把鱼一网打尽,人家怨恨在心。你灭了它的族,现在这一世到人间来了,又遇到了,他要把你这一族灭掉。这个事佛也没办法化解,佛只能劝族人逃难,翻过喜马拉雅山,就是西藏。所以释迦族的后裔那个时候逃到后藏之后,就再没有回去,在后藏就落脚了,变成西藏人。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所以佛教整个都到中国来,连释迦族当年逃难逃到西藏没回去。

  说明人在世间,与一切众生不能结冤仇。这不是跟人结冤仇,鱼,要吃它,会惹这么大的灾难,释迦牟尼佛都束手无策,因果多么可怕。我们得罪人,跟人结怨,有意无意,轻而易举,怨恨结下去,那个人怀恨在心,念念不忘,以后麻烦大了。这些事实就在面前,稍稍留意你都能看到。真正学佛的人不敢,真正学佛的人宁愿受委屈,修忍辱波罗蜜,绝不敢怨恨一个人,怨恨一个人会招来无尽的麻烦。不要自以为聪明,那真是愚痴到极处,才跟人家结怨,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二集)  2014/6/14  档名:02-041-0062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