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6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一页第一行,「智慧第一」: 【尊者舍利弗。】 前面声闻众,上首表法的,第一位尊者憍陈如。特别提醒大家,要意识到憍陈如表法的深义,这意思很深。他为我们表示,修学净宗法门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皆是如来第一弟子。 昨天跟诸位也做了报告,在佛法门中,不仅是释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的法门,都有正法、像法、末法、灭法这四个阶段;唯独净宗始终都是正法,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认识。为什么?大乘经上给我们说的标准,它完全相应,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修行的、有证果的,这就叫正法。净宗现在学习经教的人很多,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念佛的人,念佛就是修行,往生就是证果。念佛的同学就在现前,哪一年没有往生的?哪一个月没有往生的?许多往生的瑞相都非常之好,有些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我们时有耳闻,这不是假的。具备这四个条件,这就是正法,所以净宗是名符其实的正法,纯正之法。但是这个法门确实是诸佛如来说的,这不是人随便讲的,这个法在一切法里头叫难信之法,但是它很容易修成。虽说容易,也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个听到这个法门能信,不怀疑,能发愿求生净土,真肯念佛,佛来接引,看到就很容易,无论在家出家,我见的就不少。 我在美国讲经那个时候,在马里兰州遇到周广大先生,他是往生前三天才遇到佛法。一生全家没有宗教信仰,病得很重,医院放弃治疗,家人到处找宗教,求神,看看有没有奇迹出现,找到我们。我们派了四个同学去探望他,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病确实严重,恐怕没有办法好转,所以就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告诉他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没有想到他一听就相信,告诉家人,不要替他再去找医生、找医药,不需要了,要求全家人念佛送他往生。我们这个组织,那个时候才成立一年,华府佛教会,一九八三年成立的,周广大就是一九八四年往生,我们这个会成立一年。我们派了同学,日夜不断轮流的助念,就是四个人一班,一共三班,每一班八个小时,日夜不间断。三天往生了,真往生了,火化还有舍利,真难得。这我们亲眼看到的,三天。《弥陀经》上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真信才行,真信真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一心称念,没有怀疑、没有忧虑,这就是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决定得生,这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四十八愿当中第一愿,无比殊胜,我们亲眼看到的。 另外一个往生,老太太,我没有看到,旧金山甘老太太的朋友,她那些老朋友都是念佛的。这个老太太跟她认识几十年,老太太的先生过世了,都从台湾去的。儿子到美国去读书,毕业之后在美国工作,结了婚,生了小孩,儿子把他妈妈接到美国,照顾家事。妈妈还行,每天给他们烧饭、洗衣服,整理环境,带这个孙子。在美国住了四、五年,小孙子上幼稚园,儿子媳妇都工作,白天就她一个人在家里,好修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念了这几年。每天早晨她起来得很早,烧早饭,儿子媳妇吃了早饭去上班,把小孩送到学校。这一天早晨起来,儿子媳妇看到老太太今天没有起来,早晨没有人烧饭,感到很诧异,到她房间里面看。美国老人房间是没有锁的,打开一看,看他妈妈穿著海青坐在床上,盘腿坐在床上,喊她不答应,仔细一看她走了,事先没有告诉家人,预知时至。她留的有遗嘱,遗嘱写得很清楚,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统统做好,一份一份摆在床铺面前,后事她都安排好了。至少三个月之前她知道哪一天往生,她才有这个时间准备。老太太没有告诉一个同修道友,我什么时候往生,你们来送我往生,没说,不干扰大家。这往生之后大家传出去才晓得,真功夫,这一点都不假,默默无闻,说走就走,没有丝毫痛苦。老太太前一天晚上她一切正常,这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她走了,什么时候走的也不知道。看她把自己的后事料理得这么清楚,交代清楚,预知时至。 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如来第一弟子,是普通人吗?不是。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凡是念佛往生的人,无论时间长短,真的阿弥陀佛接他去了,都是过去无量劫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遇到净宗,得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自己真正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才能成功。如果没有过去生中这个深厚的缘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像周广大,像这位老太太,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我们住在台湾这个地区,四十年前,这个地区也有个老太太,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将军乡,跟佛光山隔壁,佛光山是大树乡。将军乡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我有一年在高雄,中山大学的校长邀请我在那里做一次讲演,我提出这段的故事。当时听众里头还有两个人告诉我,他说真的,他们是她的邻居,亲眼看到的,给我作证。都是往昔无量劫中跟佛结深厚的缘分,世间没有偶然的事情,《弥陀经》上说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一定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不能不重视,不要轻易小看了,疏忽,那是错误的。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够不够?应该自己能晓得。第一个是信心,是不是真信?有没有怀疑?九十九分相信,还有一分怀疑就靠不住,这不容易。信心怎么建立的?一个是过去生中的善根,一个是现在遇到,遇到之后怎么?欢喜,不但深信不疑,对这个法门无量的欢喜,尊重,真干。有这种心情的,可以说他有善根、有福德。还要懂得报佛恩,怎么报佛恩?我念佛往生的样子,做出这个榜样给大家看,让大家生起信心,这就是报佛恩。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佳的榜样。 年轻人应当要发愿报佛恩,要承传净宗法门,要把净宗发扬光大。净宗就是一部经、一部论,这部论就是注解,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是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一句佛号念到底。经论是什么用处?帮助我们起信,帮助我们发愿。如果我们真信切愿,这个经论念不念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一句佛号。经论是帮助你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也认识我们现在住的娑婆世界,两个世界搞清楚了,你就会比较,你将来要到哪里去?你选择哪一条路?经论的目的在此地。我没有怀疑,我完全相信,经论对我就不重要了,念佛重要。但是念佛这是大乘法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建立在戒学的基础上。为什么?戒是无上菩提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通途法门。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你看看海贤老和尚,一生严持戒律。他持的是什么戒律?我们净宗学会早年在美国成立,我写了一个缘起,提出行门五科,这就是戒律。修净土的人必须要遵守的、要落实的,是我们求往生的人。 第一个是「净业三福」。这些年来我常常讲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从哪里来的?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这四句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我们怎么落实?落实在《弟子规》,得真干;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因果教育;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学佛很难成就。这还不够,这是基础,好像我们盖大楼,这是地基,能把这条做到,这三本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要求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们看看海贤老和尚,他做到了,他没学,但是他统统做到了。 净业三福第二条,净业三福是最高指导原则,决定不能够违背的。第二条三句话,「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没有第一福就不会有第二福,当然更没有第三福。你看看受持三皈,我们今天开经先念三皈,三皈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修什么?就是修觉正净。觉正净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无量寿经》经题的后半部讲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经题上,这三皈。皈依佛怎么个皈依法?《六祖坛经》上说得好,能大师讲得好,「佛者,觉也」。觉而不迷叫皈依佛,正而不邪叫皈依法,净而不染叫皈依僧,是这个意思。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想到觉正净,与觉正净相应,这叫真的皈依了。与觉正净相违背的叫迷邪染,那是皈依三恶道,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不是皈依西方阿弥陀佛,这个要知道。 我在斯里兰卡讲经,那边是小乘国家,法师要求我把开经偈换成三皈依。我觉得好,这个建议不错,把开经偈换成三皈依更有意思,我接受了。不能忘记三皈,三皈的落实就是戒律。戒律是五戒十善、沙弥律仪,这是无论在家出家,修净土必须要做到的。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一定要做到,违背了这个那就不是学佛了,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要是发心承传这个道统,将来走弘法利生的路子,弘扬净宗,戒很重要,没有戒,你没受过戒,人家就对你不相信。定弘法师跟了我十几年,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他就常常来找我。毕业之后在美国教书,讲师、副教授,升到正教授,正教授没有去就职,跟著我学佛出家了。讲经讲得不错,这些年很用功,讲得再好,人家说你没有学过戒,就瞧不起你。我把他送到果清法师那里去,告诉他祖祖相传,出家人五年学戒,你到果清法师那里好好学五年,五年之后你出来弘法利生,大家没话说了。 佛法衰了,戒没有了;礼乐没有了,儒就衰了;因果没有人相信了,道就没有了。学佛,在过去学佛之前要学礼,在儒家那里扎根,在道这边扎根,然后才能登上佛的阶梯,才能节节高升。如果不用儒跟道,那就得修小乘,先学小乘戒,再学大乘戒。斯里兰卡的龙喜大学,就是佛教大学,我给他们的建议,要五年学戒。无论在家出家,没有办法五年学戒,佛教是兴不起来的。一定要走老祖宗的道路,要重视戒律,《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个基础没有,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佛教衰了,我们将来发心振兴佛教,从哪里教起?从三个根教起。龙喜大学律学院也不例外,也从这三个根做起。具足这三个根,大小乘戒都要学,佛教才可以再兴旺,我们才真正是如来第一弟子。所以律学院那是非常非常的必要,不是戒律学院毕业出来的,就不能进入佛教大学,佛教大学要考的就是考戒律,这是一门主要的课程。 今天有个同学在这里给我留言,听说内地有居士,自称是听老法师讲经的人。国内外听我讲经的人很多,都是在卫星电视、在网路上听的,听众太多了。这个人,但是他帮人助念,先以三小时的时间,招请与亡者有缘的鬼神,超荐鬼神,然后助念。如此做法已经做了几年,听说他还出书。这不是我说的,我从来没有教人这种做法。助念是可以,但是助念,印光老法师教导我们就是正确的,我们依印祖的开示,我们不依别人,别人未必可靠。 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往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有把握自在往生,这个可靠,助念不可靠,不可靠。所以有人跟他讲,他的老朋友,你往生我们帮你助念,他完全拒绝了,他说我不要,我往生我自己会念佛,我不需要人助念,助念靠不住。这句话很有意思,助念靠不住,一定要自己有把握。我们要学海贤老和尚,要真正有把握。把握从哪里来?把握完全从放下,你对这个世界彻底放下了,没有一桩事情放在心上,你就能自在往生;如果还有挂念,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很可能那一桩事情就把你留在六道轮回,你这一生就去不了。所以一定要彻底放下,特别是亲情,财色名食、五欲七情,要放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丝毫留恋。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样的人往生决定成就,他没有问题。这样的人生智慧不生烦恼,为什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持戒得清净心,修定得平等心,智慧开了,大觉大悟,明心见性。 今天这个第二位尊者,我们对他很熟悉,舍利弗尊者,请看念老的集注。『尊者舍利弗』。「梵语舍利,译为鶖鹭。梵语弗,译为子」,所以舍利弗用中文翻译就是「鶖子」。这个下面有解释,「因母得名」。他的母亲身材长得端正,眼睛就像鶖鹭鸟一样,非常明亮,眼睛好看,所以别人称他妈妈叫舍利,弗是子,就是舍利夫人的儿子,是这个意思,「谓是鶖鹭之子」。也可以翻作「珠子」,这是表他母亲眼睛清净像宝珠一样。也可以翻作「身子」,他的母亲身材好,身材端正,所以这个名字是从母亲得来的。「舍利弗在佛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它表这个意思。在经里面的表法,我们展开经本看到表法的意思,就是代表这部经、这个法门。你看这部经、这个法门,第一是如来第一弟子,第二是智慧第一,第三神通第一,它是来表本经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经特殊,听众很多。一切大圣,你看有「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不是一般经典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普通经典。这个经典跟《法华》一样,《法华经》一万二千人,本经听众声闻众也是一万二千人,无异於《法华》。大经,它不是小经,大经当中第一大经,为什么?因为它有第一弟子,换句话说,这部经超过《法华》、超过《华严》,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华严》、《法华》虽好,你不是上上根人你做不到。但是这部经你要遇到了,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你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确确实实是如来第一弟子,一点都不假。如来弟子神通智慧,焉有不殊胜之理,没这个道理。 下面再谈谈舍利弗的智慧,他在母胎的时候,也就是他母亲怀孕,就突然有了无碍辩才。他的舅舅俱絺罗,也在释迦牟尼佛会下证阿罗汉。俱絺罗是辩才第一,声闻弟子中辩才第一。「八岁登座」,讲经说法,五印度都知道他,现在讲知名度高,国际知名。「七日之内,遍达佛法」。所以他辩才无碍。他姐姐当然辩不过他,但是姐姐怀孕,他跟他姐姐辩论常常都是输了,所以他就感到姐姐没这么大的能力,怀的这个小孩一定是绝顶智慧的人。所以他要努力,不努力将来这个外甥生出来,舅舅不如外甥,这是很难为情的事情。你看他就想到这个事情。这些详细的参考资料,同学们已经做了一番功夫,做出这本书,《净土大经科注参考资料》,详细参考资料统统在这里头,诸位自己可以去看。「本经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惟大智者,始能深信不疑。故列上首,仅次憍陈如」。所以你看这表法的几个人太殊胜了,我们有幸遇到这部经,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是清朝彭际清居士说的。彭居士是乾隆年间人,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佛门的大善知识。他没有出家,对佛教的贡献很大,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故列上首,这就是说明真正相信,真正不怀疑,这个人是智慧第一。 再看下面一位尊者,「神通第一」。 【尊者大目犍连。】 我们看念老的集解。『尊者大目犍连』。「即《阿弥陀经》中摩诃目犍连」,摩诃是梵文,意思就是大。「目犍连是姓」,翻译为「赞诵、采菽、莱菔根」,有这几个意思。这个族出家人很多,「故於尊者姓氏冠以大字,曰大采菽(大目犍连)」,用这个来拣别。「其名为拘律陀,父为相国」,他是贵族出家的,父亲是宰相。「从拘律陀树神祈求得子,因以名之」,他的名字拘律陀,是他的父母向拘律陀树神求子,真的生了个儿子,所以就用这个树名做为名字。 在佛的弟子当中,「神通第一」,他表法就是表神通。「《智度论》曰:如舍利弗,於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又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尊者神通甚广」。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个弟子也是表法的,代表什么?代表释迦牟尼佛智慧第一、神通第一。所以释迦牟尼佛造像,塑像的时候这两个侍者,一个是舍利弗,一个是目犍连,它有表法的意思。为什么不塑别人,在教下就是用他们来表法,也有用迦叶、阿难,迦叶阿难是代表教的。所以这塑像,你看到释迦牟尼佛两旁边是迦叶、是阿难,这是佛教的表法。迦叶代表禅宗,阿难代表教下,禅宗教下就是这两位祖师传下来的,教下的始祖阿难,宗门的始祖是迦叶,统统是表法的意思,我们一定要知道。是用舍利弗跟目犍连,那就是代表释迦牟尼佛,智慧第一、神通第一,这是表释迦牟尼佛的智德。智,舍利弗表;德,目犍连表,大智大德。 尊者神通很广。「例如举一城释种,上升梵天」,这个里头都有典故。「外道移山,制之不动,及降服毒龙等等」,都在参考资料里面,我们为了节省时间,不必细说了。这个释种,略略说一说,这是因果报应。释迦族被琉璃王消灭了,佛在世,释迦牟尼佛没有法子救他这一族,这是什么?因果。佛说出这桩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久远劫之前,释迦族是一群渔夫,靠打渔为生的,琉璃王这一族是一个池塘里面的鱼。释迦族的人把这个池塘水放干了,那叫一网打尽,一个也不留。这个鱼就发了一个狠心要报仇,将来它要是得到人身,有这个能力的话,要报这个冤仇。这一生遇到了,琉璃王是它们那个鱼里头的头,好像领导一样,这一族他是成为国王。释迦族那个时候的渔夫,还算不错,现在还生在人道,冤亲债主遇到了。世尊知道这桩事情,劝导释迦族不要抵抗,为什么?敌人太强大,你对付不了,劝他逃走,逃命。所以释迦族就翻过喜马拉雅山到西藏,在后藏,迁到后藏之后就在后藏落脚,以后没有再回去。这桩事情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释迦族的后人在西藏。 目犍连有神通,他要救释迦族,他用钵,好像是钵里头装有五百多人,把他们送到天上去,救了这个释迦族一些人,一部分,少数,应该都是皇族,告诉世尊,他用他的神通救了五百多人。佛就告诉他,你再去看看。他到天上去,看到这钵里头的人,统统化成血水。佛就说了,定业,没有救,佛的神力都没有法子救,你这个神通第一的阿罗汉也不能救他们。为我们示现定业不能转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不要跟人结冤仇。冤仇结了,如果对方真正恨透了你,死也不会饶你,你的麻烦就大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 琉璃王灭释种,也是给我们最好的启示,我们真正明白,搞清楚了,在这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一定要知道,别人跟我结怨不是没有原因的,过去世大概是我得罪他了,这一世一定要化解。他恨我、他毁谤我、他陷害我、甚至他杀我,都没有怨恨心,不跟他结怨。要原谅他不要去计较,来生就变成好朋友,不会变成冤家对头,这才叫有智慧,这样才能够转业报。小不忍则乱大谋,别人对你一点不好,你马上给他颜色看,报复,人家记恨在心,这个事麻烦。记恨在心的人,来生多半堕三恶道,恶道的业消了,他又会得人身,不定在什么时候碰到,畜生道碰到互相残杀,人道里头再碰到,那个毒害更深。 这些事情总要想清楚、想明白、想透。学海贤老和尚,这个老和尚真正做到,「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老和尚一生没有哪个善人、哪个恶人,没有,他对於一切人平等看待,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有怨恨的人,一生没有怨恨过一个人,这个要跟老和尚学习。这个故事里头有一段,他到玉米田里面去看,正好碰到有个年轻人偷他的玉米。这个人一看到他来了,手足无所措,害怕了,老和尚告诉他,安慰他,不要紧,你喜欢掰,拣大的掰,转身就离开了。确确实实心目当中没有一个人不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老和尚一生耕种,他开荒开了十四片荒山,一共一百多亩,种植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统统是做布施,他没有拿去卖钱,都是救济贫苦的人。所以别人来偷他的玉米,他完全是布施,你要多少你自己拿多少。欢喜,布施恩德,不结怨恨,处处替别人著想,没有替自己著想的,总是让人欢喜。布施喜悦,自己欢喜,法喜充满。原谅别人,消自己的业障,不肯给别人方便,将来自己遭遇的就是不方便,障碍别人就是障碍自己,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我们这一生当中,遭遇的善缘少,逆缘多,怎么相处?一定要常常反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冷静去观察,总是自己有问题,不是别人有问题,总是自己做得有缺陷,才会招别人嫉妒障碍、毁谤破坏,一定要晓得别人没有过失,过失全在自己。不但对於这些冤亲债主没有怨恨,而且要生感恩的心,为什么?他成就我们忍辱波罗蜜,成就我们认真反省改过的机缘,让我们自己道业德行能向上提升。你从这方面想,他不但对我没有害,他对我有好处。像忍辱仙人一样,忍辱仙人的故事,一般都是从《金刚经》里看来的,歌利王割截身体。详细的故事在《大涅盘经》里面,《金刚经》只是引用,但是《金刚经》的注解注得很详细。 忍辱仙人是谁?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暴,强暴,歌利王用中国话就是暴君,忍辱仙人遇到他,这个故事非常值得人反省。他修忍辱波罗蜜,歌利王说你能够忍,我来试试看,用刀把他整个身体一刀一刀的割,我们中国讲凌迟处死,这是最残酷的,你能不能忍?能忍,再割,一直割到最后,能忍。而且告诉歌利王,将来我成佛的时候第一个度你。歌利王是瞋恚心,把这个修行的人处死了,用这么残酷的手段。可是忍辱仙人是感恩的心,为什么?成全他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圆满他就成佛了。贤劫千佛,释迦牟尼佛排名在第五,弥勒在第四,因为忍辱波罗蜜的圆满,释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弥勒菩萨排在后面排在第五。如果忍辱仙人要有怨恨,不但不能成佛,有怨恨的都是堕地狱,他从佛的地位掉下来是无间地狱。能忍,从第五尊佛升等,在第四就成佛了,弥勒菩萨退后了。 我们要常常想想,忍辱得大福报,忍辱能化解最重的罪业。最重的罪业是什么?《戒经》上告诉我们破和合僧。五逆里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是五逆,无间地狱,有怨恨心堕这个。今天破和合僧的人很多,很普遍,佛眼睛看到,生怜悯心,他要不回头,没有人能救他,一定要自己回头。自己不回头,自己不觉悟,必定堕恶道,这个是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学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忍辱我们心才能够安,我们的缘才能够胜,殊胜,我们的业才能够消得了。不能忍辱,天天造业,他不消业,恶业天天在增上,怎么得了?学佛是真学佛、是假学佛,这是关键,假学佛消不了业障,要真学佛。 真学佛,海贤老和尚是最好的榜样。千万不要以为他只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学他,有他的心量吗?有他那么老实吗?待人谦卑,对人都恭敬。生活,一生守著清苦,以苦为师。他讲他的小庙,要能持戒,要能吃苦,才能跟他共住。每天的工作从早到晚都在田地里头,他的道场没有人供养,乡下小庙没人去的,没有香火,他也没有佛事,也没有法会,靠什么生活?靠农耕。小庙有几亩地,庙在野外,山上的地很多,没有主的,他去开辟,叫开荒。荒地开了一百多亩,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收成好,为什么?他的心好,他种出来东西一定比别人好。种出来干什么?不是卖钱,救济贫苦,哪个地方有人没饭吃的,他去救济他。这个事情干了九十二年,真干,每一天干得欢欢喜喜的。接受他这些供养的人,这里头报告告诉我们,成千上万,你就晓得老和尚欢喜布施。别人供养他的钱都用在印经放生,用在帮助别人建道场,他一生曾经帮助十一个道场,不容易。自己除几件衣服什么都没有,衣服都是破的,补了再补。所以他说这个小庙吃是苦的,穿是补的。心地真正清净,一尘不染,除了一声佛号之外,心里头什么都没有。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不但没有分别执著,我相信在他中年之后,也就是四十岁之后,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应当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这个境界里头有圆满的定共戒,有圆满的道共戒,这都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目犍连神通的事情,念老在此地说得好,「上升梵天;外道移山,制之不动,及降服毒龙等等。难以具述」。太多了,神通的故事太多了。 我们再看下面第四位,「宗门初祖」。 【尊者迦叶。】 请看念老的集注。『尊者迦叶』。「迦叶,姓也」。这是梵文音译的,「此译为龟」,印度对於龟跟中国人一样,都把它看作吉祥,长寿,龟鹤延年,吉祥物。或者翻成「饮光」,是说他的智慧道德之光很强烈,像太阳一样,在太阳之下,所有的光都显不出它的明亮。迦叶尊者的光明亦如是,一般修行人在他面前显不出了。「名毕钵罗」,毕钵罗也是树名,因为父母在这个树神祈祷求个儿子,他真的得了一个孩子,就用树做他的名字。「尊者乃大富长者之子」,前面我们看到目犍连、舍利弗,都是贵裔,目犍连的父亲是宰相,迦叶尊者的父亲是大富长者,「能舍大财」,可见他家里头是豪华的生活。他出家修苦行,这能舍大财,「修头陀大行」,头陀是苦行,后面会说到。「为大人所识」,这个大人是有道德、有地位、有身分的,现在叫知名之士,他的知名度很高,所以称他为「大迦叶」。同时佛弟子当中有三个迦叶,有「十力迦叶」,有「童子迦叶」,有「童女迦叶」,所以称大迦叶就知道了,不是指别人而是指他。 「又迦叶译为龟,《法华文句》云」,《法华文句》是唐朝初年智者大师,天台山,智者大师所作的,就是《法华经》的注解,天台宗最主要的一部大经,天台必修的课程。这个里头有一段说,「其先代学道」,这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家族,先人学道,感应得「灵龟负仙图以应,从德命族」,有灵龟背著图,这感应。所以他们这一族用龟,用灵龟,灵龟也是迦叶的意思,「故云龟氏」。「又云饮光」,这是佛说的。在过去毗婆尸佛的时候,这是过去七尊佛第一尊。毗婆尸佛,他是「冶金师」,冶是提炼,也就是从金矿里面提取真金,现在称为金银珠宝,是从事这个行业的。这也是非常富有的。毗婆尸翻成中国意思叫胜观,殊胜的胜,观察的观,观照的观,胜观。在九十一劫之前,这七佛这是久远劫之前,经上告诉我们九十一劫之前,他「与一贫女,共以黄金,庄严佛像」,造佛像,造像功德不可思议。「自尔以来」,这就是九十一劫以来,这底下讲了,「九十一劫,身如黄金,光色晃耀,掩蔽余色,故名饮光。」饮指吞,光吞诸色,这就饮光的意思。他的光明比别人光明大,别人的光明在他光下就显示不出来,好像我们这灯光,在太阳底下显示不出来。饮光取这个意思,这是介绍名称的来由。 下面我们要说尊者的德行。「尊者,头陀行第一」,这个字行念去声,不念行念横,当动词用,不是名词,是动词,我们一般叫苦行。「头陀者梵语,此云抖擞或云淘汰」,有这个意思,「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这叫十二头陀。你看他是怎么修的,把烦恼统统放下了。第一个,他「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寂静处」。这个地方没有人到达,多半住在山上,而且这个山路一定很难走,也就是一般人不愿意到这个地方去的,这个地方听不到人声。寂静的标准,在世尊那个年代,乡下农民耕种用牛,牛叫的声音很大,牛叫的声音听不到,称为阿兰若。现在噪音比从前多,车的声音、飞机的声音,住在港口,轮船,这些声音都是属於噪音。他住在听不到噪音的地方,心地清净,远离人家,农民的村庄,远离村庄。第二,「常行乞食」。他每天出来托钵,所以距离村庄小镇也不能太远,太远托钵不方便。佛定的规矩大概是三里路,三里路走还方便,这为了乞食方便。 第三,「次第乞」。这是乞食的规矩。这一家富有,有钱人家,饭菜都很好,每天到这来乞食,这就容易起贪心。次第是一家一家的轮流,这轮流完了再来一轮,这样的乞法,平等,取平等。第四,「日中一食」。如果是三餐,一天三次乞食,人家说这个出家人贪心,怎么过一会就又来了。每一天乞食是上午,早晨,早晨功课完毕之后就出去乞食。乞食是一门功课,有规矩的,锡杖就是乞食用的,不能敲人家门,在门口摇锡杖,里面人听到有锡杖的声音,就知道外头有出家人来乞食,他就会来供养,锡杖就这个用途的。乞食完了之后,不是人家给了,一路走著一路吃的,那就没有礼节,没有威仪了,一定要回自己的兰若,回自己的道场。如果这个道场人多,不止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小茅蓬,住山洞都可以,住树下也行。譬如说五比丘,释迦牟尼佛最早在鹿野苑五比丘,佛自己带著他们,六个人都出去托钵。吃饭,回来,每个人托的合在一起,汇在一起,吃多少拿多少。吃完之后还有多的,布施给畜生,给小鸟、给小虫,给它们吃,不能留在明天,吃完之后剩下来供众。所以叫一钵千家饭,这个制度好。 第五,「节量食」。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能吃太多,饮食最好吃到七分就够了,不要吃太饱,这个对於养生之道有帮助。第六,「过中不饮浆」。为什么?浆里头有渣滓,水可以饮,浆不能饮,会沉淀的都不能吃。过中,这个地方用午时还不行,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这都是午时。这个中是午时的正中,也就是十二点,过十二点之后不饮浆。这个中每一天时间都不一样,所以古时候用日晷测量,但是天阴又测不准了。现在可以用天文日历,天文台有发行的日历,向他们要,有些地方可以买得到。每一天是几分几秒是中,叫中午。决定不能过中,所以托钵吃饭一般都在十一点钟前半个小时,这是绝对不会过中的。如果要是真正中午,肯定会过中。这都属於戒律,严格的遵守,这是佛的制度。 第七,「著粪扫衣」。粪扫衣就是别人丢弃的。古时候资源缺乏,一餐饭容易,人家布施一点可以给你,但是衣就不容易了,衣都是手工纺织的。别人穿旧的、穿破的不要了,丢掉的,粪扫就是人家丢掉丢弃的,你可以把它捡来。不能用的就不要,可以用的剪成一块一块的碎布,所以就缝成我们叫的袈裟。那个袈裟质料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所以缝成衣之后把它染色,染成咖啡色的。红黄蓝白黑,白色的不必要,就是红黄蓝黑,这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叫袈裟色。这是佛教给我们穿的,这就说古时候衣的来源,这么来的。 第九,「冢间坐」。坐下来休息,坐在哪里?坐在坟墓坟地,为什么?引起自己的警觉。你看这个人过世了,埋在这个地方,要想到我将来亦如是,才能够勉励自己精进不懈,既然出家了,这一生一定要有成就,来生决定不能再六道轮回。小乘是以出离六道轮回为目标,大乘是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明心见性难,出离六道比较容易,只要放下执著,放下见思烦恼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选择每一天打坐在坟地。第十,「树下宿」。晚上休息的时候在树下,树下一宿,这是佛制定的。第二天?第二天另外找一棵树,不能在同一棵树下,都是怕你起贪心、起爱心,这个树大,树荫好,这里坐得舒服。所以佛只准一天,第二天要换地方,不能在原地方。佛都是教我们怎样把贪瞋痴慢放下,目的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第十一个,「露地坐」。露地是没有遮盖。我们喜欢都是住在树下,有树很好,没有树,露地。第十二个,「但坐不卧」。我们讲不倒单,晚上休息是树下一宿,没有躺下就睡觉的,常坐不卧。 「以斯苦行,扫除尘累,澄净身心」。用这十二种,这十二种叫苦行,是佛法里头标准的苦行,目的是断除烦恼,也就是分别执著,特别是执著,不再执著了,对於一切法平等看待。迦叶尊者年老的时候依旧遵守,佛陀看他年岁太大了,劝他休息,他坚持到底。佛就赞叹,「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故云头陀第一。」也就是真正做到了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是迦叶尊者做给我们看。这是介绍迦叶的生平。 后面这一段说迦叶尊者修行的成就,他是传禅宗的这个法门,禅宗的初祖。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六十六集) 2014/6/23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1-0066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