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82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页最后一行: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无尽功德。《仁王经疏》云: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净影疏》曰:功谓功能,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有之德),故名功德。……德体名法」。我们先看这一段,经文这一句非常重要。「具足无量行愿」,前面我们学过,接著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安住两个字重要,心里面真正有,真正有什么?有一切功德法,或者说我们要把心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之中。一切功德法是什么?如来果地无量功德,是自性本具的。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本具无量功德。在这部经,在这个法门,佛果无尽功德就是指这句阿弥陀佛的德号,名号就是佛果无尽功德。所以念佛的人,有没有得到佛果无尽功德?未必。那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安住。安住这两个字是关键,我们念佛心里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这个安住就没有了。怎样才算安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心里面只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安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功德,这个意思后面注解里头还有。 我们先看《仁王经疏》里头所说的「施物」,施是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布施再多,不外乎这三大类。以物布施给一切众生,这是功;自己所得的,这叫德。布施要有真诚心,要有清净心,要有恭敬心,功德就圆满;或是缺乏真诚,缺少恭敬,有德,这个德不圆满;纯是利他,不求自利,这功德圆满;为求己利而布施,这个布施的功德有限,不是圆满功德。所以每个人布施果报不一样,这个不能不知道。《净影疏》里头说,「功谓功能,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为功」。行,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菩萨常讲的六大行门,门门都有利益之功,自他两种利益完全具足,所以称之为功。这个功善行家之德,谁肯干?发菩提心的人干,有慈悲心的人干。慈悲里面又分无缘慈悲,法身菩萨跟诸佛如来;有法缘慈悲,三乘菩萨;有爱缘慈悲,六道众生。统统是慈悲,依旧分很多等级,都算是善行。善行家之德,德大小不一样。「德体名法」,德之体是名法,功德法。「法者,梵云达磨。通於一切,无论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是事物者、是道理者」,都用一个代名词,叫法。所以佛教里头常讲,佛法无边,佛法广大,用一个代名词全部都包括了,就是全宇宙,我们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一个法都包括了。 《唯识论》说得比较详细,法是什么意思?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物就是众生,众生是指一切有情众生,他看到、听到、接触到,他能够理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海贤老和尚有一次在山里面,峭壁下面遇到一只狼,大狼,猛兽。他心里想,逃也没办法逃,一心念阿弥陀佛。这个狼走到他面前,咬著他的裤脚,一直把他带到狼窝,看到一只母狼快要死了。老和尚心里明白了,是来求他超度,所以他就坐在旁边一心念佛给它回向。十几分钟之后,这个狼醒过来了,生了五只小狼,五头小狼。这个公的狼就好像又鞠躬又哈腰,那种感恩的样子。老和尚就给它开示,叫它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不要再做畜生身了,来生再投个人身,念佛求生净土多好。离开之后,第二天还是走这条路,这路他们常走的,又遇到这个狼,狼带了一窝野蜂蜜送给老和尚。老和尚就收下来,带回来。人家说你这个野蜂蜜从哪来?他就告诉他们大家,畜生都知道报恩,昨天我救了它,今天你看就送礼来了。这就是,狼(畜生)它会看、会听,接触到它能理解,它能认识老和尚是好人,老和尚有道德,老和尚能救它。这叫轨范,范是榜样,让众生能理解。 「例如」,这举个例子,「无常」,无常是一法,「使人生起无常之解」,让人理解这个,这个是有生灭的,这个现象不长久。往深处去讲,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是无常的,都没有办法常住。常是不生不灭,无常是生灭法。持是住持,住是停住一段时间,持,保持它这个样子,这叫住持,住持时间长短不一样。「不舍自相。一切诸法,各有其相」。有些现象几天就没有了,我们看花,花开花谢,有些花开的期限长一点,一个星期它才谢,有些花第二天就谢了。开谢最快的叫昙花,昙花一现,开了之后,保持它那个样子大概只有十几分钟,慢慢的它就谢了。所以它有自相,自相也是刹那在变,相似相续。不是真正相续,真正相续是不改,那叫相续相。一个念头是一个相分,念念不相同,所以大乘经里头佛说,相似相续,说得好。 后面讲,「安住一切者,《会疏》云:安住者,不动义。德成不退,故曰安住。无德不具,故云一切」。我们要把这句佛号安住在自己心上,念念不舍。这句佛号确实具足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前面我们学过,它是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翻作智,合起来,无量觉,无量智。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所以它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这句名号把所有一切诸佛的德号统统包括了,一个不漏。一切诸佛说法度众生,所说的无量妙法不离这个名号,这一声名号也把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教统统包含在其中,一部没漏,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极乐世界来说,它包含了阿弥陀佛五劫参学一切诸佛刹土结得四十八大愿,这句名号具足。阿弥陀佛无量劫来的修行,证得究竟果位,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也在这句名号之中,所以执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执持名号一切诸佛都赞叹,何况菩萨、天龙、善神?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愈清楚、愈明白,你才真正把这句名号放在心上,知道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正像海贤老和尚所说的,「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念佛的人就是成佛,「其他的全是假的」,都是阿赖耶所变的六道十法界。转八识成四智,六道十法界没有了,就像作梦醒过来了,梦中境界痕迹都找不到。《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一切有为法就指的六道轮回十法界,有为,有生有灭,迷的时候它出现了,觉悟的时候它不见了。这是事实真相,大乘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把假的放在心上就造业,这个业力所感现的,就是六道轮回,就是十法界。前面引的《行愿品》里面说:「於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者,即是一念中」,一念就是一句佛号。「圆成行愿」,圆满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的功德在这句佛号当中。「故能安住於如来一切佛果功德之法」,这是总称,这句佛号能,千万不要忘记这句佛号,比什么都重要!佛号明了不明了没有关系,关系在你信不信,只要你相信,你就能得到,只要你发愿求生,就能满足你的愿望。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小段「游行方便」。经文只有两句: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此二句初赞大士之权德」,权是对实说的,实是体,权是用,也就是我们常讲善巧方便。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都是讲的善巧方便到极处。看诸佛如来应化在六道、应化在十法界,这叫权德。「游步,是游行与游化之义」。我们今天讲旅游,旅游的目的是教化众生,旅游不离开教化,这里头就有功德,要去学习。诸佛菩萨旅游在遍法界虚空界,教化一切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能信的人有缘,愿意学的人有缘。菩萨善巧方便,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看他的程度,能接受什么样的法就说什么样的法。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完全是与机相应,就是跟对方相应,他的爱好、他的根性、他能理解的程度,样样都适合他,他学起来并不困难,慢慢把他向上提升。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地球上,在印度这个地区,真的是游步十方。世尊没有建道场,居住在树林里面,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过著托钵的生活。这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是普通人,真正有智慧,到处教化众生。他老人家教学分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我们称它为普世教育,普是普遍,世是世间,人人都应该接受的。这里头内容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劝人断恶修善,这种教育十二年。佛所行处,没有不承蒙教化的,没有不受他影响的,人都变成好人,都变成善人。还有一部分希望再向上提升,佛讲方等,提升了,好比办中学;方等再向上提升,般若,好比是大学,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好比是研究所,一乘法,讲真的不是讲假的。前面三种都是权教,善巧方便,最后讲真实。真实什么意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现身说法,他的成就,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应当要发愿回归本性,回归本性就是成就无上菩提。 佛没有傲慢、没有嫉妒、没有障碍,他成佛了,希望个个都成佛,跟他一样,不在他之下,佛的教学就圆满了。好比现在,老师拿到了博士学位,希望所有的学生,个个都能拿到这个学位。教了四十九年,一生教学,完全给你讲真的。开头十二年是方便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慢慢提升完全讲真实。方等里头有权有实,般若是实教,给你讲真实的。四十九年当中,末后的三十年讲真的。到法华会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那我们就晓得,阿含、方等、般若跟法华比,全是方便说,佛用这个基础,把你提升到法华境界,法华境界跟华严相同。 前面引用。「十方者,东西南北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是为八方,更合上下二方」,上方下方,这叫十方。「盖表空间之一切处所」。十方是讲空间。「游步十方表大士神通游戏,自在游行,化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明心见性之后他离开阿赖耶,转八识成四智了,阿赖耶是能变,六道十法界是所变,转八识成四智,六道十法界不见了,能变的转了,所变的痕迹都找不到了。所以他住哪里?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无论是体还是相,体遍法界虚空界,相,相也不例外,也是遍法界虚空界。有缘现相,能生万法;无缘,完全一片常寂光。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也就是三种现象它没有,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统统没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要遇缘它就现实报土,实报土也是没有边际,法身菩萨住的。十法界众生见不到他,他能见到十法界,十法界众生见不到他,哪个地方众生有感跟他有缘,他就会自然相应,相应的时候现身说法帮助你。 释迦牟尼佛当时跟印度这些人有缘,他示现的是应身,也得投胎,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这是应身。化身,突然有的,豁然不见了,他来办事,事办完就没有了,化身。像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的,虚老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发愿朝五台山,他在普陀,从普陀出发到五台,三步一拜,拜了三年多才到五台,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自己的父母,父母都过世了,孝心当然感动文殊菩萨。他在路上两次得病都在荒山郊野,没有人家,这个时候病倒了怎么办?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乞丐好心救了他,讨了些饭喂他,找了一些草药,帮助他把身体养好继续再拜。过了一个多月,又发一次病,又遇到这个乞丐。两次时间加起来一个多月,这个乞丐陪他一个多月。他很感恩,救命恩人,请教他尊姓大名。他告诉他,他姓文,名字叫吉,吉祥的吉,文章的文,文吉。住在哪里?我就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病完全好了,离开了。他到五台山到处打听文吉,没有一个人知道。最后到了庙里面,拜了佛之后,向寺庙里出家人请教,你们有没有人知道有个文吉的乞丐?他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人家说,文殊菩萨化身来救你的,才恍然大悟,这叫化身。化身管用,化身跟他在一起一个多月时间。有急难的时候,菩萨真照顾你。 时间短的化身。我在台湾遇到抗战期间老校长周邦道周老师,他的夫人,抗战胜利之后她回到南京。她家南京的房子我去过,是两进还是三进我就不知道,四合院,房子很大,进了大门之后是园林,树木很多,里面的第二道门,进去之后,才是她们居住的地方。周师母告诉我,有一天,有个和尚来到她家化缘,她们那个时候没有宗教信仰,就问这个和尚从哪来?九华山来的。问他有什么事情?化缘。化什么?五斤香油。她家里有,没给,没有给他,那个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突然想起来,她家里二门、大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之后就不见了?这个谜始终放在心上,遇到这个怪事情。这个和尚跟她说话的时候大概有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绝对不是眼看花,不是错觉,真有其人,怎么一出门就不见了?前面大门没开,他怎么进来的?怎么出去的?以后到台中学佛,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说那是地藏菩萨。她才恍然大悟,非常后悔没有给五斤香油。所以她就知道她跟菩萨有缘,修地藏法门修得非常好,每天读《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名号,忏悔业障。最后念佛求生净土,往生火化有三百多颗舍利。 我那个师母真正是好人,虽然抗战期间没有学佛,对待我们学生比对待她儿女还好,关心照顾,无微不至。我们学生没有不感恩的,都把校长夫妻当作自己父母一样看待。这样的老师现在找不到了。抗战生活非常清苦,救济物资拿到手先分给同学,还有多的剩下来,他们才有分,如果没有多下来的,她儿女就分不到。她的小孩不少,好像有六、七个。她家的好像是老四跟我同班,以后都移民到美国去了。好像老大还在南京,老大大我好几岁,在不在不知道了,很多年没有联系。「自在游行,化度十方」,菩萨有这个能力,十方世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求、有苦难,他都知道,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应该给他说什么法,再说什么法。无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相,统统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想什么他现什么,想佛他就现佛,想释迦牟尼佛他就现释迦佛,想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随心应量,有这个能力,教化一切众生。 「行权方便,权,对实而说。具权宜与权变之义」,就是善巧方便,变化无穷。宜就是顺著众生,众生想什么就现什么,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俗话讲通权达变。所以权也是方便的意思。《法华文句》说,「方者法也」,方法,便,便是起用,作用。「浅言之,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按佛教义,则如《大集经》云: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无量法门都是佛的善巧方便,终极的目标,把你引到极乐世界。你现在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慢慢来,用这些方便、巧妙的方法,把你引到极乐世界,让你相信,让你发愿求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法终极的目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不能翻,这是梵语音译,阿翻作无,耨多罗翻成上,三翻成正,藐翻成等,三是正,菩提是觉,无上正等正觉,可以翻的。因为它是佛教终极的目标,所以尊重不翻,用音译,再把它注出来,没有比这更高的了。正觉,阿罗汉证得的;正等,菩萨证得的;无上,佛证得的,这叫方便。「又如《法华玄赞》云:施为可则曰方」,就是说它有法则,它不乱,有规矩,有礼仪,这叫方。「善逗机宜」,善是善巧,能够引导众生,恒顺众生,这叫便。 「又《净影疏》云: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异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道理要懂。然后什么?我们以平等心看一切众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得度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现菩萨身,应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现基督(耶稣基督),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回教的阿訇。有一年我到日本,去看一个老和尚中村康隆,那一年是他一百岁,老和尚往生好几年了,老和尚告诉我,全世界每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说得好,我相信。换句话说,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是基督为主,诸佛菩萨是基督的化身。这是华严境界,主伴圆融,主不是独一的,伴也不是永远都是伴,随时可以做主、可以做伴。以基督为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伴;以释迦为主,基督就是伴。他们可以互为主伴,得大自在,这叫方便。所以《净影疏》里头说得好,化行善巧,随物所宜,就是恒顺众生,种种异现,异现是不同的示现,这叫权方便。虚云老和尚遇难,文殊菩萨现个乞丐来救他,来帮助他,权方便。荒山僻野来了一个乞丐,一点都不稀奇,正常的,乞丐到处讨饭,怎么在这个路上碰到他?他也不会疑心菩萨示现的,不会,到五台山才明白。 「综上经论,故知以善巧稳便之法,妙契众生根机,导向究竟之果觉,名为行权或行方便」。权就是方便,引导众生归向净土,一生决定圆满成就。我们就晓得,夏莲居老居士为了《无量寿经》没有善本,在中国几千年,学的人太少了,反而在日本流通,但是日本人五种本子只选了一种,康僧铠的本子,其他四本没有人学,这就是没有善本,必须要会集成一个善本,这行权方便。黄念祖老居士给这部经做个注解,为末法时期做一个标准典型,做个模范。不能用自己的意思讲经,会讲错。怎么办?用经来注经,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这个没话说了,古大德所说的,那是开悟的人,那是见性的人;用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总共用一百九十三种,这是在末法叫人心服口服。末法时期学习经教,要用这个方法,避免过失,也让大家生信心,对你不会怀疑。就经论的意思,祖师大德开示,可以用像我们现在学习心得分享的方式,帮助大家认识,帮助大家建立信心,终极的目标,帮助大家发愿求生净土。这都属於行权方便,唯有行权方便,才能得到究竟圆满。 底下这一段,第四段「究竟圆满」。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於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入者,《嘉祥疏》释为解契宗源」。这叫入,解是理解,契是契入,宗源是讲的自性。中国俗话讲追根究柢,打破砂锅问到底,宗源是法性。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的宗源就是自性,明心见性就找到宗源了。「《净影疏》云」,《无量寿经》中国的注解就这两种,一个是《嘉祥》,一个是《净影》。日本多,日本有二十多种,我知道的,可能还有我不知道的。《净影疏》说,「证会为入。可见入者,为契会证入之义」。也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入佛知见这里面的入字。入是契入,真正明白了佛知佛见,这个入字。 「佛法藏者,《嘉祥疏》云:名理为藏」。下面是念老的解释,「盖谓佛法藏为法性之理体。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名佛法藏。又法性中含摄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是故入佛法藏即《法华》中善入佛慧,通达大智之义」,跟这个意思相同。这个智慧,智慧的体、智慧的相、智慧的作用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佛在《华严》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统统包括了,智慧、德能、相好。诸佛如来所有的,一切众生统统都有。为什么?一个自性,是自性本具的。佛觉悟了,破迷开悟,他自性里面智慧德相透出来了。凡夫在迷,自性里面智慧变成烦恼,德变成了业,造业,相变成了六道轮回,变质了。是不是真的变了?真的没有变,变是虚幻的,不是真的,真的一点都没有动。但是你完全不能觉察,是在你面前,你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到,有身体不能接触,它并没有离开你,这叫迷。 只有佛菩萨,他们有善巧方便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好像在梦中醒过来。醒过来之后觉悟了,梦中境界完全没有了,所以梦中是假的。梦中这个虚幻的东西,千万不要执著,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那个梦还要继续做下去;不放在心上,梦就会醒过来,道理就在此地。一切要放得下,连身体也放下,连我们想法看法统统放下,没有一样是真的,自性清净心中没有想法、没有看法,想法是思烦恼,看法是见烦恼,想法是思烦恼。六道轮回就是从见思烦恼里头建立的,没有见思烦恼就没有六道轮回。这个东西先放下,阿罗汉放下了,阿罗汉脱离六道,他到十法界声闻法界去了。所以佛法藏,法性当中含摄一切佛法,法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真性,也叫灵性,它这个里面一样都不缺,世出世间法是圆满的,所以叫它做佛法藏。是故入佛法藏就是《法华经》上讲的善入佛慧,通达大智的意思。 「又《甄解》据从果向因义,释云:如来一切功德宝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宝海,说言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甄解》这个意思也说得好,从果向因专说念佛法门,因为这名号是果德,名号不是因,我们执持名号,从果上修的,把如来果当作我们的修因,这是特别法门。佛果功德就是如来一切功德宝藏,这个功德大宝海,给它说个名词,叫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一乘是圆满的,一乘在大乘法里头最高的。经教里面讲一乘就两部经,《华严》、《法华》讲一乘,其他教里头都不是一乘教。大乘,小乘,大乘是菩萨乘,一乘是佛乘,声闻缘觉是小乘。「《甄解》之说,显会中诸菩萨皆是大权示现,从果向因,已入如来一乘果海,但不舍因行,故来会赞助释尊」。这个意思深,来参加释迦牟尼佛大会这些菩萨,他们都是果后大权。果后是什么?已经成佛了。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这示现成佛,教化众生,他们来帮忙,帮忙不能以佛身,他们用菩萨的身分来帮忙。实际上?实际上早就成佛了。像前面所说的文殊、普贤、弥勒,这个地方所说的十六位正士,在家菩萨统统早都成佛了,是佛来示现。所以从果向因,果是一乘,因是菩萨,应以菩萨身分来度众生,统统现菩萨身分,而且都现的是等觉菩萨。使释迦佛这个法会更殊胜,他们这些人在座,让学习的人生起信心,对这个法门不再怀疑,有真诚的信心,有真实的愿心,愿生净土,不再在这个六道里面逗留了,决心一生求生净土,所以他们是来赞助释迦牟尼佛。 「究竟」这两个意思,是「至极之义」。到极处,再没有了。究竟圆满是什么意思?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这叫离究竟苦。只要在六道,虽然生到天上,他化自在天乐,但是他有寿命,寿命很长,很长也有到的时候。到的时候怎么办?往下堕落。为什么?福报享完了,阿赖耶里面还有不善的业因,那要到三途受苦报。不免轮回,所以不究竟。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叫离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究竟乐。天不究竟,人间富贵不究竟。要得究竟乐,离究竟苦,这净宗,这是阿弥陀佛。世尊跟阿弥陀佛,一个在此地给我们做报告、做介绍,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来接引。「彼岸」,究竟彼岸,「《智度论》云:波罗,秦言」,姚秦时代翻译的,所以称为秦言,「彼岸」,就是中国说彼岸。又说:「以生死为此岸,涅盘为彼岸」。六道十法界都有生死,这此岸;证得菩提涅盘,永远离开生灭法,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土,那个地方不生不灭,那叫彼岸。释迦佛的实报土叫华藏世界,《华严经》上所说。换句话说,修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成之后生到哪里?生到华藏世界。修不成功?修不成功还搞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向一真法界走,这当中还有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要通过这个一层一层提升上去,都要很长的时间,目标华藏世界。 有人问我,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有什么关系?那个时候我在新加坡讲《华严经》,有同学问我。我举了个比喻,我说华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极乐世界是新加坡的乌节路。新加坡乌节路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最好的街道。我说你就知道了,往生到极乐世界,是生在新加坡最好的地区,人人都向往的,生到极乐世界就生到华藏世界了,而且是华藏世界精华的地区。这个不能不知道。 生死,涅盘。「又《涅盘经》云:彼岸者,喻如来也」。比喻如来。「是以净影师释究竟涅盘曰:彰果毕竟,涅盘彼岸,到名究竟」。念老在这里有个括弧,疏谓彰明已得至极之觉果,到达涅盘彼岸,名为究竟。「按《甄解》意,则为证入佛之一乘大功德宝海,契佛所得涅盘」,两种说法意思完全相同。「是诸大士,圆证果德已,从果向因,遵普贤德,普现十方。来法会中,同宏净法」。这些等觉菩萨,这诸大士都是等觉菩萨,实际上圆证果德,就是都成了佛,都成了佛,现在的身分是佛现的化身。佛能现无量身,能现无数身,能现无边身,他有这样的神通,有这样的道行,他现等觉菩萨,来到释迦牟尼佛道场,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在大会当中做影响众。 我们初讲经的时候,在台北中国佛教会的大会堂,那个会堂可以容纳七、八百人,有老和尚来听经,南亭老和尚,是个讲经的老法师,我们的老前辈,我的老校长周邦道老居士,几乎一堂课都不缺。他来干什么?他讲得都比我好,来做影响众。我很感恩。他很客气,来的时候,我上了讲台他才进来,我给他顶礼拜的时候,没办法拜他;我讲经完了,唱回向偈的时候,他就先走了,因为他不走,我见到他一定给他顶礼,这是规矩。他都怕麻烦,迟几分钟来,早几分钟走,做影响众,这是对於后学年轻法师的鼓励。大家一看到这个道场有这么多老法师、老居士,大概讲得不错,帮助听众增长对法师的信心。现在我想很少了,过去老和尚懂得规矩。我们要帮助后学,要帮助下一代,怎么帮助?这最好的帮助,他讲经我们去听。释迦牟尼佛把这桩事情写在菩萨戒里头,他受过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不去听经就是犯戒。他讲的经要不是佛经没有关系,讲的是佛经,大乘经,一定要去听。这就是僧赞僧的意思。僧赞僧,释迦牟尼佛制定的,不能不遵守。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彭际清居士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三句义中,全摄净土法门」。彭居士是佛门的大德,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人,通宗通教,显密圆融。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我没有去查证,他告诉我,彭际清是高干子弟,这是现代的话。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时代的兵部尚书。兵部尚书什么地位?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所以说他是高干子弟。人非常聪明,家庭环境好,童子,未成年,二十岁成年,十九岁还是童子,大概十八、九岁就考中了进士。一生没做官,全部的精神都投在佛法上,著作很丰富,有《无量寿经》注解,叫《无量寿经起信论》,他作的,这个人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说的这些话多半是在他所写的《起信论》里头,《无量寿经起信论》。这说得好,全摄净土法门。 「菩萨一切所行,不离方便。以方便故,取於净土,得常见佛」。这是真的,修净土的人跟佛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切诸佛赞叹弥陀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弟子沾光,阿弥陀佛的弟子到任何佛国土去见佛,都特别优待。为什么?佛一看到这阿弥陀佛弟子来了,要好好招待,沾阿弥陀佛的光。诸佛如来特别照顾你,这是他们对阿弥陀佛的恭敬。所以「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赞叹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鼓励大家到十方诸佛国土去看看,像我们现在讲的去参学,现在的话叫观光、考察,能提升自己。何况到诸佛刹土供养修福,听经闻法修慧,这种游步十方,福慧双修。不是一尊佛,无量无边佛同时去,同时化无量无边身,所以在一时圆满成就。这就是以方便故,取於净土,得常见佛。「以见佛故,闻法修行,入佛法藏,圆满觉心,究竟彼岸」。他成佛了,快!「若无方便,无量行门,终不成就」。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是表法,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八万四千不多,代表大圆满,大圆满就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是表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应该要晓得。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够快速证得;如果不是往生到极乐世界,那真的是无量劫又无量劫你才能到达。极乐世界一生就成就,这怎么能比? 下面「如《大般若经》云」,像《大般若经》上所说的,「是菩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从此处没,生余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这是菩萨,菩萨愿意常在佛的身边,不离开佛。为什么?他容易成就。离开佛,他距离成佛的时间要拉长,不能在一生当中成就。《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善知识难遇,真正遇到善知识,要知道亲近,要知道供养,不能离开善知识,意思相同。这些大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以谁为善知识?以诸佛如来为善知识,因为他们住在报土(实报庄严土),他们脱离了十法界,他们有智慧、有神通、有道力,他们能现无量无边身,同时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听经闻法,不舍一尘,所以容易成就。 这边前面所讲的,从此处没,生余佛土,这是神通;从一佛国到一佛国,这也是神通。在在生处,常得值佛,这是他善根深厚,他跟一切诸佛有很深的缘分,诸佛世尊。底下供养恭敬,恭敬比什么都重要。用什么供养?恭敬就是供养。依教修行供养,这是供养里头最殊胜的。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没有去照做,供养、恭敬都没有。真正的恭敬、供养是依教奉行,我真干,真的放下万缘,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丝毫没有留恋。亲情也不能留恋,一定要有智慧。如果留恋,这一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我对他们帮不上忙。我到极乐世界了,我这些亲人,冤亲债主,我都能照顾,我有神通,我有智慧,我有道力,我真正可以帮助他,救他们。这是对的。现在念著亲情,障碍你不能往生,彼此都要受苦,都要受难,谁也帮不了谁。错了!这个道理要想通。想通了,习气重,依旧放不下怎么办?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有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这是如理如法的求,不是过分的要求,佛会帮助你。 人在遭受大苦难的时候,他会觉悟;没有遭受大苦难,不容易觉悟。我们这一代遭受中日战争、二次世界大战,从小离开家乡过流浪的生活,无依无靠。当时国家对这批流亡学生,把他们集中起来,国家办学校,那时叫国立中学。在中国那个时代,县办小学,省办中学,国家办大学。非常时期,所以特别办了个国立中学。抗战胜利,国立中学解散,交给省去办,收这些流亡学生,跟家里还有联络,回家返乡。我们是学校解散的时候,我回到南京。受过这些苦难,人世间酸甜苦辣统统尝过,知道苦。在家苦,出家也苦,没有依靠,没有背景。学佛前一段时期,得到韩馆长帮助,她护持我三十年。她是个普通的平民,在大陆是世家,家破人亡,逃到台湾来,先生一个朋友开了个药房,他在药房里面帮助推销产品,就是个推销员,生活过得很清苦。我们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人事背景,也没有富贵人帮助,没有,一直到老死。所以我知道困难,不敢建道场,建道场有开销,那会受累赘。没有道场,一个人自在,想走就走了,没有牵挂,没有后顾之忧。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有董事会,有人管理;澳洲道场交给悟字辈这些出家人,自己去经营,自己去管理,建好之后给你们。一生,韩馆长帮助我,真正做到了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才能专心研究经教。如果有这些干扰,你想学教你也学不成。这都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如《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是举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华严经》上表法的。到什么时候?初地到十地,这十个阶级里头,永远跟佛在一起,不离佛。始是初地,终是十地,从初地、二地、三地,这十地十个阶层的菩萨,不离念佛。念佛法门,你看这善巧方便,修行修到登地,入了念佛法门。我们现在就入这个门,真正不容易!修八万四千法门,学无量法门的,要等到他登地,证得初地,他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的缘多殊胜,在现在这个时候就遇到,就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不在这一生成就那就冤枉了,那真可惜!想到这个能不放下吗?还能做错事吗?错事里头,不求往生是最大的错误,没有比这更大的。不能往生,搞六道轮回,那是你自己自作自受,自己要负完全责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八十二集) 2014/8/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82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