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慧法师所有开示



 净慧长老: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下载DOC文档  



  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心净指我们每个人的心性,我们每个人的心性净了,每个人的佛土清净了,那么国土就能清净了。
  
  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佛教所说的破除执著,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去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觉性形之于语言,必然是清净语、慈爱语、柔软语,由此而达至我们的口业清净;觉性见之于行动,必然是慈悲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由此而达至我们身业的清净。
  
  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惜缘是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要珍惜,惜福是指我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要晓得珍惜。
  
  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往往具体地表现为能力或者财富的不够;但是最使人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的,是时空的局限。
  
  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缘;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
  
  所谓的良心,就是将信仰和因果变成了一种现实的自觉和观照力。
  
  所谓远方,并非指路程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能得失随缘,则心地泰然。
  
  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
  
  思维法义不仅仅是去找一些谈话的资料,而是要找到治疗自己烦恼疾病的药方。
  
  一切应以和为贵,以包容为上。
  
  佛法不是反对、摒弃一切追求,而是要让一切追求在道德的规范下得到合理的实现。
  
  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
  
  从责任上要强化,从感情上要淡化,这才能够提得起、放得下。
  
  生命的价值在于觉悟,在于奉献。
  
  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它如同觉照一样,同是心的一种作用,只不过觉照是清净的,妄想是染浊的而已。
  
  念佛不是数字念得越多越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反闻自性。
  
  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圆满的,没有任何对立面。有对立面,就没有自在可言;有对立面,就在生死中。
  
  良心即是一种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时它又是一种觉照的心,它时刻警觉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使之向善、向上。
  
  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
  
  生活中的人我是非,就是用功中的最大障碍。
  
  人们喜欢向外追求幸福,这样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纵即逝,因为外在的东西是变化无常的。
  
  以佛心做佛事,一切事都是佛事。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就是要在心生心灭之间,体会那不生不灭的佛性。
  
  什么是生活禅?从物质到精神,就是生活禅;从迷失到觉悟,就是生活禅;从染污到净化,就是生活禅;从凡夫到圣者,就是生活禅。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慧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净慧法师讲地藏经     

净慧法师讲法华经     

净慧法师讲公案     

净慧法师讲华严经     

净慧法师讲金刚经     

净慧法师讲楞严咒     

净慧法师讲僧伽吒经     

净慧法师讲坛经     

净慧法师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