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第4集) |
|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我们来看《无量寿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的经文: 【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我们上一回讲到这段经文,这段经文主要是从善的果报上来讲,说这一生我们看到有『尊贵』的、『豪富』的,就是富贵人家;还有『贤明』,有智慧的人;『长者』是富贵而且贤明两者兼有的这样的人,大福报的人,有德行、有学问、有福报;还有『智勇』,智者,勇敢的人,有才华的人,通达世间各种学问,这样的人都是因为过去生中行慈行孝、修善积德,才有这样的殊胜果报。我们上次把这个理跟大家分析了,这次我们就讲一点故事,用事例来证明这些道理。在佛经典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因果故事,我们不能够只是把它当作故事、当作神话,它们都是真实的案例,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在佛经里面有这么一个典故,讲的是在过去有一位长者,他叫做阿鸠留,他不信有后世,跟现在很多人一样,他认为人死了如灯灭,哪有什么前生后世?科学上也好像没有什么证明。当然现在西方国家先进的医学、心理学,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案例,说明真有轮回转世、真有因果报应。这位阿鸠留长者他不信因果报应,但是这个人也很有德行,所以叫长者。有一次他跟一些同伴路过一条险道,结果进去之后迷了路,三、四天都没见到水草,几乎要饿死、渴死了。结果就在这个险道当中遇到一位树神,所谓树神就是他以树为居,栖息在树上的神灵。这位树神给他示现出来,知道他们又饥又渴,於是这个树神就用他的手指,右手指指端就变化出饮食,就看到那些水、那些食物就从他的手指头冒出来,供养这位长者和他的同伴。 这长者和这些赶路的人吃饱喝足了,就非常高兴,然后就问这位树神,他说尊神,您老人家有什么样的福德,竟然您手指能够这样变化饮食?树神就说,我过去曾经在迦叶佛在世的时候(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那个时候我是一个贫苦的人,我是住在一个城里,在城门口磨镜子。过去古人用的镜子都是用铜磨光滑、光亮了,就能够当镜子来照,所以要磨的,他就给人干这个活。结果就在城门口,有一次见到有些出家人托著钵来乞食,威仪具足,这位贫人看了之后也非常的生起恭敬心。可是他自己又没有东西供养这些出家比丘,於是他就用只手指给他们指哪一家有食物,哪一家他们能够得到供养,於是就给他们做了指路的。每天这些出家人路过这里的时候,这位贫人就给他指路,很高兴的给他们指引方向。结果没想到,到了这一生他做树神,他这个手指竟然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变化出饮食。这个长者听了以后觉悟了,知道真正是有因果报应,因为他看到了,这位树神的能力这么强,过去在迦叶佛时为修行人指方向,他这一生能变化出饮食。所以这长者之后就大修布施,而且常常供养出家人,做得很虔诚,后来他自己也生到忉利天做了散花天人。 这是佛在经上讲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能够体会到,人有智慧比有福德更重要。有智慧的人虽然他没有财富,像这个贫人他没有财富,可是他懂得修布施、懂得修福,来生得大福报,给这些修行人供养饭食,他自己不会缺少饭食。相反,如果没有智慧的人,虽然他有财富,但是他不会去修供养、不会修福,这一生的福享完了之后,来生就没福了。所以我们学这位树神,你看他用他的手指去帮助别人,别人的财富、别人的供养,不也可以为自己所用、也帮助自己修福吗?给人做指示,这是用手来广种福田。同理可以推广,假如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去赞叹别人行善、去劝勉别人行善,这不就是等於用口来做福田吗?假如我们能够随喜帮助别人做善事,虽然自己没有财富,可能一分钱拿不出来,但是我们能够去奔走效力,用我们的身体、体力,用我们的手脚来协助,这不等於用我们的手脚、身体来广种福田吗?因此真正修福,你不必要有财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不是可以做种福的工具。所以必须要懂得道理,我们才懂得修福。所以前生修善积德,这一生才会有福报。那我们见到人家有福报也不要羡慕别人,我们自己好好修,将来必定有福。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个因果、这种报偿一丝一毫都不会有差错,而且绝不会互相抵消,你行善就有善报,你造恶就有恶报,善是善的报,恶是恶的报,它不会互相抵消,各报各的。 在《贤愚因缘经》里面,这也是一部佛经,讲到有这么一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常常在只洹精舍讲经,有一次,一个国王叫波斯匿王,他带著兵路过只洹精舍,於是就在那精舍门口停驻一下来听一听,听到了这个精舍里面有一位比丘读经的声音,那个读经的声音非常的美妙,比天人读经还要美。波斯匿王听了之后非常欢喜,从来没有听过这样悦耳的声音,我们讲这声音非常有磁性,非常美妙动听。於是波斯匿王就求见佛陀,见了佛向他顶礼,然后就表达他的希望,说很希望见一见刚才那位读经的比丘,我要好好的供养他。於是拿出十万钱要供养这位读经的比丘,就请佛让这位比丘出来见见面。佛就跟他讲,说你这样,你要供养先把钱缴了,然后再跟他见面,怕你见了他的面,你就不肯布施了。波斯匿王就觉得不可能,这么动听的声音,这个人一定长得非常庄严。那佛这样讲,他是真心供养,於是就把十万两银子缴了。结果佛就叫刚才那位比丘出来,一出来,把这波斯匿王吓了一跳,看见这位比丘身材短小,长得极其丑恶,一看就恶心,他立刻就后悔,不想再布施了,但是钱都已经缴了,没办法。於是他就问佛,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个人造了什么业,为什么他的声音这么美妙,但是他的形体、容貌这么难看? 当然佛智慧是不可思议,没有任何的障碍,所以能把前生后世的事情看得很清楚。於是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说,这是在迦叶佛的时代,迦叶佛已经涅盘了,当时大概是处於像法时期。像法时期这些佛弟子他们往往都会起佛塔、盖寺院、造佛像来供养三宝。当时有一位国王就要起一个塔庙,命令四个臣子去监督施工,其中有一个臣子就懈怠了,干著干著不想干了,偷懒,被国王知道了,国王就责罚他。结果这个臣子还愤愤不平,他就恨恨的骂了一句,说这个塔这么大,什么时候才能完工?因为出了这样的怨言,后头的果报,五百世中他的形体都是极其短小,容貌也是非常难看,因为他毁谤这个塔,嫌这个塔太大了,结果这个因果,他自己的身材就很短小。当时的塔施工完毕之后,这个臣子也很高兴,於是就随喜给这个宝塔施了一个宝铃,塔上有铃,铃铛,他就供养了一个铃在那塔上,结果这样的善业,他五百世中音声就非常美妙。你看看,这六根造作不一样的因,得到的不一样的果,善恶的因果它是互不影响,不是抵消的。你看他用口、用舌根造了一句恶语,毁谤这个宝塔,觉得它太大了,造成他自己身材短小;结果他又供养了一个宝铃,他的声音就变得这么美妙,所以,可见得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 在《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先生的注解里头就讲到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我都是从他那本书里引来的。他讲到曾经有一个人,他在海上的一个山里头居住,结果在那山上就看到有一个仙人全身都放光,非常端正庄严,而且自然有那种天乐来给他娱乐。唯独就是他那个口长得像猪一样的口,很难看,其他的身材、各方面容貌都是极其端正,就是口像猪一样。於是这人就问这位仙人,到底什么缘故?仙人告诉他说,我过去生中修福修得很多,做善事做得很多,真的这里讲到的『宿世慈孝,修善积德』,唯独就是我造口业,常常犯那些口过。譬如说两舌,讲人家是非,可能自己行善,看到人家造恶就批评人家、毁谤人家;或者是恶口骂人;或者是打妄语;或者是讲绮语,讲一些非常无聊的话,无义语;甚至讲一些污秽的语言。所以这一生感召到那个口像猪一样的口,其他的这些六根都非常的庄严。所以因果我们岂能不敬畏! 经文上虽然讲是「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这个宿世说过去生;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修得非常的努力、非常用功,可能不需要等到下一世,这一世他就能够得果报。在《法苑珠林》这本佛书里头讲到一个故事,十粒米就能够让他脱贫这样的故事。这是讲隋朝,我们中国历史上隋朝,在终南山,这是一个古道场,有一位大师叫普安法师,他是个开悟证果的人,圣僧。当时他要为当地一个村叫大万村,给这些村民们修福的机会,所以就设斋,这些设斋有供养出家人。当时古时候的出家人都有道行,可以真正做世间的福田,你供养他们自己真正种福,为什么?他们真修行,这一生也真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开悟证果。开悟证果,他们能广度众生,所以你能够帮助他们、护持他们,这个功德很大,修福修得很大。 当时这个大万村里头有一户人家姓田,这个家长(就是一位父亲)叫田遗生,家里非常穷,真的是什么都没有,生了四个女儿,这四个女儿连衣服都不够,都得互相借用著穿。长女叫华严,刚好才二十岁,一家人都信佛,这个长女特别虔诚。听说当时有设斋的因缘,她就很想去供养,可是自己家里什么都没有,找来找去就找到了粗布二尺,两尺的粗布,实在找不到更多的东西,就非常的悲哀。想到这么好的修福的机会,能够供养这些真有道行的出家人,可是现在又没有东西供养,就非常的悲伤、感叹。忽然就见到顶梁上有一个孔隙,这个孔隙有一些禾草,她就把这个禾草拿下来,看到上面还有十粒的黄粟,黄粟就是小黄米这样的东西。她於是就把秕糠(表面的那种皮)磨掉之后,这十粒米,就十粒粟米粒还能够做为供养出家人的东西,於是就决定把这粗布和十粒粟米拿去供僧。那自己又没有衣服穿,这家里真是赤贫如洗,没有衣服就不能出门,只好等到黑夜,夜深人静了,她就偷偷的匍匐前进,不要让人看到。到了寺院的门口,就把这个布,她不敢走进去,就把布从离得很远的地方使劲扔进去,然后把这十粒米就亲手放到了专门设在外面供僧用的饭桶那里。然后心中默默的祝祷说,我以前前世肯定是悭贪,不肯布施,所以这一生遭受这样贫穷的果报,现在我在三宝前求哀忏悔,以这样微小的供养来供养众僧。如果我贫穷的业报能够从今以后就尽了,以后不用再贫穷了,但愿明日出家人碗里所有的饭都变成黄色。因为她供养了十粒粟米,粟米是黄的。结果她祝祷完之后,流著眼泪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出家人起得早,就做饭,做早餐,结果做早餐是用白粥,用五石的米,人多煮的粥也多,当然这当中就夹杂了这十粒粟米粒,没想到做出来的饭全都变成黄色了。大家也都很惊叹,这怎么回事?问起来,最后才了解,原来是这一家姓田的长女曾经来过,布施过十粒粟米粒,有这样的感应。当时有一些长者居士听到这样的故事就非常的感动,知道这一家人这么虔诚,所以大家都用很多的财物来帮助她、供养她,结果她家一下子就富足起来,贫穷的果报立刻就改了。后来这位女子也就出家学道去了。这是发心勇猛,布施是竭尽全力,虽然只有二尺粗布、十粒粟米,都能够令宿世的罪业消除,而转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们要修布施,关键在於用全力,尽心尽力,这个果报就殊胜。如果是不能竭尽全力,拿起财物布施,那手哆哆嗦嗦的、犹犹豫豫的,甚至布施完之后还后悔,这样的果报就很不理想。虽然你布施财将来会有财富,但是你的财富肯定得来非常不容易,你要非常辛苦,因为你当年布施的时候就不痛快。如果你很痛快的布施,而且很欢喜的布施,没有后悔,你的果报就殊胜,你将来得财富就轻而易举,一点难度、一点障碍都没有,如是因,如是果。所以修善积德都是看我们的用心,不是看我们用多少财富。 在《了凡四训》里面就讲到这么个故事,跟刚才这个故事差不多。也是讲到一个贫女,这个贫女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想到到寺院去布施、去修福。古时候的寺院都是非常有规矩,出家人也很有道行,住持都是开悟证果的大德。见到这位贫女来布施两文钱,於是就亲自出来,这老和尚出来给她做什么?给她忏悔回向,亲自来给她做。结果因为她布施勇猛,果报就快得很,就像刚才华严(这位长女)一样,她立刻就改变命运了。怎么改的?一个偶然的机缘被皇上看中,选她入宫做妃子,成了贵妃娘娘,这下可就大富大贵了。於是她就想到,这是我以前在某寺院布施钱供僧的福报,我要去还愿、要去感恩,所以准备做一次大布施。於是选择了日子,带著很多的随从,带著千两的黄金,浩浩荡荡来到这个寺院,要进行大布施。这是大施主来了,本来应该好好接待才对,没想到这个寺院的老和尚他自己不出来,打发一个小和尚,一个小徒弟代表他做接待,给她做个回向就完事了。 这个贵妃娘娘心里觉得很不痛快,也很不理解,於是就找到了方丈室来求见老和尚。见了面就问老和尚:「我过去是一个贫女,只布施了两文钱,您老人家当年亲自给我做忏悔、做回向;我今天是带著千两黄金来布施,你怎么打发一个小徒弟应付了事,这怎么回事?」质问这个老和尚。老和尚心平气和,微笑的对她说:「你过去做贫女的时候,虽然只布施两文钱,可是那是你全部的财产,施心甚真,你是真心来布施的,那么样的虔诚,老衲不是亲自出来不足以报德。而今您这是贵妃娘娘了,千两黄金对您也不算什么,你布施的心已远不如往日的真诚,所以我就让一个徒弟代表我给你做回向就足够了。」这个典故耐人寻味,当年做贫女的时候两文钱的布施,功德比后来做贵妃娘娘千两黄金的布施还要大。所以修善积德在哪里能够真正得大福报?在你的心地,你的施心,修善积德的心真诚,你那个福报就大。那为什么会不真诚?因为在布施、在修善积德的时候,内心里夹杂著傲慢、夹杂著功利的思想、夹杂著名利的心,这些贪瞋痴慢夹杂在自己的心上,心就不真不诚,果报就大大的打了折扣。所以要真正修福,一定要把内心当中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尤其是傲慢放下,你不为自己,只为众生,那个福报是最大的。因为什么?心量广大,量大福大。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种修善积德就得大福报的故事,所谓改造命运。改造命运,了凡先生的家庭四训里面把道理讲得最为透彻。在历史上比了凡先生做得更殊胜的也有,《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就讲到几个案例,「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这几个故事都值得讲一讲。 「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这个故事是讲汉朝有一个人姓于,大家称于公,公是尊称,他是东海人,在东海县做监狱里的狱吏。当时,当地有个孝妇,先生早死,守寡,这个孝妇在家守节,而且奉养婆婆非常的孝顺。结果她婆婆也是好心,常常叫她媳妇改嫁,趁著年轻改嫁,为她好,结果这个媳妇就是不肯嫁,就要守著婆婆。结果婆婆为了她好,没办法,自己竟然上吊自杀了,就是怕妨害她改嫁。可是好心反而办了坏事,这个婆婆的一个女儿看到自己母亲死了,於是就很气愤,就诬告这个孝妇,说是她逼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个媳妇也没办法辩解。这位于公当时也是很尽力的想要给她辩解,还是不能胜诉,结果这个媳妇就被处死了。处死之后,当时东海三年干旱,这怨气所致。后来来了一个太守,新官上任,于公就把这个冤情向太守禀报,而且请求要为这位孝妇平反,要去这个孝妇的墓前祭祀。结果平反之后,一祭祀这个孝妇,当时天就降大雨,一下子就解除了干旱,这是感应。于公就是这样秉持公道,他虽然做狱吏,但是常常帮助那些冤假错案来平反,所以百姓都非常的感佩他、敬服他。 有一次于公家里院子的门坏了,这些乡亲父老们都想给他修一个大门,要修多大的?就问于公。于公就说,你们要修这个大门必须要门面很大,一个大门楼,这个门必须要容纳四匹马拉的马车能通过。于公很有自信,为什么?因为我在这个监狱里治狱多年,积了很多的阴德,从来没有冤枉过人,所以我想我的子孙一定会大兴。你看古人深信因果报应,像《易经》上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于公积善之家,所以后面子孙必定有很好的果报,于公都看到了。果不然,于公的儿子叫于定国,就做了当朝的宰相,封为平西侯,封爵了,他的孙子于永侣做到御史大夫,都是高官。 还有第二个故事,「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窦氏,这是讲在历史上五代时期,有一个人叫窦禹钧,是燕山人,他到三十开外了还没有儿子。有一次他就梦到他的祖父,祖父在梦中就骂他:「你不孝,不能行善积德,你不但无子,而且短寿。你现在必须要早点修德行善,能够希望把这个命运挽回来。」这个梦很真实,窦禹钧就知道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古人都有孝道的根基,都有光耀门楣的思想,这祖父都来梦中批评他,那不能不行动,所以窦禹钧从此以后力行善事,凡是遇到善事就拼命做。譬如说,有一个家里的佣人,把两百千文,两百千就是二十万,二十万钱偷走了,而且走之前把自己的女童,就他的女孩留到家里,这个女孩的背上贴一张纸,就是一个债券一样,写上:我要把这个女孩卖给你,来偿还我所负的债。这是古人他偷钱,还想到要留一个女儿,这都是盗亦有道。结果窦禹钧看到了这封信,非常的怜悯这个偷钱的人,确确实实如果人不是贫穷到极点,他也不可能要把自己的女孩都卖了,走这么一条路。所以并没有责怪,更没有追究,而且把这个字据给烧掉,就把这个女孩养大,养大之后给她择了配偶嫁出去,并没有私心要这个女子给他做佣人。 他同宗的有个亲戚,因为家里穷,所以办不了丧事,窦禹钧就出钱为他办丧事;有的女儿嫁不出去,没钱嫁,窦禹钧於是就自己省下钱来补给他,使他能够把这个女孩嫁出去。家里,窦禹钧都是非常的俭朴,所有家人都不允许戴金银首饰,穿的都是很粗糙、一般的衣服。而省下很多钱来,就在自己房屋的南面建了一个书院,购买了很多的书,几千卷的书,还请了老师,给那些读不起书的人,那些年轻人上课,就是办私学,所以做的好事是不计其数。不久之后,这窦禹钧连生五子,都非常聪明,而且还梦到他的祖父跟他讲,说你这几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上帝都给你记了功,所以你的寿命延长三纪。一纪是十二年,也就是,三纪是三十六年,延长了很多。而且说你五子俱荣,这五个儿子都会很显贵。然后他祖父就在梦中劝勉他:你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不要退惰,继续努力行善。果然窦禹钧他的五个儿子都做了大官,像长子做了礼部尚书,次子做礼部侍郎,尚书就是现在讲的部长,侍郎就是副部长。三子、四子、五子都是当大官。他还有八个孙子,而且全都是贵盛。窦禹钧自己本人活到八十二岁,而且是无病谈笑而终,自在往生。当然可惜他没有念佛,如果念佛那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三字经》上就有讲到他,「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就是讲这个典故,这真是善人,修善积德。所以一个人能够努力行善、孝慈存心,他念佛求生净土,那是决定没问题的。 「救蚁中状元之选」也是讲的一个典故。讲宋朝有两兄弟,老大叫宋郊,老二叫宋祁,这两兄弟在一起读书,都是很聪明的、很不错的,品德也很好。有一次,两兄弟遇到了一位僧人,这僧人会看相,看到两兄弟就说,「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就说这个当弟弟的可以当状元,大魁天下,这个大哥也不失科甲,他也能够中科第。后来考试,考完试之后,这个僧人就见到了这个哥哥,就是宋郊,看到他的面相改了,就对这个哥哥讲,你好像最近存活了数百万个生命。这个当哥哥的就笑著说,我是一介贫穷书生,我哪有这么大能力救活数百万的生命?这个僧人说,其实蠕动含灵都是物命。这么一说,宋郊就想起来了,说你讲得倒有道理,说有一天我走在路上,下起了暴雨,我就看到那个路边有很多的蚂蚁洞,那个蚂蚁洞当时被雨水浸泡了,这些蚂蚁很可能都会被淹死,所以我立即编了一条竹桥,拿些竹子把它编成竹桥就放在蚂蚁洞那里,把它引到了干的地方,这样可能救活了很多蚂蚁,那不知道是不是讲这个事。僧人就笑著说,没错,就是这个事情,你救了这么多的生命,很大的阴德。所以现在小宋虽然应当大魁天下,可是你也不会在他之下。 结果后来考完试,状元选出来了,果然是这个弟弟宋祁,大魁天下,当时这个哥哥也中了进士。进士的第一名就叫状元,状元是皇帝挑出来的,在殿试上选出来,宫殿里亲自来面试这些进士。当时是章献太后掌权,她过问今年考上科第的这些人的名单,发现这两兄弟都考中了,弟弟是第一名状元,章太后说这个好像不符合礼,你看《弟子规》上讲,「长者先,幼者后」,怎么弟弟跑到了哥哥之前?不行,换过来。於是就把哥哥提到第一名,弟弟换到第十名。结果一开榜,这个僧人讲的一点没错。可见得救蚁中状元之选,这个当哥哥的宋郊本来命中他没有状元,他可能只是普通的进士,但是就是因为做了一桩阴德事,救活了数百万蚂蚁的生命,你看修善积德他就得尊贵。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都是修善积德所致。而且他因为出自於真心做这样的好事,果报来得就非常迅速,而且非常的殊胜。 最后第四个「埋蛇享宰相之荣」,这也是一个典故,全是历史上真人真事。这是讲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这是一位很有智慧、很有德行的人物。在他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出去游玩,看到了两头蛇。这是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说一条蛇如果有两个头,这样的蛇非常的毒,你不用等它咬你,你看到它,这种毒气你就得毙命。结果孙叔敖看到两头蛇,就把这个蛇给杀了,把它埋了,然后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不想吃饭。他母亲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吃饭?孙叔敖就流泪跟他母亲说,孩儿今天见到了两头蛇,知道一定要死了,所以现在不能不先走一步,那么母亲你没人照顾,孩儿觉得心里很难过。这母亲就问,现在这两头蛇在哪里?孙叔敖就说,我因为担心再有人看到它还得死,所以我就把它杀了,埋了。他母亲就笑著点头说,孩子你不用忧虑,你不会死的。她说我曾经听说,有阴德的人,天必定给他善报,你有这样的存心,不想让别人也受害,把这蛇给埋了,这种善心就是阴德,你不仅不会死,将来你会大兴,你事业前途会很兴旺。后来这位孙叔敖果然做到了楚国的宰相,而且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宰相。 所以从这些地方都看到,修善积德全在我们一点存心处,只要我们的存心毫不为己,专门为人,为一切众生,那就是修善积德。特别是对於众生,对於人也好、动物也好,有那种慈心,有一种不忍之心,像那个救蚂蚁的,他为什么能够得到状元这样的福报?这种慈悲的心感得殊胜的福报。反过来,如果没有慈悲心,必定会遭到天的恶报。 在历史上,我们很熟悉的一位汉朝的大将李广将军,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名将,当时他在汉景帝时期就担任将军,对匈奴作战。匈奴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常常来骚扰,来入侵汉室的王朝,结果李广将军担任将军的时候杀敌勇猛,匈奴听到李广的名字就吓得魂飞魄散。所以当时匈奴都称这位将军叫飞将军李广,因为他作战是出神入化,敌人是没办法跟他相抵抗的,李广在的时候,这些匈奴都不敢入侵。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讲李广非常的武艺高强,说有一次晚上他就出去外面巡视的时候,就看到草丛里面有东西好像在动,他就以为是只大老虎,李广就弯弓搭箭,噌一下就把箭射出去了。到第二天早上就来找那个箭,发现那支箭竟然射入了石头里头,射得很深,大家都很惊讶,怎么李广竟有如此大的功力?有首诗就赞叹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第二天早上看,发现这支箭已经深深的射入了石头里头,这都是讲李广的那种功力,武力很高强。 李广一生虽然骁勇善战,而且立功无数,可是他一生都没有得到封侯,就没有得到爵位,连他的很多部属都被封侯了,他自己竟然没有封侯。於是他就找了一位相命专家王朔来问,说我难道这命中就不能配封侯吗?为什么这么多年我战功累累,就不能受爵?古代这些算命的命相家,他们都懂得因果报应的事实,於是就启发李广说,将军你自己应该好好反省,平生有没有做过愧对良心的事情?李广说,我这一生都是为人正直,也没有造过什么恶事,那当然这打仗的时候杀人是难免的。但是有一次我镇守陇西的时候,那个时候羌人造反,我就用诈术把羌兵八百人诱降了,他们投降之后,我没有饶恕他们,把他们八百多人全部坑杀,活埋了。后来就觉得非常悔恨,可是追悔莫及,所以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王朔听了之后就说,最大的罪过莫过於使用诈术骗别人,最大的灾祸莫过於杀害已经投降的士卒,所以这大概就是将军平生不得封侯的原因。 后来有一次匈奴又来冒犯,当时汉武帝就命大将军卫青领军出击,李广就自愿奏请随军出征。当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卫青觉得李广年老,就不让他去做前锋,就命他出东道去围攻单于。结果李广当时带著兵,因为不熟悉地理,在路上迷失了道路,结果这个战没打胜,单于就逃走了。当时大将军卫青责怪李广,要上奏朝廷。李广回到自己的幕府就非常的沮丧,他说,我不到二十岁就跟匈奴作战,打了七十多场战争都没有打败过,本来这一次是有机会去活捉单于,不料在路上竟然迷失了道路,这大概就是天意。我已经六十多岁,最后这一场战事没打胜,还有什么颜面去接受朝廷对我的审判?说完之后,他竟然引剑自刎身亡。 我们看李广一生为人都是很清廉,而且爱护部属,他为官四十多年,死后家无余产,是位很难得的清官勇将,可是他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而且不仅如此,他的子孙也不好,李广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都是比李广更早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来李广死了以后,第三个儿子要为他的父亲报仇,就是要偷袭大将军卫青,结果这是一种反叛的行动,就被霍去病射死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也是一位很勇猛的将领,他有一次就带兵深入匈奴,去跟匈奴作战,结果后来兵尽粮绝,竟然投降了匈奴。当时汉武帝就非常气愤,於是就把李陵的母亲,就是李广的儿媳妇,还有李陵的妻子,全家人都斩首处死了。李广后来这一家从此家声不振,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可见得这个杀心太严重,他自己现世就有报应,子孙也受到灾殃。 所以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好报,子孙能够得好报,必须要戒除杀心。五戒里面第一戒戒杀,戒杀那就是修养慈心、修养孝心。孝是对自己的父母,慈是用对父母的爱心对一切的众生,这是慈。如果对众生还有一点伤害的念头,还有恼害的念头,这个杀心未断,就难免会造杀业,那么与众生就会生生世世结下冤仇,生生世世互相的酬报,苦不堪言。从李广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他这是现世花报,五痛;来世有果报我们没看到,那必定也是到恶道受苦,而且要还命债。你看他坑杀了八百人,他们死得是很冤枉,他们的仇恨会很大,怨气会很厉害,那肯定跟李广没完没了。 佛经里面也有很多讲慈孝、修善能够得福的例子,为了加深我们对因果道理的明了,我们多讲几个案例。在佛说的《贤愚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在舍卫城一个大家族,有一天这个家里媳妇产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得非常庄严,有妙相。临产的时候,家里人都看到天空中有众花飞下来,这个男孩出生以后整个屋子充满著异香,而且好多天都不散去。这个儿子因为生的时候就有这种瑞相,所以大家给他取名叫华天。后来这个孩子慢慢长大,就听说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法,灵山就是灵鹫山,於是就非常的羡慕,就想去拜见佛陀。一路问著路,这样到了灵鹫山,找到了如来说法处。看到如来圣容,一切世间没有办法跟他相比的,而且见到各位僧众,那都是阿罗汉,神采奕奕,心生欢喜,就非常的恭敬。於是就启请佛陀说,希望世尊和众圣僧能够到我家来应供,来度化我们家。佛看这个孩子机缘成熟了,於是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这华天童子非常高兴,就回家做准备。 第二天中午,佛跟诸大弟子们就来到他家。华天童子他因为宿世的善力,有这样善福的力量,竟然能够一下子变化出很多宝座,在他的房子里都布满了,摆设得很整齐,如来跟诸大比丘来了之后,正好所有的人都有座位。华天童子又以自己的大福德,竟然不费一分钱,也不用求人,就办好了所有的妙好饮食,来供养如来和比丘。供养完毕之后,佛就给华天童子讲法。佛跟比丘众不是白吃信众的供养,你供养饮食,佛也给你供养法,给你说法。结果华天童子听了如来说法之后,立刻就得了须陀洹果,证了果,虽然是小乘初果,但是这也是圣人。小乘初果自然就带有天眼通、天耳通,而且他不会堕三恶道,叫位不退,在人间、天上七次往返,他就能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就是真正出三界了。当时华天童子证了须陀洹果之后,就向父母请求出家做佛的弟子,父母也满了他的愿,於是华天就向如来五体投地,求做比丘。结果后来依佛教诲,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道。 跟随佛做侍者的阿难尊者看到这种情景,就来到佛跟前,长跪合掌向佛来启请,就问佛说:「世尊,这位华天比丘过去做了什么样的福报,修了什么样的福,怎么他能够有这样殊胜的感应,出生的时候天降天花?佛给他说法,你看他能够请佛来应供,还能够变化无数宝座,还有这么上妙的饮食,这都是超凡人的能力,神通变化,怎么回事?」这些事情我们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实际上是真的,因为佛经里讲的道理我们要了解,一切法由心想生,他这个心力能量很大,所以这个能量能够转变出上好的物质。爱因斯坦讲的能量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和物质可以互相转化,物质能转化成能量,那能量也能转化为物质。现在我们能够把物质转化为能量,这个可以做到;但是能量转化为物质,现在科学还没达到,你说你从空中突然变出面包来,这个现在还没有做到这样的水平。但是佛在禅定当中,这些圣贤他们在禅定当中他们能做到,把能量变现出物质。所以这位华天尊者因为宿世的福德力,也就是他念力的能量特别强,所以心想事成,能够变现出无数的宝座、上妙的饮食。 这种福德力怎么修来的?佛就跟弟子们讲,说过去在毗婆尸佛的时代,这是贤劫第一尊佛,在那个时代诸大弟子跟著佛一起弘扬佛法,游行於各个村落,所到之处都有很多富贵的长者竭诚的供养。当时就有个穷人一贫如洗,没有财物,见到了这些出家比丘僧,非常的仰慕,心非常的恭敬,只是苦於自己没有财力,所以没办法供养。於是他就想了个办法,拿什么供养?他就到郊外采了很多的野花,等这些比丘走过的时候,他就在那里散花,用这些花来供养,供养的心非常的虔诚,每天就这么做。结果佛就告诉阿难,说当时这位散花的贫人就是今天的华天比丘,因为当时他用至诚恭敬的心采野花来散给这些得道的圣者,所以他九十一劫投生到胜处,就是这里讲的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九十一劫这么长的时间都投生到这些家庭当中。九十一劫可不是小数目,一劫有多长?我就曾经算过,按照佛的说法,一劫是十二点七亿年。九十一劫都生到尊贵人家,胜处,而且所生之处他都是容貌端庄,好像天人一样。而且他凡是希望要有所需要的东西,应念即至,像饮食、衣服、种种日用百物,他只要想一想,那个东西就现前,这个福德的力量多大!真的有点像像化乐天人那样,化乐天就是这样的,他希望什么,「我想吃面包」,上好面包就在眼前;「我想开宝马」,宝马车就出来了,你需要什么应念现前。到今天,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了,所以在这一生他得了阿罗汉道。 所以佛劝导大众说,我们要修福必须要用至诚心,要尽量的广种善因,不要担忧我自己很贫穷,我没办法修福,那只是藉口。「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自己的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福田心耕,你要去耕种福田。从哪耕?从你的心地上耕,你的心是至诚的、恭敬的、无私的,那你所种的福的因虽然小,做的事情小,但是所得到的福是无量的,这叫因小果大。所以我们必须要拔除自己悭贪、吝啬的心,不肯布施就是没有福报,你要多布施、多供养,你的福报就愈来愈大。 像我们师父上人给我们也是以身示现,你看他年轻的时候非常贫穷,他跟我们讲,过去生活日用都非常拮据。去求学,他曾经跟过三位老师,第一位方东美教授,第二位章嘉大师这是佛法的高僧,第三位李炳南老居士,跟过三位老师,都没有东西供养。孔子那时候还要求有束修之礼,他连束修之礼都拿不出来,真叫一穷二白。结果后来方东美教授劝他学佛,告诉他说,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是圣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教授你看他晚年都是专攻佛经,他在台湾大学讲「魏晋佛学」,在辅仁大学开「华严哲学」课程,晚年都是讲佛法,他自己就是深入到经教里面,所以劝我们师父上人也来学佛。如果不是方东美教授劝他,他绝对不肯入佛门,他认为佛法是迷信。 结果学了佛之后,有缘就遇到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高僧,四大喇嘛之一。章嘉大师就劝他要布施,看他没有福报,劝他多布施。师父讲我没有钱,我怎么布施?章嘉大师说,其实布施不要你一定要有钱,你有多少,你就随缘随分随力布施多少,你一块钱有没有?一毛钱有没有?我们师父说这个有。好,你就从一毛钱、一块钱开始布施,你这样努力去做,你愈做你的福报就会愈大。我们师父老实听话真干,一遇到有做善事的机会他就去布施,譬如说印佛经,他就给人送去一块钱、两块钱,放生他就送上几毛钱,随喜功德。结果愈做愈喜欢,福报也就慢慢增长,而且建立一个布施的习惯,有多少钱来第一念就想到布施。 所以最后,你看看现在的福报多大!我们师父老人家讲,现在每年人家供养多少自己都不知道,大概一年他自己布施出去印经的款都有一千万美金,印经款每年一千万,所以福报非常的殊胜。我们现在看到老人家八十六岁高龄,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每天讲四个小时经,这么大的工作量他应付自如,我们年轻人有时候都比不上他。身体健康,有智慧、有福报,这是他修三种布施得来的。哪三种布施?财布施,他得财富的果报,愈布施愈多;第二个法布施,布施佛法启发人觉悟、启发人的智慧,他得到的是自己聪明智慧;第三个布施是无畏布施,众生有忧苦、恐惧,你帮助他解脱,这就是无畏布施,得到的是健康长寿的果报。我们师父上人这三种布施,财、法、无畏三布施,一生都在努力的做,所以晚年果报殊胜! 他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他算过命,说他活不过四十五岁,他也相信。为什么?他说他自己父亲活不过四十五岁,他的爷爷活不过四十五岁,他的伯父也活不过四十五岁,大概是家族的遗传,所以别人说他活不过四十五岁他相信。到四十五岁那年,果然得了一场重病,他也不看医生、不治病,为什么?他是知道自己命数到了,看医生没用,医生是治病不治命,你寿命到了找医生没用。所以他也就不找医生,自己关起门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结果念了一个多月佛,好了。好了之后怎么办?继续讲经说法。到今年八十六岁,寿命延长多少?差不多延长一倍,所以殊胜的果报都要自己修得来。 所以我们看到师父上人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法,他真做到了,我们也非常的仰慕,我们也要走这条路,师父当年怎么走,我们也怎么走。当然可能我的福报比师父老人家要稍微好一点,年轻时还不至於像我们师父上人过去那样的贫穷,师父说自己是贫贱,贫是无财,贱是没有地位。那我们还算好一点,过去我是在大学当教授,在美国的大学、在澳洲昆士兰大学都教过书,还是算有一点收入,也算有一个博士学位的头衔。我们现在跟著师父把这些统统放弃掉,这也是布施,布施做什么?我们发心来弘法利生。因为看到佛法衰微、众生很苦,最苦的是得不到正法而迷惑颠倒、造业受报,很可怜!所以我们就是凭一点不忍之心,我们也来跟随著师父推动佛陀教育。 现在我把教授工作辞掉到今年是第六年,现在就觉得渐渐有一点点福报现前,什么福报?第一个自己身体很好,精神非常的好,精神头很充足,精力充沛,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就足够了,工作量虽然比以前更大,但是现在应付得比较自如。每天也得讲经,除了跟师父听经以外,自己还要学习,还要备课讲经。还有就是,如果希望做一点什么好事,不用自己去考虑钱财的问题,自然有人出来帮助、有人供养,有一点觉得心想事成的味道;智慧也比过去要增长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天天都是干三种布施,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三种布施具足。第一法布施是肯定的。第二财布施,虽然我们没有外财,我现在名下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银行帐号,没有存款,但是财用不缺。我们用内财布施,内财是用身体,用我们的体力、我们的智力来讲经弘法,这内财布施,师父讲内财布施比外财布施更殊胜。第三个无畏布施,人家听了这个佛法他觉悟,本来有烦恼的他就解脱了。曾经有好几位同修,心里很痛苦得不得了,甚至有要自杀的,来找我,跟他聊了一会,他也就心里开窍,也就不自杀了。 像去年,去年我救了两条人命。怎么说?就是有两位女众,她们都想要堕胎,因为她们学佛了,但是遇到了自己想不通的情形,一定要去堕胎,她就来问我。我就劝她不能堕胎,学佛一定要相信佛菩萨,你遇到再大的困难,求佛菩萨。要守戒,这堕胎就是杀人。下一次我会专门讲堕胎的危害,那是很大很大的,不仅是杀人,杀自己的儿女。你想想,这儿女来投胎到你这里的,都是跟你有缘,这缘不外乎就是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如果是来报恩的,你把他杀了,恩变成仇;如果是他来报仇的,你把他堕了之后,他仇上加仇,那不共戴天,没完没了。所以堕胎只会大大的消损你的福报,你跟众生结了怨,不可以。我劝导之后,而且我给她指示了方法,怎么才能够保住胎儿,她也听信了。结果这两位都把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了,都很健康。我劝她,怀孕的时候一定要多听经、多念佛、多诵经,她们也就还不错,依教奉行,胎教很重要,结果孩子生下来非常好养。所以去年救了两条人命,这无畏布施。我相信将来我的身体会愈来愈好,而且我会健康长寿。 所以感恩遇到佛法的因缘,如果不遇到佛法,那不知造多少业,就一个杀生业就够我们受报的。我们过去没学佛之前也杀很多生,吃肉,对蚊虫蚂蚁蟑螂杀得更多,不知道尊重生命,没有这种慈心。为什么?没学佛法确实不懂,没人教,所以冤枉造了很多罪业。幸好学佛还算比较早,我是十八岁开始接触佛法,上了大学就开始接触,我今年四十了,二十多年,所以造的业相对少一点,感恩遇到佛法这样的殊胜缘分。所以这种利益不能我自己独享,我应该把这些利益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利益、得到了法喜,我自己独享那是太不够意思,不能自私自利。所以我就决心走弘法利生的道路,出家做专业的佛陀教育的老师。以前在大学里我是教金融,当金融教授,现在金融教授不当了,我来做义务的老师。出家这也是个行业,是什么行业?社会的义务教育工作者,这样定义就对了。 你看古代出家人都是有德行、有学问,他们能够做人天师表,那真正令人佩服。他们的学问至少要相当於进士,所以古代出家要皇上亲自给他度牒,度牒就是文凭,就像我们现在博士学位的文凭一样,那都要经过考试的。所以过去家里如果出了一位出家人,像唐朝时期家里出了出家人,那都是一家的幸事,就好像出了一个状元一样。出家人也真有道行、真修行,所以能够为世人景仰。我们现在看到佛法衰,大众对佛法不仅没有信心,甚至瞧不起,一讲到佛教,这是迷信,这是很冤枉。佛陀教育是至善圆满的教育,这里头有做人的学问、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有高等哲学、有高等科学。你看现在这些西方量子力学家他们所证明的,都超过不了佛法之外,这么好的教育被人封杀,污蔑成迷信,太可惜!原因是什么?佛教没有人才。孔子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佛法兴旺起来,必须要有人。与其希望别人来弘扬,不如自己干,自己直下承当,所以我决心走这条路。我出家,我的剃度法师、剃度恩师畅怀老法师给我起了法号叫定弘,外号定弘,内号传道,一个弘,一个道,就是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这里来的。让我用这个定弘的法名,那就一定得弘法,一定要传道,把道传承下去。 所以宿世慈孝就能够得到殊胜的果报,乃至作佛、作菩萨,无不是从修善积德那里打下的根基。《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十善业道这是如来佛道的根基。在佛说的《贤愚经》里面也有这么个故事,讲有一天阿难尊者吃完午饭,在树林里静坐,忽然就动了个念头,说如来出世的因缘很奇特,让一切众生都出离烦恼、入安乐境。又起了一个思惟,憍陈如等五大比丘,到底他们种了什么善根、有什么样的因缘,在佛初转法轮的时候他们就先得度?我们知道,佛成道以后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度了五比丘,就是憍陈如他们五比丘。这是什么因缘?动了这个念头,於是就下座去佛那里请问佛。 佛就给他们讲,说憍陈如这五个人先世就跟我有很深的缘分。他说在过去久远阿僧只劫,在阎浮提世界里头有一个国王叫慈力,这个国王心地非常慈悲,常常怜悯一切众生,而且以十善业道教化国民,所以人人向善,都不作恶,人间充满了和气,国运昌隆。结果这个国里头很多鬼类,本来是专门吸食人的精血来活命的,那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收摄身心、同修十善、不造恶业了,这些鬼魅,这些吸食人精血的鬼类都不敢逼近人类。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吃人的精血,个个都非常的饥渴,怎么办?於是有一次,有五个鬼王鼓动起魔胆,就化成五个夜叉来到慈力国王面前,就跟这个国王讲,我们本来是吃人的精血维持生命的,现在因为您的教化,这国民都修十善业,邪不胜正,我们现在都没有饮食了,我们非常的困乏,你就怜悯怜悯我们,让我们吃你的精血。 这国王听了之后也很怜悯这些夜叉,於是就决定给他们布施,从身上拨出剑,把身上割了五个地方,一下子就血流如注,就用这些血来供养这五夜叉。这五夜叉於是很高兴拼命的喝,吃饱喝足了,然后对这个国王也非常的感恩,就像孩子依恋母亲一样还不肯离去。国王就告诉这些夜叉说,你们由於贪瞋痴三毒烦恼堕入了鬼类,现在你饮了我的血,应该回心转善,勤修十善业,脱去你的罪垢,你能够托生善道。希望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也能够用我法身戒定慧的血来供养你们,让你们能够洗除三毒的饥渴,能够入涅盘城。所以到了这一生佛在世的时候,佛初转法轮度五比丘,果然实现了他的诺言。这五个夜叉是谁?就是这一生的憍陈如尊者五个比丘。所以你看看佛能够宿世慈孝,修善积德,这一生能成佛、能度化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主讲 (第四集) 20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68-0004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