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西法师:大乘道的核心--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生西法师所有开示



 生西法师:大乘道的核心


 下载DOC文档  



首先是自他平等。为什么我们要修自他平等?因为整个大乘道的核心就是怎么样利益众生。上师仁波切在讲《现观庄严论》或其他修法时多次提到:真正的大乘并不是我怎么成佛,这不是真正的大乘思想,真正的大乘思想是怎么样利益众生,以利益众生为前提。那怎么利益众生呢?成佛是最好的利益众生的方便,成佛是为利益众生服务的。

有的时候我们把次序搞错了,很容易落入误区:“我要成佛,成佛是我的目标,为了成佛我要修菩提心。”看起来很相似,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别很大。首先成佛是我的目标,为了成佛我要利益众生,我要成佛的前面必须要修菩提心。如果不注意,会把菩提心的修法当成我要成佛的一个方便,是不是这样呢?从某个角度来讲也可以,但这不是大乘佛教的真正精神。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我才去成佛的。利益众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人做慈善,或者平时给可怜的人一点小钱、帮助,都是利益众生。但对众生最大的终极利益是什么?通过佛的智慧观察,真正能够利益众生,就是把他们安置于佛地,这是最好的利益。如果想要把众生安置在佛地,必须自己成佛,所以我是为了利益众生才选择成佛的。换个说法,如果不利益众生的话,那成佛就没有意义了。

但在我们学佛的时候,我们把自己成佛放在首位,为了成佛的缘故而利益众生,那么利益众生就成了我成佛的方便,这有点微细的差别,这个微细的差别很容易把整个大乘终极的思想和方便搞颠倒混淆了。这行不行呢?也是可以的。因为随着菩提心的修行,大乘资粮的积累,我们的思想与观念也会慢慢发生转变,当资粮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会出现上师给你讲,终极的目的是利益众生。但我们没有必要走弯路,直接把终极目标定成是利益众生,成佛是为利益众生而服务的,这是大乘修行很重要的方面。

以上所讲和颂词本身有什么关系呢?好像没有关系,其实真正大乘的首要目标是要利益众生,把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再看我们的心态,和大乘终极的思想并不相应。大乘的思想是把利益众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弱的位置上。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把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表现方式。

但是现在我们的心态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佛之前,只考虑到自己的身体、财产与家庭;学习佛法之后,我的资粮、我的成就、我要成佛,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这个思想不转变的话,那我们永远和大乘的思想没有办法相应、接近。所以我们必须要靠近利益众生的思想,必须要看现在我的思想是什么——实际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围绕自我而转。平时稍微观察一下自己的思想、行为,就发现这个问题表现都非常明显。只不过没有学习前,好像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自己也没觉得怎样,但如果真正回过头来看一看,的确我们种种发心与行为其实都围绕着自我而转。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是以利他为中心,二者之间怎么去相应呢?并不是把利他的思想拉低和我的心相应,这是不行的。必须要把我的心往上拉,拉到和众生利益相应的高度,这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我们的心最终要像佛菩萨一样,在内心生起一心一意利益众生的意乐。现在我们与佛菩萨的意乐有很大差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如果想一步登天,让相续中生起利他心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我们是什么都围绕自我而转,而大乘的经典中说你必须要放弃自己的一切,然后一切都要围绕众生而转,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作为一个大乘行者,经论中所讲到的标准必须要达到,不达到就会觉得很痛苦。我们毕竟是信仰佛法,毕竟是想学大乘佛法的人,但一观察自己的内心,离那个目标太远了,所以有必要一步步地让我们的心达到利他的状态,第一步首先是自他平等。

为什么现在我们做不到呢?因为自己和他人二者之间有很深的鸿沟。怎样迈过或者填平这个鸿沟?就是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他的分别太大:我是重要的,众生不重要,所以第一步自他平等很重要。以前我们太过于偏颇,天平往往朝着自己的方面倾斜,全部事情自然而然的反应都是首先考虑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阵营,现在我们要多考虑其他众生的利益,这样才有自他平等。首先把差别抹平,我自己想要的东西众生也想要,我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众生也不想要。前面讲过,离苦得乐的思想一切众生都是相同的。

首先用自他平等的方式来达到第一步。通过观修他人和自己都是一样的,自他平等。我自己想要得到快乐,愿众生也得到;我自己想离苦,也愿众生能离苦。众生的苦,由我代受;我的安乐,由众生代受,修自他相换。按照华智仁波切的科判,还有一个自轻他重,通过刻意观修强化众生的利益、地位之后,我们的心态就慢慢变化了,真正自然而然地想到众生的利益是首要的。

现在我们的起心动念肯定是考虑自己,那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是一起心动念就会去考虑别人,里面没有任何造作的思想。现在我们发菩提心有造作的思想,为什么有造作呢?哦,这是佛陀规定的,《入行论》也是这样讲的,如果我不这样修就成不了佛,这就带有一种勉强和造作。当然初级阶段有些勉强与造作不是问题,也是会有的,要调整我们的心,刚开始毕竟需要勤作。通过逐渐深入修菩提心,我们的资粮逐渐累积,对大乘菩提心的思想原理越来越了知透彻后,自己的心就慢慢向众生倾斜了,以前是封闭、狭隘的心胸,现在慢慢向他们开放,最后心胸广阔到以众生的利益为主。

菩萨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完全不一样,菩萨只要思维, 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众生利益,里面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学很多大乘的经论、思想、大德的传记很多都是这样的,成了标杆一样,那我们怎样靠近它呢?首先通过修自他平等。了知原理后反复观修,不管怎么困难都必须要刻意地观修。通过观修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地位平等了,但平等还不够,这只是第一步。这时候开始修自他相换,再修持自轻他重,通过一系列的修持后,就产生了真正的无勤作的菩提心。

大乘道、小乘道、资粮道的标准是什么?小乘资粮道的标准是相续中生起无造作的无伪出离心,出离心是真实的;大乘的小资粮道的标准是内心产生无造作的菩提心,真实且没有修饰的。什么时候生起这种菩提心就进入了大乘的小资粮道,然后是修持中资粮道、大资粮道到加行道,最后就可以登地。

其实这方面是整个修心的过程,是怎样把我们严重偏袒自方的心改正过来。现在我们对自己、家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不管他们有过失没过失都认为是对的,然后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利益给他们;然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他方也有一种偏袒,不管有没有功德,只要是和我对立的都是打压的对象;还有一部分是中等的,毫无关系的平庸百姓,与我们无利无害,对这种人的态度是不闻不问。这些都必须要通过自他平等的修持方式,彻底地予以改观。

《入行论》第131课辅导  生西法师传讲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生西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没有内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