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0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八十二页第六行,从「六、世间解」,从这看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又译知世间」,另外一个翻译翻作知世间。『世间解』,这两种翻译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下面念老引《甄解》,这是日本的净宗祖师,他说:「世间者,名为五阴。解者名知。诸佛世尊善知五阴,故名世间解。」诸佛如来他们对於五阴了解得最透彻,五阴是世间的奥秘,科学家认为宇宙的奥秘。五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世间一切法离不开五阴,五阴是世间法的元素。它究竟是什么?科学家用了四百年的时间,在最近的二十年,把这个色搞清楚了。色是什么?物质,受想行识是心法,心理,色法是物理,物理这个问题现在解决了。物从哪里来的?物从念头生的,受想行识都是念头。这个念头是心法,心理,心理学专门研究这个东西,现在科学还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相信科学再有十年、二十年,非常有可能把这个问题揭开了。这是宇宙的奥秘,一个物理、一个心理,还有一个自然现象,科学把宇宙归纳为这三大类。 佛法也是讲这个三大类,名称不一样,佛教称物质现象为色法,心理现象称心法,色法跟心法。阿赖耶三细相还有一个,色法、心法从哪里来的?业相来的。业是什么?业,用今天的科学来说,波动现象。宇宙之间这个波动从哪里来的?现代哲学与科学都在追踪这个现象,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业相是从一念不觉产生的,叫无明,佛家讲无明烦恼就是指的这个。从无明烦恼生转相,转相就是受想行识,从受想行识生出物质现象。 谁把这些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陀,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八地菩萨、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八、九、十、等觉这四个位次是菩萨最高的位次,往上去就成佛了,往上去叫妙觉。诸佛世尊都是证得妙觉,所以他善知五阴,不但知,知上加个「善」知,他这个知得太巧妙了,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这个善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他彻底了解,也就是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源,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波动现象,一定要知道,自性是不动的,本无动摇,六祖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真心不动。妄心是动的,一念不觉是妄心,妄心变现出世间;如如不动的那是出世间。世间有有情世间、有无情的世间,在我们佛门里面称之,六道是世间,十法界是世间,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出世间。如来对世出世间都明了,所以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们,佛法是世间最高的哲学。今天我们也明白了,不但是最高的哲学,也是最高的科学、究竟圆满的科学,这叫世间解。 《净影疏》,隋朝远公大师的解释,「世间解者,是化他智」,这个智慧它起的作用是教化众生。「善解世间,名世间解」,跟前面《甄解》里面说善知五阴,这里讲善解世间,是一个意思。《会疏》又说:「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故名世间解。」这个意思更明显了。世间跟出世间究竟真相如何?世间的真相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出世间是指实报庄严土,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佛知道,所以佛是大哲学家、大科学家。 下面是念老为我们总结,综上三种解释,「故世间解者,乃化他之圣智」,真的是大智慧,究竟的科学、究竟的哲学,「谓如来如实知世间与出世间种种因果诸法」。这叫世间解,我们一般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是自性本有的德能,明心见性就证得。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了,证得了。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证得了,世出世间法一切全通达了。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世间解是德能,佛用这个德号来教化九法界的众生。 下面第七,『无上士』。「士者,人也。人中最胜,名无上士」。这几句话,在古人读起来一点问题没有,现在人都不懂了。士者,人也,士是什么人?中国古代把我们社会分成四大类,叫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用现在话说知识分子,这个在社会上地位最高,受人尊重。其他的,士下面农夫、工人,最后是商人。农、工都要靠劳力生活,商人是贩卖图利。在大众当中,大概在过去,拥有财富的是商人,但是商人排列在最后,为什么?说他不劳而获。但是在佛法里面讲,人在社会上,他有过去世,他有未来世,功名富贵有因果关系,命里没有,用什么方法也得不到;命里有的,到时候自然就来了,拦也拦不住。佛教传到中国,把这个问题为我们解决了,如果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以为富贵是凭自己头脑、凭自己的技巧可以能够获得,在佛法、在中国圣贤教诲里面都不承认。 特别佛讲得清楚,世间人希求的富贵、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世间人求的。一直到今天,今天世间人大概只有这种欲望,我要钱、我要聪明智慧、我要健康长寿。佛告诉我们,这三种都属於果报,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布施。他命里有财富,这个不假。我们香港首富李嘉诚,他有个顾问,是个看风水算命先生,前几年过世了,以前常到我这儿听经,陈老。陈老告诉我,李嘉诚先生三十岁的时候,他是潮汕人,潮州那边人,到香港来做生意,经商,他们两个碰到了。碰到,这个陈老看相、算命、看风水一把手,他就看到李嘉诚,给他算命。然后问他,你自己心里头想拥有多少财富你就满足了?李嘉诚告诉他,我能有三千万我就满足了。陈老告诉他,你命里的财库是漫出来的,财库平平的就不得了了,你这是漫出来的,你将来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诚就一生照顾他,等於说是把他当作顾问,大小事情都向他请教。陈朗,前几年过世的,好像三、四年前。命里有,他命里财库太多了,漫出来了;换句话,他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你跟他同样去做,可能你蚀本,他赚钱。「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勉强。 佛教人,你要想发财,你没有财,财布施,有多少就布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我命中财库空空,李嘉诚财库是满的,我的财库里头空的,一文也没有,那一生要过贫穷的生活。章嘉大师教我一定要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那个时候我没钱,生活都非常艰难,大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没有问题;一块钱有没有?还可以。他就告诉我,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修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常存布施的心,有多少布施多少。我听话,我真照干,果然没错,真的愈施愈多。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教学,开悟之后就教学。教学是三种布施都有,你用你的体力、用你的精神、用你的时间,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功德比外财布施的功德还要殊胜,能得外财,很殊胜。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真有效果。 我的寿命不长,很多算命看相告诉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一点都不怀疑。没有学佛之前,我相信好像有遗传,我家里,我记得的,我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大我父亲十岁,也是四十五岁走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所以我自己在那个时候,出家学佛了,就把寿命定在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以后没有了。怎么办?求生净土,真正念佛求生净土。四十五岁那年,我讲经十二年,寿命延长了。那年害了一场病,那是我一生最严重的一场病,一个多月才好。我那个时候准备往生,我也不找医生,我也不吃药。我那个时候想著,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到了,找医生干什么?所以我只是念佛求生净土。当时有四个同学照顾我,台湾大学一个、政大一个、师范大学两个,他们抽出时间轮流来照顾我,一个多月好了。 第二年,参加一个法会,遇到甘珠活佛。甘珠活佛跟我也很熟,他是章嘉大师的学生,是密宗一个好的上师,我很佩服他。他告诉我,他说净土法门法师,我们在背后都是讨论、谈你。我说说我什么?说你这个人很聪明,经讲得不错,听众很多,可惜的是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事情当面说可以,我完全承认,我了解,我没有忌讳。大师说,现在你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你这十二年讲经功德,你的寿命延长了,你的寿命很长,你的福报很大。全是讲经功德,我没想到,我讲经没有求长寿,也没有求财物,也没有求,什么都没求,自然的。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 海贤老和尚这次一表法,我心里很清楚,我这一生全是阿弥陀佛照顾的、阿弥陀佛安排的,顺境逆境都是来成就我的。所以我什么都能接受,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怨恨,都欢喜;无论什么人,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帮助我、成就我。我们对世法一无所求,唯一想求的就是天天祈求阿弥陀佛来带我到极乐世界。我比不上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见阿弥陀佛至少十次以上,我这一生当中只有一次,真有,不是假的。我这一次是在七十九岁,七十九岁那年。所以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六道轮回真有,到你自己亲自见到,你完全相信,再不怀疑了。这个时候要提高警觉,世间财色名利、五欲六尘现在你面前,你要是一动心,就退转了,非常可怕。怎么办?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它抵住,念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能够如如不动。再想到经上教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於虚妄的境界决定不理会它,不生欢喜心也不生怨恨心,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时候到了佛一定来接引我,心就安了,心就定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士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里面最高的叫无上,这是称佛陀。佛陀是知识分子里头至高无上,人中最胜,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称无上士。「《涅盘经》曰: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为最上,非余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这底下说三宝,法比不上佛,僧也比不上佛,佛法僧三者佛最上,取这个意思。「又曰: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无所断者,名无上士。」阿罗汉还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还没断,他还要断,他有所断。佛陀连无始无明烦恼都断干净了,所以他无所断,这称为无上士。我们现在有断,我们现在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一样也没断掉。我们现在的一点功夫,就是凭这句佛号,烦恼起来的时候,这句佛号能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过分的发作,我们只有这点功夫。这一点功夫,证果不可能,往生行。临命终时,最后一声是阿弥陀佛,不是烦恼起现行,他就能往生,叫带业往生。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所以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 「《会疏》同上二说」,跟上面这两个意思都相同,「疏曰:业惑净尽,更无所断,於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无上士。」这二个意思都包括了。你看,三界天人凡圣当中,凡是凡夫(六道凡夫),圣是圣人,圣人里面包括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在这些人当中,纵然是菩萨,无明烦恼还没断,他还有断,成佛了就断干净了。所以成佛才是第一最上无等。 「又《智度论》曰:涅盘法无上。佛自知是涅盘,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盘。」涅盘是梵语,古时候翻译的翻作灭。灭什么?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灭尽,这叫涅盘。所以涅盘法无上。小乘的涅盘叫偏真,它还有上,大乘涅盘无上,大乘必须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真实的涅盘。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圆满的清净寂灭,这是无上法。佛自知,证到这个境界自己晓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后面这句很重要,不从他闻,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你自己证得的,自己开悟了,其义自见。这个其代表万法,一切法的真相自然明了,不需要去问别人。 在中国,宗门、教下历代都有契入这个境界的人,他们多数要找一个善知识给他做证。像六祖惠能大师,他确实自己知道入这个境界了,还要请五祖给他做证明,有没有错误。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六祖不认识字,当然是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明白了,说出五句话,这五句话让五祖给他印证。第一句,这五句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虽然没有见性,我们听了很有受用。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没有想到我的自性本来清净。有没有染污?没有,从来没染污过。染污的是意识,意识是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没有染污。学佛,佛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造业。妄心有善恶,真心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才叫真善、叫本善,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本善永远没有失掉,纵然堕地狱,本善还存在,还没有失掉。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从哪里看?从本善,从本性上看是佛,从真心看,不要看他的妄心,妄心是假的。要相信自己本来清净,我们只要把染污清除出去,把它放下,清净就恢复了,就起作用。起什么作用?生智慧,不生烦恼。 第二句说「本不生灭」,所以一定要知道,自性就是真心,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是不生不灭的。身不是自己,身有生灭。那什么没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而不是灵魂。灵魂跟灵性差不多,但是不一样,灵魂是迷,灵性是觉悟;那个迷是生灭法,悟是不生不灭。我们必须自己搞清楚、搞明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让它起作用,这真学佛。 第三句「本自具足」,别向外求,外面没东西,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无量的德能也是本自具足,无量的相好,像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统统是本自具足。佛教导我们不向外找,向内。用什么方法找?用戒定慧。持戒,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人持戒,觉得自己很不错,看到别人没有持戒,笑话别人,拿著戒律去量别人,那叫造业。他能不能得定?不可能。为什么?他心都在外面飘,他怎么会得定?持戒的作用完全搞错了,拿著戒律天天去批评别人,你说他造业多重。愈是戒律好的人心愈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充满了智慧。海贤老和尚那就是真正持戒的人,他只有赞叹别人,他没有批评过别人、没有毁谤过别人,这是真正持戒的人。定的目的是什么?定的目的就是开慧,就是大彻大悟。到什么样程度的定功就开悟?定是什么?怎么修法?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动念是如来的定,究竟圆满的大定;不分别不执著,菩萨的大定;只有不执著,阿罗汉的大定。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有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人有没有持戒?没有。他要是持戒,那戒律全破掉了,哪来的戒?持戒的人心清净、染污少,他虽然持戒,他的染污比一般人还严重,搞错了! 早年,道宣律师跟窥基大师的一个故事,是很能启发人的。道宣,唐朝时候律宗初祖,南山律宗开山祖师,律祖,持戒精严,感动天人供养。他每天日中一食,日中的时候天人送饭来给他,天人送供。窥基大师是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外号人家称他三车法师,用现代的话说,他是高干子弟出家的。他的叔父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像现在元帅,贵族出身的。玄奘大师叫他出家,看中他,他说我出家,生活那么苦,枯燥无味,我不愿意出家。那要怎样才能出家?他想了半天,我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个他要金银财宝,我要带一车金银财宝;第二个他要带一车书,喜欢读书;第三个是要带一车美女,伺候他。玄奘大师都答应、都同意了,没法子,就出家了。所以号称为三车法师,这是人家送的,笑话他的。 刚好有一天从终南山经过,距离道宣律师的道场很近,顺便去看看他。窥基法师来了,正好,这个虽然是名气很大,法相宗的祖师,到山上来看他,让他来看看天人供养我,来表演给他看看。上山来接待,到吃饭的时候,天人没来。窥基大师离开了。到第二天天人中午送供来,道宣律师就问他,昨天中午为什么你没来,没送供来?他说昨天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流汗,惭愧,自己忏悔。 这个故事是对於学戒律的人一个启示,学戒律决定不能轻慢人。不管这个人有没有德行,都不可以轻慢,为什么?持戒要把傲慢断掉。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所谓地狱五条根,一定要把它断尽。怎么会可以有这种念头?要去考考别人,要在他面前夸耀自己持戒精严,要来表演这个。这都属於贡高我慢,都是错误。持戒的人心清净平等,没有染污,没有动摇。我们供佛,供佛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没有香花、没有灯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水要干净,代表清净心;水平没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是戒的成就。我们要想想,我们的心清净没有?还有是非人我,不清净;还有高下,不平等。不清净、不平等,这个戒是白修了,哪有这种道理! 在我们现代,学戒律的果清法师我很佩服他,为什么?他没有这些毛病。他对初学,初学不懂戒律,他没有轻慢心。为什么没有轻慢?他没有学过,没有学过就不能责备他。这是什么?这叫慈悲。自己怎么办?做好榜样给他看,这是教化他,教化没有贡高我慢的念头在里头。像海贤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严,他没有著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净平等,那就是戒成就。这个道理要懂,不懂的时候,学戒律,不知不觉造更重的罪业,那错了。在中国古时候,一个读书人懂礼,不明礼,还有贡高的习气,你的书就白读了。 下面他举《大智度论》,这一段我们把它念一念,「涅盘法无上。佛自知是涅盘,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盘。如诸法中,涅盘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云无上。」无上是没有法能够超过他的。佛菩萨用什么教化众生?戒定慧三学,持戒,这是戒律,禅定、智慧,佛用戒定慧三学。释迦牟尼佛身行、言教。后世,特别是我们现前,现前到哪里去找善知识,找个好老师?持戒、修定,讲经教学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里来的。定从哪里来?定从戒来的。於是我们就晓得,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他只有妄想,他没有智慧。这一条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八条,『调御丈夫』。《净影疏》里头说:「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都是帮助众生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你如何调理、如何降伏?佛有非常善巧方便调伏众生,这叫调御丈夫。《合赞》里头说:「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自己是大丈夫,大丈夫是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自己成就了,然后帮助别人。别人也是丈夫,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佛教化众生有没有敢轻视众生?这个心态好,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今天在凡夫位,只是迷失了自性,变成凡夫,你看他的本性,本性是如来、本性是佛。这就是自既丈夫,复调丈夫。佛教化众生,教化的对象,佛眼是平等的。凡夫心中是有高下,佛高高在上,望尘莫及,所以生起恭敬心。佛在上面看下面,下面各各都是佛,只是一时迷惑,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要帮助这些人永远离开虚妄。烦恼是虚妄,六道、十法界是梦影,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认识梦幻泡影,不要执著梦幻泡影,你才能在梦幻泡影里面去度众生。这些众生本来都是佛,佛眼当中他现在还是佛。这个,教化众生的人有这种心态,这是菩萨,他觉悟了。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要恭敬?对老师恭敬,不是老师要求他恭敬。你要对我恭敬,你不恭敬我就不教了,不是这个意思。圣教,圣贤教学,心理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真诚心起作用就有恭敬,真诚里头决定有恭敬。恭敬心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懂,真听懂了、听明白了。没有诚意,耳边风,没听懂,你不能接受,老师就不教你了。真正有恭敬心,印光大师常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这个经教字字句句有无量义,那要用什么?用最深沉的恭敬心,你全都得到了。 为什么六祖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会开悟,我们这些人念《金刚经》,有人念一辈子也没开悟?六祖的根性跟我们这些根性有差别吗?说真话,没差别。没差别,为什么他听不懂,他不能契入?恭敬心失掉了。恭敬心的反面就是傲慢,有些人这些傲慢他自己不知道,你要说他傲慢,他不高兴,而且什么?他不承认。这个事实太多了,我们见得太多了,遇到太多,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圣学,圣贤的学术,中国传统文化是圣贤教诲,《四库全书》是圣贤几千年累积下来的成就。这是法宝,这是真实智慧,留给后人,后人凭什么来接受?凭真诚恭敬。印祖说,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得万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自己用的是什么心,这个重要。 我们看下面的文,还是接著这个,是《合赞》里头说,「若具四法,则名丈夫」。这个注解里头说得好,要具足下面所说的四法,「何等为四:」第一「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第二「能听法」,具足真诚恭敬,专心听法;第三「思惟义」,听了之后有所启发,真听懂了;最后,「如说修行」。你听懂了,要落实在生活上,要落实在工作上,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了。这四个条件,来佛寺的三个念佛往生的人,他们都做到了,这称为丈夫。「又《会疏》曰:谓具大丈夫力用」,力是能力,用是作用。大丈夫是谁?诸佛如来,我们对佛尊称为大丈夫。他的力用是什么?是教学。「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佛能说一切不一样的法门,度不相同根性的众生。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帮助你断烦恼,成就你的定慧。「令离垢染,得大涅盘」,垢是污染,能离,恢复清净心,小乘得偏真涅盘,大乘还要离更微细的垢染,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得如来所证的大涅盘。 下面有个问答,「或问:女人等亦应化度,何以独标丈夫。」女众,无论在家出家,有讲经、有教学教化众生的,为什么经上独称丈夫?《智度论》说:「若说丈夫,二根(同具男女二者之根)无根(天阉)及女尽摄,故说丈夫。」所以这个地方讲的丈夫,包括女众在内,不是专指男众。女众穿袍搭衣登台讲经,现大丈夫相。所以念老在后面总结说,「盖谓名为丈夫,则可概摄妇女、无根及二根等人」,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其中,不分男女。 下面第九,『天人师』。「《净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训天人,名天人师。」六道里头,唯有天道、人道善根深厚,容易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另外三道比较困难,畜生愚痴,饿鬼业重,地狱那是极苦,佛菩萨在那里面只能度有缘,有缘是什么?善根深厚。在世的时候有意无意造作重罪而堕落在三途,不容易接受。我们不要讲六道,就用人间来讲,在人间遇到好的老师、善知识讲经教学,毕竟真正来学习的人少,更多的人不见不闻。道场就在面前,他不去,他也不来听,讲经道场就在隔壁,他就不来。喜欢来听经的,他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他还是要来。过去,我们年轻时候跟李老师,李老师讲经教学一个星期是一天,星期三。每个星期三晚上讲经,从台北来的、从高雄来的,是专门来听经的,听完了,他们坐火车就回去了。这么远的距离他都不舍弃。老师是一个星期讲一次,他可以连著来听,一堂课不缺。如果天天讲,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可能缺课。缺课,他兴趣就提不起来。所以老师的善巧,我一个星期讲一次,你一定会把时间安排好,不妨碍你听经。老师在台中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 我们那个时候智慧没开,智慧要开了我就劝老师,有办法,老师可以天天讲经。讲不同的经,星期一讲《华严》,星期二讲《法华》,星期三讲《无量寿经》,喜欢听哪一部经的,每个星期他都来听,他就会接上;要什么经都喜欢,你天天来。这个样子,佛法就会比往年更为兴旺。经真的要天天讲、天天听,虽然不同的经,宗旨决定是一样的,都是帮助人破迷开悟,这是每部经共同的宗旨。所以,能以正法近训导天人两道的众生。 「《会疏》曰: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归命就是皈依,「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确实,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凡夫,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有天人、有鬼神,还有魔王外道,这个魔王是指他化自在天,有梵天、有天龙八部,这些大众他们都来听,所以称为天人师。「又《合赞》曰: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无上大菩提心,是故号佛为天人师。」这是单就发大心的人,六道里头,只有天、人能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就众生的心,要以清净平等,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对一切众生平等看待,这叫大菩提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陀教育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不了解事实真相,把事实真相想错了、看错了,於是说错了、做错了,这一身的业障,业障就是这么造成的。如果你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就可以不造业。 业有善恶,善业三善道的果报,恶业三恶道的果报,六道是我们自己心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心上没有,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把行善的相忘掉了;断恶,也不著断恶的相。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杂念都没有,什么妄想都没有,这是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从这个地方建立的。求生净土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就作佛去了,稳稳当当,不会退转,一生成就。再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直接、更稳当,而且成就这么高,找不到了。所以称佛为天人师。 末后一段,第十,『佛世尊』,是把佛跟世尊合起来。「《成实论》等」,小乘论,「开为两号,以佛为第九号,世尊为第十号」。「今依《涅盘经》」,这个地方,集注是依《涅盘经》,《涅盘经》把佛、世尊合成一个,第十号。「佛者觉也。自觉、觉他与觉满」,自觉、帮助别人觉悟,而自觉跟觉他都做到圆满这就成佛了。自觉、觉他没有圆满是菩萨,圆满就称为佛。「又《合赞》曰: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譬如有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这里《合赞》有个比喻,这是比喻这个觉的用意,迷是不知道。譬如有小偷,大家都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是个贼,贼就容易得手,他来窃取财物。如果知道他是个贼,他不敢下手,为什么?有人东西丢了,人家一定肯定这是贼。不但他不敢下手,他还来当警察,为什么?别人要窃盗的时候会赖到他头上,所以他会照顾别人。这个比喻很有味道。 「又佛名知者。如《智度论》曰:佛陀,秦言知者。」秦言就是中国话,因为那时《大智度论》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罗什大师那时候居住的地方是秦国,姚秦的时代,所以称为秦言。知过去,知未来,也知现在,佛有智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他统统知。这里举一个例子,众生数跟非众生数,佛都知道众生有多少、非众生有多少。「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什么是有常,什么是无常,自性有常,万法无常,佛全知道。「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为佛陀」。所以佛陀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故名为佛陀」。都是说明佛这个字。佛这个字从梵文音译过来的,在中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来翻,因为它的意思很多。所以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个字,有智慧、有觉悟,有这个意思,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觉有自觉、有觉他、有觉行圆满,所以用这些话来解释。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过去、未来、现在,尽不尽、动不动,一切世间了了悉知,这一切世间整个宇宙,在佛法称为法界虚空界,故名为佛陀。 「世尊梵名薄伽梵」,音译的,「圆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世尊」。世是世间,尊是尊重,或者是尊贵,或者是尊敬,世间人尊重他、尊敬他。为什么?他是个有道德的人,不但有道德,圆备众德,他具备一切道德,所以世间人非常尊重他,称为世尊。《成实论.十号品》里头说,「如是九种功德」,这个九种功德是指前面九号,九种名号,他统统具足,「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就是整个宇宙都包括了。在整个宇宙里头,一切众生遇到佛都会尊重,所以称为世尊,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 「又《智度论》以佛为第十号,以世尊为具十号尊德之总号」,佛是第十号,《大智度论》,世尊是另外的。具足前面十号,用世尊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尊敬。我们现在在很多场合,前面开场白里头,一定有很多参与的有身分、有地位的,我们都称尊敬的某某人,尊敬的某某人,这就是世尊的意思,它是总号。「与此开合稍异,义无不同」,经上有开一号为两号,有合两号为一号,意思大致相同。 十号我们学过之后,我们看底下,「住世度众」。这佛号是佛的德、是佛的能,他的道德、他的能力具足圆满教世智慧德能。你看他: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这句话,我们学佛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常常记住。诸佛如来、菩萨、罗汉他们在世间干什么?就是时时刻刻为六道众生说经讲道,他们就来干这个的。有用言语的,有不用言语的,不用言语是做榜样,做出来给你看。海庆老和尚、海贤老和尚他不是用言语,他用身行,他把《无量寿经》上理、事点点滴滴完全落实在生活上。你看他的生活,就是《无量寿经》,你看他工作、看他处事待人接物,把《无量寿经》表现在身上,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要能够看得出来。九十二年所表演的,活的《无量寿经》,活活泼泼。所以我看到他的光碟之后我非常赞叹,太难得了!我说这个光碟就是《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总结。总结在生活上,总结在工作里头,总结在处事待人接物,总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思议! 在这个时候出现,世尊的法运往后还有九千年。我们是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我们是第二个一千年今年四十一年。往后九千年,地球上的众生靠什么来得度?就靠这部经。为什么?这部经简单、容易,真容易修成。但是这部经是最难相信,特别是今天科学时代。难为来佛寺这三位菩萨为我们示现,为什么?不是示现,你跟他讲,没有人相信,他不相信。做出来给你看,特别是表演没有八苦。我们这个世间人谁没有八苦?生老病死,谁能逃得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多苦,还有五阴炽盛。他们三个人没有,这八苦他们一条都没有,这就是什么?佛法教学的目的。佛法教学目的,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什么苦?八苦,没有;得乐,真得乐。老和尚无论在什么时候你看他笑咪咪的,一团欢喜,所以男女老少、出家在家,见到他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一百一十二岁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人伺候,我们这个世间人,七老八十就需要别人照顾了,没人照顾不行。这叫离苦得乐,从这儿看,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事情,世间贫富贵贱都不能免,净土法门统统给你免了。老和尚他们是身教,比言教的效果更大。我们天天在讲经教学,言教,要有身教的人来做证明,大家相信,这问题才能解决。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这里一开头我们就看到,下面,「见《汉译》」。「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这个时候人民福报大,为什么?寿命长。佛告诉我们,我们地球上的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十岁。经上有个说法,人寿最少的时候是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就到头了,不能再加了;八万四千岁以后,每一百年减一岁,又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一个小劫这么长的时间。所以人寿,地球上人寿最长八万四千岁。这个地方,世间自在王佛在世教授就四十二劫,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教学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世界这一会无比殊胜庄严,人寿这么长,佛讲经教学的时间久,长时薰修容易开悟。 我们要记住,佛弟子尽可能的去学讲经,说经讲道,这是我们的本分,在家人也要做。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夏莲居老居士在家人,黄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真正菩萨、大德。出家人应该说经讲道,在家人有这个能力也要参与说经讲道,报佛恩、报众生恩。自己做不到,现在科技发达,我们讲经教学录成的光碟、做成的随身听,成本很低,有声音、有文字。一个道场,每天到时候我们就来放,播放,欢迎大家来听,一起学习。当中有一个人来发心解答问题,就是领众薰修,指导大家修行,自己不必讲。但是要能做一个好的指导,自己必须把这个经至少要听三十遍。听三十遍听熟了,别人一问你就知道,你就晓得怎么解答,引起大众学习的兴趣。要干,我不会没关系,我把这光碟先听三十遍,然后就可以跟大家分享。放这光碟大家一起看,一起分享,非常有受用。我们这次,今年我们已经做了这个实验,很成功。所以我们有个经学班,我们是二、四、六,一个礼拜三次,一次两个小时,大家提出心得报告,共同分享。星期天、一、三、五这四天我们学经,我在这里讲。往后讲经的人愈来愈少,光碟会起很大的作用,希望每个道场,每位法师、大德讲经统统留下光碟。光碟好好的整理,将来都是教材,佛学院的教学肯定是以这个时代的光碟做为基础。 不但佛法,世间教学我也有这个感触,二十年之后大学里头还有老师吗?我的看法是有根据的,这一百年来,滑坡,学术文化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上一代,李老师跟我来比的时候,我们就差很远,距离很大了。我们的老师跟上一代比,印光大师、圆瑛法师、谛闲法师,那也差很大一截。这样下去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下一代跟我们比又有差距,这怎么办?真有问题。所以,将来光碟会起很大作用,真正好学的人不能离开光碟。光碟需人代替、引导,有人来协助它,做为光碟的助教,做为同学的教练。 丢掉这么久,恢复也要时间,不可能很快能恢复,不可能,总得要一百年。一百年,社会一定要安定,社会不安定,一点办法都没有,社会一定要安定。希望这个社会,我们大家能觉悟,不要追求财富,要追求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要肯定祖宗比我们有智慧,我们不如祖宗。孔子的《论语》、孟子的七篇,二千五百年前写的,现在有没有一个人能写得出来?没有,这真的不是假的。怎么能藐视古人?要肯定古人有超然的智慧,为什么?他们见性了。他们为什么能?他心清净,他没有五欲六尘,他没有分别执著,他跟心性、跟真心是通的。所以,从真心里头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超越时空,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这辈子要没有一点成就,不能够把古圣的绝学传下去,我们怎么对得起祖宗?怎么对得起后代?承先启后的大事我们要承担起来,不承担也得要承担,没话说。要学佛陀,长时间为人民说经讲道,这能救社会、能救国家、能救世界。我们终极的目标是求生净土,但是活一天干一天,报佛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一四0集) 2014/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40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