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7集)--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7集)


 下载DOC文档  



  老法师:好,我们现在开始。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惭愧弟子蔡礼旭本次向师父以及诸位老师大德汇报的题目是:「孝是中华文化根——祭祖与孝亲」

  报本反始,不忘其初。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每年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之一。而我们成长过程可能都曾有误区,觉得好像老祖宗的东西过时了,甚至觉得祭祖是不是有迷信色彩。回想自己在中学时代,都还比较崇洋媚外,书桌前贴的还是西方动作影星的照片。我也非常感恩祖宗保佑,让我遇到老祖宗的教诲,能把这些错误观念转过来。

  其实,祭祖的深义,就是让人饮水思源,不忘自己的根本。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义之邦」,《大戴礼》告诉我们,礼有三个根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天地是所有生命生长的根本;「先祖者,类之本也」,先祖是人类的根本、源头;「君师者,治之本也」,一国的国君和老师,是这个国家能不能安定的根本。看到《大戴礼记》所谈的礼的三个根本,我们就了解这么多地区拜「天地君亲师」,都是有经典依据的。确实如经文讲的,没有天地,万物怎么生长?没有先祖,怎么会有我们?饮水思源,水有源,树有根,先祖是我们的根本。再来,没有领导者主政治,没有老师主教育,整个社会怎么可以安定?所以从祭礼就可以看到,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人格当中,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知恩报恩的心就从不忘天地君亲师的恩德中启发出来。

  祭祖真正的意义:承传中华文化。

  可能我们对几千年来先祖的恩德,以及中华文化的宝贵,没有太深的体会。真的,我们最要感谢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万姓祖先。我们读书时,读过有个词叫「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还有我们中国。而其他的民族,文明血脉出现断层,都没落了,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绵延了五千年都没断,而且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这在全世界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人世间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偶然,有因必有果,果又会变成因。《易经》把天地间非常重要的真理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的祖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都是圣人,近五千年来历代祖先他们自己履行仁义道德,教育后代也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种教育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变。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国人这样的族群,既从伦理道德起家,又能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不是偶然,这是我们祖先的圣德在庇荫著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引领著我们。

  我们今天可以学到中华传统文化是结果,原因是我们祖先有这么好的文明传下来。我们现在学是结果,又将变成一个因:我们学得好,可以再传五千年;我们不学,那中华文化就断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后代子孙。所以慎终追远、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应该是我们的本分。

  中华文化牵动世界和平。

  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弘扬,其实是维系著整个世界的安定。我们也看到这个世界,在这一百多年来,功利主义横行,呈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英国大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全世界非常有权威,他曾讲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是高度推举我们中华文化儒释道的教育。汤恩比博士这句话讲得很重,所谓「唯有」,就是说唯一只能靠中华文化来救世了。

  而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在这个大时代,应该肩负起救世界的责任。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能白来世界一遭,应该「留取丹心照汗青」,要对家族、对社会国家民族以至世界有所贡献,这样的人生才充实,才有意义。

  承传文化,从根救起。

  现在社会动乱,我们要找最重要的、真正能治病的,那就是寻根、寻找中华文化的根,从根救起才真正能救社会。

  我们中华文化是以儒道释三家为主流,三家的教诲,「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其根源都是孝亲尊师,教学的方法虽有不同,但都可以相互配合。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佛说十善业道经》。整个中华文化用一个字代表,就是「孝」字,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顺父母,以至於把下一代教好,家道得以承传,才对得起祖先、对得起父母,是孝的延续。

  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心态要正确。《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学习的态度是学儒、学道、学佛,不是搞学术,不是搞儒学、佛学、道学。我们共同发愿利益家庭乃至天下,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步就从根本开始做,从孝道开始做,《弟子规》的「入则孝」,就教我们孝道怎么落实。

  回想父母恩。

  第一是「养育、教育恩」。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父母还有养育、教育之恩,所以人不孝父母,那就没有做人的根本了。就像母亲「怀胎守护」的辛劳,很多女性会害喜,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要勉强把食物吃下去,都是念念为孩子著想。其实整个天地,上天的安排非常微妙,好像有一个循环,让人能够这一生不留下遗憾,能把父母的恩德回报圆满。我们因有父母的养育、教育而成长,我们什么时候来回报父母这个恩德?父母上了年纪,我们搀扶著父母行走,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无数次的跌倒都是父母的扶持跟鼓励。所以,做什么事最让自己的良心很安?就是孝顺父母。照顾老人吃饭,因为老人有时饭菜不小心掉下去。我们小时候,父母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吃饭,也是花了无数的心血,从来没有对我们一点嫌弃的。父母老了,我们在这些生活中都能非常细腻的去体恤,绝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这不就是让我们在这一生能回报所有成长过程中,父母点点滴滴的辛劳?我想,这是上天给为人子女者最大的一个礼物,所以,能孝顺父母的人是最有福气的人。其实人最大的福气就是心安理得,俯仰无愧。

  第二是「临产受苦恩」。生产是相当痛的,我曾经听过比喻,阵痛的时候非常难受,好比拿著一支钢刀,每隔十五分钟在手上划一痕。再来,「生子忘忧恩」,这么大的痛苦,当孩子生出来,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完全把自己的痛苦放下,念念想著孩子的安危。接著,「哺乳养育恩」,孩子生下来,前三年都在母亲怀抱中,没有生活能力。我们三岁前,可能喝掉几百公斤母亲的乳汁,那等於是母亲的血,她身上的营养。所以为什么女人的骨头比较黑、比较轻?就是养育子女过程中耗损掉的。还有「咽苦吐甘恩」,母亲自己吃粗劣的食物,都把最好的饮食留给我们。「推干就湿恩」,孩子半夜尿床,都把干的地方让给孩子睡,自己睡湿的地方。其实我们的父母都是这样,好的都留给我们,辛劳都自己承受。「洗濯不净恩」,我们成长过程,大小便都是父母收拾。我印象很深,曾经有位母亲,她孩子才几个月大,她说她觉得孩子的大便一点都不臭。我那时听,因为这个母亲讲得非常诚恳、非常认真,我马上可以体会到她的心情。她说,孩子大便下来,她的心思都是放在大便的颜色、形状好不好。连最脏的东西,都没有一丝毫的嫌弃,念念都是孩子的健康。

  儿女长大后,「远行忆念恩」,子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出门在外要多报平安,而且要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情况,让他们放心。在外绝不能跟人家有摩擦,假如有,可能父母天天在担心。还有「深加体恤恩」,很多事情父母都体恤备至。甚至有时候父母为我们想,我们还误会。很多父母在孩子二十多年甚至更久的岁月中,体恤被误解的时候,父母还是默默的承受。其实父母任何存心都是为了孩子,我们不该去忤逆,也不该否定拒绝父母的好意,哪怕他们的建议不一定好,都要先认同父母的苦心。

  总之,父母恩德「昊天罔极」,想报恩都来不及,怎么忍心再让父母难过、操心?所以我们心不能再粗了,静下来。人一静下来,可能很多成长过程中忽略的东西,都会突然浮现起来。我记得,我当年辞掉学校工作去学中华文化,第二年准备重新考试当老师。结果成绩还可以,但是都没上。刚好当时有到大陆推展中华文化的机会,我父亲就讲,「你去看一看,假如不适合,赶紧回来准备明年的考试。」真的是深加体恤!成绩不错,但没考上,父亲就让孩子出去散散心。为什么叫我不行的话赶快回来?毕竟也是二、三十岁的人,再耽搁几年,怕孩子心里难受,怕孩子中年觉得好像都不如意。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点,父母都在体恤孩子。

  父母恩德还有一个是「究竟怜愍恩」,父母纵使到临终,都还怜惜著自己的儿女。有一位长者,六十多岁,她母亲八十多岁。这位长者她得了癌症,而她母亲临终的时候对她说,希望可以把孩子的癌症带走。八十几岁老人家,临终还念著女儿的身体健康。这种至诚至爱真的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母亲离去之后几个月,这位长者的癌症就转好了,恢复健康。念力的力量不可思议。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我们怎么来尽孝?经典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诲可以依循。

  孝子是什么样子——《弟子规.入则孝》节要。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喊我们,要马上回应,拖拖拉拉就是轻慢,不恭敬了。答应帮父母做的事,要赶快去做,不懒惰。其实当一个人能深刻体会父母的恩德,心境就自然柔软、自然恭敬。记得我姐姐出嫁的时候,一路有很多迎娶的礼仪,其中一个礼仪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迎娶最后,姐夫带著我姐姐拜别父母,我在旁边观礼。当我姐姐跟姐夫跪下去的时候,父亲的眼泪瞬间就迸出来。我父亲那一滴眼泪迸出来的时候,父亲的心情当下就像一束光一样射进我的心田,瞬间我的眼泪也掉下来,让我也同时感受到了身为人父的心境。父亲照顾女儿二十多年,不知道操了多少心,不知道挂念了多少事,念念都希望孩子成长好,孩子书念得好,孩子能有个好归宿。所以父亲那一滴眼泪,是还有这么一点安慰,今天终於帮女儿找个好归宿,是欣慰的眼泪、感动的眼泪。父母对於子女的关怀、辛劳,不是嫁出去就不操心了,而是一辈子的爱护。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当我的内心感受到为人父亲的辛苦、辛劳,我告诉我自己,这一辈子父母的恩德都报不完,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忤逆的话,讲一句不恭敬的话。因为有这一分体会,自然而然看到自己的父亲就会心生恭敬、心生欢喜。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诲我们的时候,恭恭敬敬的听受,这是受教的态度。一个人能受父母教,出社会就能受领导跟长者的教诲。所谓「福在受谏」,能够接受父母,乃至接受别人劝告、批评的人,是最有福报的人。而当父母责备、责罚,我们应该欣然接受,想想为什么父母生气,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其实,当父母责罚我们的时候,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要三天身体才恢复正常。我们要能体恤父母这分存心,对得起父母的这分关怀、爱护,今后不犯同样的过失,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

  「冬则温,夏则凊」。这有个典故,东汉黄香才九岁,就懂得照顾相依为命的父亲。冬天他怕父亲冷,就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弄暖和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热,他就拿著扇子把床搧凉。从这里看得出,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付出。我们从这个例子,不只学到冬温夏凊的形式,关怀父母衣食起居、关怀父母心情的形式,会因生活方式、因时代而不同,我们更重要是体会黄香的存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怎么奉行?放下自私自利,念念为父母著想,深体亲心,善体亲心。父母所希望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完成;父母不希望我们有的坏习惯,我们赶快把它去掉。父母爱子女,父母所好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德行、孩子一生的幸福著想。我们体会到这一点,那父母之所好,我们就赶快满父母的愿。当然,父母所好假如不是很妥当的价值观,那就要「亲有过,谏使更」。假如看起来孝顺父母,可是是非善恶不分,那也很难达到孝,真正尽孝的人不能陷父母於不义,应该帮父母树立德行,做有仁有义的事情。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我们要能包容、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

  周朝的闵子骞,他母亲去世早,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对他不好,冬天做衣服,用棉花帮自己亲生孩子做棉袄,却用不保暖的芦花帮闵子骞做衣服。刚好他父亲叫他帮忙驾车,看他衣服穿那么厚还在发抖,觉得这个行为很可能让人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就很生气,拿著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气愤,气冲冲的回家要把妻子休了。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跪下去跟父亲哀求,请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他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惭愧,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分德行感化了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出的好戏。

  而如果我们查族谱,都会查到我们其实就是这些圣贤人的后代,祖上不是尧舜禹汤,就是文武周公。所以我们承先,领纳祖宗之德,接著要启后,启发后代。孔子在我们中华文化承传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对民族的贡献非常大。他的后代很有福报,已经传了八十几世,二千五百多年家道不衰。所以我们也发这个愿,承传文化,让后代子孙受益。

  以上是惭愧弟子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恭请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大德慈悲指正!阿弥陀佛。弟子蔡礼旭顶礼。

  老法师:距离我们冬至祭祖的时间愈来愈近了,同学们学习得都非常好,在这个节日大家都来反省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恩惠,让我们都能够生起感恩戴德,想到孝道的珍贵。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孝文化,汤恩比为什么赞叹中国,原因在此地。全世界有不少文明古国,每个族群留下来的,以孝义为核心的只有中国这一支。所以他在晚年深深感到,地球上会出现大灾难,这一次大灾难问题非常严重。在过去没有发明核武,再严重的战争都无法消灭整个人类。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原子弹出现了,所以这个老人非常慈悲,晚年确实对这桩事情非常忧虑,万一再有战争爆发,那就是人类愚蠢,集体自杀。有没有可能?非常有可能。这使他担心,这使他真正害怕,天天在想如何能够化解这个战争,让战争止於第二次,这个世界不会发生第三次的世界大战。

  他对於中国历史非常熟悉,他就想到中国春秋战国,这些诸侯国不尊重周天子了,周家也兴旺了三百年,周朝八百年,但是最后的五百年混乱,先是春秋,孔子出生在这个时代,后面是战国,孟子出生在战国,这个时候因为诸侯国多,为了自己的利益,战争非常频繁。在现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个地球上的国际状况就跟中国春秋战国非常相似,於是乎他想到了统一。全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一个中央政府,全世界这些小国家都能够服从这个政府来统治,国与国的战争就不会再发生了,换句话说,核武战争可以在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什么人来统一全世界?他想来想去,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两样东西都在中国,他非常向往,也非常尊重中国文化五千多年的承传。从五千年历史上来观察,中国文化是稳定的、是和谐的,跟其他地区文化不一样。其他文化虽然好,心量不大,而且有优越感、有傲慢,这是比不上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谦虚。外国,他说外国人考虑十年,中国人考虑至少是一百年。所以他非常欢喜中国文化,甚至於说,如果人真的会有投胎,他来世要投生到中国,可见得他对中国文化的感情之深,超过我们现代许多中国人,非常受人感动。当年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整个世界混乱,中国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也是一片混乱,没人相信。所以人家问他,你对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坚定的信心?他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你不要忘记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他们家里有最好的东西,当他们走不通的时候,他回去找祖宗,他就变成世界第一。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过去这些年来,我们虽然有信心,但是也有怀疑。我自从学了佛之后,相信因果报应,我也有坚定的信心,凭什么?凭祖宗积德。我的这个信心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中国这个民族,千万年来世世代代都推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教诲。这个教诲在中国人,无论他有没有受过教育他都知道,他都能说得出,所以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有节制,他不敢做得太过分。学佛的人对社会安定做出最大的贡献,那就是因果教育、圣贤教育。佛经里面讲到因果很多,比道家讲得更清楚。道家讲报应,果报讲得很多,有些果报没有把因说清楚。佛经里面把因讲得很清楚,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不是这一生死了就完了了,我常说「死了就不得了」,麻烦就大了,必须在我们未死之先,要把来生的事情给了了,这就是对的,最正确的。

  佛陀的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一个,如何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陀教育。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佛知道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对於宇宙人生真相迷惑而来的。对宇宙人生真相,就是诸法实相,迷而不觉,他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招来的不善的果报。如果认识清楚了,搞明白了、搞清楚了,他的思想端正、言行端正,他造的是善业,感来的是善果。佛知道这个因果事实真相,用什么方法落实?用教学,诸佛菩萨个个都是好老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生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去做一个穷教员,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过世,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他的事业。不但当时的人接受他的教育,真的,不再有恶念了,不再有恶言恶行,这一生过的是幸福美满,真离苦得乐了,更深层的,佛讲,苦有究竟苦,究竟苦是什么?六道轮回;乐有究竟乐,究竟乐是什么?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最近,去年往生,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这个老和尚去年往生,一百一十二岁,为我们做证明,证明什么?证明释迦牟尼佛说的话是真的,地狱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他见过很多次。来佛寺的三个念佛人,你看看他怎么走?他给我们做示范,真的离苦了。佛经上常讲的三苦八苦,八苦,生苦他们有,三个人都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也没有。他们身体健康,年岁虽大了,不需要人伺候,自己能照顾自己。而且还有工作,一百多岁的人耕地种田,很辛苦的工作,从早到晚不休息。海贤老和尚走是晚上走的,白天在田里面干了一天,他自己知道,做榜样给别人看。黄昏的时候有人看到老和尚还在工作,劝老和尚,天黑了,明天再做,今天可以收工了。老和尚说快了,我这里快搞好了,搞好了我就不做了。哪里知道他晚上就走了,你看看多自在。所以生老病死,除生之外,老不苦,病没有病,死不苦,说走就走,又没有生病,还不要人助念。有人要给他助念,他告诉别人,助念那是不可靠的,我自己有把握,我自己走,不需要人助念。说走就走。他的母亲走得好,代表在家居士,八十六岁那一年走的。走的那天她还包饺子,家人团圆了,儿子、女儿、侄女都在,表演给大家看,吃完饭之后,坐在椅子上,双腿一盘,告诉大家,我走了,她就真走了,没有病苦,说走就走了。海庆,他的师弟,八十二岁往生,也是自在走的。

  八苦之外,除了生老病死,还有求不得,他没有,他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没有求不得苦;没有怨憎会苦,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放在心上,打他、骂他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怨憎会;没有爱别离,八苦他都没有;五阴炽盛是身体不好,他身体很好,年岁虽然大,不生病,健康长寿。这是现实给我们表演离苦得乐。有人问他养生之道,你是怎么保养的,身体这么好,一百一十二岁头脑清楚,思惟敏捷,不输给年轻人?他的回答,都是得力於持戒念佛。持戒是真的,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他虽然不认识字,他记在心里,他全做到了,都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来。

  所以我凭著祖宗积德、三宝威神加持,如果中国要是灭亡了,整个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就会消失,中国决定不会灭亡,那就是世界上人有救。我这个信心是从学佛得来的,我一点都不怀疑。海贤老和尚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一定要跟他学习,必须跟他学习,这个榜样树立在那,为谁树立的?为我树立的。我们念佛同学都要有这种心态,他是表演给我看的,教我学他,我才得利益。别人学不学与我不相干,我学我得利益。真正难得。

  所以同学们在这几天,心得报告全是讲的孝道。传统文化的三个根意义很深,可以说这是我们共识。我没有提醒大家,也没有要求大家,大家自动自发提出这一类的报告。这些我们可以把它集中起来,印一个小册子,尽量赶快,分发给这一次参加祭祖法会的大众们。好,我们再看下一篇。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鉴: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妙音,近日将以前上学所读到的历史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在这个庄严的课堂,向师父、诸位老师大德恭敬汇报的题目是:「二十一世纪的认祖归宗——追忆上古美好时代」。

  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我国在八千年前,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得灿烂辉煌:社会井然有序,以玉、石做的礼器古朴精美,农业俨然成为社会支柱。如今,江南所种之水稻、北方人所食之小米,八千年前已是国人的主食了。和中国一样,古文明诞生之处,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人们每天所食用的粮食也是万年不变。然而,和中国不同的是,虽然人民繁衍生息相续不断,灿烂文明却尘封历史。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如同密码,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成为追忆。文明无论多么伟大,没有传承的载体,依然禁不起时间的冲刷而逐渐淹没。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的奇迹。而奇迹的诞生,端在拥有延续其文明的载体:汉字与文言文;并做到一切施政为教育服务,注重教学为先。

  甲、汉字、文言文——千年不变。

  我们知道:说话(言)的方式因时间、地点而改变,但是表意的「文」字则通过标准的记述方式而延续千古;用表音的文字记事,往往以音之演变而失其本意,但是用表意的象形文字记事,则越千年而意相同。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提醒世人明了汉字的价值:若苏格拉底突然复活,欲与今天的希腊人交流,会因希腊文古今不同而无法进行;若孔子突然复活,欲与今天的国家主席交流,两人则可以笔谈无碍。通过这个有趣的想像,汤恩比博士提醒全球,汉字和文言文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交流的书面媒介(visual code)。

  汉字是智慧的符号。传说汉字是距今约五千年前,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仓颉造字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意思是说,仓颉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才造出汉字的。仓颉墓至今犹存,考古学家对其考古发现了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多年)以及龙山文化(距今约四千多年)的遗存,说明了汉字是在礼制社会形成之初出现的。做为象形字的汉字,每个字就是一幅画。因此唐代著名的画家张彦远视字为画之源,道出了造字的真意:「(颉)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这是说汉字是智慧的符号,蕴含了天地万物之道,人类交往之义,道义因汉字而得以彰显,是故仓颉造字之时,出现了粟从天降,鬼於夜哭的情况。

  做为道义之符号的汉字,反应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生观,故《荀子》有言:「(上古)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说明了历史最终选择仓颉所造之汉字,因它得「壹」。古人以「壹」来指代自性、真理,即老子之「道生一」。由此可见,常道既然不可名,勉强要用符号表示出来,便成汉字。用智慧的符号,引导人们悟得天地宇宙之真常,这就是中华文明诞生时的情形。尊敬的师父上人说「学习汉字可以令人开悟」,良有以也。

  有了彰显道、义的汉字,文以载道的文言文逐渐出现。所谓「文言」,即指与口语不同的书面用语。例如,今天北京人打招呼,多会问:「吃了吗?」广东人打招呼则不会说吃,而说食:「食咗未呀?」江浙一带则说吃:「吃好咯?」南北用词、用句虽然大相径庭,但是若写成文言,皆是「饭否?」随著时间的推移,即使几百年前人如何打招呼,也很难得知了,但是,只要一看到古文「揖」,脑海中就会浮出两个人相遇打招呼的情形。这就是文言文成功跨越时空的一个例子。

  由於文言文的存在,孟子才能在孔子去世之后,向至圣先师学习而成为亚圣。净宗的蕅益大师也才能在八祖莲池大师过世之后,依靠恭读八祖的著作而成为九祖。真是「文以载道,文可传道」。同理,今天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肤色如何,若一念猛厉,以至诚恭敬的心,学习汉字与文言文,效法孟子、蕅益大师恭读古人著作,依然可以跨越时空而成为国学传人、圣贤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人学习中文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人,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成功先例。那时,周边的部落会让他们的王子住在中国,接受中文教育。其中汉朝的仇敌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磾,竟因此而成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以其孝悌忠信、恪尽职守而成为汉武帝的名臣,葬在武帝陵墓旁边。「忠孝传家远」,金日磾由此成为金氏家族的鼻祖,后代子孙更将他的画像放在族谱首页,勉励子弟效法。金日磾去世两百年后,汉代的史官著述,言某人属「胡」还是「汉」,已经不再看他的民族和肤色,而只看他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了。换言之,「汉人」最早的定义,便是能够力行孝悌忠信、深明礼义廉耻者。

  总之,汉字和文言文,不仅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它们做为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符号、道义的教育,令古今融为一体、中外合为一家。果真汤氏的预见成真,则中文将令全球成为济济一堂的大家庭,帮助大家化解对立、放弃纷争,共同追求道义的人生,让地球村和而不同、彼此互助,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乙、孝亲尊师的圣王明君。

  人们常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千万年来代有传承。在我们今天认祖归宗之时,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取沧海之一粟以追溯祖宗的教诲与实践经验,将其用之当今,塑造孝亲尊师的新风尚。

  乙一、上古夏商两代。尧舜和夏朝、商朝的时代,是道德仁义的伟大时代,中华文化以孝、敬二德做为根本,便形成於此时。数千年来,大舜的至孝成为国人立身行孝的最佳榜样。大舜少时丧母,他的父亲糊涂,后母时时想要谋害他,弟弟则傲慢不羁。大舜以至孝让家人「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他的真诚无我终於化解了家人的怨怼。感动一家者,便能感动天下,大舜难行而能行的至孝,感动了千秋万世。

  九一一事件出现之后,澳洲大学研究和平的专家学者曾问尊敬的师父上人:当今世界纷争不断,根本原因在哪里?老教授回答说:「世界冲突的根在家庭,家庭是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传统文化将一家之不和与国际社会、天地宇宙联系在一起。老教授进一步指出:「家庭冲突还不是真正的根,真正的根在哪里?真正的根在自己,起心动念是我的利益,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自利跟利他不就冲突了吗?所以真正的冲突,我们东方人讲的,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才是根。」

  不断自省、自新,让习气愈来愈淡,让自性本善得以彰显,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最早实践这个教育的圣王就是商汤(约前一六七五年~前一六四六年)。他看到有人犯罪,立即反思己过,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个学习的态度,就是孔子将其总结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人尊师,是恭敬对待一切人,视所有人为老师。不但如此,商汤在生活上还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能忘记改过迁善。在洗手用的器皿上也刻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因如此,方感得九百年后,在商汤的所在地河南,译出了《华严经》,经中的善财童子的学习态度和商汤完全相同。商汤、孔子和善财童子,所处时空虽不同,但是所行之道则无异。正如尊敬的师父上人所言:「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落实在孝亲尊师。」

  上古大舜感动一家,继而成为圣王;商朝成汤反求诸己,以改过自新实现国家治理,这就是老教授在澳洲与专家学者探讨和平之道的历史依据。值此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化解怨气对立,解决社会矛盾、家庭不和的理论和方法,依然不出古圣先贤的教导! 

  乙二、周代:礼制的教化。从夏朝开始,中国逐渐向礼制社会发展,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方式是:广泛使用同一形制的礼器以定期祭祀,从而教化民众,让大家对共同的文明、共有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可以说中国便是因祭祀而逐渐形成的。从礼器玉璋的考古分布上,可以看到中国的雏形。这种礼制的发展,与其说是政治的扩张,不如说是文化在交流与互鉴中逐渐形成共识,继而互助合作、互通有无。中国便是各地人民对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产生认同从而凝聚在一起的国家。

  所以,令人们对家国生起归属感者,无过於孝敬、认祖归宗。三千年前,中国人开始将祭祖与祭祀天地相提并论。圣人周公通过祭祖活动(尤其是祭祀开国之君周文王)以凝聚民心、传承孝敬、实现教化,可以说这是国家祭祖的最早实践之一。国君用於祭祀的明堂成为首都的中心,家庭祭祀所用的厅堂,也成为家人生活的中心。

  据《孝经》记载,孔子非常赞叹周公将天、地、君、亲配合在一起:「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从此,祭祖成为联系中央与地方的纽带。而「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令祭祀成为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学习的最好时机。祭祀的教育意义,在周朝得以完整体现;周王朝所在的镐京(今天西安市长安区)成为各个诸侯国建设家园的样板,故称「京师」。

  首都得「师」名,亦是名至实归。当时,虞、芮两国的国民有争执,无法解决,就来到了周国。刚刚进入国境(即今天的陕西),就见到种田的人们都互让田界,谦让长者。令争执的双方顿时觉得非常惭愧,还没有找到国君去理论,就已经互敬互让,打道回府了。故周朝之和谐、美好,全在礼教之成功。国君能够孝、敬,人民知道礼让,吸引各地政治领导、有识之士定期前来参学,这就是周朝以礼服天下的情况。这种方式,现代社会也适用。汤池小镇和谐社会、礼义家邦的实践以及澳洲图文巴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谐示范城的实践,就吸引了联合国多个国家的大使前来参学,并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各自的祖国以参考。

  历代开国的君主都以孝亲尊师著称。文王每日三次问候父亲,务必让老父亲吃得好。他心中还时时不忘祖父想要向圣人问道的愿望,终於感得圣人在首都附近出现。一日,文王的史官在占卜时发现,上天已经为他留下了一位老师。文王立刻请史官看看这位老师在哪里。史官就指了一个地方说:「从占卜上看,老师应该就在这里。」文王连忙斋戒三日,整肃身心,才带著随从奔赴史官所说渭河北岸,只见一位老人坐在河边钓鱼。文王和老人攀谈起来,为老人的智慧所折服,非常高兴的说:「先君太公曾说过,当有圣人来到周国的时候,周朝就会兴起了。是夫子您吗?先君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啊!」於是,周文王连忙将这位名叫吕尚(俗称姜太公)的老人请上车,封为太师(即君王的老师),为了表示恭敬,尊称为太公望(祖父所期待的圣人)。文王的孝亲尊师由此可见。

  文王求教太公望有关国政的重要问题:「如何守好我的国家?」姜太公就说:「请您斋戒,我将告诉您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文王於是斋戒了整整七天,令身心都诚敬到了极处。又恭请老师上座,自己则居臣子位,面向北方,礼拜老师,如同臣民礼拜天子一样,礼成之后,方才洗耳恭听老师的教导。姜太公遂将古圣先贤所传承的仁圣之道和盘托出,文王因而成为一代圣王。文王尊师重道为后世历代皇帝所景仰、效法。文王之后的三千年间,历代皇帝必定在老师面前执弟子礼,不敢以天子自居。不但如此,更有明君派特使四处访求明师,以造福天下。其中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者,便是汉明帝。

  乙三、汉朝:一切围绕教育展开。一日,汉明帝刘庄梦到一个金人,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於是请来臣子占卜,言金人为「佛」。皇帝便亲自委派特使,西行求佛法。特使请来了摩腾和竺法兰,并用白马驮经入洛阳。明帝建立白马寺,以纪念它的辛劳。

  汉明帝因为将佛法正式请到中国而被谥号「孝明皇帝」,显示出他不仅修身以明明德,亦大兴教化,帮助其臣民明明德。明帝之圣德来自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光武帝刘秀,毕生为政勤勤恳恳,暮年依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他的母亲阴太后柔顺谦恭,有智慧。她曾帮助光武帝躲过杀身之祸,却不居功,将皇后的位子让给别人。阴氏家族虽贵为豪门,但因以五经为家学,家风谦让恭谨。阴太后的兄弟虽身居要职,屡次获得皇帝封爵、奖赏,也都一一回绝。

  阴太后的长子刘庄原本并非太子,却因其母亲和舅舅的谦虚礼让,戏剧性的被封为太子,继而成为开创太平盛世的明君。继位之后,明帝不忘母亲守谦的教导,先赴太学谢师。在太学的大殿里,皇帝请老师上座,自己向两位老师行晚辈之礼,以示尊老敬师。接著,皇帝和诸多学生一起聆听教诲,主动向老师做心得报告,一如当年。这个师资道合的美好氛围,感染了洛阳城的居民,围在窗外、门外者多达万人。

  此后,明帝虽贵为天子,但是每次拜见老师,必在远远的街口下车,徒步前往老师家拜见,体现了师道至尊。在明帝的带动下,全国人民都对老师非常恭敬,朝廷的臣子也对皇帝更加敬重,每每上朝,必在城边下马,徒步入宫拜见皇上。这个好传统确立之后,历朝历代未曾改变。及至明清,北京城很大,上朝要走很远的路。许多官员为了准时上朝,往往凌晨两点就要起身。然而,这些受到圣贤教育的官员一直坚持这个传统。皇帝深知老臣上朝辛苦,特别会为他们赐座,或免去他们上朝。古代朝廷中的长幼有序、互相尊重、一团和气的氛围,今人若能感受到,也会非常向往、赞叹的啊!

  由此可见,明帝以其力行儒家教导,孝悌忠信、诚敬谦和,方感得佛在梦中现金身,令佛法以帝王礼请求道的方式,传入中国。体现了「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师道至尊」的优良传统。汉明帝所尊崇的太学教育,做为中国最重要的教育机构达一千九百年之久;而他所躬行的尊老之礼,在日后成为教化民间的乡饮酒礼;他所迎请的佛法,在三百年之后完全融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法提升了传统文化。

  史家往往以明君为整个时代的标识、王朝命运之转折点;事实上,真正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改变的,是明君也是他们的老师,周文王如此,汉明帝亦如此。明帝所礼请的佛法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令传统文化得以提升。他之所以对文化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是他守谦德,明孝道,行师道所致,实非偶然!

  生活在两千年前的汉明帝,可能没有想到,由他促成的佛法东传,竟然为两千年后信息社会的全球人民,带来实现和谐共荣的希望!一九七0年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靠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同时将孔孟学说落实在生活之中又为大乘佛法传入中国铺平道路的,正是这位接受圣贤教育的汉明帝。

  习主席说过:「文明因多彩而美丽,文明因平等而互鉴,文明因包容而共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融入了周边各方传统为一身的传统文化,它经由中国的汉字和文言文得以代代相传,通过上起帝王,下至百姓的躬身力行而得以发展,创造出了明君在上,贤臣辅之、国民从之的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长达五千年之久。今天,人类社会虽然面临种种现代化的危机,但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只要能够重新正视历史,向古圣先贤学习谦虚、恭敬、孝亲、尊师,必然能够展开人类社会的新纪元。历史证明,人无论贵贱、无论国籍,只要能够遵从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能实现家庭和谐、子孙贤孝;果然人人知孝敬、明礼义,家家能有家道、家规、家风、家学,必然社区和睦、国家繁荣、世界和平。

  以上是弟子粗浅的学习汇报,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老师慈悲垂训,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妙音敬呈。

  老法师:这一篇署名妙音。对,好,几张图片介绍一下。

  学生:

  图一、明清金氏家族的族谱。左边是金日磾的画像,右面是史官班固赞颂他的诗。

  图二、商代长辈用餐,侍者恭敬端著装水的铭盘,方便长辈洗手。这是当时敬老、护老的一个风俗。类似的风俗在英国的都铎王朝中也可以看到。

  图三、这是上古时代,玉璋在东亚地区的分布及其形制变化,此中可见中国版图的雏形。可见,礼制社会是以对文化传统的认同凝聚在一起的社会。

  图四、周朝的京师是事实上的万世师表。此图是周朝刚刚建立时,首都镐京附近的一个家庭院落遗址。位於今天陕西的凤翔县,是典型的四合院。其「前堂后室」、「正门朝南」、厅堂用於祭祀、厢房用於居住的模式,与明清的四合院完全一致。显示出西周的京城的生活方式、建筑模式不仅是当时国人效法的对象,更在中国延续三千年之久!

  图五、左图为汉朝的太学考古复原图,它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有三万学人。这个制度,延续了两千年,右图为明清时代的太学(上)和学宫图(下)。可以看到太学的格局是一脉相承的。

  老法师:下面还有一篇开吉的,我们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好,先把这一篇念下去。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惭愧弟子开吉,今日向师父、诸位法师大德恭敬报告的题目是:「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写给二十一世纪的人类」。

  汤恩比博士曾经说过:中国比西方更成功的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数百年来,中国国内在和平而有规律,相对较安定的环境中,成功的维系了数百万人的团结一致。再者,中国成功的融合了一个外来的思想文化—佛教,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明。

  在历史上,中国曾有超过五百年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的五百年中,中国分裂成许多小诸侯国),但是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整个国家在政治上大一统了。之后,中国的政治始终是统一的局面,再没有长期分裂过,且在文化上,从未丧失它的整体性。在这种成就的力量上,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希望,带领人类政治进入大一统的世界。

  阿罗德.约瑟.汤恩比(1889-1975)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毕业於牛津大学,任伦敦大学的希腊语和历史学教授。曾代表英国政府,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会议。他发表过约三千篇论文著作,主要学术贡献是十二册的巨著《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历史。他认为,社会文明的衰落源於无法胜任道德与宗教的挑战,而非物质与环境的挑战。

  在汤氏过世后的一九七八年,《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一书出版。编者是日本学者山本新、秀村欣二,此书的核心思想是:「全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唯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这部书能够增长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家民族的自信心,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幸福和谐的新世纪。

  一、拯救人类之宗教。

  当今时代世界危机重重,一九四五年美国向日本投放第一颗原子弹——宣布核时代黎明的到来。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的集体自杀更具现实可能性。《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汤恩比冥思苦想的问题是,现代文明的危机和世界的未来。「道德危机正是需要当今人类倾注全部智慧和力量来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汤恩比博士指出了宗教的重要性。只有恢复宗教教育,才能够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众所周知,「宗教」二字的含义非常深刻。在中国文字之中,「宗」的意思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值得尊崇的教化。多年来多个宗教的精神领袖都在极力倡导宗教团结,提倡「世界宗教是一家」,这些有著深厚爱心、高度睿智的领袖们呼吁不同的宗教和教派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学习、互助合作;接著这个理念又传到了澳洲、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区。这些宗教领袖们告诉我们:「爱」是一切宗教的核心。佛家提倡「慈悲」,伊斯兰教说「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新旧约》说「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因此,仁慈博爱是世间所有宗教的共同点。因此,只有宗教团结才能帮助社会化解冲突,为世界带来永久的安定和平,此乃世间一切有识之士的共同理念。

  汤恩比博士认为,宗教是拯救世界的最大希望。他说:「一些较为文明的宗教和哲学的创始人认为,神性的本质并非权威,而是爱、仁慈与人道。」汤恩比博士认为只有宗教和哲学能够帮助世界走向和平:「佛菩萨和基督并非权威施行者的象徵,而是代表克己奉献和自我牺牲;儒家与神道教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助合作;道教则以自然为导归,不为人类粗鲁笨拙的行为所扰乱。诚然,在这些格外睿智而温和的宗教及哲学传统基础上所建立的世界观,才是现前拯救全人类最大的希望。」(《污染的起源》,刊载於《地平线》杂志)

  一九五六年,汤恩比在《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中说:「各高级宗教的使命不是相互竞争,而是要相互补充。我们虽然信奉自己的宗教,但是没有必要认为自己的宗教是真理的唯一宝库。」因此各个宗教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助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汤氏的真知灼见正是源於他对於世界人类仁慈博爱的胸怀,以及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终极关怀。

  二、世界国家的核心。

  汤恩比博士竭力主张,为把人类文明从毁灭边缘拯救出来,有必要建立「世界国家」。这是他对世界及中国的文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所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从中国历史而言,(秦灭亡后)统一大势还是贯通了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延续至今。中国的「大同思想」是长期形成统一国家的根本动力。这种大同思想体现在《礼记》经文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人对於「天下」的观念,彰显出此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在《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中说:「中国直到封建末期始知还另有世界存在为止,一直称本国政权所及范围为天下,即认为自己就是世界。在当时的中国人来看,统一天下就是统一了全世界。对他们来说,由历代王朝建立的帝国就是纯粹的世界国家。」

  汤恩比博士曾说:「中国历史不断的周而复始的改朝换代。然而,中国比西方更成功的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数百年来,中国国内在和平而有规律,相对较安定的环境中,成功的维系了数百万人的团结一致」。全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希望国家能够和平安定、长治久安,而中国人做到了这一点。「再者,中国成功的融合了一个外来的思想文化—佛教,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明。」中国人的心量大,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使之与自己的本土文化融合成一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汤恩比博士说:「在历史上,中国曾有超过五百年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的五百年中,中国分裂成许多小诸侯国),但是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整个国家在政治上大一统了。之后,中国的政治始终是统一的局面,再没有长期分裂过,且在文化上从未丧失它的整体性。」从政治而言,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虽经历改朝换代,但始终维持大一统的局面,而没有分裂。从文化而言,儒释道三家是一体,三教九流是一体,这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对此汤氏对中国无比的景仰、尊重,赞叹它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众所周知,这种统一的能力,不是靠政治、经济或军事武力,而是靠伦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从汉朝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教育就成为中国伦理道德教育之主流;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承担中国社会因果教育之权责;而大乘佛法则是宗教教育之集大成者。儒释道三种教育水乳交融,代代相传,使中国维持著大一统的太平盛世。

  当今时代,大唐治国宝典《群书治要》横空出世,为世界和平带来希望。诚如汤恩比博士所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是《群书治要》大放光芒的世纪!

  在《地球的继承人》一文中,汤恩比博士总结说:「中国在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及历史经验,令其当之无愧的成为统一世界的人选,而这些成就与经验,正是西方国家所缺乏的。有鉴於此,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有机会统合人类,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全世界若要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则和谐世界、和睦社会、和乐人生、和平共存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三、东亚的卫星文化。

  对於世界的未来,汤氏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特别指出,东方文化是以中国为核心,还有三个卫星文化——韩国、日本和越南。在《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中说:「当我们把视野扩大到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时,不能忽视日本、越南、朝鲜的历史贡献。」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华文化影响,曾使用汉字、文言文做为书面语,受中华法系影响的东亚国家。汉字文化圈除使用汉字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信仰佛教者众多。

  晚年的汤恩比对中国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当各先进工业国因超工业化的袭扰而陷於大混乱的时候,中国有可能会创出保持农工业平衡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与日本、朝鲜、越南一起完成以东亚为基轴的世界性政治统合。这种业绩和政治能力在未来的世界中是会发挥作用的。」当今时代,中日关系为世人所关注。历史已经证明,中日两国本是兄弟之邦,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开始往来,而日美关系不过百余年。历史记载,从春秋末年、战国初年开始,一直到隋唐,日本不断派使者到中国来留学。直至今天,每年依然有许多日本文人游客,专程赴西安(汉朝、唐朝的长安城),在那里文化寻根,长思怀古。因此中日兄弟之邦,理应团结友爱。汤恩比博士指出:「当美国出现不稳定状况时,中日关系必将决定日本的命运。今后,决定七十年代后国际政治归向的重要因素是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应该做贤明的选择。」

  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使世界重新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诚如汤氏所言:「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早在五十年前,思想家罗素就已经以其对中国人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意识到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千余年历史培育出来的良好资质,从而预测中国将成为文明的核心。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汤恩比博士已经感到中国传统文化将不久大兴於世:「现在中国的形势已经有所稳定,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经过二千余年培植起来的生活智慧,也将对新社会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因此,当将来,那个与我们描绘的未来世界政府概念最为接近的世界国家,终於得以建立起来成为全球性的统一体。此时,中国将成为这个统一体的核心」。

  以上是开吉学习汤恩比博士《未来属於中国》一书的心得报告,恭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好,我们的时间还剩三分钟。这几篇东西很有价值,大家确实是下了功夫。从佛法的智慧,更深入的体会到汤恩比博士的这些言论思想,增长我们的信心。今天的新中国确实向这个方向在迈进,我们能够看得到,二、三年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会传遍全世界。所以往后统一世界不是军事、不是武力,也不是科学技术,也不是经济贸易,而是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的教育,这样才真正的给全世界带来太平盛世。这一次的盛世不是局部的,是全球的。汤恩比说得很好,他的预测当中,中国人心胸阔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都能够复兴,中国人有这个雅量,而且互相学习,提升每一个族群的古文明,他们不至於被历史淘汰,不至於被消灭。

  我们看了汤恩比这些文字,我们对他有信心,我们感到他所看到的是真相,不是一个理想、愿望,是事实真相。希望我们同学更努力,将来我们付出的贡献,我们一生走释迦牟尼佛的道路,是一个义务教师。这篇文章提到了,要国家领导人跟好的老师配合,领导人好像一条船掌舵的人,教师好比是划桨的人,摇橹的人。做出最伟大的贡献,而不求名闻利养,这是佛门弟子应当做的,释迦牟尼佛带头做了,我们要跟进。

  这几篇东西与祭祖有关的,前面还有几篇,把它合起来,第一个要做有声书,这三篇要合进去,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老祖宗的献礼。我们怎样纪念老祖宗?我们用这个来做纪念。做光碟,光碟可以大量流通,成本很低,印书印一本我相信成本比光碟多。光碟现在多少钱一片?用这个好。有文字、有音声,非常能感动人。现在读书的人少了,不喜欢读书,这个打开听听,愈听愈有道理,他会慢慢听下去,是个很好的方式。要认真去做,希望在祭祖前一天,我们能把它做出来。你们自己商量一下,我少讲几堂经都没关系,把这个时间让给你们。把这个东西看看一共有多少。这个妙音,不用真名字也可以。

  这一次的祭祖,那就很不平常了,有这么多丰富的,这是教育!这个很难得,一般只有祭祀的仪式,没有这个教育,这个真正唤起中国人的爱祖宗的心,爱民族、爱国家、爱世人。好。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0七集)  2014/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07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弥陀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般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报父母恩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悲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集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净土法门法师讲当来变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地藏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法华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梵网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公案     

净土法门法师讲观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华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金刚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精华录     

净土法门法师讲净宗朝暮课诵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六字大明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门品     

净土法门法师讲普贤行愿     

净土法门法师讲十善业道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坛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往生咒     

净土法门法师讲文钞     

净土法门法师讲心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信愿行     

净土法门法师讲药师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圆觉经     

净土法门法师讲占察善恶业报经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彻悟禅师讲无量寿经    

传喜法师讲无量寿经    

纯祥法师讲无量寿经    

大安法师讲无量寿经    

德森法师讲无量寿经    

定弘法师讲无量寿经    

法然上人讲无量寿经    

佛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宏琳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光法师讲无量寿经    

慧净法师讲无量寿经    

净因法师讲无量寿经    

开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宽运法师讲无量寿经    

仁清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道法师讲无量寿经    

悟显法师讲无量寿经    

信愿法师讲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讲无量寿经    

智随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慧法师讲无量寿经    

庄霖法师讲无量寿经    

自了法师讲无量寿经    

宗舜法师讲无量寿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