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50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页,倒数第二行: 「六波罗蜜,即六度,是证涅盘之正因」。六波罗蜜完全是放下。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学佛从哪里下手?中国佛法是大乘教,他老人家告诉我的,从看破放下下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六度前五度是放下,最后般若度是看破。先看破还是先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因缘不相同,没有一定。应该是大多数的人们先从放下下手,所以六波罗蜜的排列,前五度摆在前面,放下,五度都是放下。布施,这底下有,放下悭贪,持戒放下破戒,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是放下懈怠,禅定是放下散乱,最后般若是智慧,放下愚痴这是看破。念老这个地方,这个提示得很好。菩萨修学的六门功课,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学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所以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这六门功课是证涅盘的正因。 修学大乘,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这是佛陀教菩萨修学的六门功课,大小乘经典都说。大乘,几乎没有一部经上不讲六波罗蜜的。布施对治悭贪,这六门课修到什么时候圆满?悭是吝啬,贪是贪求,什么时候我们没有吝啬的概念,没有贪求的欲望,布施波罗蜜就圆满。六度所对治的,这六种全都是染污,染污我们自己的真心,在本经上就是清净平等,有悭贪就不清净,心是浮动的就不平等。佛法的修学,求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个自己一定要非常清楚。总的来说,用佛经的术语,佛法修学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什么意思?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究竟的相好,这是大乘菩萨修学终极的目标。用什么方法?大乘经上说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大类,这六大类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种,这六大类。所以每一条里面所含的境界是没有边际的,无量无边。 众生对於一切法都贪恋、都希求,分别执著,这就把本来是佛变成六道众生,在佛的眼目当中可怜悯者。每一个众生原本跟一切诸佛一样,跟阿弥陀佛没有差别,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首先就是迷了,迷是愚痴,自性本有的无量智慧,这一迷之后,智慧变成烦恼,变成无量烦恼。佛现在教给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放下,首先把你的欲望,对物质上享受的欲望、精神上享受的欲望统统放下。有人说这是人生的享受,放下了,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凡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夫他所认识的快乐,我们用一般名词来解释,都是一些刺激,真正的乐他没有享受到。好像现在这个世间年轻人,很多,吸毒,你问他为什么吸毒?快乐。麻醉,打吗啡,是这种乐。这个乐,付出的代价是生命,是极其痛苦,哪里是乐? 佛法里面有没有乐?有。连世间法,凡是随顺性德的有乐。《论语》头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喜悦,就是快乐。这乐从哪里来的?学,学了之后把它落实,习就是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不亦悦乎。悦是喜悦,这种快乐不是外面的刺激,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我们从海贤老和尚的身上完全看到,老法师欢喜布施,他完全用自己的劳力耕种,喜欢劳作,从早到晚,没有疲倦,没有厌倦,做得很快乐,愈做愈快乐。他耕种的土地面积很可观,一个人干,一生开辟的荒山有十四处,总面积有一百多亩。古时候一个小家庭,五亩之地就能养活一家。老和尚这个小庙,也是一个小家庭,全靠他老人家耕种。那个乡下没有香火,没有供养,靠什么生活?靠海贤老和尚农耕。他开荒山,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还种树木,成绩非常可观。收获,除了自己需要用的之外,多余的很多。老人家生活非常节俭,一粒米都不会糟蹋。他多余的粮食、蔬菜、水果,没有拿到市场去卖,那要卖是很可观的价钱,没有,他拿去救济,周围,周边几个县市,有遇到灾难的,有遇到缺乏的,他布施,他去做救济工作。一生,我们知道他二十岁出家,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九十二年乐此不疲。地方上的居民都称他为大善人,喜欢布施,喜欢与大家共享,不是独享,共享,能够舍己为人,这属於财布施。 还有法布施。老和尚一生,他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听人讲过一部经。出家之后,师父只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念佛的功夫到什么程度?自然是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不容易,究竟圆满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真得到了。我们从光碟上看,现在我们做了一片有声书,一共九个小时,诸位要是有时间应当多看,把它当作《无量寿经》来读。每一个章节都感动人,都是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教训,念久了,对於净土自然就明白了。明白之后疑惑就断除,断疑生信,你对净宗有坚定的信心、有坚固的愿力,你决定得生净土。 老和尚是亲受阿弥陀佛的嘱咐,阿弥陀佛派他在这个世间表法。他修得好,修得非常如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他虽然没有千遍,没有读书,他念这句佛号,一天要念几万遍,九十二年没休息。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只有佛号,所以他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最高的是理一心,跟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境界,老和尚证得了,真正不可思议;换句话,用禅宗的话来说,他开悟了,大彻大悟。所以自性的般若智慧现前,他没有一样不知道,偶尔也跟人漏了一、二句,他说我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说。所以佛赞叹他修得好,可以做学佛同学的榜样,当然更是念佛法门求生极乐世界最好的模范。我们在这个时代,向他老人家学习决定不会错误,决定会跟他有同样的成就。 如果信心不足,这个碟片多看,精简的片子大概是一个小时,一天可以看三次;如果像我们现在所编的这个有声书,大概是九个小时,一天看一遍,这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天一遍九个小时,一年就是三百多遍,每天念佛一万声,专修净土,你一年根扎下去,不定什么时候就其义自见,自见就开悟。开悟之后,你跟老法师一样,什么都知道。这个就是法布施、无畏布施。你在那里修,别人不知道,你是个开悟的人,是佛门大善知识,你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地区少灾少难。中国谚语所谓:一人有福,连带这一个地区,这地区不遭难。现在居住地区,行善的人少,作恶的人多,行善的人有限,作恶的人无限,真修行人还管用吗?管用,他纵然不能消除大众的业障,他肯定能减轻大众所受的灾难,肯定可以做到。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在教化,这里头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布施,圆满的布施,凡夫不知道。对於佛法,特别是大乘法,稍稍有一点涉入,自然就能看到,一时看不到,如果你用心去看,遍数看多就看出来了。看出来你就能学会,你就学到了,利益无量无边,慢慢吝啬的心没有了,贪爱的心淡薄了,智慧就开了。清净心生智慧,染污的心生烦恼,智慧是这么来的,不能不知道。智慧能解决问题,烦恼是制造问题。 第二个,持戒。海贤老和尚没学过戒律,大概只是在受戒的时候,出家,出家人都要受戒,那个时候的戒坛有老师讲解戒律。三皈五戒、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戒,出家戒,再往上有梵网菩萨戒、瑜伽菩萨戒、璎珞菩萨戒,这在中国都很流行的,这些戒本他一定学过。虽然不认识字,他听明白了,根本的戒律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把一切戒律全都包括在其中,老和尚做到了。不杀生、不YIN欲、不偷盗、不两舌、不妄语,老和尚一生没打过妄语,这是持戒清净。持戒得清净心,布施、持戒得清净心。 忍辱,老和尚忍辱的功夫令人佩服、令人尊敬,一生没有发过脾气,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佛门里头也不多。一生没有毁谤过任何人,没有批评过任何人,从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他忍辱的功夫;没有瞋恨的念头,忍辱波罗蜜圆满。一天到晚,你看到他都是欢欢喜喜,满面笑容,像弥勒菩萨一样。无论是僧家、是俗家,男女老少对他都尊敬,都喜欢亲近他,为什么?他的磁场好!真正有修行的人,磁场不一样。我初学佛的时候,感受到磁场,是章嘉大师的小道场,磁场非常好。到那边一句话不说,那是一种享受,让你的心在他居住范围的地方能定下来,能够不起妄想、不起杂念。这个要修,特别是对毁谤你的人、对侮辱你的人、对陷害你的人没有怨恨心,你见到他们呢?见到他们还尊敬他,决定没有报复,修忍辱波罗蜜,我们要认真学。学佛的同学大概都读过《金刚经》,《金刚经》里面有一条公案,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在《大涅盘经》里面详细介绍,《金刚经》文字不长,只是略略的提了一下。忍辱仙人受歌利王割截身体,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凌迟处死,是用刀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是这样让他死,不是砍头,不是一刀毙命,这个真叫奇耻大辱。忍辱仙人能忍受,最后死的时候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前世,修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遭遇到这个事情。世尊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话,没有妄语。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反而感谢,感谢什么?感谢你替我消业障。这个念头是正念,不但不怪罪这些陷害我的人,我还要感恩他。我们在六道,无量劫到今天,不知道造多少罪业,业障怎么消得掉?忍辱是消怨害的业障,能忍就消了,只有菩萨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不服,要报复,这个报复的念头生起来可怕,为什么?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结果非常可怕,造极重的罪业,最后堕到地狱去了,害人自害。对於害我们自己的人,都不可以怨恨,有怨恨,以后就造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非常可怜,非常凄惨。所以真正觉悟,受了就算了,这个帐就了了,以后不再继续发生这个事情,这是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能忍,什么都能忍。 「精进治懈怠」,精是一门,不杂。我们学佛的同学大家都希望精进,真精进的人不多,夹杂精进的倒不少。学法门,一个法门还嫌少,要多学几个,殊不知多学就杂了,纵然有进步,不叫精进,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勇猛精进,海贤做给我们看了,显示在哪里?显示在这一句佛号不离口。他老人家金刚持,你看他没事情,他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口在动,没有声音。你问他,老和尚,老和尚我看到你口一直在动。他说我在念佛。口不动,不出声音,心里还在念佛,他念佛不中断。实在念累了,他就休息一下,很自在;休息好了,佛号马上就接著念,不分昼夜。这叫真精进,对治懈怠。凡夫确实懈怠的时间多,精进的时间少,所以道业不容易成就。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才能得禅定。禅定是什么?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这禅定。禅定后面那个觉,觉就是开悟,就是般若波罗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那个觉。觉就成佛,得禅定是菩萨;能忍辱、精进,这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布施、持戒,这是入门。这一部经讲什么,经题上全显了,修因是「清净平等觉」,得的果报是「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无所不知;无量寿是福德,圆满的福德无量。福德里面第一重要的就是寿,长寿,长寿是福报,你再有智慧德能,如果没有寿命就完了,一定要有寿命。菩萨修六波罗蜜,得究竟圆满的福报,无量寿在其中。庄严就是美好,我们世间人讲称心如意,你没有一样不满足,这是富贵到极处。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显示了,这是诸佛如来的智慧、德能、福报。显示在什么地方?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修清净平等觉,你就能证大乘无量寿庄严,你能证得。所以智慧是对治愚痴的。智慧不开就是因为愚痴,愚痴从哪来?从怀疑来的。所以我们要找,这里头最严重的是贪瞋痴。贪从哪里来的?从欲望里头来的。欲望里头最严重的是情执,很难断。瞋恚从哪里来的?瞋恚从傲慢来的,从嫉妒、傲慢。愚痴从哪里来的?从怀疑来的。这个要知道,贪瞋痴是根本烦恼,六波罗蜜可以断除。 「常行六度,是即烦恼无边誓愿断」。海贤老法师九十二年给我们做出好榜样,他是真正在修烦恼无边誓愿断,真正在修众生无边誓愿度。老和尚的心量大,一切人不管认不认识的,只要遇到了,那个人有苦难,他一定帮助他,没有任何条件。甚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一些禽兽,你看到老人家放生,平常看到小猫、小狗,他都喂它,蚊虫、蚂蚁小动物,决定没有伤害的。看老人家的慈悲,对於一切众生都这么爱护,何况对人!所以老和尚确实「自觉觉他,以己之觉,普觉众生;以己之行,导引众生;以己之德,回向众生,是即众生无边誓愿度」,老和尚天天干,字字句句都做到了。他不念经,他也不讲经,可是他完全在生活当中做出来,做出榜样给你看。「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这是老和尚的悲心,老和尚的愿望。还没有得度的一切有情众生,帮助他得度;已经得度的,就是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帮助他成佛,「拯济负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实实在在「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在没有成佛的时候,他时时刻刻、念念之中落实四弘誓愿,所以他菩萨道修圆满成佛了,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细心去读这本书《大乘无量寿经》,你就知道、就明白了。彻底搞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来,你发愿求生,一生圆满成就。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段,「坚求正觉」。这一句我们要记取,我们也要坚决求正觉,正觉就是成佛。不要到来生后世,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求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经文只有两句: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注解里头说得好,『假令供养恒沙圣』,这是修福,这就是假使让我们有这个缘分、有这个能力,供养恒河沙数的圣人(阿罗汉以上的就是圣人,修福,修大福报),怎么样?比不上有坚定的愿心,勇猛精进求往生成佛,比不上。下面为我们解释,「恒沙者,指印度恒河之沙。因恒河沙多」,而且沙很细。在我们国内这些地区、其他地区都见不到,为什么?它的沙特别细,像面粉一样,数量多,数不尽,用这个来比喻数目。所以,佛讲经在恒河流域时间很长,讲到数字之多,佛就用恒河沙来做比喻。这个文的意思是「假令供养如恒河沙数无量诸佛,不如求正觉,坚勇而不怯」。这上面是五种原译本《汉译》本的原文。这个事实我们一定要把它牢牢记住,意思就是不要求人天福报,要求往生极乐世界作佛去,这就对了。人天福报很短暂,世间人能活上一百岁的人不多,你看到有几个一百岁的人?纵然活上一百岁,在自己的感觉也不过是一弹指、一刹那而已,时间过得快,愈是接近晚年,会感到时间愈来愈快。小孩无知,过年好玩,好不容易盼望过一个年,好像时间很长很长。这都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十岁以前感觉时间好长,一年好长的时间;过了六十岁之后,感到时间好短,怎么好像没有几天就又过年了。这个事实真相要认清楚,世间纵然活个二百岁、三百岁,也是一弹指,所以决定不贪图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他出生在贵族家庭,他是王子,他如果不出家,继承王位。可是他十九岁就觉悟了,想到人生无法避免的生老病死,这一桩事没有人能解决,所以他十九岁出家,出去游学,参学。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都接触过、都去学过,怎么样?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不少宗教可以帮助你生到天道,天道只是寿命长一点,不能没生死。所以他学了十二年,对於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答案,放弃了。三十岁这一年,放弃参学,到菩提树下入定。他在参学过程当中,学过四禅八定,最深的禅定是四空定,他在这个基础上再深入,突破它。深入再深入,把起心动念,也就是无始无明破了,这一下明心见性,豁然大悟,也就是自性里面的德能透出来了,本能。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把六道轮回的问题解决了,把十法界的问题也解决了,乃至於把一真法界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叫成佛。这个比供养恒河沙数无量诸佛当然要高明,为什么?供佛只修福报,智慧不容易,智慧要放下,难!所以佛劝修行人,要把人天福报放下,把四圣法界的三明六通也放下,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全是自性变现的。能大师末后这一句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说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能生能现,无量无边佛刹的庄严是所生所现。这个搞清楚叫看破,什么都不留恋,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叫放下,放下就成佛。所以看破帮助你彻底放下,彻底放下帮助你彻底看破,这都得到圆满。 下面说,「今此经文,正与《华严普贤行愿品》一味。《行愿品》曰: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供养是修福,所有一切供养当中,修法供养福报最大,为什么?它里头带有智慧。法供养为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这个不得了,菩萨修的,什么样的菩萨?普贤菩萨,《华严经》上菩萨众里面上首,也就是他率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四十一位是四十一个阶级,就是全体菩萨,人数没有法子算,太多了。这四十一个位次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再加上等觉,普贤菩萨带著大家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开示,向阿弥陀佛学习。《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头第一经,到末后,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了,净土的殊胜无与伦比。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甚至於造作五逆十恶罪,临命终时你一口气还没断,只要你能信,发愿求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决定不是假的。 经文里面所说这几种供养,我们略略的说说。第一个,「如说修行供养」,佛在经上怎么说,我们听明白、听懂了,就要像佛所说的修行,这就是对释迦佛的供养,对一切诸佛如来的供养,对阿弥陀佛的供养。佛教我们怎么做?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如说修行?我们这个地方不是道场,只是十几个念佛的同学看到这个地区在开发,在建房屋,我们看到这个小山是一个读书、念佛理想的地方,每个人买一栋,这里有十几栋,我们彼此互相照顾。每一栋房子都有主,所以它不是道场。我们在这里学习《无量寿经》,依教奉行。早年香港同学,这是回归之后,我到香港来,碰到这班同学,他们组织一个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找我来讲经。在那个时候我们是租借场所,每个月来讲五天,好像继续讲了几年。以后同修们成立这个协会,买了个道场,在尖沙咀,那个地方实在是闹区,讲经可以,不适合修行。所以有部分同学发现大埔这个地方,山顶花园,刚开发,价钱不高,市区的房子卖掉,到这边可以买二、三栋。所以我们住在一起互相照顾,不同於一般道场,它有寺院,它有讲堂,我们这里没有,只有一个摄影棚,我们讲经用网路传播出去,没有像一般道场的组织。今年冬至,这昨天才过去,佛陀教育协会跟这边同学们联起来办了一个大活动,租借的场地,办一次祭祖法会,冬至祭祖法会,提倡孝道。昨天圆满了,一共四天,做得很成功。按照古礼,虽然人数有五、六千人,道场庄严肃穆,连个人咳嗽的声音都没有,所以许多参与的同修们都很受感动。 为什么不建道场?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大凡建道场的人要有大福报,我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建道场会累死。而且我发愿,当初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没道场。佛在世,确实有国王大臣礼请佛陀去讲经说法,佛也随缘,像竹林精舍、只树给孤独园,都是皇家的财产。佛在那里讲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讲完之后离开了,这地方还给主人,这个方法好,永远不操心。有道场就会操心,你得管人、管事,还要管钱。佛不要道场,就是不管人、不管事,也不管钱。世尊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自动自发,佛没有招生,自己来的,对於佛陀仰慕、佩服、恭敬,愿意跟他学习。佛晚上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大家都效法,这样变成僧团。僧团没有固定的地址,它是游牧方式,很少在一个地方住上几天,很少。因为佛教人树下一宿,这个地方只能住一晚上,明天到别的地方去。为什么?让你对於这个地方不产生留恋,帮助你放下。你要喜欢这个地方就麻烦了,喜欢这个地方,死了以后不能离开,还在这里投生。投生到哪一道?畜生道最多。佛清楚,佛明白,希望这些跟随他的学生都能够证果,都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千经万论末后都指归净土,这个用意非常之深,佛一生讲了不少经,最后没有不说净土的。你看《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最后观音、势至,也是劝大家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这个法门,真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纵然造作五逆十恶,临终忏悔,发愿求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是人人有分。可是十方诸佛,都说这个法门容易修,没错,但是很难让人相信,这是难信易修之法。我们要想成就,只要我们对它没有丝毫怀疑,完全接受,佛所说的字字句句我都相信,佛不骗人,佛的话一定兑现。那些不能兑现的,大概都是有怀疑,想来尝试尝试,看看佛的话灵不灵。存这种心,心地不真诚,往往就不灵。如果真心相信,灵。从海贤老和尚,十八岁的时候腿上长的痈疮,那段故事证明了,灵得很!老和尚这一生的表法,为我们解释了许许多多疑难的问题,你细心去看就明白了。多么省事,只要这四个字,如说修行,就灵了,问题就解决了。怎样供养佛?如说修行,真供养。佛什么都不要,就是希望你成佛,他怎么样教我们,我们怎么修。海贤老和尚就凭四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边,其义自见」,就这四句,他一生成就了。我们读书千遍,他不读书,他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不离口,把心里面的妄想、杂念统统念掉,他成就了。 下面一句,「利益众生供养」,起心动念不要利益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是利益众生,这就是供养佛。那我们怎样利益众生?海贤老和尚做了榜样,一生念念不忘,做一个好样子给众生看,让众生生起信心、生起愿心,像他一样求生极乐世界。他一生言行举止都是劝人念佛修净土,这是对世尊、对诸佛、对弥陀真实供养。我们学讲经,一生就讲一部经行不行?行。祖师有榜样,一生讲《阿弥陀经》讲了几百遍,自己成就了,也帮助别人成就了,好!一生就讲一部经,讲几百遍,你想想他有没有开悟?肯定开悟了。他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决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就是理一心不乱他一生可以证得。一生就讲这部经,为什么?这部经对西方极乐世界讲得太清楚了,讲得明白,讲得透彻,讲得让你不能不相信,讲得让你不能不想求往生。这个讲经的利益大,讲经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议。 「摄受众生供养」,要怎么做?要真正做出好样子来,让众生看到了受感动,乐意跟你学。你自己能说到就要做到,就能摄受众生;你说到没有做到,众生对你怀疑,那只种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往生。必须你自己做到了,你看临走的时候,还做出榜样给人看。我们细心观察,人在世间,生老病死谁能够免除?念佛的人能免除,得让他看见。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老了,老了怎么样?没苦。众生老了有苦,需要人照顾,他不需要,还天天劳作,不疲不厌,头脑清楚,跟年轻人一样,没老苦。没有病苦,身体健康,不生病,没病苦,老而不衰。走的时候说走就走了,没有死苦。他万缘放下,没有求不得苦。他对人一团和气,你打他、骂他、欺负他、毁谤他、侮辱他,他都不放在心上,没有一点怨恨心,他没有怨憎会苦。老和尚一家,他兄弟姐妹五个,寿命没他那么长,统统走了,他妈妈八十六岁走的,所以他在晚年没有亲情的干扰。母亲在晚年,因为兄弟姐妹都不在了,没人照顾,他把妈妈接到道场,在寺庙里头住了二十七年,孝养父母他做到了。母亲走的时候也是没有病苦,没有生病,你们看这个碟片在,她走的时候很潇洒,亲自下厨房包饺子。这一天家里人齐了,她一个女儿,还有个侄女,都叫回来。吃完饭之后,跟大家说我走了,就真走了,没有病苦。所以八苦交煎,那是佛常说人间事,谁都不能避免的,海贤老和尚跟他的妈妈八种苦都没有,离苦得乐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来世,现在就得到,何况到极乐世界! 真有把握,我常说他老人家跟阿弥陀佛见面,在一生当中决定不会少过十次;换句话说,他跟阿弥陀佛常见面,证得理一心不乱,想见佛,佛就现身。为什么?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念到理一心的时候想见就见到了,你见到极乐世界,你见到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可以对话。贤公老和尚说过,自己说过,他好几次,那就不是一次,好几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他说阿弥陀佛不带他去,告诉他,你修得很好,修得不错,希望你在世间多住几年,给念佛人做个好榜样。这就叫他表法。所以他活这么长的寿命,我们觉得那是阿弥陀佛给他的,他自己的寿命也不过是七老八十,不可能超过一百岁,那是什么?为了表法。最后我们总算搞明白了,表什么?最后一个表法就是表这个《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就是表这个法。他拿到这本书之后,无比的欢喜,他欢喜什么事情?阿弥陀佛来接他往生了。应该是阿弥陀佛给他说明了,你要遇到这部书,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所以他高兴,非常非常高兴,拿到这部书,主动要求人给他照相,照片就挂在那边,就那张照片。照这张相,三天之后他就走了,走得潇洒自在,这大家都看到的。这本书里头说什么?宏琳法师编的,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说明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真的不是假的,应当要相信;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正知正见,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些年依照这个会集本、依照念老的注解来修行,这是正确的,没有错误。《僧赞僧》这本书给我们做这个证明,还有人怀疑,不敢相信,老和尚一做证明,大家心地踏实了,不再怀疑。阿弥陀佛知道,让他来做表法、做证明,这是摄受众生。 「代众生苦」,海贤老和尚一生修苦行,吃饭,一粒米都爱惜,一个饭粒掉到地下,捡起来就吃掉。每天早晨洗脸是一瓢水,不是洗脸盆,有洗脸盆,洗脸盆里头一瓢水,不敢浪费。衣服破了,补了再补。不是没有能力,他种的那些粮食拿去卖的话能卖很多钱。他不干这个事情,粮食要救济穷苦的人,自己愿意过苦日子。十方供养他都拿去印经、放生,没有拿它来把自己生活改善一点,没有。这些种种示现,都是教我们怎么修福、怎样积德,不可以有丝毫浪费,这都是代众生苦。 「勤修善根供养」,什么是善根?佛在经上讲,不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这是世间法。反面,贪瞋痴是三毒;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世间所有一切善从这根生的,好好去养这个根。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我们的根是什么?孝、敬。我常讲孝是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传统文化的本,像一棵树,这么一棵树,树下面是根,这个叫做本,本才有枝、才有条,这是本。孝以父母做代表,敬是以老师为代表,中国几千年来孝亲尊师,这个民族了不起,这个民族太伟大了,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我们做中国人不容易,投胎到中国做中国人,那是多大的善根福德,你才有这个缘分。可是我们最近,特别是最近的一百年,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了,去学习西方的,严重的丢失。为什么?我们听听一般人(中国人)谈话,跟他讲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陌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你要讲孝亲,为什么要孝亲?什么叫孝?完全不能理解。外国人多么自由,讲求人权,小孩也有人权,不能对他不好,不可以打骂。中国华侨在外国,要是教训儿女,要是打骂,隔壁邻居看到就打电话给警察局,警察来,你怎么欺负小孩?你不配做父母,麻烦就来了。这是文化不相同。自古以来,只有中国这个文化是随顺性德,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好东西!外国东西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阿赖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中国这些典籍,古圣先贤真心里头流出来的,宝!外国是妄心流出来的,流出来的是科学技术,这个东西有利也有弊。中国文化有利没有弊。现在有人说文化会有冲突,外国文化有冲突,中国文化里头找不到冲突,这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所以汤恩比、罗素,都是英国大哲学家,他们对於中国文化非常赞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全世界。外国人说的,不是中国人说的。中国人说不出来,中国人把自己东西全忘掉了,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勤修善根供养。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不舍菩萨业供养」,我们下一次再说。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一五0集) 2014/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50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