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所有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所有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示无量寿经 |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51集) |
|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零一页倒数第三行,从末后的第二句看起: 「不舍菩萨业供养」,这是《行愿品》上的经文,说菩萨法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个就是如说修行供养,佛教导我们的,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把错误的行为依照佛所教导的修正过来,叫做修行。如说修行是法供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科目,这个是菩萨从根本上的供养,我们讲扎根,从这扎根。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我们前面学过了,今天接著不舍菩萨业供养。 业是事业,菩萨的事业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从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开悟了,开悟之后就开始在鹿野苑教学。最初的学生五个人,憍陈如尊者第一个证阿罗汉,以后这几个也都证阿罗汉。三宝具足,释尊是佛宝,他所说的一切法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三宝具足,出现在世间。而后愿意跟佛陀学习的人愈来愈多,形成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个里头还要把最初的五比丘包含进去,成为佛陀的常随弟子,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相信,不是常随弟子,临时来参学的,人数没有一定的,我们概略估计一下,依照人之常情来说,临时来参加的我相信不会少於一千二百五十人,估计佛陀在世这些弟子应该是三千人左右。经上记载的这个数字是因为要给后人证信的,这些人最好,在佛陀身边一次没有漏掉,佛一生所说的他们统统听到了,依教修行。这就是弟子对佛陀的供养,最殊胜的供养,佛对弟子的期望就是这一点,除这个没任何期望,让他们好好学佛,成佛是大事,成佛是对佛最殊胜的供养。 这一句是总说,下面这几句是细说,现在我们学习不舍菩萨业。菩萨的事业是无条件的教化众生。佛陀教学认真负责,佛对於来学的学生没有收学费。当时在世,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简单,日中一食。食物从哪里来?是去托钵。佛弟子随身所携带的资生之具,资养这个身体不能少的,叫三衣一钵,只有三件衣,佛活动的地区是热带,热带有三衣足够了,一个钵是出去托钵。接受在家居士四事供养,四桩事情,第一个是「饮食」;第二个是「衣服」;第三个是「卧具」,实在讲就是一个被单,晚上睡觉铺在地下,卧具;第四个,有病的时候「医药」,除这个之外一概不接受,身心清净,万缘放下。修什么?修戒定慧。戒是佛的教诫,定是修学的枢纽。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多,不一样,就是用的方法不相同,手段不一样,可是目的是相同的,目的是什么?是得定,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定,梵语叫三昧,在我们这个经题上叫清净平等,清净是定,平等是定,清净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定,平等是菩萨的定。定的目的何在?定的目的是在开智慧,心定了就开智慧,所以后面那个觉,清净平等觉,觉是佛教修学终极的目标,大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教育就圆满了,就毕业了,成佛就毕业了。 成佛之后干什么?这个世界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干。佛在世间,自觉之后完全在觉他,帮助别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有个总的方向,有个总的目标。总的方向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这是总方向。用的手段是教学,教学是他的手段。教学第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有苦乐,要把苦乐的现象,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先说苦再说乐。这部《无量寿经》把这两桩事情讲得很清楚。所以佛首先教我们知苦乐,这个很重要。知苦乐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就是圣人,这就是贤人。知道苦乐之后,佛要帮助我们如何脱离苦而获得乐。佛告诉我们,苦从哪里来的?苦从我们一切违背自性、违背性德,那就是错误的思想言行所感得的,苦从这么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我们思想言行与性德完全相应,从这来的。什么是性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是性德,这就是菩萨业。 在中国也有,没有佛法讲得那么究竟、那么圆满。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教我们什么?教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是道,所谓的道就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法尔如是」,自然而然,不是人建立的,不是人发明创造的,不是的,本来就是。五伦是一体,是自性所生所现。我们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觉,把这桩做人最重要的根本给忘掉了,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跟伦常道德是相违背的。父子有亲,这没人相信,这个亲是人伦道德的根,亲是什么?亲爱。现在人不相信,古人相信,为什么?他看到了,就在面前。我也看到了,我还教了不少同学,你们好好留意,你去看,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哪里看?在父子里面看,母子里头看。你看母亲生了儿子,在什么时候看?这个儿子还没有到一百天,他全身所显示的天真。天是天然,不是造作的,自然表现出来的。你观察他的眼神、他的动作,非常可爱,他呈现在他父母面前,他并不认识他的父母,一百天还不认生;换句话说,他没有被染污,完全是天真的表现,好!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关怀照顾,你在这里看到了亲爱,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从婴儿身上看到了。 我相信千万年前,我们老祖宗看出来了,好,太好了!怎样叫这种亲爱永远保存下去,保持而不要丢掉?小时候爱父母,长大了不爱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老祖宗就想到,如何能将这个亲爱保持到永久,保持到一生都不会改变。这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就是教育是从哪里来的,教育就从这来的,希望把五伦这个大道能保持下去,要靠教育。中国老祖宗发明了教育,从这来的。因为他知道,从他经验当中他看出了、看到的,「性相近,习相远」,他看到了,本性是一样的,叫相近,人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天真完全显露出来,多么的可爱,多么可敬,多么值得人们的尊重,所以性是一样的,习惯会把人跟自己的本性这个距离愈来愈拉远了。所以三字经下面一句话说「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你要不好好的教他,天性渐渐被蒙蔽了,习性渐渐形成了,变成喧宾夺主,以后习性当家麻烦可就大了,习性是不仁、不义,现在社会无礼、无智、无信。这五德,五德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从真心流露出来的这五种大用、作用,蒙蔽之后就变成相反的,就是没有仁(仁是仁爱),自私自利,只有利害关系,没有亲爱的关系,这个变化多大;不讲礼,那就造恶业;没有智慧,愚痴;没有信用,存心欺骗一切众生,连父母都欺骗,儿女欺骗父母,父母欺骗儿女,夫妻互相欺骗。这个世界不像是人的世界,像什么?妖魔鬼怪,变幻无常。所以教育重要了。 佛教人不修善不修恶,为什么?善恶造成了六道轮回,你修善,造三善道的业;你行恶,你造三恶道的业,这就是六道轮回。菩萨业是什么?菩萨业是净业,清净的,不落在善恶二边,所以菩萨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不把一切善放在心上,这叫净业。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了,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这个要知道,平等心里头没有觉迷,染净善恶都不放在心上,这个业就变成菩萨业了。菩萨业具体说来,我们讲的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就是菩萨业。三福,净业三福,要做,非常认真的做,为什么?供养一切众生。就佛陀而言称教化,就菩萨而言说为供养,为什么?佛是师道,佛是老师,菩萨是同学,同学就要客气很多了,所以同学用供养,佛陀是教诲。净业三福教我们,实在讲天天要念,不念都忘掉了,重要课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三福相应,这是什么?这是标准的佛弟子。「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常常放在心上,认真把它做到,做给社会大众看,这是真正的劝孝劝敬。人能孝顺父母、能尊敬师长,这个人就是圣贤君子,这个人就是佛菩萨阿罗汉,依这个为标准。下面有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是根本戒,培养自己的德行、智慧,这扎根教育。 我们向佛菩萨学习,是接受教育。接受了之后,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修行,这叫不舍菩萨事业。我们中国人讲得简单,四个字,「身行言教」。我们把佛陀教给我们统统做到,身行,身行就是教化众生,做出榜样给人看;别人看了受了感动,想跟你学,想跟你请教,你再用言语把这些道理讲给他听,他听懂了,真能接受了,这个人就得度了。这第一条戒,三福第一条。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这个基础就第一条,是人天法,在六道里头离苦得乐,不是究竟的,你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你现前能做,现前可以离苦得乐;你将来能做,将来可以离苦得乐;不做,苦乐果报就现前,现前必定是苦多乐少,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恶比善多,恶的念头比善念多,恶的言语比善的言语多,恶的行为比善的行为多,道理就在此地。 我们要相信圣贤,要接受老祖宗的教诲。祖宗对於后代爱护备至,留下来的文化都是教我们离苦得乐。过去有人教,国家教、家庭教、社会教,所以自然养成很好的德行、习惯。最近这两百年来我们这些祖宗,这近代的,两百年以内的,疏忽了,看到外国的东西稀奇,科学技术,迷失了本性,这个亏吃大了,把祖宗的东西、圣贤东西放弃了,一昧去学西洋的,造成今天中国社会的苦难,让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信心丧失掉了,这是世间最可悲的事情。外国人提醒我们,我们不敢相信。英国的罗素、汤恩比,他们看得清楚,他们真正看出来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全世界一切族群文化当中最殊胜的、最值得人们尊重的好文化。中国文化要复兴,全世界人都享福,就是离苦得乐,我们中国人不相信。汤恩比说的这些话,特别是晚年,学术界有不少人说他在打妄想,大概是老糊涂了。你要细心去听他的话、去研究他的著作,你才真正体会到,他讲得对,没讲错,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流出来的是真理、是实相。所以我们读他的书,大幅度的增长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尤其是这两年,习主席执政,我们看他的作为、看他的言论,他对於传统文化有认识、有信心,由他带头来做,我们看到一道曙光。在他这一任当中,中国传统文化落实了,那就是汤恩比的愿望,中国领导全世界,太平盛世出现在地球上。这个盛世,不像从前是一个地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盛世是全球,靠什么?靠中国传统文化跟大乘佛学,大乘佛学也在中国。中国人不相信,谁敢相信?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有认知,真正熟悉没有怀疑,他才能相信,这是少数人。少数人那管用吗?行,只要用真心。中国古人说了一句话「邪不胜正」,正能量太大了。今天是邪的能量大,正的能量薄弱,表面上看好像是正不胜邪,你细心入微去看,正能量在膨胀,邪能量在萎缩,到最后真的邪不胜正。那个时候,大多数的人信心恢复了,太平盛世出现了,这就是主席所说的中国梦。 当前我们遇到一部好书,我们的信心更足了,这部书,唐太宗编的《群书治要》。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从三皇五帝,世世代代圣贤君子累积真实的智慧、理念、方法、效果、经验,都在里头,它能帮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这个平是公平、是平等,也就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讲全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生活方式都能够统一。统一这个名词大家用惯了,如果从中国、从佛法,不用这个统字,用合,合作、和合、合一。也许我们还能看见,主席提倡的,要没有太大的障碍,他这一任可能看见,看见全世界在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看到统合。 这是不舍菩萨业。菩萨业用什么方法来落实?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榜样是教学。世尊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七十九岁圆寂,教学四十九年,经典上所说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那个时候的会,我们现在叫办活动,办活动就是古人讲的会,世尊办活动三百多次,每一次规模大小不一样,时间长短也不相同,总共三百多次。当然这里头,许多小的活动合成一个大的,汇合成一个大的活动。不断在做,到处在做。释迦牟尼佛没有建寺庙、没有道场,过的是游牧生活,晚上树下一宿,白天托钵,日中一食,他不住在一个地方,完全过著大自然的生活。万缘放下,生活在这个世间所要求的,最低的基本的几个条件,除此之外统统放下了,身心清净,清净就是健康。所以不舍菩萨业,佛陀的事业是教学。 佛陀当年在世,菩萨弟子是有成就的、明心见性的,这些菩萨在四面八方代佛讲经教学,他们也领众,小团体。佛法在四面八方传承,在欧洲、在非洲、在亚洲,边远地区都普及到了。特别是在中国,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可以说是完全相同,在中国古籍里面能找到,所以中国人接受了。特别是他教学的方法,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方法、这个理念,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早年间,民国初年,私塾里面教学的老师都懂得,对小朋友的教学要帮助他收敛,为什么?小孩也会胡思乱想。用什么方法让他把这个思想放下?用读书的方法。读书不需要讲解意思,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漏掉,一遍一遍的念,为什么?他就不会打妄想,他就不会有杂念。这是什么?这是定,小孩也要修定。遍数念多了,他记得了、他熟了,那是附带的作用,那不是主作用,主作用是教他得三昧、得定。他有定他就会有悟处,他念念念,老师没给他讲,他自己明白了,这种情形很多。明白之后,学生讲给老师听,老师给他印证,你讲得不错、讲得很好,给他印证。这就是其义自见,念久了自己明白了。这是佛门跟中国传统教学的重要的理念跟方法,培养的人才,圣贤君子,大乘佛法培养的人才是佛、菩萨、罗汉。这是菩萨业。 下面,「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真心。菩提翻作觉,菩提心就是经题上的觉字。清净平等觉,清净,阿罗汉的心;平等,菩萨的心;觉就是菩提心,佛心。菩提心怎么讲法?可以经论合参。《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解释的,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菩提心的作用,对自己的自受用叫深心,对待别人他受用的叫慈悲心,对人要慈悲。深心是什么意思?古德注解是好善好德,喜欢伦理道德、喜欢断恶修善,这是自受用。对待别人一片慈悲,悲是拔苦,众生有苦,帮助他离苦,这叫悲心;让他得到快乐、得到幸福,这是慈,这是施舍,总而言之都是一个爱心,真诚的爱心,无条件的爱心。 大乘佛法,同体的爱心,上跟诸佛菩萨同体,下跟一切众生同体,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真心。所以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整个宇宙从哪来的?从我们念头生的,善念生出三善道,恶念生出三恶道,善恶念头没有了,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大乘佛法说的。常常存菩提心,这个人就是菩萨。 我早年在美国讲菩提心,我是用《无量寿经》的经题。菩提心的体,「真诚」,我用这两个字;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这自受用;末后一个「慈悲」,他受用,我用十个字来解释,容易懂,容易体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就是《观经》上讲的至诚心,至诚是什么?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自己对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悟,别的我都不要,我只要这个。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染污就不清净。什么是染污?烦恼是染污,经教常讲的五种见惑、五种思惑是染污。五种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五种思惑是贪、瞋、痴、傲慢、怀疑,这是染污。把这个东西放下,清净心现前,阿罗汉的境界。再往上提升,不分别。不分别,平等心现前,分别就不平等了。最后再向上提升,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现前了。佛教也称为圆觉,圆满的觉悟,这就成佛了。菩提心是根本,用这个心。什么是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菩萨业、就是菩萨行,我也用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后归净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做为总结。所以我用二十个字,叫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 下面经文接著写,「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这段话说什么?财供养供养再多,比不上法供养。法供养的功德真的是无量无边,为什么?它跟性德相应,自性没有数量,所以法供养跟自性相应,它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这个地方所说的这些,全是属於法供养:如说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苦、勤修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用这种的心愿,一句话的供养就不可思议。前面所说的供养是说财供养,布施里有财施、有法施、有无畏施,财施供养、无畏施供养比不上法供养。法供养里头,佛在《华严经》上具体给我们说了这几句,如说修行第一,利益众生第二,摄受众生第三,代众生苦第四,勤修善根第五,不舍菩萨业第六,不离菩提心第七,说了七种。这七种功德无量无边,一定要不著相,著相就有边际了。不著相,什么叫不著相?我修这些供养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干这些好事也不放在心上;没有白干,那个功德无量无边,都在一句佛号里。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用意何在?教人明白道理,明了事实真相,这一条重要,你一切所思所言所行全都回归自性了,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回归自性,功德称说不尽。 下面一个问,《华严经》上,「何以故」,什么缘故,为什么法供养有这么大的功德?下面是答覆,「以诸如来尊重法故」。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为什么?财供养再多,出不了六道轮回;法供养少许,他一下觉悟了。劝人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一句就不得了。海贤老和尚念念不离这一句,他功德多大。他说得更明显、更清楚,常常教人: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这一句是法供养。对方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真不怀疑,接受老和尚的劝告,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生到净土他就成佛了,还有哪个功德能跟这个相比?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所表的法,哪一个最重要?这一句话最重要。相信的人,那就是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今天得人身,有缘闻到佛法,听到这一句话,欢喜、理解、真干,他就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一生不拐弯,肯定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法身菩萨,真实不可思议,这个我们要知道。 所以底下这个经文,都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如来尊重法,你依照佛所讲的去修行,决定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如说修行,在极乐世界出生诸佛。「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一切修行当中,这是最真实的,真实到极处。到这个地方,这是《华严经》上的话。下面是念老的话,「以坚勇求正觉是法供养」。坚决的信心,坚是指信心,勇是指愿心,我愿生极乐,勇猛精进,愿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是求作佛、成佛,这是法供养,这是「真供养,供养中最」,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没有比这个更上的了,「故胜於以余物供养恒沙诸圣」。恒沙诸圣的供养,它是物质的供养、精神上的供养,但是不是教你成佛,唯有净宗这一门是一生成佛的大法,太可贵了,所以胜於以余物供养恒沙圣也。 上文中所讲的「俱胝」,这是印度数字的名称,相当於中国讲的千万,一千万。「那由他」,万万,我们讲的亿。「以下则为更多之数」。一直到「优婆尼沙陀分」,优婆尼沙陀分意思是「将大地碎为极微之微尘」。把一个地球,把它磨成细粉,细粉再磨成细粉,磨成不能再小的了,再磨怎么样?没有了、空了,这样微细的物质现象叫做优婆尼沙陀。所以这极其形容数量之多,多到无法计算。 「法供养之功德,如地球所有微尘之总数,至於财物供养之功德尚不及一微尘,更何能比於地球微尘之总和」。这是极赞,赞到极处了,供养功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是无法想像,是你想像不到的。更何能比於地球微尘之总和,「此乃盛赞法供养功德不可思议。此较量弥显法藏菩萨坚勇求正觉,其功德远超供养恒沙诸圣」。这个圣是佛陀与地上菩萨,经论常讲的初地以上这些法身菩萨。此较量弥显法藏菩萨坚勇求正觉。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前身,阿弥陀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德号称为法藏,现在成佛了就是阿弥陀佛。其功德远超供养恒沙诸圣,这一句里头含义很深,实际上是教我们,要认识极乐世界,要认识阿弥陀佛,要认识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只要你抓住这个名号,所有恒沙诸佛菩萨名号都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之中,你受持这句名号就等於你受持恒河沙数无量无边诸佛菩萨的圣号,你一个都没有漏掉。为什么?阿弥陀佛是大圆满、是大总持,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所以受持这句佛号,世尊一生所说的经论在其中。诸菩萨法,十方世界普度众生,这些无量功德也在这句佛号当中。佛号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下一段经文,科题「愿求净土」,这里面分两段,第一段「感得净刹」。众生有感,弥陀就有应,感应道交,极乐世界被你看见了。下面一段「尽度众生」,必须先有感应,然后才能尽度。尽度众生不容易!尽是一个都不漏,谁能做到?只有阿弥陀佛可以做到。阿弥陀佛不但能做到,阿弥陀佛还能够分无量无边身,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无边法,每个法门都是接引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就。我们看经文,第一段「感得净刹」,经文: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右面这两小科,就是这边一科跟下面「尽度众生」这两段,「是求成佛摄净佛土愿」。这个第一首偈,念老的注解上,实在是「以上诸愿之总归」,也是下面所讲的四十八愿的核心,说明这两小科经文的重要,这两小科。「《普贤行愿品》曰: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属於众生。为成就度生事业之究竟方便,故发大愿摄净国土」。这个摄就是建立教学的我们讲实验点。我们过去曾经在安徽汤池办了一个实验点,看看传统文化在现前社会能不能管用,我们实验成功了。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亲近弥陀,证究竟果报,也做成功了,这是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做的一个实验点,就实验这句名号,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证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证得圆满了,阿弥陀佛做成功了,给我们看。在我们这个世界,人道概念当中是很难想到它的真实相。在六道里面,实在如佛所说,极乐世界的境界不可思议,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下面一定是到者方知,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明白了,你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到者方知,不到讲不清楚。你能听几分,全是自己多生多劫累积的善根,没有善根的人听不懂。 没有善根的人,汤恩比博士所说的,他的说法不是随便说的,地球上所有人类的文明,他把它分了二十多种,二十多种文明比较,只中国文明最优秀。他念念在希望著,那个念力很强,他真念,他不是假的。这个人是菩萨再来,无尽的慈悲,他不为他自己,自己年岁大了,晓得在世间不久,念念都是为地球上所有众生。这还得了吗?在这个地球上找不到第二个人。佛门里面大德有真正发菩提心,这世间人,我们跟这个经一对比,罗素跟汤恩比都是真正发菩提心,心中没有自己、没有欲望、没有名闻利养,全心全意为地球上苦难的居民。告诉世人,地球要避免灾难,人类要避免绝种,只有世界走向统合才行,就像中国夏商周的时代,有个中央的示范区。他说这个中央的示范区就是中国,这个示范让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向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统合全世界,这个文化是和谐的,这个里头没有斗争、没有战争。他最担心的是战争,如果下一次战争爆发,是核武战争、是生化战争,那是人类最愚蠢的集体自杀的行为,非常可能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灭尽,核武有这个能力。所以他说战争决定不能发生,才想出像夏商周这样的统合,依道德、依伦常,希望地球上的众生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 我们看下面第六段「愿求净土」,下面有两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感得净刹」,第二个小段「尽度众生」。这些事只有在大乘经上可以看到,其他地方没有。请看经文:『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念老的注解,「右之两小科是求成佛摄净佛土愿,此二偈实以上诸愿之总归」,上面所发的愿,到这来做个总结,「亦是下四十八愿之核心」,非常重要。「《普贤行愿品》曰: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属於众生」。这是经文,底下这一句念老所说的,「为成就度生事业之究竟方便,故发大愿摄净国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建立一个教学的实验点。极乐世界是诸佛如来,由阿弥陀佛带头,在西方建立这一个教学的实验点。 下面先说前两句,「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上句当中的「三摩地即三昧」,念佛三昧,也叫宝王三昧,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定」。「愿安住於正定之中」,定在哪里?当然是定在念佛三昧里头,这个重要!我们细心观察海贤老和尚,这一句他百分之百的做到了。可以说他二十岁出家,师父给他剃度,剃度之后就教他这一句话,「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的心就安住在这句佛号之中,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弯,一直念下去。拐弯就打闲岔了,他不打闲岔,他心定的。你看他跟几个同参道友在山上结庐共修,连他自己好像是三个人,三个人所修学的不一样,有修禅的、修净土的、有学教的,你看他们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没有毁谤,没有批评,和合僧团,给我们做出模样。中国大乘八个宗派,没有门户之见,知道什么?都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各个所学的都第一,没有第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各人根性不相同,师父所传不一样,没有争论,这才叫六和僧团。名符其实的六和僧团,它不是一个宗派、不是一个法门,这点我们要特别注意,他给我们表这个法,门户之见没有了,这才是真正六和。心量一拓开,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所建立的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可以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助合作,个个都成就道业。成就是平等,明心见性,参禅的明心见性;学教的,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念佛的,理一心不乱也是明心见性;修密的三密圆融,个个都成就了。这个法表得殊胜,把我们现前国内国外整个地球上的佛法,问题全解决了。几个人住在一起,没有比高低的,各人所悟在一起分享,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提升境界,多么难得!定中开智慧了,开智慧就是放光,「恒放光明照一切」,这真正用功,真正如法。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底下一段非常重要,我们这句佛号怎么个念法。我们在这个世间,尤其在今天的世界,世界要统合,必须先要统合宗教,不但自己门户之见不能有,而且对於所有一切宗教平等看待,和睦相处。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没有了,误会没有了,斗争没有了,世界才会永续安定和谐,太平盛世才能出现。所以宗教教育,宗教互相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决定要有宗教大学,我们来做这个工作,对於自己、对於别的宗教、对於整个社会都会做出正面的影响。好,今天就学到此地。 资料恭摘: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一五一集) 2014/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51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
净土法门法师讲其它经典、咒语、文集 |
其它法师讲《无量寿经》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