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你若敢看本文,你的世界将不复存在!--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慈诚罗珠堪布所有开示



 慈诚罗珠堪布:你若敢看本文,你的世界将不复存在!


 下载DOC文档  



中观的基本观点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摘自《慧灯之光(一)》

一、“九乘”佛法的概念

在宁玛巴的论典中,提到了“九乘”佛法;而在一般的佛教经典中,只提到大乘和小乘,我们称其为“二乘”佛法;还有,在一些论典和续部中,会讲到“五乘”佛法等等;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不同提法。之所以体现出这些“概念”上的差别,是因为众生有千差万别的根基,所以佛转法轮的“深度”也就会不一样。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九乘”的概念。

在“九乘”的概念中,从声闻到大圆满的境界,全部都属于出世间的、修解脱的法,其中不包括“人天乘”。

在《大幻化网》中讲到过“人天乘”。“人天乘”的观点和见解,是指在相信前世今生和因果的基础上,去行善断恶。然后,在来世会以此善根而得到人天的福报受用,即人天果位。故而,人天乘也称为世间乘。接下来,比“人天乘”再高一个档次,就是“出世间”的法。而在“出世间”的法中,从显宗到密宗,可以分为九乘:

1、声闻乘;2、缘觉乘;3、显宗的菩萨乘;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属于小乘,唯识和中观以上的法就属于菩萨乘(大乘)。大乘又可以分为显、密二宗,其中密宗又可分为外密及内密,外密包括:4、事部;5、行部;6、瑜伽部三个层次;内密可分为:7、玛哈瑜伽(生起次第为主);8、阿努瑜伽(圆满次第为主);9、阿底瑜伽(大圆满)三种次第。

从人天乘到密乘,各乘的关系大致如下:

最低的层次是“人天乘”,再往上是“声闻乘”。声闻乘是在人天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比如:生死轮回和因果的观点,声闻乘和人天乘都承认,但人天乘认为“有我”,声闻乘则推翻了这一观点。声闻和缘觉的见解基本上差不多;唯识在声闻和缘觉的基础上,又是有“继承”,有“扬弃”。比如:声闻乘宣讲的“人无我”,唯识宗也如此承认。但对于声闻乘认为外境“地、水、火、风”四大实有存在的观点,唯识宗则予以了否定。

此外,唯识宗说诸法唯心所造,中观也认为如此。但是,中观不承认“有一个实有的阿赖耶识”。中观的见解高于唯识宗的见解。(此指“四宗派”中的唯识宗,并不是指《楞伽经》等经典中所讲的部分唯识见解。)在龙树菩萨的中观和世亲菩萨、无著菩萨的唯识著作,比如《中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中(这些法本在汉地也流通),都很清楚地表明中观的见解的确在唯识之上。密宗的见解又超胜于中观,这样,各乘之间自下往上,层层递进,既有承接又有破立。

当然,只有那些专门研究宗派的人才会如此刨根问底,如果我们想肤浅地了解一下也可以,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我们而言,当务之急是必须具备学佛人应有的正知正见。即,应该对生死轮回、宇宙、人生以及世间万事万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至少也应该对事实真相有个了解。因为这是解脱的基础,即使谈不上有所证悟,但了解是必须的。

二、如何抉择无我

首先,我们要扪心自问,每天24小时,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它并不依赖于环境或他人的教导,而是和我们的肉体一起诞生的,在佛教中称为“俱生的我执”。所谓“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师,而是生来即有;所谓“我执”,即执着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我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我”的存在展开的;假如没有这个“我”的存在,那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大小事务都可以不做了。

那么,如何去推导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呢?

譬如,我们想了解一辆汽车,从外观而言,就是有四个轮子、一个车架等等。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汽车,就应该打开引擎盖,看看里面的构成。如果再进一步,就可以拆下配件来研究。如此一来,才能谈得上是比较了解这辆汽车。反之,如果仅仅由外表而视之,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四轮的交通工具”的概念。

又比如说:有一座房子,仅仅从外观而论,就是一个可以住人的建筑物。而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话,我们就还需要知道房子是用什么材料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材料也做进一步的考察,然后,我们才会知道这座房屋究竟是木房子、石头房子还是钢筋水泥的房子。

可见,要了解某个事物,必须学会由表及里一层层地观察思维的方法。同理,如果我们想去了解自身和外境,那就必须去观察、思维­­­­:外面的世界如何构成?人本身的心又是由哪些因素合成的?只有通过细致地观察,我们才会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作为人的我又是什么样的。

至于观察方法,就如前面所讲的汽车和房子的例子。但要注意一点,我们在了知到房子的构成,是石头或钢筋水泥的基础上,还应再进一步去观察,钢筋水泥又是什么等等。一般的人往往只需知道房子是什么建的就满足了,不会进一步观察和思维。对他们而言,这些问题显得无义又烦琐,但对于我们而言,就必须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维。

那么,佛经上是如何教我们思维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加以明示。假如,我们有一块布,用肉眼观察这就是一块布,可以用来做衣服御寒。但如果我们把这块布拆开来看,就变成了一堆线。当我们面对这一大堆线的时候,刚才那块布去哪里了呢?这时,我们就应该思维,刚才我们肉眼看见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过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说从未有过布,那么请问:我们平日里买来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么?如果说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就没有,那么请问:布去了哪儿?请大家注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维的,并不是某一个教派的主张或说法,而是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下面,我们继续一拆到底,来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布拆了以后,通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布是由线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线拆开,又得出一个结论:线又由更细微的线、丝或羊毛组成。

又请问,这根被拆的线去了哪里?它存在过吗?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构成布的又是什么?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后就消失了吗?消失到哪儿去了呢?……这样先有后无,难道不是象彩虹一般如梦如幻吗?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的微尘就不能再分了。又有人说: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最小微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同样,如果一秒的时间也可以被无穷无际地一分再分,这一秒就会无始无终,永远走不完;那一分钟就更长了,还有小时……对于我们而言,就不会存在白天和夜晚的分别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人而言,1秒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在其他时空中就不尽然了。比如说:1毛钱可以分成10分钱,我们从第一分钱开始,直到用到第十分就完了,这是数得清的。而从时间上来说,1小时由60分钟组成,1分钟有60秒,而每1秒中所含括的数字是无法用数量来形容的,它们就像苍穹中的星星,不计其数。如此说来,过了一夜、两夜……百夜、千夜,仍然没走出这1秒。这1秒是用不完的,因为它无始无终、没有穷尽。所以,这1秒钟对于我们而言,是永远的1秒钟。我们此时在这儿相聚,在这1秒钟里;过一会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了,仍然在1秒钟里,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们离开时,1秒钟就过去了,那还叫什么无穷无际呢?所以,明天仍然是昨天的1秒钟,这样就失去了所有的时间概念。

这是从时间上来分析的,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中毫毛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像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

一般的人,如果你想使用一张桌子,就不要去做什么观察思维,只需使用就行了。如果你要去观察——桌子由木板构成,木板又再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后,你就将得不到桌子——桌子被分完了,就像前面的车子和房子一样,被我们一分再分,就“失踪了”。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维,观察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象天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月称菩萨的观点。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获得事物,便不要去观察它,观察之后,你将一无所得,就会“失望”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达,在每天的24小时内,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数据所显示的虚幻世界之中。我们以前认为接触到的那些实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内观察这个所谓的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也是由微尘组成的,这个“我”与外境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识至意识的六识或八识也都是空性。

三、证悟空性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

作为凡夫,如果想继续拥有桌子,就用不着去观察,只需在轮回和因果的取舍上下功夫就足够了,不用再触及其他。这也是“人天乘”的观点。但如果要进一步修习中观或唯识的见解,仅仅拥有“人天乘”或“声闻乘”的见解和修证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世界就是这样,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只要我们不去观察,它们就会存在;一旦用心去观察,就会一无所获。这是物质世界原本具有的自然规律,是它的本质,不是佛祖冥思苦想杜撰出来,让我们去观想的。如果这仅仅是规定,那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接受它。如果接受,就是生搬硬套,就是教条。而真理是有根有据、经得起考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同样,如果你希望有我,就切忌去思考关于“是否有我”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去找,就一定得不到“我”。无始以来,在错误观点的指引下,我们以为找到了“我”,从而种下了生死轮回的根。只有空性的观点,即向外不存在一个实有的世界,向内不存在一个实有的我,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走向解脱。

于此,我们要奉劝那些希望拥有外境的人,千万不要去观察和思维,就好比,如果你想继续“黄粱美梦”,就不要醒来。一旦你学会观察和思维,就会如同大梦初醒,“失去”梦里的一切!所以,要想圆满世间物质享受的人,就不用去作观察和思维。当然,这样走下去,永远都无法脱离痛苦!

虽然从表面上看,中观或唯识的修行,到最后证悟时,是什么都没得到。其实,我们所要的就是这个“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证悟空性。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丢了一个东西,结果却什么也没找到,就会极其失望。而证悟空性找的就是“什么也没有”,有了这种见解,在修行的过程中,就算没有彻底证悟,至少也能做到对空性有所了解。

四、缘起性空与量子物理

可能有人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证悟空性的见解和修行,是一种教条,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对于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内容,如果是一名公正的学者或科学家,就应该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仅仅用宗教或迷信来概括佛教的观点,是欠考虑的。科学家们探索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外在地对物质状态进行研究,比如说:原子、原子核、基本的粒子——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一系列的粒子。现在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分到夸克或亚夸克,就无法再划分了。其实这种结论还是不可靠的。现在,利用先进的粒子加速器,科学家们发现了目前已知的粒子和波。如果以后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他们就会发现新的物质状态。但即使借助于仪器,他们也永远无法证悟心的奥秘。

作为现代人奉其为圭臬的科学,的确对人们意识领域或内心世界的奥秘束手无策。从经典力学飞跃发展到今天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对于物质存在状况的每一次研究成果所建立的代名词,在佛的经典中虽然有着不同的称呼,但却有着极其相近的定义。但是,量子物理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基本粒子之上。佛教却认为:没有什么可称得上是基本的粒子,所有粒子都可以分尽变空。因此,佛教已经远远超越了量子力学。然而,同样建立在探究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释迦佛祖因抉择了“无我”,而将众生引往解脱;令人遗憾的是,科学却选择了制造核武器等等自取灭亡的道路。若深闭固拒、执迷不悟,而不及早翻然醒悟,必将咎由自取,将发明科学的人类本身引向毁灭。这是佛教与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五、自证空性,自得解脱

知道了空性,仅仅是种下了善根。但证悟空性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身体力行才有用。证悟空性的修行过程,就是削弱我执的过程。习惯成自然,“我执”渐渐地就会越来越少,而“无我”的智慧就会慢慢增长。这就是走向解脱。仅仅烧烧香、磕磕头,就自以为在修解脱道,那是自欺欺人。要想解脱,就应该像人走路一样,眼睛要看路,两条腿要动。光看不动,遥遥无期;没有眼睛,寸步难行。所谓看,就是要建立空性的见解;所谓动,就是要如理如法地修持空性。修行不是平日里闲来无事时,翻翻中观的书,了解一下空性的道理,嘴上空谈着“诸法无我”……。知道得再多,只是纸上谈兵,不去亲历亲证,就不能解脱。

佛教是讲缘起的。无论是心还是外境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生生世世身陷轮回,也有身陷轮回的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那岂不成了连佛也会流转轮回?可见,无因不果,无缘不生,凡事产生的背后皆有因缘二字。轮回的因缘中以无明和贪著二者为首。无明,不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是这样,那墙和石头也有无明了。无明是指因不懂真理而执着于某些错误的观点——我执。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世间的依恋,即贪著。这样一来,因缘皆俱,必定沉溺轮回。

要脱离生死轮回,就必须精通“无我”,这好比有了一双慧眼,可以看清解脱的通衢大道。接下来,就应该迈步前行,也就是修行。其实,修行“无我”并不难,大家只要去做,个个都可以解脱。只可惜,知道的人多如牛毛,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我们都自以为是,以文明的现代人自居。何为文明?孰重孰轻?根本辨别不清。在短短的一生中,把最重要的东西视若草芥,弃之不顾,抱着最没有价值的东西辗转于生死轮回。这就是无明,就是颠倒。要知道,对于我们凡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追求解脱。但是,放生或持咒的解脱行却被我们当成了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和摆设。有的人在山上修行才几天,因为洗不了澡,就回家了。请问,解脱和洗澡相比,哪个最重要?可见,不是什么外在的因素,正是我们自己不让自己解脱!如果只是这样徒托空言,永远也休想解脱。

有的人常常念叨“加持”二字,佛当然是有加持力的,加持也不是没用的。但释迦佛也曾说过:“自己就是自己的怙主!”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

如果我们不自救,指望别人来拯救,是不可能解脱的。有人说,佛很慈悲,他悲愍众生心切,会救我们出离轮回的。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贤愚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以前,在僧团中有一位负责僧众后勤工作的僧人。一次,一位施主交给他一个珠宝用以供养僧团,他却私自将珠宝占为己有。后来,僧众知道了此事,就规劝他:要么卖了珠宝,给僧团买粮食;要么将珠宝还给僧团。这位僧人仍然坚持己见,不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位僧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苦果——他先后长时沉沦于地狱和旁生道。在释迦佛住世时,他转生为一种有四条腿的鱼类,生活在一个池沼里。一天,释迦佛带领弟子们来到池边,将其投生的前因后果一一宣讲,并告诉弟子们,在我之前的三尊佛,也曾带他们的弟子来到池边,讲这条鱼的身世。而且,在我之后的各尊佛,也将带他们的弟子来到这里,给弟子宣讲同样的内容。但是,贤劫千佛都度不了他。这一切,皆因他自己的业力所致。

只有依靠渴求解脱的心和如理如法地修行,才能救护自己,其他的人是爱莫能助的。譬如:表面上好象是阿弥陀佛在度我们,可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真正地发心,真正地断恶修善,痛改前非,竭尽全力地观想、念佛,如是努力地真修实干,才是阿弥陀佛能度我们的因。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度我们。并不是佛无慈悲心或他的慈悲心不平等,而是他没有办法,度不到那些心行都与解脱背道而驰的人。佛只能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做或不做,全在于自己。如果你不做,佛也无能为力。当我们确实觉得学佛好,想发心好好学佛的时候,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又总让我们抓不住重点,老去追求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永远这样,何时才有出期呢?

有的人自命不凡地认为:我听过《上师心滴》或者其他大圆满的法,灌了很多顶,见过那么多的活佛,肯定不修行也很快就会成佛吧!然后就开始守株待兔,以为解脱会自己从天而降,这简直是白日做梦!

能得到大圆满法的灌顶和传承,确实非常殊胜,是我们无数劫以来积累了无量福报才能获得的。若不犯密乘戒律,七世之内会得解脱。但是,请冷静地自我观察,听了大圆满的法以后,我们的习气还存在吗?我们的戒律清净吗?内心有变化吗?其实,有没有变化,一眼就看出来了。就从肉眼可及之处而言,原来感兴趣的,听了法以后,仍然趋之若鹜、乐此不彼;原来不想做的,仍然不闻不问、漠然视之。听了大圆满,听了《上师心滴》以后,仍然不想修行。如此再观照一下,用眼睛看不见的内心,可能还是没什么变化吧!

所以,即使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到了大圆满的法,如果就因此而得意洋洋,停滞不前,不护持清净的密乘戒律,这种人,就是我们在以前的开示中所讲的,从光明走向黑暗的那种人。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我们是凡夫,所以从无始以来,一切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平时不知道行善,即使意识到要行善,等落实到行动上时,已如蜻蜓点水一般。或者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名闻利养而做一些表面的行善,让行善成为世间法、小乘的法。有的人烧香拜佛,求的就是工作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孩子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但这些跟解脱没有关系。要想解脱,就千万不要为了这些而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浪费大好的暇满人身。

六、空性的具体修法

如果你想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就应从现在起,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为解脱而修习。具体方法如下:身体呈毗卢七法,首先皈依、发心,然后就进行观察,一般人无我的修法不执着于外境,首先观察身体,并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将肉体抉择为空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然后观察心,心也同样可以抉择为一刹那,这是比较简单的说法。按照中观或密宗的说法就是以心看心,一旦心静下来以后,有时就能看到心其实是不存在的,其本体是空性。

不管是以观察的方法,还是以心看心,就是要深深地体会到,内外是不存在的,本性是空性的。犹如做梦一样,凡夫在梦中,会感觉梦境中的一切都是实有,都是存在的。一旦苏醒,才发现一切都是幻觉。现实的内外器情世间也是同样,如果不观察,它们都是千真万确地实有存在的。如果以上述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执着的现实世界,原来就像虚幻的梦境、飘渺的彩虹般根本不存在。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颠扑不破、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这样的。

如此观察并对无我或空性有了深深的体会以后,保持这种状态,专注于这种状态。本来专注的时间越长越好,但在初期,只能从半分钟、一分钟开始,生起杂念后,又从头开始观察。如此不断循环反复,最后回向菩提。这就是比较简单的空性修法。

如果一开始,就自不量力地高谈阔论关于生圆次第等高层的修法,是没有丝毫实际价值的。只有这种修法才是最踏实、最合适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段时间以后,我执就会逐渐削弱,贪、嗔、痴、慢等烦恼也会烟消云散。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修行人!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慈诚罗珠堪布讲经典、咒语、文集

慈诚罗珠堪布讲金刚经     

慈诚罗珠堪布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