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贤法师:六度的自相--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首页->所有文章 -> 明贤法师所有开示



 明贤法师:六度的自相


 下载DOC文档  



     来源:明贤法师《三宝论·法宝论》

  施度谓能舍,戒相无热恼,

  忍相谓不恚,精进性无罪,

  静虑相能摄,般若相无著,

  六波罗蜜多,经说相如是。

  ——月称论师《入中论颂》

  “道法自相”是在进修的道中所使用诸法的特性。“基”的部分,合理地理解蕴、界、处及所有的缘起法。“道”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六度诸法的各自特性。

  首先,施的自相是“能舍”;戒的自相是心里没有热恼;忍辱的自相是内心不起嗔恨,称作“不恚(不嗔恚)”;精进的本性是希求善法而有欢喜之心,“喜心”是精进而不生罪性的重要原则。

  有人说:“现在每天用功都很艰苦,心里一点欢喜心都没有,但我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努力拼搏……”没有欢喜心可能是有隐患的。我们说的“留有余兴”和用功的合理进展,是让自己身心愉悦,适度地进展,会给自己留下欢喜之心。如果用功使自己心有余悸,几次就怕了,这样也就没有“喜心”。依照道法自相的原理来看已经过分和不适合了,这个用功已经出现隐患,下一步会入歧途。

  静虑的自相是“能摄(持)”,能摄持、进而凝聚一切善法的功德。

  般若的自相是离开戏论而不执著。般若不仅仅是没有执著,离开执著,不等于离开了戏论,“游戏人生”不是般若的境界,离开戏论的不执著才是般若。

  六种波罗蜜多的法相,大乘经典中都是如上讲述的。

  此处各个道法自相的定位,都是我们在平常学习、平日经典中看不到的。虽然只有这么几句话,却是非常经典的总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捕捉的是错误目标,对比之下才能检点出来。所以,理解每种道法的自相后,再向前用功才有保障,否则隐患难免!

  以布施为例,若不知布施的自相是“能舍”,会带来多少麻烦?可能会因为布施,累积一大堆的我慢之心;或因为布施,得罪一大批人;或伤害自己其余的功德……而若能精确地了解布施的自相是“能舍”,便不会有这么多麻烦和毛病。

  六度是大乘佛弟子的必修功课。前三度侧重于利他的事业,后两度侧重于自我的修证,而精进度是自他两利都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施度谓能舍——

  布施可以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度真实的体相并不仅仅局限在身口行为,也不单是令世间的一切贫穷者得到丰衣足食,而是能毫无吝惜地施舍一切善根、一切资生受用的“能舍”意乐。

  能舍之心还包括对于功德的能舍。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拿别人的慈善,来作自己的功德啊!但能舍之心要求我们,当施舍的功德要让给别人时,自己也能舍得。也就是说,你即使想拿布施去独自获取功德,这样的心也是狭隘的,也违背施舍的自相。

  戒相无热恼——

  “无热恼”指心里没有炽热的烦恼,享有清凉和安乐。无热恼的人平生是清净的,不烦不躁,一直到临命终时。《大智度论》云:“持戒之人寿终时,刀风解身筋脉断绝,自知持戒清净,心不畏怖。”

  风(“地火水风”的“风”)像刀子一样来拆解身上的经脉,这些经脉在断绝的时候,如果平时都是习惯性的清凉安乐的无热恼,到那时就心无怖畏。因为是清净、安然地接受一切,所以便不会产生恶劣的果报。这样的人如同深秋寂静夜晚的当空皓月,既能给予众生清凉安乐,也能独自享受美好的人生。

  忍相谓不恚——

  忍辱的体相,是心中不单不起刹那的嗔恚恶念,而且还能大慈悯念众生,泰然自若地安忍一切难忍之事。这难忍事包括生命、财物以及积累的功德受到损失。其实,很多世间争执是因为大众都看到好处才去争的,包括修行中的好、功德里的好。如果去争执,便没有忍辱了,也不能接受难忍之事,这样当然就没有善根了。

  精进性无罪——

  精进是以强烈的欢喜心希求不杂过咎的一切善法,没有自性的过失(性罪),也没有佛禁止的过失(遮罪)。《慈恩弥勒上生经》云:“精为纯精,无恶杂故;进为精进,不懈怠故。”

  “精”是没有恶的过咎因缘掺杂进来,“进”是努力进步,没有懈怠的杂染。

  精进乃是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切实去行持,则能速获微妙菩提果。如此摄持种种无咎善法,以勇悍为性,以善业为缘,其自性必定是没有罪苦的,乃至迅速获得菩提妙果。这是精进度的自相。

  律藏中说:“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而生。”

  静虑相能摄——

  “能摄”是指能摄取出世间无漏的一切善业功德,于善的所缘、心一境性。“摄”有两种含义:

  第一是摄持自心,令狂乱之心不外驰,止息宁静,寂然安住,犹如明镜。如果是获得明净的静定之心,智慧的力量自然就产生了。

  第二是摄持一切善法。因为静虑有凝聚的力用,所以能使所造的一切善法功德毫不散失。经典曾经这样说:“禅为守智藏,功德之福田。”

  禅定这种摄持力量就像是一位守护智慧大宝藏的人,它使功德和福田不停地增长。

  静虑也称为“禅定”,它的自相是能摄取、能摄持。

  般若相无著——

  也就是说,通达胜义本性的能知的心识不耽著任何的事相,于寂灭涅槃也不执著。于一切法不执著的缘故,便具备了般若波罗蜜多。佛经云:“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火焰,四边不可取,无取亦不取,一切取已舍,是名不可取。”

  这便是般若波罗蜜多。

 

声明: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见首页)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明贤法师讲经典、咒语、文集

明贤法师讲地藏经     

明贤法师讲公案     

明贤法师讲楞严经     

明贤法师讲心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中国佛教法师开示网
www.cnbuddha.net